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杜甫传》为例探索古文第一课的教法_第1页
以《杜甫传》为例探索古文第一课的教法_第2页
以《杜甫传》为例探索古文第一课的教法_第3页
以《杜甫传》为例探索古文第一课的教法_第4页
以《杜甫传》为例探索古文第一课的教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杜甫传》为例,探索古文第一课的教法学生对于古文的感觉多数是惧怕。“读不懂”“译不出”,大概是最被频繁提出的两个问题。久而久之,可能就倦怠了,“撂挑子”不干了。其实这个问题从整体班级教学工作的长期性这个角度上看,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因为我们不仅需要关注学霸型选手,关注到每一位在教室里的同学,才能实现教育的平等。因此,对待学生因困难而生发的学习倦怠,似乎我们不仅仅要从学生的角度积极调停,也应该多方面联动解决问题。带着这样的思考,九月份就这样悄无声息的过去了。那么,在新教材古文教学时,怎样才能让学生不抓狂,怎样才能提升教与学的积极性和长期性,双向奔赴性,就显得迫在眉睫了。从前我们的做法,总是在开学第一课的时候,通知工具书的准备,学习方法的指导,考场应对的策略说明。当然,《劝学》因为其总是出现在高一上学期第一篇古文的位置,当之无愧地成为了第一梯队的领头羊,我们的古文教学总是从《劝学》开始。好是好,但和考试之间的差异性,总是让学生在学完之后,感觉“学考两张皮”,难免在学习积极性的持续性上多少会不尽如人意。学生者云云,总喜欢拿来就用,讲究及时实用,希望点到点的适用,也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综合来看,这个困扰教学已久的问题,不过是选好一个范本,一个例子而已。带着这样一种思考和寻找,第一次月考考场上降临的《新唐书·杜甫传》就成为不期而遇的绝佳的选择。这篇文章,生字不多,又在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句式、文学文化常识上都有涉及,正是绝佳的例子。从难易程度上来看,从人物传记入手介入古文学习,既遵从了由易到难的原则,又很容易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卸下防备,不设防的心灵打开,是接受新事物的重要契机。这次拿人物传记来试水,是巧合,也是图谋已久。我一向以为,教材不过是个例子,能以一当十就好。新教材改革倡导群文阅读,这也成为了一个启发。想要快速积极找寻到一个方法,应急。所以便心安理得地开始着手探索教法了。于我而言,这一场际遇,仿佛是久旱遇甘霖,也希望: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儿,也希望这场探索能“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所以这次怀着最大的期待,开始试卷讲解和教学探索,希望不要辜负这神来的教学素材。也希望学生可以拨开迷雾,豁然开朗,既获得知识,提升能力,也能增益古文学习的信心,为以后长期的古文学习和考试,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所裨益。教学探索方向一:参照物选择的彻底性,回归到熟悉的句子表达中来这个思考方向的获得,是来自于前面几轮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一个问题:学生“会儿不对,对而不全”的有一项指标,指向了省略的干扰。省略主语或宾语的古文,使得学生在过半后的阅读中迷糊了,无法准确匹配人物和事件,导致张冠李戴,形成错误认识的同时,阅读的耗时也增大了。阅读障碍随之形成,在做题的过程中自然也就造成了反复阅读下的答题错误,增强了学生应对考试的挫败感。究其原因,归根到底,还是学生是以现代汉语为参照物来探究古代汉语的句子的,学生如果能够有意识地完成一次性转换,就像英汉互译一样,避免出现中国式英语的尴尬,就可以实现地道翻译的结果。古文学习中这个障碍的出现,我想大致也是如此。世上最难的不是有病,而是有病无药,或不能对症下药。有病乱治,耗时费力,适得其反,也是造成部分学生古文学习考试行就算完成任务的一个原因,当然,这种学习心态下的个人素养,文化传承的任务自然也就大打折扣了。针对这种情况,这次初始阶段的教学,希望一开始就建立起一个预警机制,让学生能够有备而来。所以下面的对比阅读设计,这样展开。说明:1.第一行是考场试卷原文。

