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绘画名家及其作品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以三国时代曹植《洛神赋》为题材,用生动的形象,完整地表现了赋的内容。
画中的曹植带着随从,在洛水之滨凝神怅望,见到了思念已久的洛
神。远处凌波而来的洛神,衣带飘逸,动态委婉从容,目光凝注,表现了关切、迟疑的神情。二人的思念之情溢于卷面。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现传世的共有4件,绢本、设色,均为宋人摹本。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二件)、辽宁省博物馆和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收藏的《洛神赋图》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洛神赋图》第一卷相同,只是首尾缺损较多。
《洛神赋图》局部全卷长达近6米,是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类似连环画的长卷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大英博物馆藏“女史”是女官名,“箴”是规劝、劝戒的意思。
隋展子虔游春图《游春图》是现在能够见到的唯一隋代卷轴画。这幅画对于研究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很重要,它对比例与透视的处理比以前的绘画有很大的进步,彻底改变了过去常见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不合理状态,成为卷轴山水画兴起的代表作。
阎立本:(601-673)阎立本唐代画家,唐代雍州万年人。隋代画家阎毗之子,阎立德之弟。唐太宗时曾任刑部侍郎,显庆初年,代其兄做过工部尚书,总章元年任右丞相。擅长书画,最精形似。
阎立本的代表作《历代帝王图》和《步辇图》
《历代帝王图》
《历代帝王图》,全图共描绘了十三位帝王形象,每位帝王旁均有榜书,有的还记叙其在位年代及对佛道的态度。画家既注意刻画作为封建统治者的共同特性和气质仪容,又根据每个帝王的政治作为,不同的环境命运,成功的塑造了个性突出的典型历史人物形象,体现了著者对这些帝王的评价。全卷用线为铁线描,衣纹、胡须等匀细而挺拔,用色浓重、晕染显著,为古画造诣的上乘之作,足可作为初唐绘画的样本。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局部《步辇图》《步辇图》是阎立本名作之一,它表现的是吐蕃使者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情景。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描绘的就是当时唐太宗与禄东赞会面的场景。图卷右半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太宗形象是全图的重心所在。作者不遗余力地给以生动细致的刻画,他笔下的唐太宗面目俊朗,目光深邃,神情庄重,顾盼之间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为了更好地凸现出唐太宗的至尊风度,作者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一是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是为反衬;二是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大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是为正衬。全图不设背景,以摹绘人物为主,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渐趋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唐阎立本步辇图描绘了贞观十五年,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禄东赞来迎文成公主入藏时的情景。在绘画技巧上,阎立本继承和发展了魏、隋以来的优秀传统,重视人物精神刻划。用笔较顾恺之的“细密精致”更富于变化,有粗有细,有松有紧,富于表现力。用色上,他吸取六朝的晕染法,能成功地把对象的质感和厚度表现出来。
