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填空题1.1838年10月,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在他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正式提出了社会学这个词,他又被西方誉为"社会学之父"。2.人类学可以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部分。3.人的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性是(劳动)。4.社会学按知识结构,它的内容可以分为(理论社会学)、(应用社会学)和(经验社会学)三大类。5.(需要)是社会生活的起点。6.(社会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动力,是人们活动的积极的动力源泉。7.文化的三种类型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认知文化)、(规范文化)。8.(生存)、(享受)和(发展)是人类需要发展的三阶段。9.根据交往的性质,社会交往有(竞争)、(合作)、(冲突)和(调适)。10.初级社会关系涉及(血缘关系)、(地缘关系)。11.角色扮演最早是由(米德)提出的。12.集体行为的特性有()、()、()。请输入答案:非组织性、突发性、反常性13.初级集体行为通常涉及()、()、()、()。请输入答案:骚动、传闻、社会动荡不安、时间14.儿童和少年社会化的基本场合是()、()和()。请输入答案:家庭、学校、邻里社会15.个性的心理特性涉及()、()和()。请输入答案:能力、气质、性格16.个性差异性的生理基础和前提是(),后天的()对个性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请输入答案:生理素质、社会实践17.社会化的对象是社会中的()和()的个人。请输入答案:未成年人、成年人18.康有为撰写了一篇最佳的社会革命的檄文是()。请输入答案:大同书19.社会学把()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去研究。请输入答案:社会整体20.中国社会学起始于192023严复翻译出版斯宾塞的《()》一书。请输入答案:群学肄言21.一般认为,()是西方社会学的创始人。请输入答案:孔德22.马克思把人的需要划提成两大块,即()和自然的需要。请输入答案:社会发明23.()是人类结识世界的一次奔腾。请输入答案:自我发现24.冲突最显著的特性是它的()。请输入答案:破坏25.社会学家()是符号互相作用论的开创者。请输入答案:米德26.库利的“()”理论认为,人们是通过与别人交往并借助别人的反映来结识自己。请输入答案:镜中自我27.人际关系具有两个明显特点,()和()。请输入答案:直接交往、情感性28.高级集体行为就是通常说的()。请输入答案:社会运动29.时尚可以分为热、时髦和()。请输入答案:时狂30.社会环境就是人所生活着的具体社会,涉及社会结构、(),以及社会关系与活动诸要素。请输入答案:文化传统31.硬性社会规范,重要指()。请输入答案:法32.个性具有稳定性,但也并不排斥个性的()。请输入答案:可变性33.个性的倾向性是指人的态度和积极性、()的动力系统。请输入答案:选择性34.初级社会群体一词是美国社会学家()一方面提出的。请输入答案:库利35.初级社会群体一般涉及()、()和()三种重要形式。请输入答案:家庭、邻里、儿童游戏群体36.家庭的社会功能有()、()、()和()四种重要形式。请输入答案:经济功能、生物功能、抚养和赡养的功能、休息和娱乐的功能37.社会组织一般划分为四种类型:()、()、()和()。请输入答案: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文化教育组织、军事组织38.家庭式的管理结构也叫()。请输入答案:家长制39.在社会组织发展的历史上,管理结构经历了从()结构到()结构的转变。请输入答案:封建家长制、科学的管理40.在传统的中国社会里,()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请输入答案:家庭41.管理结构和方式一般涉及两个方面()和()。请输入答案:人、任务42.社会分层的三个标准是()、()和()。请输入答案:财富、声望、权力43.阶级的本质就是()。请输入答案:剥削44.历史上最令人瞩目的三种社会分层现象是()、()和()。请输入答案:等级制、种姓制、阶级45.社会群体又分为初级社会群体与()。请输入答案:次级社会群体46.初级社会群体把()放在首位。请输入答案:满足其成员的需求47.初级社会群体是()的基本场合。请输入答案:社会化48.初级社会群体一般涉及家庭、()和儿童游戏群体三种重要形式。请输入答案:邻里49.社会组织的非正式结构是社会组织中存在的各种()的总和。请输入答案:非工作关系50.从本质上来说,社会组织与环境的关系是一种()关系。请输入答案:互换51.社会组织利益受到社会利益及()的影响。请输入答案:组织成员个人利益52.整体目的较为宏观、根括笼统,部门目的较为()、()。请输入答案:具体、明确53.科层制是德国社会学家()提出。请输入答案:马克斯·韦伯54.真正对社区进行社会学的研究是从美国()开始。请输入答案:芝加哥学派55.竞争和()成为古典人文区学分析社区的两个重要概念。请输入答案:共生56.农村社区基本上采用了()、()的居住方式。请输入答案:大聚居、小分居57.()是维持农村社会运营的重要纽带。请输入答案:农村资金互助社58.我国封建社会,男子岁成年须行冠礼,女子15岁束发称()。请输入答案:20,及笄59.()是社会分化的一个最重要形式。请输入答案:社会分层60.()的出现,是社会人口分裂为不同阶级的一个重要的条件。请输入答案:剩余产品61.历史上的社会分层现象,最使人瞩目的约有三种,即等级制、()和阶级。请输入答案:种姓制62.社会阶层是社会阶级内部的()和阶级外部的()。请输入答案:分层化、游离化63.()是进行社会分析的焦点。请输入答案:社会制度64.人类社会最普遍的社会制度有家庭制度、()、()、()、()五类。请输入答案: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宗教制度、教育制度65.从起源和功能看,制度分为()和()。请输入答案:本源社会制度、派生社会制度66.社会制度构成的四个要素是()、()、()和()。请输入答案:概念系统、规则系统、组织系统、设备系统67.西方发达社会自()以来,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就已经超过第一、二产业从业人数之和。请输入答案:第二次世界大战68.()是解决劳动者的社会和经济问题的杠杆之一。请输入答案:劳动就业69.社会工作具有()、()和()等特点。请输入答案:个案工作、团队工作、社区工作70.()是最初的、本原的社会制度。请输入答案:政权法律和纪律、习俗道德和宗教、社会舆论与群体意识71.()是进行社会分析的焦点。请输入答案:社会制度72.人类社会最普遍的社会制度有家庭制度、()、()、()、()五类。请输入答案:家庭制度、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宗教制度、教育制度73.从起源和功能看,制度分为()和()。请输入答案:本源社会制度、派生社会制度74.社会制度构成的四个要素是()、()、()和()。请输入答案:概念系统、规则系统、组织系统、设备系统75.西方发达社会自()以来,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就已经超过第一、二产业从业人数之和。请输入答案:第二次世界大战76.()是解决劳动者的社会和经济问题的杠杆之一。请输入答案:劳动就业77.社会工作具有()、()和()等特点。请输入答案:个案工作、团队工作、社区工作78.()是最初的、本原的社会制度。请输入答案:家庭制度79.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除了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外,第二个伟大发明性成就是()发展。请输入答案:乡镇公司80.官僚主义是封建社会的一种官制,社会学中称为()。请输入答案:科层制81.社会舆论有()、自下而上两种形成方式。请输入答案:自上而下82.要有效地防止犯罪的发生措施,一是教育,二是()。请输入答案:建立,健全法律体系83.社会行为规范既指群体规范,也涉及()。请输入答案:社会规范84.人文环境失调涉及社会关系失调、()失调。请输入答案:人与环境85.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依赖关系、顺应关系和()关系。请输入答案:掠夺86.社会问题是由于()失调导致的。请输入答案:人文环境87.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不相适应。请输入答案: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88.我国面临的就业问题重要来自两个方面: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和()。请输入答案:解决隐性失业问题89.社会保障源于欧洲中世纪的()。请输入答案:慈善事业90.社会工作不仅以向有困难的人提供帮助为己任,并且提倡()的互助。请输入答案:社会成员之间91.社会工作方法重要涉及个案工作、团队工作和()工作。请输入答案:社区92.社会控制作为社会学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提出。请输入答案:罗斯93.社会控制的方式有()、()和()三类。请输入答案:习俗、道德与宗教、政权94.关于社会变迁的几种理论中,我国战国时期的邹衍提出()说。请输入答案:五德终始95.美国学者素罗金提出()学说,维科提出了()来解释社会变迁的现象。请输入答案:文化类型、历史三阶段96.除了历史一循环论,关于社会变迁的理论尚有()和()。请输入答案:社会进化论、社会均衡论97.人口数量变化的三个重要组成因子是()、()和()。请输入答案:出生数、死亡数、人口迁移数98.民主化过程涉及()、()和()。请输入答案:科学化、制度化、法制化99."依附理论"代表人物是()和()。请输入答案:弗兰克、普雷毕什100.第三次浪潮是()。请输入答案:指新技术,新材料开发的新的文明时期101.夕阳工业一般指纺织业、采掘、冶金、机器制造等,朝阳工业一般指的是()、()等请输入答案:核工业、电子计算机工业102.社会学研究的基本程序涉及()、()、()、()四个环节。