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施工新技术荣强烟台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新技术高性能混凝土技术高效钢筋与预应力技术新型模板及脚手架应用技术钢结构技术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近10年来,我国建筑施工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并逐步提高了现代管理和计算机应用水平。“九五”期间要重点发展地下工程与深基础施工技术,超高层钢结构、劲性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应用技术,预应力混凝土和特种混凝土,轻钢大跨度空间结构、膜结构,以及建筑节能技术,并开发既有建筑物的检测、加固、纠偏及改造技术等。建筑施工技术是综合性的应用技术。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应围绕建筑产品,开发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机具,发展社会化生产。专业化协作和商品化供应,实现建筑工业化,并逐步实现现代化,达到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期、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综合效益的目的。到2010年,竣工工程质量全部达到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标准化、系列化构配件、制品和设备的应用量显著提高;行业人均动力装备率在现有4.7KW/人的基础上提高60%;大中型施工企业采用工业化建筑体系按地区分别达到60%~80%;技术进步对建筑业发展的贡献率超过50%;住宅产业化、建筑现代化比重有较大提高。经济发达城市及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应基本上实现建筑工业化,并接近经济发达国家水平。
技术政策1.发展地基加固、桩基础和基坑工程施工新技术
(1)充分利用工业废料或地方材料,采用振冲、挤密等有效工艺与设备,发展碎石柱、水泥土桩等多种复合地基技术;进一步完善强夯、排水固结、注浆加固等经济可靠的地基加固方法;改进施工机械,提高施工作业效率,完善质量控制和检测技术。(2)发展混凝土灌注桩,用于工程支承和挡土护坡。改进大直径、大断面灌注桩的成孔技术和机具设备,逐步用机械成孔代替人工挖孔。开发无泥浆污染的挖掘式钻机和大直径扩孔灌注桩的施工设备,完善正反循环钻机的成孔技术。发展预应力管桩,部分取代一般预制桩;发展静压桩工艺设备,研究解决桩基施工中的振动、噪声等问题。(3)总结深基础施工实践经验,制定深基坑施工技术标准,研究发展挡土壁(排桩、地下连续墙)、防水帷幕、内支撑、锚杆等深基坑支护技术,以及上钉。喷锚等边坡稳定技术,软土基坑开挖技术,发展信息化施工,研究完善环境监控和工程安全等技术问题。(4)开发地下结构的逆作法和半边作法施工技术;发展地下建筑防渗、挡土与工程结构相结合的设计施工技术;发展暗挖法与盖挖法,以及盾构、顶管、沉管、浅埋暗挖等地下施工新技术,促进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5)研究发展井点、管并、砂砾自渗井和辐射井等有效降水技术,研究发展地下水回灌技术。研究开发市中心区基坑以外不降水的竖向或水平的防水帷幕施工技术。
2.提高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确保主体结构工程质量(1)结构工程使用的混凝土,应优先发展流态混凝土,采用工艺装备先进、计量准确的搅拌站拌制,泵送入模,市区内逐步限制现场使用简易设备拌制混凝土。积极开发和应用高效混凝土外加剂、掺合料。开发高性能混凝土,完善高强混凝土的检测技术。本世纪内重点推广C50、C55、C60级混凝土,试点应用C80级混凝土,并将承重结构混凝土平均强度等级提高到C30;到2010年,推广应用C70、C80级高强混凝土,使承重结构混凝土平均强度等级达到C40。采取切实措施提高混凝土耐久性,防治碱-骨料反应。积极发展纤维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和轻集料混凝土。(2)大中城市均应建立规模适当、布局合理的预拌混凝土工厂或专业公司,并充分利用原有混凝土构件生产企业改造成预拌混凝土工厂。到本世纪末,使我国的预拌混凝土年产量从目前的2600万立方米提高到4000万立方米,占现浇混凝土总量的20%;2010年达到1.2亿立方米,占现浇混凝土总量的40%。北京、上海等部分大中城市力争达到占现浇混凝土总量的60%~80%,接近经济发达国家的水平。(3)现浇钢筋混凝土工程均应有模板设计,采用小流水段施工,加快模板周转。发展钢框竹(木)胶合板模板、钢或胶合板大模板、塑料模壳及混凝土楼盖的快拆支模体系;研究改进大模、爬模、滑模、筒子模、飞模等模板工艺技术与设备,推广计算机控制的自动提升模板新体系,提高现浇混凝土施工工业化水平,满足清水混凝土的施工要求。(4)进一步开发预应力混凝土工艺和设备。预应力混凝土使用的锚夹具、张拉工具等专用技术产品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并不断完善创新。提倡由受过专门训练、有工程实践经验的预应力专业公司承包设计和施工。(5)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粗钢筋连接,应广泛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继续发展竖向钢筋电渣压力焊、水平钢筋窄间隙焊、气压焊和套筒冷挤压连接、螺纹连接。研究开发等强度钢筋螺纹连接。
3.发展钢结构,开发钢结构制造和安装施工新技术(1)积极开发钢结构制造中的计算机放样、自动切割和计算机打(钻)孔技术;发展药芯焊丝自保护焊、惰性气体保护焊、埋弧焊、多头焊床等焊接技术。积极采用自动或半自动焊接设备,提高厚板和薄板的焊接技术,采用激光等先进的测量仪器,提高安装技术水平;采用有效的矫正和除锈机械,减少环境污染。研究钢结构防火和防腐技术。(2)积极发展轻钢结构,大跨度空间结构,研究解决劲性钢筋混凝土、钢管混凝土和钢一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施工成套技术。大力发展与钢结构相配套的楼盖与轻质围护结构和构件。开发具有我国特色的结构安装技术、新工艺和简易有效的施工机具。研究张力结构和膜结构及其施工技术。4.提高防水、装饰工程质量,解决化学建材应用中的有关技术(1)防水工程应因地制宜、按需选材,并进行系统管理,综合防治,实施柔性防水与刚性防水或刚柔结合防水并举的措施,进一步解决建筑工程渗漏问题。柔性防水应采用聚合物改性沥青与高分子卷材等新型防水材料,逐步取代纸胎沥青油毡。刚性防水直选用补偿收缩混凝土结构自防水。研究开发倒铺法屋面。开发刚柔结合的地下工程防水新技术。防水施工宜采用冷粘、自粘、热熔粘结以及空铺点粘、条粘、满粘等工艺。防水工程施工应由有资质等级的专业队伍承担,操作人员要经过培训,取得合格证方可作业。防水工程的耐用年限应与防水等级相适应,并逐步推行防水工程质量保证期制度。防水工程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2)优选装饰材料和部件,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机具,提高装饰工程质量。发展清水混凝土。装饰混凝土,并优先采用优质涂料。内外墙饰面板材应逐步推广干挂法、胶粘法。对建筑幕墙特别是玻璃幕墙,应在保证设计、材料和制品质量的前提下,贯彻技术标准,建立严密的质量检测制度,把好工程质量、安全关。要引进与开发先进的装饰机具,培养装饰技工,改进操作工艺,逐步减少现场作业量,并向工业化方向发展。(3)积极开发管道、门窗、防水、装饰工程等化学建材,进一步提高化学建材制品质量,严格执行防火、防毒标准,研究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问题。5.