吴道子:(约685—758)吴道子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吴道子是古代画家中最享盛名的一个,一千年来他被奉为“画圣”,被奉为民间画工的“祖师”。吴道子一生的主要时期是在开元、天宝年间(公元七一三—七五五年)。吴道子年幼时丧失父母,生活贫寒,曾去洛阳追随当时擅长纵放的草书的著名书法家张旭、贺知章学书法。吴道子学书法没有显著的成绩,乃改而学画,未及二十岁就显露出了天才。他的绘画的名声后来为唐玄宗李隆基所知,被召入宫廷中,授以“内教博士”的官职,并为之改名“道玄”,同时禁止他私自作画。《送子天王图卷》
目前流传的被认为是吴道子的作品主要有《送子天王图卷》、曲阳北岳庙的鬼伯、孔子像、观音菩萨像等。《送子天王图卷》(宋代的临本)是否传自吴道子尚缺乏证明,然而是一幅优秀的古代作品。图卷最后一段取材《瑞应本起经》中净饭王抱了初生的释迦牟尼到神庙中,诸神为之慌忙匍伏下拜的故事。净饭王捧着婴儿,以一种小心翼翼的动作,充分透露出这一抱持者的崇敬心情;同时,那一跪拜在地的孔武有力的天神,更不是单纯的跪拜,而是张皇失措、惶恐万状的神态,是精神上完全降服了的表情。净饭王和天神的这两个有充分的心理根据的动作便烘托出还在襁褓中的,在画面上看不出任何直接的迹象来的小小婴儿的不平凡和无上威严。这样的表现是通过人物的表情和内心的联系以阐明主题,所以在绘画艺术技巧的发展上有创新的意义。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卷》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卷》局部
唐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局部)纸本手卷纵35.5cm横338.1cm吴道子改变了东晋顾恺之以来那种粗细一律的「铁线描」,首创「兰叶描」在运笔时有压力轻重与速度上的变化,生动地暗示出衣褶的厚度及转折的感觉。
他又突破南北朝“曹衣出水”的艺术形式,笔势圆转,衣服飘举,盈盈若舞,形成“吴带当风”的独特风格。后人称吴道子为“画圣”。
张萱张萱,唐代杰出画家。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生卒事迹不详。开元、天宝年间做过宫廷画家。擅长画仕女、宫苑、游宴一类题材。张萱的有代表作《虢guó国夫人游春图》与《捣练图》由北宋人临摹而流传于世。《捣练图》人物动作自然,细节刻划生动,勾线工线劲健,设色富丽。在人物造型上,画中的妇女曲眉丰颊、丽多姿,脸庞体形都显得肥胖。唐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绢本设色纵52cm横148cm辽宁省博物馆藏张萱《捣练图》
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捣练“练”丝制品的一种。练织成的时候质硬,必须煮过,漂白,再用杵捣,才能柔软洁白。第一组描绘四个人以木杵捣练的情景。
第二组画两人,一人坐在地毡上理线,一人坐于凳上缝纫,组成了织线的情景。
织修熨烫第三组执绢的妇女身躯稍向后仰,似在微微着力;熨练妇女认真专注的表情,端丽的仪容,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温厚从容的心情。在绢下好奇地窥视的女孩,以及畏热而回首的煽火女童,都生动引人。周昉周昉:唐代著名画家。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出身于仕宦之家,是一位出入卿相之门的贵族,官至宣州长史。初年学张萱,擅长画肖像、佛像,尤精仕女画。宋代著名书画家米芾在其所著《画史》上,曾将唐代杰出画家周防与顾恺之,陆探微,吴道子并称为四大人物画家,而周仿出身于仕宦之家,“多见贵而美者”,尤其擅长于塑造唐代贵族妇女的典型形象,被称为“画仕女为古今冠绝”的画家。唐周昉
