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贸企业安全管理课件_第1页
工贸企业安全管理课件_第2页
工贸企业安全管理课件_第3页
工贸企业安全管理课件_第4页
工贸企业安全管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主讲:杨子江本章要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的安全职责及法律责任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的安全职责及法律责任。第一节: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生产经营单位,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也是安全生产工作责任的直接承担主体安全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是: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履行安全生产法定职责和义务,未履行接受未尽责任的追究。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责任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应履行以下责任: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安全生产。”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第六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并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一、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清单(一)应当具备《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执行保障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在生产经营的各环节、各岗位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二)建立健全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及相关台账。1.建立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主要负责人、其他负责人的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形成包括全部从业人员、全部工作岗位、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责任制度。2.建立和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1)安全生产会议制度;(2)安全生产投入及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制度;(3)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4)安全生产检查制度;(5)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制度;(6)安全生产奖惩制度;(7)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及岗位标准化管理制度;(8)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9)职业危害(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等)预防和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制度;(10)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11)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管理制度;(12)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制度;(13)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工程“三同时”制度;(14)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应急救援、调查处理、档案管理制度;(15)值班和交接班制度;(16)危化企业防火、动火、用火制度;(17)其他符合本行业、本单位生产特点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3.依法依规建立安全生产相关台账安全生产监管人员日常检查台账、隐患排查治理台账、领导现场轮流带班台账、教育培训台账。(三)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依法依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成立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机构。

1.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和矿山、金属冶炼单位从业人员超过5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不低于从业人员2%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50人以下的,应当至少配备1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2.其他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100人的,应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100人以下的应安排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四)保障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1、按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专门用于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情况,在财务账目中有体现,有年度投入计划和提取、使用情况记录)。2.安排用于配备劳动防护用品、进行安全生产培训的经费。3.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并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五)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以及相关考核,确保从业人员培训合格并依法持证上岗1.依法制定安全生产年度培训计划。2.培训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3.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时间、内容、参加人员以及考核结果等情况。(六)依法实施职业危害劳动防护。1.应按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职业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设置相应的职业病防护设施。2.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正确佩戴使用(安全帽、防尘口罩、安全带、防护服、胶鞋、手套等)。3.对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检测。每年请有检测资质的单位进行一次检测,在检测点设置标识牌告知职业危害检测结果,并将检测结果存入职业健康档案。4.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员工进行岗前、岗中、岗后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好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档案。5.按规定,及时、如实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七)按照规定对安全设施、设备进行设计、制造(建设)、安装、使用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测,保证安全设施、设备正常运转。1.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安全设施和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使用。2.不使用淘汰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和设备。3.特种设备须定时请具有专业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检测、检验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证或者安全标志。4.维护、保养、检测要做好记录,并由相关人员签字,建立台账。5.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八)加强生产经营场所和现场作业的安全管理1.必须向从业人员告知作业岗位、场所危险因素和险情处置要点,高风险区域和重大危险源必须设立明显标识,并确保逃生通道畅通。2.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并将检查及处理情况如实记录在案。3.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在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分别标明并告知从业人员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后果、安全操作要点、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等。4.从事爆破、吊装、临近高压输电线路作业、危险场所动火作业、有限空间作业、临近长输油气管线和城镇燃气管网作业以及有关部门规定的其他危险作业时,应当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5.生产区、生活区、储存区之间要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6.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7.发包或者出租生产经营项目、场所的,应当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统一协调管理承包方、承租方的安全生产工作。8.依法依规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物品。(九)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采取技术、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1.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登记建档,依法进行重大危险源申报、评估,定期进行检测、评估、监控。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2.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如实报告、记录,并向从业人员通报。(十)按要求制定应急预案和操作岗位应急处理措施,组建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应急装备和物质并组织应急演练;或就近签订应急救援协议。(十一)依法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组织救援,配合事故调查组开展事故调查,妥善处理事故善后工作。(十二)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奖惩机制,每年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并公示考核结果。(十三)落实安全生产报告制度,定期向董事会、业绩考核部门报告安全生产情况,并向社会公示。(十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第二节:主要负责人安全职责及法律责任《安全生产法》第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一)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二)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四)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五)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六)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七)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一、法律责任:未履行法律法规的责任未履行“三同时”规定安全机构人员配备规定安全培训教育规定劳保穿戴管理规定职业卫生管理规定安全费用提取规定风险告知规定特种设备管理规定危化品储存、使用、管理规定隐患排查治理规定应急管理规定危险源管理规定外包、转包、发包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共同作业,危险作业管理规定劳动合同职责规定作业场所,生活场所管理规定二、事故责任管理责任瞒报责任逃逸责任刑事责任第三节: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的安全职责及法律责任《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履行下列职责:(一)组织或者参与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二)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三)督促落实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四)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应急救援演练;(五)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六)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七)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整改措施。”法律责任:安管人员未履责的:责令限期改正暂停、撤销安全管理资格触犯刑法的,追究刑事责任。第三章: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基础管理学习要点:了解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掌握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相关内容掌握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熟练掌握现场管理的相关内容第一节:现代安全管理基本概念一、事故频发倾向理论1919年,英国的M.Greenwood(格林伍德)和H.H.Woods(伍兹)把许多伤亡事故发生次数按如下三种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一、泊松分布。在发生事故的概率不存在个体差异时,一定时间内事故发生次数服从泊松分布,在这种情况下,事故发生原因是由于工厂里的生产条件、机械设备以及一些其他偶然因素引起的。二、偏倚分布。一些工人由于存在精神障碍或心理方面的疾病,如果在生产操作中发生过一次事故,则会造成胆怯或神经过敏,当再继续操作时,就有重复发生第二次、第三次事故的倾向,符合这种统计分布的主要是少数有精神障碍或心理缺陷的工人。三、非均等分布。当工厂中存在许多特别容易发生事故的人时,发生不同次数事故的人数服从非均等分布,即每个人发生事故的概率不相同。这种情况下,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人的因素引起的。为了检验该结论的稳定性,他们还计算了特别容易发生事故的人中同一个人在前3个月和后3个月里发生事故次数的相关系数,结果发现工厂中存在事故频发倾向者的相关系数变化在0.37±0.12到0.72±0.07之间,而且都是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在前3个月里发生事故次数多的人,在后3个月里发生事故的次数也多,表明这些人容易发生事故的倾向比较稳定。在此研究基础上,1939年,Famert(法默)和Chamber(查姆)等人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事故频发倾向理论是指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按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如果企业中减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工业事故。认知决定行为。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论认识,在当时的安全措施中,人员选择就成了预防事故的重要措施,在招录员工时,往往要对求职者进行严格的生理、心理测试,从众多的求职人员中选择身体、智力、性格特征及动作特征等方面优秀的人才。令研究者始料未及的是:许多资本家以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为藉口,掩盖工业设备中的各种缺陷,把事故责任全部推给工人,对所谓的事故频发倾向者解雇了事。事故频发倾向者往往有如下的性格特征:

⑴感情冲动,容易兴奋;

⑵脾气暴躁;

⑶厌倦工作、没有耐心;

⑷慌慌张张、不沉着;

⑸动作生硬而工作效率低;

⑹喜怒无常、感情多变;

⑺理解能力低,判断和思考能力差;

⑻极度喜悦和悲伤;

⑼缺乏自制力;

⑽处理问题轻率、冒失;

⑾运动神经迟钝,动作不灵活。二、事故因果理论1936年海因里希提出了应用多米诺骨牌原理研究人身受到伤害的5个顺序过程:(1)社会环境和管理;(2)人为过失;(3)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4)意外事件;(5)伤害。

1953年巴瑞认为事故诸因素是一系列事件的链条,即“事件链”。

1970年德瑞森明确地将事件链发展成为支事件过程逻辑理论。

这些理论都说明伤亡事故作为随机事件,但不是一个孤的事件,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具事件的因果有继承性,即第一阶段的结果往往是第二阶段的原因。随时间向后推移,由近因找到远因;由直接原因追踪到间接原因。

博德在海因里希提出的多米诺骨牌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反映现代安全观点的事故因果新论:

控制不足——管理缺陷事故因果连锁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安全管理。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应以企业现代管理原则为基础,实施控制这一管理机能。安全管理中的控制是指损失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控制。它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发生事故的基本原因是控制不足,管理上的缺陷。

基本原因——起源论所谓起源论,是在于找出发生事故的基本的、背景的、本质的原因,而不仅停留在表面的现象上,找到事故起源,才能实现有效地控制。为了从根本上预防事故,必须查明事故的基本原因,并依此采取对策。基本原因包括个人原因、工作条件、工作方法、劳动环境以及管理上的原因。直接原因——征兆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直接原因。直接原因只是深层原因的征兆,是基本原因的表面现象。安全管理应善于从属于直接原因的表面征兆去追究背后隐藏的深层原因,采取恰当的长期的控制对策。事故——接触从能量的观点,事故是人的身体或构筑物、设备与超过其阈值的能量的接触。为了防止这一触发事故的接触,可以改进装置、材料及设施防止能量释放,通过安全教育和培训以提高工人识别危险的能力,佩戴个人防护用具。伤害——损坏——损失博德的模型中的伤害,包括工伤、职业病,以及对人员精神方面、神经方面或全身性的不利影响。人员伤害及财物损坏,统称为损失。可以采取有力措施使事故损失最大限度地减少。例如,对受伤人员的迅速抢救,扑灭爆炸、火灾,控制灾害不使之扩大,抢修设备,平时对人员加强应急训练。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直接原因;管理缺欠则是造成直接原因的间接原因。后者以及社会环境往往是构成事故的本质原因或称基本原因。

