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信息化-标准先行集约发展构建现代气象业务基础生态_第1页
气象信息化-标准先行集约发展构建现代气象业务基础生态_第2页
气象信息化-标准先行集约发展构建现代气象业务基础生态_第3页
气象信息化-标准先行集约发展构建现代气象业务基础生态_第4页
气象信息化-标准先行集约发展构建现代气象业务基础生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11.04气象信息化—标准先行、集约发展,构建现代气象业务基础生态2一相关背景目录二信息化行动方案主要内容三有关信息化的几点思考一、相关背景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

国发〔2015〕5号2015年1月30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

国发〔2015〕28号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2015年7月4日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国发〔2015〕50号2015年9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

国办发〔2015〕51号2015年7月1日国务院今年陆续出台关于促进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文件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全国气象现代化发展纲要(2015-2030年)》气发〔2015〕59号2015年8月19日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气象信息化行动方案(2015-2016年)》

气发〔2015〕60号2015年8月21日CMA今年关于促进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文件行动方案编写过程(2014.9-2015.8)2014年9月,局领导部署启动《气象信息化总体方案(2015-2020)》的编制工作。信息中心高度重视,组织编写方案。2015年3月10日,《总体方案》(初稿)报气象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4月3日,修改形成《总体方案(征求意见稿)》,下发全国气象部门广泛征求意见,进行修改。5月6-8日,局党组中心组召开气象信息化专题学习会议,提出气象信息化的组织实施分“两步走”,要求在《总体方案》的工作基础上,立足当前,细化修改,形成《气象信息化行动方案(2015-2016年)》。5月中旬,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国省两级技术骨干,组建《行动方案》编写组。编写组多方面汲取意见,反复交流讨论,不断修改完善。6-7月,完成进一步修改,提交、通过局审议。8月24日,正式印发。气象现代化-目标72020年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2030年全面实现气象现代化高效普惠的公共气象服务科学有力的气候变化应对支撑综合先进的现代气象业务高度集约共享的气象信息化体系坚实有力的科技人才保障持续优化的气象发展环境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现代气象

服务体系全面建成世界先进水平的

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全面建成科学高效的气象

管理体系8【4】着力推进气象信息化建立集约化气象信息业务体系提升气象数据质量与开放共享水平增强气象政务管理信息化能力完善气象信息化运行保障信息化业务布局:建立业务运行和气象管理的信息化扁平业务体系。建立统一标准、统一数据和统一管理的集约化气象云平台,形成气象业务、服务、科研、培训、政务管理等的“云+端”应用模式。业务应用和科学管理系统平台:基于标准、统一的数据环境,建立天气预报、气候预测、综合观测、公共气象服务以及行政管理等智能化、集约化、标准化的气象业务应用和科学管理系统,加快构建和发展智慧气象,实现观测智能、预报精准、服务高效、管理科学的气象现代化发展模式。9【4】着力推进气象信息化建立集约化气象信息业务体系提升气象数据质量与开放共享水平增强气象政务管理信息化能力完善气象信息化运行保障基础资料业务技术能力:健全气象资料质量控制和评估体系,突破卫星、雷达等多源数据融合、资料同化等关键技术,推进全球及区域高分辨率大气和陆面过程再分析,形成多圈层、多要素、长序列、高分辨率、高精度、高质量的气象数据产品。数据资源整合与开放共享:统一数据编码和格式标准,加大气象资料和产品的社会共享力度。.建立气象与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社会间数据互助共享协作体制机制,收集相关的自然科学数据、行业数据、社会数据,满足跨学科、跨行业的数据融合与综合分析及信息服务的需求。--大数据的基础10【4】着力推进气象信息化建立集约化气象信息业务体系提升气象数据质量与开放共享水平增强气象政务管理信息化能力完善气象信息化运行保障气象部门电子政务内网:按照有关涉密信息系统规范,建立气象部门国省两级电

子政务内网系统,实现与其他部委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政务管理基础平台:建立横纵贯通的管理数据共享及协同机制,发展国省两级决策支持应用基础平台,改进国省两级气象政府门网站,满足各级气象部门及时准确的政务信息发布、依法行政网上审批、11【4】着力推进气象信息化建立集约化气象信息业务体系提升气象数据质量与开放共享水平增强气象政务管理信息化能力完善气象信息化运行保障基础信息设施:开展物联网、“互联网+”业务应用,引导气象观测与气象服务的