请输入答案:选题、准备、实行调查、分析总结103.社会学研究的方式有两种,即()和()。请输入答案:理论与技术相结合、方法论104.社会调查可分为()、()、()和()。请输入答案: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105.随机抽样的形式有()、()、()和()。请输入答案:简朴随机抽样、等距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106.资料收集的常见方法有()、()、()和()。请输入答案:访谈法、问卷法、观测法、文献法107.记录分析可分为()和()。请输入答案:描述性分析、解释性分析108.()是人类脱离动物界的重要标志。请输入答案:劳动资料109.()是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请输入答案:社会变迁110.社会进化论导源于()。请输入答案:生物进化论111.()是参与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一切物质的、技术的要素的总和。请输入答案:生产力112.在()中,美国社会学家托夫勒提出人类通过农业革命文明、工业革命文明,现在进入新技术新开发的信息社会或知识、智力社会。请输入答案:《第三次浪潮》113.战略选择的基本依据是()。请输入答案:人的社会需要114.()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的和重要保证。请输入答案:精神文明建设115.启蒙运动的信仰特点是人们想通过()和()研究来理解和控制宇宙。请输入答案:神学、形而上学116.权威的三种类型是()、()、()。请输入答案:法理权威、传统权威、神召权威(魅力权威)117.冲突学派有()和()两类。请输入答案:辩证冲突论、功能冲突论选择题:社会制度之所以可以使人们接受,其内部都有一套理论作为自己存在的根据和令人接受的理由,这套理论,我们名之日(概念系统)。社会的风俗、道德、准则、法律等规范是属于(规则系统)。社会工作是指(推行和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工作)。社会保险属于(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门的助人活动和专业是产生于(19世经末20世经初)的西方社会。社会的变迁,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变动而引起的。社会分层的不同结构中或不同队级、阶层中,个人、家庭、社会群体在不同层次或等级间的流动,称为(垂直流动)。社会趋同论最早是谁提出的(丁伯根)。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互换关系)社区有的是自然形成的,有的是人为规定的。这种划分方法是(按社区的形成方式分类)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以方法技术为人服务的专业,其发展重要表现为(工作对象、工作方法的发展)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劳动)。人的需要的满足方式和满足的也许具有(社会制约性)。人文区位学的分析框架是由(芝加哥学派)提出来的。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不断增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称为(城市化)。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角色冲突)。一位业务经理与职工、总经理、其他业务经理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角色丛)。一部分劳动者力找不到劳动或工作或工作岗位,无法实现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劳动力资源闲置,是指(失业)。一位工厂和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讲师,这种流动称作(水平流动)。手段--目的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的,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为(创新)。手段—目的认认为人们的行为方式中,“放弃文化目的,介遵从制度化手段。”此是(形式主义)。手段—目的认认为人们的行为方式中,“用新的目的和手段代替文化目的和制度化手段,这是(反叛)。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乡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逆城市化)。在农村社区占支配地位的社会关系是(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在劳动或工作岗位上,劳动者不能充足发挥其能力,社会劳动力不能实现与生产资料的良好配置,不能发明出最大效益,这是(不充足就业)。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从事某种劳动或工作,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以维持生活的活动是指(就业)以下那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的活动是(朋友谈心)。以下那种关系属于次级社会会关系的是(工作单位中的同事关系)。以下哪种群体属于初级社会群体。(儿童游戏群体)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春游)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核心家庭)。由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及孙子女等组成的家庭是(主干家庭)。由个别的因素导致的,是某一人口中较为特殊的现象,是指(个别贫穷)。“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安全的)“得到支持和友爱”属于哪种需要。(归属与爱的)“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库利)。“人生在世,吃喝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享受主义)。“…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哪种社会变迁理论。(历史循环论)“后工业社会会“论是由谁提出的(贝尔)。“社会”一词源于(中国)“社会是从简朴到复杂,由低档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的观点。(社会进化论)“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队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的而进行的互相作用方式”指(竞争)《第三次浪潮》一书的作者是(托夫勒)。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个阶段。(具体运算)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看,社会保障最重要的功能是(维持社会稳定)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康有为)。中国城乡发展的抱负目的为(城乡协调发展)我国职业分层的基本特点是:职业地位高低重要取决于(专业化的限度)。我国消灭剥削阶级采用的政策是(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政策)认为社会结构缺少整合会导致极度紧张,从而引发越轨行为,这是(社会失范论)认为国际贸易是西方发达国家剥削非西方不发达国家的一种途径的观点是哪种社会现代化理论。(依附理论)提出社会失范的是(迪尔凯姆)提出“停止增长世界人口,限制工业生产发展,把地球资源的消耗量减少八分之七”是(增长的极限)中的观点。按照一定的社会集团在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作标准划分的是(阶级)按照流动的(主体)划分,社会流动可分为个人流动、家庭流动、社会群体流动。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马斯洛)需通过申请、核算等手续,符合法律规定者可享受的是(社会救助)文化是指(人类发明的所有财富)。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家庭成员的组合形式及其互相作用形成的关系状态是(家庭结构)。管理学家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麦格雷戈)。注重对人的管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从而具有强烈的“任务本位”和机械主义色彩,这种管理理论属于(古典管理理论)。体现手工业作坊的管理方式的管理理论是(家长制)。科层制的最大优点是(能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的)。结构功能主义的重要人物是(帕森斯)。居民的组织限度高,组织结构复杂的是(城市社区)。生活居住地处在生产场合的是(农村社区)。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是哪个社会学家(韦伯)。功能论的代表人物是(帕森斯)。阶级的本质是(剥削)。剥削和阶级的根源是(私有制)。医生、工程技术人员、律师是属于(知识分子)阶层。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有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制度化逃避)。未来社会学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的重要标志是(《未来社会学》)出版。