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格局_第1页
第1章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格局_第2页
第1章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格局_第3页
第1章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格局_第4页
第1章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格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格局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中国对外贸易市场结构中国对外贸易方式对外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过渡中国对外贸易思考:中国为何选择了出口导向战略?中国向世界出口了多少货物?进口了多少货物?中国在出口什么?进口什么?出口给哪些国家了?从哪些国家进口?谁在出口?谁在进口?影响进出口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出口导向战略要改变吗?中国为何选择出口导向战略发展中经济体在经济起飞阶段通常会实施两种不同的发展战略:进口替代(ImportSubstitution):是指通过实施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来发展本国制造业,并逐渐以本国制造品替代外国制造品的发展战略。出口导向(Export-Oriented):是指通过实施各种贸易鼓励措施来促进本国制造业发展,并逐渐以本国制造品出口来替代农产品与初级产品出口,并藉以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战略。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要点:(1)在各种价格与税收方面为出口企业提供显性或隐性的补贴,以提高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2)保持低估的本币汇率,以增强本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优势,并抑制进口增长;(3)在外向型制造业领域引入外资并大力发展加工贸易(4)对出口企业从国外进口必需的原材料、中间产品、资本品与专利技术等实施减免税或放宽配额。日本、四小龙与四小虎的持续高速增长被世界惊呼为亚洲奇迹(AsianMiracle)。中国的出口导向战略经历了由进口替代向出口导向的转型自1949年建国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中国实施的是具有浓厚计划经济色彩的进口替代发展战略。1979年至1991年,中国经济处于由进口替代向出口导向转变的过渡阶段。自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之后,中国大陆开始全面推进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国经济也全面走上了

出口导向的发展之路。

中国之所以走上出口导向之路,一方面是因为,过去几十年的经验教训显示进口替代的发展道路已经走进了死胡同,另一方面则源于日本、亚洲四小龙与四小虎高速增长的示范效应中国在出口导向发展之路上取得的成就也是惊人的,截至2010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与第二大进口国,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全球第一大外汇储备持有国(全球最大的官方债主)。第一节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

基本概念

中国的进出口总额中国的外贸顺差中国对外贸易的贡献

一、对外贸易的几个基本概念对外贸易:一个特定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一)对外贸易额

进口与出口(Import,Export)复进口与复出口(Re-Import,Re-Export)净进口与净出口(Net-Import,Net-Export)对外贸易值(ValueofInternationalTrade)一国的外贸总值(进出口总额)=

出口值(FOB)+进口值(CIF)世界贸易总值=各国出口额之和

(二)贸易差额BalanceofTrade1、顺差(FavorableBalanceofTrade)出超(ExcessofExportoverImport)盈余(TradeSurplus)

2、逆差(UnfavorableBalanceofTrade)入超(ExcessofImportoverExport)赤字(TradeDeficit)3、平衡(TradeEquilibrium)

二、中国对外贸易规模的发展演变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第二个五年计划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十年动乱”与拨乱反正时期改革开放后的对外贸易(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0-1952)1.迅速与前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起贸易关系,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2.大量进口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所必须的物质,如钢材、有色金属、化工原料、橡胶、机床、拖拉机、化肥、农药、车辆、船舶、飞机、石油以及稳定市场等的棉花化纤、砂糖、纸张、手表等物资。3.出口大豆、桐油、茶叶、猪鬃、肠衣、蛋品、厂丝、钨砂、水银和绸缎等。4.进出口总额从1950年的11.35亿美元增长到1952年的19.41亿美元,增长了71%,其中进口额从5.83亿美元增长到11.18亿美元,增长了49.1%。(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由前苏联援建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对外贸易围绕着该任务扩大内外物资交流,积极增加出口,换回我国生产和建设所需要的机器、工业器材、原料以及其他物资。进口前苏联的56个大型项目和东欧的68个项目。1957年,进出口总额31.03亿美元,比1950年增长了1.73倍。(三)第二个五年计划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58-1965)1958年国民经济出现“大跃进”,1959年对外贸易额增到43.81亿美元,比1957年增加41.2%。1959年开始的连续三年自然灾害,以及1960年中苏关系恶化,对外贸易大幅度下降,1962年降为26.63亿美元,倒退为1954年的水平。1961年八届九中全会对经济进行调整。从前苏联的贸易开始转向西方,从西方进口了大量的粮食、糖、动植物油、棉花、化纤、化肥等支援国内市场,消费资料进始转向日本和欧盟市场,轻工业产品棉纱、棉布、罐头、缝纫机、自行车、搪瓷、球鞋、闹钟、洗衣粉等,到1965年出口额恢复到22.98亿美元,提前偿还了对前苏联的全部债款。进出口总额为42.45亿美元。

(四)“十年动乱”与拨乱反正时期(1966-1978)

1966年开始的文革,再次使中国的对外贸易陷入了徘徊不前的局面。1.1967-1969年,对外贸易连年下降,1969年对外贸易额只有40.3亿美元,比1966年下降了12.7%.2.1970-1975年。1973年进出口总额超过109.7亿美元,以后连年上升,1975年达到147.5亿美元。3.1975年11月,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1976年比1975年下降了8.9%。改革开放前1953年-1978年出口额占世界比重由1.23%下降到0.75%,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由17位下降到32位。(五)改革开放后的对外贸易1978年:206亿美元2003年:8512亿美元2004年:11547.4亿美元2005年:14221亿美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24.6%2005年是1978年的69倍2006年:17606.9亿美元2007年:21738.3亿美元2008年:25616.3亿美元2009年:22072.2亿美元下降13.9%2010年:29727.62亿美元,增长34.7%2011年:36421亿美元,增长22.5%;进出口总额从1千亿美元增长到1万亿美元:日本:30年;美国:20年;德国:26年;中国:16年2011年2011年全年进出口总额364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5%;出口18986亿美元,增长20.3%;进口17435亿美元,增长24.9%。顺差155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264亿美元

