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第6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学案新人_第1页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第6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学案新人_第2页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第6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学案新人_第3页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第6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学案新人_第4页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第6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学案新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学案第6讲从片争八联侵考试说明1.两次鸦片战争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二鸦片战争。2.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

考查角度(2017·江苏单科,T6)鸦片战争(2014·江苏单科,T5)鸦片战争的背景和结果

命题趋势1.从型上看,选择题可能性较。2.从查内容看条条约丑约》依然值得关,以文明史观代史观的视野分侵华甲中日战争《马关(2015·江苏单科T22)条约民割台斗争;午日战争的过程、结果

析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也比较重要日关系一直是社会热点关实要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和影响

继续关注,多角度分析。1

考点一两鸦片战争知识点一鸦战争1.原世纪中后期,英、法、美国相继开展工业革命,积极(1)根本原因拓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②清朝政治腐败,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推行闭关锁国政策。(2)直接原因:林则徐在虎门销烟,英国借端发动侵略战争。2.过(1)爆发:年6月,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战争爆发。(2)扩大:年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3)结束:年8月,军入侵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战争结束。3.结:中英签订《南京条约》附件(1)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银元。(2)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3)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4.影(1)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2)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易错易误】正确解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是指中国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主权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发展了资本主义。知识点二第次鸦片战争1.原(1)根本原因: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直接原因:英法等国提出修订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遭到拒绝。2.经2

(1)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战争爆发。(2)1858年英法联军进逼天津,与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3)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3.结:清政府战败,签订不平条约。4.影(1)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遭到更加严重的侵害。(2)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深化理解】第二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考法鸦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影『典例』(2017·江单科,6)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民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不能御寇之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A.贫不均C.民懦弱

B.莠民作乱D.吏治败坏解析根据材料“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压善自命为能员”可知鸦战争失败主要是官员腐败导致D项确;其余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答案D【方法突破】★明考点鸦战争和《南京条》★抓关键根“欺压良善,自为能员”实能御寇之由”可知政府的懦弱。★定方法一根本原因都是经原因主要原因一般从政治思等角度分析但也有特例,比如,中国近现代史中,绝大部分根本原因都是由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直接原因就是指问题的导火线,是最浅层的原因。【史论链接】多元观解读列强侵华战争的影响3

革命史观近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

理解与认识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使中国逐步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的社会性质、社会矛盾以及革命的任务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至此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及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尽管被动的,但为客观事,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打破了中国天朝上国的美梦,西方近代工业文明、民主思想开始传入中国,开启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加快了中国由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过渡使人们的思想观念、礼仪交往、生活习俗等发生重大变化,并产生相应的社会问题考点二甲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知识点一甲中日战争1.背(1)日本明治维新后实力上升,蓄谋侵略中国。(2)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日本趁机入侵。2.过(1)丰岛海战:日本舰队在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2)平壤战役:清军失败,退回国内。(3)黄海战役:中方损失略大,但主力尚存,日本控制黄海制海权。(4)辽东战役:日本占领大连、旅顺等地。(5)威海卫战役:日本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灭。3.结:年署《马关条》条约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主要危害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4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可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免收内地税

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影(1)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2)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巧思妙记】《马条约》的内容知识点二台人民反割台斗争1.原: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2.经:台湾各族人民在丘逢甲徐骧等领导下组成义军,与刘永福的黑旗军并肩作战,痛击日军。3.影:在日本统治台湾的半个纪里湾民反对殖民统治争回归祖国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知识点三八联军侵华1.原(1)甲午中日战争以后着族危机的加深国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2)义和团运动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2.经(1)1900年6月,八国借口镇压和团,联合发动侵华战争。(2)八国联军由天津进犯北京,先后占领天津、北京。3.结:签订《辛丑条约》条约内容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本息合计9.8亿

主要危害加重了人民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5

在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惩办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居六部之上

