夏商周考古课件 第4章 殷墟文化(4-6节)_第1页
夏商周考古课件 第4章 殷墟文化(4-6节)_第2页
夏商周考古课件 第4章 殷墟文化(4-6节)_第3页
夏商周考古课件 第4章 殷墟文化(4-6节)_第4页
夏商周考古课件 第4章 殷墟文化(4-6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

墓葬、宗教信仰与文字一、墓葬(一)墓葬分布(二)墓葬形制(三)墓室结构(四)随葬品组合二、宗教信仰三、文字(一)甲骨文(二)金文(一)墓葬分布殷墟王陵区大墓与小屯防御沟内的高等级墓葬,是脱离族墓地而存在的。且所处地势较高。而其他墓葬皆以族墓地的形式而存在,邻近相应族邑。一般所处地势较低,且相对远离小屯宫殿区。有些墓葬与居住遗存存在叠压打破关系,说明居住的人群前后有所变动。殷墟以外的其他墓地,一般位于地势较高的台地、坡岗上,多为单纯的墓地,是与居住址分开的。(二)墓葬形制分为无墓道和带墓道的土坑竖穴墓两类。带墓道的大墓,可分为带4条墓道的亚字形墓、带南北2条墓道的中字形墓和带1条墓道的甲字形墓3种。均以南墓道为主墓道,呈斜坡状,一般直通到墓室底部;其余墓道则多呈台阶式,底端位于墓壁的中部,下距墓底和椁顶都有一定距离。一般认为墓道既有方便筑墓取土、运送棺椁和随葬品的实际功能,又有象征身份、权力的意义。其中带4条墓道者最有可能是商王的墓葬。HPKM1001墓口东西长21.3、南北宽18.9、墓室深10.5米南墓道口长30.7、宽7.85米北墓道口长19.5、宽5.90米人头14组42个,无头人架8组59具埋人头3组6个,无头人架1具埋人头4组11个,全躯人架1个埋人头6组14个,全躯人架1个方坑9个,每坑埋有1犬和1执戈人北墓道长15、宽5.2米南墓道长15.6、宽6.1米50WGKM1墓口南北长9.6、东西宽8.1、深8.1米84AWBM260花园庄东地M54青铜器265玉器222陶器21石器6骨器60象牙器2竹器1二期偏晚长姓贵族(三)墓室结构1、墓向以北向为主,南向者次之2、葬具普遍使用木质葬具,少量用席子敛葬或无3、葬式有仰身直肢、俯身直肢和屈肢葬三种,以仰身直肢葬为主。4、腰坑坑内除殉狗外,还常有殉人,或仅有殉人而无狗;少数腰坑内殉鸡、鱼。5、殉人与人牲殉人和人牲的有无及数量的多少,与墓葬等级以及墓葬所在的墓地密切相关。6、部分高级贵族墓旁有陪葬的车马坑或马坑。殷墓纵向排列的椁板与二层台上的画幔HPKM1001朱漆雕花椁板遗痕玉鱼殷墓棺椁周围出土的