《簪花仕女图》绢本设色纵46cm横180cm
《簪花仕女图》是流传至今的周昉的力作,现存于辽宁博物馆,是绢本设色。这是一件描绘宫廷仕女闲适生活的作品,整卷画用笔朴实,没有画背景,只用了一簇木兰花、一只鹤,两只犬,寥寥几笔便点缀出宫廷花园的安详景色。此图描写贵族妇女盛装艳服在庭院中游玩的闲适生活。画中人物形象丰满,用笔设色工整浓丽,线条匀细劲挺,类“游丝描”。面部用服胭脂或曙红染脸红,用淡肉色渲染面部再罩以白粉(唐人用蛤粉),额、鼻、颏再染白粉色,即唐“三白法”。头发乌黑,最后可罩松烟墨及花青。画纱衣透出的手臂,衣服的线条和着色应较浅;白纱还须复勾浓白粉线及图案,画出薄透效果。此图代表现传唐代工笔重彩画的最高水准。
从《簪花仕女图》中,我们不难看出周昉艺术造诣之深。他的仕女画是我们民族艺术的瑰宝,同时也曾广泛地流传于国外,在朝鲜,日本等国的仕女画中,我们也极易看出周昉的影响。周昉《簪花仕女图》局部李思训(651-718)李思训唐代杰出画家,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唐朝宗室孝斌之子。以战功闻名于时。曾任过武卫大将军,世称“大李将军”。其子李昭道称为“小李将军”。其画风精丽严整,以金碧青绿的浓重颜色作山水,细入毫发,独树一帜。在用笔方面,能曲折多变地勾划出丘壑的变化。法度谨严、意境高超、笔力刚劲、色彩繁富,显现出从小青绿到大青绿的山水画的发展与成熟的过程。它和同时期兴起的水墨山水画,都为五代和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奠定了基础。其作品均散佚。《宣和书谱》记载尚有《山届四皓》、《春山图》、《海天落照图》、《江山渔乐》、《群山茂林》等十七幅,现在仅见《江帆楼阁图》和《九成宫纨扇图》。《江帆楼阁图》
被认为是李思训的传世作品只有《江帆楼阁图》(绢本设色,纵101.9cm横54.7cm),而且还不是很确定,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传为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是体现其风格特点的代表作。画面以俯瞰的角度,描绘了山角丛林中的楼阁庭院和烟水辽阔的江流、帆影,境界清爽、旷远、幽深,从布局到画法都可以看出与《游春图》的继承关系。画树已注煮交又取势,显得繁茂厚重,山石的勾斫,仍无明显的皴笔;设色以青绿为主,墨线转折处用金粉提醒,具有交相辉映的强烈效果。王维(701-761)王维,唐代具有深远影响的山水画家、也是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字摩诘,原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境)人。后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故人称“王右丞”。王维自幼聪颖,不但九岁时便能作诗写文章,后来成为开元、天宝间著名诗人,而且工于草书隶书,娴于丝竹音律,擅长绘画,是个多才多艺的才子,在青年时代便已名动京师,得到皇族诸王的敬重,宁王、薛王待他就象师友一样。”他的山水田园诗,作物精细,状写传神,色彩鲜明如画。又语言清新凝炼,含蓄生动。王维的山水画荆浩
五代后梁杰出画家荆浩,字浩然,沁水(今属山西)人。博通经史,并长于文章。他因躲避战乱,隐居于太行山之洪谷,因号“洪谷子”。他长期接触北方雄伟的自然山川,他笔下的山水大多是高山峻岭,层峦叠嶂,气势宏伟壮观。他在唐朝发展起来的水墨山水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创造和突破。荆浩不但提出“图真”、“搜妙创真”,还提出了绘画的“六要”:气、韵、思、景、笔、墨六个要素。他指出“吴道子画山水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他还提倡山水形象要“气质俱盛”,达到神形兼备。《匡庐图》传为是荆浩画的巨轴。五代的山水画,尤其是水墨山水画进入了成熟阶段,画家体味生活,将所见自然环境的特色,用不同技法加以再现,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流派,展示祖国山河的多姿多彩。在北方,以荆浩,关仝师徒为代表,素称「荆关」﹔在江南,以董源、巨然师徒为代表,素称「董巨」。