“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大本营清朝腹地广大地区被置于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4.影: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考法1《关条约》的内容及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史研读]史料一19世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史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得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马关条约》史料三李鸿章想利用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遏制日本中军事对峙……他认为“列强必有区处必收场”命部“静守勿动”“保舰勿失”,既贻误了军机,又影响了士气。——摘自《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1.史一从日本国力、战前准备角度分析了日本优势治维新后国提高制大陆政策,准备充分。2.史二中“任便从事各项工艺造”实际是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开办工厂交所订进口税”说明日本享有关税方面的特权。3.史三信息“用各国之间的利冲突遏制日本”表明清政府寄希望于外国调停,准备不6

足守动”“保舰勿失”说明李鸿章指挥失误。1.根史料二,指出19世纪列强侵华方式在经济方面的变化。提示:商品输出的同时,开始逐渐以资本输出为主。2.梁超说:“盖十九世纪下半纪以来,各国之战争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根据史料一、三和所学知识,请以甲午中日战争为例说明上述观点。提示: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中国仍为君主专制,且政治腐败。日本由国家推动工业化国力增强国代工业发展缓慢力长迟缓本建成近代化军队,制定了详细的侵略计划战准充分中军队近代化进程缓慢,军队素质低下,仓促应战。[史归纳]1.甲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因(1)认识原因: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准备不足;信奉“武器决定论”。(2)战略失误: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放弃和丧失制海权。(3)政治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政治腐败。(4)外部因素:日本明治维新后综合国力迅速提高,对外扩张蓄谋已久,战前准备充分。2.从同层面看甲午中日战争对国近代化的影响(1)加深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甲午战后,帝国主义通过对中国经济的掠夺和控制,进而操纵中国的政治,使中国社会迅速导向半殖民地化境地。(2)客观上刺激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的侵略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也促使清政府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政策做出了调整。(3)唤起了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甲午战后,中国社会各阶层都在试图以自己的方式拯救民族危亡业国”、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等相继兴起。考法2八联军侵华的影响『典例』(2018·常模)下是何剑士在1911年作的政治讽刺漫画《小磨香油品把腐朽的清朝廷比作“石磨”人民比作“芝麻”同时一个清朝官员在把芝麻往石磨里倒外个清朝官员正用地推动石磨榨的香油却漏进了写有“外国”字样的木斗里!下列选项,对此漫画解读最正确的()7

A.担起了宣传民国政府的责任B.揭了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C.暗清政府对内拼命压榨人民D.展帝国主义无法满足的贪欲答案B【方法突破】★明考点八联军侵华和《辛条约》★抓关键材显示出了清政府“洋人的朝廷”,帮助洋人压榨中国人。★定方法漫型选择题利用画形象生动的特点某种错误的思想或行为进行辛辣而又不失幽默的讽刺与批判漫画的形式隐性考查重大历史事件及其意义或考查历史人物与其影响答时必须根据漫画上间接提供的信息如作者画主题间加的小字等,准确提炼出漫画的寓意、背景、史实,结合题干作答。【史论链接】八国军侵华的影响1.政(1)华北大乱之际东各省自宣布中立清朝中央政府权威减弱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2)各项赔款以关税和盐税等作抵押,清政府基本丧失财政主权。(3)列强一定程度上剥夺了清政府的军事权力,而且建立了“国中之国”。(4)清政府为维护统治打出“新政”旗号。(5)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推翻清政府的革命。2.经: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经的凋敝和人民的贫困。3.文:造成大量珍贵文物、典的失窃和破坏。随堂·演练预测考点一两次鸦片战争1.(2017·无锡期中)年国发动鸦片战争时国GDP占全球的1/3中国的GDP比国大多了但英的中铁产量不断增加器制造不断增加……而中国呢?中国8