追踪事故原因的逻辑顺序是:深入调查研究事故→确认事实真相→找出潜在的直接原因(近因)→探求潜在的间接原因(远因)→造成事故的基本原因→采取预防措施→实施安全生产。

寻找分析事件中的这些因果关系,对预防事故的发生,指导安全生产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图7按因果论追踪事故原因

事故因果的类型

事故因果类型有集中型、连锁型和复合型,还有多层次型。

几个原因各自独立,共同导致事故发生,即多种原因在同一时序共同造成一个事故后果的,叫“集中型”。见图1。图1多因致果集中型图2因果连锁型图3集中、连锁复合型

因果是继承性的,是多层次的。一次原因是二次原因的结果,二次原因又是三次原因的结果,余类推。

多米诺骨牌模型是事故因果论的模式之一。图4因果继承性示意图多米诺骨牌模型是事故因果论的模式之一

一连串事件在一定顺序下发生的结果。按因果顺序,伤亡事故的五因素:社会环境和管理欠缺(设为A1)促成人为的过失(设为A2);人为的过失又造成了不安全动作或机械、物质危害(设为A3);后者促成了意外事故A4(包括未遂事故)和由此产生的人身伤亡的事件A5。五因素连锁反应构成了事故(A0)。见图5。

伤害之所以产生是由于前面因素的作用。在意外事件及伤害发生前,一切工作应以减少环境内机械的危害及人为的不安全动作为原则。防止伤亡事故的着眼点,应集中于顺序的中心,即设法消除事件A3,使系列中断,则伤害便不会发生(如图6)三、能量意外释放理论(一)能量意外释放理论的提出

1961年,吉布森提出了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因此,应该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作为能量达及人体媒介的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

1966年,在吉布森的研究基础上,哈登完善了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提出“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并提出了能量逆流于人体造成伤害的分类方法,将伤害分为两类:第一类伤害是由于施加了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阈值的能量引起的;

第二类伤害是由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主要指中毒窒息和冻伤。(二)事故致因和表现

1、事故致因如果失去控制的、意外释放的能量达及人体,并且能量的作用超过了人们的承受能力。人体必将受到伤害。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伤害事故原因是:①接触了超过机体组织(或结构)抵抗力的某种形式的过量的能量。②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了干扰(如窒息、淹溺等)。因而,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同时,也常常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达及人体媒介的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

2、能量转移造成事故的表现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电离及非电离辐射、声能和生物能等形式的能量其中前四种形式的能量引起的伤害最为常见。(三).事故防范对策哈登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产生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的伤害取决于能量大小、接触能量时间长短和频率以及力的集中程度。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可以利用各种屏蔽来防止意外的能量转移,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

哈登认为,预防能量转移于人体的安全措施可用屏蔽防护系统。约束限制能量,防止人体与能量接触的措施称为屏蔽,这是一种广义的屏蔽。同时,他指出,屏蔽设置得越早,效果越好。按能量大小可建立单一屏蔽或多重的冗余屏蔽。在工业生产中经常采用的防止能量意外释放的屏蔽措施主要有下列11种:

(1)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有时被利用的能源危险性较高,这时可考虑用较安全的能源取代。例如,在容易发生触电的作业场所,用压缩空气动力代替电力,可以防止发生触电事故,还有用水力采煤代替火药爆破等。但是应该看到,绝对安全的事物是没有的,以压缩空气做动力虽然避免了触电事故,压缩空气管路破裂、脱落的软管抽打等都带来了新的危害。

(2)限制能量。即限制能量的大小和速度,规定安全极限量,在生产工艺中尽量采用低能量的工艺或设备,这样,即使发生了意外的能量释放,也不致发生严重伤害。例如,利用低电压设备防止电击,限制设备运转速度以防止机械伤害,限制露天爆破装药量以防止个别飞石伤人等。(3)防止能量蓄积。能量的大量蓄积会导致能量突然释放,因此,要及时泄放多余能量,防止能量蓄积。例如,应用低高度位能,控制爆炸性气体浓度,通过接地消除静电蓄积,利用避雷针放电保护重要设施等。

(4)控制能量释放。如建立水闸墙防止高势能地下水突然涌出。

(5)延缓释放能量。缓慢地释放能量可以降低单位时间内释放的能量,减轻能量对人体的作用。例如,采用安全阀、逸出阀控制高压气体;采用全面崩落法管理煤巷顶板,控制地压;用各种减振装置吸收冲击能量,防止人员受到伤害等。(6)开辟释放能量的渠道。如安全接地可以防止触电;在矿山探放水可以防止透水,抽放煤体内瓦斯可以防止瓦斯蓄积爆炸等。