发展大型结构与设备整体安装新技术、新工艺(1)根据结构特点和现场条件,大型结构构件和屋盖(网架、桁架、薄壳等)施工,可选用整体吊装、分段吊装、空中滑移、整体顶(提)升等施工方法。发展由计算机控制的集群千斤顶同步提升技术,采用具有我国特色的桅杆整体吊装技术和无锚点吊装技术。(2)发展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氮弧焊、药芯焊丝自保护焊等焊接工艺和大型容器全位置自动焊接技术。采用可记录超声波探伤、热磁粉探伤、Υ射线全景照相等检测技术。发展圆柱形储罐倒装施工技术和干式气柜建造技术。(3)提高管道安装的工厂或现场预制程度,研究开发复塑型管材和管件加工设备。研究开发水下穿越、不挖土敷设、长距离输送、胀插连接等管道施工新技术。(4)提高通风、空调的风管及配件的机械化制作水平,发展柔性连接和无法兰连接。研制开发先进的调试仪器,提高测试水平。(5)提高电气仪表安装调试水平,发展快速接头、高效油压钳和导电脂、钎焊等导线连接技术,研究开发集成化自控仪表的安装调试技术、电梯预检预调和整机调试技术。6.提高企业装备水平,促进建筑施工机械化、现代化(1)建筑机械要向品种多样化、系列化、大型化、机电一体化、多功能、工作环境舒适、无公害方向发展。机械作业控制应向自动化、智能化迈进。一些重要性的工序、繁重体力劳动和危险作业应逐步用机器人取代。提高微电子、激光、射线、微波、超声波与红外等现代高科技在工程检测、控制中的应用,逐步用技术装备改造建筑业。(2)建筑业企业的机械装备应按专业或工种配套,调整装备结构,提高装备素质,逐步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在企业的装备更新改造中,逐步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取代质量低、性能差、能耗高、污染严重的机械设备。建筑施工中的繁重体力劳动、危险作业和非用机械难以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工序和工种,应实行机械化、自动化。重视改进操作工艺,发展手持动力机具。在继续推广门式、碗扣式脚手架的同时,研究开发安全性能好、使用方便的支架与爬架。(3)机械装备应向社会租赁方向发展,提高施工技术装备利用率。建筑业企业要逐步减少自有机械的比重,通过租赁来调剂企业间装备的余缺,提高机械设备利用率。专业部门、大中城市和施工任务相对集中的地区均可组建机械设备租赁企业。7.提高建筑业企业管理现代化与计算机应用水平(1)运用现代管理知识和手段,对企业的经营思想、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监督机制进行逐步改革,以达到提高工程质量、提高企业综合效益的目的。在工程建设中,企业应运用系统工程、网络计划、目标管理等现代管理技术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统筹安排施工技术方案和计划进度;施工中要进一步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贯彻GB/T19000(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建立并完善科学、规范、有效的现代企业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使工程质量处于全面受控状态,适应国际质量管理惯例和市场客观需要,增强企业竞争实力。(2)管理现代化与计算机应用要根据企业性质、资质等级与管理的实际水平,贯彻分类指导、分层次推进的方针。一级建筑企业应在工程招投标、预算、施工组织设计、工程管理和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普遍应用现代管理技术和计算机软件,并达到微机联网,利用系统集成管理软件进行企业或项目的综合管理。二级及其以下建筑企业,应利用已有的软件成果,对50%以上的工程建设项目进行专项应用管理,有条件的企业达到微机联网。(3)大力开发计算机应用软件,逐步实现建筑工程投标报价、施工预算及管理、网络计划及进度管理、物资管理、财务管理、成本管理、计划与统计。劳动力管理。工程质量管理、文档及资料管理、钢筋翻样及优化下料、模板配板的优化设计等通用软件,达到信息资源共享。
(4)普及现代管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加强职工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施工企业经理、项目经理和有中级职称以上的工程技术人员与经济管理。财会人员,都必须熟练地掌握现代管理基本知识和计算机应用操作技能,并将此作为上岗考核和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
主要措施1.以大中型施工企业和企业集团作为推动我国建筑业科技进步的主体,牢固树立科技经济一体化观念,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积极推进企业科技进步,提高企业素质,带动全行业逐步走上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的道路。2.重视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对工程建设中的重大技术难点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机具设备的应用,应首先进行必要的试验与验证,有关费用可进入工程建设项目成本。3.企业应强化科技管理,建立和健全必要的技术管理制度。要认真贯彻国家和建设部新近颁发的有关推进科技进步的政策和文件,并提出实施意见,定期检查落实。贯彻《建筑业大中型施工企业总工程师职责暂行规定》,充分发挥总工程师的作用。4.加强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大中型施工企业和企业集团要逐步建立健全科技开发机构,充实实验、检测手段,增强科技开发和推广应用新技术的能力,有条件的企业应建立技术开发中心。企业要建立科技开发专项基金,每年从营业收人中提取不低于营业额39‰的资金,用于支持重大科技项目开发、技术推广和成果奖励。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也应加大对科技和技术改造的投入。5.贯彻《建筑施工企业工法管理办法》,重视总结工程实践经验,编制工法和工艺标准,并在实践中加以贯彻,逐步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工艺技术标准,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6.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合理化建议活动,充分调动工程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参与技术改进活动的积极性,有贡献者应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对有重大特殊贡献的职工应予重奖。7.充分发挥学会、协会、情报网等群众性学术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跟踪国际信息,组织技术交流,活跃学术气氛,广泛传播施工技术知识。建筑施工技术今后发展的重点(l)发展地下工程与深基础施工,特别是深基坑的边坡支护和信息化施工,同时还应发展特种地基(包括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技术。(2)总结高层建筑施工经验,发展成套施工技术。要重视超高层钢结构、劲性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应用技术。(3)重视高性能外加剂、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发展预应力混凝土和特种混凝土。(4)开发轻钢结构,扩大应用于工业厂房、仓库和部分公用建筑工程。发展大跨度空间钢结构与膜结构。