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隋唐考古课件 1.魏晋隋唐考古绪论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35f3e6a7a6d934f1dfab57193d005fb/735f3e6a7a6d934f1dfab57193d005fb1.gif)
![魏晋隋唐考古课件 1.魏晋隋唐考古绪论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35f3e6a7a6d934f1dfab57193d005fb/735f3e6a7a6d934f1dfab57193d005fb2.gif)
![魏晋隋唐考古课件 1.魏晋隋唐考古绪论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35f3e6a7a6d934f1dfab57193d005fb/735f3e6a7a6d934f1dfab57193d005fb3.gif)
![魏晋隋唐考古课件 1.魏晋隋唐考古绪论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35f3e6a7a6d934f1dfab57193d005fb/735f3e6a7a6d934f1dfab57193d005fb4.gif)
![魏晋隋唐考古课件 1.魏晋隋唐考古绪论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35f3e6a7a6d934f1dfab57193d005fb/735f3e6a7a6d934f1dfab57193d005fb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魏晋隋唐考古彭善国赵俊杰2014年春季学期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城址(以都城址为重点)第三章墓葬(以统治阶级墓葬为主)第四章手工业遗存(以陶瓷窑址为主)第五章佛教遗存与中外文化交流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关于历史背景的说明第二节关于本课程的说明第三节发现与研究简史第一节历史背景说明(一)时间(几个关键的时间点)魏晋南北朝:建安年间(196-219年)——220年曹魏代汉,280年西晋统一;316年西晋灭亡,北方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南方东晋建立,南北对峙;420年刘宋代晋,南朝开始;439年北魏统一北方,534年分裂,581年隋代北周。隋开皇九年(589年)灭陈统一。唐(618—907年)——五代十国(907年——960年)曹魏的年代始于公元220年,曹丕篡汉,建都洛阳,史称魏或曹魏。统治范围有整个黄河流域、淮河流域,以及长江中游的江北及甘肃、陕西、辽宁的大部分地区。亡于公元265年,共历五帝、46年。
蜀汉为刘备所建立的国家,公元221年,刘备称帝于成都,国号曰汉,史称蜀或蜀汉。统治区域有今四川、云南、贵州全部和陕西的一部分。公元263年为曹魏所灭,共历二帝、43年。
孙吴为孙权所建立的国家,公元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称帝,国号吴,建都于建业,史称孙吴或东吴。统治区域有今长江中下游、浙江、福建和两广地区。公元280年为晋朝所灭,共历四帝、59年。
晋朝分为西晋与东晋。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称帝(晋武帝),国号曰晋,建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280年灭吴,统一全国,秦汉以来的分裂,至此再度统一。统治疆域东、南至海,西至葱岭,西南至云南、广西,北至大漠,东至辽东。
但晋武帝死后不久,宗室之间爆发「八王之乱」,曹魏以来入徙塞内的游牧民族也乘机起兵称帝,全国又陷入分裂混战的局面。
匈奴人刘渊建立汉政权(后改国号曰赵,史称前赵),公元316年,刘渊族子刘曜攻占长安,俘晋愍帝,西晋亡国,共历四帝、52年,北方从此进入所谓的「五胡十六国」时代。
晋朝宗室司马睿在南方重建晋王朝,占有今长江、珠江及淮河流域,建都于建康,史称东晋。公元420年,刘裕代晋,改国号曰宋,东晋亡,共历十一帝、104年。两晋共历十五帝、156年。
五胡十六国,自公元304年刘渊称王起,北方各民族纷纷建立起各霸一方的王国,直到公元439年鲜卑拓跋氏所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为止,共历135年。在此期间,共有五个种族各自建立王国,包括匈奴、鲜卑、氐、羌、羯。这些王国的统治区域分布在北方和四川一带,共计有成汉(巴氐人李氏)、夏(匈奴赫连氏)、前赵(匈奴刘氏)、后赵(羯族石氏)、前秦(氐族符氏)、后秦(羌族姚氏)、西秦(鲜卑族乞伏氏)、前燕(鲜卑族慕容氏)、后燕(鲜卑族慕容氏)、南燕(鲜卑族慕容氏)、北燕(汉族冯氏)、前凉(汉族张氏)、后凉(氐族吕氏)、西凉(汉族李氏)、南凉(鲜卑族秃发氏)、北凉(匈奴族沮渠氏)等十六国。但另外还有汉人冉闵的魏、鲜卑族慕容氏的西燕、及北魏前身的代国等不被计算在内,此即史称的「五胡十六国」时代。十六国时期(东晋、前秦)形势图
南朝分为宋、齐、梁、陈四代。宋乃刘裕于公元420年夺取东晋政权后所建立,国号曰宋,建都建康,因皇室姓刘,故史称刘宋。强盛时统治区域有今黄河以南、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是南朝当中疆域最大者,后来河南、淮北渐为北魏所夺。公元479年为萧道成所篡,共历八帝、60年。齐,公元479年萧道成所建,国号曰齐,建都建康,为了与北朝的北齐加以区别,史称「南齐」,也因皇室姓萧而称「萧齐」。统治区域有今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各省,东昏侯时国内大乱,公元502年为萧衍所篡,共历七帝、24年。
