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第10课师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课时激趣导入回望数千年前繁盛之至的大唐,文人在这段荡气回肠的历史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想一想,人的一生真是无比的奇妙,也许日后芳名传世的一代文豪,也曾是一个坐在田间陇上,好奇地张望着远方的少年,那时的他也许自己都不敢相信,千年后,在社会巨变、科技进步使世界日新月异的岁月,人们仍会虔诚地品读他的文字,并因这些文字而沉思、反省、感动。激趣导入他是谁?他出身悲惨,三岁丧父,母亲也在他几岁时过世,由他哥哥抚养成人,9岁时哥哥去世,少年便在这颠沛流离中度过了;他读书刻苦,屡次参加进士考试,却总是惨淡落第,第四次终于考上进士,此后吏部考试又惨遭三连败;他官途坎坷,几经贬谪,却仍然坚定仗义执言之秉性,不失待人接物之真性情……他是唐朝文学史上绕不过去的一座丰碑,亦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素养目标1.归纳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2.通过朗读和问题探究,掌握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提高朗读能力。3.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掌握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训练思辨能力。4.树立谦虚好学和尊师重教的思想。目录知人论世一解读题目二初读课文三知识梳理四第一部分: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韩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了解作者
韩愈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政治家以及哲学家,他作为当时的文坛泰斗和古文运动的领袖之一,有着十足的气场。苏轼称韩愈是“文起八代之衰”,同柳宗元并称为“韩柳”,明代有尊崇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死后,谥号“文”,所以世人也都尊称为韩文公,是“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冠以“文章巨公”还有“百代文宗”的头衔,他在广东被推为“广东古八贤”之一。足见韩愈的无论是生前还是生后,声誉、美誉都是极多的。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它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主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散文那样“言之有物”,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俪文章;主张语言要新颖。对那些“言之有物”的古文也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言贵创新、词必己出”。本文第4段他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写作背景
《师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他35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柳宗元很推崇这篇文章,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论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端正容貌)而为师,世间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憎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由此可见,《师说》是针对时弊而写,作者在文中阐述了老师的作用和标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教学相长。这些精辟的见解突破了孔子学说的框框,具有进步意义。第二部分:解读题目了解文体关于“说”“说”,是古代用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是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属议论文,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有点像现代杂文的风格。“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爱莲说》《捕蛇者说》《师说》《马说》等等就属这一文体。“说”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解题“师说”,即阐明从师学习的议论文章。第三部分:初读课文解题理基础1.记字音①句读(dòu)
②或不焉(fǒu)
③位卑(bēi)
④近谀(yú)
⑤也欤(yú) ⑥郯子(tán)
⑦苌弘(cháng)
⑧老聃(dān)
⑨蟠(pán)
⑩六艺经传(zhuàn) 解题【任务指引】要求借助提示、注释、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读懂课文。第四部分:知识梳理知识梳理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传授(2)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知识梳理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知识梳理古今异义(3)吾从而师之古义:两个词,动词“从”(跟随)和连词“而”。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义:一般人。今义:大家;许多人。知识梳理古今异义(5)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小的方面(文中指句读)学习。今义:小学学校教育。(6)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义:不一定。