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组织 质量管理体系分级认证 要求和评价准则_第1页
钢铁行业组织 质量管理体系分级认证 要求和评价准则_第2页
钢铁行业组织 质量管理体系分级认证 要求和评价准则_第3页
钢铁行业组织 质量管理体系分级认证 要求和评价准则_第4页
钢铁行业组织 质量管理体系分级认证 要求和评价准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认证认可行业标准草案编制说明 (参考格式)1、基本信息1.1标准草案名称钢铁行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分级认证要求和评价准则英文Requirementsandevaluationcriteriaofclassifiedqualitymanagementsystemcertificationforironandsteelindustry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一致性程度情况□等同采用□修改采用□非等效采用■未采用标准编号英文名称中文名称1.3任务来源批准立项的文件名称和文件号《认监委关于下达2022年第一批认证认可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国认监〔2022〕1号)计划编号2021RB001■制定□修订(被修订标准名称及编号:)1.5起止时间1.6标准起草单位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首钢股份公司迁安钢铁公司、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等1.7起草组成员肖邦国、霍咚梅、张丰麟、王强等表内编号无无2、背景情况2.1目的、意义背景及要求)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提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随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钢铁行业未来关键要解决“好不好”的质量问题,“高质量”已经成为了新时代钢铁行业发展的前进方向。高水平的管理是企业保证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效率和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基本,促进钢铁行业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提升是提高产品档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全产业链韧性的有效手段。钢铁行业生产流程各异、企业规模体量不同、质量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对推动全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升级提出了更高的挑战。钢铁行业企业按生产工艺流程分为长流程、短流程、独立冷轧、独立焊管等,生产产品类型涉及线材、棒材、管材、板带、型钢和金属制品,对应产品材质包括非合金钢、低合金钢与合金钢、不锈钢,不同类型和材质的产品主要性能及使用特性各异,以上因素共同决定了钢铁行业产品质量控制要求的复杂性,也反应出不同企业对“量身定制”的质量管理绩效需求旺盛。因此,钢铁行业急需制定质量管理体系分级评级准则,以支撑钢铁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分级认证工作。通过该文件的制定,有助于支撑我国钢铁行业软实力提升,使钢铁行业组织管理水平先进性与我国钢铁行业全球体量相匹配、相协调。该文件良好实践应用后,有望依托我国钢铁行业在全球产业中的引领优势转化成为国际标准。2.2与国内外相关标准、文献的关系目前钢铁行业各类型企业质量管理均参照GB/T19001-2016/ISO9001:2015标准,该标准属于通用标准,无法满足钢铁企业产品质量控制的复杂要求,目前国内勘察设计行业已成功制定行业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并依此组织开展分级认证评价工作。钢铁行业国内外相关标准仍属空白。本文件参照《质量管理体系分级认证标准编制导则(送审稿)》,综合参考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汽车生产件及相关服务组织应用ISO9001:2015的特别要求》《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分级认证要求和评价准则》等行业专用标准,保留GB/T19001的主体结构与核心内容并增加钢铁行业特色要求,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定起草。编制过程参照和引用了GB/T19000-2016《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GB/T19580-2012《卓越绩效评价准则》GB/T39116《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等相关标准,参阅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规定了钢铁行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分级认证要求和评价准则,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组织环境、领导作用、方针、策划、支持、运行、绩效评价、改进和评价准则。在适用范围方面,本文件适用于钢铁行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分级认证以及组织的自我评价。