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一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选考第一讲情节形象考点三步曲考点一课堂四面清考情一点明考点二考纲要求
2012年新课标《考试说明》要求: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1.分析综合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考纲要求2.鉴赏评价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
达艺术(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
的艺术魅力(3)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考纲要求3.探究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
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考纲解读
小说是高考文学作品阅读的重点考查文体。高考重点考查考生对小说的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从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主题、语言内涵、表达技巧等方面设题;“探究”层级,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作出评价,鼓励考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主旨意蕴,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小说情节进行个性化阅读和创意性的解读。
考情分析1.选材范围:选取长篇、中篇、短篇小说的一个片段、某一个情节或某一个场景进行考查。试卷阅读材料的选择,应以现当代的中外名篇或名家之作为主,作品内容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或审美情趣,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特别是近年发表的具有时代气息的时文,更是命题人选材的重点。(特别提示:从新课标高考以来至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和辽宁卷一直考查小说)考情分析2.试题样式:新课标全国卷模式(含辽宁卷)高考在小说板块中试题样式相对稳定,题量为四题;题型相对稳定,命题方式基本上是一个选择题和三个主观性题。3.考题特点:(1)高考命题人设计问题离不开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和主题。(2)设计问题的切入点较小,问题较具体。(3)答案内容趋向关注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
情节命题指数☆☆☆☆☆命题分析
2011年所有考查小说类文本阅读的试题共有7套,其中有5套(新课标全国卷、江苏卷、浙江卷、江西卷、安徽卷)考查了此考点。
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作者往往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来选择或虚构事件,组成作品完整的故事情节。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小说情节类题目是小说阅读的必考点。小说情节类题目高考常考查类型有以下几种:1.概括小说情节常见设问方式(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3)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2.分析情节作用
这一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常见设问方式
(1)文中写的××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2)某段写的某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3)小说情节安排很有特色,请结合相关情节作简要分析。必修教材上小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情节极具特色,请看下表。层意概括第1自然段包括插叙和林、李对话,交代主要人物、事情起因,点明林冲与高俅的尖锐矛盾,说明林、李的亲密关系,留下李小二感恩图报的伏笔。引子:林教头沧州遇旧知第2~6自然段写林冲刺配沧州后,高俅派陆谦追踪而来,密谋策划,新的冲突酝酿。本部分设置悬念,通过李小二夫妻的观察,写出来人的鬼鬼祟祟,再写林冲根据李小二提供有关来人情况断定是陆谦,使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林冲买刀寻敌,矛盾进一步激化。开端:怒林冲买刀寻敌层意概括第7~9自然段是由陆谦的谋害到林冲杀人报仇的过渡,表面看,林冲去看管草料场,紧张形势缓和下来,实际上,事态正按照陆谦的预谋发展。发展:林教头接管草料场第10~12自然段,三个自然段三个事件:破庙借宿——偶听真情——报仇雪恨。高潮、结局: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复仇层意概括方法归纳
概括小说情节,需先辨析五个“w”,即“谁(who)、什么事(what)、什么时候(when)、什么地方(where)、为什么(why)”;其次可以运用“某人因某原因在某时某地做某事”的方式概括。批注阅读法批注,即批语注释,是对文章的品评、鉴赏,是多角度、高层次的阅读过程。阅读批注能便于考生迅速把握文章内容,同时也可以消化、吸收、借鉴这些批注方法,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在阅读文章时能迅速把握文章关键点,领悟文章内容。本书批注分三个层级:第一个层级是对词句从内容、手法、情感等方面的理解,这个层级对应考试要求是“正确理解文中词句的含意”,这些词句往往是文章的关键词句。批注的第二个层级对重要文段的鉴赏,鉴赏是从内容、情感、手法、语言等几个角度入手的,便于整体把握文章的主旨、情感。批注的第三个层级是对重要词、句、段的联想延伸。就是读到这些内容时,与作者的写作意图相联系,产生联想,利于解答文本后的问题。加批注就是让学生能真正走入文本,让学生学会按照某一个方向进行批注,进而能迅速把握文本,解答问题。[典例]
(2010·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小说以小小的面包作为文章的标题,以小见大,体现着主题。小小注释必须关注,因为凡是试卷上出现的信息都是必不可少的。特别像这样对作者的相关介绍,可以达到知人论世的目的,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进而体味创作意图。她突然醒来。两点半。她寻思,为什么会突然醒了。哦,原来是这样!厨房里有人碰了一下椅子。她仔细地听着厨房里的声音。寂静无声。太安静了,她用手摸了一下身边的床,发现是空的。这就是为什么如此特别安静的原因了——没有他的呼吸声。她起床,摸索着经过漆黑的房间来到厨房。在厨房两人相遇了。表针指着两点半,她看到橱柜边上有个白的东西。她打开灯。两人各穿衬衣相对而立。她把手伸向电灯开关。我必须现在就关灯,否则我必定还会去瞧盘子的,她想。我不能再去瞧那个盘子。“过来,”她说,同时把灯关灭。“这大概是外面有什么事,刮风时檐槽常常碰墙壁。这肯定是檐槽之故。刮风时它总是哗哗乱响。”两人摸着走过黑黢黢的过道来到卧室。两双光脚在地板上拍击作响。“是有风,”他说,“已经刮了一整夜了。”当她睡在床上时,她说:“是的,刮了一夜的风。刚才大概就是檐槽在响。”随后是寂静无声。许多分钟后她听到,他在小心、轻声地咀嚼。她故意深沉又均匀地呼吸,使他不致发觉,她尚未入睡。然而他的咀嚼节奏均匀,倒使她慢慢进入梦乡了。当他第二天晚上回家时,她分给他四片面包,平时他只有三片。“你可以慢慢吃,吃四片。”她说着离开了餐桌。“我吃这面包消化不了。你多吃一片吧,我消化不好。”她注意到,他把头深深埋在盘子上。他没有抬头。就在此刻她对他非常同情。“你可不能只吃两片面包。”他对着盘子在说。“够了。晚上我吃面包消化不好。你吃吧,吃吧!”过了一会儿,她才又坐在桌旁的灯下。(选自《外国短篇小说百年精华》,包智星译)[注]