在世界中的位次1978年:321989年:151997年:102001年:62002年:52003年:42004年:32005年:32006年:32007年:32008年:32009年:22010年:22011年:2/20120110/125614.shtml2011年贸易额出口总额连续两年世界第一位。进口总额连续两年居世界第二位作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中国的出口满足其他经济体投资和消费的需要;作为全球第二大进口国,中国的进口满足其他经济体扩大出口振兴经济的需要。中国对外贸易状况(1978-2011)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是中国进出口增长的一个拐点。2001年,中国的出口额与进口额分别为2661亿与2436亿美元,而2011年两者分别攀升至1.89万亿美元和1.74万亿美元。10年间出口额与进口额分别增长了6.1倍!中国贸易顺差的拐点则出现在3年之后的2004年。2004年,中国的贸易顺差仅为321亿美元,2008年的贸易顺差攀升至2981亿美元,增长了8.3倍!尽管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的贸易顺差在2009年、2010、2011年有所回落,但依然高达1957亿与1831亿和1551亿美元。为什么中国的贸易顺差从2005年起出现了加速增长?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中国的出口结构在2004年至2005年期间发生了重大变化,即由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转变为以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2010年世界进出口国排名

排名出口国排名进口国排名进出口排名顺差1中国1美国1美国1中国2德国2中国2中国2德国3美国3德国3德国3沙特4日本4日本4日本4俄罗斯5荷兰5法国5法国5挪威6法国6英国7意大利7意大利8英国8荷兰9比利时9比利时10加拿大10加拿大世界工厂全世界每三双袜子,就有至少一双是中国生产的。70%的玩具、牙刷来自中国。中国有48种机电产品出口额世界第一:手提电脑、计算机零附件、显示器、手机、电视机、DVD视盘机、程控交换机、空调机、集装箱、小家电如微波炉等。如服装和鞋类70%、DVD84%,摩托车63%最终的销售都要依靠国际市场

萨拉·邦焦尔尼(SaraBongiorni)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

2004年圣诞节,萨拉发现,亲人赠送她家的39件圣诞礼物中,有25件是“中国制造”,看着家中DVD、鞋子、袜子、玩具、台灯……满眼的中国产品,萨拉发出这样的疑问:“如果没有中国产品,美国人还能否活下去?”

美国人的探险精神激发了萨拉的尝试欲望,她决定从2005年1月1日起,带领丈夫、孩子们进行“家庭经济学”实验,尝试一年不买中国货。

微笑曲线(SmileCurve)1992年当时的宏碁电脑董事长施振荣在《再造宏碁:开创、成长与挑战》一书中所提出的企业竞争战略

微笑曲线分成左、中、右三段:左段为技术、专利,中段为组装、制造,右段为品牌、服务,而曲线代表的是获利,微笑曲线在中段位置为获利低位,而在左右两段位置则为获利高位,如此整个曲线看起来像是个微笑符号。微笑曲线的含意即是:要增加企业的盈利,绝不是持续在组装、制造位置,而是往左端或右端位置迈进。微笑曲线美国欧洲日本美国欧洲亚洲四小1970-1980年代的微笑曲线美国欧洲日本美国欧洲中国1990年代的微笑曲线三、外贸顺差2006年中国贸易顺差为1775亿美元2007年贸易顺差2622亿美元,较2006年上升47.7%,位居全球第一2008+29552009+19612010+18312011+1551

问题贸易顺差是否越多越好?有怎样的影响?外贸顺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一)贸易顺差的概况

年份外贸差额1978-11.481979-20.171980-12.781981-0.081982+30.361983+8.361984-12.121985-149.021986-119.621987-37.791988-77.521989-66.0280年代的外贸差额单位:亿美元年份外贸差额1991+81.21992+44.01993-121.81994+53.01995+166.91996+122.41997+403.01998+795.91999+291.02000+241.15单位:亿美元90年代的外贸差额年份外贸差额2001+225.52002+303.52003+255.32004+319.82005+10192006+17752007+26222008+29552009+19612010+18312011+1551

入世后的外贸差额单位:亿美元

(二)中国外贸顺差的特点四集中1、从贸易方式上看,集中在加工贸易2010年一般贸易项下逆差472.5亿美元,较2009年增长9.5倍。其中出口7207.3亿美元,增长36%;进口7679.8亿美元,增长43.7%。加工贸易项下顺差3229亿美元,增长22.2%,相当于2010年总顺差规模的1.76倍。其中出口7403.3亿美元,增长26.2%;进口4174.3亿美元,增长29.5%。每100美元加工贸易,产生30美元左右的顺差。2、从地区结构看,贸易顺差集中在美欧国家美国、欧盟和中国香港是主要来源地,其中,对美1813.14亿美元,对欧盟1428.57亿美元而台湾、韩国、东盟和日本则是逆差的主要来源地,对韩国:696.05亿;日本:556.5亿美元;东盟161.72亿3、从企业性质看,外商投资企业是主体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加工贸易“制造”和“转来”了大量的贸易顺差外商投资企业形成强大制造能力,大量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中低端的高新技术产品,使中国出口规模持续膨胀。