把越轨行为的因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间的不整合、不一致,是哪一种越轨行为的理论(社会失范论)。政治制度的政府、军队、法庭和监狱等属于(实用设备)。当社会中有几种社会规范发生冲击时,有一种比较定型的社会规范占有优先地位。这叫做(制度化优先)。什么问题正在成为世界性问题,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环境问题)对贫穷的定义更具有操作性和描述性的解释是(经济学定义)。大规模的群体冲突乃至战争,产业结构、职业结构严重失衡等现象,是(社会关系)失调所导致的社会问题。个人、家庭或群体在其所属的社会中不及常态生活生活条件和享受的状态。此地(相对贫穷)。资源缺少、自然条件恶劣的农村,残病者组成的家庭也许陷入(长期贫穷)状态。医疗卫生服务、住宅服务、残疾康复服务、劳动就业服务等属于(社会福利)。1948年,(英国)宣布已建成“福利国家“,标志社会保障制度在局部范围内已进入成熟阶段。(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毕,最终消灭了剥削制度20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社会均衡论)依社会工作的(方法)分类,社会工作可分为个安工作、团队工作和社区工作。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实践哲学教程》)流动主体流动前后的情况相比较,社会地位有了彻底的改变,这是(垂直流动)。核心——边陲论是哪位社会学家提出的(普雷毕什)。理论社会学又称(纯粹社会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继续社会化)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重要特性是(人际关系密切)产生于社会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建立的是(阶级)整合作用是指(各部分协调成为一个整体)通过表彰模范行为来弘扬正气的社会控制属于哪种类型(积极的控制)劳动者虽然在职,但不能充足发挥其劳动能力考核成绩,或人浮于事,或无事可干。这是属于(隐性失业)服务型的、超过最低生活标准的社会保障是指(社会福利)关于社会流动研究的真正开拓者是社会学家(索罗金)不发达国家只有脱离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联系才干摆脱不发达状态,这是哪一种现代化理论的观点。(依附理论)丁伯根的社会趋同论的观点是(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正变得越来越相似)名词解释1.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在物质资料生产的基础上发生的各种生产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的总和。2.社会学: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3.人类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研究人类的综合性的边沿学科,即如恩格斯所说:“从人和人种的形态学和生理学过渡过到历史的桥梁”。4.社会需要:是指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规定得到满足的心理反映.5.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一方面,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要作全面的理解。一般的说,人们的需要是从低档需要向高级需要发展的,但事实上人们的活动并不是同时只有满足一种需要的活动,而是有几种需要活动并存的。不同在同一时期内,只有一种活动占有优势,叫做需要优势。需要层次论讲的需要的转换、更替,并非需要种类的转换、更替,而是需要优势的转化、更替。ﻫ另一方面,马斯洛的最重要的奉献,在于他关于最高一级,即自我实现需要的见解。马斯洛自己认为这是他的需要层次论的核心,也是我们批评、议论最多的问题。批评者认为”自我实现“的论点与西方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同出一源。其根据就是自我实现与存在主义均强调个人的具体存在。其实两者是有不同的。马斯洛所所谓的自我实现,是从个人主义出发的,这一点是西方以个人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学术通病,而存在主义所谓的个人的具体存在,不是指在社会关系中的人的具体存在,而相反认为“存在先于本质”,不受社会关系和阶级条件的制约,可以有“绝对的自由”,当这样的自由不能满足时,就产生悲观厌世。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是一个人希望充足实现其天才和才干的潜在能力,这就激发和鼓励人们正视自己和别人的潜在能力,充足发挥自己的能力,为自己也是为别人,为社会做出一番事业。因此我们完全可以从他的理论的积极方面来充实我们需要的理论。6.抱负角色:抱负角色是被期待的、比较抱负的行为规范体系。7.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队、团队与团队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的互相作用、互相的活动。8.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具体体现。连续的社会交往会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往称为人际交往,在人际交往中形成的关系称为人际关系。9.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社会次中形成的、较为普遍的联系或行为模式。10.社会地位:也叫社会位置,它是指一个人在某一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位置。11.时尚:是一种发球集体着迷的集体行为。其特性是新厅性或非常规性、流行时间短、显示与炫耀。12.情景:指人们在行动前所面对的情况或场景。它涉及作为行为主体的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之间的互相作用过程、时间、地点和场合等。13.角色意识:指人们在承担某种角色时,明确意识到自己正担负着一定的责任,意识到社会及别人对自己行为的期待,并决心努力用自己的行动去表现社会的期待。14.人的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从出生,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通过不断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已的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础过程。15.再社会化:它不同于继续社会化,他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社会化,即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犯有越轨行为,被有关司法、公安部门收容,强制性地对其进行教化的过程。再社会化的现象,一般为犯有越轨行为的成年人,也涉及过早地从家庭、学校游离到社会上做了越轨的事的青少年。再社会化的目的是由特定的机构对对越轨者进行改造世界观,使之接受社会规定的,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16.继续社会化:社会化的一般过程是指人从出生到青年期,即20岁,但社会的环境在变化,每个人也在不断变化,不也许认为早年的所学,一辈子都够用了,所以要继续社会化,活到老、学到老,才不至于落后,被社会所遗弃。第2题:名词解释17.社会群体:是人们通过互相交往而形成的,靠社会关系连续起来的人群。18.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人们共同生活的社会单位。19.X理论和Y理论:这是管理学家麦格雷戈提出的关于人性的两种假设。X理论认为一般人天生厌恶工作。逃避责任,缺少抱负,追求安全,因此必须加以控制,并以处罚相威胁,才干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目的而付出适当的努力;Y理论认为一般人并不是天生就不喜欢工作,在恰当的条件下他们会追求责任,并视参与目的为一种成就与报酬,他们对自己所参与的目的能实行自我指挥和自我控制,并且多数人具有解决组织中问题的能力。20.科层制管理结构: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根据纯粹抱负型观点提出的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21.组织目的:是组织努力争取希望达成的未来状态。22.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23.阶级: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阶级的最权威的定义是列宁给予的:“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访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的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可以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24.阶级意识:本质上不是一种对苦难和底层处境的反映的意识,而应当是对本阶级如何获得解放的道路的意识。25.社会阶层:是社会阶级内部的分层化和阶级外部的游离化。26.整体目的:指作为一个系统的社会组织的目的。27.社会分层:所谓阶段,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他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可以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28.