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树立和坚持对的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专题树立对的政绩观胡锦涛:树立对的政绩观,切实按照客观规律谋划发展胡锦涛指出,当前,要突出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着力增强宗旨观念,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努力把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工作落到实处。二是着力提高实践能力,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把党的科学理论与改革发展稳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认真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干事创业能力,不断增强应对复杂局面能力。三是着力强化责任意识,切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要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强化责任意识,把功夫下到抓贯彻上,兢兢业业完毕组织上交付的工作任务。四是着力树立对的政绩观,切实按照客观规律谋划发展。规定真务实、埋头苦干,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查的实绩。五是着力树立对的利益观,切实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要以人民利益为重,坚持把实现个人追求与实现党的奋斗目的、人民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努力实践共产党人崇高的人生价值。六是着力增强党的纪律观念,切实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坚持民主集中制,自觉三观专题:领导干部要树立对的政绩观
不要搞“花拳绣腿”1月13日,中gong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发言。
如何看待政绩,秉持什么样的政绩观,这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体现,是衡量领导干部能否对的对待群众、对的对待组织、对的对待自己的试金石。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对领导干部来说,发展经济,造福百姓,应当也必须干出成绩。通过扎实勤奋的工作,为党和人民做出突出奉献、建立突出政绩,这是奋发有为的领导干部的应有追求。这里的关键是要搞清楚、弄明白,什么是真正对党和人民有益的实事?什么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绣腿?不树立对的的政绩观,不仅科学发展无从谈起,并且还会急功近利、欺上瞒下,热衷于“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劳民伤财、贻害子孙。有的干部说话办事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不怕群众不快乐,就怕领导不开心。尚有一些干部,只抓那些容易出成果的“显绩”,不啃“硬骨头”;只关注局部利益,不顾及全局得失。他们树“政绩”的目的,是给自己留名,为自己邀官。这样的干部,不仅办不好事业,还损害了党的形象;这样的“政绩”,不仅对百姓没有益处,还会妨碍国家发展大局。
共产党人的政绩,说到底就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主线利益。当代共产党人的政绩,就是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就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对的的政绩观和科学发展观紧密相联。科学发展观引导着对的的政绩观,对的的政绩观实践着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所规定的政绩,是以人为本的政绩,是全面协调可连续发展的政绩,是资源节约、环境和谐的政绩。事实证明,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往往会在政绩观上陷入误区;缺少对的的政绩观,往往会在实践中偏离科学的发展观。
树立对的政绩观,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尊重客观规律,提高领导水平,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进取、量力而行,不搞主观臆断和违反客观规律的“拍脑袋”决策,不追求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提哗众取宠的空洞标语,不搞虚报浮夸和报喜不报忧。
政绩最终都要用实践、群众和历史这三把尺子加以检查。经济和社会发展好与不好,应当是实践说了算,应当是群众说了算,还要经得起历史检查。我们的领导干部一定规定真务实、埋头苦干,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把所有精力用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用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以这样的眼光看待政绩,以这样的尺度检查政绩,以这样的精神追求政绩,才干发明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政绩。
三观专题:领导干部政绩观存在的突出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发言中深刻指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要“着力树立对的的政绩观,切实按照客观规律谋划发展。规定真务实、埋头苦干,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查的实绩。”政绩观是领导干部世界观的集中体现。把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提到贯彻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在当前特别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当前一些领导干部政绩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党进一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的发言中锋利地指出:当前,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能力素质与党的先进性规定还不完全适应、不完全符合,一些基层党组织的管理手段和创新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还不完全适应、不完全符合,一些地方的党组织、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去年以来,一些地方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和食品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导致重大损失。从这些事件中反映出,一些干部缺少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作风飘浮、管理松弛、工作不扎实,有的甚至对群众呼声和疾苦置若罔闻,对关系群众生命安全这样的重大问题麻木不仁。我们对这些事件及其后果的严重性必须充足估计,对其中的惨痛教训必须牢牢记取。这段重要论述,鞭辟入里,切中要害,是切实解决领导干部政绩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增强贯彻贯彻科学发展观自觉性的锐利思想武器和重要指导方针。
当前,一些领导干部政绩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不同限度地影响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贯彻。重要表现在:
游离主线,沉湎于个人得失。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贯彻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主线。科学发展观规定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时刻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做好各项工作的主线出发点,把是否有助于人民利益的实现作为各项工作是否有政绩的主线标准,而绝不能凡事从个人的地位和利益出发,沉湎于个人得失。当前,在能否坚持以人为本、如何坚持以人为本这一主线问题上,一些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及其行为与科学发展观的规定还很不相适应,甚至尚有很大差距。有的把坚持以人为本仅仅停留在会议中、文献里和口头上,缺少具体的细化的贯彻措施;有的把坚持以人为本仅仅理解成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没有把以人为本真正贯彻到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拓展发展道路中去;有的把坚持以人为本仅仅理解成帮助群众解决物质层面的问题,而忽视人民群众在政治参与和精神文化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缺少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切实关注;更有甚者,有的置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于不顾,为了个人荣辱得失而不惜制造虚假政绩!凡此种种,都严重背离了以人为本的真谛,严重影响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贯彻。
好大喜功,热衷于政绩工程。一个领导者,为政一方,总要有所作为、做出些政绩。有助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助于人民利益实现的政绩,是领导干部价值实现的重要载体。但做些政绩不等于搞政绩工程。政绩工程的危害在于:动机狭隘,凡是热衷于搞政绩工程的,无不隐藏着明显的个人利益动机,无不表现出浓重的个人功利色彩;过程片面,凡是热衷于搞政绩的工程,必然顾此失彼,企图毕其功于一役,很难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发展,甚至为了不久出政绩、见成效而不惜劳民伤财;结果有害,凡是政绩工程,必然隐患多多、后患无穷,很难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查,有的严重危害到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许多事实警示我们,政绩工程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之大忌,是人民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之大患!领导干部树立对的的政绩观,自觉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坚决杜绝好大喜功、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行为。