由于加工贸易的存在,中国从日韩等周边国家和地区大量进口加工装配用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加工为成品或半成品后出口到欧美等国家和地区,造成了原来属于周边国家和地区对欧美的贸易顺差"转移"到中国内地。

4、从商品结构上看,顺差集中在工业制成品上2007年,工业制成品实现顺差4436.3亿美元。其中:2010年,机电产品实现贸易顺差中国机电产品出口9334.3亿美元,2021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实现贸易顺差609亿美元

(三)贸易顺差增加的深层原因

1、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要素禀赋土地+劳动力+汇率,造就了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劳动力价格低: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劳动力要素13亿人口,经济活动人口7-8亿第一产业:49.1%第二产业:21.6%第三产业:29.3%土地价格低:不仅表现为绝对价格很低,同时表现为污染成本低;低汇率水平在币值调整没有抵消其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前,顺差很难消减2、国内需求不足与生产过剩需求不足:农村劳动力流出与资本结合生产出大量产品城市居民不能形成正常的消费开支生产过剩:2003年和2004年高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正在逐步释放,钢铁、水泥、焦炭等13个行业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高储蓄(46%)导致:高投资、低消费过度储蓄与投资,在压抑我国居民消费的同时,也相应减少了对国外产品的进口需求。

3、大量外资企业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安排生产改革开放以来,来华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超过190个,全球500强已有480多家在华投资,在中国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66万家,其中美资企业3万多家。目前有进出口实绩的外商投资企业达6.5万家。仅2006-2009年,外商在华直接投资3202亿美元,其中55.5%投向了制造业,中国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在全球市场上最重要的“生产基地”。外商投资企业主导了55%左右的对外贸易,其中60%以上为加工贸易(四)外贸顺差的影响1、外汇储备增加

2001年底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2000亿美元,到2011年末,外汇储备余额为3.18万亿美元,远远高于位居第二位的日本1.3万亿美元,继续稳居世界第一.

2、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

激增的贸易顺差导致大量外汇流入,给人民币带来了持续的升值压力2005年7月21日进行汇率制度改革,将人民币一次性升值2.1%。从此以后,人民币一直处在双向波动升值过程中,而且升值幅度呈扩大趋势截止2010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较汇改前升值22%,年均升值幅度超过4%。

拜登吃面/v-fdd3a7e8-ca0a-11e0-b140-a4badb469111.html/20110821/n316921979.shtml/v_show/id_XMzQwMTQ0MjAw.html出口增长与人民币汇率关系汇率对价格的影响,则要看汇率变动是否会影响到中国产品在外国市场的价格或外国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价格,这被称为汇率的传递效应(Pass-throughEffect)。如,如果人民币升值1%导致中国产品在外国市场的价格上涨1%,这被称之为完全的价格传递。而如果人民币升值1%并未导致中国产品在外国市场的价格上涨,这被称为零价格传递。一项研究表明,中国出口产品的汇率传递效应约为50%,这意味着如果人民币升值1%,中国产品在外国市场的价格将会上涨0.5%。

3.有利于缓解产能过剩

在一定程度上,贸易顺差缓解了国内市场供大于求、产能过剩问题,有利于一些行业的健康平稳发展。

4.拉动经济增长,外在风险同时增大贸易顺差最大的一个作用是拉动经济增长。5.贸易摩擦加剧

已进入贸易摩擦高发期连续10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在WTO成员发起的反倾销调查中,约每7起就有1起涉及我国出口商品,每年受此影响的出口商品约有400-500亿美元

综合影响贸易顺差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提高了对外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缓解产能过剩问题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削弱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和经济增长的外在风险导致贸易摩擦加剧(五)高额顺差的背后1、高额顺差背后的高消耗2005年,中国50多年来首次成为钢材净出口国。每出口一吨钢材到国际市场,比国内多赚取290多块钱。但同时还要附带4吨水、642公斤煤和402度电的消耗大量出口同时消耗大量的水、资源,产生大量的污染,出口可以得到一些不多的好处,对整体经济不利最主要的原因:工业用水、工业用电等的价格和排污成本太低,造成了“两高一资”产品的生产成本比国际同行低,而国内由于供大于求的原因价格比较低,因此我国这类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比较强,刺激了出口,但出口的附加值不高,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出口越多,对国内能源和环境造成的压力越大的趋势2、虚增的外贸顺差进口低报,出口高报,一进一出,一减一增,加剧越来越大的外贸顺差进口低报:三极管,在香港市场上一般是10港币一个,而申报价格是0.1元到0.2元人民币。出口高报:牛仔裤:在国内售价50多块,出口商申报的价是100美元。每天开箱查验的集装箱仅能占到当天出口货柜2%,有九成多货柜是不经检验就直接出口贬值”的三极管,“增值”的裤子2006年1700多亿美元顺差中,依据海关缉私的成果测算,其中有300――600亿美元顺差是由于进出口环节的瞒骗行为虚增出来的。