(7)设置屏蔽设施。屏蔽设施是一些防止人员与能量接触的物理实体,即狭义的屏蔽。屏蔽设施可以被设置在能源上,例如安装在机械转动部分外面的防护罩;也可以被设置在人员与能源之间,例如安全围栏等。人员佩戴的个体防护用品,可被看做是设置在人员身上的屏蔽设施。(8)在人、物与能源之间设置屏障,在时间或空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在生产过程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能量相互作用引起事故的情况,例如,一台吊车移动的机械能作用于化工装置,使化工装置破裂而有毒物质泄漏,引起人员中毒。针对两种能量相互作用的情况,我们应该考虑设置两组屏蔽设施:一组设置于两种能量之间,防止能量间的相互作用;一组设置于能量与人之间,防止能量达及人体,如防火门、防火密闭等。(9)提高防护标准。如采用双重绝缘工具防止高压电能触电事故;对瓦斯连续监测和遥控遥测以及增强对伤害的抵抗能力,如用耐高温、耐高寒、高强度材料制作的个体防护用具等。(10)改变工艺流程。如改变不安全流程为安全流程,用无毒少毒物质代替剧毒有害物质等。(11)修复或急救。治疗、矫正以减轻伤害程度或恢复原有功能;搞好紧急救护,进行自救教育;限制灾害范围,防止事态扩大等。

四、轨迹交叉理论1.轨迹交叉理论的提出约翰逊(w.G.Johnson)认为,判断到底是不安全行为还是不安全状态,受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取决于他认识问题的深刻程度,许多人由于缺乏有关失误方面的知识,把由于人失误造成的不安全状态看做是不安全行为。一起伤亡事故的发生,除了人的不安全行为之外,一定存在着某种不安全状态,并且不安全状态对事故发生作用更大些。

斯奇巴(Skib。)提出,生产操作人员与机械设备两种因素都对事故的发生有影响,并且机械设备的危险状态对事故的发生作用更大些,只有当两种因素同时出现,才能发生事故。轨迹交叉理论主要观点是:在事故发展进程中,人的因素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运动轨迹的交点就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问,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于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相通,则将在此时间、空间发生事故。

轨迹交叉理论作为一种事故致因理论,强调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按照该理论,可以通过避免人与物两种因素运动轨迹交叉,即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同地出现,来预防事故的发生

2.轨迹交叉理论作用原理

轨迹交叉理论将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基本原因一间接原因一直接原因一事故一伤害。从事故发展运动的角度,这样的过程被形容为事故致因因素导致事故的运动轨迹,具体包括:人的因素运动轨迹物的因素运动轨迹。

(1)人的因素运动轨迹人的不安全行为基于生理、心理、环境、行为等方面而产生。

1)生理、先天身心缺陷;

2)社会环境、企业管理上的缺陷;

3)后天的心理缺陷;

4)视、听、嗅、味、触等感官能量分配上的差异;

5)行为失误。

(2)物的因素运动轨迹在物的因素运动轨迹中,在生产过程各阶段都可能产生不安全状态。①设计上的缺陷,如用材不当、强度计算错误、结构完整性差、采矿方法不适应矿床、围岩性质等;②制造、工艺流程上的缺陷;③维修保养上的缺陷,降低了可靠性;④使用上的缺陷;⑤作业场所环境上的缺陷。在生产过程中,人的因素运动轨迹按1)→2)→3)→4)→5)的方向顺序进行,物的因素运动轨迹按①→②→③→④→⑤的方向进行,人、物两轨迹相交的时间与地点,就是发生伤亡事故的“时空”,也就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情况下人与物又互为因果。例如有时物的不安全状态诱发了人的不安全行为,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又促进了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发展,或导致新的不安全状态出现。因而,实际的事故并非简单地按照上述的人、物两条轨迹进行,而是呈现非常复杂的因果关系。

若设法排除机械设备或处理危险物质过程中的隐患,或者消除人为失误和不安全行为,使两事件链连锁中断,则两系列运动轨迹不能相交,危险就不会出现,就可避免事故发生。

轨迹交叉理论突出强调的是砍断物的事件链,提倡采用可靠性高、结构完整性强的系统和设备,大力推广保险系统、防护系统和信号系统及高度自动化和遥控装置。这样,即使人为失误,构成1)→5)系列,也会因安全闭锁等可靠性高的安全系统的作用,控制住①一⑤系列的发展,可完全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

实际上,人的不安全行为也是由于教育培训不足等管理欠缺造成的。管理的重点应放在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上,即消除“起因物”,这样就不会出现“施害物”,“砍断”物的因素运动轨迹,使人与物的轨迹不相交叉,事故即可避免。五、系统安全理论

在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美国研制洲际导弹的过程中,系统安全理论应运而生。

系统安全理论包括很多区别于传统安全理论的创新概念:

(1)在事故致因理论方面,改变了人们只注重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而忽略硬件故障在事故致因中的作用的传统观念,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从而避免事故。(2)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通常所说的安全或危险只不过是一种主观的判断。

(3)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可以减少来自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宁可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彻底去消除几种选定的风险。