五代
荆浩
匡庐图
董源:(?-962)董源五代南唐杰出画家。钟陵(今江西进贤西北)人。原为南唐画院画家,后入宋。南唐时,曾任后苑副使,故号“董北苑”。工山水,早年学李思训,亦师王维。擅画秋岚远景,多描写江南真境,不作奇峭的笔墨,兼画龙水、钟馗,无不臻妙。所写风雨溪谷、烟云晦明、千岩万壑、山石泷水、使人遐想。其画山手法,用笔多细长圆润,形似披麻,水用
纹,树木多亭直,树叶多用单笔、夹笔、皴法渗软,下有沙地,用淡墨扫,用破式渲染,辅以点苔,充分阶段表现出南方山水风景秀润多姿。董源《潇湘图》
五代
董源
洞天山堂
董源曾任南唐北苑副使,故人称「董北苑」。他的山水,好以淡墨轻岚写出江南平淡天真之趣。尤擅长用披麻皴,线条圆润细长,如麻线下披﹔并缀以点子皴,描绘出江南山峦土厚林茂、草木华滋的特色。五代
董源寒林重汀图绢本设色日本黑川古文化研究所藏描绘了隆冬时节的江南景色。画中看不到人踪,听不到喧哗,静穆横卧的山丘,幽深延绵的水汀,沉默相对的房舍,无言挺立的竹木,甚至风似乎也被冷得不愿发出一丁点儿声息,体现了画家把握四季景物的高超技艺。黄筌(约903-965)黄筌,五代后蜀杰出画家。四川成都人。自幼喜好绘画,十七岁为前蜀王衍时画院待诏。黄筌聪明有奇能,技艺全面,他画人物、龙水、松石、墨竹、山水诸多题材,善取诸家之长,且皆曲尽其妙。黄筌继承唐代花鸟画的传统,所画多为宫廷中的奇禽名花,他以极细的线条勾勒轮廓,配以柔丽的色彩,线色相融,情态生动逼真。在孟蜀广政间年间,蜀主曾命黄筌写鹤于偏殿之壁,筌画“警露者、啄苔者、舞工者、梳翎者、唳天者、顾步者,精采态体,极为生动。蜀主叹赏,遂称“六鹤殿”。黄筌画有《春山图》、《秋山图》、《山家晚景图》、《山居诗意图》、《潇湘图》、《八寿图》等作品。列入《宣和画谱》的有《桃花雏雀图》等四十九件。黄筌《写生珍禽图》
顾闳中:(902——970)
顾闳中,北海(今山东潍坊)人。南唐著名人物肖像画家。曾化过后主李煜的肖像。《韩熙载夜宴图》是他唯一的传世作品。但为我们留下了一幅古代皇室贵族传神的真实生活写照。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绢本,宽28.7厘米,长335.5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品以屏风为界,将画卷分为五个故事情节,即听乐、观舞、休息、清吹、送别。全局构图张弛、疏密有序;人物刻画精细、传神、古朴、大气,并通过对韩熙载头像的细致描绘,成功地表现出韩熙载当时的心理状态。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绢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纵28.7cm横335.5cm第一场景:描绘了韩熙载与来宾聆听乐女弹奏琵琶第二场景:描绘了舞女在韩熙载的击鼓声中翩翩起舞第三场景:描绘了韩熙载在围床上休息第四场景:描绘了韩熙载手执执扇欣赏乐女吹奏(两人吹横笛,三人吹筚篥)第五场景:描绘记录了韩熙载和宾客与乐女调笑,以此结束夜宴。五代南唐周文矩苏李别意
画中李陵的随侍与苏武的羊群各占一侧,白雪皑皑中握别的苏李则居画幅正中,明显为故事重心所在。周文矩对人物的刻画表情生动,或情绪激越,或愁蹙畏寒,显示出画家对形体与姿势掌握的深厚功力。其线条遒劲精细,敷色典雅。
五代黄筌写生珍禽图与山水画「北有荆关,南有董巨」相仿,五代的花鸟画也产生了不同的流派,主要有西蜀的黄筌和南唐的徐熙。
黄筌最擅长用勾勒法作画,即以细淡的墨线勾画出所画花鸟的轮廓,然后填以色彩,以着色为主,给人以富丽工巧的感觉﹔同时他爱画名花异草,珍禽奇鸟,寓有富贵吉祥的含义。其子黄居采禀承家风,宏扬工细、逼真的勾勒填彩画法,因此黄氏父子的画风被称作「黄家富贵」,而且风靡后代画院,流风不绝。
宋朝绘画风格多样,题材众多,包括人物、山水、花鸟及文人墨戏等。山水画在山石皴法、构图章法、透视比例、色彩铺陈上,延袭唐代绘画技术进一步发展,质感强烈,气势宏伟;到了南宋时候,马远、夏圭等人创出新的构图形式,描绘江南优美的湖光山色。花鸟画则更趋严谨精致,饶有装饰趣味。无论是哪一种题材的绘画都很注意到构图与色彩,而且趋向气韵理趣的表现,产生了许多堪称完美的画作。值得一提的是,自魏晋以来孕蓄的文人画,到北宋时期终于成了气候,在苏轼、米芾、李公麟等文人士大夫的推动下,注重抒发主观情致的文人墨戏画发展成新的艺术潮流,与宫廷画院的写实画风形成对比。