①沃尔夫冈·博歇尔特:西德废墟文学的先驱和重要代表作家。小说《面包》写的是二战后人们在饥荒处境中的生活。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4分)(一)审读题目要仔细抓住2个关键点:概括主要情节(二)解题思路要清晰找出小说人物活动的地点:卧室和厨房。人物活动的时间:深夜与第二天。线索:面包。根据这些,运用“某人在某时某地做某事”的格式可以概括出本文情节。(三)评分细则要明了每个要点事件1分,共四点,4分(四)组织答案要规范①妻子发现丈夫偷拿面包;②丈夫撒谎掩饰;③妻子替丈夫圆谎;④第二天晚餐,妻子多分了面包给丈夫。[考生甲]送检样卷妻子醒来后发现丈夫不在,于是在厨房里发现了丈夫,两个人进行了一番对话后又回房睡觉;第二天,妻子因为消化不好,把面包多分给丈夫一片。得分:1分专家评卷失误类型:不合题干要求,不会概括失分探因:本答案中考生只是按照时间顺序“概述”了故事,而不是“概括”故事情节。同时,没有概括出事件的本质,如“在厨房里发现了丈夫”“妻子因为消化不好”等,所以只给1分。[考生乙]送检样卷①妻子凌晨发现丈夫偷吃面包;②二人在厨房对话,妻子没有揭穿丈夫的谎言;③丈夫轻声咀嚼面包;④第二天晚上,妻子以“消化不好”为理由把自己的面包匀给丈夫。得分:3分专家评卷失误类型:要点遗漏,要点之间存在包含关系失分探因:本答案概括的第三情节属于“妻子没有揭穿丈夫的谎言”的一部分,所以扣掉1分。(2011·江西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晚秋
(亚美尼亚)埃·格林①瓦萨卡在一所大学对面的网球场旁停下了脚步。
②秋季里的这一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但这却让他的心情更加烦闷。温暖晴和的晚秋好像在故意戏弄他,嘲笑他,鄙视他……
③一阵已有几分凉意的秋风吹了过来,几片金黄的叶子在空中划着美丽的弧线轻盈地飘落到了地上。两个身材姣好的姑娘从瓦萨卡的身边走了过去,飘过一阵沁人的香水的芳香。这样的姑娘瓦萨卡连想都不敢想,即使在年轻的时候,他也没敢奢望过,她们对他来说来自另一个世界。他和孤儿院长大的玛妮克结了婚。但那个曾经安安静静、勤快能干的玛妮克现在却好像换了个人,每天唠唠叨叨,不停地数落他,甚至连在床上也是一肚子怨气,所以他越来越不愿碰她的身体了。想到这儿,瓦萨卡感到了一阵良心的责备,仿佛侮辱了自己的妻子。毕竟他们一起忍受了失去第一个孩子的伤痛,后来又生育了一个女儿。最近玛妮克不幸伤了胳膊,肿得很厉害,大概是骨折了,他需要尽快筹到钱给玛妮克拍X光片和治疗……④瓦萨卡的心底一阵绝望。现在他就是在到处找工作,对他来说,时间非常紧迫,每一分钟都很重要!⑤以前不管怎么说他还能干粗活,当搬运工,可现在却得了疝气,粗活干不了了,可要治好疝气也得一大笔钱哪!⑥又是一阵略带凉意的微风吹了过来,一种像翠菊似的黄色小花随风摇动着小小的脑袋。瓦萨卡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时他们家住在市中心,后来他们的房子被拆掉了,只得到了一点点少得可怜的补偿金。他和父母颠沛流离,几经辗转,最后才在邻近市郊的一个地方落下了脚,生活也随之落到了贫困线之下。⑦瓦萨卡低声骂了一句,两腿突然不听使唤地朝学校方向走了过去。是啊,他以前真的很喜欢学习,他可不像那个留级生梅鲁日。梅鲁日当年和他同桌,可现在这个梅鲁日已经是大富翁了……⑧一个穿着绿风衣的女人轻轻地碰了一下瓦萨卡,侧着身子从沿着人行道停着的两辆汽车间穿了过去,急着过马路。瓦萨卡迅速瞥了这个女人一眼,她也来自另一个世界。于是瓦萨卡把目光移到了别处。突然他被一阵刺耳的刹车声和令人恐怖的尖叫声吓了一哆嗦。他顺着声音望了过去,那个穿绿风衣的女人一动不动地躺在了一辆大客车的底下。第一个从汽车驾驶室跳出来的是已经吓得半死了的司机,随后乘客们也慌慌张张地从车上走了下来。有一个姑娘第一个跑到了躺在地上的女人跟前。她动作敏捷、手脚麻利地摘下受伤女人耳朵上那对亮闪闪的耳环,迅速放到自己的上衣兜里,然后大声地喊了起来:“快来人啊!快来人啊!”⑨瓦萨卡把这一切都清清楚楚地看在了眼里,他愤愤地骂了一声:“这条母狗!偷了人家的耳环,还像没事似的!”⑩突然,瓦萨卡发现了一个绿色的东西,就在左边,离他只有一二十米远。瓦萨卡仔细地打量了一下,好像是一个女式小包,崭新的,样式非常精巧。这个小包最有可能就是那个受伤的女人的。现在众人正要把那个女人抬起来。瓦萨卡的注意力现在已经不能集中了。他又要留意那个女人,又要留意这个包。这时候救护车开过来了,车上下来几个穿白大褂的救护人员,把受伤的女人放到救护车里拉走了。出事地点只剩下了一片发黑的血迹。⑪阳光照到了那个小包上,包上的小锁扣和装饰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小包真漂亮,肯定价格不菲!它就这么神奇地被抛到了瓦萨卡的眼前,离他只有一二十步远……⑫瓦萨卡心里一阵紧张,他屏住呼吸,朝那个小包的方向走了过去。他刚走了两步,马上又停住了:他心怦怦跳地想等身后响起的脚步声走远。同时,他又忍不住朝那个小包的方向看了一眼,结果他惊恐地发现,一个体态臃肿、手里拿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快速地倒着两条腿,像跳舞似的径直朝小包走了过去,一把捡起小包,然后又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朝着一个小花园的方向走去。⑬瓦萨卡心里一阵慌乱,额头上立刻渗出了汗珠。这简直就是当着他的面把他偷光了!⑭那个胖男人已经从瓦萨卡的视野中消失了,但他还站在原地发愣,眼睛呆呆地盯着一个地方。⑮但过了一会儿,瓦萨卡突然又感到了一阵轻松,如释重负。“我鬼迷心窍了,”他嘟囔了一句,“真是鬼迷心窍了……”⑯凉爽的秋风轻拂在他的脸上,他的呼吸也变得自如了。他信步在街上,孤身一人,漫无目的。只是当他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了从前的老同学梅鲁日正在建的那个小独楼的工地上时,他才明白,其实他的双脚一直在朝这个他早就该来的地方走。简要概括瓦萨卡发现小包后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虽然是概括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但其实质是概括小说的情节。先在原文找到对应区域,按时间顺序分出几个阶段,抓住每个阶段中表达心理活动的关键词语,再通过想象把间接表示心理活动的地方概括出来即可。其实主人公心理的变化过程就是故事的情节发展过程,解答这道题就是在概括小说后半部分的情节。答案:心动→紧张→惊恐→慌乱→失望→轻松一、思维趋向——“寻→理→抓”1.寻,就是寻找小说的线索(1)小说中的线索有事物线索,小说《项链》中的线索就是项链,女主人公都与此有关。(2)有对比冲突线索,如鲁迅的《祝福》,祥林嫂与鲁四老爷的矛盾冲突,就是构成情节的主要线索。(3)还有人物心理、情感变化线索,如《晚秋》就是以瓦萨卡心理变化为线索,找出这些心理活动的地方,情节就很清楚了。2.理,就是理清小说的结构可以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划分文章结构,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3.抓,就是抓住场面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概括为一个情节。小说中的场面就是人物活动的场所。如[典例]《面包》可以按场面概括。[师生共研考题]《晚秋》也可以按照场面来概括全文情节:第一个场面是“大学对面的网球场旁”;第二个场面是“马路上”,在“马路上”又可分被撞时的场面和被撞后两个场面;第三个场面是“小独楼的工地上”。理清这些场面,全文的情节也就清楚了。二、答题模板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文中没有涉及的除外,但“何人”“做何事”不能省)的格式加以概括。(根据题干要求灵活作答)[特别提示]由于事件的复杂性和粘连性,我们在概括时,要注意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特别是每个情节之间不能存在交叉或包含关系。另外在表述时注意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否则就会造成情节之间不连贯。必修教材上小说《祝福》一文中的情节安排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作家匠心独运的结果,有着多方面的作用。[典例]
