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尔泰植保实用技术手册_第1页
邦尔泰植保实用技术手册_第2页
邦尔泰植保实用技术手册_第3页
邦尔泰植保实用技术手册_第4页
邦尔泰植保实用技术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邦尔泰植保实用技术手册

邦尔泰生物技术部前言

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广大农户及经销商朋友们对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知识的渴求,他们迫切地需求一种言简意赅,有针对性,拿来可用的技术来解决生产中的问题,本册《邦尔泰植保实用技术手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参考了有关资料并结合生产实践汇编而成。绿色无公害无疑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科学施肥和科学用药是实现无公害生产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本书中所涉及到的杀菌剂、杀虫剂都是高效、低残留,非常适合于无公害果品生产的优质农药,使用安全、方便。因经验有限,时间仓促,疏漏与错误难免,希望大家在翻阅的过程中多提宝贵意见,并在共同探讨和实践中不断完善。目录第一章: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第二章:棉花病虫害防治技术第三章:茄果类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第四章:十字花科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第五章:豆科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第六章:葫芦科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第七章:柑橘病虫害防治技术第八章:苹果病虫害防治技术第一章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第一章: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一、水稻主要病虫害概述 水稻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4.5亿亩),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病、虫、杂草的危害,是影响水稻高产优质的重大障碍。其中常见的病虫害如下:纹枯病

稻瘟病白叶枯病稻曲病

稻粒黑粉病叶鞘腐败病胡麻斑病褐飞虱、灰飞虱、白背飞虱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稻纵卷叶螟稻蓟马稻叶蝉稻象甲水稻纹枯病水稻纹枯病是水稻发生最为普遍病害之一,矮秆品种和杂交稻较严重,特别是高产稻区受害较重。发病后叶片枯死,结实率下降,千粒重减少,秕谷增多。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30%以上。水稻纹枯病叶鞘症状叶部症状穗茎症状水稻纹枯病发生规律:早稻菌核是晚稻纹枯病的主要侵染源。菌核数量是发病流行的主要原因。每亩有6万粒以上菌核,就可引发纹枯病流行。高温高湿是发病的主要因素,气温18-34℃都可发生,以22-28℃最适。发病相对湿度70-96%,90%以上最适。长期深灌,偏施、迟施氮肥,水稻郁闭,徒长促进纹枯病发生和蔓延。水稻纹枯病防治方法:1、加强栽培管理,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不可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使水稻前期不披叶,中期不徒长,后期不贪青。灌水做到浅水分蘖、够苗露田。晒田促根、肥田重晒、瘦田轻晒、湿润长穗,不提前断水、防止早衰,要掌握“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

2、药剂防治: 推荐方案:在分蘖盛末期至孕穗期间,在水稻纹枯病开始时,每亩用苗大夫(30%苯甲﹒丙环唑)乳油15-20毫升兑水30-45公斤喷雾,喷药时要对准稻株中、下部。抽穗前5-7天,每亩用苗大夫乳油25-30毫升兑水45-60公斤喷雾。 其他方案:

2.5%井冈霉素100ml。用法:兑水50公斤喷雾或兑水400公斤泼浇。

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克/亩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g/亩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克/亩重病田需打药2次,间隔期为7-10天。稻瘟病稻瘟病又名稻热病,俗称火烧瘟、吊头瘟、掐颈瘟等。是全国各稻区常见的重要病害。高度专一性:在自然条件下,稻瘟菌只侵染水稻。

稻瘟病是水稻三大重要病害之一,广泛分布于世界各稻区。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达40%-50%。稻瘟病根据为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1)苗瘟 秧苗在三叶期前发病,主要由种子带菌所引起,病苗基部灰黑色,上部变褐,卷缩枯死。病部产生大量灰色霉层。稻瘟病(2)叶瘟在秧苗三叶期后至穗期均可发生。分蘖期至拔节期盛发。病斑常因天气条件的影响和品种抗病性的差异,分为四种类型:(1)白点型(2)急性型(3)慢性型(4)褐点型稻瘟病(3)节瘟

多在抽穗后发生。初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后围绕节部扩展,使整个节部变黑腐烂,干燥时病部易横裂折断。发生早的形成枯白穗。稻瘟病(4)穗颈瘟

