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Z 26208-2010 光度辅助测量系统》是一项指导性技术文件,旨在为光度学领域内的辅助测量提供规范和参考。该标准详细规定了光度辅助测量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要求以及测试方法等内容。

首先,在系统组成方面,它涵盖了光源、探测器、信号处理单元等关键部件,并对这些组件的技术指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例如,对于光源而言,不仅需要考虑其发光特性(如光谱分布),还应关注稳定性;而探测器的选择则需根据待测对象的性质来决定,确保能够准确捕捉到所需的光学信息。

其次,关于工作原理,《GB/Z 26208-2010》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光度测量方法及其适用范围,包括直接法、比较法等。通过合理选择合适的测量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数据采集的精度与可靠性。

此外,本标准还强调了对光度辅助测量系统进行定期校准的重要性,以保证长期使用的准确性。同时,也给出了详细的校准流程及所需设备清单,帮助企业或研究机构建立科学合理的维护体系。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11-01-14 颁布
  • 2011-06-15 实施
©正版授权
GB/Z 26208-2010光度辅助测量系统_第1页
GB/Z 26208-2010光度辅助测量系统_第2页
GB/Z 26208-2010光度辅助测量系统_第3页
GB/Z 26208-2010光度辅助测量系统_第4页
GB/Z 26208-2010光度辅助测量系统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ICS1718020

K7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GB/Z26208—2010/CIE141—2001

光度辅助测量系统

Testingofsupplementarysystemsofphotometry

(CIE141—2001,IDT)

2011-01-14发布2011-06-15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Z26208—2010/CIE141—2001

目次

前言…………………………

引言…………………………

总则………………………

11

评估物体和光源视亮度的测光系统……………………

22

视场的系统…………………………

2.12°2

视场的系统…………………………

2.210°8

测试数据和测试程序……………………

319

数据源…………………

3.119

测试被提议系统的程序………………

3.220

测试程序的结果…………………………

421

系统上视场匹配数据的结果……………………

4.12°2°21

系统上视场匹配数据的结果…………………

4.210°10°25

基于研究组数据的其他测试…………………

5CIE9148

研究组数据…………………

5.1CIE9148

使用研究组数据的测光系统测试……………………

5.250

讨论………………………

655

系统等效亮度的标定…………………

6.155

对通用参照刺激转换的评价…………

6.257

总结和结论………………

759

附录资料性附录计算示例中使用的色样的光度和色度数据……

1()61

附录资料性附录转换因数的BL等值线…………

2()Ware-Cowan/62

附录资料性附录系统的适应系数……………

3()Sagawa-Takeichi63

附录资料性附录系统的F系数注意最初基于2的L值被

4()Kokoschka-Bodmann。10mmseq

更正为天然瞳孔亮度……………

64

附录资料性附录视网膜照度与亮度的转化表……………………

5()66

附录资料性附录系统的等效亮度………………

6()Ashizawa-Ikeda67

附录资料性附录表面色亮度的计算方法…………

7()69

附录资料性附录用于测试视亮度匹配数据的数据源……………

8()70

附录资料性附录墨尔本研究组数据更正后的………………

9()CIE91:(EDL-50)78

附录资料性附录所有研究团体在异色视亮度匹配试验中所使用的实验指令………………

10()80

附录资料性附录中间视觉测光法少数派报告………

11()(TC1.21)84

参考文献……………………

87

GB/Z26208—2010/CIE141—2001

前言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等同采用光度辅助测量系统英文版

CIE141—2001《》()。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等同翻译

CIE141—2001。

为便于使用本指导性技术文件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

本技术报告一词改为本指导性技术文件

a)“”“”;

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

b)“.”“,”;

删除的前言

c)CIE141—2001;

将中中间视觉测光法少数派报告一章的内容转为资料性附录

d)CIE141—2001“(TC1.21)”。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附录至附录为资料性附录

111。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全国照明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SAC/TC224)。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起草单位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国家电光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广东省

:、()、

东莞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北京电光源研究所

、。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主要起草人郑培华树明李宁谷历文姚志慧江姗

:、、、、、。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仅供参考有关对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建议和意见向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