3、贸易顺差背后的贸易利益对外贸易额中有一半以上,是外商企业的加工贸易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仅将产品组装了一下,又流出中国只挣了低廉的加工费,实现的贸易收益却流入外国企业的口袋,而贸易顺差的账却记在了中国头上,以跨境贸易额来衡量两国商业往来盈亏愈发显得不合理

变“按产地原则”为“按所属权原则”的贸易统计方法以中美贸易为例:扣除美资在华企业对美国的净出口和美资企业产品在中国的销售额,再去掉亚洲国家和地区通过中国向美国实现的出口,那么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额应属基本平衡,甚至中国方面还有一定的逆差。2005年:中美贸易顺差为1141.7亿美元。在华外资企业(包括美资企业)对美国出口:1079亿美元,自美国进口279亿美元,在华外资企业实现对美贸易顺差800亿美元,而在华美资企业在中国境内向中国国民销售额达1076亿美元,对华“净出口”明显高于2004年。这样,如果扣除在华外资企业与美的贸易差额中属于外资所得的部分,和中国境内美资企业对中国国民的“净出口”,2005年,中国贸易顺差所剩无几。如果再考虑亚洲其他国家转移到中国的贸易顺差,中国对美国很可能没有什么顺差,甚至有一定数额的逆差。4、国货“出口复进口”

香港的一日游:一个产品可能是下一个产品的原材料或零配件,但不出口就不能退税,所以就造成了这种原本可以在境内结转的货物在香港的一日游。虽然对顺差影响不大,但无疑堆高了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增加了社会整体的物流成本和管理成本,是一种资源浪费。(六)如何减少顺差减顺差关键在改变“三低”现状

三低:劳动力成本低、环境成本低、资源价格低。减顺差首先改变三低现状。

产业结构的升级最终要靠科技进步,以最少的劳动换取最大的价值。我们现在恰恰是以最多的劳动换取最少的价值。

加工贸易吸纳了大量的低成本劳动力,工人简单劳动,企业只是收取加工费,大部分利润落入外商企业中。过分依赖加工贸易使得中国产业升级缓慢。

其他措施(1)大力发展国内消费市场,可以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刺激内需,改善国内消费不振的局面。(2)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通过扩大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的产品目录,对“两高一资”等产品的加工贸易进行政策调整。(3)对利用外资政策进行必要调整,由“招商引资”转为“选商择资”、“养商育资”等。(4)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合理引导升值预期。(5)在调整出口结构和扩大进口方面做一些具体工作,特别是要促使少数发达国家或地区放松高精技术及其产品的出口限制,使进出口结构更趋优化,缓解顺差上升过快的压力。结论:1、贸易顺差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2、中国的顺差高并不能反映贸易利益高或贸易地位高3、减少贸易顺差短期是一种策略行为,长期是一种战略行为四、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RatioofDependenceonForeignTrade)

进出口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表示一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出口总额/国内生产总值出口依存度=出口总额/国内生产总值进口依存度=进口总额/国内生产总值(一)对外贸易依存度决定因素经济发展规模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目标与战略外贸政策与体制年份外贸依存度199026.69199133.33199234.25199332.63199443.70199540.79199635.68199736.69199937.1200044.6200144.6200251200360.2200470200580200684200763.5200876中国的贸易依存度主要大国贸易依存度的比较中国的贸易依存度思考

几十年来中国进出口额持续快速增长的结果,是中国贸易依存度的不断上升。贸易依存度等于一国的进出口额之和与同期GDP的比率。该指标反映了特定经济体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开放程度。中国的贸易依存度由1979年的11%,最高上升至2006年的63%,2010年高达50%。国际比较显示,2009年中国的贸易依存度(44%)远高于美国(25%)、日本(26%)与巴西(23%),略低于印度(46%),但仍低于德国(78%)。

作为一个大型经济体,中国的贸易依存度是相当高的三类观点:中国的外贸依存度是否高?如何看待中国的外贸依存度?(一)中国的外贸依存度过高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外贸依存度最高的国家。对外贸易仍然维持了比GDP更快的增长速度。这种经济运行方式,对国家经济构成潜在威胁。

2、中国的外贸依存度不高用世界银行通用的“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商品GDP”公式,再以购买力平价加以修正,修正后的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实际上只有20%左右,远远低于德、美、日等发达国家。国内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第三产业比重较低由于统计原因,国内生产总值在一定程度上被低估。加工贸易在进出口总额中占一半GDP因汇率折算而“缩水”.据世界银行按购平价估算,人民币与美元购买力比价为4:1一国在经济“崛起”阶段的贸易依存度略高属正常现象3、贸易依存度高低并不真正重要原因一:外贸依存度说法是不准确,不科学误解:分子与分母之间有一种依存关系,分母是依存于分子的,没有分子就没有分母,认为GDP这个分母中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分子来实现的。事实上,依存度仅仅是个系数,并不说明分母是由分子构成的。准确地说,应该称之为对外贸易系数。原因二:公式分子和分母存在变数影响因素包括人民币的贬值或升值;分子与分母的相对增长率;加工贸易增值率;加工制造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购买力平价。原因三:简单地计算进口和出口对GDP的比重反映不出来中国真实的对外开放程度。比较其他国家,有些国家贸易依存度高,有些较低,但是没有证据表明贸易依存度高的国家比低的国家绩效更好或更不好,即使贸易依存度高,也不表明经济风险的增加