玉鱼、蚌鱼墓内柱孔和

腰坑武官村大墓模型东二层台17人西二层台24人腰坑1人北墓道坑2人南墓道1人填土中29人头盗坑中5人头二一七号墓鹰奴梅园庄东南两座车马坑孝民屯马坑(四)随葬品组合无论陶器墓还是青铜礼器墓,随葬品均以爵、觚为核心,晚期器物趋于明器化。殷墟二至四期随葬贝的墓葬数量逐渐增加,墓主口中或手、足部位放置的贝以1~3枚最为常见。03AXSM624孝民屯M620墓主口含贝和手握贝二、宗教信仰1、用牲数量庞大,种类包括人、牛、羊、猪、狗、马等。2、发现大量的龟甲和牛肩胛骨,祭祀活动中使用甲、骨占卜达到顶峰。3、甲骨卜辞中的祭名多达两百余个,祭祀对象包括上帝及帝廷诸神,风、云、雨、日、四方、东母、西母、土地、鸟、山、川诸自然神和高祖、先公、先王、先妣诸祖先神以及异族神等。4、晚商前期祭祀祖先神所祈求的内容多与农业生产有关,带有某些原始宗教的特性;后期形成了有规律、成系统的“周祭”制度,表现为成熟的具有宗法性质的宗教。占卜占卜材料主要为龟腹甲和牛肩胛骨,均经整治。甲骨背面都要先“钻”,再在钻痕底部施“凿”,“钻”、“凿”排列整齐,有一定间距。占卜时用烧红的木条烧炙甲骨版上的钻窝,使其正面出现“卜”字形的裂纹,名曰“兆枝”。“凿”的出现是为了控制兆枝的走向。殷墟孝民屯2003年出土卜骨“古贞般有祸”全形卜甲什么是“周祭”?周祭是晚商甲骨卜辞记录的商王及王室贵族用五种祀典对自上甲以来的先公、先王和自示壬之配妣庚以来的先妣轮番和周而复始地进行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祭祀制度。五祀周期有36旬和37旬两种,两个祭祀周期相当于两个太阳年的时间。通过复原商末三王的周祭祀谱,可以推算他们的在位年数。三、文字百年来,殷墟出土的刻辞甲骨文约15万片,其中属考古发掘所获约3.5万片。出土甲骨文最多的地点是小屯,次为花园庄东地与侯家庄南地,其余地点均属零星出土。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有单字5000多个,其中为各家公认释出的字有1000多个。小屯西地甲骨坑小屯南地甲骨坑清理现场“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武丁时期长30.8、宽19厘米记干支、日食的牛卜骨金文1、以族氏铭文最为常见,字数少,象形程度较高。2、绝大多数笔画浑厚,首尾出锋。3、字形大小不一,布局亦不规整。所谓“族氏铭文”,即家族之名号,用以表明作器者的族属。根据组成族氏铭文的文字多寡,又可分为单一氏名和复合氏名两类,前者多为单个文字,如“戈”、“息”、“史”等,有时联缀有职事性铭文“亚”、“册”等;后者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字构成固定的组合,如“孤竹”、“戈北单”等。乍(作)父辛卣第五节生产与经济一、农业、畜牧业与渔猎业二、青铜器冶铸业三、玉石器加工业四、漆木器制造业五、骨角蚌牙器制作业六、编织与纺织业七、制车业八、商业一、农业、畜牧业与渔猎业甲骨卜辞相关记载:祈年、求雨、告秋、登尝小耤臣、小刈臣、众人、协田众人在官吏管理下以集体协作的形式组织起来进行大规模地翻耕土地,即为“协田”。农作物以粟、黍为主,另有麦、稻、豆等禾人《春秋·穀梁传》云:五谷皆熟为有年晚商农具畜牧业方面马、牛、羊、狗、猪、鸡、鹅、鸭等甲骨卜辞所见掌管畜牧的官吏:左牧、右牧、牧、芻正、马小臣、牛正妇好墓出土家养动物玉雕左:高2.9、长6.3、厚0.3厘米上:高9.8、厚0.2厘米渔猎业方面殷墟出土的鱼骨有六种:鲻鱼、黄颡鱼、鲤鱼、青鱼、草鱼和赤眼鳟。《合集》10197:“乙未卜,今日王狩光,擒。允获□二、兕二、鹿二十一、豕二、麑一百二十七、虎二、兔二十三、雉二十七。十一月。”捕获的野生动物如象、犀、鹿、猪、麋、虎、兔和鸡等。狩猎活动通称为“田”,常见的田猎方法有狩、逐、焚、阱、网、射等。二、青铜器冶铸业铸铜遗址以安阳殷墟为集中,目前所知分布于苗圃北地、孝民屯、薛家庄和小屯东北地等地点。此外,在西安老牛坡遗址也发现了冶铜遗存。房舍、烘范窑、熔炉、浇铸场、铸铜遗物等

地坑式熔炉孝民屯熔炉残片、鼓风管孝民屯遗址

醒泥池、陶范模拟实验爵的合范示意图孝民屯铜器浇铸场圆鼎合范示意图分铸附件

嵌铭文范高133、长112、宽79.2Cm,重832.84Kg后母戊鼎鼎耳分铸、器身块范拼合示意图槽注法浇铸《天工开物》插图鼎足补铸殷墟铜觚

模拟铸造77AGM856:1铜觚从模上脱范合金觚模烘范加芯后的铸型贴泥片复制成品开范铜器镶嵌工艺三、玉石器加工业《逸周书·世俘解》:商王纣取天智玉琰五,环身厚以焚。凡厥有庶告,焚玉四千。……凡武王俘商旧宝玉万四千,佩玉亿有八万。殷墟玉器的琢制工艺成熟,工序井然,一般须经过选料、开料、造型设计、钻孔、琢纹、抛光等步骤。依据功用大致可分为礼玉、兵器、工具、用具、用具附件、装饰艺术品等几类。

俏色工艺所谓“俏色”,就是因料制宜,别具匠心地将玉石料的天然色泽纹理恰好琢成作品的相应部位,使其与作品融为一体。由于巧妙地利用了玉石料的材型和色泽变异,故又称“巧色”。1975年小屯北F11出土,长4厘米礼玉有璧、环、瑗、璜、琮、圭、璋等。《尔雅•释器》: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

