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第四讲_第1页
社会工作第四讲_第2页
社会工作第四讲_第3页
社会工作第四讲_第4页
社会工作第四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工作第四讲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一节、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设1、基本概念2、基本假设1、基本概念人类行为:是广义的概念外显行为与内在的心理过程行为是个体根据其价值观、态度而产生的以适应环境、满足需求的反映。特点是:①适应性的;②种类繁多且多变;③动态的;④可控制的或可训练的;⑤发展性的;⑥是生理、心理、社会性的整合表现。

社会环境:是广义的概念外在于个体的主观与客观存在社会环境包括家庭、学校、社区、社会、文化、社会阶层等不同的社会环境有互异的价值判断、行为规范、社会期望、角色期盼,个人必须适应,倘若在不良的环境,或是个人适应不良,都会发生失调的行为。此外,遗传也会影响个人的行为。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1)、人在成长中不断适应环境2)、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3)、个人对社会环境有一定的影响4)、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力度并不对等。2、基本假设第一,对社会工作实践产生重要影响。第二,适用于理解社会工作者的成长经历。第三,强调个体的差异与同质性。第四,发展是绝对的。第五,变化是永恒的。第二节个体发展的阶段、层面和理论1、个体发展的阶段。2、个体发展的层面。3、个体发展的理论。1、个体发展的阶段。

1)、婴幼儿期(0-6岁)2)、学童期(6-12岁)3)、青少年期(13-22岁)4)、成人早期(22-30岁)5)、成人中期(30-55岁)6)、成人晚期(55岁以后)(一)儿童行为与社会环境

⒈行为⑴婴幼儿行为及心理需求(0-6)⑵婴幼儿的发展工作①动作②语言及认知③社会化④道德及人格发展⑶儿童行为(6-12)――学童期――介于幼儿期与青春期之间的发展阶段,弗洛伊德称之为“潜伏期”(LatencyPeriod)⒉环境⑴社会环境⑵家庭环境

⑶社区环境:周边环境,如邻里关系、游戏厅、歌舞厅、缺乏娱乐场所、黄色书刊、录像厅等。⒊措施家庭;学校;社区

⒊措施⑴学校社会工作;⑵心理辅导;⑶团体治疗和游戏治疗;⑷青少年辅导;⑸青少年犯罪、矫治。

(二)青少年行为与环境――青少年期(13-22岁)――此阶段也称为“风暴阶段”,是人生命中重要的过渡阶段一、青少年前期的行为特征①性成熟阶段;②独立意识强;③对自身的探索,对自我的认识;④思想、能力的提高;⑤社会定位的问题;⑥亲子关系的变化,挑战男性的权威。二、青少年后期的行为特征逐渐面对更多的经济问题、交友问题、社会问题和家庭问题两性关系的建立自我的探索、人格的完善社会化三、青少年期的环境⑴家庭环境。父母对子女的不同态度溺爱放纵型疏于管教型严厉管教型⑵学校:体罚仍时有发生;⑶社会:娱乐场所。

四、青少年期面临的问题这是一个问题多发的时期;学习压力升学压力高考压力--案例介绍:为高考花10万元去上海就读高中--教育的社会公正就业的压力婚姻的预备和抉择五、青少年期出现的问题①应试教育②学业不良、逃课③滥用药物④心理失调及精神病态⑤高考⑥大学生恋爱⑦大学生同居⑧大学生结婚⑨大学生就业⑩婚前性行为及未婚妈妈问题雏妓及性强暴问题校园犯罪、自杀、吸毒近年,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如今青少年犯罪手段之残忍,性质之恶劣,是多少年来不曾有过的。”六、青少年期的社会工作⑴学校社会工作;⑵心理辅导;⑶团体治疗和游戏治疗;⑷青少年辅导;⑸青少年犯罪、矫治。