(2011·浙江高考,有改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回到莫斯科后,余怒未消的我在《文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讽刺小品。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一位基辅读者的来信。信中说:“您的遭遇与我和我妻子上次坐火车的遭遇比起来简直就不值一提。请您来一趟,肯定不会让您白跑的!”我正好有事去基辅出差,就在一个傍晚去拜访了写信人。他果然真的没让我白跑一趟。列车在下一站停3分钟。买第9车厢票的人也都是一些思维正常的人,车一停稳,大家就依序跑到前一节第9车厢门口排队上车。乘务员看着这么多乘客,惊慌失措地挡在车门口说:“我这儿只有两个空铺,去找列车长吧,在第1车厢,让他把大家安排到其他车厢去,跑快点,要不车就开了!”愤怒的乘客们拎着大包小包你追我赶地朝第1车厢跑去。列车长看着这么多远远跑来的乘客一头雾水:“你们这是从哪儿来啊?”乘客们说:“从第9车厢来的……”“那个车厢早就满了……”列车长此刻没时间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需要马上把这些乘客安排好。一阵忙碌之后,乘客们终于安顿好了,他松了一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这时,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来了,还是说:“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怎么可能呢?”这次列车长认为这个乘务员肯定是疯了。于是,列车长决定和这个乘务员一起去车厢里看看,这才发现原来是这趟列车有两节第9车厢。列车长现在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后,回到自己的包厢通知了下一站:“摘掉第9车厢!”当时已是深夜,负责摘车厢的那些人也是一些正常人。他们数到前一节第9车厢,就把它摘了下来,拖到了备用道上,然后重新组装好列车就通知了列车长。列车长再一次松了一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然后回自己包厢睡觉。可后来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找来了:“我的车厢里还是一个乘客也没有。”我不知道这次事故后列车长是不是疯了。但给我讲故事的这个人当时和他的妻子就在前一节第9车厢里。深夜,他起来吸烟。他边吸着烟边想:“列车怎么停这么长时间啊?”然后他往窗外望了一眼,这才发现前面后面的车厢都没了踪影,就更别说车头了。四周是一片大草原,光秃秃的,一轮圆月冷冷地照在停着第9车厢的备用道上。他急忙叫醒了所有的乘客,大家连外衣都没穿就从铺位上跳了下来,猜测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现在是在哪儿。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3分)(一)审读题目要仔细抓住4个关键点:开篇“我”乘车经历作用(二)解题思路要清晰某个文段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开头文段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引出下文、作铺垫、为下文埋下伏笔等,内容上一般是衬托正文故事或强化故事效果,本题的难点是“这类现象的普遍性”,两件事对比,找相似性和不同性,这也是作者的写作意图。(三)评分细则要明了结构上“引出下文,为下文主要故事作铺垫”1分,内容上“突出强化主要故事”“强调这类现象的普遍性”各占1分。(四)组织答案要规范①用作铺垫,引出主要故事;②强化(衬托)主要故事的叙述效果;③突出这类现象的普遍性。[考生甲]送检样卷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同时引起下文。得分:1分专家评卷失误类型:滥用套语,没有针对性失分探因:文章的题目是“第9车厢”,而第一自然段只提到“我”这个线索人物所经历的“第2车厢”,“我”的乘车经历只是为下文作铺垫,引出下文的主要故事,第二自然段才设置了悬念。所以本考生答案中的“引起下文”,得1分。[考生乙]送检样卷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在形式上的作用是引出下文的主要故事,在内容上的作用是用“我”经历的事件来衬托“第9车厢”这个主要事件。得分:2分专家评卷失误类型:思维不细,概括不全失分探因:考生对本类型题目知道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回答,但内容方面没有考虑全面,没有从这两个“乘车经历”的相似性方面来总结归纳,所以被扣掉1分。(2008·江苏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侯银匠
汪曾祺侯银匠店特别处是附带出租花轿。银匠店出租花轿,不知是什么道理。侯银匠中年丧妻,身边只有一个女儿侯菊。在同年的女孩子还只知道抓子儿、踢毽子的时候,她已经把家务全撑了起来。开门扫地、掸土抹桌、烧茶煮饭、浆洗缝补,事事都做得很精到。一家有女百家求,头几年就不断有媒人来给侯菊提亲。侯银匠千挑万选,看定了开粮行陆家的老三。侯银匠问菊子的意见。菊子说:“爹作主!”侯银匠拿出一张小照片,让菊子看,菊子扑哧一声笑了。“笑什么?”——“这个人我认得!”从菊子的神态上,银匠知道女儿是中意的。定亲后,陆家不断派媒人来催婚。三天一催,五天一催。侯菊有点不耐烦:“总得给人家一点时间准备准备。”侯银匠顺着女儿的意思,搜罗了点金子打了一对耳坠、一条金链子、一个戒指。侯菊说:“不是我稀罕金东西。大嫂子、二嫂子家里陪嫁的金首饰戴不完。我嫁过去,有个人来客往的,戴两件金的,也显得不过于寒碜。”侯银匠知道这也是给当爹的做脸,于是加工细做。心里有点甜,又有点苦。爹问菊子还要什么,菊子指指花轿,说:“我要这顶花轿。”“这是顶旧花轿,你要它干什么?”“我看了看,骨架都还是好的,我会把它变成一顶新的!”侯菊动手改装花轿,买了大红缎子、各色丝绒,飞针走线,一天忙到晚。她又请爹打了两串小银铃,作为飘带的坠脚。轿子一动,银铃碎响。轿子完工,很多人都来看。转过年来,春暖花开,侯菊就坐了这顶手制的花轿出门。
临上轿时,菊子说了声:“爹!您多保重。”鞭炮一响,老银匠的眼泪就下来了。
