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社会对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意义(3),法社会学论文_第1页
法治社会对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意义(3),法社会学论文_第2页
法治社会对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意义(3),法社会学论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治社会对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意义(3),法社会学论文法社会化的目的在于保卫社会主体的权益,协助并监督依法治理国家和社会;其目的在于建立法治社会。1.法治国家中的法治社会法治社会是相对于法治国家而言。我们要建设法治国家,不同于早期德国魏玛时代的法制国,只注重形式法治,即只着眼于有法律的根据,就可成认其正当性,成认其为法治国。至于其统治所根据的法律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是民主的还是专制的,一概不问。这是实证主义的法治,能够导致本质的不法国家.实证主义法学本质上是一种国家主义的法学,它只成认经过国家〔权利〕制定的法律是法。固然这在一定限度与历史背景下是必要的,但它对国家权利的神圣性过度崇拜,追求形式法治而忽视本质法治.当代民主的法治国家应当是本质法治国家,应追求形式与本质的统一。再则,仅有以国家法律为主导的法治是不够的,也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经济与政治的发展要求。必须将法治社会作为其辅助与互动的基础气力。所以,现代德国基本法已明确规定建立社会法治国.本文前已述及,法治国家同法治社会是两个对应范畴的概念,人们经常将它们混为一谈。当然,相对于自然来讲,社会作为一个大概念,能够包括国家概念在内;国家法律本身也是一种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但是,二者毕竟有本质的区别,在研究法治的历史发展时,区分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简单的逻辑是,社会与社会权利是先于国家和国家权利而产生的;国家和国家权利最终也是要消亡的,进而法治国家也是要消亡的;但人类社会不能一日无法治,治理社会事务和维系社会秩序的社会规范与权威总是不可少的。也就是讲,在人类社会没有灭亡以前,法治社会是与人类同在,是永存的,作为社会权利〔社会强迫力〕的存在也是始终必要的。当然,国家和国家权利的消亡是遥远将来的事,或许只是一种梦想。但是,不能不看到,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情势下,民族国家的概念也正经历着需要重新界定的命运。现实的要求是,在建设法治国家的经过中,怎样重视同时促使法治社会的构成,逐步削减国家法律和国家权利对社会的过度干涉,给社会自治权利与社会规范让出适度空间。2.法治社会与法治国家的互动关系〔1〕法治国家要以法治社会为基础。国家权利与法的本源是人民。人民是社会的主体、国家的主人。国家立法不应只是国家意志或统治阶级意志的具体表现出,而应是全民的、全社会的共同意志的具体表现出。法的施行,也有赖于全社会、全体民众的支持。法不应只是控制社会的工具,也是社会制约国家权利和社会自卫的利器,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动力。因而,国家的法治化,不能没有社会的介入,不能搞脱离社会的法治化。否则,法治国家要么只是统治社会的专制国家,要么就是海市蜃楼,只是一种难以兑现的承诺。〔2〕法治社会的构成,需要法治国家的扶持。法治社会的构成和运转,在相当长时期内仍然有赖于国家权利的有力扶持与保障。在西方发达国家,其社会法治文明是在有悠久历史的市场经济与市民社会的基础上,社会自发地构成的。在亚洲,十分是中国,由于长期以来国家对社会的严密统制和市场经济发育较晚,民间社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气力从国家一统天下中挣脱出来,主要是靠国家的放权和松绑.同时,由于在中国,民间社会团体还是一些新出土的嫩芽,其成长有赖于国家权利的倡导与扶持。第一,以国家法治保障民间社会组织的基本权利与权利。