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各章节名词解释_第1页
分析化学各章节名词解释_第2页
分析化学各章节名词解释_第3页
分析化学各章节名词解释_第4页
分析化学各章节名词解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绪论1、分析化学——是人们获得物质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科学。1、分析化学——是人们获得物质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科学。2组成及其含量。34、化学定性分析——根据分析化学反应的现象和特征鉴定物质的化学成分。5、仪器分析——借助仪器,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依据的分析方法。6、重量分析——通过化学反应及一系列操作,使试样中的待测组分7(titrimetricanalysis8、样品——所谓样品或试样是指分析工作中被采用来进行分析的体系,它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第二章滴定分析法概论1、滴定分析法——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标准溶液质的量。2、滴定——进行滴定分析时,将被测物质溶液置于锥形瓶中,然后(滴定剂3、化学计量点——当加入的滴定剂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之间,正好符合化学反应式所表示的计量关系时,称到达了化学计量点。4、指示剂——被加入的能指示计量点到达的试剂。5这一点称为滴定终点。6、滴定终点误差(滴定误差)——由于滴定终点和化学计量点不相符引起的相对误差,属于方法误差,用TE%表示。7、滴定曲线——以溶液中组分(被滴定组分或滴定剂)的浓度对加入的滴定剂体积作图。8、滴定突跃——滴定过程中,溶液浓度及其相关参数如Ph的突变。9、突跃范围——突跃所在的范围。10参数变化的范围。11过渡颜色,这一点称为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12程度。以Kt13、直接滴定——用标准溶液直接滴定被测物质。14、返滴定(剩余滴定)——先准确地加入过量标准溶液,使与待测剩余的标准溶液。15一种物质,而这种物质可用适当的标准溶液滴定。16基准物质——是用以直接配制标准溶液或标定标准溶液浓度的物质。17作滴定剂。18质或已经用基准物质标定过的标准溶液来确定它的准确浓度。19、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标准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20、滴定度——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C,摩尔每升。22(型体浓度23数。24、质量平衡(物料平衡)——在平衡状态下某一组分的分析浓度等于该组分各种型体的平衡浓度之和,这种关系称为质量平衡。25、质量平衡方程——质量平衡的数学表达式。2625的质子数相等,这种关系称为质子平衡。第三章误差及分析数据的处理1、绝对误差——测量值与真值之差。2、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真值的比值。3、系统误差(可定误差)——由某种确定的原因造成的误差。4、偶然误差(随机误差)——由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5、准确度——指测量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6、精密度——平等测量的各测量值之间互相接近的程度。7、偏差——单个测量值与测量平均值之差,可正可负。5、平均偏差——各单个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6、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与测量平均值的比值。7、相对标准偏差——标准偏差与测量平均值的比值。8、有效数字——在分析工作中实际上能测量到的数字。9、重复性——在同样操作条件下,在较短时间间隔内,由同一分析人员对同一试样测定所得结果的接近程度。10、中间精密度——在同一实验室内,由于某些试验条件改变,对同一试样测定结果的接近程度。11结果的接近程度。12NN时,测量值的波动情况符合正态分布。13多个测量数据集合体的均值,表示测量值的集中趋势。14、总体平均偏差——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15、置信限——先选定一个置信水平P,并在总体平均值的估计值x的两端各定出一个界限。16、置信区间——两个置信限之间的区间。17统误差。18低。19、舍弃商Q商。20、相关与回归——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方法,包括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两方面。