花轿没有再抬回来,侯菊把轿子留下了。大嫂、二嫂家里都有钱。侯菊有什么呢?她有这顶花轿。全城的花轿,都不如侯菊的花轿鲜亮,接亲的人家都愿意租侯菊的。这样她每月都有进项。她把钱放在抽屉里,对丈夫说:“以后你要买书订杂志,要用钱,就从这抽屉里拿。”陆家一天三顿饭都归侯菊管。陆家人多,众口难调。老大爱吃硬饭,老二爱吃烂饭,公公婆婆爱吃焖饭。侯菊竟能在一口锅里煮出三样饭。公公婆婆都喜欢三儿媳妇。婆婆把米柜的钥匙交给了她,公公连粮行账簿都交给了她。她实际上成了陆家的当家媳妇。她才十七岁。侯银匠有时以为女儿还在身边。他的灯盏里油快干了,就大声喊:“菊子!给我拿点油来!”及至无人应声,才一个人笑了:“老了!糊涂了!”女儿有时提了两瓶酒回来看他,椅子还没有坐热就匆匆忙忙走了,陆家一刻也离不开她。侯银匠不会打牌,也不会下棋,他能喝一点酒,也不多。而且喝的是慢酒。两块茶干,二两酒,就够他消磨一晚上。侯银匠忽然想起两句唐诗,那是他錾在银簪子上的。想起这两句诗,有点文不对题: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选自《汪曾祺全集》,有删改)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第二段对全文情节展开具体说明。对于这种考查某一情节(或某一内容)在全文情节中作用的题目,应先理清本处情节主要写了什么,再联系全文,分析是否存在铺垫、悬念等作用,分析对人物形象和主题等方面的作用。题干中“对全文情节展开”是审题的关键,意思是第二段与下文哪些情节有什么样的关联。从下文来看,作者写了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女儿改装花轿、出嫁后出租花轿、逐渐成为陆家的当家媳妇、父亲在女儿出嫁后很孤独等情节。那么,这些情节跟第二段有什么关联呢?笼统地讲,这些情节是由第二段展开来的,换句话说,第二段为下文作了铺垫,或提供了具体构思的依据。具体来说,选女婿、打陪嫁首饰、父亲在女儿出嫁后很孤独等情节,显然是由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身边只有一个女儿侯菊”展开来的,所以作用之一可以表述为:第二段写父女相依为命,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父亲在女儿出嫁后很孤独等情节提供了依据(或作了铺垫)。而女儿改装花轿、出嫁后出租花轿、逐渐成为陆家的当家媳妇等情节,显然是由第二段“她已经把家务全撑了起来”“事事都做得很精到”展开来的,所以作用之二可以表述为:第二段写侯菊精细能干,为下文改装花轿、出嫁后出租花轿、逐渐成为陆家的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了依据(或作了铺垫)。参考答案:(1)从父女相依为命着眼,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在女儿出嫁后父亲的孤独这些情节提供依据;(2)从突出侯菊的精细能干着眼,为写侯菊改装花轿、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依据。(评分说明:每点2分)一、思维趋向——三“对”一“给”1.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这一方面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如《祝福》中祥林嫂的二次改嫁这一情节就有此作用。(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3)就开头来说:①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起到制造悬念作用,如《祝福》,采用了倒叙的结构形式,从祥林嫂临死前的肖像写起,再回顾祥林嫂初来鲁镇的情景、再次到鲁镇的经过等等,设置了悬念;②引起下文式,往往起到铺垫作用,如上面“类型二”的[典例]《第9车厢》及[师生共研考题]中的《侯银匠》就属于此类。(4)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式,留下空白。(5)就中间行文来说有伏笔铺垫式,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6)就小说情节安排的技巧来说,有以下四种常用技巧,这几种技巧有着独特作用。①注重节奏。节奏是运动速度的变化规律。情节的进展也应张弛有致、起伏有序、缓急有度。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的情节安排。②突转。突转即情节演变的突然转折,事件的结局、人物的命运往往由此而改变。在短篇小说中,大多由突转引发推动,所谓“柳暗花明”“风波骤起”的情节效果正是形成于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突转。③悬念。悬念是一个不断造成读者疑惑、猜想、思索与期待的问号,它无疑是为情节高潮铺垫道路、蓄积能量的有效手段,最终结局的出现、事实真相的揭示往往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并引起读者持久的回味、深入的反思。如上面《第9车厢》。④巧合。巧合也是常见的情节组合方式,它应当是在必然性(包括性格逻辑与具体情境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出现的偶合,并由此产生一定的情节效果。2.对刻画人物的作用也就是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的具体作用。《祝福》一文中祥林嫂“捐门槛”这一情节,就刻画了祥林嫂既迷信愚昧而又对前景充满希望的形象。又如上面本考点“类型二”[师生共研考题]中《侯银匠》第二段的这个情节就突出了侯菊精细能干的特点。3.对表现主题的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如上面《第9车厢》中“突出这类现象的普遍性”就要从主题方面来回答。4.给读者的感受,即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如“余味无穷”“给读者留下充分想象的空间”等。二、答题模板×××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也可以分条作答,如上面《侯银匠》和《第9车厢》后的题目的答案均可以分条组织,这样也有利于阅卷老师评分。[特别提示]
审清问法,区别作答一种是综合问,只问“情节有什么作用”,对于这种问法,一般要从内容和结构(情节本身)两方面作答,或者说扣住小说“四要素”答题:情节作用、人物作用、环境作用、主题作用。一种是单一问,只要求答出情节安排方面的作用,如2008年江苏卷第12题,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第11题第(3)小题。这种问法较普遍,是重点题型。这种问法,一般要弄清该情节在小说整个情节中所处的位置,它之前与之后的情节各是怎样的,把握它在小说整个情节因果链中的位置、阶段和作用。这些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为下文某情节作铺垫或埋下伏笔;②照应上文某处情节;③推动情节发展进入高潮或转折;④(就情节的阅读效果分析)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形象命题指数☆☆☆☆☆命题分析
2011年所有考查小说类文本阅读的试题共有7套,其中有5套(新课标全国卷、辽宁卷、山东卷、安徽卷、江苏卷)考查了此考点。