这些权利与权利包括公民的言论自由、结社自由;自治权利;社团的独立财产权;社会组织活动的安全与秩序;对来自或其他方面的侵权行为,有法律抵抗与救济手段,等。没有对这些权利、权利与自由的法治保障,民间社会就难以成长和活动。第二,社会权利也需要国家法治和国家权利的引导与约束。任何权利不受制约都可能产生专横和腐败,社会权利也是如此。社会组织良莠不齐,对社会和国家的作用有好有坏。社会组织和社会群体行使其权利时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以及社会公德。国家权利对社会强势群体和集团的专横行为应加以抑制,对有违法行为的要依法制裁;对危害社会的黑社会组织、不正当思想教育组织、恐惧主义组织,必须依法取缔。3.权利多元化要求社会规范的多元化一国之内,国家的制定法必须占统治地位、主导地位,但这不等于把国家法制作为统治社会的唯一规范。既然法治国家要有法治社会的支撑和互动,要发挥社会主体的自治能力与社会权利,也就应当给社会权利所维系的社会自治自律规范,留下生发的条件与一定的活动空间。国家的法律不是万能的,很多社会矛盾不能全靠国家法律来解决。在道德领域,在民间日常纠纷中,在维护社会团体内部的秩序上,是能够依靠某些行之有效的良好习惯规则,根据乡民、村民意志〔不是由当地蛮横的或不法的宗族势力〕制定的乡规民约,根据社会成员的意志制定的社团章程、组织纪律等社会自律规范来调整的。国外有的学者主张,法律在参与社会问题之前,应当正视自个的局限性,给礼节式道德等自发性社会规范提供充分发挥作用的空间。多元化社会的法规应当与其他自发性社会规范互相扬长避短。多元化社会能够开放性地追求多样性的价值,社会规范也应多元化,应减少强迫性规范,增加自发性的自律规范。甚至讲:最美妙的社会是不需要〔国家〕法律存在的。①这当然是一种美妙的愿景。不过这只应是侧重从历史的发展上对将来的预期,而非现实追求。在现代,法治国家与法治社会应当是二元并存,同步推进、互动互控。将来长远的发展趋势是,由以国家立法、执法为主,到逐步辅以社会的多元立法执法从国家的单一法制为主,辅以社会规范的双重体制,最后逐步发展为以社会规范为主,而国家法制逐步缩小影响终至消亡。②这是人类历史的归宿,远非一蹴而就。在现今阶段,仍然应强调国家法制的一元化,其他社会规范做补充,不能同宪法和法律抵触。同时要重视和逐步适度放开社会自治自律规范的功能,否则既不能知足当代多元化社会的多样化的价值追求和克制法制的局限,也谈不上将来向国家与国家权利和国家法制消亡过渡,进入人类法治社会和社会权利主导的新境界。五、法治社会与公民社会、和谐社会1.法治社会要以公民社会为核心人具有公民和自然人〔私人〕这双重身份和公权利〔公民的政治权利〕与私权利这双重权利;与之相对应,社会可以以分为私人社会与公民社会.我们过去讲的是市民社会〔civilso-ciety〕,如今学界已经将它改译为公民社会,这不只是译名的改变,而是突出了公民的政治地位,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世界的潮流。而且,就现代中国的现在状况而言,农民仍然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只讲市民社会,把农民排除在外,更是片面的。公民社会是同政治国家相对应的政治社会,其特征就在于它是由政治人〔公民〕组成的政治存在,而不只是纯经济的存在或作为自然人、私人间的民事主体存在。法治社会也是以公民社会、政治社会为基石的。仅有同国家分离,只追求个人私利的分散、封闭的私人社会〔即一般所谓市民社会〕,是缺乏以同政治国家相抗衡的。公民社会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其能超越私人社会的局限,以有组织的政治实体〔各种非组织〕来表示出社会的共同意志和公共利益,努力扩大社会的平等和自由,实现社会本身的民主化、法治化,依靠公民在公共领域里开展社会运动或社会斗争,积极介入国家政治和公共事务,提出政策建议,以限制强权,促使国家〔包括社会本身〕关注和实现全民或某些群体的公共利益与需要,并由此促成对国家的民主转型和改造。由此,公民社会也是法治社会的前提和核心。既然法治社会的要素是民主、自治和法治,它就不能与公民的身份、公民的公权利和社会公共组织相分离,而这些也正是公民社会的特征。公民社会的构成要素有享有公民权和有政治行为能力、能介入国家事务与社会公共事务的公民群体和社会组织,包括非组织〔志愿性社团、非营利性的公益组织等等〕、非官方的公共领域、社会运动等几个基本要素。公民社会的基本构成特质在于它的组织化和政治化。