等级的阶级:由于阶级、地位、权力等不同关系,就形成了不同的级别或社会等级。而职业的分工以及它们的社会价值和等级,则构所了社会分层的基础。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阶级的差别也是用居民的等级划分而固定下来的,同时还为每个阶级拟定了在国家中的特殊法律地位,是等级的阶级。29.社会制度: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之分,宏观的社会制度指一个国家的总的社会经济制度,中观的社会制度指重要的社会生活领域中的社会关系及行为规则系统,微观的社会制度指具体的办事规则。社会学研究社会制度着眼于中观尺度,认为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社会需要,在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30.制度化:是指当社会制度定型时,使人们当他以某种社会既定的角度出现时,其行为经常是可以预知的,是会被社会接受并认为是合法的合法的。越轨了,就要受到处罚。31.社会控制: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制约和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越轨行为的约束。32.形式化的社会控制和非形式化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控制的类型分类。涉及习俗,道德和宗教的控制,政权,法律和纪律的控制,社会舆论和群体意识的控制36.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中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33.习俗: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形成并共同遵守的风俗、习惯。34.宗教:是一种和神或神圣物相联系的信仰和规范体系。35.社会舆论:也称公意,是社会上众人以言论形式表现的对于某一事件或现象的大体相同的见解,是公众对于此一事件或现象的是或非的评价。社会舆论能在一定限度上影响人的行为,发挥社会控制作用。36.社会问题:是指人文环境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37.人口问题:是人口在数量或质量上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定,从而影响了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现象。38.南北对话:是指我国南方及沿海地区经济比北方地区经济发达,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为达成共同富裕,而进行的协调发展。39.社会保障(社会安全):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因不能参与正常劳动或遭受意外而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社会成员提供最低限度的经济援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40.社会保险制度:社会保险制度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在劳动者或全体社会成员因年迈,疾病,伤残或由于其它因素而丧失劳动能力从而生活发生困难时,向其提共物质帮助,保证其基本生活需求的一种保障制度。41.本原社会制度:是指人类社会形成初期就存在的、人类生存所依赖的最基本的社会制度,涉及经济制度和家庭制度。42.正式控制:是社会或组织用比较成型的、以文字形式表达的社会行为规范来约束人们行为,以维持正常秩序的社会控制方式。43.越轨行为:也称违规行为,它是个体或群体违反其所应遵守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行为。越轨行为是针对具体条件下的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而言的,它是对社会或群体所盼望的角色行为的偏离。35.形式化的社会控制和非形式化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控制的类型分类。涉及习俗,道德和宗教的控制,政权,法律和纪律的控制,社会舆论和群体意识的控制。44.社会变迁:是指一个社会中,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角色模式的变动过程。45.角色模式:是指一个社会中,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生活方式、社会角色模式变动的过程。46.五德始终说:是由我国战国时期阴阳五行家邹衍提出的。邹衍认为历史的发展是按着“五行相胜”的循环顺序进行的,由土德开始,最后又回到土德,历史上每个王朝的出现,都体现了五行中某一种势力占统治的地位。这种学说,看到了历史的变化的,并且有必然的趋势。但是它把历史的变化理解为一种循环的过程,从而陷入了历史循环论和命定论。47.社会流动:有广义、狭义两方面涵义。广义的社会流动是指个人、家庭以及其他社会群体在不同的社会部门间的运动。狭义的社会流动一般指个人社会地位的变化。48.流动率:流动率=(阶层部人数未流动人数)/阶层总人数。49.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的人群中,人们生活表现的类型化了的活动形式和特性。50.罗马俱乐部:是研究现代化问题的一个重要机构。它于1968年,由意大利公司家A••佩切伊和英国科学家A••金共同发起组织。该俱乐部把全球当作一个整体,提出各种全球问题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全球系统观点。提倡从全球入手解决人类重大问题,并应用世界动态模型从事复杂的定量研究,运用各种科学知识综合那些复杂问题。他们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前程上持悲观态度。51.信息化社会:指信息已成为最重要的资源的社会,又称信息时代。未来学根据本世纪末下世纪初社会生活也许发生的巨大变化,认为信息社会有五大特性:①在社会经济和生产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资本而是信息知识。②智力密集,智力成为经济社会的驱动力。③价值的增长通过知识实现。④关心未来,研究未来。⑤多样化、分散化、小型化。52.社会趋同论:是由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于一九六一年提出的。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正在逐步背离计划经济模式,而资本主义经济正在背离自由放任的私人经济模式,两种制度互相吸引有利因素,并变得越来越相似。53.依附理论:依附理论认为,世界经济是一个体系,这个体系由核心和边陲构成,即由西方发达国家和非西方不发达国家构成。核心和边陲之间的经济是不平等关系,西方发达国家通过不平等贸易剥削不发达国家,从而导致后者不发达。54.世界体系论:是由美国社会学家沃勒斯坦一方面提出的。用体系的观点来审阅整个世纪及各部分的以展与变化。提出世界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简称“体系”,把发达与不发达国家都看作是结构的要素。世界体系论认为整个世界体系内,西方发达国家是通过经济联系和不平等贸易来剥削和掠夺不发达国家的。55.孔德: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在19世纪30年代出版的他的哲学名著《实证哲学教程》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的名词以及建立这门科学的大体设想。孔德社会体系的基石是关于历史发展的进化过程。他提出了世界历史演化进程中,人类的智慧的发展可以分为神学阶段、形而上学、实证阶段三个阶段;他提出了观测法、实验法、比较法和历史法四个研究方法;他还提出了社会静学和社会动学的重要概念,前者是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后者是研究社会发展过程的社会进步。56.斯宾塞:是生物学派的创始人。他对于人类社会进化的各种形式作了探讨,其目的是为了使人们了解人类的行为并知道在进化的特定阶段,那几种观念对社会比较适合。他了解社会结构的性质和社会中成员的观念和价值两者之间的联系。他还主张应消除种种限制,特别是政府所加给人民的限制,他认为限制会干涉社会进化的自然进程。斯宾塞学说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社会的有机体说。根据他的理论,任何一种社会革命和变革都被当作对社会有机体统一性的破坏。57.社会的有机体说:斯宾塞学说的一个重要内容,他认为社会是由不同部分构成的一个整体,不同部分排列活似生物有机体各个部分的排列同样。作为一个有机体的社会有下列特点:①社会是在不断生长;②社会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部分变得不同样,它的结构分化了,同时其复杂性也相应的增长;③社会在结构上逐渐分化,其功能也随着分化;④随着结构的分化和功能的不同,它们之间的互相依赖也逐渐加强,任何部分的变动,都会影响到其它部分变化;⑤把社会当作部分的结合,它具有营养、分派、调节的系统。58.象征符号交往理论:象征符号交往理论主张从语言和姿势的沟通,特别是语言在形成心灵,自我和社会中作用的社会行为中去研究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第三次浪潮”:社会会学家、未来学家托夫勒认为人类从农业革命文明,进入工业革命文明,现在又进入打技术、新材料开发的新的文明时期,他称之为“第三次浪潮”。就业问题: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未能从事劳动或有效劳动,而产生的不利于个人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状况。贫穷文化论:从文化的角度解释贫穷现象的理论,该理论认为穷人之所以长期和世代贫穷,是由于他们拥有特有的贫穷文化。