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智慧的学问教案_第1页
追求智慧的学问教案_第2页
追求智慧的学问教案_第3页
追求智慧的学问教案_第4页
追求智慧的学问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中的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一框的内容。本框共安排三目的内容:第一目“哲学的起源”。教材通过相关链接、阅读与思考等内容,介绍了哲学的起源,阐明了哲学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起源于人们对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第二目“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教材通过相关链接、阅读与思考等内容,介绍了世界观、方法论、哲学的含义及关系,阐明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第三目“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教材通过相关链接、阅读与思考等内容,介绍了具体知识的分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阐明了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二、教学目标1.知道哲学的含义、起源,了解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懂得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2.能够结合实际阐述哲学问题和哲学思考都起源于人类的生活本身,哲学是“爱智慧”,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教人学会如何思维。3.通过对本框内容的学习,深刻领会哲学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一门学科。学会从哲学中汲取智慧,以哲学的眼光审视自己和世界,指引自己创造更美好、更睿智的人生。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哲学的起源;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教学难点: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四、教学过程课程导入:学生分组探究活动:哲学小游戏其中一人将硬币抛起、落下,其他学生猜正反面,每名学生5次机会。游戏结束后学生介绍自己在此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老师总结分析,引出生活中需要懂哲学、用哲学。教师总结分析猜硬币的游戏就是生活中常会用到的概率事件,每名学生参与的5次猜测游戏中,每一次正面朝上的概率与反面朝上的概率都是50%,每一次猜测都是独立的,和其他的4次没有任何联系。但我们常常会出现赌徒的谬误,在连续4次正面朝上之后,一种会认为第5次肯定也是正面朝上,一种认为第5次正面朝上的概率太小了,肯定是反面朝上。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就会出现赌场上的赌徒心理,出现倾家荡产的惨剧。再比如,求子心切的人,连续有几个女儿之后,也会认为下一个孩子肯定是儿子。赌徒谬误就是不懂哲学的表现,没有客观地看待事物,正确分析事物之间的关系。如有需要,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继续进行如下探究分析名言、成语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比如: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辩证地看问题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联系的观点拔苗助长——不尊重客观规律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或分析社会生活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比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矛盾的转化体现了发展的观点,也说明要抓住主要矛盾才能推动我国社会进一步发展。2020年是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但是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既有的节奏。面对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公共卫生事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经过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卓绝努力并付出牺牲,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战“疫”体现的即是尊重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方面暴露出的不少薄弱环节也是今后做好进一步政策措施应对需要考虑的实际。疫情给我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一季度我国GDP同比下降%,经济出现负增长,如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成为下一阶段的努力方向。2020年5月22日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综合研判形势,我们对疫情前考虑的预期目标作了适当调整……我们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主要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这些也充分体现了政府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哲学与我们的人生密切相关,哲学脱离人生是空洞的,人生脱离哲学则是盲目的。学好哲学、用好哲学,才能理性地、正确地认识这个世界,才能使人生有价值、有意义。(一)哲学的起源1.哲学的本义阅读以下文字,思考哲学的本义是什么: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是追求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的学问。黑格尔认为,哲学以绝对精神为对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马克思认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培根说,哲学使人深刻。《尔雅》:哲,智也。《说文解字》:哲,知也。总结说明: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它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哲学的英文单词是philosophy,这个词是从希腊语philo-sophia转变而来,philo意思是热爱,sophia意思是智慧,哲学因此被称为“爱智慧的学问”。中国古代并无哲学一词,也没有相对独立的哲学学科,有的只是包容于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和宋明理学中的相当于哲学的问题研究。但是,从词源上看,《尔雅》和《说文解字》关于“哲”的解释,说明古代中国与古希腊在“哲”的语义内涵上有相同之处。1874年,日本启蒙家西周在《百一新论》中首先用中文“哲学”来翻译philosophy一词。1896年前后,康有为等将日本的译称介绍到中国,后渐渐通行。2.哲学的起源阅读如下材料,总结出哲学的起源。材料1:泰勒斯是古希腊及西方第一个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被称为“科学和哲学之祖”,“希腊七贤之首”。他第一个提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并立足从自然现象中寻找真理,摆脱宗教的束缚,否认神是世界的主宰。泰勒斯向埃及人学习观察洪水,很有心得。他仔细阅读了尼罗河每年涨退的记录,还亲自查看水退后的现象。他发现每次洪水退后,不但留下肥沃的淤泥,还在淤泥里留下无数微小的胚芽和幼虫。他把这一现象与埃及人原有的关于神造宇宙的神话结合起来,便得出万物由水生成的结论。泰勒斯的哲学观点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他认为世界本原是水。泰勒斯认为整个字宙都是有生命的,并用磁石和琥珀能对其他物体能够产生吸引力的实验来证明“万物有灵”。材料2: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生机勃勃、往复燃烧熄灭的火是宇宙与万物的本原。