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问引用对偶反复双关_第1页
反问引用对偶反复双关_第2页
反问引用对偶反复双关_第3页
反问引用对偶反复双关_第4页
反问引用对偶反复双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反问引用对偶反复双关设问【要点】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确定答案,这种修辞方式叫做设问。【作用】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例示】①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踏出来的,从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鲁迅《生命的路》)②谁是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觉得他们是最可爱的人。(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③是谁,这么早就用他那吱吱哇哇的悦耳动听的音乐唤来了玫瑰色的黎明?是一个青年人。(峻青《乡音》)④蒋介石总是要强迫人民接受战争,他左手拿着刀,右手也拿着刀。我们就按照他的办法,也拿起刀来。这是经过调查研究以后才找到的办法。这个调查研究很重要。看到人家手里拿着东西了,我们就要调查一下。他手里拿的是什么?是刀。刀有什么用处?可以杀人。他要拿刀杀谁?要杀人民。…(毛泽东《抗日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⑤日本日立公司电机厂,五千五百人,年产一千二百万千瓦;咱们厂,八千九百人,年产一百二十万千瓦。这说明什么?要求我们干什么?(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说明】例①和例②是一问一答;例③是二问一答;例④是连接三个一问一答;例⑤是二问不答。前面四个例句中,先故意设问,然后再自己回答,是为了提醒读者的注意,引起读者深入思考;后面一个例句中,问而不答,目的是让读者去联想,去回味。设问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在运用时首先要求我们对问题清晰明确的认识,心中有数,然后才能做到善问善答;还要立足全局,当问则问,不当问则止,这样才能使行文不呆板、有波澜。反问【要点】从反面提问,答案就在问题中,这种运用疑问的语气来表示肯定或否定的意思和强烈感情的修辞手法叫做反问。反问也叫激问、反诘、诘问。【作用】运用反问,可以起到加强语气和发人深思的作用。【例示】①殴而且拉,而且搬,是有刘百昭的先例的,何以这一回独独〃不好意思〃?(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②池水涟漪,莺花乱飞,谁能说它不美呢?(郭沫若《习习谷风》)③〃小陈〃不是他的名字,只是他的姓。至于他的名字叫什么,我也不知道。这真是件遗憾的事情!可是,这没有关系,在我们的记忆中,这样的无名英雄不是还很多吗?(峻青《黎明的河边》)④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⑤凭着崇高的理想、豪迈的勇气、乐观的志趣,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受吗?(吴伯箫《记一辆纺车》)⑥要是巴黎公社不依靠对付资产阶级的武装人民这个权威,它能支持到一天以上吗?(恩格斯《论权威》)⑦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鲁迅《记念刘和珍君》)⑧我一生都在歌唱。生命就快结束,这是一个人活得最顽强的时候,有什么理由停止歌唱呢?(伏契克《绞刑架下的报告》)⑨是的,一篮咸菜是可以用数字来计算的,一个共产党员爱党的心怎么能够计算呢?(王愿坚《党费》)⑩啊,黄继光、刘胡兰…不都是党亲手抚育的,共产主义甘霖灌溉出来的鲜花吗?人间还有什么花朵能同他们争妍呢?!(曹靖华《花》)【说明】例①〃何以这一回独独‘不好意思'〃的答案是〃非常好意思〃,带有讽刺意味;例②的答案是〃就是美〃;例③的答案〃是还很多〃;例④的答案是〃是都倒下去〃;例⑤的答案是〃就是〃。前面例①至例⑤都是以否定形式的反问,表示肯定的内容。例⑥的答案是〃不能支持〃;例⑦的答案〃没有〃;例⑧的答案是〃没有什么理由〃;例⑨的答案是〃不能够计算〃。例⑥至例⑨都是以肯定形式的反问,表示肯定的内容。例⑩的答案是〃全部是〃和〃没有〃。例⑩中,前面是以否定形式的反问,表示肯定的内容,后面是以肯定形式的反问,表示否定的内容,这是否定与肯定的连用。【辨析】反问和设问的主要区别是:反问明确地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肯定的语气表明作者自己的思想,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引用【要点】在说话或写作中,有意引用现成话(语录、诗句、成语、格言、熟语等)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引用。