智能化发展。构建适应新业务格局的运行维护体系,建立健全运行维护管

理标准体系。信息安全保障: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建立气象部门信息安全责任制和气

象应用安全准入制度,完善信息系统安全防护体系,建成国家级气象业务

应急备份中心。《行动方案》总体思路《行动方案》重点任务《行动方案》实施进展《行动方案》工作计划二、《行动方案》(1)业务标准规范严重缺位(2)基础数据支撑能力不足(3)业务系统集约化程度低(4)管理信息化基础薄弱(5)思想观念不适应新形势1.气象信息化发展存在的内部问题(一)问题导向气象信息化相关标准数量严重不足。2000-2014年间,共立项编制77项信息领域标准(含国标4项),其中,已完成并发布的有47项(含国标1项)。2006-2007年,成立全国气象基本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后,标准化进程明显加速,2011年后趋于平缓。(1)

业务标准规范严重缺位气象信息领域的标准规范体系需进一步完善气象基本信息标准体系发布在编气象数据和档案管理术语7个无气象信息传输15个6个气象数据管理13个8个气象档案管理5个2个高性能计算机1个无信息网络安全-(引用)-气象电视会商2个无信息系统管理无2个缺少对气象资料、数据产品类术语、名词的定义缺少对数据处理业务流程、数据质量管理等方面的规范管理标准缺少对信息安全、信息系统建设管理类的标准实例:观测数据格式种类繁多,没有采用国际推荐和广泛应用的标准格式,尚未形成自有的统一数据标准种类数据名称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国家级地面自动站气象要素资料区域地面自动站气象要素资料地面单雨量自动站资料地面气象要素日值资料地面日照资料船舶自动站逐小时数据自动化观测设备状态数据公路交通气象观测数据8种地面观测数据8种数据格式S波段C波段雷达型号SASBSCCBCCCDCCJ基数据格式SA格式、美国原厂格式784厂自定义格式类SA格式38所自定义格式784厂自定义格式38所自定义格式全国雷达网4个厂家、7种雷达型号、6种基数据格式尚未建立覆盖全部资料的质量控制业务序号资料分类QC方案业务运行序号资料分类QC方案业务运行1全球地面天气报资料(实时QC)10近地面通量观测资料2中国自动站全要素(实时QC)11雷电观测资料3全球高空天气报资料(实时QC)12GPS/MET观测资料4中国高空观测实时资料(实时QC)13风廓线雷达观测资料5中国气象辐射观测资料(实时QC)14风能观测资料6全球海洋气象资料(准实时QC)15生态气象观测资料7AMDAR资料(准实时QC)16环境气象观测资料8农气资料(实时QC)17卫星资料(定标定位)9中国船舶、浮标观测资料18天气雷达资料(实时QC)业务方案已论证已业务运行业务方案未论证未业务运行(2)基础数据支撑能力不足业务应用对资料质量保障提出新要求2014年6月16日,同一回波,由不同雷达观测的强度不一致缺乏联合标定机制:现行标定方法仅保证单部雷达强度正常,雷达间观测存在强度差异实例:短临预报业务定量化发展对雷达资料组网应用提出了新要求,暴露出目前雷达业务数据中存在的问题:四川成都SC波段雷达重庆永川SB波段雷达现行业务传输方式京津冀同步径向传输方式获取基数据时间体扫完成后4分钟体扫完成后实时(秒级)组网雷达观测时间差3分钟3-5秒数据传输时效低,观测时间有差异,影响拼图应用数据产品研发低水平重复多降水产品中国地面基本基准站逐小时降水数据集(684站)中国地面自动站逐小时降水数据集(1950站)中国地面区域站逐小时降水数据集(约10000站)中国国家级地面气象站基本气象要素定时值数据集(V3.0)(2747站)中国地面气候资料全要素定时值数据集(846站)目前业务中有5种降水产品、3种雷达拼图产品数据产品有效服务能力不足原始资料气候数据产品

