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探讨_第1页
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探讨_第2页
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探讨_第3页
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探讨_第4页
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探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讨论廖秋荣李燮慧林爱鲜【论文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论文摘要】学科馆员制度是高校图书馆根指定学科馆员与对口院系建立亲密联络,主动为对口院系开展全方位信息效劳的一种全新效劳形式。经过十几年的长足开展,学科馆员制度已在我国生根发芽,但是高校图书馆仍然面临着人才短缺以及管理体制上的障碍,为此要完善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构造发生了深入地变化,这种变化导致了图书馆的效劳形式发生了深入的变革,特别是参考咨询工作,根本上脱离了传统的纸本和手工形式,代之而起的是数据库在线检索、网络馆际互借和虚拟咨询等全新内容。在这种背景下,学科馆员制度应运而生。这一制度引入了效劳营销的理念,即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作为一切活动的中心和准那么。设立高素质的“学科馆员〞是进步大学图书馆效劳程度、促进资源利用、架起图书馆与院系教学科研的桥梁,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开展趋势,是创立高程度大学图书馆的一项新举措。一、学科馆员制度〔一〕学科馆员制度的概念及其源起要理解学科馆员制度,首先就得对学科馆员有一定的认识。所谓“学科馆员〞是指具有大学程度的学科背景和硕士程度的图书情报专业背景,非常熟悉对口学科的各种文献信息资源,具有较好的外语才能和计算机才能的图书馆员。“学科馆员〞〔subjet-librarian〕通常由具有某一学科背景,又具有信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参考咨询馆员〔referenelibrarian〕担任,从而在图书馆与读者之间架起一座亲密联络的桥梁。而学科馆员制度,就是高校图书馆根指定学科馆员与对口院系建立亲密联络,主动为对口院系开展全方位信息效劳,效劳重点对象是老师和研究生。这种效劳形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是图书馆读者效劳工作的延伸,也是目前主动效劳的主要形式。作为以大学科为对象而建立起来的对口效劳形式,学科馆员制度最早发端于美国和加拿大。1981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图书馆率先推出这一效劳,称之为“跟踪效劳〞〔trakservie〕;美国、加拿大以及西欧的局部研究级大学图书馆也相继推出了“网络化馆员免费导读〞〔netrklibrarianandfreeguide〕等学科馆员效劳形式。这种效劳通常由具有某一学科背景的参考咨询馆员〔referenelibrarian〕担任。学科馆员制度于20世纪90年代左右被引入我国,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率先实行这一制度,随后北京大学图书馆于2001年设立了“学科馆员〞小组,南开大学图书馆于2002年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经过十几年的开展,我国已有近百所高校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这些高校图书馆的做法差异不大,即针对不同专业,安排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馆员负责一个或几个专业;同时,在各院系选择一名老师作为联络人,称为“图情教授〞或“信息教授〞,这种形式也被称为“学科馆员———图情教授〞形式。〔二〕学科馆员的职责要求不同高校图书馆对学科馆员的工作有不同的详细要求,概括地说来,学科馆员要承当如下工作:〔1〕走出图书馆与对口院系师生和主管教学科研的院系指导及学术带头人建立经常性的联络;〔2〕定期编写、更新相关学科的读者参考资料,包括主题指南和新资源使用指南;〔3〕经常性地为对口院系教学科研人员、学生提供利用图书馆的指导和培训;〔4〕征求对口院系对图书馆资源建立和效劳内容的意见和要求;〔5〕随时跟踪理解对口学科开展动态,搜集、整理和鉴别相关学科的网络信息资源,通过学科网络导航网页提供应用户;〔6〕通过、电子邮件和当面咨询等方式及时解答读者问题;〔7〕协助对口院系教学科研人员进展相关课题的文献检索,为重点学科研究提供定题检索效劳。二、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人才短缺学科馆员的工作极其具有挑战性,对馆员的素质要求也极高。他们既要熟悉本馆信息资源,具有较强的信息检索组织才能,又要熟悉各学科教学科研情况,懂得详细学科专业知识;既要有丰富的文献信息学根底知识、深沉的详细学科知识底蕴、敏锐的信息意识和较强的信息组织加工才能,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不断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在我国大学的图书馆内很难找到。我国图书馆从业人员入行门槛不高,专业出身的馆员通常只有专科或本科学历,专业又多为图书馆学,对其他专业学科不甚理解。其他专业毕业的人员,对图书馆专业知识也理解甚少。同时具有其他专业学位和图书馆学学位的人几乎是凤毛麟角,所以学科馆员的选取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后备人才的短缺造成了我国目前高校图书馆现有的学科馆员人数少,效劳对象较多,客观上也导致了学科馆员难以胜任目前的工作。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人数一般只有几人到十几人不等,最早实行学科馆员制度的清华大学也只有9个学科馆员,效劳的学科却有38个。而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人数多达数十人,这就保证了每个学科都有相应的学科馆员,甚至有些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工作已经负责到人,如哈佛大学法学院图书馆指定每个学科馆员为几个教授效劳,为他们随时提供图书馆的各种信息效劳。