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6380-2008 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 Ⅰ型极值分布样本离群值的判断和处理》与《GB/T 6380-1986 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 I 型极值分布样本异常值的判断和处理》之间存在一些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术语更新、方法改进以及内容细化等方面。
首先,在术语方面,《GB/T 6380-2008》将“异常值”改称为“离群值”,这不仅符合国际上对这类数据点更普遍的称呼习惯,也使得表述更加准确。这一术语上的调整有助于统一行业内对于此类数据点的认识,并且能够更好地与其他相关标准或文献对接。
其次,在方法论层面,《GB/T 6380-2008》对原有的检测方法进行了优化和完善。新版标准引入了更多先进的统计技术来提高离群值识别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比如增加了基于概率密度函数的方法来进行离群值检验。此外,还详细说明了不同类型离群值(如单侧、双侧)的具体处理流程,增强了实际操作中的指导性。
再者,《GB/T 6380-2008》增加了关于如何合理选择阈值以确定是否为离群值的内容。这部分新增加的信息帮助用户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设定参数,从而得到更为科学合理的分析结果。同时,新版本中还加强了对实验设计原则及注意事项等方面的介绍,强调了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应充分考虑样本选取的重要性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文档简介
犐犆犛03.120.30
犃4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犌犅/犜6380—2008
代替GB/T6380—1986
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
Ⅰ型极值分布样本离群值的判断和处理
犛狋犪狋犻狊狋犻犮犪犾犻狀狋犲狉狆狉犲狋犪狋犻狅狀狅犳犱犪狋犪—犇犲狋犲犮狋犻狅狀犪狀犱狋狉犲犪狋犿犲狀狋狅犳
狅狌狋犾犻犲狉狊犻狀狋犺犲狊犪犿狆犾犲犳狉狅犿狋狔狆犲Ⅰ犲狓狋狉犲犿犲狏犪犾狌犲犱犻狊狋狉犻犫狌狋犻狅狀
20080728发布2009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书
犌犅/犜6380—2008
目次
前言!!!!!!!!!!!!!!!!!!!!!!!!!!!!!!!!!!!!!!!!Ⅲ
引言!!!!!!!!!!!!!!!!!!!!!!!!!!!!!!!!!!!!!!!!Ⅳ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定义和符号!!!!!!!!!!!!!!!!!!!!!!!!!!!!!!!!!!1
3.1术语和定义!!!!!!!!!!!!!!!!!!!!!!!!!!!!!!!!!!!1
3.2符号和缩略语!!!!!!!!!!!!!!!!!!!!!!!!!!!!!!!!!!2
4离群值判断!!!!!!!!!!!!!!!!!!!!!!!!!!!!!!!!!!!!2
4.1离群值的来源与判定!!!!!!!!!!!!!!!!!!!!!!!!!!!!!!!2
4.2检出离群值个数的上限!!!!!!!!!!!!!!!!!!!!!!!!!!!!!!2
4.3单个离群值情形!!!!!!!!!!!!!!!!!!!!!!!!!!!!!!!!!2
4.4多个离群值情形!!!!!!!!!!!!!!!!!!!!!!!!!!!!!!!!!2
5离群值处理!!!!!!!!!!!!!!!!!!!!!!!!!!!!!!!!!!!!3
5.1处理方式!!!!!!!!!!!!!!!!!!!!!!!!!!!!!!!!!!!!3
5.2处理规则!!!!!!!!!!!!!!!!!!!!!!!!!!!!!!!!!!!!3
5.3备案!!!!!!!!!!!!!!!!!!!!!!!!!!!!!!!!!!!!!!3
6单个离群值的判断规则!!!!!!!!!!!!!!!!!!!!!!!!!!!!!!!3
6.1检验方法的选择!!!!!!!!!!!!!!!!!!!!!!!!!!!!!!!!!3
6.2狄克逊(Dixon)检验法!!!!!!!!!!!!!!!!!!!!!!!!!!!!!!3
6.3欧文(Irwin)检验法!!!!!!!!!!!!!!!!!!!!!!!!!!!!!!!!4
7多个离群值的判断规则!!!!!!!!!!!!!!!!!!!!!!!!!!!!!!!5
7.1检验步骤!!!!!!!!!!!!!!!!!!!!!!!!!!!!!!!!!!!!5
7.2多个离群值检验示例!!!!!!!!!!!!!!!!!!!!!!!!!!!!!!!5
附录A(规范性附录)临界值表!!!!!!!!!!!!!!!!!!!!!!!!!!!!6
参考文献!!!!!!!!!!!!!!!!!!!!!!!!!!!!!!!!!!!!!!!8
Ⅰ
书
犌犅/犜6380—2008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T6380—1986《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Ⅰ型极值分布样本异常值的判断和处