2.第二行是教师从标点的再设计,省略(用括号标示)的提示设计范本。作为一个引导性课例,先给出模板,获得学生的呼应,适应,下场尝试操作,就可以让学生看清楚自己的困扰项目。翻译理解的干扰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翻译可操作性和正确率就自然上来了。范例1当然,因为我们选择的范本,第一段生字量不大,所以这一部分先进行了拆分,集中引导探索了“省略句”。一是,省略了介词“于”并形成了状语后置的类型,如:“客吴越齐赵间”。一是,省略了主语并形成了麻醉无意识干扰的麻痹后遗症的第二句。这个第一句,最容易导致翻译不能调整顺序,即状语不能提前到动词前面来,而失分。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参照物选择了,但使用的不彻底性导致。所以可以给同学们做一些句法成分的语法知识传递很重要。这个第二句,在初始阶段不会出现问题,因为起始阶段,一般都是传主自己。正因为这种麻痹,导致后文出现多个人物,在同一事件中时,同学因麻痹而混淆,直到最后失分。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基础的牢固,学习初始阶段警惕性的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范例2红字部分,是考场删去的部分,为了引导同学们更全面地理解文章,了解杜甫,就补充了出来。第一项,刚好可以,帮助同学们了解传记的一般写法,即开头会交代姓名,字,籍贯。第二项,紧接着会交代一些家庭背景。正好杜甫传记的写法可以和司马迁《太史公自序》中的写法“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有子曰迁。”进行比较阅读,帮助同学了解中国古代家庭中“子承父业”“奉儒守官”“光耀门楣”的相关知识,可以给同学们介绍杜甫家族的相关知识,为下面学习《登高》知人论世做好准备。我们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感知古代传记作者不着痕迹的在文章中表明自己观点态度的含蓄之法。其实,这样的一种比较阅读的方法,可以把阅读慢下来,静心潜思,学生就会领悟更多,也是很好地开展了深度学习。范例3这个部分,请同学练习。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

)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

)文章。(

)擢河西尉,(

)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这个部分省略主语和宾语的填充,可以帮助同学在人物关系判断上获得经验。对于高一的学生而言,两个人物关系的填充相对容易判断,可以让学生获得自信。同时,引导学生明确古代人物传记的写作,是怎样利用事件来刻画人物的,帮助同学建立一个对杜甫的立体全面的认识。对于这里涉及到古代官职的文学文化常识,可以引导学生识记。范例4综合以上部分,请同学思考:杜甫年轻时候是怎样的一个人。从“贫不自振”“游历”到“不中第”“困于长安”到“上奏赋”“数上赋颂”“上疏”全面认识杜甫对于建功立业、奉儒守官的积极追求。也可以从官职的变动感知杜甫人生变化和唐代政局的变化,感知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拳拳之心。这个时候,就可以把实词的学习提到桌面上来,引导同学关注古代汉语翻译的原则“字字落实,字字有据,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在翻译的实操过程中,引导同学关注工具书的使用,能够“看位置,定词性,联系上下文,定词义”。积累实词时,同学可能会因为数量庞大,查阅资料的耗时,有懈怠的情绪,这个时候,教师要利用人物生平事件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回归到按部就班上来,一旦学生学习的状态成为习惯和常态,这个第一步就算完成。在上面段落的学习过程中,会涉及到虚词的使用,比如“乃”,教师可以循序渐进的展开,慢慢渗透,不能全面开花,吓退学生,因为毕竟一口也吃不成胖子。范例5这个部分仍旧涉及主语省略的问题,关联到皇帝和杜甫,可以让学生联系巩固。同时,引导学生关联考试,这里涉及到的事件多了起来,在时间推移过程,结合同学们熟悉的诗句,了解杜甫的处境,明确当时候唐代局势,为后面群文阅读杜甫诗歌做好准备。“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到处潜悲辛。”“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范例6继续引导自主复制性学习,请同学么思考杜甫和他的朋友们的故事。引导同学把所学和生活结合起来,“读万卷书,如行万里路”,把象牙塔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范例7这个部分适合练习翻译。和考试结合起来,引导同学小组合作,互相指摘问题,强化学习成果。同时引导学生多向评价人物。杜甫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个现实的人。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