(5)改进与提高多层建筑功能质量,发展小型混凝土砌块建筑和框架轻墙建筑体系。(6)开发建筑节能产品,发展节能建筑技术。(7)开发既有建筑的检测、加固、纠偏及改造技术。(8)提高化学建材在建筑中的应用。(9)开发智能建筑,研究解决施工安装与调试中的问题。(10)发展桅杆式起重机的整体吊装技术和计算机控制的集群千斤顶同步提升技术。(11)金属焊接与检测技术。(12)建筑企业的现代管理和计算机应用技术。智能建筑智能建筑技术是指通过建筑物的结构、设备、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它是集现代建筑、现代通信网络、现代控制网络、Internet/Intranet和现代计算机于一体的技术。智能建筑的内涵实质就是:在建筑构架中,根据系统工程原理,适应特定人群的需求,融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生物技术、材料科学和环境科学所建立的舒适、环保、节.能、高效、安全、信息有效传递并可持续发展的人工环境。智能建筑中采用的新技术随着光纤技术的发展,为智能建筑和智能家庭设备开创了一个新的网络时代。基于Web的Intranet网络技术正成为建筑物或企业内部的信息主干网的主流形式。智能建筑要求网络具有足够大的带宽和一定的服务质量保证,使得多媒体信息能够在用户浏览器平滑显示,Internet/Intranet为人们的信息交流和生活方式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信息世界。信息网络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致使:①Internet/Intranet降低了人们和智能建筑内外部信息通信与信息发布、传播的成本;②采用开放的网络传输协信息系统软硬件投资和性能提升与维修成本;③提高建筑内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提高建筑物业管理层,制定管理方案和全局事件协同处理的工作能力;④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和操作以及综合信息数据的访问;⑤能够增加通讯自动化控制系统与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与数据的交换能力,Internet/Intranet可通过防火墙实现无缝连接;⑥信息与控制系统集成可直接使用建筑物中的综合布线系统,网络互联与扩展很容易实现。1网络技术2无线局域网技术无线局域网(WirelessLAN)的迅速兴起是因其结构简单,易于安装,主要部件是无线PC和个人计算机。无线局域网大致采用以下几种传输技术,其费用取决于不同技术制造的无线PC卡:射频技术RF(Ra-dioFrequency)、直接序列扩频技术DS(DirectSe-quence)、跳频扩频技术FH(FrequencyHopping)、红外技术IR(Infrared)、视频传输、漫射传输等。无线局域网与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的结合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因而其技术的发展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无线局域网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包括:
①电子商务系统的应用:在智能建筑内进行电子购物等电子商务机无线局域网的连接;
②无线信号转发器的应用:在智能建筑内可实现移动电话、传呼机信号转发的功能;
③无线会议电视及视像服务:在智能建筑内通过无线局域网提供活动地点的会议电视、视像信号的传输、交互和接入服务;
④服务系统的应用:在智能建筑内的餐饮、娱乐、远程医疗诊断、家庭教育、市民求助等服务的无线局域网的连接。3双向电视传输技术信号传输技术是宽带网传输技术的关键。实现3种信号(有线电视信号、计算机信号和电话信号)在同一传输介质中的无干扰传输是采用双向传输方法。为了构成双向线路需要设置上行和下行线路。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技术的实现是采用频分多路复用和时分多路复用。上行传输的信号主要是计算机信号、有线电视模拟信号和电话语音信号,下行传输的信号主要是电视信号和数据信号。双向电视传输技术使智能建筑内的传统CATV网改造为可提供交互信息与数据传输的宽带高速网络,为未来智能建筑内实现电视网、计算机网、电话网的综合传输模式提供预留网络接口。双向电视传输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有:①数字或模拟电视点播;②交互式电子游戏;③提供宽带Internet/Intranet网络接入。
4家庭智能化技术智能住宅的构想和构成来源于智能建筑。智能家庭网络是指信息家电和其它设备通过物理方式连接在一起,使之能相互通信,从而形成家庭式网络系统或家庭局域网。它的构建有利于信息家电的统一化、智能化管理。智能家庭网络技术把信息家电通过网络连接起来,能够方便地使用,提供更舒适、更安全、更高效的智能化,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家庭智能化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有:
①家庭安全预警系统:非法进入、发生火警、漏水、漏气、紧急呼救等自动报警;
②遥控家庭住处的电器:智能微波炉、智能吸尘器、智能冰箱、智能空调、智能电视等远程遥控;
③信息家电功能的升级:从厂家自动下载新的控制程序,实现信息家电功能的升级,实现远程家电故障诊断、维护;
④家电设备的网络控制:每个用户家电可以将自己的控制菜单公布到家庭网络上,从而可用TV、传真机、手持PC、可视电话和手机等实现对连入家庭网络的所有家电的控制。
5流动办公技术流动办公就是利用虚拟技术提供虚拟的办公环境,它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可视技术以及家庭智能化技术的综合结晶。应用移动办公技术可以使家庭或异地的办公人员如同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一样,可以随时随地的进入办公室的办公流程,及时处理文件和阅读资料;参加单位召开的电视会议,参与发言和讨论;以及通过家庭智能化技术,利用可视电话和可视手机对办公室内的设备和家中的电器设备进行遥控。
流动办公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包括:
①多媒体电子邮件:通过E-mail智能传真和Netmeeting方式传发声音、图像、视频、音频信息和格式化文本;
②远程会议电视:通过B-ISDN或互联网络实现远程会议电视终端的接入;
③无线遥控:利用B-ISDN或Internet/Intranet网络实现利用可视电话或可视手机对办公室的设备或家用电器设备的远程遥控。
6控制网络技术目前,控制网络技术正向体系结构的开放性与网络互连方向发展。开放性控制网络具有标准化、可移植性、可扩展性和可操作性。在计算机互联网络技术的推动下,控制网络要满足开放性的要求就必须走网络互连的发展道路,因而从现场控制总线走向控制网络是一个必然趋势。控制网络通常是指以对生产过程对象控制为特征的计算机网络。
控制网络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包括:
①改善智能建筑内楼宇自控系统、安防监控报警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可燃气体泄漏报警系统等异构网络环境的控制与联动的结构。
②可以实现对智能建筑内设备、通信、管控的自动化远程监视和数据采集。
③有利于与综合分布应用系统、集成系统交互,智能建筑内的所有设备和安全监控信息均可以进入各种计算机平台(如Windows98/2000、Java)和桌面系统,以改进智能建筑内监控信息的利用,共享“群体环境”的综合数据集成。
④有利于对生活环境、状态和机电设备的运行过程进行检测、监视和控制。