火经由无数变化,遍历生成之道。火首先转化成海,从海上升起纯净蒸汽,它是天上星辰之火的养料,从地上升起阴郁的雾状蒸汽,它是湿气的养料。纯净的蒸汽是海向火的过渡,不纯净的蒸汽是地向水的过渡。他还作了一个通俗易懂的比喻:“一切事物都等价交换为火,火又等价交换为一切事物,犹如货物换成黄金,黄金换成货物一样。”由此产生了对于普遍变化的信仰:“一切皆流,无物常驻。”材料3: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热爱数学,热爱天文学,他认为,万物都是数,是数经由各种各样的形式构成的,数是一切的本原。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规律也是由数决定的,都必须服从“数的和谐”,即数的关系。勾股定理早已为中国人和巴比伦人所知,不过最早用演绎法对其进行证明的大概可归功于毕达哥拉斯。据说毕达哥拉斯和弟子们当时足足杀了一百头牛来庆祝这个有名的发现。材料4:老子把天、地、人等宇宙万物连贯成为一个整体,认为“道”是先于天地生成的,是天地万物之源,宇宙间的一切,包括人在内都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这种思想实际上就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种“天人合一”思想,这一思想为后来的庄子所继承和发展。老子所主张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清心寡欲、顺应天道、辩证法思想和他生活的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来源于东周王室在乱世之中的生存方式。东周王室力量逐渐衰弱之后,迫使周王室改变自己的身份定位。一方面他们依托一个个霸主,主要是郑国、齐国和晋国维系秩序,另一方面将自己变成文化中心和商业中心式的存在,才能游刃有余地在各方势力中间生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老子在《道德经》里,非常推崇不争与韧性带来的长久生存。无为,就是要顺应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不应有过多举动和胡乱作为。“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以其无以易之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之不祥、是谓天下王。正言若反。”总结出: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无论是古希腊的泰勒斯、赫拉克利特、毕达哥拉斯,还是中国的老子,都是勤学善思之人,他们通过科学研究、博览群书、体味观察,对生活实践中常有的宇宙、人生之思总结归纳,提出自己的哲学思想,不仅影响当时,也影响后世,使哲学的智慧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断发挥指导作用。3.哲学与生活的关系情境创设:学生回忆或想象在不同情境中自己的思想、念头,组内分享,以组为单位梳理观点,总结哲学与生活的关系。(1)与朋友、同学、亲人久别重逢时的感受(2)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国战“疫”、美国政要污名化中国等带来的感受(3)遭逢或听闻人生老病死时的感慨(4)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的感想总结:在这些情境下,或者说,在这些人类的实践活动中,我们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思想。比如,久别重逢时会因为对方容貌、思想、谈吐等的变化而产生“岁月如梭、人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成长变化”等思想,也会因为对方某一特质的未变而产生“江山易改禀性难移”的思想;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和中国的战“疫”成果,会有“科学认识疾病规律定能战胜疫情”的思想,也可能会有恐惧、忧郁、崩溃等思想;美国对中国的诬陷、恶意可以让人产生愤慨、“正义总会战胜邪恶”等思想,也会让有的人产生认同并对中国失望甚至仇视的思想;人的生老病死会让人坚强、乐观,也可能会让人产生人生如梦、万念俱灰等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多数人会在感动之余反思自己的人生,就好像90后经过此次疫情重新思考应该如何生活,自然也会有一些人不屑一顾,采用一贯的黑化思维来考虑问题。这些思想中都包含着哲学的根苗,哲学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实践中,与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密切相关,更与我们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世界观的含义、形成、内容辨析探究:以上情境中列举的这些思想、看法是哲学吗?通过探究,让学生明确刚才列举的在实践中产生的这些思想还不是哲学,它们是零散的、模糊的、混乱的、不成系统的,只是对于世界一部分事物的一部分认识,而哲学是对于整个世界的认识,回答的是世界观的问题。世界观就是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观点。比如,关于久别重逢,总结出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是世界观;认为“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所以无须努力改变听天由命就好也是世界观。中国在发展进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疫情、污名化中国这些问题总会解决,事物的发展道路曲折但是前途光明,这是世界观;认为凡灾难都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守望相助无用、消极悲观应对也是世界观。认为人生就要像英雄模范那样创造价值改造世界才有意义,这是世界观;认为人终有一死世界灰暗所以应该及时行乐,这也是世界观。以上情境中列举的思想或看法只能说是世界观的基础。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辨析探究:世界观,都是哲学吗?通过探究,让学生明确以上列举的世界观都体现了哲学思想,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世界观都是哲学,世界观是人人都有的、自发的、零散的。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比如,关于久别重逢,总结出万事万物都是发展变化的、量变会引起质变、在变与不变中实现永恒才是哲学;中国选择的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但是事物是在曲折发展中螺旋上升的,这是哲学;认识到生老病死是人类生命的发展规律,尊重规律、创造价值,这是哲学;是正确的哲学。对宇宙、社会、人生持悲观主义或享乐主义也是哲学,但是是不正确的哲学思想。进一步总结出,哲学不神秘,哲学不仅仅是哲学家的事情,而是时时处处存在于人类的生活实践和思想中;哲学也不简单,日常生活的感想里没有完整的哲学思想,零散的思想、不自觉、不系统的世界观不能称之为哲学。分析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体现了什么样的世界观和哲学思想?总结:从世界范围来看,虽然国际风云变幻,危机挑战迭出,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于世界形势清醒审视后的正确判断,体现了人类相互依存、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世界观,体现了追求“天下大同”的共同哲学理想,契合了“天人合一”的哲学主张。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学生探究:阅读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总结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总结:郭橐驼认识到树木生长的规律,顺势而为,加以利用,采用科学的种树方法,取得了好结果。哲学帮助我们认识世界,形成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还可以帮助我们改造世界,因为哲学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导,哲学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具体知识的内容人们在实践中形成了许多具体知识,包括三类:(1)自然科学知识——认识和改造自然(2)社会科学知识——认识和改造社会(3)思维科学知识——关于人的认识和思维实例分析:以下科学现象体现了什么哲理?(1)生物学上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2)物理学上万有引力的发现——事物都是普遍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