作风飘浮,习惯于表面文章。领导干部的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是其政绩观的突出体现。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一切为了人民、努力造福于人民的政绩观,必然表现为进一步实际、进一步群众、尊重规律、求真务实的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而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以个人得失为价值取向的政绩观,必然表现为作风飘浮、言过其实、哗众取宠、做表面文章。进一步贯彻贯彻科学发展观,对各级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提出了很高规定。始终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规定我们必须集中精力,心无旁骛,把所有精力投入到扎扎实实抓建设上,把聪明才智所有用于扎扎实实谋发展上,真正做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规定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发展的主线出发点、以人民的意愿作为一切发展的主线依据、以不断造福于人民作为一切发展的主线目的,全心全意依靠人民群众,真心实意服务人民群众,诚心诚意听取人民群众的呼声。坚持全面协调可连续这个基本规定,我们必须悉心探索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进一步结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关系,统筹兼顾地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总之,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规定,我们的头脑就会清醒,我们的作风就会扎实,就会厌恶乃至杜绝任何做表面文章的行为。
以官为本,醉心于权力游戏。热衷于搞政绩工程、喜欢做表面文章的人,归根到底是“官本位”思想作怪。几千年的“官本位”体制和观念,根深蒂固,对我们的干部队伍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凡是“官本位”观念严重的人,必然在行动上与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规定格格不入、在行为结果上与人民群众的利益与愿望主线相悖。“官本位”观念严重的人,不是对人民群众负责而是对上级领导、对少数人负责;不是从人民群众的主线利益出发来谋求发展,而是从谋求个人官职出发来从事工作;不是以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际利益作为搞建设谋发展的主线标准,而是以是否得到上级满意、是否有助于个人升迁作为所做工作的主线标准;不是用人民给予的权力为人民服务,而是醉心于某些“潜规则”,甚至玩弄权力游戏。如此种种“官本位”的观念及其行为,必然导致好大喜功、作风飘浮、管理松弛甚至弄虚作假现象,是产生“政绩工程”、“面子工程”、“腐败工程”的“总病根”。“官本位”观念及其行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就是远离宗旨、麻木不仁,置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于不顾,甚至走入腐败和犯罪的泥淖!因此说,切实肃清“官本位”观念和体制的影响,是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建设、提高贯彻贯彻科学发展观自觉性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最关键问题。
上述种种现象,虽然发生在少数领导干部身上,但影响甚广,直接影响到整个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虽然大部分还属于思想和作风方面的问题,但其危害甚大,直接影响到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因此在进一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必须进一步地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切实抓好领导干部世界观的改造和政绩观的校正。科学发展观对领导干部政绩观提出了全新标准和更高规定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渗透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贯彻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是促进领导干部主观世界改造、在发展问题上确立对的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过程。科学发展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突出体现在这一新发展观从主线上进一步回答了“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如何发展”的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相辅相成、融为一体。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如何发展相辅相成、融为一体。它们之间的内在统一,蕴涵在科学发展观的精髓之中。正是这种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精辟运用,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全新的标准和更高的规定,特别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提出了全新的标准和更高的规定。
所谓政绩观,是指领导干部从事某项工作所特有的动机、目的、方法及其所支配的行为。凡是领导干部都有政绩动机,都需要在任职的区域和时期内发明一定的政绩。不追求政绩的领导干部,那就是执政不作为或行政不作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需要发明什么样的政绩?如何发明政绩?一定的政绩观是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突出体现。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及其行为。是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发明政绩、造福于人民,还是为个人的利益发明政绩、营造个人资本,是区分对的的政绩观还是错误的政绩观的主线标准。是给人民带来利益、受到人民赞誉,还是给个人带来好处、受到人民批评,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及其行为是否有价值的主线尺度。因此说,端正领导干部的政绩观,要解决的实质问题是“为谁发明政绩、靠谁发明政绩、如何发明政绩”的问题。一个领导干部能否确立对的的政绩观,直接决定着他在实际工作中能否自觉地遵循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规定,能否将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到实处。
树立对的的政绩观,贯彻科学发展观,既要靠良好的个人素质,更要靠完善的体制制度
政绩观属于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政绩观是否对的,突出反映了一个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对的的政绩观,规定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和思想道德的修养,特别要以科学发展观的规定为标准,切实增强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切实端正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思想作风、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领导作风和进一步实际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个人良好素质的恒久保持和不断提高,离不开完善的制度和体制。制度问题带有主线性、全局性和长远性,制度建设直接决定着个人素质,是各项建设中的主线建设。当前影响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贯彻贯彻的,既有思想观念不到位的因素,也有体制制度不完善的因素,并且这两种因素互相作用、互相影响:思想观念不到位,必然严重影响进一步贯彻科学发展观体制和制度的建立;而体制制度不完善,又对领导干部中一些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规定的观念和行为缺少经常的有效的制约与监督。因此说,端正领导干部的政绩观,自觉贯彻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在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上下工夫,着力建构有助于促进和制约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有助于进一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制度安排与体制保障。
一是要着力建构进一步贯彻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决策体制及其运营机制。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能否真正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规定走上科学发展轨道,首要因素在于决策体制和机制是否完善。这就需要彻底改革“靠权力决策”、“靠经验决策”、“为政绩决策”甚至“靠拍脑袋决策”等主观主义、官僚主义的决策行为所依托的决策体制,真正把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和全面协调可连续的规定体现在决策体制中,从制度上保证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和依法性。
二是要着力建构进一步贯彻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执行体制及其运营机制。科学决策能否得到顺利执行并卓有成效,关键在于执行机制是否科学、完善和畅通。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嘴上一套、行动一套,凡此种种,都属于执行体制方面的问题,都是决策执行机制不科学、不完善、不畅顺导致的。因此,决策必须科学,执行必须有力,凡是体现科学发展观基本规定的事情,一旦决策,必须果断执行。求真务实、务求实效,是建立与完善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执行体制及其运营机制的最基本规定。三是要着力建构进一步贯彻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监督体制及其运营机制。一切公权及公务行为都离不开监督。贯彻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决策是否科学、执行是否有力,能否将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还决定于能否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督体制及其运营机制。对于保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来说,监督体制的功能不仅在于防止和惩办少数人腐败,更重要的在于促进和保证各个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规定为人民办事、为国家尽力、为社会尽责;监督体制的任务不仅在于事后监督、结果监督,更重要的在于事前监督、过程监督,从制度体制上促进和保证各个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自觉地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规定履行职责。从这个意义上说,监督体制及其运营机制是否科学和完善,事关贯彻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大局。三观专题:以六个“实”来考验政绩观和执政能力胡锦涛总书记近日在十七届中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部署当前要突出抓好的几方面工作时强调,要着力树立对的政绩观,切实按照客观规律谋划发展。规定真务实、埋头苦干,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查的实绩。
