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含氮化合物_第1页
有机含氮化合物_第2页
有机含氮化合物_第3页
有机含氮化合物_第4页
有机含氮化合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章有机含氮化合物硝基化合物:R—NO2胺:R—NH2重氮化合物:R—+N三NX—

偶氮化合物:

RN=N—R’含氮化合物N:SP2杂化形成三个共平面的键,未参加杂化的P轨道上一对电子与每个氧原子的P轨道形成共轭体系,使电荷均匀分布,N-O键长平均化。一、硝基化合物一)结构和命名命名:与RX相似,以烃为母体,NO2作取代基

硝基乙烷

2–硝基丙烷2–甲基-2-硝基丙烷二)物理性质2,4,6-三硝基甲苯又名TNT烈性炸药脂肪族一硝基烷烃是无色高沸点液体;微溶于水,常用作有机溶剂。毒性较小。芳香族一硝基化合物是无色或淡黄色高沸点液体或固体;有苦杏仁味。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有毒性。多硝基化合物有爆炸性。三)化学性质:1、还原:硫化物选择性还原一个-NO2:2、芳香硝基化合物苯环上的取代反应(a)增强卤原子的活泼性(使卤苯易水解、氨解)ClP-共轭,X不易离去,因此Ar-X不易进行SN反应硝基同苯环相连结果:※强吸电子诱导和吸电子共轭效应(苯环上电子云密度降低)※亲电取代反应难,但可使邻位反应活性(亲核取代)增加。邻位对位(苦味酸)该反应不可能发生,但是,如果把氯苯换成2,4,6-三硝基氯苯(b)使酚或芳酸的酸性增强,芳胺的碱性降低。酸性:酸性:碱性:胺一、分类和命名

胺类是氨分子中氢原子被烃基取代的产物。(amines)2、根据取代程度的不同,分为伯(1)、仲(2)、叔(3)胺。季铵化合物:氮原子上连有四个烃基的衍生物氨基:-NH2

亚氨基:-NH-次氨基:即卤代铵、氢氧化铵、季铵盐和季铵碱注意:“氨”指NH3或氨基、亚氨基、次氨基等“胺”指氨的烃基衍生物,如RNH2“铵”则是NH4+或其中的氢被烃基取代后的产物注意分类中醇、卤代烃与胺的区别:(CH3)3COH(CH3)3CCl(CH3)3CNH23醇3卤代烃1胺醇的一二三级是指与羟基相连的碳的种类。胺的一二三级是指与氮原子上所连烷基的个数。2.命名(1)简单胺以它所含有的烃基命名。甲胺苯胺乙二胺i)若所连的烃基不同,则把简单的写在前面;如

CH3NHCH2CH3

甲乙胺ii)芳香族仲、叔胺则须在基前冠以“N”字,以示此基团在N原子上,而非在芳环上;如N-甲基-N-乙基苯胺N-甲基苯胺2)复杂的胺则以氨基为取代基;如3)季铵类化合物的命名与盐类化合物类似;如氢氧化四甲铵氯化三甲基乙基铵

4-氨基苯磺酸沸点:1o>2o>3o,比同分子量醇低,比同分子量烷烃高,10胺、20胺能形成分子间氢键。(N-H···N)弱于(O-H···O)。物理性质氨或脂肪胺与卤代烷反应生成胺,但生成的伯胺可进一步与卤代烷反应生成仲胺、叔胺甚至季铵盐,最后得到的是多种胺的混合物。二)胺的制备1、胺(氨)的烷基化

盖布瑞尔合成伯胺2、硝基化合物的还原——芳胺3、腈和酰胺的还原5、霍夫曼降解4、还原氨化常用还原方法:H2/Cat

NH3或NR3中N是SP3杂化,键角接近109°,孤对电子占据一个SP3杂化轨道,锥形体结构,是不对称的,应有光活性异构体存在,但实际上氮上的孤电子对不能起到四面体构型中的第四个“基团”的作用,因此转变很快(1011次/秒),不宜分离。三)胺的结构但在四级铵盐中,氮上的四个SP3杂化轨道都用于成键,氮的转化不易发生,如果氮上的四个基团不同,应该具有光活性异构体,能够分离得到。

