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真要大论篇_第1页
至真要大论篇_第2页
至真要大论篇_第3页
至真要大论篇_第4页
至真要大论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节选)

至,极也;真,纯正;要,纲要。本篇内容十分丰富,主要论述运气学、制方、病机和治法等,其理论极为真切重要,故以“至真要”名篇。【原文】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1)也。经言盛者泻之,虚者补之,余锡以方士(2),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余欲令要道(3)必行,桴鼓相应(4),犹拔刺雪汙(5),工巧神圣(6),可得闻乎?岐伯曰:审查病机(7),无失气宜(8),此之谓也。帝曰:愿闻病机何如?岐伯曰:诸风掉眩(9),皆属于肝;诸寒收引(10),皆属于肾;诸气膹郁(11),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瘛(12),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13),皆属于下(14);诸痿喘呕,皆属于上(15);诸禁鼓慄(16),如丧神守(17),皆属于火;诸痉项强(18),皆属于湿;诸逆冲上(19),皆属于火;诸胀腹大(20),皆属于热;

诸躁狂越(21),皆属于火;诸暴强直(22),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23),皆属于热;诸病胕肿(24),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25),水液(26)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27),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28),皆属于热。

故《大要》(29)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30),盛者责之,虚者责之(31)。必先五胜(32),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帝曰:善。【注释】(1)之化之变:化,化生,气化。变,变动。指风寒暑湿燥火的化生和变异。(2)锡以方士:锡,通“赐”,传授之意。方士,即医生。谓将虚实补泻之治法传授给医生们。(3)要道:要,重要。道,道理。指医学中重要的理论与技术。(4)桴鼓相应:桴鼓,即鼓槌。用桴打鼓而声相应,比喻疗效显著。(5)雪汙:汙,同“污”。雪,洗也。即洗雪污垢。(6)工巧神圣:指医生高明的诊断技术。(7)病机:机,机要,机理。病机,指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8)无失气宜:气宜,六气主时之所宜。无失气宜,指审察病机要从六气主时出发,治疗也不要违背这一规律。(9)掉眩:掉,摇也,指身体不由自主地摇摆或震颤。眩,眩晕,指视物动幻不定。(10)收引:收,收敛。引,拘急。谓筋脉收缩牵引拘急。(11)膹郁:膹,气逆喘急。郁,痞闷。指胸闷喘息之证。(12)瞀瘛:瞀,昏闷不清。瘛,抽掣,手足时伸时缩。(13)厥固泄:厥,在病证多指昏厥和肢厥。固,二便不通,闭经精窍不利等症。泄,二便泻利不禁,崩漏,滑精遗精等症。(14)下:指人体下部的脏腑,如肝、肾、膀胱、大小肠、子宫等。(15)上:指人体上部的脏腑,如肺、心、胃上口等。(16)禁鼓慄:禁,通“噤”,即牙关紧闭。鼓,敲击,指上下牙叩击。慄,战栗,指身体战抖。(17)如丧神守:形容鼓颌战栗而不能自控。(18)痉项强:痉,病名,症见牙关紧闭,项背强急,角弓反张。项强,项部强硬不舒,转动困难。(19)逆冲上:指气机急促上逆而致的病症,如急性呕吐、呃逆等。(20)胀腹大:指腹部胀满膨隆。(21)躁狂越:躁,躁扰不宁。狂,言语行为错乱。越,举止越常。(22)暴强直:暴,猝然。强直,四肢伸而不屈,身躯仰而不俯。暴强直,指突然发生的全身筋脉挛急。(23)诸病有声,鼓之如鼓:有声,指腹中肠鸣。鼓之如鼓,形容叩击腹部如打鼓一样作响。(24)胕肿:胕,通“腐”。指局部红肿溃烂。(25)转反戾:转,扭转。反,背反张。戾,身体屈曲。转反戾,指身体扭转、背反张、身体屈曲等症状。(26)水液:主要指尿液,也包括涕、泪、唾、涎、痰、白带等分泌物。(27)澄澈清冷:形容水液清稀而寒冷。(28)暴注下迫:暴注,形容突发剧烈的泄泻。下迫,即里急后重,欲便不能,肛门窘迫疼痛。(29)《大要》:古医经名。(30)有者求之,无者求之:求,探求。有、无,指有无邪气的存在。有者求之,指有邪气的要进一步探求是何种邪气。无者求之,指无邪气的要进一步探求是何脏腑之病。(31)盛者责之,虚者责之:责,追究,分析。谓分析疾病的虚实的机理。