宋苏汉臣秋庭婴戏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中国绘画中的人物画发展,一般认为唐代是个高峰时期,但若论精致细密,宋代犹能承袭晚唐五代的遗绪,其豪华富丽的画法,似乎也不多让。譬如《秋庭婴戏图》,画中两个小孩推枣磨时的精神和眼神,就令人叹为观止。
宋李公麟五马图之一“满川花”
李公麟是北宋后期的一位进士,擅长画道释人物、鞍马、山水,而且所作皆不着色,被称作「白描大师」。现存的画迹主要有《免冑图》、《五马图》、《临韦偃牧放图》等。从《五马图》中可看出他用线条的技巧,单线勾勒再略染淡墨,落笔轻快起伏,具有节奏感。
南宋
梁楷泼墨仙人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梁楷曾任画院待诏,后不满政局,弃职为僧。他在绘画上最大成就,就是在北宋盛行精致写实时尚时,发展了简练豪放的「减笔画」,从而更深刻表达禅宗野逸的精神境界,代表作有《泼墨仙人图
》、《太白行吟图
》等。
宋
刘松年
罗汉画轴
绢本设色
画中罗汉浓眉高鼻,貌若印度高僧,身着右袒式袈裟,倚树沈思。身侧随侍的和尚以衣袂承接树上长臂猿所摘之石榴,身前尚有二鹿仰观,画面生动。罗汉脸上满布皱纹,双眉蹙起,神情专注,栩栩如生。
宋李成读碑窠石图李成是唐代宗室,他特别擅长描写北方荒郊寒林景色。画中看到的是荒野寒林之中,在古树下有一古碑,一骑骡老者正仰观碑文,旁有童仆相随。画中蟹爪状的树枝、卷云状的石头,萧瑟的气象及平远的背景,无不体现了李成画作的特点。
宋郭熙早春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郭熙是北宋中期的画家,擅长画山水寒林,这幅画描写寒冬已逝,早春来临的情景,其中冰雪融化成的泉水层层泻下,山间飘渺着薄雾和欲舒发的林木,显示出一种新生的喜悦,构图上采取中峰鼎立的式样,视点变化较大,融合高远、深远、平远三种透视于一画面。
南宋
李唐万壑松风图李唐是南北宋之间的山水与人物画家,此画完成于南渡之前,仍属于北宋的构图式样,但已经注意到山的侧面与斜面所造成的深度感。在这幅画中,李唐以重墨斧劈皴染的画法,呈现出气势雄伟的气氛,以及质感极佳的山石。南宋
马远
踏歌行图
马远是画院待诏,他的山水画特色包括苍劲的大斧劈皴,瘦硬如屈铁的拖枝,简率淋漓的墨韵。最特殊之处是他创造了构图简洁、以偏概全的方法,即突出主景于画面一角,其于用渲染手法逐渐变化为朦胧的远树水脚、雾雨烟岚,并通过指点眺望的人物,把欣赏者的注意力引向虚旷的空间,给人以遐想的余地,因此被称为「马一角」。
南宋
夏珪
临流赋琴图
夏珪的山水画继承李唐、马远的斧劈皴法,发展成连皴带染水墨淋漓的拖泥带水皴。擅长以虚代实、计白当黑,将景物集中于一侧,表现浩渺的空间,因此被称为「夏半边」。
宋
黄居寀
山鹧棘雀图花鸟画自从五代黄筌、徐熙并起,分道扬辉之后,到了宋朝,纯綷审美之风盛行起来,以致于花鸟画与山水画更加兴盛,几乎取代了人物画的中心地位。宋朝初年花鸟画有黄居寀和徐崇嗣二家并起。当时学花鸟者,不入于黄,即入于徐,其情形颇与北宗山水发展于院内,南宗山水发展于院外者相似。除了黄徐二人之外,还有崔白和宋徽宗赵佶擅长花鸟画。
宋徽宗赵佶山禽腊梅图
赵佶善绘山水、人物、楼阁,尤长于花鸟,用笔挺秀灵活,舒展自如。《山禽腊梅图》画面上有宋徽宗自己题的诗,是画家自己于画上题诗较早的先例之一。宋徽宗的书法极有名,被称为「瘦金体」,以一种细劲而锋芒毕露的线条写出华贵妩媚的字,在中国书法史上独树一格。
宋赵佶瑞鹤图绢本设色,纵51.8cm横138.5cm辽宁省博物馆藏图绘彩云缭绕之汴梁宣德门,上空飞鹤盘旋,鸱尾之上,有两鹤驻立,互相呼应。画面仅见宫门脊梁部分,突出群鹤翔集,庄严肃穆中透出神秘吉祥之气氛。此幅一改常规花鸟画构图的传统方法,将飞鹤布满天空,一线屋檐既反衬出群鹤高翔,又赋予画面故事情节,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一次大胆尝试。绘画技法尤为精妙,图中群鹤如云似雾,姿态百变,无有同者。更为精彩之处,天空石青满染,薄晕霞光,色泽鲜明,鹤身粉画墨写,睛以生漆点染,顿使整个画面生机盎然。
宋
苏轼
