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1讲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第22讲
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单元提能
相关知识整合与学科素养培优目录第十一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1讲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程标准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历史广角]
工业化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工业发展是工业化的显著特征之一,但工业化并不能狭隘地仅仅理解为工业发展。因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历史广角]
“赎买”政策在全行业公私合营前对资本家分配利润的办法是“四马分肥”,在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采取定息制度,即按合营时的资本家股份资产,由国家在一定年限内,每年付给资本家一般为资产总额5%的利息,同时对资方从业人员保留高薪。“赎买政策”的实行,不但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而且有利于逐步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历史广角]
三年困难时期是指中国大陆地区从1959年至1961年期间由于大跃进运动以及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所导致的全国性的粮食短缺和饥荒。根本原因是“左”倾错误严重,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追求单一生产关系,追求大规模和高速度,否定客观规律,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加上苏联断绝经济援助,三年自然灾害,使中国的经济出现了严重的困难。[自主探究·读史有得]
材料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们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主题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教你读史]
材料的关键信息“基础”“帝国主义”“苏联”等涉及国内、国际和历史、现实等多方面因素,从多角度分析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然后结合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分析总结。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①重工业基础薄弱,严重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②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③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④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主导产业。材料一我国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投资总额为427.4亿元。其中工业的投资为248.5亿元,占58.2%。在工业投资中,苏联帮助设计的主要是重工业的建设单位的投资占44.3%,加上直接配套的建设投资,则占51.5%。
材料二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工业建设。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并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李富春《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一五”计划的特点和实质根据所给两则材料,分析“一五”计划有哪些特点?[教你读史]
材料一中的数字表明,在“一五”计划的投资比例中,以重工业最高,反映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特点;但同时也注意了在其他方面的配套投资;材料二表明“一五”计划是把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建设同时并举。“一五”计划的特点和实质(1)特点:①改造与建设并举(或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②工业化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举。③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④渐进性和长期性。⑤一体(主体:工业化)两翼(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相辅相成。(2)实质:既是我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又是国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
[名师归纳·清理过关]
分析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二者的关系1.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2.三大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条件。3.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使中国实现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两者是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且相互关联,被称为“一体两翼”。[自主探究·读史有得]材料一报载:《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大跃进”运动的危害主题二社会主义建设曲折探索的历程 诗歌:《两只巨手提江河》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两只巨手提江河/霎时挂在高山尖。
材料二1958年12月19日宣布,提前12天完成钢产量翻番任务,钢产量为1108万吨,生铁产量为1369万吨。实际上合格的钢只有800万吨,所炼300多万吨土钢、416万吨土铁根本不能用。估计炼钢铁在全国约损失200亿元。据材料分析“大跃进”运动产生了哪些危害?[教你读史]
材料一中不符合实际的高产纪录反映了浮夸风的盛行;诗歌则盲目夸大了主观意识作用;材料二中“所炼300多万吨土钢、416万吨土铁根本不能用”反映了“大跃进”中大炼钢铁运动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归纳“大跃进”运动的危害(1)各地用土办法炼铁、炼钢,毁掉不少山林,在生态环境方面造成了植被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严重、生物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等一系列严重后果。(2)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盛行,各地纷纷提出不切实际的目标,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3)在“大跃进”的社会环境下,造成了人们急于求成、急躁冒进,浮夸风盛行,破坏了实事求是的思想传统。
材料
1958年7月1日,《红旗》杂志明确提出“把一个合作社变成一个既有农业合作又有工业合作基层组织单位,实际上是农业和工业相结合的人民公社”。人民公社“一大二公”、政社合一,实行“以供给制为主”的分配制度,推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采取大兵团作战方法,从事农业生产,并实行“生活集体化”,大办公共食堂。人民公社在轰轰烈烈地办了一两个月后,原来宣传的许多优越性很快走向反面,“干不干,三餐饭”“出工不出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产生了哪些负面影响?[教你读史]材料中“干不干,三餐饭”“出工不出力”反映了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体制严重地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农村生产力造成了极大破坏。与“大跃进”运动的错误相比,“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主要体现在超越生产力发展的现实水平去变革生产关系,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人民公社化运动与“大跃进”运动的区别“大跃进”的发动,反映了我党不顾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片面地扩大生产规模,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人民公社的建立反映了我党不顾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片面地变革生产关系的“左”倾错误,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名师归纳·清理过关]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问题与经验教训(1)核心问题: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模、速度与比例问题,即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方针问题。