这是党中央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为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进一步明确了树立对的政绩观的行为准则,也是对各级党组织应对逆境的胆识与能力提出的新规定。
注重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越是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越需要我们准确掌握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实际问题,需要我们了解人民群众的真实意愿,作出对的的决断,采用科学的措施。这六个“实”的规定,正是全党上下目前最需要注意的问题。
察实情、讲实话,是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的前提。察实情就是提倡调查研究,也是讲实话的基础。必须转变工作作风,不仅眼睛向下,还要身子下沉,到实际工作中、到百姓中间去调查研究,真正了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和反映人民群众的真实意愿。
鼓实劲、出实招,考验的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应对复杂形势的能力和胆识。目前我们所碰到的危机和挑战前所未有,党中央已经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从实际出发,发明性地开展工作,把应对金融危机与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相结合,与正在开展的进一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相结合,研究和把握客观规律,拿出实实在在的招数,破解难题、谋求发展。
办实事、求实效,这是考验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执政能力的“试金石”。在当前形势下,通过办实事将中央一系列应对举措落到实处,化解危机,抢抓机遇,意义非比寻常。要把人民群众最急需解决的生产生活问题作为办实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功夫下到抓贯彻上。规定真务实、埋头苦干,从本地实际出发,以谋发展、解民忧为目的,大胆创新工作思绪和方式方法,保证实事办出实效。
改革开放30年来无数的经验证明,唯有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我们才干战胜碰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只要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就可以带领广大群众更好更快地破解当前经济社会难题、促进社会和谐,向历史交一份合格的答卷。三观专题:官员政绩要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的三重检查树立和坚持对的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问题,是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发言中第一次系统的提出。有专家认为,这是在过去提出的“五个作风”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现在有的地方干部喜欢创“政绩”,胡锦涛则提醒和强调,你创的到底是什么样的政绩?你的工作到底是为了谁?强调党员领导干部工作的目的和对象要弄清楚,强调了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在人生观教育中所占的分量。同时,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元旦出版的《求是》杂志上撰文指出,现在一些党员、干部,“有的在发展观念上存在重‘显绩’轻‘潜绩’、重当前轻长远、见物不见人、甚至制造虚假政绩等问题”。在这次会议上,胡锦涛则强调,政绩要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的三重检查。
众人皆知,过去,在相称长的一个时期,有的党员、干部贯彻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还不高,对科学发展观理解还不够进一步。有的对科学发展观学习不够扎实、领略不够全面,存在一些片面理解和模糊结识;有的在发展观念上存在重“显绩”轻“潜绩”、重当前轻长远、见物不见人、甚至制造虚假政绩等问题。有的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能力素质与推动科学发展的规定还不适应。有的思想不够解放,改革创新意识不强,因循守旧,封闭保守;有的缺少推动科学发展必备的知识,缺少进行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的能力;有的发展思绪不清、信心局限性;有的在关心群众疾苦、解决民生问题方面作风飘浮、工作不实,存在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敷衍塞责等问题。尚有的地方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突出,粗放型发展方式尚未明显转变,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安全事故频发,甚至存在单纯追求增长速度、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一时增长的现象,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连续性不强;有的地方和部门在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工作力度不大,在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方面做得不够。甚至有些地方保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一些地方和部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做得不够,工作的系统性和协调性不强,体现科学发展观和对的政绩观规定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尚不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监督体系不完善。这些问题反映了当前一些地方和部门工作和思想作风方面的真实情况。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我们就无法应对新形势下党所面临的新挑战,就难以肩负起带领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崇高使命。
当前,要想解决上述问题,全党上下必须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同时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在政绩面前,要经得起“三种检查”,(即:一切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查。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是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快乐不快乐,答应不答应。经得起历史检查的政绩才是真正的实绩,有助于长远的“潜绩”,才干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以反腐新成效取信于民。
胡锦涛总书记告诫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一是要着力增强宗旨观念,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努力把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工作落到实处。二是要着力提高实践能力,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把党的科学理论与改革发展稳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认真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干事创业能力,不断增强应对复杂局面能力。三是要着力强化责任意识,切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要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强化责任意识,把功夫下到抓贯彻上,兢兢业业完毕组织上交付的工作任务。四是要着力树立对的政绩观,切实按照客观规律谋划发展。规定真务实、埋头苦干,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查的实绩。五是要着力树立对的利益观,切实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要以人民利益为重,坚持把实现个人追求与实现党的奋斗目的、人民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努力实践共产党人崇高的人生价值。六是要着力增强党的纪律观念,切实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坚持民主集中制,自觉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同时,在当前形势下,各级领导干部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观念,勤俭办一切事业,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二、如何评价领导干部政绩三观专题:对领导干部政绩的考核要注重“四性”
用什么样的标准考核政绩、用什么样的指标考核政绩,领导干部就会相应的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政绩、用什么样的行动去发明政绩,所以,考核直接影响着干部的政绩观。我们不仅要
非常重视对领导干部的考核,并且必须改善政绩评价方式和考核方法。对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要特别注重“四性”,即考核内容的全面性、考核标准的科学性、考核方法的民主性和考核结果的导向性。
政绩考核的内容要注重全面性