世界体系论:它提出世界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它认为在整个世界体系内,西方发达国家是通过经济联系和不平等的贸易来剥削不发达国家。剥削:是指社会上一部分人或集团凭借他们对生产资料的垄断,无偿地占有另一个部分人或集团的剩余劳动,甚至一部分必要劳动。规则系统:用以规定在这个制度笼罩下的人们之间的社会互相关系以及人们各自的行为模式人文区位学:是指借用生物进化论原理,研究社区环境的空间格局及互相依赖关系的学说,是由美国芝加哥学派提出来的,其注重研究不同人群在地区窨上的居信与活动分布,分析他们之间的互相关系。城市社区:是指在一定地区范围内、以工商业或其他非农产业为重要经济活动的一定规模的人口组成的生活共同体。它是与农村社区不同的另一类居住空间和生活组织形式。过度城市化: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流入城市的人口超过城市发展需求,给城市正常运营带来沉重压力的现象,叫过度城市化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的组合形成及其互相作用所形成的关系状态。它涉及家庭由多少成员组成,由哪些成员组成和按照哪种关系模式组成。个性:是指一个人在他的生理素质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的观念、态度与习惯等心理特性。它是个人稳定和心理特性和总和。初级社会群体:也叫首属群体,是由面对面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密切和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它反映了人们最简朴,最初步的社会关系。应用社会学:是指把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优势需要:是指人在同一状态下也许会有多种需要,但其中有一种需要占据主导地位,对人的行为起主导作用,我们把这种需要称之为优势需要。角色冲突:是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一个人因同时担当两种以上角色,这此角色又对他提出出互相矛盾的规定期所出现的现象。社会舆论:是社会上众人以言论形式表现的对于某一事件或现象的大体相同的见解,是公众对于此一事件或现象的是或非的评价。社区:是聚居在一定的地区内、互相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即地区性社会生活共同体。社会革命:是一种急剧的、对整个社会进行主线改造的社会变迁形式。社会现代化:是指人们运用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精神条件,以及改造自己以适应这些条件,达成社会繁荣发展的过程。社会趋同论: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不同的社会起点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具体条件了不尽同样,通过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城市化和世俗化,不同国家在许多方面变得越来越相似。社会需要:是人们需要是人们在一定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受,而规定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映。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队、团队与团队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活动与过程。社会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由哪些部分构成及各部分之间所确立的关系形式。在这里,前者是从外观上来描述社会组织的结构,后者则是从实质上来分析社会组织的结构。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社会分化现象是社会发展中的普遍现象。社会分层: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叫做社会分层。社会制度: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之分。社会学研究社会制度着眼于中观尺度,认为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社会需要,在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社会问题:是由于人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社会解组:是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薄弱或不协调,社会行为规范取社会成员失去的约束,从而社会的组织限度低,及至处在无组织状态的现象。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因不能参与正常劳动或遭受意外而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社会成员提供最低限度的经济援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社区组织:是社会工作者协助社区居民、团队或机构结识社会区需要,组成社区行动体系,进行有计划的集体行动以解决社区问题的过程。社会发展:是社会工作者介入有问题的社会区,通过启发和教育,协助社会区居民组织起来,发挥社会区合作精神、动员社会区内外资源、有计划地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过程。社会工作:是指帮助社会生活上处在不伸地位的个人、群体和社区,解决困难、防止问题的发生、恢复、改善和发展自己的功能,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的服务活动。社会变迁:是指一个社会中,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角色模式的变动过程。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人们生活表现的类型化了的活动形式与特性。简答题1.马克思关于社会的论述是什么?答:①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又说:“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为所谓社会关系,构成为所谓社会”。②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的第二个论点是: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性是劳动。人类通过生产劳动,发明了人类的自身,发明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文化,组成了不同于其他动物靠本能而结合的社会。③马克思主对“社会”的第三个论点是: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2.社会学创建的社会文化背景是什么?答: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大发展,同时也是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开始逐步暴露的时代。社会学产生的科学条件: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已慑得许多重大成果。这就引导社会思想家用精确的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社会。3.社会学的学科特点是什么?答:①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一个整体来看待。②社会学的研究是从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互相关系和社会行为入手的。③社会学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④社会学把社会整体及其内容、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进行研究。⑤社会学非常重视社会调查研究。4.社会学研究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或社会学研究的实践意义是什么?)答:①掌握现代社会的基础知识,可以使人们更自学地参与社会生活。②增长社会管理的才干,为建立文明、健康、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做出奉献。③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依据。④为发展边沿学科和多科性综合研究做出奉献。5.简述马克思的需要理论。答: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一方面,是建立在个人和社会不可分割的整体观的车学基础上与个人和社会是辩证的统一。“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在个人和社会不可分割的前提下,就产生个人的需要并不只体现个人的意志,也是体现了个人需要的社会意义。由于人历来就不只是指自然的人,而是指社会的人。人是社会的动物。人所表达的需要,体现了人之所以谓人的本性。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又是的历史的、辩证的看待人性与动物性-兽性的区别的,认为人性与动物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是在人的需要的表现都是通过人的头脑,是人的社会性,人的一定限度的理智表现,而动物则是兽性、生理上、本能的表现。但人性与兽性却又不能完全分开,毫无联系。恩格斯说得好:“人来源于动物的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也不能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选或少一些,在于兽性与人性的限度上的差异。