在穗颈上初生褐色小点,扩展后可使穗颈成段变褐色或黑褐色。可造成枯白穗,发病晚的造成秕谷。稻瘟病(5)谷粒瘟

颖壳变成灰白色或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可使稻谷变黑。造成种子带病。稻瘟病发病规律阴雨连绵,光照不足,田间湿度大,有利病原菌分生孢子的形成、萌发和侵入,因此有利于发病。长期灌深水或过分干旱,偏施、迟施氮肥等,均易诱发稻瘟病。稻瘟病化学防治种子消毒:用20%三环唑1000倍液,早稻浸种48小时,晚稻浸种24小时。药剂防治:30%苗大夫乳油(苯甲﹒丙环唑)15克/亩20%三环唑粉剂100克/亩或40%稻瘟灵乳油60-70毫升/亩或40%,50%异稻瘟净乳油时间:发病初期。穗瘟要着重在抽穗期进行保护,特别是在孕穗期(破肚期)和齐穗期是防治适期。重病需喷2次,间隔期为7—10天。

水稻白叶枯病又称白叶瘟、地火烧、茅草瘟。细菌性病害,整个生育期均可受害,苗期、分蘖期受害最重,各个器官均可染病,叶片最易染病。严重时造成枯心苗。常引起叶片干枯,不实率增加,米质松脆,千粒重降低,一般减产10%-30%,严重的减产50%以上。水稻白叶枯病症状:主要发生于叶片及叶鞘上。初期在叶缘产生半透明黄色小斑,以后沿叶脉一侧或两侧或沿中脉发展成波纹状的黄绿或灰绿色病斑;病部与健部分界线明显;数日后病斑转为灰白色,并向内卷曲。空气潮湿时,新鲜病斑的叶缘上分泌出湿浊状的水珠或蜜黄色菌胶,干涸后结成硬粒,容易脱落。

水稻白叶枯病发病规律:目前栽培的水稻品种中无免疫品种,只是不同的品种,抗病性不同。一般是25~30℃,湿度85%以上,多雨,日照不足,风速大可促进白叶枯病流行。

水稻在幼穗分化期和孕穗期是两个比较容易感染白叶枯病的时期,在此期间化肥过多,稻株生长过于茂盛,则易严重发病。水是白叶枯病传播的重要媒介,灌溉合理可减轻发病,相反则加重发病。水稻白叶枯病化学防治:水稻白叶枯病属细菌性病害种子处理:①80%“402”200倍液浸种48-72小时。②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浸种48-72小时。③农用链霉素200单位浸种24小时。水稻白叶枯病药剂防治:目前大田有效的药剂有:

①25%叶枯唑(叶青双,叶枯宁)可湿性粉剂,75~100克/亩,兑水叶面喷雾。

防治时期:秧田期在三叶期和移栽前各喷一次;大田出现发病中心时挑治,控制在点发阶段,暴雨后必须对感病品种用药普治。水稻白叶枯病②10%叶枯净可湿性粉剂;

③50%氯溴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④40%胶硫铜水剂注意:喷药前,要排水搁田,暂停追肥,以改善水稻生育环境,增强抗病力,并防止病菌随水流传。带药下田,发现发病中心,喷药封锁。但要在露水干后进行,防止人为传病。水稻虫害防治水稻常见虫害有:三化螟、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蓟马、稻象甲等一、水稻螟虫

三化螟,南方稻区的主要害虫,二化螟为我国南北各稻区的主要害虫。危害:

苗期、分蘖期为害水稻,造成枯心苗;孕穗期为害水稻,造成枯孕穗;破口抽穗期为害水稻,造成白穗。水稻虫害防治三化螟二化螟水稻螟虫防治发生规律:成虫有趋光、喜在多肥、嫩绿的水稻上产卵产卵的习性。成虫白天常潜伏在秧苗下部,黄昏后飞出活动。初孵幼虫先侵入叶鞘集中为害,造成枯鞘,到2-3龄后蛀人茎秆,造成枯心、白穗。水稻分蘖期、孕穗后期至抽穗期侵入率高。水稻螟虫防治全击:60-100毫升/亩管二代:60-100毫升/亩25%杀虫双水剂150~200毫升/亩20%三唑磷乳油100毫升/亩在二化螟三化螟卵孵化盛期喷雾施药,最好维持田间水层2-3天,效果更好。稻飞虱防治稻飞虱其中以白背飞虱和褐飞虱为害较重。两种飞虱为害都是群集在稻株的下部取食,成虫和若虫均能用刺吸式口器刺进稻株组织吸食汁液。虫量大时引起稻株下部变黑,瘫痪倒伏,俗称“冒顶,透天”,导致严重减产或绝收。褐飞虱能传播水稻病毒病两种飞虱都有远距离迁飞习性

