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 【备课精讲精研】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1页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 【备课精讲精研】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2页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 【备课精讲精研】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3页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 【备课精讲精研】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4页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 【备课精讲精研】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2、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3、知道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之间既冲突,又融合,而民族融合交融是主流。中国古代史上民族关系如何?基础知识梳理一:1、阅读教材前三目内容,结合知识清单梳理各朝代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措施并填空。2、时间:10分钟3、完成后将填完空的清单拍照上传1.“清乐”源自汉代乐府的俗乐,魏晋时期逐渐雅乐化,此后分散各地。河西地区的清乐与“羌胡之声”结合,南朝的清乐则与江南音乐结合,北朝曾改编清乐并由“胡人”演唱。隋代统一后重新整理了清乐,隋文帝称之为“华夏正声”。清乐的发展说明,魏晋以来A.中原的传统文化日渐消亡

B.各民族文化互动增多,不断交融C.汉代的礼乐制度逐步复原

D.西域文化成为南北朝文化的主流典题训练B《汉书·食货志》载:文帝时,匈奴数寇边,晃错上言:“以陛下之时,徙民实边,使远方无屯戍之事;塞下之民,父子相保,无系虏之患。”

探究一: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屯田的影响?抵御匈奴的入侵。降低了军费开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负担。有利于边疆的开发。推动了民族交流。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屯田,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军屯与民屯之分,以军屯为主。汉武帝刘彻元狩四年(前119)击败匈奴后,在国土西陲进行大规模屯田,以给养边防军,这就是边防屯田。2.从公元前105年开始,两汉政府先后在西域地区推行屯戍政策,以军屯为主,最多的年份屯军人数多达几千人。屯戍士卒修建了许多用于农田灌溉的水渠,还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同时设置管理屯戍事务的行政机构。这一举措A.根本目的是发展当地经济

B.推动了边疆开发与民族交融C.为丝绸之路开通铺平道路

D.开始于西域都护府设立以后典题训练B①军事打击(对突厥);

②设置机构(安西、北庭都护府);③册封(回纥族、靺鞨族首领);④和亲和会盟(吐蕃族);⑤经济文化交流。探究二: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羁縻州是指中国古代朝廷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所置之州。以夷制夷,因其俗以为治,有别于一般州县。“羁縻政策”源于秦汉,兴盛于唐宋。所谓“羁縻政策”是历代中央王朝在多民族国家里对社会发展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所采取的一种民族政策。所谓羁縻,“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縻”就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即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特殊的行政单位,保持或基本保持少数民族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管理机构,承认其酋长、首领在本民族和本地区中的政治统治地位,任用少数民族地方首领为地方官吏,除在政治上隶属于中央王朝、经济上有朝贡的义务外,其余一切事务均由少数民族首领自己管理。探究三:羁縻政策3.唐代,政府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羁縻府州”,由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刺史或都督,并允许世袭其职,有财政上的自主权,但必须接受唐代在地方设置的最高行政机构都护府的监领。唐代的这一措施A.利于边疆与内地管理的一体化

B.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C.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D.导致了地方官员职权的混乱典题训练C1、政治:有利于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控制,稳定了社会秩序,加强了中央集权,逐步奠定了中国的版图。2、经济: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3、文化: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文化交流,推动了文化认同。4、民族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5、对后世:为后世民族关系的处理提供了借鉴。探究四:各朝代边疆治理措施的影响4.改土归流是指明清时期废除西南各少数民族地区分封首领世袭地方行政长官的土司制度,改由中央政府委派流官直接进行统治,实行和内地相同的地方行政制度,如丈量土地、征收赋税、编查户口、组织乡勇、兴办学校、实行科举等。这一制度()A.消除了民族差异B.推动了当地社会进步C.改变了夷夏观念D.实现了各民族的平等典题训练B基础知识梳理二:1、阅读教材第四目内容,结合知识清单梳理各朝代对外交往的史实并填空。2、时间:3分钟朝贡体系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9世纪末,在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以儒家价值为基础而建构的国际关系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朝贡国接受中华帝国朝廷的诘问并作出陈奏说明,并派人质、侍从来中国,以此表示臣服;还要定期向中华帝国朝廷进献贡品,中国要对其进行封赏以体现皇恩浩荡、天朝恩典。通过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朝贡国从中原王朝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学习到先进的中原文化,获得中原王朝的安全保护。中原王朝的统治者通过“万邦来朝”的形式来彰显自身“德化来远”,以此证明自身统治的合法性。正是这种持续的相互需要,才使得朝贡体系能够维系千年之久……进入近代,在组织严密,实力雄厚的西方商业资本的冲击下,朝贡体系逐渐逊位,在19世纪后期最终解体。

——摘编自简佳星《浅谈朝贡体系》探究一:根据材料概括朝贡体系的特点,分析这一体系走向解体的原因。特点:①以天朝上国自居,处于中心地位;②传播儒学,注重思想与文化影响;③不以经济利益为目的,厚往薄来(以宣扬国威为主要目的)。原因:鸦片战争前后西方殖民扩张的冲击;体系内在的缺陷;清朝国力的衰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等;参考答案5.1407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回国。随后,琉球、中山、日本、别失八里、苏门答剌、满剌加、小葛兰等国入贡。除少数的几个国家外,大多数国家使节的来访都与郑和的出使有关。材料反映了郑和下西洋A.给明朝政府带来巨大的财政收入B.是明朝朝贡体制的延展C.消除了海禁政策造成的不利影响D.密切与亚非拉友好关系典题训练B1、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实质上是对内的防范和对外的消极防卫,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2、原因:①根本: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②直接:防范外来入侵和沿海人民反抗③思想:统治者愚昧无知、盲目自大,“天朝上国”的思想④客观: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3、★影响:(1)积极: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入侵。

(2)消极:①使中国脱离世界发展大势,落后西方。

②不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③阻碍海外贸易的发展探究二:闭关锁国政策6.明初百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