【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含蓄深刻,富有启发性;语言精炼,生动活泼,富于表现力。【分类】引用分为两种形式:1.明引;2.暗引。明引【要点】照原文引用,打上引号;有的只引用原文大意,不加引号;但都注明出处和来源,这种引用叫做明引。【示例】①我们看到,历史上一切重大的科学成就,莫不是几经波折,多次失败,最终胜利归于不折不挠,知难而进的人们。有的甚至历经多少代人的前赴后继,艰苦努力。马克思的名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正是历史的科学总结。(方毅《读攻关》)②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朱自清《荷塘月色》)③我们赞美莲花,不仅在于它形态美,而且还由于它精神美。〃出污泥而不染〃,是宋人周濂溪对莲花的赞语。根茎生于污泥而花瓣洁白无瑕,从腐土中吸取营养而花蕊却馨香可闻。(刘则渊《绚丽的莲花》)④中国有一句老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对于人们的实践来说是真理,对于认识论来说也是真理。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毛泽东《实践论》)⑤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说:〃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我国人民历来是勇于探索,勇于创造,勇于革命的。我们一定要打破陈规,披荆斩棘,开拓我国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郭沫若《科学的春天》)【说明】上面例①至④都是引用原文,加上引号,并注明来源和出处。⑤是引用原文或大意,不加引号,但注明来源和出处,这是明引。暗引【要点】不说明引文出处,而把它编织在自己的讲话或文章中,有的引原句,有的引大意,这种引用叫做暗引。【示例】①〃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郭沫若《科学的春天》)②在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0十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着无限生机的,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青青翠竹!(袁鹰《青山翠竹》)③写作过程常常能引导我们的思想进入新境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苦恼和喜悦,在写文章的过程中是常常会经历到的。(施东向《关于写文章》)④革命加科学将使我们如虎添翼,把老一代革命家和科学家点燃的火炬接下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郭沫若《科学的春天》)【说明】例①是暗引白居易《忆江南》这首词中的两句。例②是暗引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中的两句。例③是暗引陆游《游山西村》一诗中的两句。例④是暗引荀子《劝学篇》中的〃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的大意。值得注意的是,暗引必须引原文或大意,只是不注明出处和来源,如果在引用时变更了形式或意思,这就是另一种辞格。对偶【要点】用一对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或基本相等的语句来表达一个内容相对称的意思,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对偶。【作用】对偶的句式看起来整齐美观,读起来节奏铿锵,便于记诵。【分类】对偶按上句和下句在意思上的联系大致分三种类型:串对、反对、正对。串对【要点】上句和下句在意思上相关联(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这叫做串对。【例示】①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毛泽东《七律•和郭沫若同志》)②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来源:(-修辞方法辨析(三)—陛下的天堂.新浪博客③奋起民先队,清除道上尘。(董必武《读一二九回忆录》)反对【要点】上句和下句在意思上相反或相对。【例示】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②东家门里有酒肉,佃户家中无米面。(贺敬之《白毛女》)③对人民,你比炭火更温暖,对敌人,你比钢刀更锋利。