部分国家/地区外贸依存度高峰时期情况对照表第二节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商品结构的分类中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中国商品的贸易竞争力一、商品结构分类对外贸易商品结构(ForeignTradebyCommoditystructure)

进出口商品结构,是指一国对外贸易中各种商品组成部分在贸易总体中的地位、性质及相互间的比例关系。它反映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SITC-

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tandardInternationalTradeClassification—SITC是联合国秘书处为了对国际贸易商品进行分类于1945年拟定的,后于1960年和1974年修订。1974年修订的SITC,把国际贸易商品分为10类、63章、233组SITC0类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包括肉及肉制品、乳品及蛋品、谷物及其制品、蔬菜及水果、糖及糖制品、咖啡、茶等1类饮料及烟草包括饮料烟草及其制品。2类非食用原料(不包括燃料)3类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物质4类动植物油,油脂和蜡5类化学品和有关产品6类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包括皮革、皮革制品、橡胶制品、木制品、纸制品、纺纱、织物及有关产品、矿冶产品金属制品等。7类机械和运输设备8类杂项制品(卫生、水道、供热及照明设备、家具、服装及衣着附件、旅行用品、玩具、鞋类、文具用品、科学仪器、钟表等)9类未分类的其他商品

(一)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初级产品(PrimaryCommodity)指未经加工或因销售习惯而略作加工的产品。0-4类商品,包括食品,饮料,农矿原料,动植物油脂和燃料五大类。工业制成品(manufacturedcommodity),指由工业部门对初级产品进行加工或再加工所得的产品,包括中间产品和最终用品,5-9类二、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出口商品结构进口商品结构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中国出口产品中的制成品比重呈现出波动中上升的格局,由1993年1月的81%上升至2011年95%。恰好相反,中国进口产品中的制成品比重呈现出波动中下降的格局,它由1993年1月的87%下降至2011年66%。这意味着中国的进口结构越来越偏向于初级产品,而出口结构几乎完全集中于制成品。这和中国进口原材料和中间成品,经过加工装配后出口制成品的“世界工厂”模式是基本一致中国进出口结构的变动(一)中国出口商品结构改革开放前,出口商品主要以初级产品为主,1953年,初级产品占总出口的79.4%,工业制成品20.6%.1981年,工业制成品首次超过初级产品,占出口额的53.7%.但整个“六五”(1981-1985)出口商品结构没有明显改善,工业制成品维持在55%左右。“七五”期间(1986-1990)出口商品结构极大改善,1986年工业制成品为63.6%,1990年为81.6%。“八五”期间(1991-1995年)1991年工业制成品82.6%,1995年85.6%,“九五”期间(1996-2000年)2000年为89.8%,

“十五”期间(2001-2005)约90%左右“十一五”期间(2006-2010)约95%左右1993年1月与2011年8月中国进出口结构中各大类商品比重的变化。几乎所有初级产品类别的比重都显著下降了。而在制成品类别中,机器与运输设备的比重增长得最快,其次是化工品,而其他制造品的比重下降得较快。这表明,在中国的出口结构中,重化工品的比重已经显著增加了。中国出口结构的变化出口商品结构的几次转变(1)出口商品由初级产品转变为工业制成品为主,花费了40年时间。1953年:8:2,1992年2:8,(2)1986年纺织品和服装取代石油,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为主;(3)1995年,机电产品首次取代纺织品和服装成为第一大类出口商品,从劳动密集型----资本技术密集型为主。出口的初级产品内部结构:中国传统的出口初级产品为食品、非食用原料和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1995年占初级产品出口的95%。粮食:玉米食品:肉、鱼、蔬菜、水果非食用原料:动植物原料、纺织纤维和天然肥料矿物燃料及有关原料出口的主要工业制成品机电产品已连续16年稳居出口商品鳌头,全国外贸出口的比例为55%-60%左右纺织品服装及纺织纱线约占出口总额的15%其他是轻工产品:鞋类、家具、玩具、箱包等出口的工业制成品内部结构2011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规模已达占全国外贸出口的比例为60%,几乎翻一番;在世界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超过10%,居世界第一,迈入世界机电产品出口贸易大国行列。机电产品内部结构出口前10位的产品依次为:计算机、手机、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液晶显示器、液晶显示板、汽车零部件、存储部件(磁盘驱动器)、电子游戏机、船舶、彩电。目前,中国有48种机电产品出口额世界第一:手提电脑、计算机零附件、显示器、手机、电视机、DVD视盘机、程控交换机、空调机、集装箱、小家电等。

(二)进口商品结构中国进口商品主要以工业制成品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来,工业制成品进口占70%-80%“六五”:75.9%,“七五”:占82.6%,“八五”:占84%“十五”80.6%“十一五”70-75%2010年,2011年约65%中国进口结构的变化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迁,折射出中国工业重心的变化:中国工业的重心已经由轻工业产品为主过渡至重化工业产品为主。钢铁行业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2005年之前,中国是一个钢铁的净进口国。2005年中国的钢铁产量为3.49亿吨,占全球产量的31%,而同年国内钢铁需求仅为2.5亿吨,导致中国在2005年首次成为钢铁的净出口国。2010年,中国钢产量接近6.3亿吨,占全球产量的44%,2011年的钢铁产能将达到8亿吨内部结构进口的初级产品主要是谷物、植物油、矿物燃料以及有关原料为主。进口的工业制成品包括机械及运输设备、化学品及有关产品。主要进口产品具体包括原材料、机械设备和粮油食品、钢材、铝、铜、铁砂、化肥、化工原料、棉花、木材、纸浆、轻工机械、化工机械、汽车及零件、电工设备机床、小麦、糖等。中国的进口结构反映了中国工业化建设需要大量的原料供应,对机电产品的需求居高不下,进口停留在粗放型经营阶段。三、外贸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贸易竞争力指数(TC)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一)贸易竞争力指数(TC指数)

