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政治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区一等奖)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政治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区一等奖)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政治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区一等奖)_第3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政治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区一等奖)_第4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政治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区一等奖)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23·银川高一检测)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在政协会议上说:“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同时我们亦不同于苏联及东欧各国的政权治权合一的制度。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这是理论与实际一致的一种制度。”这个“新制度”指的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一国两制解析:“人民……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揭示了这个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该制度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答案:A2.右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蒙文版,体现出()①民族平等的原则②法治建设的成就③民族团结的原则④特别行政区制度A.①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④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蒙文版形式出版,这说明少数民族同样可以受该法的保护,这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故①②③正确。④与题目无关。答案:B3.“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这一评价适用于()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解析:由材料中的“少数民族自治”“因民族制宜”等关键信息可知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B4.(2023·银川高一检测)下面是1954年北京西单区第一届人大代表的构成统计表。它突出反映了()类别政府党派团体驻区机关工人文教卫生私营工商业少数民族宗教街道居民人数964853241313442比例%%%%%%%%%%A.第一届人大代表来源高度集中B.文化落后的农民阶级无法担任代表C.国家政权中工人阶级居领导地位D.人大代表选举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第一届人大代表包括各个阶级阶层的人物;农民是我国公民,也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也能成为人大代表;各方面代表中,工人代表所占比例最大;D项不符合材料的意思。故选C项。答案:C5.(2023·忻州高一检测)“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为此,新中国政府()A.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在全国普及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D.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解析:从题干中“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等信息可知,该制度与少数民族有关,观察选项可知B项正确;A、C、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答案:B6.(2023·北京学业水平测试)20世纪50年代,我国确定的基本政治制度有()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普遍推行基层民主选举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确立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三大基本政治制度,基层民主选举普遍推行是改革开放后的政治成果,故选A项。答案:A7.(2023·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通过这一宪法条文的会议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解析:依据材料“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信息可知,这次会议召开时在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法律保障和制度保障,这次会议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择B项符合题意。答案:B8.(2023·原平高一检测)“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长期没有举行过会议。这反映当时()A.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B.政治协商制度被抛弃C.多党合作制度一度停止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断解析:B、C、D三项都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表现,而且题干中无从体现,题干反映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无法正常召开,故选A项。答案:A9.197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删去了“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总原则,一些自治地方被取消。这说明()A.当时没有实行区域自治的必要B.民族区域自治政策遭到了破坏C.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被彻底破坏D.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遭到破坏解析: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满足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的统一,A项错误;“文化大革命”时期,很多行之有效的政策和规章制度遭到破坏,但不能说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被彻底破坏,C项错误;D项与题干无关,可以排除。答案:B10.(2023·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一部法律,它成为我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这部法律是()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解析:根据材料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以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根据“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和“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可以判断是指1982年宪法,故B项正确;香港地区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对台湾同胞投资的保护法,故D项错误。答案:B11.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授权澳门特别行政区对设在珠海市南部横琴岛的澳门大学新校区实施管辖,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与横琴岛其他区域实行隔离式管理。这意味着横琴岛的一部分将成为实行“一国两制”的新区域。这表明()A.“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B.“一国两制”保证了澳门的繁荣稳定C.“一国两制”适合中国任何地区D.“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途径解析:从材料中“授权”“新区域”等信息可知,澳门的管辖范围进一步扩大,“一国两制”构想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故选A项。C、D两项不符合史实,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答案:A12.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和通过了300多个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地方人大制定了4000多项地方性法规。这说明()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立法机构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③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健全和完善④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有制定法律的权力A.①②④ B.①③④C.①②③④ D.①③解析: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只能制定地方性法规,没有制定法律的权力,法律只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排除④;②在题干中并没有得到体现,排除。故选D项。答案:D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法制”就是法律制度……而“法治”即法的统治(RuleofLaw),法律至上,标志着民主政治同法制、人治是对立的……“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材料二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指出材料一中“法治”的本质,材料中的“民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怎样落实的?(8分)(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思想?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具体史实说明我国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8分)(3)综合以上材料,归纳中国的民主政治走过了怎样的历程?(4分)解析:第(1)问根据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民主政治建设事件概括。第(2)问抓住材料的中心语句“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进行概括,同时明确时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联系所学知识,归纳国家加强法制建设的相关实践活动。第(3)问综合以上信息分阶段归纳。答案:(1)本质:人民主权(答“人民当家作主”也可)。落实:以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实行人民民主专政;选举人大代表,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确立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区域自治等制度。(8分)(2)思想:以法制保障人民民主。实践:1982年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面加强立法工作,1984年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1998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8分)(3)新中国成立后初步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新时期进一步发展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4分)14.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50—70年代的宣传画材料二叶剑英委员长《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节选)(一)为了尽早结束中华民族陷于分裂的不幸局面,我们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三)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四)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九)统一祖国,人人有责……材料三(1)根据材料一的三幅宣传画,简要指出在20世纪50—70年代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导思想是什么。(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叶剑英代表中共中央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主张。(10分)(3)根据材料三,请简要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指导思想。(6分)解析:本题通过图文材料探究新中国成立后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通过本题,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