在对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指标体系设立上,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规定,全面反映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情况,不能片面地仅仅用经济增长的指标考核领导干部。既要考核经济发展的指标,又要考核社会发展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要考评城市的发展变化,又要考评农村的发展状况;既要看硬环境的加强,又要看软环境的改善;既要考评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又要考评经济社会发展的可连续性;既要考核经济增长的总量,更要考察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考评领导干部取得的“显绩”,更要重视和留意领导干部的“潜绩”,既要看主观努力,也要看客观条件,既要看社会财富的增长和人民的富裕限度,更要看社会的稳定和谐和公平正义实现的限度。
政绩考核的标准要注重科学性
考核领导干部政绩标准的科学性,规定我们设立出可以全面考核领导干部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特别是考核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标准;规定我们设立出经得起群众、历史和实践检查的标准;科学的政绩考核标准设立还要充足考虑政绩发明过程中的各种差异,对的评价和把握干部的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上级认可和群众满意限度、个人作用与集体领导、近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等关系;科学的考核标准规定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集中考核与经常性考核相结合,党组织的考核与群众的评价相结合,干部的意见和普通群众的意见相结合;科学的考核标准规定建立健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领导干部的岗位职责规范,完善定期考核与平常考核制度,既要看数字,但不能唯数字,全面考核干部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解决人民群众实际问题中的政绩,坚决防止“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现象的发生。最后,科学的政绩考核标准设立还要做到简便、实用、便于操作。
政绩考核的方法要注重民主性
考核评价领导干部的民主性规定我们,一定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充足发扬民主,要特别重视广大群众对政绩的认可度。衡量和考评领导干部政绩的最终标准,是人民拥不拥护、赞不赞成、高不快乐、答不答应。因此,要保障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参与权、知情权、评价权和监督权,逐步健全领导干部政绩评议、公示、审查、监督制度,把评判干部政绩大小、优劣的标准交给群众,使真正的政绩得到褒扬,使虚假的政绩无处藏身,防止考察失真,评价失准,用人失误。
政绩考核的结果要注重导向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导向性规定我们,必须坚持看实绩用干部。看实绩用干部是德才兼备原则的深化和具体化,是党的干部路线的本质规定。因此,我们在用人导向上,要旗帜鲜明的鼓励开拓、支持实干,大力选拔和任用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领、作风上过得硬、发展上有成效的干部,选拔和作用那些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要使勤政为民、求真务实、政绩突出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使无所作为、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的干部受到批评和惩戒;要辩证地、历史地、客观公正地看待干部的政绩,建立起完善的干部政绩档案制度,动态记载干部的政绩情况,对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困难较多地方工作,不图虚名、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要多加留意;对那些曾经被视为突出政绩,但被历史和实践证明是虚假政绩或导致重大损失的干部,必须重新加以认定和追究责任,已经得到重用和提拔的,要坚决撤下来。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用人导向,营造求真务实、为官清廉、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三观专题:政绩考核要建立科学标准,制定科学方法中国官员政绩观加速转变从唯GDP到注重连续发展
2月3日上午,湖南浏阳全市公务员大会通报了2023年该市国家工作人员考核结果,35人不合格,辞退4人,行政开除13人。
年前,山西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修订“十一五”时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工作方案(试行)的意见》。
从唯GDP到注重全面协调可连续发展,从重显绩轻潜绩到注重长远,从见物不见人到以人为本……各级干部的政绩观更加科学、更加人本。三把尺子:实践、人民、历史
春寒料峭,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一些农户忙于种竹子。该县正在开展竹子、山茶树种植大会战、水利建设大会战、公路建设大会战。金融危机发生后,该县还专门组织培训返乡农民工。竹子5年才干成材,山茶树8年才干结果,短期虽看不到成果,长远却利于农民稳定增收。县委书记王西翼说:“出政绩,不在报表上的数据,不在一时风光,关键看实践,看老百姓是否得实惠。”
不片面追求GDP数据,以实践、人民、历史三把尺子为标准,把着力点转向利长远、打基础、促进民生的工作,正在逐步成为领导干部的共识。
在安全生产任务艰巨的山西,省委提出“不要带血的GDP”,将安全发展与转型发展、和谐发展并列,作为进一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战略重点。在山西省进一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省委书记张宝顺说:“发展是硬道理,但没有安全保障的发展就没道理。假如连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都不能保证,发展再快也失去了意义。”
在地震后重建任务繁重的四川,省长蒋巨峰规定决不允许搞形象工程,他说,农房重建的规划、建设、监督等各个环节都要保证群众主体到位,绝不能越俎代庖替群众作决定,更不能图好看搞“一刀切”,绝不允许搞形象工程。
在欠发达的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提出:要用“十年后的政绩”来考核评价干部。他明确提出,看待一个干部就应当既看他当前的“显绩”,更要看他长远的“潜绩”。考察一个干部,不仅要看他现在做了些什么,还要看他为2023、2023以后做了些什么。
谈起干部政绩观的变化,中央党校专家周天勇说:“今年1月份,求是杂志刊发胡锦涛同志的文章强调,领导干部坚持对的政绩观,要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查的实绩,这是个总的规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应当成为各级干部的行为准则。”
考核:建立科学标准
制定科学政绩考核办法,有助于干部树立对的政绩观。
早在2023年,中gong中央组织部下发《体现科学发展观规定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国家行政学院刘旭涛专家说:“干部干什么,怎么干?政绩考核是一根‘指挥棒’。政绩考核制度重要解决三个问题:考核什么、怎么考核、谁来考核。中央制定的一些考核办法给各地的探索留下了空间。”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各地推出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政绩考核新举措,增强考核的客观性、科学性、可操作性。
——将科学发展观所规定的一些做法纳入考核指标。2023年10月,浙江省政府公布的意见提出,县级以上政府要对有关部门和下一级政府的就业工作重要目的任务完毕情况进行考核和监督,将就业工作纳入政绩考核。江苏省如皋市将依法办事纳入考核内容,科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须述职述法。1月21日,4名市委常委分别代表市委,向7个在法治建设工作中问题突出的单位重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予以警告,亮出了“黄牌”。
——考核量化成为常态。日前,湖南浏阳全市公务员大会通报了2023年该市国家工作人员考核结果,30多名公务员被评估为不合格。浏阳在近几年将公务员年度考核算行量化打分制,得分低、绩效考核不合格者不仅年终奖金全无,还要被亮“黄牌”,连续两年被评为不称职(不合格)的,坚决予以辞退。
——一些地方开始推出指标体系。去年8月,广东省委组织部正式公布市厅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贯彻科学发展观评价指标体系及考核评价办法(试行)。与以往的考核指标相比,增设了人均GDP发展速度与GDP发展速度之比的指标,增长了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社会安全指数等社会发展指标,失业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等人民生活指标,以及森林覆盖率、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生态环境指标,经济发展指标只占30%左右的权重。
刘旭涛专家说:“政绩要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的检查,考核指标体系不是僵化的,要根据国家发展的战略目的来调整。考核的内容要体现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规定,以切实扭转‘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现象,促使干部用权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评价:让人民群众说话
促使干部树立对的政绩观,关键还要让群众来评价。周天勇专家说:“政绩考核量化也有局限性。同一个指标难以合用不同的地区,考核的记录数据也许失真。干部干得好不好,群众最清楚。政绩要禁得起群众、禁得起网民的评价。”
早在2023年中组部下发的政绩考核相关办法中,就引入了民意调查机制。在实践中,各地引入了不同的民意调查机制:问卷调查、电话抽查、网上调查等。
年前,湖南株洲启动2023年度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社会公认评估工作,评估结果初次网上公布。对县(市)区的评估,重要由市领导对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满意度,人民群众对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人居环境、就学、就医情况和干部作风的满意度组成。
在江苏邳州,“领导干部月度工作绩效评议”的制度实行。由50名人民评议员,每月对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领导干部进行逐个评议和满意度测评。
在广东省公布的政绩考核试行办法中,省考评办可委托有关部门或社会中介组织采用入户调查、发放问卷调查表、政府网站评议等多种方式,在社会各阶层干部群众中开展群众满意度评价。
贯彻科学发展观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如何进一步促使干部树立对的政绩观?