形象指的是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它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表现作品的主题,从而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等,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高考对人物形象的考查类型:1.概括人物的形象或性格特征常见设问方式(1)×××是一个怎样的人物?(2)×××有哪些优秀的品质?(3)文中某人的性格特征怎样?请简要概括。2.赏析人物形象在文中的作用常见设问方式(1)小说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写××,有何作用?(2)运用××方法写××人有什么用意?(3)××人在文中有何作用?必修教材上的小说《林黛玉进贾府》中的“王熙凤”是文中重点刻画的人物之一。课文的5、6两个自然段集中刻画了王熙凤的性格。文章从以下五个层次刻画了她的性格。文章综合运用了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正面手法和丫鬟的神态、贾母的戏谑之言等侧面烘托,把王熙凤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的性格特征刻画得入木三分。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要概括分析人物形象必须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全面考虑。[典例]
(2011·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今晚又谈到了血型。这位彭先生说,作为现代的国民,血型不可不验,而且它或许还有意想不到的妙用呢!这时,钱太太开腔了:“干脆说罢,我就怕验出是AB型的!”钱太太所以这么说,实在也怪张医师,他曾说AB型是不祥之兆。“我丈母娘就是AB型的。”这时,彭先生忽然冒出来这么一句话。钱太太“咯”地笑了:“还管丈母娘的血型呢!”张医师紧接着说:“提到彭先生的丈母娘,你们别笑,这里还有段恋爱悲喜剧呢!倒是可以请彭先生讲给你们听。”“谈起来,是五年前的事了,”彭先生躺在藤椅上,仰着头,喷着烟,微笑着,他倒真是在做甜蜜的回忆呢!“那时秀鸾在秘书室做打字员,天天从我办公桌的窗前经过。”
“你就拿眼盯着看!”有人插嘴。“不错,我盯着她那会说话的眼睛,淘气的鼻子,甜蜜的小嘴儿……”“结果认识了没有?”“我们当然有机会认识啦!日子一久,我们就坠入情网了,互订终身。热带的小姐,实在另有她们可爱之处。”“台湾小姐?”到这时大家才知道是位台湾小姐。“糟糕的就在秀鸾是台湾小姐。”彭先生接着说。“我知道,一定是聘金的问题。”有人说。彭先生悠然地吸着烟,摇摇头:“是我那位老丈人的问题!”“我那老丈人真是铁打的心肠,任凭秀鸾怎么哀求,就是不许她嫁给我。“他认准了‘外省郎’没好的。秀鸾跟她爸说,如果不答应,她宁可去死。老头子也说,你要嫁给那小子,我只当你死了。结果,秀鸾还是投进了我的怀抱。”“但是关于你丈母娘的AB型呢?”这时钱太太又想起了这件事。大家笑起来了,彭先生接着讲:“我是很乐观的,我总以为我们结婚以后,一定会把我们翁婿之间的关系慢慢调整过来。可是一年下来,我的愿望始终就没实现,有时看着秀鸾挺着大肚子进去,就让我风里雨里站在门口,我真想冲进去。可是我心疼秀鸾,到底还是忍住了。”“真惨!”林太太不胜唏嘘。“倒是我那丈母娘会偷偷出来塞给我点心什么的。”“有一天我独个儿上了老丈人家的门儿喽!”“好大胆子!”有位先生插嘴。“你以为我上门找打架哪,我是报告秀鸾入院待产的消息去了。大胖儿子生下了,算是又见了一代,可是我们的情形并未见好转,老丈人在他女儿面前连半个字都没问过我。”大家听到这里哄然大笑。林太太说:“彭先生,你解恨了,是不是?”“不敢!”彭先生虽然这么说,可是仍然可以看出他的轻松。“秀鸾说爸爸需要输血,但秀鸾是A型,小舅子是B型,丈母娘是AB型……”“他们都不能给病人输血,买血要五百块钱100毫升,共需300毫升一千五,秀鸾母女在着急。我对秀鸾说:‘这样说来,爸爸是O血型的喽?’秀鸾点点头。我说:‘你何必着急呢!现成的大血人在这儿哪!我也是O型的呀!’”“第二天,我那干巴巴的老丈人,一把拉住我的手,‘你金家伙!你金家伙!’……”“你金家伙?是日本话,还是骂人的话?”“‘你金家伙’,台湾话‘你真正好’也!我们爷儿俩的手紧紧地握着,两股热流交会,一切嫌隙都被血般的事实给溶化了!”彭先生说到这里,向张医师挤了一下眼,微笑着,“所以,我要奉劝诸位,血型不可不验,它实在有意想不到的妙用!”故事讲完了,大家觉得非常有趣,林先生首先说:“血型不可不验,明天就去验。张医师,先给我挂个号。”“对!对!血型不可不验。”大家同声地说。(有删改)[注]迭格:吴方言,意为“这个”。“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一)审读题目要仔细抓住2个关键点:哪些性格简要分析(二)解题思路要清晰通过题干要求,可以看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不是单一的,是“哪些”。根据“揣摩人物形象”的一般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把人物放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了解人物在各个情节中的表现,如这篇小说中从彭先生恋爱遭遇老人反对、交往被老人冷落的情节,可以看出其执著、不轻言放弃的性格特点;替老人输血这个情节,表现出彭先生重感情、不计前嫌的性格。第二,抓住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特别是那些富有特征的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如从彭先生在说话时的表情、话语特色,可以看出他幽默、风趣的性格。当然,体现人物性格的其他角度还有很多,在本文体现得不明显。(三)评分细则要明了概括出性格特点3分,分析3分,每一点各1分。(四)组织答案要规范①有担当,明大义:在老丈人危难时,以亲情、和睦为重,不计前嫌,施以援手,最终赢得信任。②执著隐忍:面对老丈人的排斥,不轻言放弃,不莽撞行事,捍卫了自己的爱情。③幽默乐观:说话风趣,与人为善,遇事能有良好的心态。[考生甲]送检样卷“外省郎”彭先生对爱情非常执著,又有宽大的胸怀,不计前嫌。得分:2分专家评卷失误类型:审题不清失分探因:题干明确要求要“请简要分析”,此考生只是概括出人物性格特点,但没有简要分析,应当联系文中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考生乙]送检样卷“外省郎”彭先生具有如下性格特点:(1)非常大度,在他岳父危难时,不计前嫌,给献血;(2)对感情执著,面对重重困难,对自己的爱情不放弃。得分:4分专家评卷失误类型:概括不全面失分探因:此考生能通过事件来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思路正确,但在概括时人物幽默乐观的性格没有概括出,其主要原因是没有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来思索,所以扣掉2分。(2010·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保护人
(法)莫泊桑玛兰做梦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官运!有天早上,他从报上看到从前一位同学新近当了议员。玛兰重新成了他那位同学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朋友。不久议员摇身一变当了部长,半年后玛兰就被任命为行政法院参事。起初,他简直有点飘飘然了。为了炫耀,他在大街上走来走去,仿佛别人只要一看见他,就能猜到他的身份。后来,出于一种有权势而又宽宏大量者的责任感,他油然萌生一股压制不住要去保护别人的欲望。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他都高兴地迎上去,不等人家问,就连忙说:“您知道,我现在当参事了,很想为您出点力。如有用得着我的地方,请您甭客气,尽管吩咐好了。我在这个位置上,是有点权力的。”一有机会,他对任何人都主动给予无限慷慨的帮助。他每天都要给人写十封、二十封、五十封介绍信,他写给所有的官吏。他感到幸福,无比幸福。一天早上,他准备去行政法院,屋外已经下雨了。雨越下越大。他只好在一个房门口躲雨。那儿已有个老神父。在当参事前,他并不喜欢神父。自一位红衣主教在一件棘手事情上客气地向他求教以后,他对他们也尊敬起来。他看看神父,关切地问:“请问您到哪一区去?”