本文件充分调研各型钢铁企业质量管理现状,借鉴头部企业先进管理经验和做法,以PDCA循环改进为核心,从质量管理宏观层面到微观实施的全过程控制出发,围绕钢铁行业组织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对管理边界细化、相关方期望界定、风险识别工具应用、组织机构设定、部门工作界面设定、风险监督机制设置、质量目标分解、基础设施水平及管理、信息化水平评价及管理、人员能力要求及评价、运行策划和控制规范、产品和服务要求确定、产品设计开发全流程控制、原辅料经济工装等外部供方管理、生产服务提供及追溯、产品放行及不合格控制、各环节绩效评价等做了重点补充,并提供了覆盖焦化、烧结、球团、炼铁、炼钢、连铸或模铸、热轧、冷轧、锻造、挤压、镀锌、彩涂、焊管等过程的钢铁行业组织不同生产流程涉及的控制要点,以及分级评价指标化设定,具备指导性、操作性强的特点。3编制过程3.1分工情况项目总体负责人肖邦国负责整个方案的设计和技术把关。项目负责人霍咚梅负责标准草案的撰写、以及全面的组织协调工作。项目主要起草人张丰麟、王强、王泽群密切与行业内外专家取得联系,并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确保专家、生产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都能提供所研究领域中的必要技术支撑,共同支撑项目负责人做好方案设计和技术路线的拟定,负责标准的整体编制、布局、技术指标等。其它起草人均参与标准内容的讨论和相关内容的研究。3.2起草阶段2022年1月计划下达后,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组织各起草单位成立了标准起草编制工作组。工作组按照钢铁行业长、短流程,国有、民营企业类型及大、中、小不同企业规模分类,开展企业管理水平、管理方法、管理效果方面的调研。2022年3月工作组在调研基础上编制形成标准初稿,分26日召开研讨会、启动会听取专家意见,并在此基础上修改形成《钢铁行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分级认证要求和评价准则》征求意见稿(第一版)。3.3征求意见阶段求意见。收到征求意见稿(第一版)后,回函并有建议或意见的单位数7家,没有收到回函的单位2022年6月,起草组将外部专家的意见汇总处理,进一步修改后,对征求意见稿(第一版)的领导作用、运行、绩效评价、附录D等章节技术内容进行了补充和修改,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第二版),拟提交认监委网站公开征求意见。2022年7月,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代表起草组向市场监管总局认可监测司申请《钢铁行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分级认证要求和评价准则》认证认可行业标准公开征求意见。3.4标准审定阶段待补充4主要技术内容的确定本文件规定了钢铁行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分级认证要求和评价准则,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组织环境、领导作用、策划、支持、运行、绩效评价、改进和评价准则。本文件适用于钢铁行业组织的分级认证以及组织的自我评价。1.前言列出编写规则及文件编制信息。2.引言说明本文件制定的目的和作用、编制依据、与GB/T19001的关系及本文件组成及各章节的关系。3.范围(第一章)本文件参照《质量管理体系分级认证标准编制导则(送审稿)》,综合参考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汽车生产件及相关服务组织应用ISO9001:2015的特别要求》《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分级认证要求和评价准则》等行业专用标准,保留GB/T19001的主体结构与核心内容并增加钢铁行业特色要求,规定了钢铁行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分级认证要求和评价准则,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组织环境、领导作用、方针、策划、支持、运行、绩效评价、改进和评价准则。在适用范围方面,本文件适用于钢铁行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分级认证以及组织的自我评价。4.规范性引用文件(第二章)本部分将文件中所有引用标准按照标准编号顺序列出。5.术语及定义(第三章)为帮助理解本文件中所出现的专业术语,指导使用者更加准确运用本文件,界定如下术语,包括: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成熟度、质量绩效、质量管理体系分级认证、关键过程、相关方等。6.组织环境(第四章)(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参照GB/T19001-2016第4.1条组织应确定与其宗旨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内外部因素进行监视和评审,补充给出了针对钢铁企业发展战略相关的内外部因素要求。包括应有专门的部门负责战略方针、发展规划、风险识别与控制、生产计划和运行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宜具备内外部环境识别管理工具,开展SWOT分析、PEST分析、五力模型分析、价值链分析等;结合产品和市场定位、顾客需求、资源供应、专业领域技术发展等方面的分析,从组织发展、业务定位、管理运行等层面确定相关的外部和内部因素;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对组织的战略规划进行滚动调整,给出具体的年度经营计划和量化指标、存在风险及应对措施等;将相关方需求和顾客特定需求转化为质量目标。(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明确钢铁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相关方为:政府、客户和市场、供应商、企业自身等,细化了相关方的具体需求和期望,并提出与相关方共享共赢的相处原则。