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5518-1985 粮食、油料检验 粮食比重测定法》是一项国家标准,旨在规范粮食和油料的比重测定方法。该标准适用于各类粮食及油料作物的比重测试,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评价其质量特性。
根据此标准,测定粮食或油料的比重时,首先需要准备一套专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比重瓶、天平(精度要求达到0.01g)、温度计等。样品的选择也很关键,应确保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并且在实验前对其进行适当的处理,如清除杂质、干燥至恒重状态等。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 将空比重瓶称量并记录其质量。
- 向比重瓶内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或其他指定液体),再次称量以获取加液后的总质量。
- 从比重瓶中取出适量液体,然后将待测样品小心地放入其中,尽量避免空气泡进入。
- 再次称量装有样品与剩余液体的比重瓶总质量。
- 根据前后两次测量结果计算出样品的实际体积。
- 利用公式:比重=样品的质量/样品的体积,可以得出最终的结果。
整个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好环境条件,比如室温保持稳定,使用相同材质的容器等,这些都有助于提高测定准确性。此外,对于不同类型或品种的粮食、油料,可能还需要调整具体的实验参数以适应各自的物理化学性质差异。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文档简介
UDC(633.1+633.85).001.4X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518—85粮食、油料检验粮食比重测定法InspectionofgrainandoilseedsMethodsfordeterminationofspecificgravityofgrain1985-11-02发布1986-07-01实施家标唯局国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镇食、油料检验粮食比重测定法GB5518-85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西城区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邮政编码:100045电话:63787337637874471986年5月第一版2005年12月电子版制作书号:155066·1-23814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335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DC(633.1+633.85).001.4粮食、油料检验GB5518-85粮食比重测定法lnspectionofgrainandoilseedsMethodsfordeterminationofspecificgravityofgrain本本标准适用于商品粮食、油料比重的测定。粮食、油料比重即为粮食、油料纯体积的重量与其同体积水的重量之比。1量简法1.1仪器和用具1.1.1廿简:0.1ml刻度;1.1.2天平:感址0.01g。1.2试剂20%乙醇:95%乙醇22ml加水78ml。1.3操作方法在20ml量简中,先注入20%乙酵10ml,然后放入试样5g(D,),稍加摇动,逐出气泡,待液面平稳后,立即读取液体上升体积数(P)。1.4结果计算食、油料比重(a)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M一-试样重量,g;-与试样同体积的水的重量,g。I。=V·d*。d*为水的蜜度,,近似取18/ml,一试样体积,ml。比重瓶法2.1仪器比重瓶:长颈带活塞的玻璃瓶。颈上有1/10ml刻度,计10ml,零位刻度在长颈下部,零位下有调节液体容量的活塞。2.2操作方法向瓶内注入20%乙醇,通过活塞调节液面至零位处。然后从瓶口放入试样10g(I),稍加摇动,逐出气泡,放平后立即读取液面上升处的刻度(V)。2.3绪果计算比重的计算同1.4。粮食比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最新文档
- 2025年OLED检测系统项目合作计划书
- 幼儿园与文化机构合作计划
- 医疗行业护士招聘计划方案范文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劳动教育教学计划
- 2025年医务科信息化建设计划
- 九年级体育竞赛与训练计划
-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下册道法文化交流计划
- 六年级性别平等与健康教育计划
- 九年级物理家长会沟通与分享计划
- 小学三年级数学能力评估工作计划
-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护理教学查房
- 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审批表
-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雷雨》原文
- 加工棚验收表
- 某道路运输安全生产业务操作规程
- GB/T 42997-2023家具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量标识
- 预制方桩打桩记录
- 生态学第6章生活史对策
- Moldflow模流分析基础教程 课件全套 第1-11章 注塑成型CAE技术概述-综合模流分析实例
- 市政道路工程工序表格清单
- 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