稻飞虱防治稻飞虱防治发生规律:长翅型成虫具趋光性,喜产卵于抽穗扬花期的稻株上。喜温暖高湿的气候条件,夏秋多雨、盛夏不热、晚秋暖和的情况均有利于发生。稻飞虱防治虱蚜克:50-100毫升/亩全击:60-100毫升/亩。可在对二、三化螟防治的同时对稻飞虱也可起到非常好的效果25%噻嗪酮(扑虱灵)可湿粉。推荐使用的剂量为7.5~12.5g有效成份/亩。施药时田间最好保持水层。10%吡虫啉可湿粉。推荐使用的剂量为1~2g有效成份/亩。80%敌敌畏乳油稻飞虱药剂防治适期为2、3龄若虫盛期,于水稻中下部喷雾,或用粗水喷雾,让药液沉降到稻株基部。稻纵卷叶螟防治卷叶虫、刮青虫,危害叶片、取食叶肉,受害叶片叶尖卷成圆筒形虫苞,苞上有透明白色条斑,严重影响叶片光合作用,造成谷粒不饱满,空秕粒增加而欠收。迁飞性害虫,影响水稻生产的常发性害虫之一稻纵卷叶螟防治稻纵卷叶螟防治发生规律:稻纵卷叶螟生长发育需要适温和高湿度。22~28℃相对湿度80%以上最适宜。以阴雨多湿利于发生。高温干旱和低温都不利发育。偏施氮肥或施肥过迟,水稻生长过于茂盛,嫩绿。既能大量诱集蛾子产卵,又有利于幼虫结苞。稻纵卷叶螟防治化学防治:全击:前期50-60毫升/亩,后期100毫升/亩管二代:60-100毫升/亩1.8%阿维菌素乳油。48%毒死蜱乳油20%阿维·唑磷乳油在稻纵卷叶螟幼虫二龄前喷雾施药,最好在卵孵化盛期施药。每亩田用足30-45公斤水喷药棉花病虫害防治技术棉花生长发育时期(一)生育期:生育时期长短,因品种、气候及栽培条件的不同而异,一般约130一150天。在优越的生产条件下,可促使棉花生长加快,发育提前。因此,创造适宜条件,满足棉花生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就能促进棉花早发,延长有效结铃期,从而达到早熟、优质、高产的目的。(二)生育时期在棉花整个生育过程中,共经历五个生育期;1、播种出苗期(10-15天)2.苗期(40—45天)3.蕾期(25—30天)4.花铃期(50—60天)5.吐絮期(30—70天不等)(三)棉花栽培时间苗期:4月下或5月初——5月下或6月初蕾期:5月下或6月初——6月下或7月初花铃期:6月下或7月初——8月下成熟期:8月下——10月中下旬棉花主要病虫害棉花立枯病棉苗猝倒病棉花枯萎病棉花黄萎病棉花炭疽病棉铃虫棉红铃虫棉蚜棉盲蝽棉花红蜘蛛棉花病害防治棉花立枯病病菌生长最适温度为17-28℃,pH值3.4-9.2范围内都能发育,以pH值6.8最适。棉苗子叶期最易感病。棉苗出土的一个月内,如果土壤温度持续在15℃左右,甚至有寒流降温或阴湿多雨,立枯病就会严重发生,造成大片死苗。若收花前期低温多雨,棉铃受害,病菌还可侵入种子内部,成为下一年的初次侵染来源。一般排水不良、地势低洼以及上质粘重的棉田发病较重。带菌病残体是本病主要来源,低温多雨、光照不足易发病。棉花立枯病棉花立枯病苗期症状棉花立枯病根部症状棉花立枯病症状:棉苗受害后,在近地面的茎基部产生黄褐色病斑,后变成黑褐色,并逐渐凹陷腐烂,严重时病部变细,病苗枯死或萎倒。子叶受害后形成不规则形黄褐色病斑,以后病部破烂脱落成穿孔状。成株期受害后,叶上产生褐色斑点,后脱落穿孔。多雨年份茎受害后,在茎基部形成黑褐色病斑,表皮腐烂后,露出条条木质纤维,严重的茎折断而死,茎的发病部位有时形成瘤状肿起。受害棉苗幼茎基部出现黄褐斑,扩大后凹陷腐烂,收缩变黑,直至幼苗枯死。棉花立枯病防治方法:1.农业措施(1)合理轮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2-3年以上。(2)合理施肥:精细整地,增施腐熟有机肥或5406菌肥。(3)提高播种质量:春棉以5cm深士温达14℃时为适宜播期,一般播种4-5cm深为宜。(4)加强苗期管理:适当早间苗、勤中耕,降低土壤湿度,提高上温,培育壮苗。2.药剂拌种:精选种子,用种子重量0.6%的乙酸铜,或种子重量1%的99%噁霉灵拌种,也可用恶霉灵3000倍液来喷雾。棉花猝倒病棉花猝倒病棉苗出土后,病菌先从幼嫩的细根侵入,在幼茎基部呈现黄色水渍状病斑,严重时病部变软腐烂,颜色加深呈黄褐色,幼苗迅速萎蔫倒伏。同时子叶也随着褪色,呈水浸状软化。高湿条件下,病部常产生日色絮状物,即病菌的菌丝。与立枯病不同的是,摔倒病棉苗茎基部没有褐色凹陷病斑棉花猝倒病受害苗茎基部症状棉苗猝倒病田间症状棉花猝倒病「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播前精细整地,降低田间湿度,适期播种,培育壮苗。2.药剂防治用种子量0.2%的二氯萘醌拌种;也可用40%乙磷铝800倍液,或瑞毒霉颗粒剂在播种时沟施;或用99%恶霉灵3000倍液或25%瑞毒霉3000倍液在苗期灌根防治效果也很好,而又以用瑞毒霉种衣剂效果较彻底。棉花枯萎病枯萎病是棉花病害中的主要病害,我国大部分棉区均有发生。其中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江苏、四川等省发病较重。常见的有黄色网纹型和青枯型。网纹型,叶肉绿色、叶脉变黄,病部呈网纹状,最后全株叶片脱落;青枯型,全株叶色不变,植株一边叶片萎蔫下垂,剖开病茎见导管变成深褐色条纹,发病因素、土地传菌,种子和病残体可远距离传播,连作田、病害重。棉花枯萎病「危害症状」棉花感染枯萎后,由于生育期及气候条件的不同,常表现出不同的症状类型:1.黄色网纹型