古木怪石图卷(日本私人收藏)中国绘画虽自晋顾恺之白描人物,南朝陆探微一笔画,唐王维破墨,王洽泼墨,从事水墨与简笔以来,已开文人墨戏之先河,然尚未独立墨戏一科。到了北宋,以苏轼为代表的一批著名文学家纷纷参加绘画创作,不仅大胆创新,而且还提出了许多反映文人士大夫审美情趣的美术理论,给宫廷绘画占主导地位的美术界带来了新的活力。这股新潮日益发展,及至元代成为绘画界的主流,人们称之为「文人画」。
苏轼强调绘画抒写主观情感的功能,主张诗画相融相通,要求作品有诗的境界,物象有活的精神,是宋代文人墨戏的创导者与实践者。他的传世作品《古木怪石图卷》,绘了杆扭枝曲的枯树,仿若挣扎伸展,坚硬顽强;虽笔墨不多,却有孤傲险怪之气,与其傲岸豪放的性格相一致,抒写了胸中的磊落不平。宋苏轼潇湘竹石图邓拓/中国美术家协会藏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宋徽宗时的画院待诏张择端,长于界画,尤其精于舟车、市桥、人物、山水,在传世宋代风俗画《清明上河图》中,他描绘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像和自然风光。河上舟船或行驶,或泊岸;城内外,房屋楼阁鳞次栉比,店铺、茶坊、酒肆、脚店、寺观、公廨等沿街而设,拱桥横跨汴河,城门洞开,农工仕商,男女老幼,摩肩接踵,络绎不绝,一派繁荣景像。形像地反映了北宋城市经济的发达,是了解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极其重要的形像资料,有着文字难以替代的文献史料价值。
《清明上河图》详实准确地描绘了北宋汴梁数座城楼中的一座,此城楼为五开间三进。屋顶为四阿顶,四条斜脊拥有优美曲线。由于采用多重硕大的斗拱将屋檐外挑,使得整个大屋顶有了飞翔的动感。向内开启的门两边的次间和梢间全为直棂窗,显得十分大方。为了增加美感,城楼坐落在由斗拱承托的平坐之上,两边再配上阶梯,于是在简单的空间中体现参差错落的美。平坐上的阑干样式简捷规范,是古代的常式,在拐折处阑干上额寻柱都是两两交叉而出,亦是古代标准的惯例,但宋之后就极少见到,反而在日本得以很好的延续。
由于商业贸易繁盛,汴河水运繁忙,为了通航的顺畅,宋代的工匠创造了一种不使用桥墩的大跨度叠梁式木桥——虹桥。此桥结构科学、造型简洁、曲线优美,桥的两头各有一对华表,表上立姿态各异的四羽仙鹤,可惜毁于金元之际。元初以趙孟頫、高克恭等為代表的士大夫畫家,提倡復古,回歸唐代和北宋時的繪畫傳統,並且主張將書法入畫,因此創造出重氣韻、輕格律,注重主觀抒情的元畫風格。宋人作畫大都在絹上,元人則喜歡用比較乾的筆法,所以改用紙作畫,除皴法以外,增多擦的效果,猶如中國書法一樣。這時的構圖,為了使畫面的上方可以題上詩句,所以故意留出一角,題上自己作的詩句,使詩、書、畫三者合成一體,直到今天,國畫仍保有這種特色。
元赵孟頫鹊华秋色图辽阔的江水沼泽地上,矗立着两座山,左方圆平顶的是「鹊山」,右方尖峭的是「华不注山」。此画向被认定为文人画风式的青绿设色山水:两座主峰以花青杂以石青,呈深蓝色。这与州渚的浅淡、树叶的各种深浅不一成同色调的变化;斜坡、近水边处,染赭,屋顶、树干、树叶又以红、黄、赭。这些暖色系的颜色,与花青形成色彩学上补色作用。元代中晚期活动于江南的黄公望﹝1269年~1354年﹞、吴镇﹝1280年~1354年﹞、倪瓒﹝1301年~1374年﹞、王蒙﹝?~1385年﹞,因皆在笔墨技法上成就显著,画山水以寄托清高避世的情感,对文人山水画典范的形成作出贡献,因而在画史上被称作“元四家”。
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的代表作,描写浙江富春江一带景色,用笔简练,使用较多的干笔与微微抖动的线条,结构完整扎实,功力深厚。因为此画太有名了,所以有不少人抢夺、伪造,清代吴洪裕甚至执意要烧来陪葬。
剩山图浙江省博物馆藏元吴镇双松图画幅左边有款题:“泰定五年春二月清明节为雷所尊师吴镇
”元倪瓚容膝斋图倪瓒以洁癖著名,他的画中似乎也可发现这种特质;画面布局十分单纯,「一河两岸」式的构图,画中只出现一小株树石、亭子,几乎未见人迹,总呈现一种安静。笔法清淡而稳定,用墨不多,所以有人形容这样的画为「惜墨如金」。他的画表现出一种淡泊而萧疏的特质,是他远离尘嚣的心境写照。明清两代文人画家对倪瓒的作品推崇备至。
元