气候信息产品产品和业务需求衔接不够以国家气候中心为例: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资料无法满足业务需求,只能通过国外气象局、研究所、大学等的23个网站收集69种数据产品用于预测和检验评估业务省里使用国外基础数据集是主流气象信息业务流程混乱国内地面通信系统定时接收定时检索MICAPS业务数据库业务数据库应用系统原始文件&QC文件MICAPS产品MICAPS产品信息中心气象中心公服中心实例:资料应用业务流程不规范,导致错误数据应用2014年10月9日,公服中心反映业务使用的数据存在明显错误,经查明,其错误数据已在信息中心质控环节标识为不可用,但公服中心直接调用了MICAPS未用质控码的数据此事反映出业务流程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1)气象中心在业务中没有使用QC后数据;(2)公服中心没有直接从信息中心获取数据;23资料业务应用情况监控能力不足现状后果举例监控范围只监控业务考核部分大量非考核站、数据游离监视之外,无法向用户提供相应情况1.没有监控非考核区域站的时效、质量状况;2.对没有纳入考核的PUP产品、地面日数据文件等,没有传输、质量等的监控部门间共享资料传输情况无监控对水利部、空军气象局共享我局的资料情况无监控,无法提供数据量变化情况国外资料传输到报异常无应对俄罗斯探空资料减少(UKR)监控内容文件级监控对文件内的数据状况无监控国家级地面站月降水产品出现160站缺测,没有发现。没有建立覆盖全流程的数据质量监控体系,无法及时发现错误、定位错误原因,不能及时告知用户,往往用户首先发现。(3)

业务系统集约化程度低总体表现

“大而无序、大而无安、大而无力”,信息系统数量庞大、低水平重复建设、业务流程无序、运行维护成本高等“碎片化”现象日益严重,系统之间边界划分不明晰,各系统之间存在功能交叉、模块重复的现象,气象信息系统整体效率不高,集约化程度低。各类业务系统总体数量庞大各省(区、市)气象局平均在用的业务系统达到64个。总数综合观测预报预测气象服务资料与网络综合类省级64个71821153地市级22个37543县级18个54423全国地(市)气象局平均使用业务系统22个,县气象局平均18个。序号现有业务系统功能备注1中国气象局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平台(ASOM)主要用于各类气象观测站设备故障报修、日常监控等功能国家局2MICAPS3.2主要用于天气预报资料分析处理国家局3CMAcast卫星资料接收主要用于国家局下发的卫星资料接收处理国家局4灾情直报系统主要用于预警信号发布上报、灾情上报国家局5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系统主要用于制作暴雨诱发的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国家局●●●●●●21安徽省人工影响天气平台主要用于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信息共享、装备管理等省局22安徽省气象局物资装备电子化业务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用于全省气象仪器装备管理等省局23地面资料多功能应用系统市县两级用户可以使用,完成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全市所辖各县的国家站(含一般站、基本站、基准站等)观测数据的查询统计,可以输出图表。省局24安徽省乡镇信息员工作平台主要功能是:信息员通过此系统实现灾情上报、信息上报、短信群发、工作动态、电视科普播放等相关功能。省局25安徽省县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系统主要用于县级台站农业气象服务材料制作省局(2014年新增)安徽滁州市气象局在用业务系统统计国家级观测数据处理系统量多重叠

系统/平台名称安装地点状态用户处理产品或质控数据存放地点1天气雷达定量估测降水系统探测中心业务运行信息中心,气象中心,公服中心,华风集团探测中心2风廓型雷达数据处理平台探测中心业务运行公服中心探测中心3天气雷达拼图系统探测中心业务运行气象中心(运行)、信息中心探测中心4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数据存储系统探测中心业务运行探测中心探测中心5探空秒数据产品应用系统探测中心业务运行各省和国家级业务单位探测中心6高空报文监测评估系统探测中心业务运行探测中心探测中心7ADTD6.0雷电显示系统信息中心省气象局业务运行各省和国家级业务单位探测中心、各省、国家级业务单位8雷电数据处理中心系统信息中心业务运行各省和国家级业务单位信息中心探测中心9GPS/MET水汽监测数据处理系统信息中心业务运行气象中心探测中心信息中心10《全国大气颗粒物监测日报》业务平台探测中心业务运行探测中心探测中心11《全国酸雨站网监控及产品制作系统》业务平台探测中心业务运行探测中心探测中心12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平台探测中心省级单位业务运行探测中心、各省级单位探测中心13气象探测检验分析系统(MOTAS)探测中心测试运行探测中心探测中心14ROSE软件系统台站试运行国家级业务台站、探测中心国家级业务台站15台站地面综合观测业务软件ISOS台站业务运行国家级业务台站、信息中心国家级业务台站16L波段探空业务软件台站业务运行国家级业务台站、信息中心国家级业务台站信息系统建设重复投资严重国家级各直属单位共有机房27个,共有服务器592台,存储系统116套以及数据库30余套。各省(区、市)气象局共有服务器4800余台序号省份服务器数量(台)1北京2142天津623河北2544山西1555内蒙古786辽宁1337吉林518黑龙江789上海12010江苏20011浙江20812安徽24813福建19214江西20915山东28716河南13017湖北19718湖南14319广东14120广西22721海南17722重庆24023四川18924贵州7625云南17226西藏4527陕西13628甘肃8229青海10430宁夏11531新疆159平均155合计4822各省(区、市)气象局服务器数量资源利用率低各区域中心高性能存储资源整体利用率:-东北区域中心为34%-华东区域中心为51%-华南区域中心为54%-西南区域中心为52%

