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庭教育与儿童的社会化的研究文献综述家庭教育是实现儿童社会化基本内容的有效途径。有效的家庭教育可以促进儿童得社会生活的基本行为规范、培养儿童的亲近社会行为和对的的角色意识、帮助儿童建立起和谐的友伴群体。家庭是儿童出生的摇篮,是其人生发展的垫脚石,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场合。儿童社会化是儿童获得语言、思维、情感等能力和最初行为的方式,逐步了解社会、掌握生存能力的过程,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第一步。儿童的社会化是在现实生活环境中逐步完毕的长期的过程。家庭对儿童的抚养方式是对儿童的社会化最有影响力的因素之一,对儿童的初期社会化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重要概述国内学者对儿童社会化的相关研究,文章从家庭结构、父母的文化素养、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模式、家庭教育目的、家庭气氛几方面进行对不同学者的不同观点进行综述。通过对国内外学者探讨该领域的发展变化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揭示了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化影响的重要性,表白研究思绪逐渐出现生态化和立体化的趋势,说明了研究方法的不断进步,表现出综合化、现代化和实用化的一些特点。社会化是儿童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家庭教育是影响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因素,社会化的重要中介变量,它对人格具有塑造功能。随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关于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影响国内外学者都做了进一步细致的研究。一、儿童社会化概念的综述涂尔干认为:社会化过程就是在社会成员中形成“足够的同质性”,在儿童的内心初步确立为集体生活所必须的“相似性”,即形成社会生活所必须的共同价值观和信念马和民,高旭平.教育社会学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心理系安娜·萨恩森博士认为,“社会化就是指儿童学会如何生活、如何工作、如何爱别人、如何接受别人的爱”王振宇,等.儿童社会化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发展心理学的创始人皮亚杰认为:“社会化就是一个结构化的过程,青少年对社会化所做出的奉献正如他从社会化所得到的同样多,从那时便产生了‘运算’和‘协同运算’的互相依赖和共同性。”发展心理学家缪森(P.H.Mussen,1990)指出,社会化是儿童学习他们的文化或社会中的标准、价值和所盼望的行为的过程,涉及社会性情绪、对父母亲人的依恋、气质、道德感和道德标准、自我意识、性别角色、亲善行为、对自我和袭击性的控制、同伴关系等。马和民,高旭平.教育社会学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王振宇,等.儿童社会化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综上所述几位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儿童社会化进行了自己观点的阐述,涂尔干说的“必须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信念”是对社会以及价值观的共同结识,而其他两位分别从对社会的奉献和适应和社会方面来阐述,他们各自阐述了儿童社会化的一个方面。二、国外相关研究最早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影响的是美国心理学家西蒙兹(P"M"Symonds)。他采用多种形式研究父母的行为,认为有两个维度可以说明父母教养方式的重要特性,即接受—拒绝(不是给孩子以爱,就是拒绝孩子的爱)和支配—服从(不是去支配孩子,就是服从孩子的规定)。之后,日本心理学家诧摩武俊和美国以鲍德温(A"L"Baldwin)为代表的费尔斯(Fiels)研究机构也都进行了父母教养态度与儿童个性关系的研究,得出了较为一致的结论。本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的女心理学家鲍姆琳德(Baumrind)采用在特定设计的情景下观测父母与儿童在一起活动方式的方法,重点研究了不同家庭环境中的限制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此后,霍夫曼(Hogman)等人还专门研究了处罚这一普遍性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他把处罚分为强制和“爱的收回”两种。强制是指父母对儿童的体罚、冷漠地拒绝、剥夺以及威胁等。这种方式会阻碍儿童对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化,同时也会减少儿童良知的发展。总之,西方心理学家由于采用实证的观测研究,因而其结果具有可信性及有效性。但他们的实验长期以来只是局限于研究家庭中亲子关系间的单向的影响,即父母对子女的影响。自70年代以后,儿童才被当作社会生活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个体。并且,他们也很少从社会环境出发来探讨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社会因素。