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之第一部分如何读懂古诗如何读懂古诗之第七课时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③?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注释:①韩十四:作者友人,名不详。觐省:探望双亲。②老莱衣:老莱子相传为春秋时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庭闱(wéi):内舍。多指父母居住处。因用以称父母。作业讲评(我)送韩十四(去)江东觐省
(送别诗)(因为)兵戈(我)不见老莱衣,(我)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我仿佛听到)(你途经幽)静的黄牛峡(时)滩(汹涌的流水)声转(来),(我伫立在)寒(风凛冽的)白马江,(只见)稀(疏)树影。此别(我们)应须各(自)努力,(我)犹恐未(能与你)同归故乡。小结1:补全省略,调整语序疏通诗意送韩十四(去)江东觐省起:兵戈不见老莱衣(小家意识),叹息人间万事非(国家意识)。(忧国忧民)承:我已无家寻弟妹(自我意识),君今何处访庭闱(他人意识)?(思念亲人、关切友人)转:黄牛峡静滩声转(想象远方意识),白马江寒树影稀(现实眼前意识)。(惜别之情)合:此别应须各努力(希望意识),故乡犹恐未同归(担忧意识)。(互相勉励、担忧未来)小结2:读懂诗的章法,把握主旨领会多变的情感送韩十四江东觐省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意象、典故例1:“兵戈”:战争,唐朝的安史之乱,国难当头,直接点出了创作的时代背景。例2:老莱衣(孝亲故事,含蓄表达作者有家不能回的悲痛之情。)例3:滩声(险滩激流,困难重重。)例4:树影(人已去余树影,孤独惜别)小结3:读懂诗人的意象、典故言语,领会含蓄表情送韩十四江东觐省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生活常识例1:静滩声转(因地势落差水流湍急。担忧之情)江寒树影稀(这是与深秋对应的生活常识。惜别愁情)例2:觐省:探望父母庭闱:指父母居住的地方,借指父母(敬重、敬畏父母之情)小结4:读懂诗中的生活常识,体会诗歌的情感储备关键知识:古诗的体裁及分类古诗的题材及特点古诗的常见意象古诗的思想情感古诗的常见的表现手法诗人风格读懂是基础!读懂要靠量的积累!知识储备:常见意象怀人思乡:大雁、望月、客居、羌笛、关山、春草……送别:杨柳、行舟……边塞:塞下、边城、烽火、羌笛、关山、月……人生际遇:风雨、阴晴、夕阳、落花、流水、闲居、衰鬓……思想感情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怀古伤今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登高览胜惜春悲秋
思乡怀人
长亭送别思乡念亲
相知相思
别恨离愁……………………手法技巧1.赏析词句的表达效果诗眼----词类活用-修辞效果-绘声绘色绘形绘态
佳句----句式省略-句式倒装-节奏音韵对仗平仄2.赏析诗句的修辞手法比喻--反复--比拟--借代--对比--夸张--排比--对偶--反问--设问--通感--反语3.赏析诗句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4.赏析其他的艺术手法联想-想象-象征-渲染-铺垫-过渡-伏笔-照应-抑扬-烘托-用典虚实关系由实到虚-由虚到实-虚实相生动静关系以动衬静-由静到动情景关系触景生情--缘情写景--以景衬情--以景结情知识储备:知识储备之诗人风格(一般性):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顿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李白的豪迈飘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王维的诗画一体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
陆游的悲壮爱国郊寒岛瘦
“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积累作者常写题材及整体风格1、苏轼→豪放旷达(希望隐居、避开乱世、期待和平);婉约深沉、赋于思辨2、刘禹锡→讽刺评击政敌;傲视忧患;接迎苦难、超越苦难、对自由的无限向往3、秦观→婉约感伤词;愤懑与无奈,萧瑟凄厉4、张耒→对劳苦百姓的关心;爱国思乡5、贾岛→多写景,送别、怀旧;荒凉凄苦清冷6、韦庄→伤时、感旧、离情、怀古7、刘长卿→山水隐逸生活;怀古伤今;贬谪苦闷8、陈与义→怀国忧民;写景咏物(2018·全国Ⅰ卷)野
歌李
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2018·全国Ⅱ卷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看作者,联背景,知人论世明诗风,2017·全国Ⅰ卷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大时代,
“小”经历2017·全国Ⅲ卷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2016·全国Ⅱ卷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杜
甫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1)通过作者或注释来确定朝代,了解朝代大风貌
(2)通过标题、注释、重要字词了解具体创作背景。
(3)联系已学知识,掌握诗人风格,猜测大体情感。
(4)不要惯性思维,共性中挖掘个性。12看作者,联背景,知人论世明诗风
台
城①
韦庄②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③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注】①台城:旧址在南京市玄武湖旁,六朝时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②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③六朝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思考: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用对比的手法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看作者,联背景,知人论世明诗风字词:1、情感词:情感词直接表露情感,如“悲”、“愁”、“孤”、“喜”之类。例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2、畸零单音节词(诗人所炼之字)《溪亭》:“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冷暖色调形容词“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句:首句(联):从首句了解基调,许多诗词,往往在开头部分,奠定基调,统领全诗。尾句(联):从尾句了解主旨,在最后一两句升华,卒章显志,或较为鲜明直接地表达出情感、主旨和态度,或婉转含蓄表现郁积在心中的情感。重要句:隐含诗歌重要信息,有助于我们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情感。典故句:辨析所用典故有助于把握诗人情感。看字词句,把握情感大方向起(首句/联):开头。交代时、地、缘起等。承(第二句/颔联):承接上文。铺垫蓄势。转(第三句/颈联):转折(结构思路的转戾点)。事—理,景—情,物—人
合(尾句/联):收束全文。表达见解,抒发情感,揭示主旨,卒章显志或以景结情。看字词句,把握情感大方向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此诗作于诗人谪居江州时。
这首诗哪一个是关键词?作者借这一关键词表达了内心什么样的感受?