GDP总量都是农产品,手工业品…根据材料所知,鸦片战争前的中国落后()A.经总量方面C.思文化方面

B.经济结构方面D.社会制度方面解析“中国的比国大多”表明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不是落后在经济总量方面A项错误;“英国的GDP中钢铁量不断增加,机器制造不断增加……而中国呢?中国GDP总量都是农产品手工业品……表明中国落后在经济结构方面故B项确中国落后在思想文化方面材料没有涉及到错误国落后在社会制度方面料有涉及到,故D项误。答案B2.(2018·苏北四市模拟)下图为代英国对华商品输出(单位英镑变化示意图一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中赔款增强英国实力B.通口岸增多利于中国出口C.割香港便于商品中转D.协关税利于英国对华贸易解析根据所学战爆发时已经成为海上霸主工革命世界工厂”,故A项误;利于中国出口与题干不符B项错误;香港的确可以便利中转,但不是英商对华商品输出增加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1842~1844年英国对华商品输出不断增加原是英商进出口贸易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共同协商了英商对华出口,故D项确。答案D3.(2017·苏北四市期中《京约》第十一条规定: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若两国商贾上达官宪,不在议内,仍用禀明字样为着。该条款反()9

A.英尚未扭转官方交往劣势B.清完全放弃闭关锁国政策C.中条约签订以平等为前提D.中传统华夷观念有所改变解析从材料中“两国属员往来行照会”中与英国在官方交往上是平等的,故A项误料现的是对中两国外交往来的规定有体现出清政府完全放弃闭关锁国政策,故项错京条约》是在中国战败的情况下,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故C项错误从料中“两国属员往来当平行照会”可知中国对待英国不再保持天朝上国鄙视外邦的华夷观念,故D项确。答案D4.(2018·无锡模拟下图为1854的一段公告时正值太平军威胁上海朝关瘫痪。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谨告在华美国商人名于此的金能亨副领事奉命告知在上海的美国公民从美国驻华公使馆获得指令于目前的形势要清国允许其他国家的船只自由出入港口而无需缴纳海关税,那么,美国船只也只需在出发港提交文件,而无需出具清国的海关结关证明。A.美此举进一步损害中国关税权B.清府授予列强进出口免税特C.列加紧对华进行资本输出D.外利用租界阻碍中国经济发解析题干材料说明美国利用清府海关瘫痪之际,进一步侵犯中国的主权,故A项确;清政府由于太平天国运动造成海关瘫痪是“授予”故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对中国主权的破坏,与资本输出无关,故C项错;材料没有涉及租借的问题,故D项误。答案A考点二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5.(2018·扬州模拟纽约时报一篇报道中写道念日本战胜清国的一次盛大庆典,由东京平民构成的游行队伍行进在大街小巷上野公园的入口处矗立着一座与实物相同比例的城门,用来代表朝鲜平壤的玄武门,这个景象象征着日本陆军占领平壤的赫赫战功列关于这场战争的说法错误的)A.军主义在日本具有一定的社土壤B.日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夺朝鲜10

C.战日本获得在我国开矿设厂特权D.此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解析据材料“纪念日本战胜清的一次盛大庆典京民构成的游行队伍行进在大街小巷……在上野公园的入口处立着一座与实物相同比例的城门来代表朝鲜平壤的玄武门个景象象征着日本陆军领平壤的赫赫战功”可以得出军国主义在日本具有一定的社会土壤故A项确不合意;据材料可知这次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根本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日本的殖民地错误符合题意甲午战后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据约日本获得在我国开矿设厂的特权,故项确,不符合题意;甲午战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故项正,不符合题意。答案B6.(2018·南通模拟学者马勇在述晚清后二十年历史时写道会进行了两天们于达成一致行动的谅解同意适向中国增兵计划在条件适度成熟时先夺取天津然后以天津为基地大本营,继续向北京用兵,向华北用兵,拯救被困在那里的外国人,列强发动了)A.鸦战争C.甲中日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从“晚清后20年这一时间线索进行判断除两项结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夺取天津”“向北京运兵”救困在那里的外国人”等信息,可以排除甲午中日战争而判断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故D项确。答案D7.(2018·江苏镇江模拟)鸦片战以来国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近代化道路读列材料:材料一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一次是1840~1842年英国的争,第二次是年同、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合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中国的现代化是被延误了的现代化么一个在古代世界长期处于发展领先地位的悠久文明在向现代化世界的变过程中如此步履维艰险迭起呢?对于这一问题学11