神父有点犹豫,过了一会儿才说:“我朝王宫方向去。”“如果您愿意,神父,我可以和您合用我这把伞。我到行政法院去。我是那里的参事。”神父抬起头,望望他:“多谢,我接受您这番好意。”玛兰接着说:“您来巴黎多半是为散心吧。”神父回答:“不,我有事。”“哦!是件重要的事吗?如果您用得着我,尽管吩咐好了。”神父好像挺为难,吞吞吐吐地说:“啊!是一件无关紧要的私事……一点小误会。您不会感兴趣的。是……是一件内部的……教会方面的事。”“哎呀,这正属行政法院管。您尽管吩咐我好了。”“先生,我也正要到行政法院去。您心肠真是太好了。我要去见勒尔佩、萨翁两位先生。说不定还得见珀蒂帕先生。”“哎呀,他们都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刮刮叫的同事。我都恳切地去替您托托关系。包在我身上好了。”神父嘟囔着说了许多感恩的话。玛兰高兴极了。“哼!您可碰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神父。瞧吧,瞧吧,有了我,您的事情解决起来一定非常顺利。”他们到了行政法院。玛兰把神父领进办公室,请他坐在炉火前,然后伏案写道:“亲爱的同事:请允许我恳切地向您介绍德高望重的桑蒂尔神父,他有一件小事当面向您陈述,务请鼎力协助。”他写了三封信,那受他保护的人接了信,千恩万谢地走了。这一天平静地过去了。玛兰夜里睡得很好,第二天愉快地醒来,吩咐仆人送来报纸。他打开报纸念道:有个桑蒂尔神父,被控告做过许多卑鄙龌龊的事……谁知他找到一位叫玛兰的行政法院参事做他热心的辩护人,该参事居然大胆地替这个披着宗教外衣的罪犯,给自己的同事们写了最恳切的介绍信……我们提请部长注意该参事令人不能容忍的行为……他一下就蹦起来去找珀蒂帕。珀蒂帕对他说:“唉,您简直疯了,居然把那老阴谋家介绍给我。”他张皇失措地说:“别提了……您瞧……我上当了……他这人看上去那么老实……他耍了我……卑鄙可耻地耍了我。我求您,求您设法狠狠地惩办他一下,越狠越好。我要写信。请您告诉我,要办他,得给谁写信?……对,找总主教!”他突然坐下来,伏在珀蒂帕的桌上写道:“总主教大人:我荣幸地向阁下报告,最近有一个桑蒂尔神父欺我为人忠厚,用尽种种诡计和谎话陷害我。受他花言巧语哄骗,我竟至于……”他把信封好,扭转头对同事说:“您看见了吧,亲爱的朋友,这对您也是个教训,千万别再替人写介绍信了。”(据郝运译文删改)小说中的玛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人物形象的概括需要运用“听其言,观其行”(正面描写),也要结合文中对人物的侧面描写。从玛兰“重新成了他那位同学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朋友”一句中,不难想象在同学没有荣升之前玛兰对同学的态度,由此不难看出玛兰趋炎附势的性格特点;而玛兰帮助别人主要是炫耀,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可见其自私的一面;当神父的真面目被揭露出来时,自己也被扯进去而被珀蒂帕责备时,玛兰把责任推到神父身上,把自己扮成一个受害者,可见其善于见风使舵。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找出文中事件和文中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的地方,然后加以概括。参考答案:小说中的玛兰是一位自私、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天真、热心却没有原则,自高自大、爱慕虚荣而又伪善的形象。从文中对待同学的态度可以看出他趋炎附势的性格特点,从他想帮助别人的思想,可以看出他自高自大、爱慕虚荣的性格,从帮助神父到把责任推到神父身上,可以看出他天真、热心、没有原则、伪善、自私的性格特点。(评分说明:概括出人物性格特点3分,具体分析3分)一、思维趋向——“五从”思维1.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方面入手因为这些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形象(性格)。如本考点“类型一”[典例]《血的故事》一文中“南腔北调”与“台湾”的交代就非常重要。又如本考点“类型一”[师生共研考题]《保护人》中对“玛兰是行政法院参事”的交代就至关重要。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通过小说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以及正面和侧面等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出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如本考点“类型一”[典例]《血的故事》中“外省郎”彭先生的幽默乐观通过他的语言可以看出。又如本考点“类型一”[师生共研考题]《保护人》中玛兰自私、伪善的形象就是通过分析当神父的真面目被揭露出来时玛兰的语言、动作、神态得出来的。3.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从整体到部分,只有了解了故事的全貌,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因为人物的性格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在矛盾冲突中展现出来的。又如本考点“类型一”[典例]《血的故事》中“外省郎”彭先生胸怀宽大、不计前嫌的性格就是在“输血”情节中得以体现的。如本考点“类型一”[师生共研考题]《保护人》中玛兰对待同学态度的情节就极好地表现了玛兰趋炎附势的形象。4.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人物的成长变化、人物形象(性格)的形成与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塑造什么样的典型性格。其次,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这样才能既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人物都是一定的社会环境的产物,每个人的身上都鲜明地体现着时代的烙印。《祝福》开头的环境描写,把故事发生的背景、时代、社会关系作了明确的交代,祥林嫂的性格特点也就有了基础,有了依托。5.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者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她)的评价入手如《林黛玉进贾府》中贾母对王熙凤的评价“泼皮破落户”“凤辣子”,就揭示了王熙凤心狠手毒的性格特点。二、答题模板××是一个……(思想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的人。(人物形象题要针对试题设题的角度具体灵活作答,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祝福》一文中,鲁四老爷是一个面目可憎、思想顽固、非常虚伪的封建地主阶级代表人物。他思想上反动,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政治上迂腐保守,反对革新;为人自私伪善,冷酷无情,厌恶祥林嫂。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同时也是文章主题所批判的封建礼教的卫道者形象的代表。因此赏析鲁四老爷这一形象的作用,主要是赏析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以及表达主题的作用。而《祝福》中的“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有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憎恶鲁四老爷,同情祥林嫂,对祥林嫂的提问之所以作出含糊其辞的回答,有其善良的一面,同时,也反映了“我”的软弱和无能(无力帮助祥林嫂摆脱封建迷信的桎梏,没有勇气正视祥林嫂提出的问题)。在结构上,“我”起着线索作用。祥林嫂的遭遇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展现的,“我”是事件的见证人。因此赏析文中“我”这一形象的作用,主要是赏析这一形象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又比如在小说《林黛玉进贾府》中写接见林黛玉时出场的众人,是为了反衬后来出场的王熙凤的与众不同。因此赏析众人形象的作用,主要是赏析人物形象在表达技巧上的作用。[典例]
