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病虫害保护概论_第1页
作物病虫害保护概论_第2页
作物病虫害保护概论_第3页
作物病虫害保护概论_第4页
作物病虫害保护概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植物有害生物治理的

原理及方法

主要内容一、有害生物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二、植物病害诊断鉴定四、有害生物治理的策略三、有害生物治理的基本原理五、有害生物治理的方法一、有害生物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估计,每年因病虫草害引起的农作物经济损失700~900亿美元,其中虫害占40%,病害占33%,草害占27%。世界粮食生产损失,虫害占14%,病害10%,草害11%。棉花常年损失,虫害占16%,病害12%,草害5.8%。历史事件:1845年,爱尔兰马铃薯晚疫病——大饥荒1942年,孟加拉水稻胡麻斑病——饥荒1970年,美国玉米小斑病——严重损失1990年,我国北方小麦条锈病——损失12.4亿kg1991年,我国南北稻飞虱——损失30.8亿kg1992年,棉铃虫爆发——损失100亿元二、植物病害诊断鉴定1.植物的两类病害:侵染性病害与生理病害2.侵染性病害的诊断鉴定:症状、病原、血清学、分子生物学3.侵染性病害鉴定的基本法则:科赫式法则4.植物病害流行的因素:病原、寄主、环境、介体

三、有害生物治理的基本原理1、植物病害流行的因素

病害

病原寄主环境植物病害流行“三要素”病原环境介体寄主植物病害“四面体”关系因素间的“协调”与“制约”决定病害的发生与否。病原:生存环境、致病性、传播途径寄主:抗感病性、抗性机理、抗病育种环境:气候、栽培对寄主和病原的影响介体:介体传病、人的商业活动传病2.基本原理

基于病害发生与流行的因素,一切防病措施是针对病原、针对寄主、针对环境,其目的是创造一种有利于寄主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原侵染、繁殖、扩展的生态条件,从而使病害的发生危害降低至最低水平。针对病原:降低病原基数,杀灭病原;针对寄主:选育抗病品种,增强寄主抗性;针对环境:改善农田条件,控制病原侵染扩展;针对介体:防治传病介体,杜绝人为传病。四、植物病害防治的策略植物病害防治包括“防”与“治”两个方面的概念。“防”是预防,防患于未然。“治”是治疗,发病后采取措施控制病害、挽回经济损失,其指导思想应该是“防重于治”。

策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1974年,全国农作物主要病虫综合防治讨论会提出。内涵:从农业生产全局出发,根据病虫与作物,耕作制度,有益生物和环境等各种因素间的关系,合理运用各种有效措施,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危害,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特点:不要求彻底消灭;

强调经济、环境、社会效益;

强调各种措施配合使用;

重视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五、有害生物防治的方法有害生物防治,按其作用原理和应用技术,可分为植物检疫、品种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六大类。各方法通过不同途径达到控制其危害的目的。图3有害生物防治基本途径与方法之间的关系有害生物治理的基本途径改变农业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改变有害生物的生存条件直接杀死有害生物培育抗病虫品种植物检疫生物防治农业防治技术物理防治化学防治防治方法(一)植物检疫检疫(quarantine)原意为40天,实质为阻止或禁止的意思。在中古时代,当发现船只可能感染危险性传染疾病时,即命其在40天之内和陆地断绝一切来往。这种措施创始于欧洲,曾为阻止黑死病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以后,这一措施逐渐应用于阻止危险性病、虫、杂草的传播。植物检疫的重要性:据农业部统计,我国正遭受400余种外来生物入侵。380种入侵植物,40种入侵动物,23种入侵微生物。每年仅10余种主要外来入侵生物就给我国农业造成经济损失574亿元人民币。美洲斑潜蝇防治费用4.5亿元;打捞水葫芦费用5~10亿元。植物检疫任务:禁止危险性病、虫、杂草随农作物及其产品输入或输出。在局部地区已发生的危险性病、虫、杂草,封锁在一定范围内,不让其传播;当危险性病、虫、杂草一旦传入,就地彻底清理。植物检疫的对象:

确定植物检疫对象的三个条件:①危险性病虫杂草;②局部地区发生;③人为传播。

植物检疫的特点:

基本特点①法律为依据;②强制性;③宏观战略性;④全部种群控制,力争彻底消灭。(二)品种防治利用品种抗性防治病(虫)是最为经济、安全、有效的手段。

垂直抗性(专化抗性):抗部分小种;

水平抗性(非专化抗性):抗全部小种;

结构抗性:株型,气孔,蜡质层,硅化程度;

生理生化抗性:酶类,酚类,可溶性蛋白等;

抗病与免疫:抗病有等级之分,免疫不分等级;

避病与耐病:避病是避开侵染,耐病是发病,但危害不重;

抗病品种选育:常规育种,杂交育种,分子育种,转基因,组织培养;