术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基本观点种观点可称之为外因论为要是由于外来资本主义的渗透和帝国主义的侵略造成的略——反侵略”是这一研究取向的基本分析框架;另一种观点可称为内因论认为中国现代化延误的主要症结在于传统文明的落后性度独特性,中国历史发展的停滞性等内在弱点——现代性”的对立是这种解释的分析框架。——罗荣渠《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延误》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化的角度阐述三次战争对中国的不同影响。(2)你赞成材料二中关于中国现代化被延误原因的哪一种观点?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理清晰字左)解析第1)问,从近代化的角阐述不同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三次战争对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和思想的科学化大众化归纳。(2),第一小问,任选其一;第二小问,如果选择外因论可以从政治和济论述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果选择内因论可以从中国封建势力的顽固治动的频动荡论证政治表现自经济和传统的经济政策论证经济表现,从传统文化论证文化的表现。答案(1)鸦片战争:自然经济始解体,为民族工业的产生提供劳动力和商品市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萌发,中国迈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兴起,中国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民族工业产生。甲午中日战争自经济进一步体,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戊戌变法兴起迈出政治变革的第一步。(2)观点一:外因论。政治列通过侵略战争迫使中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坏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列强在中国扶植代理人国殖地半封建统治秩序逐步确立中近代化失去了独立发展的可能性;列强的侵略造成近代中国局势动荡,缺乏稳定的环境。经济列对中国商品输出把国变成了它们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取得廉价原料的基地中国的传统手工业遭到排挤和打击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大中国的资本输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观点二:内因论。政治:封建制度根深蒂固;守旧势力的反对与阻挠;政治运动频繁、长期的社会动荡。经济自经济长期居主导地位农抑商及闭关锁国政策使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阻12

碍,封建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思想文化封礼教的束缚文字狱和八股取士政策的存在统重义轻利的思想使中国缺乏创新人才。课后·巩固检测(时间: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在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5分,75分考向一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1.(2017·徐州考前冲刺卷)对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称为通商战争也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A.鸦战争C.中战争

B.通商战争D.夷匪犯境解析立场不同看待历史问题的点也不同清政府认为鸦片战争是英国以走私鸦片被禁止为借口而发动的侵略战争,是“夷匪犯境”,排除A、D两项;而英国人则认为它是为了自由贸易而进行的“通商战争”,排除B;故只有项淡了史认识中的价值判断。答案C2.(2018·南通模拟道光帝曾下如下谕旨烟价在广州已付费商欠不准赔、平行礼可以通融;三、香港“暂行赏借”不是割,闽、浙沿海暂准通商,但不许长久居住。该谕旨表明清廷)A.认增开香港岛为通商口岸B.坚通过朝贡贸易与英国通商C.拒《南京条约》赔款要求D.天上国的外交观念受到冲击解析由材料“香港‘暂行赏借(不是割让)”得知提的是割让香港岛而非增开香港岛为通商口岸故A项错误料“闽浙沿海暂准通商”说明清朝对传统的闭关锁国政策已经有所改变不能再坚持传的朝贡贸易错误由材料“烟价在广州已付”得知京约》赔款是以赔偿英国鸦片损失的形式实现的,清政府只是拒绝军费和商欠的赔偿,故项错;由材料“平行礼可以通融”得知,清廷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受到冲击,故D项确。答案D13