-乌鲁木齐区域中心为34%国家级大院共有存储系统116套以及数据库30余套,存储系统的空间使用率多在60%以下。序号单位存储系统数量(套)可用存储容量(TB)存储使用率1气象中心20502.7552%2气候中心4133.788%3卫星中心131433.2491%4信息中心282266.07687%5探测中心34935%6公共服务中心30410.3850%7气科院318671%8干部学院6118.48839%9资产中心25.456%10机关服务中心0//11气象报社5941%12气象出版社21922%高性能计算机资源缺乏有效管理,利用率低高性能计算机系统“谁建设、谁管理”,资源管理缺乏统筹。根据2015年3月,预报司组织对国家和区域级高性能计算机系统运行情况的调研,部分区域中心情况如下:CPU平均利用率:东北区域中心两套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分别为25%和20%华南区域中心为35%西南区域中心两套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分别为6%和12%乌鲁木齐两套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分别为25%和20%缺乏有效的管理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气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流程数据、接口数据和结果数据标准规范不健全;气象管理信息系统与各业务、服务、科研、教育培训、财务、人事等系统流程协作规范缺乏。管理数据流通共享不畅。现有办公(公文)、财务、人事、业务科技管理系统之间,不能实现数据自由流通、有效共享,难以为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气象管理信息系统缺乏统筹规划、集约建设。现有办公(公文)、财务、人事等专项管理系统,以及气象对外网站和气象业务内网,缺乏统一的顶层设计,基础设施亟需集约整合。(4)

管理信息化基础薄弱

1)认为信息化只是信息部门的事,与己无关,漠然视之。(5)思想观念不适应新形势用户为中心的时代:用户参与恰恰是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关键2)惯性思维影响对气象信息化发展的全面认识。观念不更新,导致对旧有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与现代信息技术要求存在很大差距。惯性思维、惯性模式导致将气象信息化简单等同于“计算机化”,业务系统、数据库、服务器和存储设备众多,层级重叠、流程复杂、资源利用效率很低。3)推进气象信息化中“重硬轻软”,重建设、轻管理。简单地认为气象信息化是一个单纯技术或系统建设问题,忽视信息管理,包括标准体系建设与应用、业务监控管理、业务流程改造、业务机构设置与职责定位等。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气象信息化的成败。2015年2011年信息网络十二五规划2013年信息网络总体设计国家-地方山洪项目各省实施方案2016年信息化行动方案金云工程设计-立项2017年金云工程设计与实施方案金云工程投资建设进程-信息化重点工程设计和实施标的相同

按照中国气象局气象信息化领导小组的部署安排,经过近半年的调研讨论,明确了气象信息化建设“两步走”的总体思路。第一阶段(2015-2016年),为气象信息化的基础准备阶段。要通过实施数据及设备资源整合和业务应用系统的集约整合,来构建统筹集约的气象信息业务体系。第二阶段(2017-2020年),为气象信息化的规模化建设阶段。要通过实施气象云工程,实现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气象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和标准化建设,构建资源高效利用、数据充分共享、流程高度集约、标准系统完备的气象业务、管理信息化新格局,发展智慧气象。(二)设计思路标准化数字化标准化数字化标准化数字化应用资源整合数据资源整合硬件资源整合智慧气象云工程智慧业务、智慧管理、智慧服务以资源整合和应用集约为抓手,以标准化贯穿始终,从流程再造入手,初步完成数据、硬件和业务应用等三大资源整合,以统一构建的国省数据环境,统一规划的基础设施资源池,统一调度的加工处理流水线,构建扁平化的信息组织体系,为实施金云工程,发展智慧气象奠定基础。气象信息化行动方案(2015-2016年)实施气象信息化行动方案,夯实气象云建设基础积极试验、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技术管理信息化问题导向:数据分散、信息孤岛、