(4)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有限,有时不能完全认识危险源及其风险,即使认识了现有的危险源,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能源的出现,又会产生新的危险源。第二节:安全生产目标管理一、安全目标管理的意义:是指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以至每个职工,从上到下围绕企业安全生产的总目标,层层展开各自的目标,确定行动方针,安排安全工作进度,制定实施有效组织措施,并对安全成果严格考核的一种管理制度。安全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是根据企业安全工作目标来控制企业安全生产的一种民主的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是我国企业实行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二、安全生产目标的分类与构成:分类:远景目标中长期目标年度目标安全生产目标的构成:1、工伤、工亡事故指标2、无伤亡事故指标3、危险源管理指标4、安全投入指标5、职业危害防护指标三、制定安全生产目标应遵循的原则1、贯彻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原则2、符合当地政府,上级,安监部门的安全控制指标要求。3、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安全风险的实际情况4、根据企业的技术、经济状况。5、结合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状况,及本行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四、安全生产目标的发布与实施1、做好发布前准备工作征集:各级管理部门意见各生产车间管理人员意见班组长意见工会意见职工意见2、做安全目标的发布以文件形式发布行政最高领导人签字后发布3、做好承接和分解部门、车间、班组按公司目标制定本部门、车间、班组目标进行目标细化。要求: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五、安全目标的评价与考评1、评价内容a、对各层次目标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发现管理的薄弱环节,加强基层和基础管理。b、对目标管理结果进行评价论证安全目标管理思路和方法优劣2、评价方法和步骤a、按目标考核制定的标准进行评价。对实施方案、手段、条件、进度等情况进行评价。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B、对目标管理结果进行评价主要是上级部门的评价。主要评价方法:百分分配法综合评价法3、绩效考核:分集体和个人考核主要内容:对集体和个人:承担的目标项目;完成的目标的数量;质量和时限要求;相关岗位协作要求。对公司领导干部考核:主要是履责情况承包工伤事故指标和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基层单位考核:承包单位的工伤事故指标;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个人考核:遵章守纪情况,参加安全学习、活动情况,日常“三违”情况个人工伤情况六、企业安全承诺企业承诺的定义:是企业最高层管理对安全所表明的态度。是企业高层将安全视作组织的核心价值和指导原则。作用:

1、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实现社会和职工的监督,保证职工权益的现实,2、落实安全承诺制度是企业职工履行岗位安全职责的基本保证。承诺内容与要求:

1、各级领导以岗位职责为主要内容带头落实。

2、职工个人以岗位职责为主要内容,引进书面承诺。

3、承诺书由公司统一制作,承诺人在安全承诺书签字。第三节: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一、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的法定规定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一百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一百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机构: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内部设立的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管理事务的独立部门。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指在生产经营单位中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管理,不再兼作其他工作的的人员。第四节: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一、安全生产规章建设的原则:“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体系的组成:1、综合安全管理制度2、人员安全管理制度3、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4、环境安全管理制度(一)综合安全管理制度1、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编写主要内容:a、明确编制的目的,具体目标、指标,管理原则,责任;b、明确安全管理体制,机制,组织机构,c、明确安全生产风险防范和控制的主要措施,日常工作重点。d、明确检查考核的指标的方法2、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核心是: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编制时应明确:编制的目的,生产经营单位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及生产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权利,义务及考核方法。3、安全管理定期例行工作制度:主要内容:定期安全分析会议定期安全学习会议定期安全活动定期安全检查4、承包发包工程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内容:明确生产经营单位承包与发包的条件;相关资质审查;各方安全责任;安全生产协议;施工安全措施;现场的安全检查与协调。5、安全设施和费用管理制度6、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主要内容:明确重大危险源的范围;明确重大危险源的登记建档要求;明确定期检测、评估、监控的要求;应急管理要求;按规定进行上报备案的要求。7、危险物品使用管理制度主要内容:明确单位存在危险品的名称、种类、危险性,危险品的使用和管理程序、手续。安全操作注意事项;存放条件,及日常监督检查。针对危险品性质,培训,告示,配备应急救护器材的要求,8、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内容:消防原则,组织机构,日常管理,现场应急处置原则和程序,消防设施、设备、器材的配置,维护保养,定期试验,定期防火检查,防演练。9、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主要内容:应明确应排查设备,设施,场所名称。排查周期,排查人员,排查标准,发现问题处置程序跟踪闭环管理10、交通安全管理主要内容:车辆调度管理,检查维修保养管理;检验标准;驾驶员学习培训管理考核相关内容。11、防灾减灾管理制度针地本地区自然灾害的特点和企业性质等开展的相关工作管理。组织管理技术措施日常工作管理内容和检查标准,12、事故调查报告处理制度主要内容:事故标准;报告程序;现场应急处置;现场保护;资料收集;相关人员调查;技术分析;调查报告编制。13、应急管理制度预案种类:总体、专项、现场主要内容:明确应急管理部门预案制定发布演习修订和培训14、安全奖惩制度主要内容:奖惩原则;奖励或处分的种类、额度。(二)人员管理制度1、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主要内容:明确培训的目的,种类,对象,内容,时间及考核标准。2、劳保用品发放使用和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劳保用种类,适用范围,领用程序,使用检查方法,报废周期及标准。3、安全工位器具的使用管理制度主要内容:明确种类;使用检查方法;定期检验;报废标准及寿命周期4、特种作业及特殊危险作业管理制度主要内容:明确特种作业、特殊危险作业的范围明确相关作业的组织程序明确保障相关作业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的制定及执行等内容。5、岗位安全规范一般工作岗位有关保障人身安全,健康,预防火灾爆炸事故的一般安全要求。6、职业健康检查制度明确职业危害岗位的名称,职业禁忌症,定期健康检查的内容和标准,女工保护等职业病防治法要求的相关内容等7、现场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应明确现场作业的组织管理制度如:工作联系单工作票操作票制度作业现场风险分析与控制制度。反违章管理制度等三、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1、“三同时”制度主要内容:生产经营单位新、改、扩建工程“三同时”的组织审查、验收、上报、备案的执行程序。2、定期巡视检查制度主要内容:明确日常检查的责任人员,检查周期,标准,线路,发现问题的处置办法、程序。3、定期维护检修制度主要内容:所有设备、设施的维护周期、维护范围、维护标准、4、定期检测、检验制度主要内容:定期检测、检验的设备种类、名称、数量,有权检测的部门及人员;检测标准及结果管理;安全使用证,合格证,安全标识的管理。5、安全操作规程主要内容:根据物料、工艺流程、设备使用的要求,制定符合法律法规的操作程序,(四)环境安全管理制度1、安全标志管理制度主要内容:企业安全标志种类,名称,数量,位置。安全标志的定期检查、维护。2、作业环境管理制度主要内容:明确单位生产场所通道、照明、通风、色彩等管理标准,人员紧急疏散方向、标志的管理。3、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主要内容:企业尘、毒、噪声、高低温、辐射等涉及职业健康有害因素的种类、场所;定期检查、检测及控制等管理内容三、安全制度的管理1、起草根据制度主管部门按责任制规定由安全部门或相关主管部门起草;编制要求:目的明确,条理清楚,结构严谨,用词准确,文字简明,标点符号正确。2、会签广泛征求意见。以利规章颁布后的贯彻落实。3、审核合法性审核专业性审核职工代表审核。4、签发技术性由生产厂长,总工程师签发,全局性,综合性由主要负责人签发。5、发布采用固定方式进行;范围应函盖执行部门、人员;特殊制度送达相关人员并签字。6、培训新颁布的修订后的应组织相关单位、部门、人员培训,并组织考试。7、反馈定期检查规章制度执行效果,建立信息反馈渠道,及时掌握执行效果。8、持续改进一般制度每年修订一次操作规程类规章3-5年进行全面修订,并重新发布。定期公布有效制度清单第五节:安全教育培训一、主要负责人培训内容和时间初次培训:培训课时:32课时(一般)

48课时(高危)培训内容:1、法律、法规、标准2、基础知识3、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防范,应急管理,4、职业危害知识,5、国内外先进经验、方法。6、典型事故,应急案例7、其他。再次培训(复训)培训周期:每年一次,培训课时:12课时(一般)

16课时(高危)培训内容:新知识;新技术;新颁布政策、法规;新经验;新典型案例二、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内容和时间初次培训:培训课时:32课时(一般)

48课时(高危)培训内容:

1、法律、法规、标准2、安全管理、安技、职卫基础知识3、伤亡统计、报告及职业危害调查处理方法。4、应急管理编制,5、国内外先进经验、方法。6、典型事故,应急案例7、其他。再次培训(复训)培训周期:每年一次,培训课时:12课时(一般)

16课时(高危)培训内容:1、新知识;2、新技术;3、新颁布政策、法规;4、新经验;5、新典型案例三、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特种作业人员的定义:对操作本人、他人的安全健康及设备、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从业人员称为特种作业人员。范围:电工、焊接与切割、高处作业,制冷与空调作业,煤矿安全作业,金属非金属矿山作业,石油天然气安全作业,冶金(有色)生产安全作业,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烟花爆竹安全作业,国家安监局认定的其他作业。管理要求专门培训,考核合格,持证后方可上岗。特作人员培训、考核、发证、复审实行统一监管,分级实施,教考分离的原则。可在户籍所在地,工作所在地考核持证,证件全国通用。证件有效期6年,3年一复审.10年无事故者,经报同意可6年一复审。复训时间:8课时四、其他从业人员的培训1、三级安全教育培训2、调整岗位,离岗重新上岗培训。3、岗位安全教育培训指连续在岗位工作的安全教育培训。主要形式有:日常安全教育培训定期安全教育培训专题安全教育培训4、“四新”安全教育培训指在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前所进行的岗位培训。5、全员安全教育培训第六节:现场安全管理一、作业现场“5S”管理(一)5S管理的概念

