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_第1页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_第2页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_第3页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_第4页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成都大学政治学院雷贵林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社会主义改造理论2掌握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及其理论依据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理解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学习目标本章的主题:中国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和怎样过渡到社会主义?本章的主要内容: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一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二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种过渡状态的社会。(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机关由西柏坡迁至北平,在北平西苑机场举行盛大阅兵式。1.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2.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制度。3.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征:国营经济领导下的五种经济并存的经济体制(三)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历史任务就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在不断扩大国营经济的同时逐步把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改变为社会主义经济,使社会主义经济逐步成为我国的经济基础。(三)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

(1)阶级结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它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2)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但是,这种矛盾并非完全处于对抗状态。(3)民族资产阶级的前途作为一个剥削阶级是被消灭的对象,作为可以接受共产党和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力量,又是团结和改造的对象。(四)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和主要矛盾: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质的社会。(五)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

结论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形态2、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何时、以何种方式过渡呢?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一)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间和步骤的选择

新民主主义要过渡到社会主义,这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已经明确。但是,何时、以何种方式过渡呢?毛泽东及党的其他领导人的认识经历了从一举过渡到逐步过渡的发展变化过程。1.一举过渡——经过15年左右的新民主主义工业化建设,实现国家工业化,然后一举过渡到社会主义。(1952.9以前)2.逐步过渡——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1952.9)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一)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间和步骤的选择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 1952年9月,毛泽东提出,从现在开始就要用十年到十五年的时间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十年以后才开始过渡。 1953年6月,毛泽东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涵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完整表述 这个总路线的完整表述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总路线工业化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主体两翼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理论依据(1)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转变理论(2)列宁的革命转变理论(3)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一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二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一)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适合我国情况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第四,坚持积极引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农业合作化的步骤、形式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到1953年底,以发展互助组为中心,同时试办初级社。第二阶段,1954年到1955年上半年,是初级社在全国发展阶段。第三阶段,1955年下半年到1956年底,是农业合作化高潮阶段(1)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2)步骤——由低级到高级三个步骤第一步手工业供销小组第二步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第三步2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已占其总数的91.7%,产值占全国手工业总产值的93%,全国基本上实现了手工业合作化。入社手工业产值93%70%93%(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步骤改造形式初级形式高级形式1953年底委托经销代销统购包销

计划订货委托加工1954至1955年下半年全行业公私合营个别行业公私合营1955年冬至1956年

1956年年底,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伟大意义

第一,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制度基本建立。第二,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剥削阶级被消灭。第三,解放了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第四,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的偏差

第一,在社会主义改造速度方面,急于求成。第二,在管理体制上集中过多;限制了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

第三,在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急于求纯;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

第四,在工作方法上过粗,甚至某些地方采用强制手段。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一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二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从这时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已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工业总产值1952年1956年社会主义工业国家资本主义工业资本主义工业56%67.5%26.9%32.5%17.1%接近0

商品零售额(1956年同1952年相比)42.6%0.2%57.2%国营商业和

供销合作社商业国家资本主义商业和由原来的小私商组织的合作化商业68.3%27.5%4.2%私营商业

数字最能说明问题,上述情况明确地表示:中国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已经基本上被消灭,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建立起来。结论

对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能不能够先于发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2.理论依据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第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是这个几千年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第三,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改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