关键词是“重”字。“重”显出雪下得猛,下得久,所以才有下句的“折竹声”。这一“重”字表现了诗人谪居江州时内心的孤寂(寂寥)、沉重。示例: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
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
暗风吹雨入寒窗。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注】李龟年是开元、天宝年间著名的音乐家。
读尾句,你能读懂杜甫这首诗的内容吗?“落花时节”——反衬离乱的时势和两人的飘零身世。朋友的相逢本来是应该高兴的事情,但偏偏是落花遍地的暮春三月,用花落春去的自然背景表明诗人心情的黯然和个人处境的悲凉,也映射盛世的衰微,形成昔盛今衰的对比。读首、尾联,把握情感大方向残春旅舍韩偓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树头蜂抱花须落,
池面鱼吹柳絮行。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两梁③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④待眼明。【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
朝廷官员的冠饰。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高考对接
请说出尾联的含义和情感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关键信息:“免污”“拂拭”“待眼明”表面意:保存好官帽不要遭污损,擦拭干净朝簪等待大唐复兴。深层意:决不做异姓之臣,不改变自己的气节,而是耐心等待大唐的复兴。——表明诗人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答案】:(1)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的画面。不是为惜春伤怀。从两方面可以看出:一作者紧接着“数枝”句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二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2)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06全国卷2)南柯子王炎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2019·天津卷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唐]杜甫此诗作于公元762年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一川何绮丽,尽日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2019·浙江卷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唐]王建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08全国I卷
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追求?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①1、2句,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3、4句,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西山崇山峻岭,连绵不绝,似与虎穴相连,赤壁下临深渊,那直插云霄的巨石,似乎是龙宫的天然屏障。这三国必争的要冲,当年英雄所建的功业也随着东逝的流水而去。俯视沙滩,一片明亮,原来是一群白鹭栖息于此;仰望天空,天空如此辽阔,一支高飞的鸿雁似乎步步后退。,最羡慕江边的渔者,悠闲的听着雨打船篷的声音。选择题选项设置规律:(1)一般是按照诗歌顺序对诗歌的逐一解读或由局部到整体的解读;仅有个别聚焦于诗歌的某一点进行多角度解读,如2017年全国卷Ⅱ只对“尾联用典”进行了多角度解读;(2)信息含量大,往往囊括了情感、主旨、语言、手法等的赏析;(3)只有2个或1个错误选项,并且错误也只是细节上的设误。借力选项,秒降读诗难度典例示范
高考示例:2018·全国Ⅲ卷精
卫
词王
建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题干的显性信息和暗示信息(考题本身就是理解诗歌的重要信息)指向要素说明需要回答什么问题解说要素解释题目要求限制要素哪一联,哪一句等读懂题干,借题解文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
看题干我们可知道:①本题考查的角度是诗歌语言——炼字。②考查的重点是“绿”的表达效果。③答题时要结合全诗内容,尤其是关键词语分析。“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意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读懂题干,借题解文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陈焕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似妇人。王安石和陈焕两首咏梅诗,都抓住了梅花的同一特征进行歌咏,这一特征是什么?两位诗人是怎样借此抒发他们的情感的?仔细分析可获取三个重要信息:①两首诗中“梅”的特征一样。②“这一特征是什么”间接告诉我们理解的关键。③“怎样借此抒发他们的情感的”间接告诉我们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这些信息大大减小了理解及答题的难度。
读懂题干示例
晓上空泠峡①
王闿运②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注〕①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②王闿运(18321916),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然而屡遭挫折,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指撰著授徒。题干: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气溢于言表”。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题干中“傲岸之气”四个字给我们理解诗歌指明了方向,沿着这个方向,再结合注释②的暗示信息,就不难读懂诗中表现了作者久历沧桑坎坷之后的从容与自信,以及由此而生的对一切艰难都无所畏惧的气度。【参考答案】本诗前两句描写拂晓时猎猎的风声和客中行船溯流而上的艰难,为抒写情怀作了铺垫。第三句表面上说诗人惯于常年旅途奔波,已经不知道为风浪发愁为何事,其实这里的“不解”是“不在意”的意思,表现出久历沧桑后从容自信的心态。第四句中“卧听”“瀑布滩雷”这个典型场景更将诗人面对一切艰险都无所畏惧的傲岸气度充分展现了出来。读懂题干示例关联课内,熟悉课内所学内容高考不是高三的高考,也不是高中的高考,而是12年的高考。【2015全国1卷】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①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2019全国3卷】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15.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关联课内,熟悉课内所学内容真题再现2015北京卷醉翁操【1】苏轼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2】。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3】,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4】。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2】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4】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1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5届初三毕业班3月适应性线上测试(一)英语试题含答案
- 西北师范大学《沙盘模拟与管理建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彩色几何静物课件
- 小学生知识类话剧绘本
- 广东省安全员B证第四批(项目负责人)复审模拟题及答案
- 幼儿教育学绪论
- 电厂及变电站电气设备5电气主接线1
- 培训学校教师师德培训
- 小学语文教学技能培训
- CTR数据分享-突围jpg
- 机械混合池计算
-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作者贡献声明.
- 口腔科诊断证明书模板
- 蓄水池工程工程安全管理措施和方案
- 机壳类2D图纸标注参考规范
- 起重吊装及指挥安全风险告知书
- 广西安全员继续教育考试90分卷
- 《远离浮躁,静心学习》ppt课件
- 二维数控精密工作台设计说明书
- 项目研究助力区域教学改进
- 初中化学优质课评分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