应用林立(二)设计思路顶层设计集约规范数据为本

标准先行资源共用信息共享利旧整合循序完善科技创新提质增效(三)基本原则贯彻“以整合促效益、以技术促发展”的基本要求,坚持:编写方式:类似正面清单-负面清单《行动方案》总体思路《行动方案》重点任务《行动方案》实施进展《行动方案》工作计划《行动方案》报告大纲总体技术架构网络安全与信息化是一体之双翼总体架构和云架构是衔接-演进的关系重点任务分布在前面七大方面的30项任务基础上,细化分解成70个子项,明确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详见行动方案正文)建设基础设施资源池5项任务,10个子任务核心业务系统整合8项任务,20个子任务构建信息化标准体系5项任务,12个子任务CIMISS统一国省数据环境5项任务,13个子任务行动方案与金云工程3项任务,4个子任务公有云上的气象服务2项任务,5个子任务建设政务信息化系统3项任务,6个子任务2015-2016年重点任务名称标识值含义数据格式颜色代码ColorCode01红色Char(2)信息化目标:实现各种不同业务系统间跨地域、跨行业、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数据名称的不一致数据长度的不一致数据表示的不一致数据含义的不统一应用应用应用应用应用名称标识值含义数据格式颜色Color红色红色Varchar(20)颜色类型Colorrtype001红色Char(3)正确和适当的数据使用和解释的先决条件之一是,这两个数据的使用者和所有者对数据有一个共同的理解和描述(一)标准先行,初步构建气象信息化标准体系(一)标准先行,初步构建气象信息化标准体系气象信息化标准体系标准体系框架标准明细表基础性数据资源标准规范基础设施资源池建设指南气象算法的通用标准规范先行标准基础标准气象信息化标准管理规范与制度5项任务规范三类资源数据资源硬件资源应用资源加强管理加强治理先行标准T2.数据资源标准:

数据元标准元数据标准数据接口标准(含气象服务接口)数据传输协议

数据存储规范T3.硬件资源标准:

资源池建设规范

T4.应用资源标准

气象算法通用规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牵头成立专项工作组:标准体系的完善和标准的制定(一)标准先行,初步构建气象信息化标准体系T1.确立框架体系—明确优先标准—有序开展建设如地面气温,曾用名:T,

t2m,

Temp,

Surf_T,

Temperature,系统联动:映射表标准不立,语言不通,急也不得:以数据基础单元为例(一)标准先行,初步构建气象信息化标准体系(一)标准先行,初步构建气象信息化标准体系精细预报/预警决策指挥定向预警联动接口标准联动接口标准气象应用系统:标准是协同的基础互联网公司:凡有数据必有服务接口,凡有功能必有应用API传统的联动方式定时器定时器T5:加强管理

——紧箍咒建立标准咨询服务渠道和实施监督检查机制,确保各项标准规范(特别是基础性、关键性和通用性标准)在气象信息系统工程中严格执行。逐步建立国省气象部门信息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气象业务系统信息化价值评估方法。制定气象业务系统开发管理规范,提出版本管理、代码规范、命名规约、技术文档等要求。

T5:加强治理

——导航仪

建立并严格执行信息系统的准入/退出机制。对数据实施共享清单管理,做到同时提供产品服务、示范代码与产品说明。部门内探索建立软件开源与开放开发机制;管理部门探索在软件开放、开源的条件下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设立,鼓励创新。(一)标准先行,初步构建气象信息化标准体系2015-2016年重点任务(二)应用导向,搭建国省统一CIMISS数据环境以CIMISS为基础构建国省统一数据环境以CIMISS为基础构建国省统一数据环境开放融合,升级完善CIMISS框架(二)应用导向,搭建国省统一CIMISS数据环境好用用好优化性能,实现CIMISS业务化整合数据,促进信息流通共享规范接口,核心业务对接CIMISS数据为核心用户为中心4项任务VISION:

有用的数据永不掉线拥抱互联网新技术CIMISS数据服务接口一体化业务平台CIMISS数据库特色数据补充T2扩展T3改造T4T1CIMISS省级业务化过程:数据资源标准的统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难处显而易见好处不言而喻(二)应用导向,搭建国省统一CIMISS数据环境产品数据基础数据基于CIMISS的统一数据加工流水线加工处理流水线:不是围绕CIMISS做折返跑;而是嵌入到上下游产品链数据的内循环(二)应用导向,搭建国省统一CIMISS数据环境(不只是为了时效,还确保应用的一致性)基于元数据的数据通信:类似WMO信息系统(WIS)数据全流通:在线发现-在线订阅-在线审核-在线流通数据的外流通(二)应用导向,搭建国省统一CIMISS数据环境基于共享目录和发现机制的数据流通支撑(xx)区域一体化等业务综合办公人力资源科研管理计划财务预报系统气候预测公共服务观测系统工程管理设备管理主题数据库综合办公计划财务设备管理人力资源科研管理预报系统气候预测公共服务观测系统工程管理以后数据就全是信息中心的事情了?他山之石——阿里集团的数据建设经验信息中心的责任2015-2016年重点任务梳理评估基础设施,按需设计资源池整合资源,按标准开展统一建设实现高性能计算资源统一调度管理构建一体化可视运维体系构建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内部资源统一整合跨域资源调度管理安全可靠管理资源5项任务完成梳理评估之前,不得建设(三)统管共用,建设集约共享的基础设施资源池梳理资源-评估需求按需求设计,按标准建设任务1,2.基础设施资源池建设:内部资源统一整合不梳理,无建设;不集约,无准入(三)统管共用,建设集约共享的基础设施资源池(信息化办牵头“基础设施资源池建设指南”编制,9月提交初稿)借鉴已有建设经验和技术规范——建设指南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基础设施资源池专项工作组”(三)统管共用,建设集约共享的基础设施资源池总体布局:国家(备份中心)和区域两级业务需求:跨区域调度高性能资源科研需求:满足本区域的用户需求加强管理: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管理办法任务3.实现高性能计算资源统一调度(三)统管共用,建设集约共享的基础设施资源池运维监视覆盖气象数据生成、传输、存储、服务和应用各个环节任务4.建立一体化运维管理平台全流程一体化VS孤岛式监控(三)统管共用,建设集约共享的基础设施资源池任务5.建立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国家级业务中心通信业务同城备份中心业务应急备份中心省级业务中心业务安全备份系统安全内容安全网络安全信息网络安全保障分工负责制系统安全准入全网统一身份主动防护资源权限(三)统管共用,建设集约共享的基础设施资源池两地三中心与政务信息化需求统一起来2015-2016年重点任务流程再造、整合核心业务系统做到三个方面一是业务系统操作和后台处理实现分离,后台处理模块加入CIMISS一体化加工流水线,纳入统一监控;梳理数据、产品和管理三个流程二是业务系统基于CIMISS接口进行所需数据的获取和生成产品的回写存储,实现产品的开放式共享;计算操作数据计算操作数据云计算端数据找算法数与算一体“云+端”模式过去行动方案金云工程减法-集约合并-集约(四)流程再造,集约整合国省两级核心业务简而言之:应用对接CIMISS;计算融入CIMISS三是以CIMISS为共同基础,实现国家集约,省级整合,8项任务(四)流程再造,集约整合国省两级核心业务国家级业务单位编制了本单位的专项实施方案整体实施核心业务系统的集约化整合建立以CIMISS为数据核心的应用生态≠“一枝独秀”(四)流程再造,集约整合国省两级核心业务(四)流程再造,集约整合国省两级核心业务国家集约开放,省级横向整合,纵向服务(T1-T7)2014年技术成熟度曲线,一方面可以看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的相对成熟度,另一方面,图中一些其它新技术,也可能对气象信息化具有潜在的价值。2014年Gartner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1、设备间互相通信2、积累现实(Accumulatedreality)3、3D打印新材料4、数据变得有序5、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6、应用程序对话7、自适应安全系统8、先进的系统架构9、灵活架构:微服务和容器10、物联网核心:物联网平台Gartner