刘旭涛专家说:“让群众参与,一方面要让群众知情。此后政府信息公开的力度还要加大。譬如财政花钱,通过信息公开,让老百姓清清楚楚知道,钱从哪里来,花到哪里去了。此外,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领导干部的任期制要严格依法执行,避免短期行为。”
周天勇专家说:“树立对的的政绩观,要解决好内容和形式关系,避免形式主义;解决好短期和长期关系,避免急功近利;领导干部要敢于做那些难度大、花大力气、短时间内难显政绩的事情。”三观专题:对的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的内涵胡锦涛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重要发言,第一次完整论述了领导干部要树立和坚持“三观”,即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如何理解和把握“三观”的基本内涵,这是领导干部能否树立和坚持“三观”的关键。1.对的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的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增强宗旨观念,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的基本立足点。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实际工作中反复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努力把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工作落到实处就是这一基本立足点的具体体现。早在2023年12月在西柏坡参观学习考察的过程中,胡锦涛总书记就强调全党要牢记“两个务必”,要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强调必须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贯彻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行方针政策的工作中;贯彻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贯彻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三个贯彻”突出讲到了党的政策的制定,要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主线利益作为依据,统筹兼顾、妥善解决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进一步凝聚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党的领导干部要要进一步基层、进一步群众,特别是要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同那里的干部群众一道,努力排忧解难、化解矛盾,打开工作局面;党的工作的效果要实际、要具体、要得到广大人民的认可,也就是说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能停留在标语和一般规定上,必须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贯彻,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群众利益无小事,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总之一句话,“三个贯彻”就是为了使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对的的对待权力、地位和利益,树立对的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赢得广大人民的信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党的先进性。2.对的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的执政行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对的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规定执政党的执政行为必须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这是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行为的全新结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一个政党特别是执政党要发挥领导作用,实现卓有成效的领导,就必须要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论来实行领导,以对的的决策获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支持,使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要实现科学执政的目的,执政党必须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从制度上保证党的执政是坚持为人民执政、依靠人民执政,是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绝不是代替人民当家做主,提高人民群众对社会发展的关注度。对的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规定执政党的行为要规范,因此,必须建立健全法制体系,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这是既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也是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离开了科学执政,人民生活、社会的发展就会失去保障;离开了民主执政,就会减少人民对于社会管理的参与度;离开了依法执政,执政党的执政权威就会受到质疑。执政党的执政行为是否科学、民主、依法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党群众关系和谐、党的奋斗目的的实现,各级领导干部要充足结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坚持以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规范自己的行为,把对的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体现在自己的行动上。3.对的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的规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执政党的地位备受关注,人民群众会以审慎的目光看待执政党,盼望值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提高。因此执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必须以维护、实现、发展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基本规定,各级领导干部的言行必须体现对的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的基本规定和实现途径,这一点决不可掉以轻心。对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的实现途径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规定执政党可以坚持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又可以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不断创新,开拓新的发展道路;可以驾驭全局,善于解决前进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发明性。假如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就会丧失机遇,就会导致落后,从而失去人民的支持。勤政高效、清正廉洁规定执政党可以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以良好作风,周到的服务取信于民。假如官僚主义盛行,腐败成风,对的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就树立不起来,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就会落空,党就不也许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先进性就受到影响,党的执政能力就不会得到真正提高。4.对的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更是领导干部树立对的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的指导思想。要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树立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完毕党执政兴国使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促进社会和谐,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主线利益。要围绕以人为本树立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切实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人民利益为重,坚持把实现个人追求与实现党的奋斗目的、人民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努力实践共产党人崇高的人生价值。要围绕基本规定全面协调可连续树立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切实按照客观规律谋划发展,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查的实绩。要围绕主线方法统筹兼顾树立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在重大决策时必须要坚持统筹兼顾,对的结识和妥善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充足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重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动、重点突破。