3.(2018·南通扬州、泰州三市调)片战争之后产生《光洋舰征抚记》等史著皆谓林则徐在广东防备严密英无可乘遂犯定海当史学家茅海建在研究中英军事实力、军事行动后,认为“英军有着制胜的武力,绝非害怕林的武备说法最为合理的是)A.时记载更为接近历史的真相B.历原因的探讨很难有定论C.历研究应基于史料客观考证D.时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解析鸦片战争时代的史学家激悲愤往容易产生幻想们易把某种不切实际的希望寄托在林则徐身上,故对战争史实的描述不尽客观。当代史学家往往从更为理性、冷静、客观的立场出发而且有条件进行更为细致的史实梳理史实的还原更为真实客观料显示当时人的记载与叙述未必更真实,故A错误;材料主旨并非要说明历史是否有定论,故B项误;时代越近仅仅提供了某种可能性,而非必然性,故D项可排除。答案为C。答案C4.(2017·苏北三市模拟)约翰·姆英)曾记述江府位于大运河和扬子江的交汇之处,据守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因而次敌对期间,这里是大力防守的重镇之一。而它的陷落,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和平谈判的过程敌对”行为发生()A.鸦战争中C.甲中日战争中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解析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于广由于广州三元里抗英斗争英军没有得逞沿东南沿海北上扬子江镇江展开一场中英军事对峙正确项和D项要是在京津地区;C项要是在黄海和辽宁,不符题意。答案A5.(2017·南京期初摸底)清道光年梁廷楠)撰写《夷氛闻记述英国议会决议出兵中国的场景“通国商民皆欲启衅东粤,且用兵势将加税也,议数日不决众汹汹,人持一见,随以求和争战两事,诣其所事罗占土神祠阄卜,将决焉,得战阄三,于是专意称兵。”该记述反映出作者()A.英政治体制已经有相当了解B.场的描述与事实相一致C.鸦战争的原因缺乏深刻认识14

D.英社情民意有清醒认识解析该记述认为英国国家大事要“诣其所事罗占土神祠阄卜”合英国责任内阁制下的决策方式故A项错;“得战阄三,于是专意称兵”英国议会投票决定出兵不符合故B项误“通国商民皆欲启衅东粤”与英国商人蓄意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不符合对片战争的原因缺乏深刻认识C项正确材料对英国议会的决策方式及商人蓄意发动战争都缺乏清醒的认识,故D项错误。答案C考向二第二次鸦片战争6.(2018·淮安宿迁、连云港州模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咸丰帝主张保全华夷之间的藩篱和沟壑绝国公使进京至一度令谈判的桂良等人以免去外国进口关税来换取外国公使不驻京。由此可见咸丰()A.力清朝大国地位C.积维护国家主权

B.缺乏近代外交意识D.轻视民族工业发展解析

题干中“咸丰帝主张保全华夷之间的藩篱和沟壑”说明其目的是想维护天朝上国的尊严故A项误干“甚至一度令谈判的桂良等人以免去外国进口关税来换取外国公使不驻京”体现出其缺乏近代外交意识项正干中“免去外国进口关税”说明其并未维护国家主权,故C项错;题干中并未提到民族工业,故D项误。答案B7.(2018·苏锡常镇四市调)1854年,英国向清政府提出中国全境开放通商、外国公使常驻北京、鸦片贸易合法化等项修条款。清朝君臣认为《南京条约》是“万年和约应另立新章,对英国的要求未予理睬。此A.英借镇压太平军为名入京施B.英两国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C.列乘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D.英私自在京设使馆区驻兵保解析1854年,英国向清政府出修约要求被拒绝,借亚罗号事件发动侵华战争,故A项错误英的修约要求未获得满后,和法国一起发动侵华战争称二次鸦片战争,故B项确;列强乘机掀起了瓜分国的狂潮是在甲午战后,C项错;英国私自在京设使馆区驻兵保护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D错误。答案B15

