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生为核心和劝君王行仁政的孟子仁政思想,东方哲学论文孟子所生活的战国时代距如今已近2400年,那时由于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和战乱频仍,百姓的温饱问题很难得到解决。孟子从儒家的民本思想出发,对百姓的生存状况给予了深切的关注。本文从以民生为核心的仁政思想和以类比推理奉劝君王行仁政两方面讨论孟子的仁政思想。一、以民生为核心的仁政思想(孟子〕一书中反复提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能够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能够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能够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1]5孟子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出发,想民之所想,以百姓的温饱问题得到切实解决为主要指标来构建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提出在确保黎民不饥不寒的前提下,要力求知足老者衣帛食肉的生活之需。虽只要寥寥数语,却饱含孟子对百姓生存状态的体恤和关切。以孟子当时的年龄,他不可能有五十非帛不暖,七十非肉不饱的亲身体验,而是孟子深入了解民情所得出的结论。同样,也只要通过深切进入了解民情,孟子才能意识到:要切实解决百姓温饱问题,在当时靠天吃饭的生产条件下,必须保证八口之家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并使民以时,即保证百姓有足够的土地来种农作物和有足够的时间及时耕种。为确保做到这一点,他提倡助法而批判贡法:夫仁政,必自经界始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请野九一而助,国中什一使自赋。卿下面必有圭田,圭田五十亩,余夫二十五亩。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华而不实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孟子滕文公上〕〕[1]118-119九百亩地中,八家百姓各私百亩,百亩私田所种庄稼收获均归百姓自家所有,中间一百亩是公田,公田里的作物用来供统治者生活之需,这就是野九一而助的助法.助以井田制为基础,是借民力以助耕公田的一种劳役租赋制度;这与根据土地所出,按若干年收获的平均数作为征收标准的定额献纳制度的贡法相比,更有利于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因而,他批判贡法:多取之而不为虐,则寡取之。凶年粪其田而缺乏,则必取盈焉。〔(孟子滕文公上〕〕[1]118贡法核定九年中收获的平均数作为税收的定数,不管丰年、歉年都得按这个定数征税。荒年饥岁,田里的收获连购买来年的肥料种子费用都不够,却一定要征足这个数,致使百姓终岁勤动,不得以养其父母,又称货而益之,使老稚转乎沟壑[1]118.因而他在(孟子公孙丑上〕一文中,明确提出对耕者施行助而不税的制度,也就是主张对农民收取劳役地租,取消其他各种形式的课税,显然比贡法制下的实物地租对百姓生活更有利。由于五口之家所拥有的百亩土地在平常年景是不会受饿的,但在靠天吃饭的背景下,却无力免除自然灾祸对农业生产的毁坏,又加上争霸战争不仅使大批丁壮劳动力丧失,而且老百姓的耕种时间失去保障,因此出现仰缺乏以事父母,俯缺乏以畜妻子〔(孟子梁惠王上〕〕[1]17的情况,最后还是无法免于冻饿而死。很明显,这种野九一而助的劳役地租制让劳心者部分承当了自然灾祸和争霸战争对农业生产所造成的影响。年成不好,战争的毁坏,公田里的粮食减产,统治者租税也相应地减少,这样是有利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同时,井田制下,通过正经界,除了分田制禄可坐而定,防止暴君污吏作恶外,还能够制民之产,确保百姓不管丰年、灾年都能拥有百亩之田的收获。这百亩之田,足以使百姓俯足以畜妻子,仰足以事父母,乐岁终身饱,凶年不免于死亡[1]17.再者,八户同耕百亩公田,有助于百姓在协同劳作的经过中构成出入相交,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的亲睦关系,如此有助于百姓生产生活的助法,孟子建议滕文公采纳。和对耕者的关注一样,孟子出于士、工、商不同行业民众的关注,孟子建议国君采取尊贤使能、法而不廛、饥而不征、廛无夫里之布的措施:尊贤使能,豪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於其朝矣。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於其市矣。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於其路矣。