品种合理布局:轮换种植,搭配种植,慢病品种利用

品种抗性鉴定:自然诱发鉴定,人工接种鉴定;抗病性评价:发病率,严重度,病情指数。(三)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是通过优化栽培管理措施,降低有害生物种群数量,或减少其侵染可能性,培养健壮植物,增强抗性,从而达到控制或是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危害的目的。改进耕作制度:合理轮作——控制土传病害;调节播种期:提早或是推迟播种——避开病菌侵染;合理施肥:增加P、K肥——提高抗性:科学管水:调控田间生态环境——减少病菌侵染频率;搞好田间卫生:消除病残体——减少侵染源;推广新的栽培模式:沟垄栽培,稻田养鱼——防病增产;合理密植:避风透光,降低湿度——控制病害发生;中耕除草:掩埋菌源,铲除野生寄主——减轻发病。(四)化学防治利用化学药剂防治有害生物。

优点:操作简便,效率高,见效快。

缺点:易产生抗药性,人畜中毒,污染环境。

化学防治仍是目前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针对不同病害对象,可采用不同的施药方法。土壤消毒:局部或整体消毒——土传类病害。

烟雾熏蒸:大棚蔬菜投放烟雾剂——叶部病害。药剂拌种:播种种子拌药——种传病害。药土沟施:出苗后开沟施药——根茎部病害。药液灌蔸:发病前药液灌蔸——土传、根部病害。常规喷雾:乳剂、粉剂等喷施——叶部病害。化学农药使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农药交替使用:避免长期单一使用某种农药——克服抗药性适时施药:发病初期施药——提高防效安全施药:规定安全期内用药——减少残留生物农药的使用:少数产品添加化学农药——蛇床子素乳剂检测出腈菌脂避免违禁农药:“毒豇豆”——水胺硫磷(五)物理防治

利用各种物理因子及机械设备防治有害生物的方法。筛选:风燥、筛选、水洗——汰除病原体阻隔:果实套袋、防虫网——防止病原侵入、介体传病辐射:α-射线、紫外线、γ–射线——直接杀灭温控:闷棚、覆膜晒田——病菌致死蒸汽:带菌苗木,蒸汽处理——杀灭病菌(六)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产物控制有害生物。优点:对人、畜安全,对环境影响小;防效期长,不易产生抗药性;资源丰富,易于开发。缺点:作用缓慢,防效不稳定。原理:根结生物间的相互关系,人为地增加有益生物的种群数量,从而达到控制有害生物的效果。拮抗作用:一种生物产生抗生物质或有毒代谢物对另种生物生长发育具有抑制作用。如不同放线菌产生井冈霉素、阿维菌素、多抗霉素,可抑制很多真菌。竞争作用:同一生存环境中两种或多种微生物群体间生活空间、营养等方面的竞争。如荧光假单胞菌对枯萎病菌等具有抑制作用,就是通过产生铁的螯合物对铁营养的竞争而实现的。重寄生作用:致病寄生物被另一寄生物寄生的现象。如木霉菌寄生核盘菌,真菌病毒,噬菌体。捕食作用:一种微生物直接吞食另种微生物。如真菌捕食线虫,线虫捕食真菌等。溶菌作用:微生物细胞壁由于内在或外因而溶解,致使细胞质释放到环境中。自溶——由于竞争等因素导致饥饿或有害物质的积累,而发生的细胞内部的酶解作用所致。如缺氧、pH改变等。

外溶——由于其他微生物作用而发生溶解。如土壤中有些细菌产生几丁质酶,可溶解菌丝的细胞壁;有些原生动物,如一种巨型阿米巴可使小麦全蚀病菌菌丝和根腐病菌分生孢子壁溶解。诱导抗性:植物受病原物侵染或其他因素刺激后产生的抗性,也称获得抗病性。诱导抗性因子包括生物因子、化学因子、物理因子。生物因子:弱毒株(交叉保护)化学因子:多糖、蛋白质、草酸、乙烯可诱发植物抗性。物理因子:紫外线、高温、低温使细胞损伤,产生抗性物质。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指各生物类别,种内遗传变异及其它生存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总称。在农业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彼此间通过共生、竞争、拮抗等互作方式,彼此协调,相互适应,从而使其持续稳定和平衡。利用生物多样性就是充分利用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相生相克的关系控制有害生物,是重要的生防措施之一。

生防因子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指应用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潜在生物资源。包括微生物资源,微生物代谢产物,抑菌植物提取液,生物多样性利用等。不同生防因子防病机制不同。植物病害寄生性植物病害病毒病害真菌病害抑菌植物提取物有益微生物代谢产物寄主植物线虫病害细菌病害病原物寄生性植物病毒类真菌线虫细菌类生防机制生防因子弱毒株或弱致病菌(株)有益微生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