(32)必先五胜:五,五运五行之气。胜,更胜。即必须首先掌握天之五气与人之五脏间的五行更胜关系。【语译】黄帝说:好。许多疾病的发生,大都生于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的异常变化。医经上说邪气盛的实证用泻法治疗,正气亏的虚证用补法治疗。我把这些道理告诉医生们,而医生们运用后仍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我想使重要的医学理论与技术得到普遍的应用,收到桴鼓相应的疗效,如同拔掉肉中刺、洗雪污垢一样见效明显。这些高超的医疗技术,你可以讲来听听吗?岐伯说:在审查疾病的病机和治疗疾病时,不要违背六气的主时规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黄帝说:愿听病机是怎样的?岐伯说:许多风病出现动摇眩晕等症状,其病大多属于肝;许多疾病出现蜷缩拘挛等症状,其病大多属于肾;许多疾病出现胸中气满、呼吸急促的症状,其病大多属于肺;许多湿病出现浮肿腹满等症状,其病大多属于脾;许多热病出现昏闷抽搐等症状,其病大多属于火;许多疼痛、搔痒、疮疡等症状,其病大多属于心;许多厥证、二便不通或二阴失禁等病证,其病大多属于下焦;许多痿证、喘逆、呕吐等症状,其病大多属于上焦;许多病出现口噤、鼓颌、战慄等神气不能自持的症状,其病大多属于火;许多痉病、颈项强直等病证,其病大多属于湿;许多气逆上冲的病证,其病大多属于火;许多胀满腹大的病证,其病大多属于热;许多病出现躁动不安、狂乱等症状,其病大多属于火;许多病突然出现身体强直等症状,其病大多属于风;许多病出现腹中肠鸣、腹胀大叩之如鼓的症状,其病大多属于热;许多病出现局部红肿溃烂、疼痛酸楚、惊骇不宁等症状,其病大多属于火;许多病出现转筋、拘急、背反张、分泌物或排泄出的水液浑浊等症状,其病大多属于热;许多病出现分泌物或排泄出的水液清稀寒冷的症状,其病大多属于寒;许多病出现呕吐酸水、急性腹泻、里急后重等症状,其病大多属于热。所以《大要》说:谨慎地审查并掌握病机,分别明确其病机所属,有邪气存在的要辩明邪气的性质,没有邪气存在的要辩明是何脏之不足,邪气盛的要推究邪气为什么盛,无邪的要推究正气为什么不足。首先掌握天之五气与人之五脏之间的五行更胜关系,疏通人体气血,使机体恢复健康状态。这就是所说的病机的道理。【提要】本段原文论述了审簇拥察病机的重要性和原则,提出了十九条基本病机作为临床的范例。一、审察病机的重要性。病机概括了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掌握病机是正确诊断、治疗疾病的关键。一般医生都知道“盛者泻之,虚者补之”,但临床效果却不理想,关键原因在于没有掌握疾病的病机。二、审察病机的原则:一是各司其病机所属,分辨虚实证候的不同,分别病位的不同,即“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二是无失气宜,必先五胜,了解天之六气与人之五脏之间的五行更胜规律,并在治疗时不要违背这些规律。三、病机十九条。原文列举的十九条病机,并不能概括临床所有病机变化,只是起到示范作用。学者可以从中执简驭繁、触类旁通。现将十九条病机归纳如下。1、六淫病机(共12条)属火(5条)——诸热瞀瘛;诸禁鼓慄、如丧神守;诸逆冲上;诸躁狂越;诸病胕肿、疼酸惊骇。属热(4条)——诸胀腹大;诸病有声,鼓之如鼓;诸转反戾,水液浑浊;诸呕吐酸,暴注下迫。属湿(1条)——诸痉项强属风(1条)——诸暴强直属寒(1条)——诸病水液,澄澈清冷2、五脏病机(共5条)属心——诸痛痒疮属肺——诸气膹郁属肝——诸风掉眩属脾——诸湿肿满属肾——诸寒收引3、上下部位病机(2条)属上焦——诸痿喘呕属下焦——诸厥固泄【原文】寒者热之,热者寒之(1),微者逆之(2),甚者从之(3),坚者削之(4),客者除之(5),劳者温之(6),结者散之(7),留者攻之(8),燥者濡之(9),急者缓之(10),散者收之(11),损者温之(12),逸者行之(13),惊者平之(14),上之下之(15),摩之浴之(16),薄之劫之(17),开之发之(18),适事为故(19)。帝曰:何谓逆从?岐伯曰:逆者正治,从者反治(20),从少从多,观其事也。帝曰:反治何谓?歧伯曰:热因热用,寒因寒用(21),塞因塞用,通因通用(22)。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23),其始则同,其终则异(24),可使破积,可使溃坚,可使气和,可使必已。帝曰:善。【注释】(1)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寒病用温热法治疗,热病用寒凉法治疗,即以热治寒、以寒治热的正治法。(2)微者逆之:微,指病势轻浅、病情单纯无假象。逆,指治法,逆其病象而治。意即针对病势轻、病情单纯无假象的病证,可以逆其病象而治疗。(3)甚者从之:甚,指病势较重、病情复杂或有假象。从,指治法,顺从其病象而治。意即针对病势较重、病情复杂或有假象的病证,要顺从其病象而治疗。