7生物技术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很多智能化系统将会引进生物智能技术,绿色建筑的建设也将推动更多新领域新技术的发展。生物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包括:①生物技术与建材的融合,使建筑物更节能;②环境检测技术。希望将来生物智能芯片的感知能力更接近于人,生物技术将对有害物的处理发挥功效;③生物智能将把建筑智能化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准。8智能卡技术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发展,智能卡具有体积小、携带与使用方便、安全性与可靠性好等优势。目前,采用智能卡系统进行智能建筑的出入口管理、停车场管理、巡逻签到管理、商业消费与电子钱包物资管理、物业管理等重要部门人员进出情况管理都可通过智能卡实现。智能卡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包括:
①出入口管理系统的应用:出入口管理应采用IC卡管理,对人员出入口通道、公寓总门的信息记录及电梯等实现出入口安全管理;
②巡逻签到管理系统的应用:通过智能卡记录保安人员定时或不定时地巡视,每个巡更点设有锁匙的按钮,巡更人员到达巡更点按下电钮,插入智能卡后,该系统自动记录、打印、存档,实现巡逻安全管理;
③停车场管理系统的应用:智能建筑内所有车辆(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等),驾驶员持有一张编号、加密码的智能IC卡为门钥匙,合法插卡就通过,否则拒绝。
智能卡系统能够实现中文语言自动停车引导,自动收费,灯光引导出场,并自动生成档案文件,打印、显示;
④物业收费与管理系统的应用:该系统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最先进入智能网络系统,实现水、电、气抄表自动化和实现各种费用结算的自动化,并提供电话查询、转帐及催款等一系列管理;
⑤人事考勤管理系统的应用:使用智能卡建立人员人事档案资料,记录人员考勤情况。
9可视化技术可视化技术是指基于网络化的视像传输、交互和提供多媒体视像服务的技术。目前,在智能建筑内的数字视频点播和会议电视,均是采用可视化技术向建筑物内的网络桌面系统提供视像的传输、交互和服务的功能。可视化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有:
①数字影视点播:向智能建筑内的网络桌面系统提供诸如电影、电视、远程教育和游戏等视像服务;
②会议电视:向智能建筑内的网络桌面系统提供点对点或网络形式的交互式多媒体影像的传输服务。
10数据卫星通信技术直播卫星系统通信技术建立了一个以小型数据卫星站(VSAT)技术为主体,应用多路复接的卫星高速信道(IDR/MUX)帧中断交换技术为辅助,可以传输数据、图像、语言等内容的网络。由于DBS传输速率快,传输可靠安全、频带宽、容量大、信道误码率低、覆盖范围广,能实现高质量的宽频带通信,适用于移动通信,因而在无线接入中得到运用,其应用得到发展。同时可综合应用卫星多波束覆盖、星载处理技术、地面蜂窝移动通信和计算机软件技术。
数据卫星通信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包括:①提供Internet/Intranet网络接入;②提供与B-ISDN网络的互联;③提供专业LAN网络的接入;④实现与移动通信系统的组合;⑤实现远程多点电视会议;⑥实现远程医疗诊断和远程教育。
智能建筑是人类21世纪现代化目标。智能建筑已成为世界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信息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将肯定建立在网络之上,并且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能力和多维信息处理能力。在技术上,发展的重点将是虚拟技术、协同工作、可视化技术和生物技术;在应用上,必须密切结合应用需求,强调综合集成。专家预言,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一些尖端科技也将在智能大厦领域大显身手。例如,激光通信技术、机器人技术、远程教育技术、虚拟社区技术、远程医疗技术等等都将在智能大厦中发挥重要作用。泉州晚报大厦建筑面积25328m2,21层,总高度110m。大厦智能工程建设始于1999年4月,2001年2月完工并投入使用。大厦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4C技术,即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现代图形显示技术,综合配置建筑内各功能子系统,以综合布线系统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桥梁,全面实施通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等的综合管理,实现智能化楼宇系统“安全、舒适、经济、高效、可扩充”的目的。
生态建筑新技术自动的现代生活,就意味着大耗能源吗?那可不一定。记者昨天从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获悉,一些节约能源、予人方便的生态建筑新技术,即将在崇明生态岛上登场亮相。据了解,两幢充满智慧的生态建筑将分别落户崇明前卫村和陈家镇。前卫村智能化生态住宅楼,庭院式外观颇似当地农家住宅,建筑总体节能达65%-75%,清洁能源使用比例达20%以上,预计明年底可建成;陈家镇超低能耗生态办公楼,外形则充满现代化的视觉冲击,综合节能75%-80%,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大于50%。雨污废水都别想“溜”
下雨天,雨水从雨水管道里“哗哗”地流向地面,这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场面了。不过,在前卫村的生态住宅楼,这一幕将不再上演。屋顶的雨水顺着雨水管道径直流进了楼下的“雨水收集池”,最终将被用作楼前景观水。陈家镇的生态办公楼则通过“人工湿地”对污水进行处理回用。所谓“人工湿地”,其实是利用微生物处理方式,模拟自然的湿地净化污水,不添加化学用品,无人为干扰。污水通过污水管道进入处理池,流过“人工湿地”,返回大楼用于冲厕、洗车、灌溉绿化。用太阳能“暖和”地板
大冬天,双脚总是最娇气、最怕冷的。不过,在陈家镇的生态办公楼里,再也不用为脚底下担心了,地板下的暖流会一直从双脚暖到全身。原来,这里的太阳能光热除了用于加热洗浴外,还派上了新用场,生态建筑的地板就靠它“取暖”。地板下的混凝土楼板里面埋设管道,用太阳能加热的热水从铺设在地板下的管道里流过,地板当然也随之暖和起来。利用当地资源“定制”
“生态岛”崇明的空气质量好、湿度大,何不引入室内?专家们特地为当地“量身定制”了一套新风系统。在大楼内设计新型的通风、空调末端,在办公室安装改善空气质量的装置,用以把室外清新的空气引入室内。同时,针对岛上空气过于潮湿的特点,新风系统还加入了专门的除湿处理。岛上的海风也成了生态建筑的动力所在。为了充分利用风力资源,科学家采用了风力、太阳能并网发电方式,风力发电除了供本大楼使用外外,还可以通过电网传输到岛上的千家万户,弥补供电不足。生态建筑“隐藏”身边
其实,生态建筑并不遥远,就“隐藏”在我们的身边。据悉,从2年前完成了生态建筑示范工程以来,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已经推广了60万平方米的生态建筑工程和240万平方米的节能示范,不少生态技术在许多高档住宅小区中得到了应用。墙体外保温,在墙外加上一层特殊的保温层,就像给墙穿上了一件羽绒衣;屋顶绿化增加了屋面保湿、隔热的性能,就像给屋顶盖了一床被子;高性能的门窗,中空玻璃中的空气层相当于绝缘体,能起到很好的隔热、饱湿、节能效果;室内新风系统,在厨房、卫生间安装抽气泵与外界空气进行交换,保持室内24小时空气新鲜。一、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新技术1.