竞争力指数:Ci=(Xi-Mi)/(Xi+Mi)=某项的净出口额/该商品进出口总额其中Ci表示第i类产品的竞争力指数,Xi与Mi分别表示第i类产品出口值与进口值。数值介于1与-1之间Ci>0,具有竞争力或比较优势;Ci<0缺乏竞争力或处于比较劣势Ci=0,中性竞争力或中性比较优势一般Ci>0.8,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RevealedcomparativeAdvantage——RCA一国总出口中某类商品的出口所占比例相对于世界贸易总额中该商品贸易所占比例的大小,曾被世界银行等广泛用于测算产品的竞争力。美国经济学家贝拉巴拉萨(BelaBalassa)1965年公式RCA=(某国某种商品的出口值/世界某种商品的总出口值)/(某国的出口总值/世界出口总值)

RCAiJ=[XiJ/Xtj]/[Xiw/Xtw]Xij表示国家j出口商品i的出口值Xtj表示国家j的总出口值Xiw表示世界出口商品i的出口值Xtw表示世界出口商品的总出口值如果RCAij<1,i为该国比较劣势产品

RCAij>1,i为该国比较优势产品数值越大,比较优势越明显经验当RCA大于2.5,表明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当RCA在1.5~2.5之间,表明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当RCA在1.0~1.5之间,表明具有中等竞争力;当RCA小于1.0,表明竞争力较弱。如浓缩苹果汁的RCA值达6.37,苹果的RCA值为1.08,柑橘的RCA平均值仅为0.43.第三节中国对外贸易地区结构贸易地区结构主要贸易伙伴

一、对外贸易地区结构(ForeignTradebyRegions

贸易地理方向DirectionofForeignTrade指一国对外贸易的国别或地区构成,即一国的主要贸易伙伴。20012002200320042005200720092010日本日本日本欧盟欧盟欧盟欧盟欧盟2美国美国美国美国美国美国美国美国3欧盟欧盟欧盟日本日本日本日本日本4香港香港香港香港香港香港东盟东盟5东盟东盟东盟东盟东盟东盟香港香港6韩国台湾韩国韩国韩国韩国韩国韩国7中国台湾韩国中国台湾中国台湾中国台湾中国台湾中国台湾中国台湾8澳大利亚俄罗斯澳大利亚俄罗斯俄罗斯俄罗斯俄罗斯澳大利亚9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俄罗斯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印度10加拿大加拿大加拿大加拿大加拿大印度印度俄罗斯二、中国十大贸易伙伴2011年全年中国10大贸易伙伴占中国全年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72.5%,比2010年的75.8%下降3.3%。欧盟(27国)继续8年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双边贸易额突破5000亿美元2011年中欧双边贸易总值达到5672.1亿美元创新高,同比增长18.3%。德、英、荷、法、意是中国在欧盟的主要贸易伙伴,占中欧双边贸易总额的72%.

其中,中国与德国这两个世界最大出口国之间的双边贸易额2011年达到1700亿美元;与英国双边贸易额约为600亿美元,与荷兰双边贸易额达到562亿美元,与法国双边贸易额448亿美元。中国则是欧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是欧盟第二大出口市场欧盟是中国累计最大的技术引进来源地美国仍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目前两国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从2001年的805亿美元增长到的2011年的5672亿美元,同比增长18.3%,创历史新高。其中,中国从美国进口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达到1221亿美元,同比增长19.6%。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说,如果中美能保持长期稳定的政治信任关系,美国放宽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2015年双边贸易总额有望达到7500亿美元;2020年,有望超过美欧双边贸易总额,中国将成为美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出口市场。2011年实现贸易顺差亿美元1025亿美元中国目前是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出口目的地。东盟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东盟连续13年是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2007-2010年第四大贸易伙伴2011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3629亿美元,东盟首超日本,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其中,与马来西亚进出口商品总值高达900.3亿美元,与新加坡双边贸易额达到805亿美元,与泰国双方贸易额达到600亿美元,与印尼双边贸易额超500亿美元,与菲律宾双边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322.54亿美元,与越南贸易额超过300亿美元。

目前,中国已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

/ptv/vplay/823214.html日本是中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四大贸易伙伴自1992-2003年,日本连续12年成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04年中日双边贸易额被欧盟、美国赶超2011年,日本被东盟赶超2011年,中日双边贸易总值为3428.9亿美元,同比增长15.1%。其中,我对日本出口1483亿美元,同比增长22.5%;自日本进口1945.9亿美元,同比增长10.1%;对日本贸易逆差462.9亿美元。

中日贸易占中国贸易的比重,由90年代初期的20%左右,下降到2004年的14.5%,2005年13%,2006年11.8%,2007年的10.9%,2010年的10.1%对中国贸易额占日本贸易总量的比重:2000年9.9%,2003年15.6%,2004年17.1%,2005年17%,2010年20.7%,创下历史新高。中国已成为日本不可撼动的第一大贸易对象国,而日本在中国的贸易对象国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则正在下滑。5-8位贸易伙伴