(李瑛《一月的哀思》)正对【要点】上句和下句在意思上相似、相近或相补、相衬的对偶叫做正对。【例示】①有一副对子,是替这种人画像的。那对子说: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②赤道弯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0十剑英《远望》)③我们含泪伫立桔子洲头,漫步湘江峭岸;回清水塘,登岳麓山,徘徊板仓小径,依恋韶山故园…万千思绪,随山移水转。(毛岸青、邵华《我们爱韶山红杜鹃》)④惨象已使我们目不忍睹;流言尤使我们耳不忍闻。(鲁迅《记念刘和珍君》)反复【要点】根据表达的需要,重复使用同一语句,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反复,又叫复辞。【作用】反复,能够突出思想感情,分清层次脉络,增添旋律美,加强节奏感。【分类】反复有两种:连续反复;隔离反复。连续反复【要点】连续反复,把相同的语句连续不断地使用,中间不插进来别的语句。【示例】①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牛顿不起,车堕谷间。(曹操《秋胡行》)②从浦口山上发脉,一个墩,一个炮;一个炮;一个墩,一个炮;弯弯曲曲,骨里骨碌,一路接着滚了来。(吴敬梓《儒林外史》)③消灭它!消灭它!消灭它!消灭细菌战,捉拿细菌战犯!全中国、全世界人民一致动员!一致动员!(郭沫若《消灭细菌战》)④你看,你看,这不是又一批新砍的毛竹滑下来了吗?(袁鹰《井冈翠竹》)⑤看见是闯王骑在马龙驹上,大声叫道:〃闯王来了!闯王来了〃。隔离反复【要点】隔离反复,就是把相同的语句隔离开来使用,中间插进了一些别的语句。【示例】①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还在医院里呻吟。(《记念刘和珍君》)②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中国国民党治下的连年内战,空前水灾,卖儿救穷,砍头示众,秘密杀戮,电刑逼供,他们也不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鲁迅《〃友邦惊诧〃论》)③红军哥呀,我盼你,夜里不能把眼闭!草枕天天用泪洗!红军哥呀,我盼你,大浪里破船盼人救,旱焦的秧苗盼甘雨!(乔林《白兰花》)④敌人把你的城镇变成了废墟,你没有哭;敌人把你的国家烧成了灰,你没有哭;敌人杀死了你的亲人,你没有哭;敌人把你绑在大树上,烧你,烤你,烤你,你没有哭;你真是一把拉不断的硬弓,一座烧不毁的金刚!(魏巍《依依惜别的深情》)【说明】运用反复必须慎重、恰当,要跟表达上的累赘、罗嗦区别开来。一般是这样的情况下才用反复:不反复不足以表达深刻的思想,不反复不足以抒发强烈的感情,不反复不足以增强语言的节奏。【辨析】反复与排比的区别是:反复着眼于语句字面的重复,排比着眼于结构相似,语气一致,多项并举;反复的修辞作用主要是加强气势,提高表达效果。双关【要点】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作用】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分类】双关又分为两种:1.语意双关;2.谐音双关。语意双关【要点】借用同义的词语来表达一个双关的意思,这就是语意双关。【示例】①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毛泽东《七律•送瘟神》)②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吧。(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③我得去!凭我这身板,赤手空拳也干个够本!我刚打算往下跳,只见她扭回头来,两眼直盯着被惊呆了的孩子,拉长了声音说:〃孩子,好好的听妈妈的话啊!〃(王愿坚《党费》)④可是匪徒们走上这十几里的大山背,他没想到包马蹄的破麻袋片全被踏烂掉在路上,露出了他们的马脚。(曲波《林海雪原》)⑤看到司令部,杨晓冬的心头又浮起他那个大胆的想法,专注地凝视着敌人的司令部,很久,他说:〃张牙舞爪跑到山里张狂,你们这里也有家庭。…〃她在旁边提醒他:〃别光顾说话,你可吃呀!〃〃对,一定吃掉它。〃杨晓冬答非所问地挥动着胳臂,业已忘了他手里拿的是烧饼。(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⑥这篇严密的地质科学论文结尾处,李四光写着:〃这样,我们的结论是,随着地球旋转加快,亚洲站住了,东非西欧破裂了,美洲落伍了!〃(徐迟《地质之光》)【说明】上面,例①中,〃瘟君〃就是瘟神,既指血吸虫,又指社会上一切残害人民的害人虫。②〃夜〃,表面上是讲自然界的夜,其实是讲反动派的黑暗统治;〃路〃,表面上是讲自然界的路,其实是讲革命斗争的万里征途。③〃听妈妈的话〃,表面上是叫孩子听妈妈的话,其实是要〃我〃听党的话。④〃露出了他们的马脚〃,表面上是指露出马的脚,实际上是指露出了匪徒们的破绽。⑤〃对,一定吃掉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