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於其野矣。廛,无夫里之布,则天下之民,皆悦而愿为之氓矣。信能行此五者,则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矣。率其子弟,攻其父母,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济者也。如此,则无敌於天下。无敌於天下者,天吏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公孙丑上〕〕[1]77任贤能,明政刑,免赋税的仁政措施,这样就能无敌于天下。并以历史上周文王治岐的成功经历体验进一步来劝导齐宣王:王曰:王政可得闻与对曰:昔者文王之治其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孟子梁惠王下〕〕[1]36文王治岐时,对耕者、仕宦、商人、渔人和罪犯施行仁政,在施行仁政时,又优先考虑鳏寡孤单之类弱势群体,因此最终得到了天下。以此去讲服齐宣王向先贤学习,施行确保老百姓生产生活安宁的仁政措施。因此重民生,以民之好恶为行政之准则,得民心进而得天下。反之者,失天下。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孟子离娄上〕〕[1]171以桀纣暴虐失去民心进而失去天下与汤武行仁政得到百姓衷心拥护的历史事实进行比照论证,奉劝国君行仁政,避免象桀纣一样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的局面。汤武对于百姓之所欲总是与之聚之,于百姓之所恶则勿施与,因此得到天下人的拥护。正如(孟子滕文公下〕所描绘叙述的那样:汤始征,自葛载,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1]148表示出了葛民对成汤的热烈拥护。关于武王之得民心,(孟子〕屡次提及:武王之伐殷也,革车三百两,虎贲三千人。王曰:无畏!宁尔也,非敌百姓也。若崩厥角稽首。〔(孟子尽心下〕〕[1]325周武王伐纣,救殷民于水火,得到商民的热烈欢迎:其君子实玄黄于篚以迎其君子,其小人箪食壶浆以迎其小人。〔(孟子滕文公下〕〕[1]148孟子就是从对汤武行仁政分别得到葛民和商民的热烈拥护的史实的分析,得出苟行王政,四海之内皆举首而望之,欲以为君;齐楚虽大,何畏焉〔(孟子滕文公下〕〕[1]148的结论,鼓励宋国国君行仁政,去应对强大的敌国。对以依仗齐国国力强大想仿效齐桓晋文凭借武力统一天下的齐宣王,孟子竭力加以劝阻。他尖锐地指出:齐宣王的举措,带来的后果甚于缘木求鱼,由于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而齐宣王的为政措施,则是动天下之兵,尽心力而为之而后必有灾,让齐宣王明白欲无敌于天下而不以仁,犹恶醉而强酒一样事与愿违,进而接受孟子的仁政主张。二、以类比推理奉劝君王行仁政为了说明以切实解决百姓温饱问题为核心的仁政思想,孟子运用比照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进行类比推理,对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有损民生的社会原因从两方面进行深切进入分析。一方面孟子以类比推理分析这一行为的不仁之处。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孟子梁惠王上〕〕[1]9孟子将民有饥色与庖有肥肉比照,将野有饿莩与厩有肥马比照,目的是使在位者意识到其不仁政之举之性质率兽而食人和其后果。在这里基础上,孟子为了防止在位者推卸责任,他又将此举与杀人犯的狡辩联络起来: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孟子梁惠王上〕〕[1]5以杀人犯杀了人以后把罪推给兵器〔非我也,兵也〕之类的荒唐行为类比梁惠王的罪岁现象,一针见血地指出,导致野有饿莩的凄惨之状,其直接原因是梁惠王只顾自个享受不顾百姓死活而不是年成不好.梁惠王把野有饿莩归咎于年成不好,那和杀了人把责任推给兵器一样是匪徒逻辑。孟子对梁惠王以政杀人的深入分析,是对统治者只顾自个享受不管百姓死活的不仁政之举的强烈谴责,是对百姓生存状况的深切关注之情的自然流露。在(孟子离娄上〕一文中,孟子以饮食起居的反常之态类比不仁所引发的恶果。如以厌恶潮湿却住在低洼的地方来类比不仁者势必自取其辱的道理:仁则容,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犹恶湿而居下也。以厌恶醉酒却拼命饮酒的荒唐行为类比为君不行仁政必定自掘坟墓的道理: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也。以热得受不了却不愿洗澡的反常行为类比不行仁政的人无法王天下的道理:今也欲无敌于天下而不以仁,犹执热而不以濯也。不仁招致国君或生弑国王或身危国削的恶果,以奉劝梁惠王行仁政.对导致老百姓饥寒交迫,流离失所的暴君统治,孟子甚至肯定老百姓有推翻他们的权利: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牲既成,粢盛既絜,祭祀以时,然而旱乾水溢,则变置社稷。