②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也就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建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问题。(2)经验教训:①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可照搬别国模式。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处理好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实际的关系,反对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③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不可以超越生产力发展的实际阶段。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必须认清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妥善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之间的关系。
命题趋向——呈现新材料,命题贴近生活
[例1]
(2012·天津高考)下图介绍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 (
) 介绍信兹有本校胡世厚同志因返里事去河南洛阳,携带通用粮票20斤,希沿途军警查验放行是荷。此致敬礼(限2月5日作废)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印章)1963年1月10日A.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B.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C.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D.国家工作人遵纪守法[解题规范]第一步:审题干定时空:“1963年”的中国。明考点: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发展。抓关键:“粮票”的实质。第二步:析选项选项判断理由选项定位A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是实行粮票的原因,是现象干扰选项B“通用粮票”“1963年”等信息可知当时中国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正确选项C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是现象并非实质干扰选项D国家工作人遵纪守法,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无关选项
命题趋向——呈现新材料,直奔社会热点[例2]
(2012·新课标全国高考)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 (
)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解题规范]第一步:审题干定时空:_____________。明考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抓关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58年的中国现代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探索中苏关系良好,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第二步:析选项正确选项50年代末中国开展大跃进与人民公社运动,这是错误的探索,带来严重的后果D错误选项中苏关系逐步走向恶化,该项表述与史实不符C错误选项1958年中苏关系开始恶化,该项与史实不符B错误选项该项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与题意不符A选项定位判断理由选项
[课堂感悟高考]1.(2013·重庆高考)下表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的数据编制,其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
1957~1960年经济统计资料(部分)单位:亿元年份工业总产值重工业产值轻工业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577043173875371958108358050356619591483867616497196016371090547457A.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问题B.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进行D.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意在考查考生从表格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正确解读的能力。由表格数据可知,这一时期我国轻重工业产值失调,且由1957~1960年这一时间信息可知,此时正处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左”倾错误泛滥,故A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的表述都不符合这一时期的史实。答案:A2.(2013·山东高考)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曾有过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它”是指(
)A.土地改革B.“一五”计划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解析:本题考查对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意在考查考生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苏联曾有过类似尝试且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民公社”既符合加速“向共产主义过渡”,又与20世纪20~30年代苏联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相类似。故选D。答案:D3.(2012·浙江高考)报载,武汉工人提出“车间就是战场,工人就是战斗员,开快机器,多做一件活,就等于多消灭一个敌人”;鞍山钢铁厂工人“把行李搬到工厂,昼夜守护在高炉旁……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先后生产了大批军锹、军镐、炮弹钢、副油箱等,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质量”。上述场景出现在 (
)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C.抗美援朝时期 D.大跃进时期解析:鞍山钢铁厂是我国“一五”计划建设的成就,由此可排除A、B两项,由“多消灭一个敌人”“军锹”“军镐”等军事用品,可排除D项。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武汉工人和鞍山钢铁厂工人为了支援抗美援朝战争而进行生产,故正确选项为C。答案:C
4.(2012·海南高考)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 (
)A.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B.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C.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D.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解析:题干反映的是“一五”计划的重工业发展重点放在东北地区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出现的因素有:东北重工业基础好、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便利、地理位置优越(靠近苏联),A项正确;B、C、D三项与题干无关。答案:A5.(2012·海南高考)1960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规定全国一切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在今后5个月里,公用经费中的商品性支出部分要压缩25%左右,预计全国可压缩出5亿元。其直接目的是 (