(4)坚者削之:体内有坚积之病,如积聚肿块等,当用削伐之法,如用三棱、莪术、青皮、枳实等消伐药物治疗。(5)客者除之:客,外邪侵犯。外邪入侵,当用驱除病邪的方法,如用麻黄、连翘、银花等解表散邪药物治疗。(6)劳者温之:虚劳之病当用温补法,如用黄芪、党参等药物治疗。(7)结者散之:气血郁结,或痰浊、邪气内结等病证,当用消散法,如用桃仁、半夏、芒硝、枳实等药物治疗。(8)留者攻之:病邪留而不去,如留饮、蓄血、停食、便秘等,当用攻下法,如用大黄、甘遂、桃仁、虻虫等药物治疗。(9)燥者濡之:津液亏损一类的病证,当用滋润生津之法,如用生地、麦冬、玉竹等药物治疗。(10)急者缓之:筋脉拘急痉挛一类的病证,当用舒缓法,如用芍药、甘草等药物治疗。(11)散者收之:精气耗散一类的病证,如自汗、盗汗、遗精、虚喘气短等,当用收敛法,如用五味子、金樱子、龙骨、牡蛎等药物治疗。(12)损者温之:虚损怯弱之病,当用温补法。(13)逸者行之:由于过度安逸造成的气血不畅、肢体痿废等病证,当用行气活血通络法,如用川芎、香附、地龙等药物治疗。(14)惊者平之:惊悸不安一类的病证,当用镇静安神法,如用朱砂、酸枣仁、珍珠母等药物治疗。(15)上之下之:上之,指病邪在上的,用涌吐法使病邪上越而解。下之,指病邪在下的,用攻下法使病邪从下而解。是因势利导、驱邪愈病的方法。(16)摩之浴之:摩之,指用按摩法。浴之,之药物浸洗和水浴法。(17)薄之劫之:薄之,之用药物侵蚀的方法,如古代外用药膏称为“薄贴”。劫之,指用峻猛的药物或治疗手法劫夺病邪的方法。如火针发汗、刺络放血法等。(18)开之发之:开之,指开泄法。发之,指发散法。(19)适事为故:选用各种方法,以适应病情为原则。(20)逆者正治,从者反治:逆者正治,逆其病象而治,为正治法,如以寒治热,以热治寒。从者反治,顺从其病象而治,为特殊的治法,如以热治热,以寒治寒。(21)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前一个“热”、“寒“,指药物的热、寒之性;后一个“热”、“寒”指疾病的热、寒之象。以温热药物治疗真寒假热证,以寒凉药物治疗真热假寒证。如用通脉四逆汤治疗阴盛格阳证,用白虎汤治疗里热炽盛的手足厥冷证。(22)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前一“塞”指补益药物,后一“塞”指阻塞不通的病证。“塞因塞用”是指用补益药物治疗虚性阻塞不通的病证,又叫“以补开塞”。如用四物汤治疗血枯经闭证,用理中汤治疗脾虚腹满证。通因通用,前一“通”指通利药物,后一“通”指通利过度的病证。“通因通用”指用通利药物治疗实性通利过度的病证,如大承气汤治疗热结旁流证。(23)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伏,制服。主,指疾病的本质。要从疾病的本质来治疗,首先要探求疾病的原因。(24)其始则同,其终则异:反治的初始阶段,药性与疾病的假象相同,随着药效的发挥,最终假象消失,真相显露,则药性与病象相反了。【语译】寒病用温热法治疗,热病用寒凉法治疗。病情轻微无假象的就逆其病象而治,病情较重有假象的就顺从其病象而治。病邪坚积于内的用消伐法治疗,外邪侵犯的用驱除邪气的方法治疗,虚劳之病用温补法治疗,邪气内结的用消散法治疗,病邪久留在体内的用攻邪的方法治疗,津液亏损的干燥证用滋润生津的方法治疗,筋脉拘急痉挛的病证用舒缓法治疗,精气耗散的病证用收敛法治疗,虚损怯弱的病证用温补法治疗,气血运行不畅、肢体痿废不用的病证用行气活血通络法治疗,惊恐不安的病证用镇静安神法治疗,病邪在上部用涌吐法,病邪在下用攻下法,或用按摩法,或用药浴法,或用侵蚀法,或用劫夺法,或用开泄法,或用发散法,都要以适合病情为原则。黄帝说:什么叫逆治从治?岐伯说:逆治就是正治,从治就是反治,反治用药的多少药根据病情来决定。黄帝说:什么是反治?岐伯说:用温热药物治疗真寒假热证,用寒凉药物治疗真热假寒证,用补益药物治疗闭塞不通之证,用通利药物治疗通利过度之证。要制服疾病的根本,必先探求发病的原因。反治法初始阶段药性与病的假象相同,但最终随着药效的发挥,假象消失,真相显露,则药性与病的本质相反了。这种治法,可以破除积滞,消散坚块,调畅气机,使疾病痊愈。黄帝说:对。【提要】本段原文论述了正治法和反治法的理论。正治法,又称“逆治法”,逆病象而治的方法,是临床常用的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劳者温之、客者除之、坚者削之等。此类治法适用于病情单纯无假象的病证。反治法,又称“从治法”,顺从病象而治的方法,是临床特殊的治法。主要内容包括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此类治法适用于病情复杂有假象的病证。反治法顺从的只是疾病出现的假象,其本质还是针对疾病根本病机而设的,所以它也是治病求本的方法。【原文】帝曰:论言治寒以热,治热以寒,而方士不能废绳墨(1)而更其道也。有病热者,寒之而热(2);有病寒者,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