5S起源于日本,是指在生产现场中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总体来说5S只是一种管理方法,要真正实现5S管理必须借助些工具,如看板、5S巡检系统等进行生产现场的管理,从而真正实现5S的目标。

5S的含义

5S是指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等五个项目,因日语的罗马拼音均为“S”开头,所以简称为5S。5S的应用

5S应用于制造业、服务业等改善现场环境的质量和员工的思维方法,使企业能有效地迈向全面质量管理,主要是针对制造业在生产现场,对材料、设备、人员等生产要素开展相应活动。

5S对于塑造企业的形象、降低成本、准时交货、安全生产、高度的标准化、创造令人心旷神怡的工作场所、现场改善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是日本产品品质得以迅猛提高行销全球的成功之处。企业实行5S的价值1S-整理(Seiri)整理的定义:区分要与不要的物品,现场只保留必需的物品。

整理的目的:①改善和增加作业面积;②现场无杂物,行道通畅,提高工作效率;③减少磕碰的机会,保障安全,提高质量;④消除管理上的混放、混料等差错事故;⑤有利于减少库存量,节约资金;⑥改变作风,提高工作情绪。整理的意义:把要与不要的人、事、物分开,再将不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处理,对生产现场的现实摆放和停滞的各种物品进行分类,区分什么是现场需要的,什么是现场不需要的;其次,对于现场不需要的物品,诸如用剩的材料、多余的半成品、切下的料头、切屑、垃圾、废品、多余的工具、报废的设备、工人的个人生活用品等,要坚决清理出生产现场,这项工作的重点在于坚决把现场不需要的东西清理掉。对于车间里各个工位或设备的前后、通道左右、厂房上下、工具箱内外,以及车间的各个死角,都要彻底搜寻和清理,达到现场无不用之物。整理的要点:①把握要与不要的基准;②确定需要放置的位置;③不要的物品的处理基准。2S-整顿(Seiton)

整顿的定义:必需品依规定定位、定方法摆放整齐有序,明确标示。整顿的目的:不浪费时间寻找物品,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保障生产安全。整顿的意义:把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定量、定位。通过前一步整理后,对生产现场需要留下的物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和摆放,以便用最快的速度取得所需之物,在最有效的规章、制度和最简捷的流程下完成作业。整顿的要点:①物品摆放要有固定的地点和区域,以便于寻找,消除因混放而造成的差错;②物品摆放地点要科学合理。例如,根据物品使用的频率,经常使用的东西应放得近些(如放在作业区内),偶尔使用或不常使用的东西则应放得远些(如集中放在车间某处);③物品摆放目视化,使定量装载的物品做到过目知数,摆放不同物品的区域采用不同的色彩和标记加以区别。3S-清扫(Seiso)清扫的定义:清除现场内的脏污、清除作业区域的物料垃圾。清扫的目的:清除“脏污”,保持现场干净、明亮。清扫的意义:将工作场所之污垢去除,使异常之发生源很容易发现,是实施自主保养的第一步,主要是在提高设备移动率。清扫的要点:①自己使用的物品,如设备、工具等,要自己清扫,而不要依赖他人,不增加专门的清扫工;②对设备的清扫,着眼于对设备的维护保养。清扫设备要同设备的点检结合起来,清扫即点检;清扫设备要同时做设备的润滑工作,清扫也是保养;③清扫也是为了改善。当清扫地面发现有飞屑和油水泄漏时,要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4S-清洁(Seiketsu)

清洁的定义:将整理、整顿、清扫实施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维持其成果。清洁的目的:认真维护并坚持整理、整顿、清扫的效果,使其保持最佳状态。清洁的意义:通过对整理、整顿、清扫活动的坚持与深入,从而消除发生安全事故的根源。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职工能愉快地工作。清洁的要点:①车间环境不仅要整齐,而且要做到清洁卫生,保证工人身体健康,提高工人劳动热情;②不仅物品要清洁,而且工人本身也要做到清洁,如工作服要清洁,仪表要整洁,及时理发、刮须、修指甲、洗澡等;③工人不仅要做到形体上的清洁,而且要做到精神上的“清洁”,待人要讲礼貌、要尊重别人;④要使环境不受污染,进一步消除浑浊的空气、粉尘、噪音和污染源,消灭职业病。

素养的定义:人人按章操作、依规行事,养成良好的习惯。素养的目的:提升“人的品质”,培养对任何工作都讲究认真的人。素养的意义:努力提高人员的修身,使人员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和作风,是“5S”活动的核心。5S-素养(SoYou)(二)活动目标1.工作变换时,寻找工具,物品马上找到,寻找时间为零。