)A.减轻市场供应压力B.制止单位铺张浪费C.节约经费发展生产D.促进经济较快发展“课下演练提升”见“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解析:从题干的时间信息入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措施的实施背景是“左”的错误、三年自然灾害、苏联取消对华的援助,当时处在三年困难时期,物质紧缺,因此,A项正确。答案:A第22讲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概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开辟沿海经济开发区和开发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4.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5.以我国互联网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课程标准[历史广角]
经济体制改革按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这一客观规律的要求,对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国民经济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进行的改革。在中国,大规模的经济体制改革起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其基本目标是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所有制方面,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推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在分配方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历史广角]
对外开放一方面是指国家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宽政策,发展开放型经济。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大力发展和不断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积极参与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以生产和交换的国际化取代闭关自守和自给自足,促进经济的变革,使我国经济结构由封闭型经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历史广角]
城市化也有的学者称之为城镇化、都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自主探究·读史有得]
材料一
1998年,江泽民在安徽农村考察时指出:“改革从农村开始不是偶然的,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和当时农村的困境决定的……当时有二亿五千万人吃不饱肚子,吃饭问题成为最紧迫的大事,不改革已经没有出路了。”主题一 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突破的原因材料二几千户、上万户并为一公社,实行统一核算。在这一进程中,国家无偿地占有公社的物资、土地和劳动力。上行下效。结果是国家共了集体的产,公社共了队的产,穷队共了富队的产。公社实行供给制,助长了平均主义。自留地、家庭副业、集市贸易等,都作为资本主义尾巴被割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根据材料分析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教你读史]
材料一中“吃饭问题成为最紧迫的大事”强调了农村改革的迫切性。材料二中“实行统一核算”“实行供给制,助长了平均主义”,说明旧体制已经严重阻碍了农业发展,必须进行改革。
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的原因(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健康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农村改革又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能否得到健康发展。(2)建国以来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失误在农村中的危害远远大于城市,且已关系到农民的温饱问题,必须首先在农村进行改革。(3)农村中一些思想束缚打破较早的地区,当地农民和地方领导已经大胆地开始进行改革试验,农村已出现了改革势在必行的趋势。
[名师归纳·清理过关] 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目标和实质(1)原因:①原有的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革经济体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高度集中、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使企业失去活力,也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继续发展。②只有改革经济体制,才能更好地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要求,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2)目标和实质:①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②实质: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自主探究·读史有得]
材料1984年,邓小平同志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经济特区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重要实践形式,……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对其他实践形式不断发挥着示范、辐射和推动作用。——陈亚联《经济特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主题二
对外开放
经济特区的“特”和历史意义怎样理解经济特区的“特”?设立经济特区有什么历史意义?[教你读史]
从邓小平的论断中可以看到特区之“特”主要在于实施特殊的政策、措施和管理体制。两段材料都涉及了其设立的意义,即经济发展、人才培养、示范辐射等方面。
经济特区的“特”和历史意义1.特区之“特”,主要是指它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灵活的经济措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2.意义:(1)可以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2)可以利用外商销售渠道,适应国际市场需要和惯例,从而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3)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了解世界经济信息;(4)有利于学习现代经营管理经验,培训管理人才;(5)可以扩大我们走向世界的通道,开辟世界了解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窗口。
[名师归纳·清理过关]
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特点(1)全方位:指对世界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我们坚持在平等互利的原则基础上,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多种形式的双边和多边的经贸合作关系。(2)多层次:指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形成了全国性的由沿海开放地带、沿江开放地带、沿边开放地带和内陆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3)宽领域:指我国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开放。
命题趋向——呈现新材料,考查主干知识
[例1]
(2013·海南高考)1983年4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中规定: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机动车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个体户可以起字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等。这一措施(
)A.提高了劳动生产率B.实现了城乡之间的人员交流C.活跃了城乡商品市场D.建立起市场经济新格局[解题规范]第一步:审题干定时空:1983年,大背景为改革开放初期。抓关键:允许私人个体户从事客货运输等一系列的措施,这一系列的措施可以活跃市场。第二步:析选项选项判断理由选项定位A材料涉及的是商品流通领域错误选项B城乡之间的人员交流一直都存在,不是“实现了”城乡之间的人员交流错误选项C1983年,允许私人个体户从事客货运输等一系列的措施,活跃了商品市场正确选项D市场经济的建立是从1992年开始的错误选项
命题趋向——呈现新材料,贴近社会生活
[例2]
(2012·江苏高考)漫画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评说世事。下图是2000年出现的新闻漫画《最后的贵族》。该漫画反映了(
