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与诺贝尔奖~_第1页
世界与诺贝尔奖~_第2页
世界与诺贝尔奖~_第3页
世界与诺贝尔奖~_第4页
世界与诺贝尔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由诺贝尔奖引发的思考--世界与诺贝尔奖2009年诺贝尔奖的获奖情况

一、诺贝尔文学奖

赫塔·米勒(德国女作家和诗人)“兼具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直,描写了一无所有、无所寄托者的境况”2009年诺贝尔奖的获奖情况

二、诺贝尔物理学奖高锟、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从左到右)“在光学通信领域中光的传输的开创性成就”高琨(CharlesK.Kao)—中国香港科学家—于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博伊尔(WillardS.Boyle)和乔治-E-史密斯(GeorgeE.Smith)——美国科学家2009年诺贝尔奖的获奖情况

三、诺贝尔化学奖万卡特拉曼-莱马克里斯南、托马斯-施泰茨和阿达-尤纳斯(从左至右)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奖莱马克里斯南——1952年出生于印度金奈,目前持有美国国籍、是美国科学家施泰茨——美国科学家尤纳斯——以色列科学家2009年诺贝尔奖的获奖情况

四、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伊丽莎白·布莱克本——美国分子生物学家、加利福尼亚大学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系教授卡罗尔·格雷德——美国分子生物学家杰克·绍斯塔克——美国生物学家、哈佛医学院遗传学教授“发现了端粒和端粒酶(telomerase)保护染色体的机理”2009年诺贝尔奖的获奖情况

五、诺贝尔和平奖美国总统奥巴马“为加强世界外交和世界人民合作做出了非凡的努力。”由诺贝尔奖引发的思考中国与诺贝尔奖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科学家(九位)1957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因“发现宇称原理的破坏”而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1976年丁肇中因“发现一类新的基本粒子”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86年李远哲因“发明了交叉分子束方法使详细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成为可能,为研究化学新领域—反应动力学作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997年朱棣文因“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98年崔琦与德国的霍斯特·斯托尔默和美国的罗伯特·劳克林因在量子物理学研究做出的重大贡献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2000年高行健凭借作品《灵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历史上首位华裔诺贝尔文学奖得主。2008年钱永健与美国生物学家马丁·沙尔菲和日本有机化学家兼海洋生物学家下村修2名科学家以绿色荧光蛋白的研究获得该年度诺贝尔化学奖。2009年高锟,韦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三人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由诺贝尔奖引发的思考中国人为什么与诺贝尔奖无缘?中国人为何与诺贝尔奖无缘

现场调查环节1大学毕业后想一直做学术研究的同学2大学毕业后想做公务员或者当官的同学3大学毕业后想低调就业赚钱为养家糊口打基础的

同学4大学毕业后不想自己找工作而靠家里的同学中国人为何与诺贝尔奖无缘

讨论成果——原因篇教育政策及制度经济文化个人中国人为什么与诺贝尔奖无缘当代的李约瑟难题当代的“李约瑟难题”李约瑟有一些很著名的观点:近代科学之所以没有在中国产生,

一是中国没有具备宜于科学成长的自然观;二是中国人太讲究实用,一些发现滞留在了经验阶段;三是中国的科举制度扼杀了人们对自然规律探索的兴趣,八股文扼杀了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致,思想被束缚在古书和名利上,“学而优则仕”成了读书人的第一追求。由诺贝尔奖引发的思考诺贝尔奖对中国重要吗?诺贝尔奖对中国人真就那么重要吗?或许像容国团为中国赢得第一个世界冠军一样,摘取诺贝尔奖会给国人极大的振奋,这无疑是有益的。可是还有比诺贝尔奖更重要的东西。每个中国人首先要有民族自信。从战火纷飞的年代到现在的和平年代,不知有多少人为国奋斗,像钱学森、邓稼先等这些科学家,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依旧为祖国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些贡献不是一两个奖就可以决定的。其实最现实的的情况,是有没有获得诺贝尔奖的学术氛围。不知有多少知名科学家批评很多中国学者急功近利,做研究就是为了发论文、评职称、捞奖金、赚外快,而不是科学界所崇尚的追求真理,致使学术界充满铜臭味。一旦问起什么是好专业,很多人想的就是什么能赚到钱什么会就是好专业。处于这样一种环境,还如何潜心做研究,又如何能过获得诺贝尔奖。这也就不难想象为什么西南联大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都培养了很多大师,而在今天却鲜见大师。要想获得诺贝尔奖,首先就要有能获得诺贝尔奖的环境。所以我们说,其实最重要的是我们面对诺贝尔奖的态度。中国人为何与诺贝尔奖无缘

讨论成果——结论篇诺贝尔奖离中国还有多远?那么诺贝尔奖距离中国到底有多远呢?我们认为,“应该说,已经不远了”。鲁迅曾婉言谢绝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林语堂四次被提名,但都落选了,89年达赖得诺贝尔和平奖,而袁隆平以其杂交水稻养活了世界上1/5的人口,在此我们不讨论评奖的公正问题。老舍先生入围到最后的投票,在五名候选人中排名第一,但却已不在人世了。历史上还有杨振宁、丁肇中等美籍华裔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些都鼓舞着我们国人更加奋进。日前,“霍尼韦尔——诺贝尔全球校园行”进入重庆大学。身为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之一的约翰·霍尔教授在和大学生们交流时大胆预测:中国5年内可能出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人为何与诺贝尔奖无缘

讨论成果——启示篇我们能做些什么?首先,由于我们自身还不够科学性,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完善自我,打好扎实的基础,提高专业素养,坚持对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