病苗从叶缘或叶尖开始,叶脉褪绿变成黄白色,而叶肉仍保持绿色,呈现黄色网纹状斑块,可扩大到整个叶片,最后干枯脱落,棉苗死亡;棉枯萎病病叶(黄色网纹型)棉花枯萎病2.紫红型

病苗子叶或真叶部分或全部变成紫红型,叶脉多呈现紫红色,随着病情发展,叶片枯萎脱落,棉苗死亡3.黄化型病苗从子叶或真叶边缘开始局部或全部变黄,最后叶片萎蔫,干枯脱落棉枯萎病病株(紫红型)棉枯萎病病株(黄化型)棉花枯萎病4.青枯型

叶片突然失水、变软下垂,叶色稍显深绿,最后病株青枯干死,但叶片不脱落;5.矮缩型棉株现蕾前后,顶部叶片可能发生皱缩、畸形,叶片暗绿变厚,棉株节间缩短,病株比健株明显变矮,但不枯死;棉枯萎病病株(青枯型)棉枯萎病病株(左:矮缩型病株右:健株)棉花枯萎病6.萎蔫型株型无明显变化,但叶片迅速失水,萎蔫下垂,有的叶片逐渐脱落,形成光杆。不论是哪种症状类型的病株,剖开其根、茎或叶柄后,木质部导管变褐色是其共同特征。棉枯萎病病株(萎蔫型)棉花枯萎病不论是哪种症状类型的病株,剖开其根、茎或叶柄后,木质部导管变褐色是其共同特征。棉花枯萎病「防治方法」棉花一旦发生枯萎病就难以防治和消灭。因此,首先要严禁病害传入,对病区应进行综合治理。应采取“保护无病区,消灭零星病区,控制轻病区,改造重病区”的防治策略。1.保护无病区(田):植物检疫,不从病区调种,自选、自育无病良种,种子消毒处理。2.消灭零星病区(田):拔除和销毁零星病株,对病株及其周围的土壤进行土壤处理。3.控制轻病区(田):病田隔离,农具专用,棉花单收、单轧、不留种,病残就地烧毁,加强棉田管理,实行水旱轮作。4.改造重病区:选育推广抗病品种,加强农业防治,合理控制水、肥,辅以化学防治。化学防治:99%恶霉灵3000倍液+万谷丰叶面肥750倍液灌根,对发生较轻的枯萎病能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棉花黄萎病黄萎病的主要症状为黄化花叶型、落叶型。黄萎病比枯萎病发病高峰一般迟20天左右,即在六月中下旬至七月上中旬,入伏后,伏旱天气抑制该病的发生。棉花黄萎病棉花黄萎病「防治方法」1.保护无病区加强植物检疫,做好产地检疫,保护无病区,禁止从病区引种或调种,建立无病良种繁殖基地。2.生物防治:枯草芽胞杆菌和荧光假单胞杆菌能有效地抑制黄萎病,木霉菌肥有防病增产作用。也可用99%恶霉灵3000倍液+万谷丰叶面肥750倍液灌根,对发生较轻的黄萎病能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棉花虫害防治棉花主要虫害有:棉铃虫、红铃虫、棉蚜、棉盲蝽等。棉铃虫的防治棉铃虫属鳞翅目,夜蛾科。