璇玑:外沿雕以同向旋转牙饰的璧或环形器,有人推测其用途为观察天文或是织布机上的齿轮。清吴大澂《古玉图考》始为其定名,有人称“牙璧”。璧环瑗玉璜灵石旌介M1长3.7CM上海博物馆藏商代晚期甲骨文“虹”字玉琮妇好墓高2.8Cm外径7.2Cm厚0.5Cm玉兵器有钺、戚、戈、矛、刀、镞等。模仿青铜兵器制作,一般没有使用痕迹,主要用作仪仗。钺刀戈戚镞矛玉工具包括斧、凿、锛、刻刀、锯、槌、铲、镰、纺轮、韘、马衔等。斧凿刻刀纺轮韘刻刀韘的使用与演变《诗·芄兰》“童子佩韘”毛传云:“韘、决也。能射御则佩韘。”《说文》:“韘,决也,所以拘弦。以象骨、韦,系著右巨指。”韘是射箭时套于右手拇指上用来钩弦护指的工具。穿孔可用来系绳,缚于腕部,用时套于拇指上,张弓时,将弓弦嵌入背面的深槽,以防勒伤拇指。佩韘是成人的标志之一。韘的出现可以早到晚商,东周时期的玉韘由筒形而出现侧扳,开始由实用性向装饰性转变,西汉时玉韘已经完全演变成装饰性的玉韘式佩。玉韘自汉以后甚为罕见,在清代发展为扳指。韘的演变史许晓东《故宫博物院院刊》2012年1期日常用具盘、簋、匕、臼、杵、梳、笄、耳勺、调色盘等盘簋簋杵臼梳笄觿装饰艺术品有人、禽、兽、畜、昆虫等形象;另有部分非写实性动物阴阳玉人龙凤玉跪人玉跪人玉跪人虎、象、熊、马鹦鹉高11.2、厚0.3厘米鹦鹉长10、宽2.5厘米鹅高9.8、厚0.2Cm玉蝉、玉螳螂、玉鱼左上:前掌大M4,长3.1Cm;左下:旌介M2,长1.9Cm右上:妇好墓;右下:小屯59M103,长7.7~7.8、厚0.3Cm虎纹石磬、虎首人身石雕、四、漆木器制造业殷墟发现的漆木器,有用具类的豆、盘、俎;乐器类的鼓;兵器类的戈、矛之柲、盾;工具类的耒、耜等。此外在贵族墓葬的椁、棺以及马车上通常都有髹漆的痕迹。西北冈M1001出土漆木器各种漆木器五、骨角蚌牙器制作业骨笄骨鱼象牙觚形杯骨埙埙的演奏方式六、编织与纺织业编织品有竹(苇)席、竹篓、草鞋等纺织品原料主要有麻、丝、毛三类,可能还有少量的野生棉。普通的麻、毛布纺织操作较简单,大概是由家庭手工业生产的。丝织品的生产比较复杂,包括养蚕、采茧、缫丝、打拈、织造、染色等程序,最能反映当时纺织业的发展水平。竹篓玉蚕纺织品与玉石人像的服饰商代甲骨文中与纺织业有关的文字多达231个,反映了当时纺织业的发达情况。大孔罗纱麻布双经双纬的绢绸花边刺绣殷墓二层台上的彩绘帐幔痕迹这类棺或椁上的覆盖织物,很可能是麻织品。七、制车业1、车马坑。基本上按照马车原来使用的情况埋葬,即驾马与车子套在一起,两马侧卧在车辕两旁。2、拆车葬。下葬时,驾马与车子脱套,将马车的主要部件拆开后再埋入坑内。或整车与拆散的车件共存于一坑。3、多数车马坑成组排列。4、车马坑的性质可分为祭祀与陪葬两类。梅园庄东南两座车马坑早期金文的车字高明先生在殷墟博物苑车字的演化车字形和实物的比较郭家庄M52梅园庄M41马车多视图车衡《诗·小雅·采芑》:约軝错衡,八銮玱玱。毛传:错衡,文衡也。《释名·释车》:衡,横也,横马颈上也。衡端饰轙车轭轭箍轭肢轭首车辕辕首軓封踵车舆弓形器的随葬位置(俄)苏恰尼恰M4安阳小屯M164是古代的骑马者和驾车者用来绊挂马缰而解放双手的工具,定名为“挂缰钩”。——林沄弓形器用法示意图俄国学者对挂缰钩使用的设想中国商代晚期錣策、钉齿镳与镝衔西方的錣策与钉齿镳井中伟《錣策、钉齿镳与镝衔——公元前2千纪~前3世纪中西方御马器比较研究》,《考古》待刊车轴与轮軎车轮辐条16~26根,以18根最为常见。八、商业晚商时期的商业贸易形式,既有以物易物的实物交换,同时也应存在以海贝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交易。晚商甲骨金文中常见“赐贝”、“取贝”的记录。铜贝骨贝什么是“朋”?贝币的计数单位是朋,但多少贝为一朋,说法不一。1.“十贝一朋”说(见王国维《说珏朋》,《观堂集林》上)2.