梁,公元502年萧衍所建,国号曰梁,建都建康,皇室姓萧,故称萧梁」。梁武帝时国力颇盛,统治区域有今长江及珠江流域各地,曾一度取得淮北和汉中。公元557年为陈霸先所夺,共历八帝、56年。
陈,公元557年陈霸先代梁称帝,国号陈,建都建康。统治区域有今长江、珠江流域各省,是南朝当中版图最小者,589年为隋所灭,共历五帝、33年。
北朝主要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及隋朝。北魏乃鲜卑族拓跋部所建,其前身在十六国时代为代国,淝水之战后拓跋珪重建代国,后改国号曰魏,史称北魏,或称后魏、拓跋魏、元魏。公元398年建都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公元399年改号称帝,逐步并吞十六国中的夏、北燕、北凉诸国。公元439年统一北方,统治区域北至蒙古高原,西至新疆东部,东北至辽西,南大致以淮河、秦岭为界,与南方的刘宋对峙。北魏国力颇强盛,孝文帝拓跋宏于公元493年迁都洛阳,进行一连串的汉化运动,但因种种因素,却造成汉化与反汉化两大阵营的对抗,引起「六镇之乱」,瓦解了北魏王朝。
南北朝并立形势(一)北魏于公元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隔黄河而治,东魏后为北齐所代、西魏为北周所代。从拓跋珪建魏,到公元557年西魏亡,历十七帝、171年。
东魏,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常受权臣大将高欢胁迫,逃往关中。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孝静帝,迁都于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史称东魏。统治区域有原北魏领土洛阳以东的地区。公元550年为高洋(高欢子)所代,东魏历17年。
西魏,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西入关中,将领宇文泰迎之。公元535年宇文泰毒死孝武帝,另立元宝炬为魏文帝,定都长安,史称西魏。统治区域有今原北魏领土洛阳以西的地区及益州、襄阳等地。公元557年为宇文觉(宇文泰子)所代,西魏共历三帝、24年。
北齐,公元550年东魏大将高欢子高洋夺取东魏政权称帝,国号齐,建都于邺,为与南朝的萧齐区别,史称北齐,因皇室姓高,故亦称高齐,统治区域相当于东魏领土。公元577年为北周所灭,共历八帝、28年。
北周,公元557年,西魏大将宇文泰子宇文觉夺取西魏政权称帝,国号周,都于长安,史称北周,因皇室姓宇文,故也称宇文周。公元577年灭北齐,统一中国北方,并继续攻取江北、淮南,统治区域扩大到长江北岸。公元581年为隋所代,共历五帝、25年。
南北朝并立形势(二)二、空间谭其骧:《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代疆域》(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1年1期。《中国历史地图集》。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三联书店,1994年。中原王朝和边疆地区各族政权。第二节关于本课程的几点说明一、魏晋南北朝隋唐考古属于历史时期考古的范畴。历史时期考古(也称为历史考古)的特点1、遵循考古学的一般原则,但呈现新的特点。A、层位学(地层学)依然适用,但更多地要解决平面上的问题(即共时性问题,在城市、窑址等大规模手工业作坊上体现得更明显);B、由于遗存类别的极大丰富,类型学在扩展(比如建筑构件细部的演进、壁画人物服饰的变化等等)的同时也滋生了新的特点,生产的规模化使产品的面目一律,工艺的进步、社会的不同需求、工匠的艺术创造增加了类型学把握的维度和难度;C、年代学上C14等已不太适用,更多的纪年材料使断代更为准确。2、古代文献在历史时期考古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主要文献有如下几类:A、正史类。《三国志》(西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宋书》(梁沈约)、《南齐书》(梁萧子显)、《梁书》、《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
、《南史》、《北史》(唐李延寿)、《隋书》(唐魏征)、《旧唐书》(后晋刘昫)、《新唐书》(宋欧阳修)、《旧五代史》(宋薛居正)
、《新五代史》(宋欧阳修)。《资治通鉴》(宋司马光)《十六国春秋》(北魏崔鸿)B、其他(清)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为文集之总集。可参钱锺书《管锥编》。(成汉)常璩《华阳国志》,记上古至成汉(347年)四川一带事情。(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东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主要记载六世纪末及之前黄淮地区的农业生产状况。(隋)颜之推《颜氏家训》。(梁)释慧皎《高僧传》。(清)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历史学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内容、为何(when,where,who,what,why),相应的考古学的要素:时间、地点、遗存(remains)和how(遗存如何反映历史事实的)。