〔二〕管理体制的落后学科馆员制度是为了应对数字时代网络信息资源的膨胀而设立的,它的运行需要对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体制进展变革。传统图书馆部门设置过于行政化,科层构造明显,缺乏横向联络和配合;文献资源被分割,文献配置的系统性及科学性差。这些潜在问题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本应互相依托的“学科馆员〞与“专业书库〞各自分立,很难发挥“专业书库〞在对口效劳中的作用。同时,来自不同部门的学科馆员所理解和掌握的学科专业文献信息存在信息不对称、信息垄断等问题,不利于系统地、完好地提醒某一学科领域的文献资源信息。这些都迫切需要对现有的高校图书馆管理体制进展改革。三、完善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一〕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是图书馆实现可持续开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学科馆员制度得以开展的最重要条件,因为学科馆员只有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才能胜任。图书馆在招聘人才的时候,优先选择本科攻读其他专业的图情专业硕士毕业生,同时,也要针对学校的专业设置招聘具有相应专业背景的毕业生,再对他们进展相应的业务培训,也可以鼓励馆内人员攻读其他专业的学位,然后择优录用。有些学科暂时没有适宜的“学科馆员〞人选时,可以聘请局部院系的教授担任图书馆兼职“学科馆员〞。例如北京大学图书馆从1996年开场陆续聘请了一批教授到图书馆,与图书馆工作人员共同建立了假设干学科的采访研究小组,在学科馆藏的建立中发挥了宏大作用。〔二〕加强对学科馆员的培训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固然是一种重要的途径,但是凭借图书馆现有的财力和提供的待遇,单纯依靠全部引进也不现实,从内部培养选拔不失为一种现实的选择。高校图书馆应从内部挖掘潜力,在本馆挑选一些业务素质好、工作才能强的馆员作为“学科馆员〞来培养。作为重点培养的准“学科馆员〞一般由3类人员组成,一是拥有图书馆专业背景、业务素质好、对现代信息技术掌握比拟纯熟的人员;二是拥有其他专业背景、工作才能强的人员;三是两者兼备。培训的途径和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详细做法有:不定期地请校内外的专家教授来图书馆举办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重点学科开展趋势等内容的学习班或讲座;定期选派人员到有图书情报专业的大学学习先进的信息效劳、文献资源开发等内容;鼓励馆员积极参与重点学科的课题会议、研讨会等;鼓励馆员攻读学位,使现有图书馆馆员的综合素质得到迅速进步。对于学科馆员队伍素质的进步,只有坚持长期不懈,才会有成效。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学科馆员跟上学科的开展,从而掌握所负责学科国内外的开展动态,包括研究进展、研究热点、开展方向等,真正成为相关学科的信息专家。〔三〕建立学科馆员的考核评价机制对“学科馆员〞的工作成效进展考核和评价,是促进“学科馆员〞制度有效运行的重要措施,也是检验“学科馆员〞制度运作情况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学科馆员的考核除了例行的图书馆年度考核外,还要逐步起建立起以用户为主的学科馆员考评制度,即以用户的满意程度来评价学科馆员的工作业绩。包括:与对口院系学科联络的频率;开展信息资源利用培训与讲座的数量及质量、培训的人次与内容;对口院系老师的反应意见;参与科研与课题咨询的情况;对院系教学、科研的奉献;网络导航与学科网页的建立、维护情况以及促进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立的情况。在考核评价的根底上,还要建立起相应的奖惩机制。对表现突出的学科馆员要进展奖励,进步其薪资和福利待遇,同时提供其职位晋升的时机。对表现不合格的学科馆员,要再给其一年的表现时机,假如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那就要解聘其学科馆员的职位,重现选拔有才能的馆员来担任。通过这样的考核评价和奖惩机制,来增强“学科馆员〞的竞争意识和敬业精神,促使其不断完善知识构造、专业构造和才能构造,在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立和效劳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四〕建立灵敏多样的管理制度学科馆员制度的完善除了人的因素外,还有管理制度方面因素。学科馆员工作是一项高智商的脑力劳动,不能等同于其他的馆员,工作性质的特殊和工作任务的特殊决定着必须特殊管理。为此,高校图书馆要创新管理形式,建立灵敏多样的管理制度。刘小玮和靳红对我国高校现有的学科馆员制度管理形式进展了分析,总结出了三种管理形式,即集中式管理形式、分散式管理形式、挂靠式管理形式。集中式管理形式是指在图书馆的内部建立独立的专门部门,对学科馆员和有关的学科效劳进展统一规划、管理和运作,是一种实体式的操作方式。集中式管理形式一般只适用于有突出学科特点、专业性强且有一定的相交性的大型高校、科研图书馆。分散式管理形式是在图书馆成立专门的学科管理委员会,规划管理学科馆员的工作,工作形式为兼职。分散式管理形式一般适用于学科领域广泛,专业具有通用性,知识覆盖面广的高校大型图书馆,或在建立学科馆员机制初期,采用的一种权宜之计。挂靠式管理形式是将学科馆员挂靠在图书馆原信息咨询部或者文献检索课教研室,其实也是集中管理,具有集中管理形式的特点,但是防止了工作量不饱满的现象。同分散式管理形式相似之处也是兼职学科馆员,既要完成原有信息咨询和教学工作,同时也要完成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挂靠式管理形式适用于一般高等院校的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管理形式。四、结语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高校图书馆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宜的开展战略以此来不断完善学科馆员制度,最终真正实现了与学科建立、与用户之间的无缝衔接和良性互动。【参考文献】[1]徐旭光,秦丽雅.“学科馆员〞制度的理论与理论[j].图书馆学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