①正是在组织化、政治化的公民社会中,各种非组织这些核心要素,将分散的公民个人组织起来,将分散的社会意志集中化,将众意转化为公意,将个体的私人利益公共化,进而也使其诉求和活动政治化,使私人社会或市民社会构成政治社会、法治社会,成为能通过同对话、协商、辩论、会谈等方式进行政治介入,通过支持和监督,制约行使权利的有组织的社会气力。迄今我们国家即便在城市范围内也很难讲已经构成了这样理想的公民社会,农村就更谈不上了。总之,要建成法治国家,必须同时构成法治社会;要构成法治社会,则先要构建公民社会。过去理论界常将civilsociety译为市民社会,而讳言公民社会.我以为,市民社会只是所讲的属于自然人的私人社会或私权领域,市民社会的概念也没有能涵盖农民,而公民社会则是属于全体公民,亦即所讲的公人的社会,它是享有公民权、享有公权利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共同体。其特点是有组织的政治社会,而与政治国家相对应。公民的公权利是介入国家、介入政治的权利。它与自然人的私权利〔自由、生命、财产等〕不受国家干涉不同。后者是不让国家非法管你,前者则相反,我要管国家。2.公民社会对建设法治国家的作用对公民和公民社会是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主体,一些掌管国家权利的政官员并未认知。他们往往把公民自愿和自行组织的社团行使公民权利和社会权利的活动,视为的对手,碍手碍脚,阻碍自由地行使权利,不大情愿放手支持和鼓励民间社团的发展,甚至是千方百计加以抑制。这对建构和谐社会是不和谐的阻力。应当看到,公民和公民社会中的非组织拥有的权利、十分是政治权利,以及各种社会组织拥有的社会权利,越来越多样化。很多社会事务和事务已由自愿组织起来的公民和相关社会组织运用其社会资源与社会权利来治理。一些社会中介组织、基层居民自治组织、社区服务组织等等,在协助承当很多社会公共事务如照顾公民生老病死、失业后的再就业、调解婚姻家庭纠纷等等日常生活问题上,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些社会事务是不能或不愿做、不该做的,非组织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并且利用其资源优势,有些能够比做得更好。中国的汶川地震、北京奥运,数十万志愿者介入救灾和服务,发挥了宏大的作用,遭到国际社会的赞扬,就是明证。公民社会、法治社会的崛起,其生发出来的社会权利还能够使权利多元化和社会化,防止国家权利的过分集中。国家,只能保障国家的有序运转,并不能毫无遗漏地保障社会的公益和公正。公民社会利用其资源与社会权利,可给予弥补。十分是对社会的弱者和弱势群体给予扶助,对多样性的社会公益事业作出及时的反响;对社区邻里间的日常纠纷、违背公共秩序的行为,进行调解、纠正,弘扬公共道德和服务精神,进而也对建构和谐社会起推进作用。公民社会、法治社会的各种社会组织还能够通过直接提起公益诉讼,介入执法。在美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一些环保法律确认,非组织有监督和企业履行环保法律的权利,称为公民诉讼条款〔citizensuit〕.根据这个条款,公民、公众、非组织都能够对不履行或违背环保法的和企业提起诉讼,通过法院审讯,迫使他们遵守环保法。这实际上是赋予公民和社会组织有监督法律施行的检察权,充当私人检察官、社会的看家狗〔watchdogs〕和吹哨者〔Whistle-blowers,即喊犯规的裁判员〕的角色。公民和社会组织还能够按照公民诉讼条款申请停止损害和给予民事赔偿的司法救济。这样,公众和非组织实际上成为了协助维护和施行法律的执法者的角色。①它是借助社会公众团体之手,来贯彻施行行政管理和执法事务的一个有效机制。任何的有效治理,一个必要条件是全社会意志的统一。这不能仅靠和执政自上而下的灌输,还要靠公民社会通过沟通、协议介入。公民分散的意志集中、融合为共同意志,达成共鸣,进而构成治国的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公民社会的各种社会组织〔包括政组织〕就是集中统一社会共同意志的核心气力。德国基本法第21条规定各政是介入构成公民政治意志的组织。其他社会组织也在其所联络的范围内起类似的作用。公民社会通过各种社会组织,集中和反映不同社会群体的意见与要求,直接介入的决策经过,对治理提供社情、民情的根据,奉献来自人民群众和各行各业专家的智力资源与物资和精神支持,并促进政务活动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克制黑箱作业的弊端,进而使的管制变为善治。当然,民间社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