这是检查各级领导干部是否树立和坚持对的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的试金石。5.对的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的目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也是党的奋斗目的,更是对的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要实现的目的。只有坚持对的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真正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人民群众才会真正拥护和赞同、支持和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建设,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才会真正实现。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名,全面贯彻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的。只有这样才干说真正树立和坚持了对的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三观专题:树立对的的政绩观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在任上想多干点事情,为一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一方百姓生活富裕,多余政绩,多做奉献,这是完全应当的,也是值得提倡的。但是,我们也看到,确有一些人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贪图虚名、不务实效,严重影响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贯彻,也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实践使我们结识到,教育干部树立对的的政绩观尤为重要。ﻫ
政绩为谁而树?我们必须明白,真正的政绩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应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查,而不是做给上级看的,更不能出于个人的私利。有的同志求政绩的出发点不是为了造福百姓、造福社会,而是为了给自己留名,给自己树碑,为自己邀官,这就从主线上背离了党的宗旨。一些所谓的政绩,不仅没有给老百姓带来利益,反而成为祸害,其主线因素就在这里。实践证明,政绩只有为党、为国家、为人民的利益而树,只有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主线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才是党和人民之福,也才干干出实实在在的政绩。一任领导、一个干部是否有政绩,检查的标准,就要看群众满意不满意,快乐不快乐,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
树立什么样的政绩?经验证明,深刻结识国情,认清发展目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我们才干真正发明实绩。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一些同志有着想赶上发达地区、使人民生活尽快富裕的愿望,但加快发展应当遵循客观规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假如不切实际,不顾民力,乱铺摊子,乱上项目,只会劳民伤财,导致“一代人的政绩,几代人的包袱”。在现实中,有的地方急功近利,上马污染严重的项目;有的落后地区,不顾需要和也许,搞气派的城市广场,等等,这就是深刻的教训。ﻫ
靠什么树立政绩?政绩是干出来的。一些人不愿啃“硬骨头”,怕费时费力,“吃力不讨好”,只拣“松土”挖,什么工作容易出“政绩”就抓什么。这样的政绩观,说到底是投机取巧。我们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改革面临一些难啃的硬骨头,涉及一些深层的矛盾和问题。各级领导干部应敢于面对现实,承担责任,在解决这些重大疑难问题中创出政绩来。树政绩,来不得半点虚假,也没有“一步登天”的捷径可走,惟有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始终从群众最关心的、最迫切希望解决的事情做起,才干取得成效。只要是群众最需要的,不管是解决现实中存在的紧迫问题,还是抓那些影响深远的基础性工作,都是政绩。ﻫ
树政绩应体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思想。这就要讲规划,定蓝图。没有规划,树政绩就没有章法。不搞规范,没有章法,各唱各的调,各树各的“政绩”,这些“政绩”不是反复建设,就是成为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会导致失去发展机遇,贻误建设事业。对于不科学的规划、决策,我们要敢于纠正,不能“将错就错”。有了科学的发展蓝图,就要干到底。要做“铺路石”,而不能成为新的“绊脚石”。ﻫ
追求什么样的政绩,是衡量一名领导干部能否对的对待群众、对的对待组织、对的对待自己的试金石。政绩又是一面镜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领导干部的品质,看出他能否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树立对的的政绩观,归根到底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对的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当前,全国人民正在贯彻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各级领导干部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实践证明,只要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抱着高度负责的态度,从最广大人民的主线利益出发,脚踏实地,扎实肯干,埋头实干,尽心尽力为人民谋利益,我们就能扎扎实实地把党和国家的各项决策和工作落到实处,树起真正造福人民的政绩。对这样的干部,党就会放心,人民就会满意。三观专题:树立对的的政绩观,贯彻科学发展观要在工作实践中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连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一方面就必须牢固树立对的的政绩观。树立对的的政绩观,要着力解决“三大问题”坚持一切为民,解决好“为谁发明政绩”的问题。当前,有少数领导干部认为政绩是个人的事情,工作是做给上级看的,凡事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不怕群众不快乐,就怕领导不开心。他们追求政绩的目的不是为了造福于民,而是为了给自己留名,为自己升官,这从主线上背离了党的宗旨。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改造好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把政绩树在百姓的心田里,始终把办民事、谋民利、顺民意作为追求政绩的主线目的。坚持统筹兼顾,解决好“政绩是什么”的问题。真正的政绩不仅体现在经济指标上,还体现在社会、人文和环境指标上;不仅体现在城市变化上,还体现在农村发展上;不仅体现在当前的发展上,还体现在发展的可连续性上;不仅体现在经济总量增长上,还体现在群众得实惠上;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还要看社会稳定。这就规定我们在工作中要善于掌握和运用统筹的办法,想问题有统筹的意识,作决策有统筹的考虑,抓贯彻有统筹的措施,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整体推动,保证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坚持实事求是,解决好“如何发明政绩”的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科学决策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充足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努力在发明政绩的过程中把握规律性,提高科学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特别是在上项目时,绝不能犯主观主义、经验主义错误,或凭一时的冲动,搞“批项目拍脑袋,上项目拍胸脯,项目垮了拍屁股”那一套。要一步一步地抓,一件一件地干,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在抓贯彻中发明实实在在的政绩。树立对的的政绩观,要始终紧扣“三个重点”在加快经济发展上发明政绩。经济发展是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环节。就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就是要克服过去以农为本、“等靠要”的思想,强化抢抓机遇、自力更生、自求发展的意识,全力实行大开放战略,进一步壮大经济总量,巩固招商引资成果,下大气力破解工业发展难题,以工业的崛起加速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的的顺利实现。在促进社会进步上发明政绩。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因此,各级领导干部更要注重谋求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切实帮助广大城乡居民增长就业岗位,开辟增收门路,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在可连续发展上发明政绩。处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领导干部,虽然谋求发展的心情迫切,但必须解决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运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确立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主的文明发展思绪。在农业上,要打好“绿色牌”,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在工业上,要打好“资源牌”,大力发展环保型公司;在三产发展上,要打好“县城牌”,大力哺育和发展市场;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打好“综合治理牌”,搞好生态环境建设,保护秀美山川,建设美丽家园。