桩基新技术应用
⑴灌注桩后注浆技术
⑵
长螺旋水下灌注成桩技术2.地基处理新技术
⑴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合地基成套技术(CFG)
⑵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成套技术
⑶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基技术
⑷强夯法处理大块石高填方地基
⑸爆破挤淤法技术⑹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3.深基坑支护及边坡防护技术
⑴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
⑵预应力锚杆施工技术
⑶组合内支撑技术
⑷型钢水泥土复合搅拌桩支护技术⑸冻结排桩法进行特大型深基坑施工技术⑹高边坡防护技术4.地下空间施工新技术
⑴暗挖法⑵逆作法
⑶盾构法⑷非开挖埋管技术
地下室逆作法在多数地下室的施工中,均采用传统的正作法程序,即:开挖基坑——施工基桩——施工底板——施工地下室竖向构件——施工地下室梁板。地下室施工耗费的时间占了整栋楼相当大的比例。近几年来,一种“逆作法”施工新技术正被逐渐运用并趋于成熟。该技术适用于市区建筑密度大,邻近建筑物及周围环境对沉降变形敏感,施工场地狭窄,施工工期紧张,地基软土层厚等工程情况,对于三层及以上的地下室效果尤为明显。工程概况十甫名都商厦位于广州市第十甫路和第十八甫路交接处,地上十五层,地下三层,基坑深度14.3米,建筑平面约为长90米宽29米的矩形。由于场地西边为西关风情民居,距用地红线不足3米,北边为第十甫路步行街,距离约4米。规划部门明确指示,必须严格控制基坑水平位移及竖向沉降,绝不允许出现邻近房屋产生裂缝或路面开裂、下沉的情况。另一方面,甲方从商业角度出发也提出要求,一是地下室的边线应尽量贴近用地红线,以取得最大使用空间;二是要求尽量缩短工期,力求比邻近同类建筑先封顶,以便售楼。在这种情况下,逆作法施工技术便充分体现其优越性。
二、地质情况
该场地地质分布情况自上而下大致如下:
1、淤泥质粘土,流塑,饱和,平均厚度1.9米,c=10KPa,φ=6~8°;
2、中粗砂及粉砂层,饱和,松散,平均厚度7.5米,c=0,φ=28~30°;
3、粉质粘土层,饱和-稍湿,可塑-坚硬,平均厚度5米,可塑土c=30kPa,=14º。硬塑土c=31kPa,=18º;
4、全风化泥质粉砂岩,平均厚度3米;
5、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平均厚度5.5米;
设计思路
1、为了有效地控制基坑变形,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基坑支护手段,可同时具备挡土和止水作用。利用地下室各层楼面的梁板体系作为水平侧向支撑,地下连续墙将与内衬墙一起构成地下室外墙,成为永久性构件。
2、为了争取时间,最大限度缩短工期,从首层楼面开始,向上下两个方向同时施工,争取地下室与上部结构同时完工,具体施工步骤将在下一节介绍。
3、出于逆作法施工需要,地下室竖向构件采用钢管柱。长度3层楼高,一次吊装到位。
4、人工挖孔桩从现地面开挖,为了准确安装钢管柱,钢管柱底以上的空段部分应考虑工人到桩底定位钢管柱时的操作面,一般操作面不小于60cm,故空段部分桩径为钢管柱直径加上1.2米,而基桩部分直径按承载力要求确定。
逆作法步骤
1、施工地下连续墙。经计算地下连续墙厚度800mm,标准槽段长度6米,深度18米左右,即到达基坑底面以下3-5米,且下端进入强风化层不少于1.5米,以确保止水效果。槽段之间采用工字钢刚性接头。
2、施工人工挖孔桩。人工挖孔桩分为基桩部分与上部空段两部分。当基桩部分浇灌到桩顶设计标高以下1米时,便由工人下去安装定位环并调校水平,然后由工人在下面扶正,卡位,保证其垂直度后,在地面用十字架固定钢管柱上端,用高抛法浇筑管内高强混凝土。
3、开挖至-4.5m标高。此时地下连续墙处于悬臂状态,现场监测得最大水平位移发生顶点处,约3.7mm,平面位置在矩形长边中部。施工首层楼面梁板及上部普通混凝土柱,在平面靠近第十八甫路处预留10米X10米出土口,方便运输。
4、开挖至-7米标高,施工负一层楼面梁板及上部结构。在二层楼面梁安装吊车梁,设计该梁时应考虑吊运土方和机械时的最大荷载,负一层楼面出土口位置与首层一致。对于地下连续墙而言,首层和负一层楼面的水平刚度可视为两个铰支座。但是出土口处的槽段应设置腰梁和钢支撑。现场监测得最大水平位移发生顶点处,约5.3mm。此时上部结构施工至三层楼面。
5、开挖至-14.3米标高(地下室底板底),从-9.5米开始即采用盆式开挖,即在周边留有4.5米左右的反压土,以控制连续墙的位移,保证基坑安全。此时地下连续墙可视为下部为连续的弹性支座,上部两个铰支座的连续梁,受荷形态简化为上三角形下梯形。现场监测得最大水平位移发生在-9.7米标高处,约13.2mm。此时上部结构施工至七层楼面。
6、施工负二层楼面主梁梁格,即楼板及次梁暂不施工,以便吊土,通过主梁和腰梁系统为连续墙提供一定的侧向支承,其概念类似于对撑系统。
7、完成其余土方工作,施工底板和负二层楼面,吊出挖土机,封闭出土口。至此地下室土建主体已完工,同时上部结构也已封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地下连续墙最大位移为14.3mm,位置在-11.3米标高处,远小于规范限值。基坑周边场地未发现明显下陷,邻近房屋未见明显裂缝,保护效果非常理想。
高性能混凝土的内涵2.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水泥:应综合水泥的流变性能、强度和耐久性等其他指标,对水泥的原材料进行优化。磨细矿物掺和料不等于水泥中的掺和料,一般和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使用,分四类:有胶凝性、有火山灰性的、同时具有胶凝性和火山灰性的、其他类。常用的有:硅灰、粉煤灰、磨细矿渣、天然沸石岩、磨细石灰石粉石英砂粉、偏高岭土细掺料。粗、细集料高性能超塑化剂:应具备以下性能:高减水率、引气量小或引气后应具有良好的孔结构、增稠、减缩、增强、保塑性好水胶比2.1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混凝土裂缝已成为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如何防治混凝土裂缝是工程技术人员迫切希望解决的技术难题。然而防治混凝土裂缝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设计、材料、施工中每一个技术环节。本技术主要是叙述防治裂缝的一些关键技术,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从而达到防治混凝土裂缝的目的。本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设计的构造措施、混凝土原材料(水泥、掺合料、细骨料、粗骨料)的选择、混凝土配合比对抗裂性能影响因数、抗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以及抗裂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方法以及施工中的一些技术措施等。2.2自密实混凝土技术混凝土在自重的作用下,不采取任何密实成型措施,能充满整个模腔而不留下任何空隙的匀质的混凝土称之为自密实混凝土。本技术提供的主要技术内容:对混凝土原材料的技术要求、自密实混凝土设计要点即流动性、充填性、抗离析性以及保塑性和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等。