最后,马克思把人类的需要活动放到历史的进程中去考察,放到生产的历史发展中去考察,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从生产生存资料进步到生产享受资料再进步到生产发展资料。一方面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再提高到为了满足高级的享受的需要,最后提高到为了满足最高级的发展的需要。这是人类生产发展三阶段,也是满足需要的三阶段,更是人类为生存而斗争进步到会享受而斗争,再进步到为发展而斗争的必然过程。6.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答:①交往在马克思的理论中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概念。它既涉及个人和个人、团队与团队之间的交往,又涉及不同国家之间的交往,既涉及物质交往,也涉及精神交往。②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提醒了社会交往的物质条件:一切交往都是在人类劳动发明的财富的基础上进行的,离开物质基础,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就无从发生。③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指明人的需要是产生社会交往的主线因素。人类为了生存就必须进行生产,而要生产就必须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互相互换其活动。因此,满足人的需要是社会交往的主线因素,而社会交往则是满足人的需要的可靠保障。④经济交往是其他一切交往的基础。马克思分析了社会交往的层次,指出:物质交往一方面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交往,是任何另一种交往珠基础。7.简述符号互相作用论。答:①符号互相作用论是一种解释人们互相作用的发生、作用方式与特性。强调人类交往中的象征、符号和意义的重要性的理论。②这种理论认为人们互相作用得以人发生的媒介是符号。人们通过运用大家都可以懂的、表达共批准义的符号进行交往与沟通。③语言是重要的符号系统,人们的交往重要借助语言进行。④社会学家布卢默总结了符号互相作用论的基本观点:第一,人们是根据他们赋予客观事物的意义来决定他所采用的行为的。第二人们所赋予事物的意义是社会互相作用的结果。第三,人们在交往时对所处的环境总是不断地进行一种内部的解释,以便决定下一步的行动。8.简述时尚的类型。答:时尚可认为分热、时髦和时狂。热是一种流传较为迅速、存在时间较为短暂的流行现象。时髦是众人对新奇现象的追求和效仿的社会现象,它存在时间较短,但对人有较明显的刺激或引诱。时狂是时尚的一种极端表现方式,是人们为追求时尚而表现出来的狂热的行为现象。它一般影响大,对人的影响较深,连续时间较长。9.社会化的基本内容。答:①传授生活技能。涉及基本生活的各种动作技巧,社会交往的技能,即学习语言和其他文化;谋求一定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②教导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它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们的关系,维持整个社会的秩序。规范先于个人存在,一个人要参与社会生活必须学习这些规范,才干同别人交往共事。③指点生活目的。生活目的即人生观。一个人的人生观对于他的一生有重大影响。因此,如何通过社会化指点青年人生观的健康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④提供角色人选。通过人的社会化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向社会输送合格的社会角色人选。10.为什么说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行为的动力?答:社会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是人们活动的积极的动力源泉。人的行为动力不是直接来自于生理需求和本能,而是来自于需要的活动。人们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追求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目的。这些目的归纳起来大体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即:物质利益、成长条件、社会关系和精神食粮。所谓物质利益,涉及如食物、住房以及健康的护理等。成长条件涉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力方面成长的机会,即受教育的也许等。社会关系涉及人们之间建立的各种社会关系。精神食粮涉及人们精神方面需要的供应,即所谓文化食粮。如上四者,在每个人的不同年龄、不同生活境遇中其分量和方向是不等的。一个幼儿需要更多的健康护理,一个青少年则需要争取多些学习的机会,面一个成人则需要较好的物质利益和比较顺心的社会关系。一个普遍工人、农民更多地追求前三方面的目的,而一个作家或专家,则更希望多得到一些精神食粮,所有这四个方面的目的,构成人们行为的动力,构成人们向自然和社会进取、积极的动力源泉。11.谈谈社会需要理论的社会学意义。答:①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从宏观上指出了作业成绩的社会需要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主线动力,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则从微观上阐明了人的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活动的动力源泉。②社会需要理论提供了我们建构社会学理论的牢固的基石。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是从人类生活的最基础的生产关系开始分析的,马斯洛则从人类的心理活动作了应有的补充。两者在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上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入门途径。③关于需要的最高层次,结合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可以得到更好的理解: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学生问孟子:“敢问何谓浩然之气?”孟子说:“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第4题:分析论述题13.试述社会化与个性存在的关系。答:人的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个人社会化进程而逐步发展和形成的。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既要受自身生理的和心理的条件的确限制,更受社会关系的制约。人的个性的倾向和心理特性存在着差异。人的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从出生到青年期的二十年间,先后通过社会化的三种不同场合,这就是家庭、学校和邻里社会。这三个场合虽有先后,也有区别,但互相配合,互相重合,牵连在一起,人们的个性重要就是在这样的场合中,逐步形成的。14.举例分析人的继续社会化。答:继续社会化,社会化的一般过程是指人从出生到青年期,即20岁,但社会的环境在变化,每个人也在不断变化,不也许认为早年的所学,一辈子都够用了,所以要继续社会化,活到老、学到老,才不至于落后,被社会所遗弃。我国十余年改革开放以来,除了常规教育有了较大发展外,成人教育也得到空前的发展。这至少是由两个重要因素导致的:一个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导致千千万万青年没有通过正常的社会化过程,而今他们长大了,他们被骤然地推向一个从“大乱”走向“大治”的务实社会,自己毫无准备,却又以自己是已经成年的新一代“天然接班人”的角色,不能不担当国家、社会的重任,这就要进行补课,而同时由于自己已经成家立业,一来拖家带眷,二来公务在身,因此进行业务的成人学习便是最佳的选择;第二个因素是改革以来,城乡社会巨变,各行各业都在向现代化迈进,老的工作岗位的更新和新生工作岗位的新建都需要新的知识。这就在于是当前许多城市面临的所谓“下岗职工”再学习的问题。15.简述初级社会群体的涵义及特点。答:初级社会群体是指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密切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它反映了人们最简朴、最初步的社会关系,是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初级社会群体有如下基本特性:①它是自然形成的。所谓自然形成是说不是靠外力有目的的组织,家庭的建立是要履行一定的手续,但子女的加入却近乎是自然的。②成员之间具有多重角色,表现了所有人格。在长期交往中成员之间形成多种角色关系,淡化了角色间的界线。打破了角色间的严格分工,个人通常将自己的个性所有投入,表现所有人格。在初级群体中,成员是作为一个具有完整个性的人而存在的。③一般靠非正式的控制来维持。在初级群体中,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而靠个人的自学性来维持关系。④成员关系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人际关系密切。这是初级群体最重要的特性。密切是指情感上的依赖,这种依赖使初级社会群体中的成员具有不可替代性。⑤把满足成员需求放在首位。对于那些在正式组织中得不到满足的需求,初级社会群体总是想方设法加以满足。⑥具有多方面的综合功能。同正式组织比较,从满足个人需要的角度来看,初级群体的满足手段是多方面的。16.简述社会群体的一般特性和类型。答:第一,具有直接、明确、持久的成员关系;第二,具有共同的群体意识;第三,具有某种共同的行为期待和行动能力。