(2009·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问题。孕妇和牛
铁凝
孕妇牵着牛从集上回来,在通向村子的土路上走着。午后的太阳照耀着平坦的原野,干净又暖和。孕妇信手撒开缰绳,好让牛自在。当它拐进麦地歪起脖子肯麦苗时,孕妇唤一声:“黑,出来。”黑是牛的名字。黑迟迟不肯离开麦地,孕妇就恼了:“黑!”她喝道。孕妇爱赶集,只为了什么都看看。婆婆总是牵出黑来让孕妇骑,怕孕妇累着身子。黑也怀了孕啊,孕妇想。但她接过了缰绳,她愿意在空荡的路上有黑做伴。她和它仿佛有点儿同病相怜,又有点儿共同的自豪感,于是一块儿腆着骄傲的肚子上了路。回来时,孕妇也没骑黑,走快走慢由着黑的性儿,当她走得实在沉闷,才冷不丁叫一声:“黑——呀!”她夸张地拖长声,把黑弄得挺惊愕,拿无比温顺的大眼瞪着孕妇。孕妇乐了,平原顿时热闹起来。远处,依稀出现了三三两两的黑点,是那些放学归来的孩子。孕妇累了,在路边一个巨大的石碑上坐下来,黑又信步去了麦地闲逛。这石碑属于一个王爷,后来让一些城里来的粗暴的年轻人给推倒了。石碑躺在路边,成了过路人歇脚的坐物。碑上刻着一些文字,个个如同海碗大小。孕妇不识字,她曾经问过丈夫那是些什么字。丈夫也不知道。丈夫说:“知道了有什么用?一个老辈子的东西。”孕妇坐在石碑上,又看见了这些字,她的屁股压住了其中一个。这次她挪开了,小心地坐在碑的边沿。她弄不明白为什么她要这样,从前她歇脚,总是一屁股就坐上去。那么,原因还是胸膛下面这个肚子吧。孕妇对这肚子充满着希冀,这希冀又因为远处那些越来越清楚的小黑点而变得更加具体。孕妇相信,她的孩子将来无疑要加入这上学、放学的队伍。若是孩子也问起这碑上的字,她不能够说不知道,她不愿意对不起孩子。可她实在不认识这碑上的字啊。放学的孩子们走近了,她叫住一个本家侄子,向他要了一张白纸和一杆铅笔。孕妇一手握着铅笔,一手拿着白纸,等待着孩子们远去。她仿佛要背着众人去做一件鬼祟的事。孕妇将白纸平铺在石碑上。当她打算落笔,才发现这劳作于她是多么不易,她的手很巧,却支配不了手中这杆笔。她努力端详着那陌生的大字,然后胆怯而又坚决地落下了第一笔。她描画着它们,心中揣测它们是什么意思,又不由得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夕阳西下,孕妇伏在石碑上已经很久了。她的脸红彤彤的,茁壮的手腕不时地发着抖。可她不能停笔,她的心不叫她停笔。她长到这么大,还从来没干过这么累人、又这么不愿停手的活儿。不知何时,黑已从麦地返回,卧在孕妇的身边。它静静地凝视着孕妇,脸上满是驯顺,像是守候,像是鼓励。孕妇终于完成了她的劳作。在朦胧的暮色中她认真地数,那碑上的大字是十七个,她的白纸上也落着十七个: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和硕怡贤亲王神道碑纸上的字歪扭而又奇特,像盘错的长虫,像混乱的麻绳。可它们毕竟是字。有了它们,她似乎才获得一种资格,似乎才敢与她未来的婴儿谋面。孩子终归要离开孕妇的肚子,而那块写字的碑却永远立在了孕妇的心中。每个人的心中,多少都立着点什么吧。孕妇将她劳作的果实揣进袄兜,捶着酸麻的腰,呼唤身边的黑启程。牛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一)审读题目要仔细抓住3个关键点:牛作用简要分析(二)解题思路要清晰本题考查理解和概括形象在小说中的作用的能力。“牛”是作者在小说中着力塑造的又一形象,小说中主人公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牛”这一形象体现出来的。“牛”是主人公“同病相怜”的“知音”和“亲密伙伴”。同时,作者借助“牛”这一形象,揭示了多层面的主题:孕育新生命的幸福、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等。解答本题关键是“牛”这一形象和孕妇之间的共同点与作者所要反映的主题之间的关系。(三)评分细则要明了每个要点2分,只概括形象作用,不分析,只给3分。(四)组织答案要规范(1)通过怀孕的牛与孕妇形象的并置,凸显孕育新生命的幸福与喜悦;(2)通过牛与孕妇之间的亲昵行为表现人与动物之间的温馨和谐;(3)通过对牛这一形象的描写,反衬孕妇作为人具有的能动性和理性追求。[考生甲]送检样卷牛在小说中起到线索作用,同时,用牛来衬托孕妇。
得分:2分专家评卷失误类型:审题不清失分探因:“牛在小说中起到线索作用”,缺乏分析,线索可用的事物很多,为什么单独用“怀孕的牛”,此考生没有深层理解;同时,“用牛来衬托孕妇”,衬托孕妇的什么,没有分析,所以只得2分。[考生乙]送检样卷牛和孕妇都孕育了新生命,充满希冀,如“孕妇对这肚子充满着希冀”;牛和孕妇非常亲近,用来展现人与动物的关系和谐。得分:4分专家评卷失误类型:答案要点不全失分探因:此考生理解相对到位,能从牛和孕妇的相同点来考虑,并且能考虑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但是,孕妇希望将来孩子上学,牛只“静静地凝视着孕妇”,这点没有答出来,所以扣2分。(2008·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乌米 (俄)阿·马·高尔基①……每当早晨醒来,我便打开房间的窗户,倾听着从山上透过果园中茂密的绿荫向我传来的心事重重的歌声。无论我醒得多早,这歌声都已经回荡在充满着盛开的桃花和无花果的香甜气息的晨空里了。②清风从阿伊—佩特里山巍峨的峰顶簌簌吹来,微微地拂动着我窗前浓密的树叶,树叶的簌簌声给歌声增添了许多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感。歌曲本身并不优美,而且有些单调,整个曲调很不和谐。在看来本应停顿的地方,听到的却是悲伤而激动的呼号,随后这一惊心动魄的喊叫又同样出人意外地变作了柔肠百转的怨诉。这歌是一个苍老而颤抖的嗓音唱出来的,日复一日,从早到晚,什么时候都能听到这支像山溪一般流下来的唱不尽的歌子。③村民们对我说,这心事重重的歌声他们已经听了七个年头。我问他们:“这是谁在唱?”他们告诉我,这是一个叫乌米的疯老婆子唱的。六年前她的丈夫和两个孩子出海捕鱼,至今没有回来。④从那时起,乌米便每天坐在自家土屋的门槛上,望着大海歌唱,等待着自己的亲人。一次,我去看她。我沿着蜿蜒的小道,经过几个伫立在山坡上的土屋,穿过一个个果园和葡萄园,爬上了高山。在山石背后翠绿的树丛中,我看到了乌米老太婆的那所半坍塌的土屋。在从亚伊拉山顶滚下的巨石中间,长着几株法国梧桐、无花果树和桃树。溪水潺潺地流着,在它流过的地方形成许多小小的瀑布,土屋顶上长着青草,墙上爬着曲曲弯弯的藤蔓,屋门正对着大海。⑤乌米坐在门旁的石头上,她的身材匀称颀长,白发苍苍。她那布满细小皱纹的脸,已被太阳晒成了棕褐色。层层叠叠的石堆,年久失修的半塌的土屋,在炎热的蓝天衬托下的阿伊—佩特里山的灰色峰顶,以及在太阳照耀下寒光熠熠的大海,所有这一切在老人周围形成了一种肃穆静谧的气氛。在乌米脚下的山坡上,有一些零零落落的村舍。透过果园的绿树丛看去,它们那五颜六色的屋顶,酷似一个被打翻了的颜料箱。从山下不时传来马具的叮当声,还有潮水拍击海岸的沙沙声。偶尔还可以听到聚集在集市上咖啡馆附近的人们的喧嚷声。在这儿的山顶上是一片宁静,只有淙淙的溪水,伴随着还在六年前已经开始了的乌米的幽思漫漫的歌声。⑥乌米一面唱,一面用笑脸迎着我。她的脸在微笑时皱得越发厉害了。