)A.中国加入WTO与国内企业的长远利益相违背B.中国申请加入WTO旨在打破某些企业的垄断C.加入WTO后中国一些企业有望增强垄断地位D.加入WTO后中国企业将面临激烈竞争与挑战[解题规范](请自主思考)第一步:审题干明考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抓关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00年,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图中“《最后的贵族》”“WTO”“垄断”第二步:析选项正确选项中国申请加入WTO的目的是促进我国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D错误选项加入WTO后垄断企业将面临国外同行业的竞争,不会增强垄断地位C错误选项中国加入WTO的目的是进一步推进我国的对外改革开放,并不是单纯针对某些企业B错误选项中国加入WTO符合中国企业的长远利益,促进企业发展,有利于做大做强A选项定位判断理由选项
[课堂感悟高考]1.(2013·江苏高考)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
)A.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B.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D.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解析:本题考查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意在考查考生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材料中“甲线段”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是在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邓小平南方谈话强调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所以答案是C项。A项错误,这是改革开放前的经济体制;B项不符合题意,这是经济措施而不是经济理论;D项与材料主题无关。答案:C2.(2013·天津高考)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至今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
)A.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D.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9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1992年中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而该企业“只管生产,不管销售”的经营模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D项符合题意。答案:D3.(2012·大纲全国高考)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这表明 (
)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D.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解析:考查中国的改革开放。个体工商业属于私营经济,改革开放后允许它的发展说明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D项正确;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没有改变,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因此A、B、C三项错误。答案:D
4.(2012·新课标全国高考)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解析: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解除了人们对“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等问题的困惑,发展市场经济成为共识,社会因此出现“下海潮”。故答案为A。答案:A
5.(2011·福建高考)据下图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解析: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在1984年中国进出口总量有了明显的增长,B项是1984年的内容,符合题意,故选B项。设立四个经济特区是1980年,排除A项。开发上海浦东地区是1992年,排除C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2001年,排除D项。答案:B6.(2011·浙江高考)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
)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解析:材料的中心句为:“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这句话是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的内容。材料中并没有体现防止激进(左),提防保守(右)的问题,强调的是要敢于试验“证券、股市”这些代表“市场经济”的事物,因此排除A、C两项。B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也可排除。答案:D
“课下演练提升”见“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世界历史上三大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模式西方模式(英国)斯大林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所有制成分并存工业化道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协调农业制度资本主义大农场集体化农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规范答题类——“三读”“三找”“三界定”,大题满分不是梦
[增分策略指导]一、材料要“三读”联系设问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提取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可在相关文字下作标注,并理清材料之间的关系,建立材料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分清材料中的史实和论点第三遍“精读”结合材料出处的说明(时间、国别、背景、会议、著作、人物等),完整准确地掌握题干的内涵和考查意图,以界定考查的时空阶段,弄清楚考查的知识点第二遍“细读”带着问题了解材料和题干大意,明确主题第一遍“速读”二、要点要“三找”一找材料的中心论点一般来说在“两头”,材料的中心论点要么是材料第一句,要么是材料最后一句二找材料的层次和要点关键词(时间、空间、限定词、主题字眼等)材料分层一般以句号、分号或省略号为界限,读完后要分层归纳材料要点,联教材,列提纲,材料涉及要点一个也不要丢三找关联点寻找材料与设问之间的关联点、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联点和材料与教材之间的关联点三、答案组织要“三界定”一要对应设问界定好设问的“限定语、中心语、提示语、答项语”,不要漏掉问题(如“是否”“变化”“有无”等)二要对应好题目和设问界定好材料、设问和教材三者之间的联系,进而选取相关知识作答三要界定好设问答案来源设问一般有四种限制情况,即“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和没有对答题依据作出明确规定,在阅读设问时,应注意某一设问是要求怎样回答的,同时要看清设问要求回答的是什么,有什么限制性条件,在审题时最好把限制条件用笔画上记号,以防答题时出现遗漏和疏忽
[典型案例展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要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3)帮助农民逐步改进生产技术……用什么办法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这些困难呢?当然,国家要大力帮助……另一条道路是新道路,是领导农民组织起来,靠大家互助合作的力量……——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1953年4月)材料二联产承包责任制采用了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中共中央“一号文件”(1983年)