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社会群体可以提成不同的类型。规模、功能、群体成员关系的性质、群体成员的身份与职业都可以成为区分社会群体的标准。在社会学中,通常按照群体成员之间的互动特点,把社会群体分为初级社会群体与次级社会群体两大类。17.简述家庭的起源和发展。答:家庭是建立在婚姻和血缘关系之上的、成员之间密切合作、共同生活的群体。家庭的发展经历了四种形式。①血缘家庭。这是家庭发燕尾服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婚姻集团是按照辈分区分的,即辈分相同的男女五为夫妻。②普那路亚家庭。处在这一发展阶段上的家庭,已经严禁近亲兄弟姐妹之间的性关系,最后逐步发展到也严禁旁系兄弟姐妹之间的通婚,它是群婚制的高级形式。③对偶家庭。它是从群婚制到一夫一妻制家庭形式的过渡。④一夫一妻制家庭。它是在野蛮期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交替时期由对偶家庭发展出来的。18.社会组织的独特特性。答:第一,社会组织是有目的组织起来的群体。任何组织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而有计划组织起来的,是社会分化的结果,因此其目的比初级社会群体目的更加固定。第二,社会组织的目的简朴、明确。任何组织都是为了担负一定的社会任务而成立的,因此建立之初其目的就简朴明了。第三,社会组织成员间不那么密切。由于组织是为完毕特定目的而建立的,内部成员之间是工作关系,对事不对人,因而其成员之间的关系少带感情。第四,社会组织中的成员关系,行为常由事本主义的、对事不对人的规则指导和调节。第五,社会组织成员的可替代性强。19.社区具有哪些特性(要素)?答:①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的社会生活的人群。相称数量的具有互相联系的人群是社区的存在的首要条件。②一定的有界线的地区。涉及土地及地区中所能提供的资源。这是人们活动的场合,是人们进行共同生活的依据。③共同的社会生活。这是社区的本质特性。④有自己的社区文化。表现为社区风俗和基本相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社区其文化不同。⑤社区居民在情感及心理上对自己所属的社区有归属感和认同感。20.简述社区的分类。答:社区可以其构成的不同而提成不同的类型,一般的分类方法有:①按社区中人们的重要活动或功能分类。可以分为经济社区、政治社区、文化社区、军事社区、宗教社区。②按社区中人群大小、地区广狭分类。可以分为巨型社区、中型社区和微型社区。③按社区的形成方式分类。可以分为自然社区和法定社区。④按社区的多元综合标准分类。可以分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21.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各自形成的途径和特点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区别?答:农村社区是以农业(涉及农林牧副渔)为重要活动聚集起来的人们生活的共同体。它是与城市有本质差别的另一类社区。典型的农村社区具有如下特性:居住方式大聚居,小分居;产业以农为主,社区居民以农(涉及农林牧副渔)为生;人际关系重血缘、地缘关系;生活水平低、自给性强。ﻫ随着工业化、现代化对农村社区的影响,农村社区的典型特性也在发生变化。其中最明显的是农村的产业结构。在许多靠近城市、或接受城市辐射较强的农村,工业已获得迅速发展。在某些农村,工业产值已超过农业产值,社区居民赖以生存的产业基础重要不再是农业,而是工业。随着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重要变化,无论在物质生活方面还是在精神生活方面都在向城市看齐。这样,以本来的标准来衡量这些农村已有许多不适之处,但我们习惯上仍称他们为农村,其中涉及那些已经工业化了的农村。这与我国的户籍制度等因素有关。也有人称这些已经工业化但尚未成为城市的社区为中介社区。城市社区是相对于农村而言的另一类社区,它是以从事非农产业为重要活动的社区。从理论上来说,从人口的聚居限度和产业结构的角度区分城市和农村是不困难的,尽管城市和农村是不困难的,尽管城市和农村的界线不那么截然。一个城市可以看作一个社区,但这种社区不像村落式的农村社区那样,社区特性很明显。比如社区文化、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都远不如农村社区。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对周边农村的辐射力越来越大,周边农村的生产、生活受到城市的强烈影响,以至于城市和农村之间形成了一个中间过渡地带。在这种情况下,划定城市社区的界线就比较困难。特别是在几个大城市连成一片的情况下,城乡划分就更加困难。由于社区基本上不是行政区划的概念,而是着重其生活共同体的意义。正是如此,在一个城市中用行政区划的方法来界定社区也有很多局限性。例如,一条街道两旁的居民也许有很多联系、一侧的居民可以使用另一侧的服务设施。这样,用街道作为边界来划分社区就有不妥。因此,在研究城市社区时要注意到它的边界是模糊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整体性的增强,社区的界线将变得更加模糊。22.简述我国知识分子的构成特性,以及他们作为社会发展的先进力量的表现?答:知识分子阶层的特性是:①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②脑力劳动者;③依靠脑力劳动的收入为生活来源。凡是同时具有这三个条件的人,都可属于知识分子范围。具体地讲,知识分子涉及医生、教员、工程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律师、作家、诗人、艺术家等。由这些人组成一个特殊的脑力劳动阶层。知识分子是依靠自己的脑力劳动为生的精神生产者,他们和依靠自己的体力劳动为生的物质生产者同样,都是劳动生产者。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一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能不能充足发挥广大知识分子的才干,在很大限度上决定着我们民族的盛衰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要努力发明更加有助于知识分子施展聪明才智的良好环境,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这是认真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的体现。社会主义中国的现代知识分子是会加倍努力,不辜负国家和人民的重托,做出更新更大的成绩。23.试述社会分工和社会分化的关系?答: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的区别。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社会分工导致了社会的大分化。历史上三次大分工,使畜牧业、手工业、商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三次大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又形成了不同的阶级;因而一般来说社会分工引起社会分化,社会分工越精细,社会分化就赵复杂;但我们也要看到社会分化并不一定都是由社会分工导致的,由于同一职业内部也有分化。24.社会组织目的的拟定受影响的因素。答:社会组织目的的拟定重要受环境的需求、组织的资源、组织能力、上级指令的影响。社会组织的目的一方面是由与之有能量互换关系的环境的需求决定的。一个组织假如不能满足环境的需求,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社会组织运营的本质是对原材料的加工,因此缺少资源,组织就会陷入“匚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它就不也许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产品。社会组织自身的能力强烈制约着组织的目的。组织成员的工作能力,组织所具有的技术能力及其生产力——将资源加工成产品的能力都影响着组织目的的拟定,起码影响着目的的数量指标。上级指令对社会组织的目的的拟定经常生发直接影响。组织大多处在层次体系之中,为了实现整体利益,某些组织经常收到来自对它具有指挥权的上级的命令,即规定它实现某种目的。在这里,权力责任关系在起作用。25.社区与社会的区别。答:社区(或公社)、社会两个概念是腾尼斯一方面使用的,本来是指两种相应的人群组合形式。社区指人们的互相关系是建立在密切的关系之上的、聚集限度高的有机的生活共同体。社会则指建立在利益和目的之上的机械的统一体。社区与社会都是人类的组合形式,社区也是社会的一种表现形式。但社区与社会又有明显区别:社区是具体的人类社会形式,社会则较为抽象;社区中人们之间的关系密切,社会中的社会关系缺少感情色彩;社区中的居民是一个个实体,他们在心理上是相通的、表现为社区意识,而社会中的人是抽象的角色;社区强调地区特性,社会不强调地区界线。26.如何看待城市化中的发展动力?答:城市化、城市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几千年时间,但一直比较缓慢。资产阶级工业革命之后城市化速度加快。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纵观世界城市过程,如下几个因素对它发生了积极:①经济发展。一方面是农业的发展为城市的发展准备了基础。近代以来,工业化极大地失去了城市化。近现代工业规定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依托,规定便于工作捷的交通、运送及商业服务,这些只有在城市中才干实现。因此,近现代大工业大多兴建于城市,这导致大量劳动力进入城市。②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及社会管理机构的完善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③城乡差别。城市中较高的物质生活水平和丰富的精神生活吸引农村居民向城市流动。④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使农村出现剩余劳动力,为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提高了现实条件。