(三)成人行为与社会环境⒈行为:(21-44)⑴身心状况及发展特征⑵成年期的发展工作⒉环境⒊措施

(四)中年及老年人行为与社会环境⒈中年期(45-65)⑴中年期的特征⑵中年期的行为发展⑶社会环境与问题⒉老年期(65岁以后)⑴老年期的特征⑵老年期的行为理论⑶老年人的社会环境问题:疾病和死亡、养老。2、个体发展的层面生理层面的发展认知层面的发展社会心理层面的发展精神层面的发展3、个体发展的理论精神分析学学习理论生态学理论精神分析学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特征是生理和心理的冲动,尤其是性冲动)”、“自我()”、“超我(道德化了的我,其作用就是控制自己的欲求、冲动的)”三部分组成。他的基本观点是:人格的形成、定型是在4、5岁(也就是道德的形成、定型)时期。

精神分析学埃里克森(Erikson):八阶段生命周期埃里克森深受弗洛伊德的影响,弗洛伊德重本我和儿童期对人的重要影响;埃里克森重自我和人格终其一生的人格发展,其核心概念是“认同危机”。1、婴儿期的信任与不信任2、儿童早期的自主与怀疑3、学龄前的主动与内疚4、学龄早期的勤奋与自卑感5、青春期的认同与角色混淆6、青年时期的亲密与孤独7、中年时期的代际关怀与自我沉浸8、老年期的完美与绝望学习理论人的行为受环境和个人的认知及其需要的影响,同时人的行为又创造和改造环境。否定人类行为的决定论。行为主义:强调环境反馈对塑造个体行为的影响。社会认知学派:指出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很大的主动性,强调学习是个体主动观察和模仿的过程,个体不是被动等待对环境刺激进行反应而是参与环境构建。生态学理论代表人物:布朗芬纳观点:个体发展是个体与周围环境系统密切领袖的结果,在与环境互动中人发展出独特的个性。个体发展的生态系统:1、微观系统;2、内共生系统;3、外共生系统;4、宏观系统第三节人类发展的社会环境家庭:家庭教养模式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家庭压力理论个人早期社会化的最重要的场所.获得情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期望家庭成员接触密切发现与纠正儿童行为中的问题家庭以外的社会化主体对儿童的影响越来越大XYYX支配服从拒绝无视残忍溺爱接受放任西蒙兹的O家庭教养模式家庭教养模式专制型民主型溺爱放任型冷漠疏离型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家庭发展的八个阶段:新婚夫妇为人父母学前儿童家庭青少年子女家庭成人子女家庭发射站中年家庭家庭压力理论每个家庭都会经历不同的压力家庭面对压力时,会调动和利用内在和/或外在的资源帮助家庭重新获得平衡,该过程周而复始的发生在每个家庭中,克服一个压力会增加家庭未来应对压力的能力。朋辈群体儿童的同辈群体多来自邻居和亲戚青少年的同辈群体多来自同学和社区中的同龄群体成年人的同辈群体以共同的兴趣\爱好\相似的经济社会地位为主导同辈群体对儿童以后的时期产生重要的影响.青少年在同辈群体找到平等的地位\可享受到独立的决策权

作为个体社会化的社会环境条件之一,同辈群体具有如下特征:(1)自愿性;(2)以玩乐为主,具有吸引性;

(3)常形成自己的亚文化;(4)对等关系;(5)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学校和工作单位个人在早期社会化过程中除学校以外最重要的场所学习的社会角色面向广大社会正规系统的教育\知识积累\学习社会规范\获取生存能力.学习服从规则工作单位是人们在社会结构中从事某一职业所归属的社会组织。对许多人来说,工作是生活的主要内容,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工作单位中度过的,工作单位以多种形式影响着人们的社会化:(1)工作单位是个人进行职业社会化的主要场所;(2)工作单位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检验和发展家庭及学校社会化成果的场所;(3)在工作单位中,可以学会处理职业环境中的人际关系。社区“居住在一定地域的、以一定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为纽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