树立对的的政绩观,要善于解决“三种关系”解决好“唱功”与“做功”的关系。“唱功”,是鼓动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一种能力;“做功”则是干好实际工作的能力。为政之道,贵在务实。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有好的“唱功”,更要有好的“做功”,要在工作中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把政绩体现在干大事、办实事、求实效上。解决好“显绩”与“潜绩”的关系。对于有的工作,有时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其成效却难以不久显现,但为发明有形政绩奠定了基础,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规定。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追求政绩,既要紧紧抓住当前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多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发明有形的政绩;又要干当前、想长远,多做一些诸如“百年树人”这样的长远之事,为经济社会的可连续发展奠定基础,发明无形政绩。用这样的眼光看政绩,以这样的政绩观来指导工作,才干发明出真正让党和人民满意的政绩。解决好“争奖杯”和“争口碑”的关系。“奖杯”,是上级对自己工作的肯定。对于有实实在在意义的“奖杯”,领导干部理所当然要争,这有助于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但是,假如领导干部干工作仅仅是为了拿“奖杯”,甚至为此搞一些不切实际的“达标”、“升级”活动,则对工作反而有害无利。因此,发明政绩不能眼中只盯着“奖杯”,更要看重老百姓的口碑,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自己工作的最高标准。三观专题:树立和坚持对的的“三观”贵在上心、上手、上脑一个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如何、结识水平如何,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工作和风气,甚至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领导干部是按经验主义办事,还是按书本规定办事,是进一步实际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还是按现成的框框条条去抄去套,是决定一个地方、单位、部门事业能否科学发展、面貌能否彻底改变的关键。正因如此,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指出:“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使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树立和坚持对的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以优良作风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共克时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三观”,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揭示了党的作风建设的规律性,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宗旨的集中体现,是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综合反映,也是衡量领导干部作风是否优良的“试金石”。为此,笔者认为:领导干部树立和坚持对的的“三观”,贵在“上心、上手、上脑”。上心,就是要专心学习。一方面,学习是社会发展的规定。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改革开放的任务更繁重,面临的各种问题更复杂,对领导干部素质的规定更高。现代化建设需要现代化知识,作为带领人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级领导干部,在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现代知识素养。另一方面,学习是反腐倡廉的需要。时下,一些领导干部为什么会落马跌跤、身败名裂?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不讲学习,不讲政治,不讲正气。思想不经常“充电”,脑袋不重视武装,自然就眼睛缺少鉴别力,心中没有正义感,身体失去免疫力,在金钱美女之类的诱惑面前吃败仗、当俘虏,也就毫局限性怪,在所难免了。所以,领导干部要想保清廉,学习是关键。再次,学习是执政能力的体现。学习是一种勤政。一个领导干部学习的勤奋限度,决定着他的思想深度,决定着他的施政力度,决定着他的群众威信度。一个刻苦学习的人不一定能成为一个好的领导,但一个好的领导必须是一个刻苦学习的人。因此,领导干部唯有专心学习,才干为树立和坚持对的的“三观”打牢基础。上手,就是要注重实践。学习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如同人的两条腿,要长短协调、相辅相成,才干走得好,走得快。学习是一个态度问题,实践也是一个态度问题。因此,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必须端正态度,老诚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务必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学习和工作中切忌投机取巧、不思进取。另一方面,学习与实践也要讲求方法。领导干部不仅要树立和坚持对的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并且也要掌握科学的方法论。苦干决不是瞎干和蛮干,而是要弘扬科学精神、讲求科学态度。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再次,学习与实践是不断熟悉和精通业务的过程,也是自我不断成长和完善的过程。领导干部不仅要懂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并且要身体力行,用创新的理念,在实干中增强工作能力,在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上体现水平。这样才干发现新事物,概括出新理论,得出新结识,发明出新经验。而这样干出来的业绩肯定经不起历史的检查。上脑,就是要把“三观”融入灵魂深处,在头脑里深扎信仰之根。坚定共产党人的信仰,是领导干部树立和坚持对的“三观”的思想理论基础,是“执政为民”的基石。一个人假如没有信仰,就会失去精神支柱,得过且过,甚至会走上弯路、邪路。一支干部队伍假如没有信仰,就会丧失斗志,人心涣散,没有战斗力,一方事业就不会发展。所以,在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只有坚定信仰不动摇,我们才会明辨是非,认清方向;只有坚定信仰不动摇,我们才会面对困难毫不畏惧,勇往直前;只有坚定信仰不动摇,我们才会充满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力量;只有坚定信仰不动摇,我们的事业才会无往而不胜。因此,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把对党的信仰,把党性观念和宗旨观念真正铭刻到心灵深处,矢志不移,永不动摇。对党的信仰,就是要把科学发展的思想贯彻到各项工作中,时刻牢记我们最大的任务是科学发展,时时不忘科学发展,一切工作都要为科学发展让路。只要有助于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有助于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安定,就要大胆地去想、大胆地去干,而不能墨守陈规,安于现状,不想进取,见到问题绕道走,当“太平官”、“保险官”。只有这样,我们的干部队伍才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才干带动和激励广大群众始终高扬坚忍不拔的意志,高昂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激情。由此可见,上心、上手、上脑的问题解决好了,树立和坚持对的的“三观”就不再是无根之本、无源之水。从大处讲,党和人民的事业必然会蒸蒸日上,从小处说,一个人才干做好人、做好事、做好官,做一个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三观专题:树“三观”关健在于搞好“四个统一”中gong中央总书记胡锦涛1月13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发言。发言中强调指出:“领导干部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党性纯洁则作风端正,党性不纯则作风不正。”纯洁的党性表现出的就是对的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的作风,领导干部要树立和坚持“三观”,关健就要搞好总书记提出的“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坚持继承光荣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相统一,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统一,坚持加强个人修养和接受教育监督相统一”的“四个统一”。一、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理论和实践正如一个人的想与做,只想不做是空想,只做不想是瞎做,想做统一方为正道。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地让我们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好用吗?毛泽东发现要跟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于是有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发现要跟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于是有了邓小平理论。由此中国共产党人发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理没错,但一定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中国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于是我们有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于是我们有了科学发展观。