第五位:中国大陆与香港地区贸易额2700亿美元第六位:中国与韩国双边贸易额为2139亿美元我国继续保持韩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出口对象国以及进口来源国地位。1992年:两国建交时仅为63.7911亿美元

,2011年中韩两国贸易额增长了30倍。第七位: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贸易额1500亿美元第八位:中国与澳大利亚贸易额1200亿美元。2010年中国仍是澳大利亚最大贸易伙伴2010年中国仍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是其最大的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国。2010年澳大利亚对华货物贸易总额900.44亿美元,其中对华出口538亿美元,占其货物贸易出口总额25%。从中国进口362.37亿美元,占其货物贸易进口总额18.55%。实现贸易顺差175.69亿美元。澳大利亚前五大出口市场依次是:中国567.66亿澳元、日本435.79亿澳元、韩国204.04亿澳元、美国92.48亿澳元、台湾83.20亿澳元。前五大进口来源国依次是:中国392.48亿澳元、美国226.84亿澳元、日本181.74亿澳元、泰国110.05亿澳元、新加坡106.82亿澳元第九位巴西中国与巴西双边贸易额达到842亿美元。其中我出口318亿美元,进口52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0%和37%巴西顺差206亿美元,继续排名我全球第9大贸易伙伴和金砖国家最大贸易伙伴。第十位:俄罗斯中国与俄罗斯双边贸易额780亿美元2015年中俄贸易可能1000亿美元,2020年前达到2000亿美元。中国为俄罗斯最大贸易伙伴,俄前十大贸易伙伴排序为:(1)中国-与俄贸易额780亿美元.(2)荷兰-584第十位亿美元/46%;(3)德国-518亿美元/29.7%;(4)意大利-373亿美元/13.2%;(5)土耳其-252亿美元/28.8%;(6)美国-236亿美元/28.8%;(7)日本-231亿美元/59.4%;(8)法国-226亿美元/31.5%;(9)波兰-208亿美元/24.2%;(10)韩国-177亿美元/68%。

从地区分布看,欧盟仍为俄最主要贸易地区,在俄外贸总额中占比49%,亚太经合组织位第二,占比23.3%,独联体位第三,占比14.6%,欧亚经济共同体位第四,占比7.8%。/programs/view/qRarlyi7TqU

十一位:印度中国与印度双边贸易额突破70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印双边贸易额由2000年的29.14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700亿美元2008年开始,中国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目前,中国主要向印度出口如机器设备在内的成品。包括手持车载无线电话、抗菌素、煤、焦炭半焦炭、纺织机械及零件等;印度国内对中国电信和电力设备的需求提高了印度的进口量。中国自印度进口商品是自然资源,其中包括铁矿石及其精矿、棉花及铁钢材、初级形状的塑料、氧化铝、钻石等。12-16位第十二位:中国与沙特阿拉伯双边贸易额为644亿美元,沙特成为中国在西亚地区第一大贸易伙伴,全球第12大贸易伙伴。2011年中对沙特出口149亿美元,同比增长43.2%;进口495亿美元,同比增长50.8%,其中进口原油5027万吨第十三位:中国与加拿大双边贸易额为474亿美元

其中中从加拿大进口221.81007亿美元,增长48.6%,中国向加拿大出口252.6871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13.7%。这是加中贸易的历史新高。第十四位:中国与南非双边贸易额为454亿美元,同比增长76.7%第十五位:中国与伊朗双边贸易额超过400亿美元.伊朗目前是中国第三大原油供应国,第二大石油供应国。中国需要伊朗提供稳定的石油供应,从而增强中国的能源安全./news/world/201107/a8f11aad-faab-41dc-b050-70f35cf9b3bd.shtml/programs/view/-5VLZxJg0ss/

第十六位:中国与阿联酋双边贸易额近350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中国已成为日本、韩国、东盟、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和地区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目的地。是欧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出口目的地是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出口目的地。三、中国的自由贸易区建设---FTARegionalTradeArrangementsFTA(FreeTradeAgreement)区域贸易安排到2005年底,全球生效的FTA共有186个,这些FTA伙伴之间的贸易额占全球贸易量的50%以上。WTO成员国只有中国台湾和蒙古没有(一)建立自贸区益处(1)带来贸易增长。因自由贸易区内绝大多数商品关税必须取消,一国产品可以更自由进入另一国市场;(2)促成市场多元化,摆脱对传统市场的依赖;(3)减少消费者的开支,增加消费者的选择(4)吸引外资,承接产业转移(5)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二)中国的自由贸易区概况中国的自由贸易协议对象主要有两类:周边国家和地区;资源供应国家和地区中国目前已与五大洲的31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9个自贸协定处在建设、研究中的自贸协定有9个。1、已签协议的自贸区

*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

*中国-东盟

*中国-巴基斯坦

*中国-智利

*中国-新西兰

*中国-新加坡

*中国-秘鲁

*亚太贸易协定

*中国-哥斯达黎加

(1)中国与港澳CEPA2003年中国内地分别与香港、澳门签订了《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losereconomicpartnershiparrangement-CEPA)。两个CEPA都于2004年1月1日起生效。(2)中国-东盟自由自由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议China-ASEANFree

TradeAgreement(CAFTA).东盟10国:文莱、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