第四章酸碱滴定法1、酸碱滴定法——以质子转移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2、两性物质——在溶液中有两种离解方式,既可得到质子又可失去质子。3、缓冲溶液——一种能对溶液的酸度起作用的溶液。4、酸碱指示剂——是一类有机弱碱或弱酸,它们的共轭酸碱对具有不同结构,因而呈现不同的颜色。5、甲基橙——一种双色指示剂,其结构为有机弱碱。6、酚酞——一种单色指示剂,其结构为有机弱酸。7、非水滴定法——是在非水溶剂中进行的滴定分析方法。8、质子溶剂——能给出质子或接受质子的溶剂。9、酸性溶剂——是给出质子能力较强的溶剂。10、碱性溶剂——是接受质子能力较强的溶剂。11溶剂,其酸碱性与水相似。12、无质子溶剂——是分子中无转移性质子的溶剂。13、均化效应——能将各种不同强度的酸(或碱)均化到溶剂化质子(或溶剂阴离子)水平的效应。14、区分效应——能区分酸(或碱)强弱的效应。15、区分性溶剂——具有区分效应的溶剂。16用的指示剂。17红。18、阿法萘酚苯甲醇——适用在冰醋酸-四氯化碳、醋酐等溶剂,酸绿碱黄。19、百里酚蓝——滴定中等强度的酸,变色敏锐、终点清楚。酸黄碱蓝。2021、溴酚蓝——在甲醇、苯、氯仿等中滴定羧酸、磺胺类、巴比妥类等。酸红碱蓝。22其相关参数发生的急剧变化为滴定突跃。23、突跃范围——突跃所在的范围称为突跃范围。24的试剂。一般有两种不同颜色的存在型体。25[In]=[XIn变色点。26时溶液参数变化的范围。27是滴定反应平衡常数。强碱(酸)滴定(碱Kt=1/K101(酸(碱K=Ka(b)/KKt29pH(定百分数)作图而得的曲线。30落在滴定突跃范围内。31剂的选择有关。、酸——能给出质子的物质、碱——能接受质子的物质34、两性物质——既能给出也能接受质子的物质35(HA(A-)A-酸(HA),这种酸与碱的共轭关系称为共轭酸碱对。3637分子或碱从水分子中获取质子的能力。第五章络合滴定法1、络合滴定法——以络合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称为络合滴定法。2、螯合物——在络合滴定中,广泛应用的是多基配位体的络合剂。时,形成环状的络合物亦称为螯合物。3、副反应指数——定量地表示副反应进行的程度。4、酸效应——由于H+的存在,在H+与YY主反应能力降低的现象。5LMM位剂Y6、条件稳定常数——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有副反应发生时主反应进行的程度。7、金属指示剂——能与金属离子络合,并由于络合和离解作用而产的一种指示剂,称为金属指示剂。8、简单络合物——若一个配位体只含有一个可提供电子对的配位原子,称其为单基络合体,如CN-,Cl-等。它与金属离子络合时,n与nMIn9、指示剂的封闭现象——有时某些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稳定的络MY过量EDTA,(MIn能释放出来,看不到颜色的变化这种现象叫指示剂的封闭现象。10EDTAEDTA12称为沉淀掩蔽法。13以消除干扰的方法。第六章氧化还原滴定法1、氧化还原滴定法——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的一类滴定分析方法。2、碘量法——利用I的氧化性或I-的还原性进行氧化还原滴定的方2法。3、亚硝酸钠法——以亚硝酸钠为标准溶液的氧化还原滴定法。4、重氮化滴定法——用亚硝酸钠液滴定芳伯胺类化合物的方法。5、亚硝基化滴定法——用亚硝酸钠滴定芳仲胺类化合物的方法。6、高锰酸钾法——以高锰酸钾为标准溶液的氧化还原滴定法。7、重铬酸钾法——以重铬酸钾为标准溶液的氧化还原滴定法。8、条件电位——在一定条件下,氧化态与还原态的分析浓度均为1摩尔每升或它们的浓度比为1时的实际电位。9、自动催化反应——由生成物本身起催化作用的反应。10、自身指示剂——有些标准溶液或被滴定物质本身具有很深的颜颜色的变化就起着指示剂的作用。11用的生成特殊的颜色变化以指示滴定终点。12终点。13引起颜色变化来指示终点。14色变化,从而指示滴定终点的一类物质。15、溴酸钾法——以溴酸钾为标准溶液的氧化还原滴定法。16、溴量法——以溴液为标准溶液的氧化还原滴定法。17、铈量法——以四价铈为标准溶液的氧化还原滴定法。18、高碘酸钾法——以高碘酸盐为标准溶液的氧化还原滴定法。19一个反应速度极慢或不能进行的反应变的较快完成的现象叫做诱导作用。、诱导反应——产生诱导作用的反应称为诱导反应。、受诱反应——被诱导的反应的反应叫做受诱反应。22、正催化剂——把能提高反应速度的催化剂称为正催化剂。23或阻化剂。24、自身催化或自动催化反应——生成物本身起催化剂作用的反应,叫做自身催化或自动催化反应。第七章沉淀滴定法1、沉淀滴定法——是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2、银量法——利用生成难溶银盐反应的测定方法。第八章重量分析法1、重量分析法——通过称量物质的某种称量形式的质量来确定被测组分含量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2、沉淀法——利用沉淀反应使待测组分以难溶化合物的形式沉淀出来。3、挥发法——利用物质的挥发性质,通过加热或其他方法使被测组分从试样中挥发逸出。4、萃取——利用被测组分与其他组分在互不混溶的两种溶剂中分配离。5、沉淀形式——沉淀重量法中析出沉淀的化学组成。6、称量形式——沉淀经处理后具有固定组成、供最后称量的化学组成。7、晶形沉淀——颗粒较大,沉淀致密,易于滤过、洗涤。8、无定形沉淀——颗粒较小,沉淀疏松,不易滤过、洗涤。9、固有溶解度(分子溶解度)——存时,溶液中以分子状态存在的的活度为一常数。10、溶解度——平衡状态下所溶解的MA11度使难溶盐溶解度降低的现象。12、酸效应——溶液的酸度改变使难溶盐溶解度改变的现象。13剂时,使难溶盐溶解度增大的现象。14、盐效应——难溶盐溶解度随溶液中离子强度增大而增加的现象。15质也夹杂在该沉淀中一起析出的现象。16、吸附共沉淀——由于常常表面吸附引起的共沉淀。17的电荷或离子半径,杂质离子可进入晶格排列引起的共沉淀。18共沉淀。19、后沉淀——在沉淀析出后,溶液中本来不能析出沉淀的组分,也在沉淀表面逐渐沉积出来的现象。20、陈化——将沉淀与母液一起放置的过程。21、重量因数(换算因数)——是被测组分的摩尔质量与称量形式的摩尔质量之比,用F表示。第九章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1、湿存水——试样表面及空隙中吸附的空气中的水。2、干基——去除湿存水后试样的质量。3、湿法(溶解法)——用酸或碱分解试样。4、干法(熔融法)——用固体碱或酸性物质熔融分解。5、溶解法——指在溶液中分解试样。6、熔融法——是利用溶剂与试样在高温下进行分解反应,使欲测组分转变为可溶于水或酸的化合物。7、半熔法(烧结法)——将试样和溶剂在低于熔点的温度下进行反应。8、对分析结果的评价——就是对分析结果是否“可取”作出判断。9、计量认证——是按我国的“计量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