此外还要充分认识到考古学的局限性。学好这段考古,要求是对中国中古史有清楚的认识(年表、历史地图、文化史基本知识),对这一时期的文献有基本的了解,有一定的考古学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魏晋南北朝隋唐考古(起至东汉建安年间,终于五代结束)可分为前后两大阶段,在历史面貌上各有特点,前者分裂割据,政权迭次更迭、民族交往频繁,但孕育着统一的因素。后者大一统,空前繁荣。两个阶段又都是中外文化交流及佛教发展的黄金时期。统一与分裂、向心与离心、汉化与胡化、崇佛与灭佛,这些变化的迹象在考古学上都有所反映,使这段考古趣味盎然。从三国到隋统一,先后共建立了35个政权,是我国历史上人口流动、民族关系和阶级关系大变动的年代。二、考古学的特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考古学特征1、地方特征比较浓厚2、过渡性比较显著3、边远地区遗迹增多4、民族及中外文化交流的遗迹、遗物更为引人注目5、佛教遗迹保存较多,佛教雕绘得到发展唐代一统,体现在考古学上区域之间的差别缩小,共性突出,过渡性主要表现在隋和五代。边远地区的遗迹主要为渤海、吐蕃、南诏及今新疆。中西文化交流的遗迹遗物非常突出。如果从考古材料出发,结合此时期的考古与历史研究成果,更加动态地把握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这种过渡性特征,可归结为以下几条线索和脉络:1、考古材料的分布与人口迁徙直接相关。2、各地文化面貌与民族迁徙直接相关。3、拓跋鲜卑是实现汉晋文明转变为隋唐文明的重要力量。4、海东文明在华夏文明的影响下迅速发展。5、西域文明从思想意识到日常生活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日益加深。本段考古的区域划分是:中原地区(黄河中下游),南方地区(长江中下游),边远地区(北方、东北、西北)。前两者是主线,意在探讨主导文化的发展脉络;后者主要分析边疆地区和古代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特点及与主导文化的关系。因高句丽、渤海考古有专题课,故不作重点讲授。本段考古遗存重点为城市遗址(尤其是都城)、墓葬、手工业遗迹和遗物、宗教和中外文化交流。主要参考书教材类1、北京大学考古系:《魏晋南北朝考古》,1974年(试用讲义)。2、宿白:《汉唐宋元考古——中国考古学(下)》,文物出版社,2010年。
3、罗宗真:《魏晋南北朝考古》(文物出版社,2002。罗宗真:《六朝考古》,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4、齐东方:《隋唐考古》,文物出版社,2002年。
秦浩《隋唐考古》,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5、韦正:《魏晋南北朝考古》,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专著、论文集类杜金鹏、钱国祥主编《汉魏洛阳城遗址研究》,科学出版社,200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唐大明宫遗址考古发现与研究》,文物出版社,2007年。李梅田《魏晋北朝墓葬的考古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9年。韦正《六朝墓葬的考古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郑岩《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文物出版社,2002年。沈睿文《唐陵的布局——空间与秩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罗宗真等《六朝文物》,南京出版社,2004年。AlbertE.Dien
(丁爱博).SixDynastiesCivilization.YaleUniversityPress,2007.(李梅田译:《六朝文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杨泓《汉唐美术考古和佛教艺术》,科学出版社,2000年。宿白《中国石窟寺研究》,文物出版社,1996年。
宿白未刊讲稿系列:《张彦远和<历代名画记>》,文物出版社,2008年。《中国古建筑考古》,文物出版社,2009年。《中国佛教石窟寺遗迹——3—8世纪中国佛教考古学》,文物出版社,2010年。《考古发现与中西文化交流》,文物出版社,2012年。中国硅酸盐学会编《中国陶瓷史》,文物出版社,1982年。齐东方《唐代金银器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魏存成《高句丽考古》,吉林大学出版社,1994年。魏存成《渤海考古》,文物出版社,2008年。徐苹芳《中国历史考古学论丛》,(台北)允晨文化,1995年。(古代城市考古学,古代陵墓制度,古代铜镜的研究;丝绸之路的考古学研究,宗教遗迹与遗物的考古学研究等》宿白《魏晋南北朝唐宋考古文稿辑丛》,文物出版社,2011年。孙机《中国圣火》,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年。张庆捷等《4—6世纪的北中国与欧亚大陆》,科学出版社,2006年。林梅村《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荣新江《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三联书店,2001年。姜伯勤《中国祆教艺术史》,三联书店,2004年。罗丰《胡汉之间》,文物出版社,2004年。重要论文宿白《现代城市中古代城址的初步考察》,《文物》2001年1期。徐光冀《曹魏邺城的平面复原研究》,《中国考古学论丛——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建所四十周年纪念》,科学出版社,1993年。徐光冀《东魏北齐邺南城平面布局的复原研究》,《宿白先生八秩华诞纪念文集》,文物出版社,2002年。钱国祥《由阊阖门谈汉魏洛阳城宫城形制》,《考古》2003年第7期。