农村的推力与城市的拉力相结合失去了城市化的进程。27.试述城乡关系的演变过程。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变了城乡对立的局面。然而由于诸多因素,我国城乡之间的差距十分明显,具体表现为农村的落后,其因素有:第一,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业生产率低,难以在短时间内改革落后面貌。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采用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不仅国家将投资重点放在城市,并且还通过工农业产品的价格的剪刀差向农村收取积累,支援城市建设。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80%的人口住在农村。面对城乡之间的明显差别,我们应当制定合适的政策推动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为此,我国采用了如下一些措施。①实行“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档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城市发展政策。②打破城乡壁垒,促进城乡沟通。③城乡结合,城市支援农村。28.分析我国城市化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答:1.城乡差别是继城乡对立之后出现的第二种城乡关系类型,它表现为城乡居民在经济收入、物质生活水平、受教育限度、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明显差距,即城市优于农村。城乡差别由经济、政治、历史等多种因素导致。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城乡对立被废除后,城乡差别是它的自然继替。城市经济,特别是工业生产的高效率使城乡经济之间出现差距,城市的政治、文化中心地位也使得利益向城市一方偏离。只要不是用强力来维持,城乡差别就不会给社会发展带来巨大震荡。但是城乡差别毕竟不如人意。人们希望城乡平等、城乡协调发展,正像城乡差别不能用强力来维持同样,城乡差别的消灭也不能用强力,而只能靠经济发展、互相支持和制定合理的政策来实现。2.城乡建设在我国城市化中的地位我国实行“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档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政策,小城市(城乡)建设对建立合理的城市体系、推动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城市化是我国农村的必由之路。但8亿农村人口的国情决定了我国不能走西方国家盲目发展大城市的老路。小城乡可以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小城乡的发展可以促进城乡商品经济的活跃;发展小城乡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小城乡建设对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城市化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9.社会制度的特性有哪些?答:①普遍性。②变异性。③相对稳定性。④阶级性。30.简述社会制度构成的四个要素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社会制度是一个系统,它是由各种不同的要素组成的综合体。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涉及以下四个方面:概念系统,它是说明该制度存在的理由,及它所起的作用的一套理论。这些理论支持和维护该社会制度的存在。它涉及社会学说、社会理论、社会价值观等。规则系统是一整套用来指导人们行为的规则。作为人们以往活动经验的结晶,它指出在既定情况下人们该如何行动以保证更有效地达致自己的目的。组织系统是检查和推动社会制度运营的机构和组织体系,它是社会制度的实体。组织系统是该社会制度目的和任务的载体,是该社会制度的所包含的规则的实践者。组织系统是一个功能系统,是依照行为规则系统实现目的的有组织的人们的行为系统。它涉及各类相关组织和机构、组织领导及具体工作人员。设备系统是社会制度正常运营所依赖的物质资源。它既涉及实用的设备,如从事工业生产的厂房、工具和资金,也涉及象征性的设备,即有助于人们顺利活动的符号,如校徽、商标、旗帜等,它们都是该制度的代表性符号。
答:社会制度的四个要素互相联系、互相支持,形成一个现实的功能系统。在这四个要素中,概念系统、规则系统是社会制度的“灵魂”,组织系统、设备系统是其“躯体”。31.越轨和犯罪的区别和联系。答:越轨行为,顾名思义,它是指违反社会规范的、被认为是出格的行为。犯罪是一种越轨行为。在所有的越轨行为中,犯罪是限度最严重的。他触犯了国家法律,对社会导致严重危害,应当受到法律制裁的行为。32.越轨的社会因素有哪些?社会越轨有什么影响?答:社会学从社会结构,社会文化,社会变迁等角度解释越轨行为什么以发生。有社会失范论,亚文化群体论,和标签论。答:社会越轨的影响,1.破坏社会秩序,破坏社会安定。2.破坏正常的社会生活,破坏大多数人的利益。33.社会控制的实现形式有哪些?答:1.习俗,道德和宗教2.政权,法律和纪律3.社会舆论和群体意识34.待业和失业的异同答:待业是我国用来表述有劳动能力的人等待就业善的概念,它指的是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规定就业而没有任何职业的人所处的状态。失业有两种存在形式:一是本来有职业的劳动者因种种因素而失去职业和劳动岗位,处在待雇状态,这是原本意义上的失业。二是劳动者虽然在职,但不能充足地发挥其劳动能力,或人浮于事,或无事可干,这事实上也是失业。失业的因素是由于劳动力相对过剩导致的,失业现象受社会、经济、人口、技术进步、季节等多种因素影响。35.社会保障和社会工作的关系如何?答: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其任务和目的都是帮助在生活上碰到困难的社会成员,特别是那些失业、贫困、疾病、生理缺陷而陷入困难者。但是两者又有差异:第一社会保障是国家心法律形式规定的保障人民生活的一套制度,是关于何种社会成员在何种条件下可以享受保障的一套规定;而社会工作则是推行和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的服务过程和服务活动。第二,社会工作的范围比社会保障稍宽一些,比如一些志原服务组织的服务活动就是在社会保障之外的,但它发球社会工作。第三,社会保障的目的是保证社会成员生活的安全,以维持社会稳定;社会工作则更多着眼于受助者困难的解决及其内的发展。36.试述社会保障的功能。答:①满足无劳动能力者的基本生活需要,保障其生活的安全。②维持社会稳定。③保护和维持劳动者的工作能力,保障劳动力的再生产,刺激劳动潜力的充足发挥。④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⑤社会保障对对社会的稳定、人和社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功能,但也有反功能。这重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在社会保障实行初期,某些国家和政府通过此种手段使那些处在不利地位的人就范,未能保障其合理的权利。第二,在社会保障高度发展之后,特别是在衽高福利制度的情况下,使一些人滋生了懒汉心理,不利于人们潜在能力的发挥。37.马克思五种社会经济发展形态。答:马克思主义五种社会经济发展形态:人类不同发展阶段的形态,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涉及社会主义社会)。38.道德的社会控制作用。答:道德是社会或群体对其成员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是与非、善于恶、正义与非正义之类评价的标准。道德与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后果三部分构成。道德原则是如何解决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原则,比如是个人主义还是集体主义。道德规范是以道德范畴为基础形成的一系列有关行为善恶的准则。道德范畴重要涉及义务与良心、荣誉和幸福两对范畴。义务是同使命相连的,是社会对角色的规定,具有利他性,良心则对自己的义务行为起调节、监督作用。荣誉是社会对义务行为的奖励,幸福则是个人对社会给予荣誉的体验。道德后果涉及道德评价和道德责任,前者为后者服务。道德评价可以使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有对的结识,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一个人的道德感、道德意识,事实上是社会或群体价值在他身上的内化。假如一个人有道德感,那么当他做了不利于社会或群体的事之后就会内心焦急不安,就会受到良心的谴责。做了有助于社会或群体的事,内心就舒畅。道德就是靠这种机制来指导和控制人们的行为的。道德基本上属于内在控制方式,即通过人们的良心发现起作用。道德的社会控制作用在于一个人要有道德意识、道德感。这就需要社会进行道德教育、褒善贬恶,并形成道德压力。39.社会舆论的社会控制作用。答:①社会舆论也称公间,是社会上众人关于某一事件或现象是非曲直之评价。因此,它对少数人的言行具有一定的指导、约束及社会控制作用。②其内在机制是:社会舆论作为一种主人性意见,会对少数人的、与众人意见不同的言行产生环境压力,少数人为了缓解这种压力,不自外于众人,会改变或放弃本来的言行,与众人保持一定限度的一致。③社会舆论可产生两种控制效果。当它代表社会正往义是一种对的意见,它有积极的社会控制作用。但是,社会舆论未必总能对社会现象给以对的评价,特别是对于新生事物,革新者畏于人言,就也许改变自己的做法,这时它的控制作用就属于悲观的。40.越轨行为的鉴定标准。答:根据对越轨行为的界定,我们强调了要以群体或社会的规范为标准来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