(四)化学性质1、碱性影响因素:电性因素、空间效应、溶剂化效应。把下列化合物碱性从大到小排序:原则:N周围电子云密度越高,提供一对电子能力越强,碱性越大c.水的溶剂化效应。电性因素:N所结合的烷基为供电子基,增加了N周围的电子云密度,碱性增强。b.空间效应:烃基越多,基团体积越大,妨碍H+

靠近N,使碱性下降。芳香胺中氮上孤对电子与苯环大键P-共轭,使氮原子周围的电子云密度降低,故碱性小于氨。碱性顺序:氨脂肪胺芳香胺仲胺>伯胺>叔胺>>成盐及有关反应

氮上未共用电子对与苯环共轭,苯环越多,共轭越多,氮上电子云密度越低,碱性越弱,同时,苯环越多,空阻越大,越不利质子与氮原子结合。2、烃基化——亲核性可用于四级铵盐的合成与胺反应,卤代烷的活性为RI>RBr>RCl3、酰化和磺酰化(Hinsberg反应)RNH2RNHCOR’R’COCl或(R’CO)2OR2NH

R2NCOR’R’COCl或(R’CO)2OHinsberg反应:胺与磺酰氯的反应。可用来分离、提纯、鉴别伯、仲、叔胺。1O胺现象:1O胺+TsCl

沉淀沉淀溶解NaOH2O胺现象:2O胺+TsCl

沉淀(不溶于酸和碱)3O胺不反应现象:3O胺+TsCl

3O胺油状物消失酸

结果是伯胺和仲胺上一氢原子被苯磺酰基所取代。伯胺所生成的苯磺酰胺,其氮上氢原子受磺酰基吸电子效应的影响,具酸性,可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仲胺的磺酰胺不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叔胺氮上无氢,与苯磺酰氯不反应。此为兴斯堡(Hinsberg)反应,可用作三种胺的鉴别。4、亚硝化(胺与亚硝酸反应)a.根据实验现象可鉴别伯、仲、叔胺应用发生成盐反应,无特殊现象出现黄色油状物或固体,加酸,油状物消失放出气体现象R3N+HNO2[R3NH]+NO2-R2NHRNH2反应式脂肪3O胺脂肪2O胺脂肪1O胺反应胺NaNO2,HCl0~5OC-N2R+得醇、烯、卤代烃等混合物NaNO2,HClSnCl2,HClR2NHb.芳香族重氮盐在有机合成中有广泛应用应用出现绿色晶体有黄色,油状物芳香重氮盐只能在低温下(5oc以下)存在,否则分解出N2现象ArNH2反应式芳香3O胺芳香2O胺芳香1O胺反应胺NaNO2,HCl0~5OC与脂肪2O胺类似绿色晶体对位占据,则进邻位1)卤代反应白色沉淀,可用于鉴定当苯环上有致活基团时,取代反应更容易发生。5、芳环上的取代2)硝化反应爆炸性氧化分解3)磺酰化反应对氨基苯磺酰胺最简单的磺胺类药物。磺胺药物的诞生