三、国内的相关相关研究我国心理学家在西方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对中国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实证和相关研究,其中以下几个方面最为突出:(一)家庭结构方面在我国当前的社会中,家庭按其人口和序列,组成了不同的家庭结构,我国学者在家庭教育结构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方面把家庭结构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主干家庭这种家庭由三代人组成的家庭,其规模相对比较大一些,在主干家庭中老人对儿童的社会化起着重要作用。老人既可以协助子女在生活上照顾第三代,又可以协助子女教育第三代,当父母对孩子教育有缺陷时,老人可以及时发现和指出。但是我国学者吴凤岗的研究结果表白,两代人家庭的幼儿个性发展水平高于三代人家庭的幼儿昊凤岗:《中国家庭教育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朱智贤(主编)《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国卓越出版公司199年版。昊凤岗:《中国家庭教育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朱智贤(主编)《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国卓越出版公司199年版。核心家庭核心家庭重要是指父母双全、有一个或两个小孩的家庭,这是现代最典型的家庭结构形式。这种家庭人口少,家庭关系简朴,并且感情亲近,在教育子女上思想上容易一致,矛盾较少。父母往往以孩子作为家庭的中心,对孩子关怀备至,重视对孩子各方而的教育,而父母自身的价值观、文化修养和性格气质等条件,又对孩子发生着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具有使儿童身心得到很好发展的有利条件,在这种家庭中父母起到的重要是引导作用严孝芝.浅谈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9).严孝芝.浅谈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9).单亲家庭单亲家庭是指子女只与父母中的一方生活在一起的家庭。这种家庭在近几年有增多趋势,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父母一方因故去世以外,最重要的因素是有子女家庭离婚或分居的现象增多。不断上升的离婚率和因之而形成的单亲家庭给青春发育时期的青少年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张肖敏,赵山明,贺占元.试论单亲家庭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23(1).。单亲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影响方面比较多,学者们重要从经济上、父母以及子女的精神状态上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心理研究所展开的《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全国性研究,其研究成果已经表白:与完整家庭子女相比,离异家庭子女与同伴关系、父母关系较差,自我评价过高,自我控制力较低,在情绪、品德、性格学习等方面表现出问题的人数比例较高张肖敏,赵山明,贺占元.试论单亲家庭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23(1).马春伟,曹红娟.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及教育策略[J].教育教学研究,2023(3).留守儿童家庭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经达成2200多万,很多农村家庭的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给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料,由于代养人中大部分文化限度都偏低、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简朴,对孩子的照顾往往局限在生活上,而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不知如何去理解孩子,代养人和孩子之间缺少必要的情感沟通和行为指导,使得孩子很容易产生焦急、自卑、孤独、敌意等一系列负面情绪,容易出现偏差行为。(二)父母文化素养以及家庭经济状况方面有些研究也发现,社会阶层不同,其家庭教养方式也是有很大差异的。其中社会阶层学者们重要从父母的文化素养和家庭的经济状况方面来研究。家庭经济状况方面麦克洛德的研究指出由较低家庭收入、不稳定的职业、许多债务、失业等导致的家庭经济压力会导致成人对整体生活状况的不满意,低收入成人更为暴躁易怒,各种悲观事件对他们的伤害也更大,从而使他们无法积极参与儿童的生活,提供足够的情感和支持,而这些就很容易导致儿童的反社会行为问题。之后,康格和同事的研究也发现家庭经济困难,未参与型教养方式与不良儿童发展之间具有明显的联系,从而有力支持了经济压力假设。父母的文化素养方面张溯、陶沙、关颖、鲍德温等人经研究发现,父母的文化限度与其教育方式之间有直接关系。一般来说,文化限度高者在教育子女时,多数人以较为科学的态度对待子女,采用民主型教育方式的比例较高。而文化水平较低的父母,多采用专制、放任的教育方式。文化限度较高的父母,由于受过良好和正规的学校教育,往往具有较强的教育意识,在教育儿童时,除重视道德品质和行为修养外,还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教育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思想。另一方面父母对子女的规定也高,不仅规定他们长大有个工作,养活自己,并且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自己,充实自己。