2016年十大技术趋势预测T8:推动物联网气象业务应用利用物联、互联网获取观测数据,形成技术标准,控制准入质量利用物联网技术开展观测、人影等设备的跟踪管理试验观测智能化,研究设备级别的自主质量控制2015-2016年重点任务立足全国气象服务需求,垂直整合各级气象服务数据资源云计算、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技术应用的先行地和试验田以“互联网+气象”融入社会,发展智慧气象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牵头“公有云应用”专项工作组(五)垂直整合,依托社会资源构建公共气象服务平台本级统一租用,信息中心归口管理的要求2项任务T1.整合面向民生的公共气象数据服务平台T2.建设服务社会的全媒体气象服务平台打通中国天气网、中国天气通、中国兴农网,开发、汇聚、整合全国气象服务资源,对社会开放各类产品和应用服务;利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挖掘个性需求,提供精准、专业和定制化的行业服务产品;建立气象信息资源云服务标准,为气象与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深度融合和普遍对接提供标准化基础。整合中国气象数据服务网,卫星遥感数据服务网等公共气象数据资源开放基础气象数据服务清单,面向公众提供统一的气象基础资料与产品挖掘分析用户行为模式,开展个性化、交互式、可定制数据分析服务(五)垂直整合,依托社会资源构建公共气象服务平台2015-2016年重点任务T1:建设气象部门电子政务内网系统2015年:按涉密信息系统规范,建设部门电子政务内网系统2016年:国省对接政务电子政务内网系统T2:整合扩建气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纵横整合综合管理共享信息(人事、计财、业务管理等十三类)整合建设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动态监测、决策研判、数据可视化)T3:升级国省两级气象部门政府门户网站建立CMA网为核心,统一门户下的分布式网站集群二级单位各保留一个网站,形成CMA二级网站集群地、县门户统一整合到省级门户国家局办公室牵头,信息中心具体负责编制《政务信息化专项方案》(六)横纵贯通,建设政务管理信息化系统整合扩建气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六)横纵贯通,建设政务管理信息化系统阿里云的经验:CEO刷脸标准建设政务管理基础数据流程协同数据规范结果数据规范政务管理系统流程协作接口规范应用系统研发及集成技术规范政务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环境规范电子政务内网分级保护管理规范

政务管理数据整合系统改造和整合政务管理信息化数据资源池基础设施资源池业务管理数据迁移入池横向贯通政务管理信息化(2015-2016年)主要工作已纳入标准体系统筹规划建设气象部门国省两级门户网站按计划完成气象部门网上行政审批平台建设“一站式”网上行政审批平台门户网站国省两级布局,四级应用(六)横纵贯通,建设政务管理信息化系统2015-2016年重点任务T1.跟踪评估行动方案实施T2.开展关键技术前期研究T3.完成金云工程方案编制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建设混合异构的基础资源池统一管理气象大数据分布式处理技术互联网云服务技术和标准MICAPS的云化技术……(七)承前启后,落实行动方案完成“金云”设计《行动方案》总体思路《行动方案》重点任务《行动方案》实施进展《行动方案》工作计划《行动方案》报告大纲信息化办:事有倒排之期,人有明确职责,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总体计划领导小组会标准化框架+标准资源池梳理建设(指南+业务迁移要求)公有云组织调研+预研CIMISS国省推进跟踪、评估信息化项目金云工程设计(项目建议书+设计)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简报-通报制度新增三个专项组:

标准体系(信息中心)、基础设施资源池(信息化办)、公有云(公服中心)CIMISS业务化评估组+信息办(CIMISS业务化带动的核心业务整合)(3+1小组)信息中心为牵头,成立气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专项工作组。组长:肖文名(信息中心)组员:赵芳(信息中心)、高荣(气候中心)、卢俐(北京)、王宏记(湖北)、骆阳(浙江)、戴维士(江苏)、赵现纲(卫星中心)、沙奕卓(探测中心)、王新(公服中心)、薛峰(气象中心)、信息办参与。信息化办牵头,成立基础设施资源池建设专项工作组。组长:曾沁(信息办,广东)

组员:王彬(信息办,国家气象信息中心)、龚贤创(信息办,湖北)、唐红昇(信息办,江苏)、陈晔峰(信息办,浙江)、李巍(探测中心)、余东昌(北京)、袁卫华(天津)、尹新怀(湖南)、张皓宇(辽宁)。公服中心牵头,成立公有云应用设计专项工作组。组长:潘进军(公服中心)组员:王新、白静玉、惠建忠(公服中心);张强、何小明(信息中心);林曼筠、赵现纲(卫星中心);信息办参与。信息化办惠建忠、龚贤创参加“CIMISS第三方评估小组”CIMISS业务化——关键环节跟踪国省级业务化问题,及时反馈协调

