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子设备的其他散热方法液体冷却蒸发冷却半导体制冷电子设备的其他散热方法液体冷却当电子设备的热流密度较大,靠强迫风冷无法控制温升时,或虽可用强迫风冷,但冷却用散热器必须很大,在结构上难以实现时,或空用电子设备因空气密度小,难以使用强迫风冷时,可采用液体冷却。电子设备的其他散热方法液体冷却优点:由于液体的导热系数和热容比空气大得多,所以与风冷相比较,液冷具有换热热阻小,冷却效率高等优点。缺点:冷却系统比较复杂,体积、重量较大,设备费用较高,维修较困难。电子设备的其他散热方法液体冷却按冷却方式来分,液体冷却可分为直接液冷和间接液冷两种。1.直接液冷直接冷却是冷却液体与发热元器件直接接触而进行的热交换。热源将热量传给冷却液体,再由冷却液体将热量传递出去。直接液冷的散热作用主要依靠冷却液的对流换热。电子设备的其他散热方法液体冷却1.直接液冷根据液冷的形式和原理,直接液冷可分为三种方式:依靠对流的无搅动液冷,如图(a)所示;依靠对流的有搅动液冷,如图(b)所示;
强迫对流液冷,如图(c)所示。液面(a)无搅动(c)强迫对流直接液冷蒸汽液体膨胀箱液体-空气热交换器风扇热敏元件入口泵出口高损耗元件安装处电子设备的其他散热方法液体冷却1.直接液冷采用直接液冷时应满足如下要求:(1)电子设备的机壳要密封,并有足够的强度。(2)所用冷却液体与电子设备的元器件要有相容性,不产生腐蚀和其他化学作用,要满足绝缘要求,并且粘度低,以利于自然对流。(3)元器件和组件的布置、安装要合理,力求降低液体流动时的阻力。(4)要考虑被加热流体的膨胀,机壳的上端应留有一定的空间作为膨胀箱。(5)在结构设计时应考虑方便检查和维修。电子设备的其他散热方法液体冷却2.间接液冷间接液冷是指发热元器件及组件不与冷却剂接触,电子设备元器件装在一个由液体冷却的冷板上,所产生的热量靠热传导传给冷板,然后再由冷却剂把热量带走。电子设备的其他散热方法蒸发冷却1.蒸发冷却原理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有两种形式:一种仅在液体自由表面上汽化,称为蒸发,它在各种温度下都能发生;另一种不仅在液体表面汽化,而且在液体内部也同时汽化,这种汽化称为沸腾。不论是蒸发还是沸腾,都需要一定的热量。在一个大气压下,Ikg水变成蒸汽需要吸收627W的热量,蒸发冷却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冷却发热电子器件。电子设备的其他散热方法蒸发冷却2.蒸发冷却系统的组成置于蒸发锅里的发射管工作时,发射管耗散的热量传给水,水达到饱和温度后开始沸腾变成蒸汽,蒸汽经汽室上升沿蒸汽绝热管进入冷凝器,冷凝水经过回水管又返回蒸发锅,以形成一个循环。为了防止蒸发锅水位下降,使阴极暴露于水面造成烧坏,通常采用均压管,使水位控制箱与蒸发锅水位处于同一水平线,以保证必要的水位。电子设备的其他散热方法蒸发冷却3.蒸发冷却的优缺点(1)优点①液体蒸发可提供较大的传热量(一般为80~250W/cm’,最大可达450W/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炼铁工艺中的全过程信息管理与优化考核试卷
- 电力施工项目质量验收标准考核试卷
- 绢纺和丝织的产业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考核试卷
- 幼儿园小学防拐骗安全教育
- 社区康复护理与功能训练考核试卷
- 品质清单管理
- 急救护理学:中暑的预防与急救
- 航空餐食搭配与设计指南
- 八年级劳动教育实践与探索
- 甲减的治疗及护理
- 病例分型标准
- LongleyRice无线电波传输模型
- 幕墙工程重要环境因素及采取的措施方案
- 我的家乡烟台课件
- 二级板式换热器热网疏水回收的优势
- 2021届高考英语887核心词(打印、词频、出处、例句、背诵)
- 国外几家气压盘式制动器的比较
- 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
- 卒中相关肺炎的指南解读
- 六下统编版复习2形近字
- 硒知识科普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