缅甸)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启动标志着以中国为坐标的自贸区时代元年开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由11个国家、20亿人口、6万亿美元GDP、4.5万亿美元贸易额组成的自由贸易区将对亚洲乃至世界贸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是继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之后建成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3)亚太贸易协定

<<亚太贸易协定》前身为《曼谷协定》(BangkokAgreementBA)。《曼谷协定》签订于1975年,是在联合国亚太经济社会委员会主持下,在发展中国家之间达成的一项优惠贸易安排现有成员为中国、孟加拉、印度、老挝、韩国和斯里兰卡。

2001年5月23日起,中国正式成为《曼谷协定》成员国,并于于2006年9月1日起实施(4)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区2006年1月1日起实施,双方合计3000多种产品将先期实施降税。

(5)中国与智利自由贸易区2006年10月1日生效智利只是一个拥有1550万人口的小国,但智利在WTO之外又签署了30多个FTA,通过这些FTA,智利的贸易已经覆盖到全球1/3人口。是进入南美大陆甚至世界市场的好跳板。

中智互补性:中国对智利出口主要为轻纺、机电产品、塑料制品等商品;中国从智利进口主要为铜、鱼粉、水果、纸、葡萄酒等商品。

(6)中国与新西兰2008年10月1日生效是与发达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7)中国与新加坡2008年10月23日,签署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新方:2009年1月1日取消全部自华进口产品关税;中方:在2010年1月1日前对97.1%的自新进口产品实现零关税。双方还在医疗、教育、会计等服务贸易领域做出了高于WTO的承诺。

(8)中国与秘鲁2008年11月19日,签署中国-秘鲁自贸协定。2010年3月1日《中国—秘鲁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

我出口机电、高新技术产品、纺织品、服装等。秘鲁出口铜、原油、鱼粉、铁矿砂等资源型产品。互补性的贸易结构,为中秘两国建立自贸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9)中国与哥斯达黎加

2010年4月8日,中国签署了《中国-哥斯达黎加自由贸易协定。是中国与中美洲国家签署的第一个一揽子自贸协定。

中国占有优势的纺织原料及制品、轻工、机械、电器设备、蔬菜、水果哥斯达黎加:咖啡、牛肉、猪肉、菠萝汁、冷冻橙汁等产品2、中国正在谈判自贸区*中国-海合会:中国与海湾(波斯湾沿岸)国家合作委员会(海合会)CooperationCouncilfortheArabStatesoftheGulf-Gcc(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巴林王国、沙特阿拉伯王国、阿曼苏丹国、卡塔尔国、科威特国))开始FTA谈判。

*中国-澳大利亚

*中国-冰岛

*中国-挪威

中国与南部非洲关税同盟(SACU,成员国有南非、博茨瓦纳、纳米比亚、莱索托、斯威士兰)开始FTA谈判。中国与瑞士:2011年1月启动

3、正在研究的自贸区

中国-印度

中国-韩国中国与蒙古东亚自贸区:10+3第四节中国对外贸易方式贸易方式分类中国贸易方式构成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问题与作用一、贸易方式分类1.一般贸易2.加工贸易3.其他贸易

概念

1、一般贸易方式是指境内企业单边进口或单边出口的货物。2、加工贸易是一国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进口原料、材料或零件,利用本国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加工成成品后再出口,获得以外汇体现的附加价值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加工贸易(1)全额保税,进口产品不缴纳税收,包括关税和增值税。(2)商品必须全部复出口,做核销。(3)海关监管方式严格,复杂。加工贸易和"三来一补"区别

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其中来样加工、补偿贸易属于一般出口贸易,不在加工贸易的范围内。来料加工和来件装配,统称为加工装配。在“三来一补”中去掉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加上进料加工、协作生产,就是加工贸易的主要内容了。

出料加工贸易是指中国境内原辅料、零部件或半成品交由境外厂商按我方要求进行加工或装配,成品复运进口,中方支付工缴费的交易形式.补偿贸易国外厂商提供进口生产技术和设备,中方企业进行生产,以返销其产品的方式分期偿还对方技术、设备价款的贸易方式。返销,回购buybacktrade

互购counterpurchaseCompensationTrade(三)其他贸易方式1.易货贸易2.边境小额贸易1.易货贸易BarterTrade

指不通过货币媒介而直接用出口货物交换进口货物的贸易。对销贸易(countertrade)译为“反向贸易”、“互抵贸易”、“对等贸易”,也有人把它笼统地称“易货”或“大易货。协定记帐贸易(ClearingAgreementTrade)http:///programs/view/Pt_baLKYRQY/2.边境小额贸易

边境贸易(FrontierTrade)指沿陆地边境线经国家批准对外开放的边境地区与毗邻国家边境地区的企业之间进行的贸易活动,包括易货贸易、现汇贸易等各类贸易形式。二、中国对外贸易方式的构成(%)三、加工贸易在中国的发展、问题与作用据统计,进出口总额从1981年的25亿美元到2010年的2万7千亿美元,增长了395倍。同期,加工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从5.7%提高到50%。1981年,加工贸易出口占中国出口贸易的4.8%,自1996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在中国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超过50%,直到2009年保持在50%以上。2010年首次低于50%,占49%。加工贸易的出口商品结构加工贸易机电产品出口占加工贸易出口的比重73.1%笔记本电脑、彩色视频投影机、微型计算机、等离子彩电、DVD、CPU绝大部分都以加工贸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