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我们说,没有对的的理论就没有对的的实践。毛泽东认为:“马克思主义看重理论,正是,也仅仅是,由于它可以指导行动。”近现代中国历史告诉我们,理论的差异,必将代来实践的错误。初期中国革命时期“五次反围剿”是一个例子,改革开放前的“文化大革命”又是一个例子。所以,领导干部必须要有对的的理论,但只有对的的理论而不付诸实践,理论也没有实际意义。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在七十二年前的《实践论》著述中已阐述清楚。然而,一个问题解决,新的问题又产生。世界多元化,思想要不要多元化?解放思想,是不是要建立更多理论体系?当然不要,也不能要。不要是我们共产党人坚守马列的原则,不能要是客观现实的必然。当年国际共产主义组织诞生的时候,敌对势力就把她看做是“幽灵”,并联合剿杀之,至今贼心不死,百余年后我们就该自行放弃吗?那千百万共产党人的血不真的是白流了吗?再则,客现上领导干部也不排斥各种思想,我们要用全人类的优秀文化发展马列主义,解放思想的作用也是要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列主义,这样才干达成理论的创新,思想的统一,由此我们社会的发展才干不乱阵脚。不可设想的是,多元的思想,多元的理论,必将会使我们的实践结果变为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尴尬处境。我们既然是在曾经混乱的思想、混乱的社会中,选择了马列主义,并且经历了九十年的风雨实践,聪明地找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对的新理论,那么当今我们就是要进一步学习实践之。也就是说,领导干部一定要把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与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相统一,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二、坚持继承光荣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相统一生活在伟大的中国值得庆幸,由于她有五千年的文化沉淀,有着任何国家无法比拟的可以骄傲的传统精神。号称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没有历史的断裂,特别是两千数年来我们尚有至今可以拜读的文献留传。继承光荣传统,这不仅是指中国共产党近九十年的传统精神,而是更广义的中华民族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传承其这些光荣传统,儒、佛、道等文化更是我们学习挖掘的无价之宝。然而,时代毕竟在发展,共产党人的光荣传统也是渐进产生的一个个瑰宝,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大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到“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三线精神”、“神七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等。每一个传统精神又都与时代精神相合拍。所以,在继承光荣传统之时,领导干部还要注重弘扬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什么?时代精神就是当下社会发展中的人们品质上的共识,或是这个社会对人们性格品性上的规定,没有这个共识,没有达其规定,人们就不会产生激情,激情是事业成功的动力油。在当下中国的时代精神,应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精神。那么,继承光荣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为什么要统一起来?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这种精神不也许是空穴来风,所以我们要继承光荣传统;这种精神也不也许总吃老本,所以我们要弘扬时代精神。这样,我们的精神既有传承性,又有创新性,其能量爆发更实际。这在中国各个发展时期,特别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就是这样做的,并且实践告诉我们这是可行的。只继承光荣传统易脱离实际,只弘扬时代精神易脱离本质,因此两者必须统一。如何把两者统一起来?前两年,胡锦涛同志提倡的“八荣八耻”就是把两者结合起来的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即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领导干部只要照此做,也就会不失时机地坚持了继承光荣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相统一,使自己可以有精神,有激情,投入我们共产党人的各项工作中。三、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统一自马克思主义诞生,就已明确: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一百数年,全世界共产党人都在前仆后继地探索改变世界的方法,经验充沛,教训也多,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新中国的到来,给我们太多的憧憬,太多的幻想。年轻无畏,斗天斗地,我们从50几人就能起家打天下,建立新中国,我们也想发明人间奇迹,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结果一个大跃进的折腾,把本来与美英发展距离不太大的缺口一下拉大;再一个“文化大革命”的折腾,把国民经济闹腾到崩溃的边沿。后来发现,改变世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征服世界或战胜自然那简直就是妄想。我们每一次对大自然的胜利,还没等把笑脸舒展开,大自然无情的报复就让人显的那么脆弱和渺小。事实告诉我们,世界不可征服,自然不能战胜。最可行的办法是顺应世界规律,顺应自然法则,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去改造世界。谈到改造世界,也应在“改”中去“造”,中国的改革开放三十年就是在不断改革中发明出的辉煌世界。显然,世界不是狭义中的地球,而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时间与空间的经纬交汇处。哲学有个命题,“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这命题的意思是说,河里的水是不断流动的,你这次踏进河,水流走了,你下次踏进河时,又流来的是新水。河水川流不息,世界变化不止。所以,我们的世界里一定是有变化的时间,而不仅是某个空间。这样,我们的出发点应当是主观世界,目的才是不断变化的客观世界,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主观世界的改造就没有客观世界的改造,由于主观世界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包含胡锦涛提出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它是行为的主导;而客观世界则是我们面对的自然、社会、生活的状况,它是行为的对象。反之亦然,客观世界的改造又促进主观世界的改造,两者的统一是我们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结晶。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统一,这与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是一个问题的两个角度。一个问题即知与行的关系,前者在“行”的角度上探索物质改造与精神改造,后者在“知”的角度上规定思想贯彻到行动上。掌握和理解这些理念,必须以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贯彻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武装我们的头脑,即解决一个主观世界的改造问题;用科学发展观实践我们的工作,即解决一个客观世界的改造问题。由此,领导干部才干真正做到两者的统一,才可以实现惠及13亿中国人民的改革大业目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将要共同追求的政绩。四、坚持加强个人修养和接受教育监督相统一刘少奇同志曾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马列学院发表过一篇演讲,题目叫《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现今仍有其现实意义。他指出:“我们的党员,不仅要在艰苦的、困难的以至失败的革命实践中来锻炼自己,加紧自己的修养,并且要在顺利的、成功的、胜利的革命实践中来锻炼自己,加紧自己的修养。有些党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党的性质和宗旨培训
- 2024标准版劳动合同书
- 2024商品供货合同样书
- 2024至2030年中国粘蝇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豆腐及豆制品工业化生产设备项目综合评估报告
- 2023年机械治疗及病房护理设备项目评估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蔗糖脂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直插拔角胶壳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水溶性涂布热熔胶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无磁钢圈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社区便民生活服务O2O平台功能需求说明书
- 英语学科教学常用专业词汇
- 潼关县太洲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蒿岔峪甘斜凹西坡金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 大批量伤员救治工作预案
- 幼儿园文化建设路径探析
- 2023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NEPCS高一组决赛含答案和听力
- GB/T 4292-2017氟化铝
- GB/T 37356-2019色漆和清漆涂层目视评定的光照条件和方法
- GB/T 29319-2012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
- 【公开课课件】高考英语读后续写10
- GB/T 12703.4-2010纺织品静电性能的评定第4部分:电阻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