今义:副词,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知识梳理一词多义(1)师①从而师之②吾师道也③则耻师焉④古之学者必有师⑤十年春,齐师伐我意动用法,以……为师学习从师学习老师军队知识梳理一词多义(2)道①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③会天大雨,道不通④不足为外人道也⑤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学说,主张风尚道路说方法道德,道义,正义知识梳理一词多义(3)传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④为五百人立传传授流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传记知识梳理一词多义(4)惑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③内惑于郑袖④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疑难问题糊涂迷惑使……迷惑知识梳理一词多义(5)乃①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②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③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④项王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⑤当立者乃公子扶苏⑥家祭无忘告乃翁⑦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副词,表转折,竟,反而副词,表顺承,就副词,才副词,仅仅,只副词,表判断,是,就是代词,你的连词,于是知识梳理一词多义(6)其①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②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③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④其可怪也欤⑤其皆出于此乎人称代词,他们的人称代词,他们指示代词,那语气副词,表感叹语气副词,表猜测、推测知识梳理5.词类活用①吾师道也名词用作动词,学习②小学而大遗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③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用作名词,圣人、愚人④不耻相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知识梳理5.词类活用⑤孔子师郯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⑥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⑦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⑧则群聚而笑之名词作状语,成群地知识梳理6.文言句式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判断句知识梳理6.文言句式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④不拘于时被动句⑤耻学于师状语后置句第二课时目录任务活动一赏析语言二借鉴提升三拓展延伸四第一部分:任务活动探究活动设计任务活动一掌握论证方法掌握论证方法分析第1段:(1)作者怎样从理论上对总论点作初步论证的?第一层: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指两汉以前,“学者”指学习的人,不同于今天所说有专门学问的人。作者要以“古之学者”为榜样来宣扬师道,所以文章一开始就把它提了出来。“必有师”,把学者之所以有成就、有专长归结为从师的结果。这句不仅起到点题作用,而且笼罩了全文,概括了要论及的内容、范围,成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掌握论证方法分析第1段:(1)作者怎样从理论上对总论点作初步论证的?第二层:正面概论教师的职能:传道、受业、解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中的“所以”是两个单音词。“所”具有代词性质,“以”是介词,构成“以所”介宾短语,但习惯上这两个字倒置着用。“所”指代“老师”,译为“他”,“以”译为“靠”。全句译为:“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句中的“道”,包含“仁”、“义”等具体内容的儒家之道,即儒家的政治、哲学、伦理、文化、教育等思想观点;“业”就是下文的“六艺经传”;“惑”就是上述“道”和“业”中的疑难问题。掌握论证方法分析第1段:(1)作者怎样从理论上对总论点作初步论证的?第三层:反面论述无师不能解惑,从理论上阐明从师的必要性。掌握论证方法分析第1段:(1)作者怎样从理论上对总论点作初步论证的?第四层:正面提出择师标准,凡先闻道者,都可以为师。前一分句,用排比句,一口气连用八个“吾”字,句中“亦”作假设关系的连词“如果”讲。后一分句,用反诘句,加强语气。“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中“庸”和“乎”表示反诘语气,“知”是“管、追究”。这句译为“哪管他们的年龄是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掌握论证方法分析第1段:(1)作者怎样从理论上对总论点作初步论证的?第五层:归纳上文,提出从师的原则: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无”作条件关系的连词“无论”讲,“所存”,名词性所字结构,译为“……地方”。句中“道之所存”作主语,“师之所存”作谓语。全句译为:“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这里作者表达了不耻下问、能者为师的进步思想。掌握论证方法分析第2段:(1)说说这一段与第1段是怎样联系的?这段以第1段为立论根据,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通过针砭时弊,又从反面论证第1段所提出的观点,说明从师的必要。掌握论证方法分析第2段:(2)这段文字运用怎样的论证方法?这段文字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第一层:提出分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道”的“道”指风尚;句中两个“也”,表示停顿。掌握论证方法分析第2段:(2)这段文字运用怎样的论证方法?第二层:针对时弊,从三方面对比,剖析“不从师”的症结。先以“今之众人”与“古之圣人”作对比:四个“圣”和四个“愚”的词性有两种:一种是形容词,是“圣明”或“愚昧”的意思;一种是名词,是“圣人”或“愚人”的意思。“其皆出于此乎?”是反诘句,“此”指代“从师与否”。掌握论证方法分析第2段:(2)这段文字运用怎样的论证方法?第二层:针对时弊,从三方面对比,剖析“不从师”的症结。再以“为子择师”与“其身则耻师”作对比:“授之书”的“书”,指文字、书写;“句读”指断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是主谓语“合说”的写法,翻译时要把它们搭配开:有的人不知道断句,(倒去)问老师;有的人不能解决(修身、治国的)疑难问题,(却)不向老师请教。掌握论证方法分析第2段:(2)这段文字运用怎样的论证方法?第二层:针对时弊,从三方面对比,剖析“不从师”的症结。最后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作对比:“道相似”的“道”,指道德、学问。“足”,是程度副词,“足以”,“很”的意思。“其可怪也欤”,是带讽刺语气的感叹句。作者在这组横向比较中,对不从师的言行加以描述,并发出带有讽刺语气的强烈感慨。掌握论证方法本段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总结,并绘制成表格:分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论据(三组对比)正确态度错误态度作者的议论和抒情1.古圣人与今众人(纵比)古之圣人今之众人圣益圣