〔(孟子尽心下〕〕[1]328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代建国时必立社坛和稷坛,因此社稷代表国家。在孟子看来:民为邦本,故百姓最重要。因得民心以建国家设制度,但设制度、施政治同样应以得民心为前提,因而得到民众拥护的能够做天子,得到天子信任的做诸侯,得到诸侯信任的做大夫。孟子从百姓尽心祭祀后假如社稷神知足不了他们求风调雨顺的愿望,就能够另立土神和谷神以供祭祀,类比方果国君弄得百姓终岁勤动而不得以养其父母,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百姓就有权利起来推翻其统治而另立贤明的君主。并将这种举动从仁义的高度分析其合理性,而非弑君之罪。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於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下〕〕[1]42孟子将有害于仁义者斥为贼,有伤于道义者斥为残,既害仁义又伤道义的暴君则是独夫,进而义正辞严地指出周武王诛杀殷纣王是替天行道救民于水火,而不应视为弑君造反的行为。在君权神授思想盛行的战国时代,孟子却能旗帜鲜明地肯定百姓有为维护自个的基本生存权起来推翻暴君统治的权利,既具体表现出了孟子对百姓温饱问题的深切关注,也是对上古时期(尚书洪范篇〕所列农用八政[2]449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孟子从战争危及百姓生存权的角度出发,用类比推理分析反对战争的重要性。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孟子离娄上〕〕[1]175从扩张战争导致百姓大量伤亡的事实出发,发动扩张战争类比率土地而食人肉一样罪恶滔天,死有余辜!进而对战败后为确保再次战争的胜利,对驱其所爱子弟以殉之〔(孟子尽心下〕〕的行为,孟子直接指出:不仁哉梁惠王也!对将老百姓的生存摆在首位不以扩张土地为重而主动避开战争的统治者,孟子予以高度的赞扬: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竭力以事大国,则不得免焉,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事之以皮币,不得免焉;事之以犬马,不得免焉;事之以珠玉,不得免焉。乃属其耆老而告之曰:狄人之所欲者,吾土地也。吾闻之也:君子不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二三子何患乎无君我将去之。去邠,逾梁山,邑于岐山之下居焉。邠人曰:仁人也,不可失也。从之者如归市。〔(孟子梁惠王下〕〕[1]49古公亶父把百姓安危放在首位,不忍百姓死于战火而主动把邠让给有扩张野心的狄人,进而得到百姓拥护,其后代因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电动窗帘产品测试与质量评估合同
- 2024年环保型交通工具生产销售合同
- 二零二五年仓储租赁合同(含仓储节能改造)3篇
- 2025版智能交通信号灯安装与安全操作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家政保洁服务人员年度考核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包装制品行业绿色物流配送服务合同
- 2025版建筑工程造价咨询承包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零售业电子交易安全规范SET协议样本版
- 2024年版技术开发合同:量子计算机技术研发
- 2024年航天技术研发居间服务合同
- 【8地星球期末】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智育联盟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 【8物(科)期末】合肥市庐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物理试卷
- 2023-2024学年沪教版(上海)七年级数学上册 期末复习题
- 国家安全知识教育
-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笔试
- 【MOOC】信号与系统-北京邮电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2023-2024年福建高中物理会考试卷(福建会考卷)
- 叉车维护保养与自行检查规范DB41-T 2486-2023
- 对外汉语教学法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西北师范大学
- 数值分析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长安大学
- 光伏并网前单位工程验收报告-2023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