理》。本标准与GB/T6380—1986相比较,技术内容的变化主要包括:
———按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对标准格式
进行了修改;
———增加了术语、定义和符号;
———将标准名称中“Ⅰ型极值分布样本异常值的判断和处理”改为“Ⅰ型极值分布样本离群值的判
断和处理”;
———将术语“检出异常值”和“高度异常值”分别改为“歧离值”和“统计离群值”,并进一步明确了二
者的含义及相互差异;
———增加了检出水平和剔除水平的定义;
———检出水平由原标准中“检出水平一般取为1%,5%或10%”改为“除非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
各方另有约定,检出水平应为0.05”;
———明确规定剔除水平的值,除非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另有约定,剔除水平应为0.01;
———增加了各种情形“统计离群值”的检验步骤;
———增加了“多个离群值的判断规则”;
———将“没有异常值”和“没有高度异常的异常值”分别改为“未发现离群值”和“未发现统计离群
值”。
本标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统计方法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宁波工程学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大学、天津大学、海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
验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荆广珠、丁文兴、于振凡、蔡军伟、孙山泽、马逢时、黄艳等。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6380—1986。
Ⅲ
犌犅/犜6380—2008
引言
从事科学研究、工农业制造以及管理工作都离不开数据,而对这些数据的整理、分析和解释都离不
开统计方法。统计学是研究数字资料的整理、分析和正确解释的一门学科。人们各自从不同的来源取
得各种数字资料,这些数字资料通常都是杂乱无章的,必须经过整理和简缩才能利用,使用完善的统计
方法就可使数据整理、排列的有条有理,用图形或少量的几个重要参数,就可将大量数据的特征表达出
来,这样既可避免不正确的解释,又可将获得满意数据的成本降到最低限度,提高了经济效益。
国家标准《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包含以下各项:
———统计容忍区间的确定(GB/T3359)
———均值的估计和置信区间(GB/T3360)
———在成对观测值情形下两个均值的比较(GB/T3361)
———二项分布参数的估计与检验(GB/T4088)
———泊松分布参数的估计和检验(GB/T4089)
———正态性检验(GB/T4882)
———正态样本离群值的判断和处理(GB/T4883)
———正态分布均值和方差的估计与检验(GB/T4889)
———正态分布均值和方差检验的功效(GB/T4890)
———Ⅰ型极值分布样本离群值的判断和处理(GB/T6380)
———伽玛分布(皮尔逊Ⅲ型分布)的参数估计(GB/T8055)
———指数分布样本离群值的判断和处理(GB/T8056)
本标准尚无相应的国际标准。
Ⅳ
犌犅/犜6380—2008
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
Ⅰ型极值分布样本离群值的判断和处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判断和处理Ⅰ型极值分布的样本中上侧离群值和Ⅰ型极小值分布的样本中下侧离群
值的一般原则和实施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来自Ⅰ型极值分布或Ⅰ型极小值分布总体的样本。
本标准适用于样本量为5至50的情形。
注:由于经过变换犣=-犡后,Ⅰ型极小值分布的随机变量将服从Ⅰ型极值分布,所以只对Ⅰ型极值分布给出检出
上侧离群值的方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最新文档
- 我的家乡叙事课程设计
- 弦乐小夜曲课程设计
- 中西医执业医师模拟试卷16
- 矿井灌浆设计课程设计
- 站姿坐姿课程设计
- 花艺烘焙课程设计
- 药品验收入门课程设计
- 互联网行业安全管理实践
- 领导班子与教学院校协调计划
- 火灾中的风险评估和分析培训
- 智能化手术室介绍strykerisuite课件
- 2023年非标自动化工程师年度总结及来年计划
- 水利机械施工方案
-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 ESD内部审核日程计划表+内审检查表+内审报告全套资料
- HSK标准教程5下-课件-L
- 电脑基础知识
- 工程竣工预验收签到表
- 静钻根植桩施工组织设计
- 工程精细化管理
- 小学音乐-(演唱)小拜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