2.整洁的现场,不良品为零。3.努力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浪费为零。4.工作顺畅进行,及时完成任务,延期为零。5.无泄漏,无危害,安全,整齐,事故为零。6.团结,友爱,处处为别人着想,积极干好本职工作,不良行为为零。(三)、原则1.自我管理的原则良好的工作环境,不能单靠添置设备,也不能指望别人来创造。应当充分依靠现场人员,由现场的当事人员自己动手为自己创造一个整齐、清洁、方便、安全的工作环境,使他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产生“美”的意识,养成现代化大生产所要求的遵章守纪、严格要求的风气和习惯。因为是自己动手创造的成果,也就容易保持和坚持下去。2.勤俭办厂的原则开展“5S”活动,会从生产现场清理出很多无用之物,其中,有的只是在现场无用,但可用于其他的地方;有的虽然是废物,但应本着废物利用、变废为宝的精神,该利用的应千方百计地利用,需要报废的也应按报废手续办理并收回其“残值”,千万不可只图一时处理“痛快”,不分青红皂白地当作垃圾一扔了之。对于那种大手大脚、置企业财产于不顾的“败家子”作风,应及时制止、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要给予适当处分。3.持之以恒的原则“5S”活动开展起来比较容易,可以搞得轰轰烈烈,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效果,但要坚持下去,持之以恒,不断优化就不太容易。不少企业发生过一紧、二松、三垮台、四重来的现象。因此,开展“5S”活动,贵在坚持,为将这项活动坚持下去,企业首先应将“5S”活动纳入岗位责任制,使每一部门、每一人员都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和工作标准;其次,要严格、认真地搞好检查、评比和考核工作、将考核结果同各部门和每一人员的经济利益挂钩;第三,要坚持PDCA循环,不断提高现场的“5S”水平,即要通过检查,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因此,在检查考核后,还必须针对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和计划,使“5S”活动坚持不断地开展下去。(四)方法1.定点照相:所谓定点照相,就是对同一地点,面对同一方向,进行持续性的照相,其目的就是把现场不合理现象,包括作业、设备、流程与工作方法予以定点拍摄,并且进行连续性改善的一种手法。2.红单作战:使用红牌子,使工作人员都能一目了然地知道工厂的缺点在哪里的整理方式,而贴红单的对象,包括库存、机器、设备及空间,使各级主管都能一眼看出什么东西是必需品,什么东西是多余的。3.看板作战(VisibleManagement):使工作现场人员,都能一眼就知道何处有什么东西,有多少的数量,同时亦可将整体管理的内容、流程以及订货、交货日程与工作排程,制作成看板,使工作人员易于了解,以进行必要的作业。4.颜色管理(ColorManagementMethod):颜色管理就是运用工作者对色彩的分辨能力和特有的联想力,将复杂的管理问题,简化成不同色彩,区分不同的程度,以直觉与目视的方法,以呈现问题的本质和问题改善的情况,使每一个人对问题有相同的认识和了解。(五)作用1.提高企业形象2.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3.提高库存周转率4.减少故障,保障品质5.加强安全,减少安全隐患6.养成节约的习惯,降低生产成本7.缩短作业周期,保证交期8.改善企业精神面貌,形成良好企业文化二、作业现场物料和工、器具定制管理(一)作业现场定置管理的起源定置管理起源于日本,由日本青木能率(工业工程)研究所的艾明生产创导者青木龟男先生始创。他从50年代开始,根据日本企业生产现场管理实践,经过潜心钻研,提出了定置管理这一新的概念,后来、又由日本企业管理专家清水千里先生在应用的基础上,发展了定置管理,把定置管理总结和提炼成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以后,这一科学方法在日本许多公司得到推广应用,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二)定置管理的内涵定置管理是对生产现场中的人、物、场所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地分析研究,通过5S活动,使之达到最佳结合状态的一门科学管理方法,它以物在场所的科学定置为前提,以完整的信息系统为媒介,以实现人和物的有效结合为目的,定置管理是通过对生产现场的整理、整顿,把生产中不需要的物品清除掉,把需要的物品放在规定位置上,使其随手可得,促进生产现场管理文明化、科学化,达到高效生产、优质生产、安全生产。(三)定置管理的内容工业企业定置管理的基本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

·全系统定置管理,包括生产制造子系统、经营子系统和行政后勤子系统等的定置管理。

·区域定置管理,是按工艺流程把生产现场划分为若干定置区域,讨论每一区域中的人、机、物、法、环、测实行定置管理。区域定置是系统定置的最小单元。

·职能部门定置管理。

·生产要素定置管理,包括:设备定置,模具定置、器具定置。材料定置。人员定置。仓库定置管等等·特别定置管理,是指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把影响质量、安全问题的薄弱环节,切实实行人定置、物定置、时间定置。其内容有质量控制点定置管理、安全定置管理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