“五贝一朋”说(见北京大学编《商周考古》)在后岗圆形祭祀坑中,第二层27号人骨骨盆上发现有海贝3串,排列十分整齐,第一串20枚,第二串10枚,第三串5枚。此处串贝的数目是5或5的倍数,出自该坑的戍嗣子鼎铭“王赏戍嗣子贝廿朋”亦是5的倍数。第六节殷墟文化与二里岗文化的关系一、殷墟文化与二里岗文化之间的缺环二、缺环中的重要考古发现三、商文化的考古学编年一、殷墟文化与二里岗文化之间的缺环殷墟文化是继承二里岗文化发展而来的,但二者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时间缺环,其年代大致相当于河亶甲至盘庚迁殷之前五世七王在位时间。根据文献记载,这一期间商人曾迁都三次,即河亶甲迁相、祖乙迁邢、南庚迁奄。二、缺环中的重要考古发现(一)邢台商代遗址群1.祖乙迁邢之地望:河北邢台;河内邢丘(今河南武陟、温县间);河东耿乡(今山西河津境内);山东定陶。2.西周的邢国在今邢台3.邢台商代遗存:大规模遗址群、夯土遗迹、祭祀坑、青铜礼器与兵器、卜骨等以东先贤一期为代表的邢台商代遗存最有可能是商王祖乙居邢的文化遗存(二)安阳洹北商城1、外郭城2、宫城3、小城1、外郭城城址埋于今地表2.5米以下,平面略呈方形,方向13度,城墙基槽南北长2200、东西长2150米,面积约470万平方米。城墙基槽大部分地段宽7~11米,深约4米,发现“内、外双槽相叠”的现象。外围未见护城河(沟)遗迹。中部偏东地带钻探出不同规格、不同形制的夯土遗迹40处。2、宫城宫城位于外郭城南部略偏东,平面呈长方形,方向13度,长795、宽度超过515米,面积约41万平方米。宫城四周城墙基槽宽6~7、墙体宽5~6米。宫城内已局部发掘大型夯土建筑基址2座。洹北商城1号宫殿基址平面图基址平面布局为回字形“四合院式”,即主殿坐北朝南,四面是廊庑,门塾大致在南庑中部,主殿的东西两侧各有附属建筑,它们围成一个四面闭合的院落。整个基址东西长约173、南北宽85~91.5米,总面积近1.6万平方米。方向13度,与城墙基槽的方向一致。洹北商城1号基址发掘洹北商城二号宫殿平面复原整个基址东西宽92、南北跨度61.4~68.5米,总面积5992平方米。其中主殿夯土台基东西长43.5、南北宽13.8米。3、小城位于外郭城西南隅,平面近方形,南北长约255、东西宽约240米,其东墙南端与郭城南墙衔接,北墙西端与郭城西墙衔接。现存墙基宽约9米,开口距地表深约2.5米。下部基槽剖面呈锅底状,深约5.5米。洹北商城其他遗迹与分期城内宫殿区以北近200万㎡的范围内,集中分布有居民房址、墓葬、灰坑、水井等。洹北花园庄商代遗存分早、晚两期:早期不仅晚于二里岗上层二期,而且很可能还有一定时期的缺环。晚期早于大司空一期,并与年代相当于武丁早期的大司空一期前后相接无缺,那么洹北花园庄晚期应相当于盘庚、小辛、小乙阶段。洹北商城的性质主要有三种意见:1.河亶甲居相2.盘庚迁殷√3.先为相,后为殷

三、商文化的考古学编年20世纪70年代以前:早商(二里头)→中商(二里岗)→晚商(安阳殷墟)邹衡(1979)将商文化统一划分为三期七段十四组,其中第二期共三段六组属于对早商文化的分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两种分期并存:王立新(1998)将早商文化分为三期六段,年代上限大致相当于成汤灭夏前后,下限大致在武丁以前。唐际根(1999)主张将商文化分为早商、中商、晚商三大期,将二里岗上层早段与晚段之间作为早商与中商的分界。夏商周断代工程(2000)以盘庚迁殷为界将商代划分出前后两期。采自郜向平《商系墓葬研究》表一考古学文化与历史文献的结合二里岗文化以郑洛地区为中心,绝对年代相当于商王成汤至外壬在位时间的商前期,王都为“亳”(郑州商城)和“隞”(郑州小双桥)。殷墟文化以豫北冀南为中心,绝对年代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