8.(2018·南通扬泰州三市调)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这里的“它”应是()A.鸦战争C.甲中日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进程与材中“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相符,故B项正。答案B9.(2017·盐城三模“鸦片战争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有大交涉事件发生,则由皇帝派钦差大臣负责办理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公使强行驻京西诸国相继在北京建立了使馆丰十年政宣布在北京正式建立专掌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对材料理解正确的()A.鸦战争前中国已经开启近代交的旅程B.清府已彻底放弃了闭关锁国对外政策C.中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近外交体系D.体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特征解析“鸦片战争前政府一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故A项错鸦片战争打破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但清政府没有彻底放弃,故B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国公使强行驻京西诸国相在北京建立了使馆丰十年清府宣布在北京正式建立专掌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表明清政府外交衙门的建立是被动的,故C项误从总理各国事务衙这个名称上看门体现了封建性总各国事务体现了殖民地的特征,故D项正。答案D10.(2017·苏期初调)第二鸦片战争之后,传教士大量进入中国传播洋教,民间随之出现了大量关于洋教和传教士的流言上海等城市流传的关于洋教和传教士的流言远远多于乡村社会是乡村社会的教案却远远多于上海等城市村会教案更加频繁是因为()A.乡社会出现洋教与传教士B.当乡村自治体系根深蒂固C.城里洋教与传教士比较集中D.城里信息传播速度非常慢16

解析

当时传教士们在乡村面对的是自然经济下的根深蒂固的封闭的中国传统乡村自治体系新力量的进入打破了原有体系的平衡然容易导致冲突的产生城系统具有流动性和开放性,所以传教士进入城市不会造成如此大的矛盾。由此可知B项确。答案B11.(2017·苏三市模)晚清慈铭的《越缦堂日记》记载,二十七日戊子记:“闻圆明园为夷人劫掠后,奸民乘之,攘压余物,至挽车以运之,上方珍秘,散无孑遗。”这段材料说明()A.作经历了圆明园遭劫B.夷毁坏圆明园过程中也有国参与C.圆园最终毁于某些中国人趁打劫D.清府尚未成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英法联军烧圆明园后,有国人参与“攘夺余物”,故选B项答案B考向三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12.(2017·江南京学情)李鸿章再次致电丁汝昌称带船来(大)沽往(顺)拼战、渡兵运粮械接济;成败利钝,姑不暇计,尽力为之而已。即刻起碇,勿迟误。”此材料表明李鸿章对此战的态度是()A.备迎敌C.退保船

B.妥协求和D.消极避战解析材料可知李鸿章对于部属要求甚为急促待战争持积极态度A项确妥协求和不符合材料题意,故B项误退让保船不符合材料题意故C项误由料可知李鸿章积极部署战争,而非消极被动挨打,故项错。答案A13.(2018·无模拟)清末某爱国人士在给好友的信中说;“新约规定,天旋地转”。因为这个条约不仅把“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手而让他人之”而且“敲骨吸髓输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此信中的“新约”是()A.《京条约》C.《关条约》

B.《天津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综合材料“拱手而让他人“输此巨款”“设机造货”信息得涉及割地、赔款、开办工厂等内容京约》割九龙司给英国,但该地并非“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17

篱者”,故A项误津条》没有割地的内容,故错误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赔款白银二亿两,日本可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故项确丑条约》虽有赔款,但不涉及割地、开办工厂等内容,故错误。答案C14.(2018·江高考模《球通史》记载列除了控制沿岸港口外,还控制了一些大的内河航道,他们维持着几支炮舰舰队,在从上海到重庆1500哩长的、横穿中国中心的长江巡逻。”该现象发生()A.《京条约》签订后C.《关条约》签订后

B.《天津条约》签订后D.《辛丑条约》签订后解析根据材“从上海到重庆……的长江巡逻所条开放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故C项确,故、B项错误。答案C考向四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15.(2017·常中学)下侧框内所叙内容为某研究者搜集的《辛丑条约》签订及对社会影响的几段史料。据此他要论证世纪的中国社会趋势()▲(慈禧太抓住美国公使夫人的手抽泣哽咽说进攻使馆是极大的错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在德军驻守区域,商店重新更名为“德昌隆的比比皆是。▲1898年,启超等上书请废股,时人闻之,如丧考妣并拟殴上书人。而条约规定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5年,有遭到任何反抗……A.进民主革命成为历史的必然B.由殖民地向殖民地逐步过渡C.发民族资本主义以抵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