使用范围适用于难以用机械振捣的混凝土的浇筑。由于自密实混凝土细粉含量较大,更应重视混凝土抗裂性能。在采取抗裂措施的情况下,自密实混凝土抗裂性能相对较差。不适用于连续墙、大面积楼板的浇筑。2.3混凝土耐久性技术在以往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主要考虑的是强度指标,对耐久性考虑较少。高性能混凝土以高工作性、高强度、高耐久性为特征,区别于普通混凝土。对于海洋工程、喷洒化冰盐的公路与桥梁工程、盐渍地区的工程,由于氯盐侵入混凝土导致钢筋锈蚀,引起混凝土膨胀开裂,严重影响了建筑物使用寿命。提高其耐久性的最重要的技术措施就是采用高抗氯离子渗透性的高性能混凝土,从根本上提高混凝土本身的护筋性能。采用常规材料、常规工艺可以在常温下配制出抗氯离子渗透能力和抗冻融能力都较强的高性能混凝土。配制的关键在于选用与水泥相匹配的高效减水剂,在水胶比不大于0.35的条件下,使用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硅粉等矿物掺和料替代部分水泥作胶凝材料。这些磨细矿物掺和料在拌制的混凝土中发挥填充效应和火山灰反应,使混凝土变得更加致密,从而降低混凝土的渗透性。降低混凝土拌和物的用水量,采用低水胶比是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关键。技术指标抗氯盐污染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的检验应符合现行水运行业标准《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JTJ269的有关规定,且表征其氯离子渗透性的电通量不应大于1000库仑。我国行业标准《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J275-2000对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指标。减水剂的减水率不低于20%。掺和料应选用细度不小于4000cm2/g的磨细高炉矿渣、I、II级粉煤灰和硅粉等。细骨料细度模数在2.6-3.2之间。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5mm。在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应通过降低水胶比和调整掺和料的掺量使抗氯离子渗透性指标达到规定要求。混凝土搅拌应采用强制搅拌机,搅拌时间应比常规混凝土延长40S以上。混凝土抹面后,应立即覆盖。终凝后,混凝土顶面应立即开始持续潮湿养护,在常温下,至少养护15d。2.4清水混凝土技术清水混凝土是指结构混凝土硬化后不再对其表面进行任何装饰,以混凝土本色直接作为建筑物的外饰面。以清水混凝土作为装饰面,对美观、色差、表面气泡等方面都有很高要求,因此在混凝土配制、生产、施工、养护等方面都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混凝土配制混凝土应使用同一种原材料和相同的配合比,混凝土拌合物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不离析、不泌水。矿物掺合料作为混凝土不可缺少的组分,在考虑掺合料活性的同时,充分利用各种掺合料的不同粒径,在混凝土内部形成紧密充填,增强混凝土的致密性,在外加剂方面应进一步重视解决外加剂和水泥的适应性,减少混凝土的泌水率,减少混凝土坍落度的经时损失。除了不同水胶比将导致硬化后混凝土颜色变化外,骨料对外观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因此同一个视觉面的混凝土工程,应采用相同类型的骨料。混凝土模板为了使清水混凝土表面光滑无气泡,应根据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选用不同材质的模板,而脱模剂除了起到脱模作用外,不应影响混凝土的外观。混凝土施工混凝土浇注时,混凝土下料口与浇筑面之间距离不能过大,否则混凝土易离析,振捣时以混凝土表面出浆为宜,同时应避免漏振和过振。混凝土养护混凝土的养护应确保混凝土表面不受污染,充分合理的养护是保证混凝土硬化后表面和内在质量的关键。技术指标混凝土表面无裂缝、无明显气泡、无明显色差、无明蜂窝麻面。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轴线、体型尺寸准确。大截面、变截面结构线条规则,棱角分明。梁柱接头通顺,无明确槎痕。一般多用于市政、交通、水利、航空等工程,近年来在住宅建筑上也逐渐被采用。2.5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超高泵程混凝土技术一般是指泵送高度超越200m
的现代混凝土泵送技术。改革开放以来,高层超高层建筑已达数千座,超高泵程混凝土技术已成为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并且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受到各国工程界的重视。原材料品质配制超高泵程混凝土,其原材料较一般泵送混凝土有很大的区别。作为最基本的胶结材料----水泥,除了用量以外,还应充分考虑水泥的流变性,即水泥与高性能减水剂的相容性问题,两者相容性好才可获得低用水量大流动性、且坍落度经时损失小的效果。对于细集料其品质除了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外,对于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应选用不同细度模数的中砂。而掺合料作为高性能高泵程混凝土的重要组成材料更需从活性、颗粒组成、减水效果、水化热、泵送性能等诸方面加以平衡选择。作为外加剂,单一成分的外加剂已不能很好发挥其作用,而单纯以减水为目的外加剂也不能达到超高泵程的混凝土的使用目的,外加剂的多组分复合,以及针对具体工程配制特定要求的外加剂已成为外加剂生产厂家加强现场服务的重要方面。混凝土配制超高泵程混凝土的配制同时也要研究新拌混凝土的整体性、流动性与泵送性的相互关系。要研究混凝土泵送性的直接衡量指标。泵送设备泵送混凝土离不开混凝土输送泵,因此高压力、大排量、耐磨损,适应性强的泵送设备也是必不少的。此外泵送管道的设计,如何减小阻力,缩短路线也是泵送技术研究的一个方面。2.6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在配合比设计方面:使用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图表制作计算机辅助系统,自动计算矿料配合比、生成并调整级配曲线图;自动绘制马歇尔试验各项指标与沥青用量的关系图,计算最佳沥青用量;提供砂筛分记录表和筛分曲线图。计算速度较人工提高20倍以上。施工技术及施工工艺方面:
A面层各层结构应根据该层在使用中要求的性能与作用选择,路面三层均应选用骨架密实结构,不宜选用悬浮结构。
B混合料最佳出料温度、摊铺温度、压实温度;改性沥青混合料在运输、摊铺、压实过程中的温度损失规律;有效防止在运输、摊铺、碾压过程中的温度损失的措施,最大限度地控制了摊铺、碾压成型过程中的温度差异造成的压实度不均匀性;混合料碾压设备的合适组合和碾压控制。