王蒙青卞隐居图王蒙是赵孟頫的外甥,他的画与倪瓒的冷寂简逸正好相反,画面十分繁复,构图也很复杂,一层一层叠墨加之以细笔皴擦,并使用许多厚重丰富的颜色,显得苍茫浑厚。
一般来说,明朝初期,崇尚宋代画风的画家在宫廷、民间相当普遍,其中以戴进领导的「浙派」对当时画风影响最大。明朝中期随着经济的繁荣,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的苏州涌现出卓有成就的画家群体,其中以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家最为著名,人称「吴门画派」。他们的作品多表现江南文人优雅闲适的生活情趣。到了明朝后期,随着社会思潮的活跃,士大夫文人画更是向独抒性灵发展,以画为乐、以画为寄。
明沈周庐山高
「吴门画派」的四大家各有千秋,其创始人沈周功力深厚,最富文人气息,他具有多方面的文化修养,书法雄厚浑朴,兼工山水、花鸟、人物,中年后画法严谨细秀,用笔沉着劲炼,以骨力胜;晚年笔墨简放粗豪,气势雄强。所作率意纵逸,寓有野逸之趣,成为明代复兴文人画的先锋。
明文征明古木寒泉图
画中一松一柏,相旁而生。柏树老干分披,杈枒四出;其后松树两干并伸,参云直上。背景石壁与松柏紧贴,塞地漫天,几无余地,忽于绝高处界出飞泉一道,数折而下,遂使通幅于紧迫繁复之中,遽尔空灵疏朗,确为神来之笔。
明唐寅陶谷赠词
画中人物刻划工谨微妙,陶谷拈须倚坐榻上,旁置笔墨纸砚,前面燃着红烛。秦蒻兰束发高髻绣襦罗巾,坐弹琵琶,情态生动逼真,正是赠词前后的情景。背景之树石、竹蕉、盆花,乃至坐榻、画屏也都精心刻画,不独布局得体,设色秀妍,而且理趣兼优,形神俱佳。右上有唐寅题诗:「一宿姻缘逆旅中,短词聊以识泥鸿。当时我作陶承旨,何必尊前面发红。」诗情画意,寓意殊深。
明仇英汉宫春晓
描绘宫中嫔妃生活。画中园庭殿宇极其繁盛,台阁栏杆门墙皆用界笔画成,精细入神。而人物勾勒笔法秀劲,设色青绿重彩,侬丽典雅,其画虽仿宋人,然有超越之处。
明董其昌夏木垂荫
明朝后期的画坛中心人物是董其昌(1555年-1636年)。他诞生于松江,官至礼部尚书,是继元代赵孟頫之后的又一位大官兼文人书画家。他的画风在当时声望显著,成为〝华亭派〞的首领。
明陈洪绶梅花山鸟陈洪绶(1599-1652),浙江诸暨人。字章侯,自号老莲。明亡后,又号悔迟、勿迟、云门僧。擅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4985.4-2024农业物联网通用技术要求第4部分:畜禽养殖
- GB/T 21551.6-2024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第6部分:空调器的特殊要求
- 2025年度大型水利工程采砂厂承包权转让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版国际贸易合同主体欺诈责任划分与损害赔偿合同3篇
- 2025年度鲜羊奶品牌授权及区域代理销售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出租车行业驾驶员权益保护合作协议3篇
- 2024版加油站柴油订货与销售协议范例版B版
- 专业水泥销售协议:2024版细则版A版
- 二零二五年度高压电缆敷设与维护保养合同大全3篇
- 2024版吉阳区环卫设施安全检查评估合同
- 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及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环节的预防监控措施
- 继电保护试题库(含参考答案)
- 《榜样9》观后感心得体会四
- 2023事业单位笔试《公共基础知识》备考题库(含答案)
- 《水下抛石基床振动夯实及整平施工规程》
- 2025年云南大理州工业投资(集团)限公司招聘31人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风电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
- 《教师职业道德与政策法规》课程教学大纲
- 儿童传染病预防课件
- 护理组长年底述职报告
- 《住院患者身体约束的护理》团体标准解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