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品析先贤哲思,传承文化渊薮—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课前·预学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梳理单元知识。2.对比分析儒家和道家、儒家和墨家主要观点。3.学会理性思辨精神。二、预学任务自主阅读选择性必修下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六篇经典文本(教材32页至42页),回顾梳理并概括每篇课文的核心概念和主要观点,完成下图表格,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设计思维导图或者表格。三、参考资料1.春秋与战国的时代背景。“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这是中国历史朝代歌中的前四句。回顾整个东周历史,历史学家通常将其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历史时期。一般来说,春秋时期,简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另一种说法则是前770年—前403年)。春秋开始于周平王迁都洛邑,春秋的结束时间,历史争论不同,但主要时间有三大传统强国的颠覆与衰落,包括楚国都城郢被吴国攻克(楚国短暂灭亡)、齐国陈氏取代姜氏、已经三家分晋,标志春秋时期的结束。至于战国时期,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而实际上具体时间应该是从韩赵魏三家分晋开始算起,一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为结束,也就是约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在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上,战国可以称得上分裂最为严重、对抗最为持久的历史阶段之一,类似的历史时期还包括三国、南北朝等。那么,既然东周历史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其本质区别到底是什么?从表面上来看,春秋时期的诸侯国至少在一百个以上,而到了战国时代,除了秦楚燕赵魏韩齐这七个国家,也就仅存卫国、宋国等屈指可数的几个诸侯国。如果从春秋和战国时期的主旋律——战争来讨论。在整个春秋时期,大大小小的战争主要属于称霸战争。尤其是对于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这春秋五霸而言,称霸而不吞并土地、人口成为了基本原则。而且还牢牢控制了秦国进入中原之要道,可谓是周王室的结实屏障;秦由于崤函之道被晋国控制,就一心开拓西方之地,与戎狄做着持续而顽强的斗争;楚国实力最强,一心想要颠覆周室,不过就算是楚庄王时期,楚国有着非常难得的机遇,依然还是因为“在德不在险”的价值观所束缚,没能走出最后一步。换而言之,对于春秋这个历史阶段,所有的战争都不能忽视“周王室依然是老大”这个基本事实,因此任何战争都要或多或少打着维护周天子的旗号,这有点像三国时期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当历史的车轮走到了战国阶段,诸侯国内权臣叛乱不止,各国的军事斗争也都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一切均以争夺地盘为目标,礼乐已然完全崩溃。其后各国更是相继僭号称王,周王室已经完全丧失了从制度到文化上的共主地位,最终被秦军轻易消灭。笼统的说,面对仁义道德,西周时代是遵而行之,春秋最然已经不能遵而行之了,但终究还是言而顾之的,到了战国时代则是舍而弃之了。在这背后,我们不仅可以发现宗法制、分封制以及礼乐制度的崩溃,更能窥探出井田制向封建土地私有制转化的本质。2.“儒墨”参考资料。视频资源《百家讲坛——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系列纪录片。晚自习提前观看。【参考文字版】略。课中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第二单元六篇经典文本的群文比较阅读和梳理整合,培养文言语感,探索文言文学习规律,适当拓展阅读面,提高语文读写素养。2.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与学习成果展示,把握儒家、道家和墨家的思想以及语言特点,学习古人智慧,联系、关照现实生活,培养理性思辨精神,促进批判性思维品质提升。二、教学过程(一)学案展示运用表格和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分类梳理、初步概括本单元每篇课文中的核心概念和主要观点,并尝试思考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大屏幕投影展示学生优秀学案。(二)学习活动一导入苏东坡、李白。(三)学习活动一——儒家和道家1.
问题导入阅读教材第四课《<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和第五课《<老子>四章》《五石之瓠》,思考:儒家和道家在对“道”的理解、伦理人生观和修身、治国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有何不同之处?2.
小组讨论按阅读兴趣,学生组成四个“儒道”学习小组,自主探讨问题,组内做好任务分工,完成3分钟汇报展示。3.
汇报与点评按常规进行。(四)学习活动二——儒家和墨家1.
问题导入阅读教材第四课《<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和第六课《兼爱》,思考:(1)儒家所说的“仁者爱人”与墨家主张的“兼爱众生”,二者有何异同?(2)参考导学案资料,尝试分析产生“分歧”的原因是什么?【参考】(1)儒家所说的“仁者爱人”与墨家主张的“兼爱众生”,二者有何异同。(2)“分歧”的原因。引导学生阅读导学案资料,进行批注,归纳整理并得出结论。【明确】原因有:时代不同、立场不同、代表不同、受众不同。2.
小组讨论按阅读兴趣,学生组成两个“儒墨”学习小组,自主探讨问题,组内做好任务分工,完成3分钟汇报展示。3.
汇报与点评按常规进行。(五)布置作业
再次阅读教材第四课《<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