她的眼睛年轻而明亮,眼里燃烧着专心致志的期待之火。她温存地打量了我一眼,重又凝视着一片荒漠似的大海。⑦我走近前去,在她身旁坐下,听着她歌唱。歌子是那样奇特:满怀信心的曲调不时为忧思所代替,其中含有焦灼不安和疲倦的调子,它时而中断,寂然无声;时而又响起来,充满了喜悦和希望……⑧但是不论这歌曲表现什么样的情绪,乌米老太太的脸上却只有一种表情,那是一种坚信不疑的期待,一种满怀信心的、安详而喜悦的期待。⑨我问她:“你的丈夫叫什么名字?”她粲然一笑,回答说:“阿布德拉伊姆……大儿子叫阿赫乔姆,还有一个叫尤努斯……他们很快就会回来的。他们正在路上。我马上就会看到船了。你也会看见的!⑩她说“你也会看见的”这句话时,似乎深信,见到他们父子对我说来也将是莫大的幸福,似乎当她丈夫的渔船出现在海天之际,出现在她那被南方的烈日晒干了的、木乃伊般的棕色手指所指的那一道深蓝色的细线上时,我会感到莫大的快乐。随后她又唱起了那支期待和希望之歌。我看着她,一面听,一面想:“就这样怀着希望该有多好啊!心里充满了对未来巨大欢乐的期待,这样活着该有多好啊!”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者,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请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综合对高中教材重点篇目的赏析,重点考查对小说中线索及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应注意,先弄清题干的意思,分析其中对解答思路的暗示:鲁迅《祝福》中的“我”这一形象的作用与本篇中的“我”相似,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指其线索作用),又是主人公命运的见证者。那么这样的人物就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有真实感,而“我”的感慨及对主人公的情感,又是作者表达中心主旨和塑造人物形象的关键所在。解答此类题目要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参考答案:形象:①对不幸者富有同情心;②对人性之美满怀敬意;③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3分,每点1分)作用:①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②“我”是贯串全文的线索;③借“我”的感触揭示全文主旨;④通过“我”对乌米的情感态度突出乌米的形象。(3分,每点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1.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1)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如《装
在套子里的人》中“别里科夫”,他就是反
动沙皇专制制度下一个因循守旧、害怕变革
的典型。(2)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
人带来的某种启示。也就是从作者塑造主要人物
所反映的主题方面考虑。如《祝福》,祥林嫂是
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在封建政权、族权、夫
权、神权的桎梏和毒害下毫无人身自由和生存权
利。她挣扎过,也抗争过,最后还是遭到毁灭。
作者通过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揭露了封建阶级在
思想上对劳动妇女的压迫和毒害。2.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它的作用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1)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到烘托作用。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被诬陷下狱、刺配到
沧州后在患难中忽然间遇见的李小二。作者顺笔
交代了林冲在东京时曾救助过他,使李小二免遭
官司,还为他赔了钱财,又接济他路费。这一简短的插叙,既表现了林冲扶危济困的性格特征,又使李小二夫妻感恩戴德的行为显得合情合理,还反衬陆谦这位“朋友”的奸诈,而且为后文张本。(2)揭示或暗示主题。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次要人物
柯瓦连科兄妹,他们是小说中敢作敢为的人物,显示了
外来新派人物的力量,暗示了当时社会的希望。(3)若是线索人物,自然是贯串全文的线索。如初中教材上
的小说《孔乙己》中咸亨酒店的小伙计“我”和《祝福》
中的“我”。3.物象的作用如果小说中引入特别重要的物件,其作用不外乎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揭示主题等。有时物件反复出现,串起了相关情节,从而成为了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如上面“类型二”[典例]《孕妇和牛》中“牛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一题,首先要找出对“牛”这一物象的描写,然后从与孕妇的关系中发现牛对表现孕妇性格及文章主题的作用,一是共同点,一是反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青衣花旦海飞村主任在县剧团找到青衣和花旦的时候是下午,她们正在练功房里练功。她们看到斜阳把村主任的脸劈成了半明半暗的两半。村主任很年轻,但是穿得很土。村主任说我是球山村的村主任。她们就问球山村在哪儿?村主任说球山村在很高的山上。她们这才看到年轻的村主任脚上的解放鞋沾满了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水电分包合同》
- 官帽美术课件
- 2024年电子计步器项目评价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防水密封盒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短周期地震计项目评价分析报告
- 2024年脑血管病用药项目成效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翻盖式面罩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索线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气相防锈拉伸缠绕膜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无金属光缆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小学英语教师家长会
- 安全告知回执
- 三年级奥数教程
- 引水隧洞专项施工方案
- 初中英语-Unit5 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UbuntuLinu操作系统上机实践实验题题库期末考试试卷24
-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湖州市高二年级上册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
- 锂电池运输规范说明
- DBJ51∕T 081-2017 四川省城镇二次供水运行管理标准
- 《美丽中国是我家》 课件
- 110KV电缆敷设专项施工方案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