1927年,德国化学家刚世尔(G.Domagk)究化学物质对链球菌的影响,发现一种称为百良多息的化学物质,显示出优异的抗细菌活动。

图49:红色染料(百良多息)在小肠中分解成磺胺——第一个抗菌药物磺胺药物的临床应用

1933年,百良多息正式应用于临床治疗,因葡萄球菌感染患败血病病危的小孩得到康复。

1940年,牛津大学生物化学家们发现百良多息在人体内通过小肠分解,放出一种磺胺物质(也称为4-氨基苯磺酰胺),阻止了细菌酶的生理作用。磺胺胍磺胺噻唑磺胺嘧啶五)季铵盐和季铵碱命名按无机盐命名的方式,即“负离子”化“正离子”,若氮上所连烃基不同,烃基名称由小到大依次排列。与铵盐相似,离子型化合物。熔点较高,一般为白色结晶。氢氧化三甲基-2-羟乙基铵溴化二甲基十二烷基苄基铵(新洁尔灭)NH3需4RX,伯胺需3RX仲胺需2RX,叔胺需1RX1、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消毒杀菌。2、季铵碱

季铵碱受热分解,无-H的季铵碱加热时发生SN2反应,有-H的季铵碱发生Hofmann消除反应。强碱,碱性与NaOH相当SN2Hofmann消除霍夫曼(Hofmann)规则季铵盐加热,一般消除含氢较多的碳原子上的氢。主要得到双键碳上取代基较少的烯烃。

当季铵碱中N有β-H时,则OH-可进攻并夺取β-H,同时C-N键断裂,发生消除反应。

霍夫曼(Hofmann)消除:Hofmann消除的选择性——主要生成取代基少的烯烃Hofmann取向比较:卤代烷的消除反应取向——

Saytzeff

取向Hofmann消除取向的其它例子季铵碱的用途之一:测定胺的结构彻底甲基化——可判断原来的胺是哪一级胺。C-N=N-C偶氮化合物如:R-N=N-R(Ar)三、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重氮化合物一)芳香重氮盐离子型化合物,溶于水,干燥时不稳定。重氮盐:易溶于水,水溶液可导电,干燥时不稳定,受热或震动易爆炸,低温较稳定,高温易分解(室温),所以反应在低温进行1、重氮盐生成的条件(重氮化反应条件)【注意反应条件】i.低温2、重氮盐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重氮盐的反应※稳定HNO2及重氮盐(亚硝酸在碱性条件下易分解)取代反应偶合反应放N2保N2

ii.HCl过量有双重作用:※产生HNO2芳香重氮盐(0~50C)1)被卤素或氰基取代(Sandmeyer反应)1)放氮反应——取代反应碘代物、氟代物的制备2)被氢原子取代

次磷酸水溶液或乙醇。[讨论]3)被羟基取代(重氮盐的水解)对-N,N-二甲胺基偶氮苯〖黄色〗对羟基偶氮苯〖橙色〗

重氮盐与苯酚、苯胺反应,共同失去一分子HX,生成各种含-N=N-的偶氮化合物。2)偶合反应——偶联反应

重氮基(ArN+N)是弱的亲电试剂,只能进攻酚、芳胺等活性很高的芳环。OH,NH2,NHR,NR2为邻、对位定位基,由于邻位立体效应,因此:a.定位效应

取代发生在羟基(或氨基)对位,对位被占领则发生在邻位。b.偶合反应条件〖PH值控制十分重要〗若酸性强,PH<5〖PH=10反应速度最快,原因:〗〖但pH值>10又对反应不利〗均为吸电子基〖醋酸酸性弱,可提高胺的溶解度〗ArO-比ArOH有更强的供电能力,更能活化苯环。因此,偶合反应的适宜条件是:芳胺:弱酸至中性(PH5~7)酚:弱碱性(PH8~10)首先进攻4位若4位被占,则进攻2位重氮盐的取代反应在合成中的应用把氨基作为导向基,引导进入基团到要求位置,然后把氨基变为重氮基脱出。例1:合成用重氮盐法:合成:例2:合成是否还有其它分析?合成:例3合成若直接溴代分析:考虑氨基的定位及去氨基化合成化合物A、B、C和D的分子式均为C4H8O2。A和B可使NaHCO3放出CO2,C和D不能。但在NaOH水溶液中加热后,C的水解液蒸馏出的低沸点物能与I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