材料三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快制定具体办法,确保农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健全流转市场,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推动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推动统一经营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中共中央“一号文件”(2010年)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生产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新道路”的实施对农村生产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分)(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做了怎样的调整?这种调整有何作用?(6分)(3)依据材料三,指出现阶段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如何调整的。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我国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主要特点。(6分)[阅卷话得失][点评]“三读”“三找”“三界定”破解非选择题,体现了规范答题的要求。速读材料,三段材料均为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细读材料一是1953年围绕农村合作化,材料二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材料三是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精读如材料三前三句表达了现阶段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调整。再三找关键词句、字眼,使作答更有针对性。最后是组织答案三界定,使材料、设问、所学知识相互印证,要点准确,获得较高的分数。考生甲的答案体现了“三读”“三找”“三界定”,尤其是对材料进行精读,找准材料三难度最大的三方面的调整,作答规范、条理、书写清楚、便于阅卷,值得借鉴。考生乙历史学科基础较差,只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回答设问,未能很好通过“三读”获取有效信息,得分点少,失分较多。—————[满分答案]—————[我的收获]————(1)主要原因:农民贫困,生产资料缺乏,自然灾害严重。“新道路”的影响:农村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农村生产关系由私有制向公有制过渡。
(2)调整:农民获得了土地的经营权。作用: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向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3)调整: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特点:由私有制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的经营自主权不断扩大。
[针对训练提能]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人民公社)将经济水平各不相同的农业社的财产无条件地全部上缴公社,由公社统一核算和调拨;将社员自留地……以至生产工具等收归集体所有……公社化之初,在一些地方的公社中一度……按人供给口粮,进而实行吃饭不要钱……把公社劳动力按军队编制组成班、排、连、营、团等单位,公社可以统一指挥调动。这实际上是对劳动力的无偿调拨。——张岂之《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材料二
1982年12月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要改变农村政社合一体制,设立乡政权,设立村民委员会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根据宪法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83年10月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至此,原来作为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的人民公社被撤销,相应地建立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权;人民公社时代作为村级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也被撤销,代之以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村民委员会,负责办理本村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材料三随着民主政治的进程不断向前发展,1998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全国各地推行村民自治、民主选举。2010年3月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开启了城乡选举同票同权时代。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人民公社体制的主要弊端。(6分)(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决定在农村撤社设乡的原因,这一举措起到了怎样的作用?(8分)(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民主政治发展有哪些主要的特点?综合材料二、三,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6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经济、政治体制的变革情况。第(1)问可直接从材料一中概括得出;第(2)问需结合时间“1982年”以前的有关史实来分析其原因和作用;第(3)问“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可结合材料三的内容概括得出,“认识”属开放性问题,言之成理即可。[答案]
(1)弊端:生产资料高度公有化,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经营管理上高度集中。(6分)(2)原因: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当时农村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农村普遍推行经济体制改革)。作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8分)(3)特点:我国民主政治发展日益制度化、法律化。认识:我国的改革是全面的,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或答发展民主政治),以及其他各领域的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就不可能成功;经济体制改革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开展。(6分)长效热点类——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感悟新中国在曲折中前进的复兴之路1.明确阶段划分,抓准大事历史发展存在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中都有重大的历史事件体现历史特征。明确阶段划分、掌握历史大事、归纳阶段特征是理解记忆历史知识的重要步骤,阶段特征是对具体历史知识的高度概括,对具体的历史知识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很多学生之所以记忆历史知识存在困难就在于不会运用历史阶段特征统领具体历史知识的技巧。2.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历程时间阶段特征主要表现1949~1956年向社会主义过渡(1)政治上,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经济上,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3)教育上,建立人民教育事业1956~1966年曲折中前进(1)经济建设有成就,也有严重的失误。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但是,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又破坏了“双百”方针(3)1958年,掀起“教育大革命”,有成就也有教训时间阶段特征主要表现1966~1976年遭受严重挫折(1)政治上,民主法制受到严重破坏,人权遭到践踏(2)经济上,受政治运动的冲击,经济建设几乎停滞(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照片滤镜调色课程设计
- 二手车交易平台营业员销售总结
- 春游课程设计
- 家具设计师工作总结
- 风险防控方案计划
- 法律服务行业风险防范方案
- 化工行业卫生防护要点
- 物流运输行业咨询服务经验总结
- 药店卫生管理措施
- 金融领域的投资顾问职责
- 干法读书会分享
- 进阶练12 材料作文(满分范文20篇)(解析版)-【挑战中考】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总复习重难点全攻略(浙江专用)
- 骨质疏松的中医中药治疗
- 卫浴销售部门年终总结
- 2024年高考真题-化学(天津卷) 含解析
- 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 含解析
- 2024年招投标培训
- 人教A版(新教材)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三册学案2:7 1 1 条件概率
- 北京邮电大学《数据库系统》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防火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期末(试题)-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三起)(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