齐东方《魏晋隋唐城市里坊制度》,《唐研究》第9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宿白《隋唐长安城和洛阳城》,《考古》1978年6期。宿白《隋唐城址类型初探(提纲)》,《纪念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三十周年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90年。
蒋赞初《关于长江下游六朝墓葬的分期和断代问题》,《中国考古学会第二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2年。蒋赞初《长江中游六朝墓葬的分期和断代——附论出土的瓷器》,《中国考古学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4年。齐东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祔葬墓》,《考古》1991年第10期。张小舟《北方地区魏晋十六国墓葬的分区与分期》,《考古学报》1987年第1期。杨效俊《东魏北齐墓葬的考古学研究》,《考古与文物》2000年第5期。徐苹芳《中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时代的陵园与茔域》,《考古》1981年11期。宿白《西安地区的唐墓形制》,《文物》1995年12期。宿白《西安地区唐墓壁画的布局与内容》,《考古学报》1982年2期。
齐东方《试论西安地区唐代墓葬的等级制度》,《纪念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三十周年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90年。齐东方《唐代的丧葬观念习俗与礼仪制度》,《考古学报》2006年1期。徐苹芳《唐宋墓葬中的“明器神煞”与“墓仪制度”》,《考古》1963年2期。孔祥星《隋唐铜镜的类型与分期》,《中国考古学会第一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79年。徐苹芳《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铜镜》,《考古》1984年6期。徐殿魁《唐镜分期的考古学探讨》,《考古学报》1994年3期。
最新的研究:倪润安:《南北朝墓葬文化的正统争夺》,《考古》2013年12期。赵超:《试论隋代的壁画墓与画像砖墓》,《考古》2014年1期。倪润安:《北魏平城时代平城墓葬的文化转型》,《考古学报》2014年1期。
第三节发现与研究简史1、唐宋至乾嘉時期主要是地方誌對於文物古跡的記載。如唐·許嵩《建康實錄》(比較詳細記載南京地區六朝時期遺跡)、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宋·王存《元豐九域志》。著錄考訂都城遺跡的如北宋·宋敏求《長安志》,呂大防又作圖刻石,拓片殘件存《永樂大典》中;元·李好文《長安圖志》;清·徐松《唐兩京城坊考》。金石類著作對碑刻的著錄和考訂,如清·畢沅《關中金石記》、《中州金石記》等。2、清季到新中国成立(以外国人对边疆地区晋唐遗存的调查发掘为主)1893-1897,瑞典人斯文·赫定(SvenHedin)對新疆腹地探險;1898年俄國人克萊門茲發掘了高昌古城,1900-1930年英國人斯坦因(Stein))四次進入新疆等地,出版了《古代和田》、《亞洲腹地考古記》等:法國伯希和(Pelliot)、德國人勒考克(leCoq)、日本大谷(光瑞)考察队等也在西域考古。西北地方晉唐遺跡遺物多遭劫掠。(彼得·霍普科克《丝绸路上的外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教育设备代理居间服务协议书范本
- 智研咨询发布:2025年中国水电行业市场全景调查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度智能交通系统简单承包合同范本
- 简单的英文自我介绍范文3篇
- 环境变化对系统发育生物学的影响分析
- 繁星春水读书笔记15篇
- 环境保护倡议书集锦15篇
- 端午节周记合集15篇
- 2025年度建筑消防工程消防安全管理咨询服务合同
- 生活实例下的教育问题导学案例分享
- 课题申报参考:生活服务数字化转型下社区生活圈建设理念、模式与路径研究
- 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招聘笔试冲刺题2025
- 心理学基础知识考试参考题库500题(含答案)
-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 DCMM练习题练习试题
- 《工业化建筑施工阶段碳排放计算标准》
- GB/T 33761-2024绿色产品评价通则
- 地下停车场充电桩技术方案建议书
- 幼儿园设施设备安全教育
- 废旧保温棉处置合同范例
- 《人工智能简述》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