儿童在父母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生活、学习,陶冶着自己的抱负情趣。(三)家庭环境方面家庭环境涉及物质环境、文化环境和人际心理环境等。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儿童养成一些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的习惯。但是相称一部分家庭还没有把家庭文化和人际心理环境,特别是家长自身文化和道德素质的提高给予应有的重视。大量事实表白,家庭文化环境对儿童道德品质的培养、思想感情的陶冶有很大的影响。(四)家庭教育模式方面心理学家们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多,都肯定和强调了儿童个性发展及特性与父母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关系很大。中国家庭教育一直将成才教育作为终极目的,中国父母处处在为孩子着想,处处为孩子打算。美国的家庭教育一直将成人教育作为教育目的,为了达成这个目的,当孩子还在幼年的时候,父母们就给孩子布置一些任务,并规定他们独立完毕。这将注定会出现不同的教育结果。家庭教育融于父母对孩子的一切教育活动中,是引渡儿童进入社会的桥梁。家庭不仅为儿童提供了平常的社会生活环境,并且也为儿童提供了实现社会化的基本条件。“在家庭范围内,父母抚育子女的内容和目的就是唤醒、发展和激发孩子的所有力量和所有素质”“故意识地实现儿童不断的发展”。这是儿童社会化的关键因素,是抚育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必要前提。家庭因素对儿童社会化发展影响十分重要。我们应当采用科学态度,采用被大家普遍接受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文章从中国文化的宏观背景出发,加强对家庭教育及其对儿童社会化影响的本土化研究。研究者要进一步到儿童生活的真实环境中,从家庭教育的不同方面进行研究获有效的研究成果,丰富和促进该领域的理论和研究。总之,家庭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是多方面。传统研究中,研究者只分析来自父母对子女的影响,现代系统论观点则倾向于将家庭看作一个社会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父母子女之间互相影响.亲子之间互相作用,子女也影响父母的婚姻关系及父母的教养方式。而家庭又处在一个更广阔的社会体系(如邻居、社区和社会)之中,这个社会体系同样会影响家庭成员的互相作用和儿童在家庭中的社会化,在儿童社会化中,庭结构不健全,儿童就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教育;家庭环境不利于儿童的发展,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家庭不和睦等一系列问题都是重要影响因素。参考文献:[1]谢维和.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3.[2]李向前.中国家教批判[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23.5.[3]李坚敏.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23.25.[4]李坚敏.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23,(4)[5]孙瑜.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23,(3).[6]夏利民.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研究概述[J].山东师大学报(社科版),1998,(5).[7]陈英.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研究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1999,(4).[8]孙瑜.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23,(3).[9]郑忠梅:《城市青年家庭新的生活方式与儿童的社会化》,《社会学》,1998年第4期。[10]林菁:《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对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政府采购图书设备合同
- 工业用途管材采购协议
- 商业店铺租赁合同解除
- 四招标文件的审核
- 市政建设质量承诺
- 桥梁建设劳务分包协议书
- 二手大型机械买卖合同
- 水上交通艇购买合同样本
- 临时贷款展期合同范本
- 全面咨询合同资料
- CHT 9009.2-2010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 000 1:10 000 1:25 000 1:50 000 1:100 000数字高程模型
- A课堂惩罚游戏
- 中国画基础-梅兰竹菊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华侨大学
- 工作转正答辩问题
- 供应链金融平台设计方案
- 网络安全技术知识竞赛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外墙水包水清工施工合同
- 2023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 自然资源学原理(绪论)蔡运龙
- 《零件测绘》学业水平考试题库(浓缩300题)
- 高空作业安全免责声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