。,

部门反映

GB/Z26208—2010/CIE141—2001

引言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涵盖了种测光系统的最新方案其中个用于视场个用于视场这

10(42°,610°),

些方案都被提交到国际照明委员会的第分部作为光线在人类视觉灵敏度所有范围内的相对

(CIE)1,

视亮度的测定方法为了对这些系统进行定量测试使用多个由独立实验室提交的对于异色视亮度匹

。,

配测试采用不同刺激组合和实验程序得到的数据集并且使用个研究小组采用相同颜色

(HCBM)。,6

色样在非常类似条件下进行实验所获得的数据对每个系统进行了测试这些数值试验主要是

HCBM。

为了测试视亮度匹配刺激的等效亮度的相等性而不是测试视亮度尺度的绝对水平本指导性技术文

,。

件描述了这些定量测试的结果对新系统不作任何建议

,CIE,。

GB/Z26208—2010/CIE141—2001

光度辅助测量系统

1总则

当前测光系统范围内所定义的测光亮度与对有色物体或光源的视亮度感觉并不充分关联

CIE,。

亮度和视亮度的区别本身就表现为一个叠加缺失问题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色光源叠加后得到的表

,;

观视亮度经常不同于它们的亮度相加之和在明视觉中叠加效果通常小于亮度之和这时的可加性缺

。,,

失主要表现在次可加性方面目前的色彩理论根据人眼锥状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解释这种现象即

。(

赫尔姆霍科耳劳奇效应饱和颜色对生理视亮度信号产生颜色贡献

-(Helmholtz-Kohlrausch));“”。

强叠加性缺失也会发生在这种情况下两种或更多单色光源叠加的效果远大于对它们进行亮度

,,,

叠加的效果由于这种现象经常发生在中间视觉水平所以推断这是人眼锥状细胞人眼杆状细胞相互

。,-

作用的结果从人眼锥状细胞到人眼杆状细胞的光谱灵敏度的转变伴随视亮度的降低使得相对于红

。,,

色光而言蓝色光的视亮度会得到增强在暗视觉中这种普尔基涅转移是完全的因

,。,(purkinjeshift),

此叠加缺失现象趋向于消失

,。

在认识到视亮度和亮度的这些区别之后第分部在过去的年里已经任命了多个技术委员

,CIE115

会来调查异色视亮度匹配问题并且努力开发一种用于测定视亮度的新型测光系统最早的

(HCBM),。

几个技术委员会如下所示

:

中间视觉光度学由负责

TC1-01(J.A.S.Kinney)

发光效率函数由负责

TC1-02(M.Ikeda)

异色视亮度匹配模型由负责

TC1-03(P.K.Kaiser)

提供了一份关于世纪年代末以来出现的中间视觉测光系统的极好的摘要国际照

TC1-012080(

明委员会为奠定了基础建立了在和视场上适用于点光源基于视亮

,1989),TC1-21。TC1-022°10°、

度的光谱发光效率函数国际照明委员会这些发光效率函数不仅可以作为光度学的参考数据

(,1988)。,

而且也为异色视亮度匹配测试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数据则调查和研究了视亮度匹配测

。TC1-03

试的生理学模型国际照明委员会

(,1986)。

响应这些技术委员会的举措一些研究小组已经提出基于异色视亮度匹配测试的测光系统方案

,。

考虑到将来国际标准发展的需要该标准要求能提供一种令人满意的适用于所有亮度水平的视亮度测

,、

量方法第分部对这些系统进行了评估

,1。

辅助测光系统的测试在年于威尼斯举办的第届四年一度的国际照明大会上

TC1-21,“”,198721

成立这个技术委员会是通过将被提议的系统用于来自试验的数据上来对系统直接进行量化

。HCBM

测试它的任务是报告系统预测这些数据的好坏程度然而它的职责范围不会扩展到推荐任何一种

。。,

系统作为国际照明标准

目前的报告提供了用于测试的数值数据和程序考虑到有色物体或光源视亮度关系的可预测性是

光度测量的一个主要功能目前的测试被设计用于针对每个被提议的系统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