CIMISS对接(真统一)

(1)国家级

探测中心:加工处理对接流水线;管理界面对接MUSIC

气象中心,气候中心:扩充MUSIC;对接MUSIC

MICAPS4\CIPAS2

(2)

省级(CIMISS第三方评估组:阶段性评估报告)10月份CIMISS试点省中期评估

(湖南、湖北、重庆、浙江)

12月份,业务试验评估(国家和试点省)2.公服中心、卫星中心

数据对接;(信息中心、相关单位)

应用对接;(业务单位)

推荐信息办惠建忠同志加入CIMISS评估组(用户代表)了解省级的应用困难(改造的难度)了解省级的应用需求(资料入库情况)了解CIMISS可扩展性(如何支持本地应用)了解CIMISS扩容需求(评估报告)推进过程量化评估信息化项目1.气象部门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参照有关标准制定)2.业务系统信息化价值评估指标

(年底:初步体系)信息办、技术组确定由粗及细暂不按现代化指标规格要求业务能力vsGDP应用生态vs绿色发展《行动方案》总体思路《行动方案》重点任务《行动方案》实施进展《行动方案》工作计划《行动方案》报告大纲电视电话会议印发《行动方案》下发工作计划省级工作要求《气象信息化标准体系》初稿-9月《基础设施资源池建设指南》初稿-9月CIMISS业务化-试点基础上全国配置国家级业务中心专项实施方案编制湖南省方案-附模板信息资源梳理-附表信息中心-卫星中心共推数据网建设“公有云应用”专项工作组启动江苏省局按统一部署开展新技术试验《国产高性能计算机建设方案》专家咨询任务管理编制了《政务信息化专项方案》管理和实体工作有序开展近期气象信息化工作进展与要求(1)硬件池化:梳理资源,评估需求,确定规模,确定投资(2)软件集约:梳理流程,整合应用,核心业务对接CIMISS(3)CIMSS业务化:不等于国家局的CIMISS运行起来了(4)标准贯穿:本省特色数据——联合国家把标准确定下来2015-2016年省级气象信息化实施方案:明确技术负责人,年底完成方案一、CIMISS的现在与将来二、气象业务生态三、智慧气象气象信息化的几点思考标准化数字化标准化数字化标准化数字化应用资源整合数据资源整合硬件资源整合智慧气象云工程智慧业务、智慧管理、智慧服务积极试验、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技术管理信息化《行动方案》再回首推进气象信息化的核心是数据,重点是业务信息化,根本在人。——郑国光局长在2015年中国气象局党组中心组信息化专题学习会议情况通报会上的讲话不要让集约化变成阶段性工程不要让碎片化在云中涅槃重生A市B市C市D市150区域站,上传120站全市雨量极值:320mm76区域站,上传76站全市雨量极值:225mmQPE:

50mm未上传站点极值:320mm已上传站点极值:230mm按QPE插补极值:275mm无QPE插补极值:225mm省政府来自省台:全省最大雨量在C市:275mm来自A市:A市最大雨量:320mm来自C市:C市最大雨量:225mm数据常常打架真得很希望数和算是一体的。以CIMISS为基础构建国省统一数据环境CIMISS虽不完美,但确立了标准,整合了各类数据:就是气象大数据在国省、省际流动并创造价值的前提基础我们需要一起重视CIMISS在流程再造中的意义,尽管当前它有种种不如意气象信息化行动方案的故事逻辑都是围绕CIMISS展开的User’sneedarebecomingmoreandmoresophisticatedandvariedwhiletechnologyisevolvingathighpace.“newkitchenroom”needstobebuiltinthefutureGDPFS.CongressagreedtoembarkonanenhancedintegratedandseamlessWMOData-processingandForecastingSystems.Resolution4.1(1)(Cg-17)WMO倡导:用户为中心的无缝隙数据处理与预报系统(UserdrivenGDPFS)信息系统角色悄然变化:处理中心---分析中心智能到智慧共享圈有多广,共识(赢)圈就有多大的互联网生态融合产生创新——业务应用生态功能特色突出,但不符合整体框架,不遵循标准建设的系统,不再盲目点赞,不得匆忙组织全国推广风向标变了,不再唯GDP,转向生态发展了底层资源要集约,上层应用求繁荣探测设备/未加工数据CIMISS质控、加工处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