C对于改性沥青SMA路面,改变传统的碾压工艺,采用增大压实功,使混合料在高温下成型,压实度高,石料不被压碎,玛蹄脂不上浮,表面构造深度达到标准高限要求。技术指标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控制标准、改性沥青施工温度控制对照表适用范围适用于高等级公路、厂矿道路、机场跑道等热拌改性沥青路面单层、双层结构的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表面裂缝深层裂缝贯穿裂缝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水泥水化热的影响内外约束条件的影响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混凝土收缩变形的影响控制温度裂缝的技术措施水泥品种选择和用量控制掺加外加料骨料的选择控制混凝土出机温度和浇注温度5延缓混凝土的降温速率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改善边界约束和构造设计3.高效钢筋与预应力技术HRB400级热轧带肋钢筋是指屈服强度为400N/mm2的钢筋。当钢中加入微量合金元素V、Ti或Nb
后可使晶粒细化、改善延性、碳含量降低,而钢筋屈服强度提高,并具有良好的可焊性。HRB400级钢筋是目前国内重点推广的新钢种之一,它包含20MnSiV、20MnSiNb
和20MnTi三个品种。在国内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应指出,直径12mm以下的小直径HRB400级钢筋往往没有明显的屈服点,这在设计时应引起注意。同时由于钢筋两面带有纵肋给开盘矫直造成一定影响,应防止表面严重擦伤,且钢筋的弯曲度应满足标准规定。钢筋直径为6~50mm,钢筋的强度标准值为400N/mm2,强度设计值为360N/mm2。3.1高效钢筋应用技术3.2钢筋焊接网应用技术钢筋焊接网是一种在工厂用专门的焊网机焊接成型的网状钢筋制品。纵、横向钢筋分别以一定间距相互垂直排列,全部交叉点均用电阻点焊,采用多头点焊机用计算机自动控制生产,焊接前后钢筋的力学性能几乎没有变化。目前主要采用CRB550级冷轧带肋钢筋焊接网,工程应用较多、技术成熟。采用焊接网可显著提高钢筋工程质量,大量降低现场钢筋安装工时,缩短工期,适当节省钢材,具有较好的综合经济效益,特别适用于大面积混凝土工程。冷轧带肋钢筋焊接网技术指标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钢筋焊接网》GB/T1499.3-2002和《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14-2003的规定。受力钢筋的直径宜采用5~12mm,焊接网制作方向的钢筋间距宜为100、150、200mm,与制作方向垂直的钢筋间距宜为100400mm,焊接网的最大长度不宜超过12m,最大宽度不宜超过3.3m。焊接网钢筋强度标准值为550N/mm2,强度设计值为360N/mm2,伸长率不低于8%,焊点抗剪力不应小于试件受拉钢筋规定屈服力值的0.3倍。3.2.1冷轧带肋钢筋焊接网3.2.2HRB400钢筋焊接网HRB400级钢筋焊接网在国内部分地区已开始应用,由于钢筋延性较好,除用于一般钢筋混凝土板类结构外,更适于抗震设防要求较高的构件(如剪力墙底部加强区)配筋。直径12mm以下的小直径HRB400级钢筋往往没有明显的屈服点,设计时应按有关规定处理。钢筋由于两面带纵肋,给开盘矫直也造成一定困难,使用时应防止表面严重擦伤、且钢筋的弯曲度应满足标准要求。HRB400级钢筋焊接网的技术指标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钢筋焊接网》GB/T1499.3-2002和《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14-2003的规定。受力钢筋的直径为6~16mm。纵横向钢筋间距及网片最大尺寸限值同冷轧带肋钢筋焊接网。焊接网钢筋的强度标准为400N/mm2,强度设计值为360N/mm2,伸长率不低于14%,焊点抗剪力不应于小试件受拉钢筋规定屈服力值的0.3倍。3.2.3焊接箍筋笼梁、柱箍筋用附加纵筋连接先焊成平面网片,然后用弯折机弯成设计形状尺寸的焊接箍筋骨架。可将封闭箍筋笼运至施工现场穿入主筋绑扎后浇筑混凝土,或将箍筋笼在焊网厂穿入主筋后用二氧化碳保护焊焊成整体空间骨架运至工地,极大地提高了钢筋工程施工速度。或者用自动化钢筋笼滚焊机将纵筋与连续环筋电阻点焊成各种断面形状的钢筋骨架。可用作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输水管道、桩等。箍筋笼适用于梁、柱构件以及桩、输水管道等。国内应用较多的是采用滚焊机生产的圆筒形箍筋笼,主要用于输水管道。3.3粗直径钢筋直螺纹机械连接技术目前,我国粗直径钢筋机械连接技术广泛应用已有多年,最新技术主要有直螺纹钢筋机械连接技术,它包含镦粗直螺纹、滚轧直螺纹两种方式,技术成熟、使用经验丰富。粗直径钢筋直螺纹机械连接技术是通过不同工艺方式将钢筋端头加工成螺纹,再用带有内螺纹的连接套筒将两根待接钢筋连接起来。直螺纹接头的特点质量稳定,性能可靠,接头可达到行业标准I、II级的要求。另外,现场可实现提前预制,在连接作业面施工方便、快捷。粗直径钢筋直螺纹机械连接接头的技术指标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的规定。粗直径钢筋直螺纹机械连接技术可用于HRB335、HRB400级热轧带肋钢筋的连接,应用于抗震或非抗震设防的房屋建筑、桥梁、水工结构、地铁、核电站、电视塔等工业与民用结构。3.4预应力施工技术无粘结预应力筋由单根钢绞线涂抹建筑油脂外包塑料套管组成,它可像普通钢筋一样配置于混凝土结构内,待混凝土硬化达到一定强度后,通过张拉预应力筋并采用专用锚具将张拉力永久锚固在结构中。其技术内容主要包括材料及设计技术、预应力筋安装及单根钢绞线张拉锚固技术、锚头保护技术等,详细内容请见《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无粘结预应力技术用于混凝土楼盖结构可用较小的结构高度跨越大跨度,对平板结构适用跨度为7~12m,高跨比为1/40~1/50;对密肋楼盖或扁梁楼盖适用跨度为8~18m,高跨比为1/20~1/28。在高层或超高层楼盖建筑中采用该技术可在保证净空的条件下显著降低层高,从而降低总建筑高度,节省材料和造价;在多层大面积楼盖中采用该技术可提高结构性能、简化梁板施工工艺、加快施工速度、降低建筑造价。3.4.1无粘结预应力成套技术3.4.2有粘结预应力成套技术有粘结预应力技术采用在结构或构件中预留孔道,待混凝土硬化达到一定强度后,穿入预应力筋,通过张拉预应力筋并采用专用锚具将张拉力锚固在结构中,然后在孔道中灌入水泥浆。其技术内容主要包括材料及设计技术、成孔技术、穿束技术、大吨位张拉锚固技术、锚头保护及灌浆技术等。扁管有粘结预应力技术用于平板混凝土楼盖结构,适用跨度为8~15m,高跨比为1/40~1/50;圆管有粘结预应力技术用于单向或双向框架梁结构,适用跨度为12~40m,高跨比为1/18~1/25。在高层楼盖建筑中采用扁管技术可在保证净空的条件下显著降低层高,从而降低总建筑高度,节省材料和造价;在多层、大面积框架结构中采用有粘结技术可提高结构性能、节省钢筋和混凝土材料,降低建筑造价。3.4.3拉索施工技术以索作为主要结构受力构件而形成的结构称为索结构,索结构可分为索桁架、索网、索穹顶、张弦梁、悬吊索和斜拉索等,索结构一般通过张拉或下压建立预应力。其主要技术包括拉索材料及制作技术、拉索节点及锚固技术、拉索安装及张拉技术、拉索防护及维护技术等。该技术可用于大跨度建筑工程的屋面结构、楼面结构等,可以单独用索形成结构,也可以与网架结构、桁架结构、钢结构或混凝土结构组合形成杂交结构,以实现大跨度,并提高结构、构件的性能,降低造价。该技术还可广泛用于各类大跨度桥梁结构和特种工程结构。4.新型模板及脚手架应用技术清水混凝土是指成型后的混凝土表面不作任何装饰,以混凝土自然表面为饰面或表面直接作涂料等饰面的混凝土。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是指模板设计和应用能确保混凝土表面质量、外观效果达到清水混凝土质量要求。①清水混凝土模板设计与制作技术