愚益愚从师
而问耻学于师其皆出于此乎(反诘)2.对其子与对其身(自比)爱其子于其身小学而大遗择师而教耻学于师吾未见其明也(否定)3.百工之人与士大夫(横比)百工之人士大夫师道不复,智反不能不耻相师群聚而笑之及,其可怪也欤(讽刺)分论点与总论点关系从批判反面现象中进一步阐明总论点掌握论证方法分析第3段:第3段与第1段关系怎样?这一段是正面论证,用历史事例论证第1段中的论点。第一层:提出分论点,圣人无常师。掌握论证方法分析第3段:第3段与第1段关系怎样?这一段是正面论证,用历史事例论证第1段中的论点。第二层:用孔子的言和行两方面的事例论证。作者举出孔子询官于郯子,访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问礼于老聃的事例。孔子言论中的“三”,应理解实指三人:一个自己,一个善者,一个不善者。而“我”却能从其善,改其不善。这样解释才能体现格言的警辟性。最后作者从孔子的事例中推断出:“弟子不必不如师,术业有专攻”的结论。掌握论证方法分析第4段: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通过赞扬李蟠倡导从师。“古文”指先秦散文。“不拘于时”的“于”相当于“被”。“作《师说》以贻之”,句中“贻”现在称为“赠送”,“以”在两个动词之间,作连词,相当于“来”。掌握论证方法分析第4段: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这段点明作者作《师说》的缘由,树立“不拘于时”、“能行古道”的榜样,总结全文。同时“不拘于时”照应。第2段,“能行古道”照应第3段。第二部分:赏析语言语言特色(1)整句散句结合。整齐的排偶句和灵活的散句交错运用,配合自然,错落有致。例如,第2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旦从师而问焉”,与“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亦远也,而耻学于师”,是排偶句。接下去,“是故圣益圣,愚亦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则是散句。而这一长的散句中,“圣益圣,愚亦愚”和“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又都是排偶句。语言特色(2)一个意思,多种句式。第2段一连用了两个对比,结语都是批判士大夫不重师道的恶劣风气,但语气一句比一句加重。第一句“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反诘语气;第二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否定、责备语气;第三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与欤”,讽刺语气,感情强烈。语言特色(3)顶真修辞手法的运用。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句子的头尾蝉联,上递下接。本文有好几处运用这种修辞手法,例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第三部分:借鉴提升本文讲了许多从师的道理,哪些对我们今天有借鉴意义?哪些反映了作者的封建意识?作者第一次提出了老师的职责,既概括又全面;作者强调学而知之,必须从师学习,能者为师,不耻下问,尊重老师,奖励后学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但作者所说的“道”,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之道,所说的“业”,是“六艺经传”,与我们所讲的“道”和“业”的内涵是根本不同的。他把“士大夫之族”在从师问题上的见识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看成反常,暴露了轻视劳动人民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偏见。本文讲了许多从师的道理,哪些对我们今天有借鉴意义?哪些反映了作者的封建意识?作者第一次提出了老师的职责,既概括又全面;作者强调学而知之,必须从师学习,能者为师,不耻下问,尊重老师,奖励后学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但作者所说的“道”,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之道,所说的“业”,是“六艺经传”,与我们所讲的“道”和“业”的内涵是根本不同的。他把“士大夫之族”在从师问题上的见识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看成反常,暴露了轻视劳动人民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偏见。第四部分:拓展延伸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后面的学习任务。材料一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公曰:“善哉!”(《师旷劝学》)材料二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材料三本领不是天生的,是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的。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工作状态优化方法探讨
- 会议策划与组织管理
- CysLT1-receptor-antagonist-1-生命科学试剂-MCE
- CL-A3-7-生命科学试剂-MCE
- CB1-2-receptor-1-生命科学试剂-MCE
- 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模拟电子技术Ⅰ》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青海大学昆仑学院《编程语言与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云安全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供应链金融》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全科医生在口腔门诊的作用
- 2024年6月第2套英语六级真题
- AQ6111-2023个体防护装备安全管理规范
- 教师口语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广州大学
- 2023版押品考试题库必考点含答案
- 通用带式输送机TD75或DT型出厂检验要求及记录
- 高考英语单项选择题题库题
- lonely-planet-PDF-大全
- 成人大专毕业生自我鉴定
- 汽车转向系统设计规范
- 管鲍之交-历史剧剧本(共4页)
- 尼康FM2说明书25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