也称棉铃实夜蛾。在我国棉区和蔬菜种植区均有发生。棉铃虫的防治该虫在黄淮地区一年发生4-5代,以第二代迁入棉田危害,二代幼虫将顶部小叶咬成缺刻形,有细虫粪、叶展开后呈畸形,生长点被破坏,使棉茎顶部停止生长,幼虫在苞叶内蛀食幼蕾,蛀孔处有虫粪,被害苞叶张开脱落,花被害,雄蕊花柱被吃掉,从子房基部蛀入危害,四龄以上幼虫主要从青铃基部蛀入,蛀口有虫粪,虫体大半露外,蛀铃遇雨易霉烂脱落。棉铃虫的防治第二代幼虫危害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主要危害棉花,其它寄主还有番茄、苜蓿等。成虫始见于7月上旬末至中旬,盛发于7月中、下旬。第三代幼虫主要危害棉花、玉米、豆类、花生、番茄等。成虫始见于8月上旬、中旬,发生期延续的时间长。第四代第4代幼虫危害的作物比第三代为害的更多,还有高粱、

再生苘麻、向日葵、和越冬的苜蓿等豆科绿肥。黄河流域主要以第四代滞育蛹越冬。棉铃虫防治加强预测预报,通过黑光灯或杨树枝把观测成虫,田间调查卵块来预测当代发生时间和数量。生物防治:在卵孵盛期,释放赤眼蜂1.5-2万头/亩,草蛉5000-6000头/亩,也可喷洒Bt乳剂或棉铃虫NPV病毒等防治初孵幼虫。化学防治:在棉铃虫低龄幼虫盛期,使用加速度20-30毫升/亩,5.7%甲维盐10克/亩,国康20-40毫升/亩等喷雾。应本着“治虫不见虫,药打卵高峰”的原则进行防治.棉花红铃虫

棉红铃虫属鳞翅目,麦蛾科。我国除了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尚未发现外,其它各棉区均有发生。棉红铃虫一年发生3-4代(北纬26-34度)以老熟幼虫越冬,秋雨过多有利于红铃虫发生。初孵幼虫从花蕾顶部蛀入、花蕊吃空蕾脱落,有的不脱落开出风车样的虫害花、幼虫从铃基部蛀入后,蛀孔愈合、铃壳内壁见钻蛀虫道被害铃往往成为僵瓣棉、品质下降、种仁吃掉成空壳。棉花红铃虫棉花红铃虫除为害棉花外,还为害洋绿豆、洋麻等。为害棉花,主要以幼虫为害棉花蕾、花、铃、棉籽,引起落花、落蕾、落铃或烂铃、僵瓣。为害蕾:蕾地上部有蛀孔、蛀孔很小,似针尖状黑褐色,蕾外无虫粪,蕾内有绿色细屑状粪便,小蕾花芯吃光后不能开放而脱落,大蕾一般不脱落,花开放不正常,发育不良,花冠短小。为害铃:在铃的下部或铃室联缝处或在铃的顶部有蛀孔,蛀孔似受害蕾,黑褐色,羽化孔2.5mm,铃内、外无虫粪,在铃壳内壁上有黄褐色至水青色虫道和芝麻大小的虫瘤。为害棉籽:蛀食虫粪在棉籽内,小铃脱落,雨水多时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