1)清水混凝土模板设计必须满足强度、刚度和混凝土平整度的要求,保证拼缝严密无错台,装拆方便,周转使用次数多;2)清水混凝土模板采用材料应轻质高强,工艺性强,符合环保要求;3)清水混凝土模板设计应做到模板分块、对拉螺栓孔眼排列规律整齐,几何尺寸精确,互换性好,面板平整光洁;4)清水混凝土模板设计必须做出详细的支模节点设计和模板构造设计。②清水混凝土模板施工技术
1)清水混凝土模板施工必须编制模板施工方案整体预制安装,整体脱模和整体转移的“三整体”组拼方式和操作工艺;2)墙体模板应组拼成大模板,整体吊装施工;柱梁模板也可采用;3)采取“小流水段”施工工艺,缩小施工工作面,减少模板配置量,达到加快施工速度、缩短工期、减少施工费用的目的;4)选择脱模剂应利于脱模,外观效果满足清水混凝土质量要求。(2)主要技术指标①清水混凝土模板可选用无框木(竹)胶合板模板,钢框胶合板模板,木框胶合板模板、全钢大模板等,当前应重点推广应用全钢大模板,积极开发钢框胶合板模板;②墙体模板承受混凝土侧压力应达到60kN/m2,柱模板承受混凝土侧压力应达到80kN/m2;③采用复膜木(竹)胶合板模板,周转使用次数应达到10次以上,逐步淘汰散装散拆的落后施工工艺。4.1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4.2早拆模板成套技术早拆模板技术是指楼板模板浇筑3~4天后,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以上时,可敲击早拆柱头,提前拆除横楞和模拆,而柱头顶板仍然支顶着现浇楼板,直到混凝土强度达到符合规范允许拆模数值为止的模板施工技术。(1)主要技术内容①早拆模板及支撑设计技术
1)早拆模板可以采用竹(木)胶合板模板、钢框胶合板模板、组合钢模板和塑料模板等;2)支撑系统由早拆柱头、支柱、主梁、可调千斤顶等组成;3)早拆柱头有螺杆式升降头、滑动式升降头和螺杆与滑动相结合的升降头三种形式,宜推广使用螺杆与滑动相结合的升降头;4)支柱可以采用门式支架、碗扣式支架、钢支柱及扣件式支架等,宜推广使用钢支柱和门式、碗扣式支架。②早拆模板施工技术
1)应根据工程结构设计图进行配模设计,绘制模板工程施工图,并对模板、支撑的刚度和强度进行验算;2)计算出所需的模板和支撑的规格与数量;3)制定确保质量和安全施工等有关措施;4)制定支模和拆模工艺流程,早期拆模时间;5)采取“小流水段”施工方法,提高模板使用效果。(2)主要技术指标①早拆模板成套技术可以大量节省模板一次投入量,减少模板配置量1/3~1/2;②可以缩短施工工期,加快施工速度,提高工效30%以上;③可以延长模板使用寿命,节省施工费用20%以上。4.3液压自动爬模技术爬升模板是依附在建筑结构上,利用爬升设备随着结构施工而逐层爬升施工,不需要落地脚手架的一种模板施工技术。(1)主要技术内容①自动爬模设计技术
1)自动爬模是由大模板、爬升系统和爬升设备三部分组成;2)大模板可以采用组拼式全钢大模、钢框胶合板模板、木模和木工字梁(或钢背楞)组合模板等;3)爬升系统由爬升支架、操作平台、液压系统或电控系统、千斤顶架、支承杆等组成;4)按爬升动力设备可以采用液压千斤顶或液压油缸的液压爬模、采用电动螺杆或电动葫芦的电动爬模。②自动爬模施工技术
1)应根据工程结构设计图进行爬模配置设计,编制爬模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图;2)计算出所需的模板、支架和千斤顶的规格和数量;3)制定确保质量和安全施工等有关措施;4)制定爬模施工工艺流程和工艺要点;5)爬模面积较大的工程,应采用“小流水段”施工方法。
(2)主要技术指标①内外墙模板应拼装成每间整块大模板,以利于一次安装,脱模、爬升;②爬升支架安装后的垂直偏差应控制在h/1000以内;③爬升时,穿墙螺栓受力处的混凝土强度应在10N/mm2在上;④所有穿墙螺栓都必须以40~50N.m的扭矩紧固;⑤爬升装置单元设计额定垂直爬升能力100KN,最大垂直爬升能力10kN。爬模可适用地高层建筑或高耸构筑物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竖直或倾斜结构施工。4.4新型脚手架应用技术(1)主要技术内容①碗扣式脚手架的立杆、横杆均为采用φ48×3.5焊管制成的定长杆配件,横杆与立杆连接采用独特的碗扣接头。由下碗扣承接横杆插头,上碗扣锁紧横杆插头;②碗扣式脚手架搭设的基本尺寸都为定尺模数尺寸,步高以600mm为模数,纵、横向柱距以300mm为模数;③碗扣式脚手架一般与立杆可调底座、可调托座以及连墙撑等多种辅助件配套使用;④碗扣式脚手架的主要特征为:1)安全可靠。碗扣接头传力可靠,搭设时不用拧螺栓,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立杆连接为同轴心承插,各杆件轴心交于一点。用作为模板支架时,顶部插入可调托座,架体受力以轴心受压为主,因而承载力高,不易发生失稳坍塌;2)高功效,易管理。横杆与立杆连接工人用一把铁锤敲击辅助完成,速度快,功效高。全部杆件系列标准化,便于实施仓储、运输、现场堆放的现代化管理。(2)技术指标①碗扣式脚手架目前无相应的安全技术规程,以容许荷载法设计架体。应用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安全生产培训
- 2024至2030年中国处方插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3年液压破拆属具项目综合评估报告
- 2024年特色风味及小吃服务项目成效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自动上胶折边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灵敏(扇形)分裂式分度凸轮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数字检流计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室内外装饰材料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变色瓷杯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小升初真题((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2023年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GB/T 18168-2017水上游乐设施通用技术条件
- GB/T 14207-2008夹层结构或芯子吸水性试验方法
- 人体衰老和抗衰老研究 课件
- 建筑法精课件
- 超市经营服务投标方案
- 新闻编辑学--新闻稿件的选择与编辑-54新闻差错的“更正”-课件
- 校长课程教学核心领导力课件
-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全一册(全套)课件
- 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及整改台账
- 七律·到韶山-完整版获奖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