其中,“政府”主要是从产能装备等相关产业政策和节能、环保、安全、质量等政策标准提出要求;“客户和市场”主要从顾客忠诚度、客户满意度提出要求,而产品市场角度的要求包括市场占有率、市场排名和区域市场分析等;“供应商”作为相关方应受控,包括供应商评审和分级管理;从企业自身角度来说,还应加强员工意见收集和评价,开展行业信息跟踪和对标分析等工作。(3)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细化了钢铁行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应充分考虑和评价从原辅料的采购、供应,到钢铁产品生产工艺过程、再到钢铁产品的包装、运输等全过程控制,分析提出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应对措施,并不断进行改进。同时,明确相应的成文信息文件,包括原辅料采购管理办法、供应商管理和评价方法、生产工艺操作规程,以及钢铁产品供应、包装、运输和库存管理办法等。7.领导作用(第五章)(1)领导作用和承诺参照GB/T19001-2016第5.1.1条和第5.1.2条对钢铁企业领导作用和承诺进行细化补充,包括要成立专门质量管理机构、明确岗位职责和分工、建立质量考核和激励机制,推行质量绩效管理评价等。钢铁企业不仅要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更要始终致力于增强客户满意度,以超越顾客的需求的期望。(2)方针钢铁企业最高管理者应确定使命、愿景和价值观,采取措施将其贯彻到全体员工,并影响到供方、合作伙伴、顾客及其他相关方;定期评审质量方针,确保质量方针与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保持一致。(3)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为确保各过程获得其预期输出,钢铁企业最高管理者应确保所有过程涉及到的职责和权限均得到规定,并形成相关岗位、职责和权限的文件;各部门和岗位的工作界面清晰、职责明确、权责对等,建立适宜的组织机构和进行组织机构的优化等。8.策划(第六章)(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本部分对风险识别方法及程序、应对这些风险和机遇的措施和绩效评价进行了补充。规定钢铁行业组织应建立风险控制体系,定期利用风险评估方法识别风险,并编制风险管理方案。明确应针对风险实施动态监控,建立监督评价机制,并定期形成报告。(2)质量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本部分结合钢铁行业组织管理实际,增加了质量目标分解和实现、评估反馈、问题纠正和记录、不断循环优化提高的内容。细化了目标管理绩效评价,包括战略目标合理性、落实程度、措施有效性、目标动态调整、关键问题得到解决、质量目标实现和目标宣贯等内容。(3)变更的策划本部分参照GB/T19001-2016相应内容,未做补充。9.支持(第七章)(1)资源本部分对人员、基础设施、监视和测量资源风险、知识管理进行了补充。①人员本部分对质量管理的人力资源保障提出细化规定,要求组织制定并实施支持组织质量目标实现的人力资源计划,同时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钢铁生产中和质量相关的管理、技术、操作、检验检测等岗位,明确了人力资源配置要求,提出了关键岗位专职配置、相关人员比例、学历构成等规定。②基础设施本部分对基础设施及管理、信息化设施及管理、对应绩效评价进行了补充细化。规定了组织装备水平四级分类、技术中心水平三级分类、实验室水平五级分类要求,提出基础设施配置、维修、保养、更新改造、监督检查、风险控制及应急预案和记录等要求。同时规定组织智能制造水平五级分类、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三级分类、生产设备数字化率五级分类要求,提出信息化管理中系统建设、运行、全流程质量管控等要求。③监视和测量资源本部分参照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要求,通过钢铁行业组织测量管理和GB/T19022-2003条款符合性将组织监视和测量管理水平分为五级。④知识本部分增加了钢铁行业组织生产经营过程常见的知识管理对象,包括知识产权、科研成果、精益项目、标准、顾客协议等,并提出建立知识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管理流程、促进员工参与、保障知识安全等要求。(2)能力本部分提出对质量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检验检测人员进行能力分析、实现管控,明确岗位能力准则并持续改进。同时对培训分业务培训和岗位培训细化内容,包括培训计划、培训档案管理、信息记录、效果评价、信息管理、质量意识培训具体要求等。(3)意识本部分参照GB/T19001-2016相应内容,补充内容放入培训章节。(4)沟通本部分针对钢铁行业组织管理沟通特点,增加生产厂质量例会、客户信息反馈、重大问题处理通报、质量异议案例剖析和回访等要求。(5)成文信息本部分重点补充了成文信息创建与更新内容,提出了针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应形成正式纸质版或电子版并存档,并对相关文件的检索、审批和更改,以及建立记录管理制度提出规定。10.运行(第八章)(1)运行的策划和控制本部分补充了钢铁企业运行和策划需控制的内容,包括:a)确定产品销售合同、技术协议、标准中的技术要求,有效转化为企业内部各部门可明确识别的要求;b)对生产过程建立生产计划、质量计划;c)确定产品生产过程的内控标准、交付标准;d)建立各生产过程的作业指导书;e)确保生产计划、质量计划得到严格执行,检查生产计划、质量计划执行情况;f)形成证明产品质量符合要求的质量验收报告;g)形成产品发展规划和工艺技术储备计划。根据钢铁产品质量控制要求和生产控制实际,对钢铁企业主要生产工艺流程的控制要点进行了规定,开展质量体系分级认证的钢铁企业应对涉及的生产过程要点进行控制,于附录D给出了各生产过程的控制要点。(2)产品和服务的要求①产品和服务要求的确定。本部分根据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系统现状,提出了钢铁企业应建立信息化系统对产品生产销售情况、客户档案、顾客满意度进行跟踪和管理,让产品和服务要求的确定更加高效、准确。②产品和服务要求的评审。本部分补充了钢铁企业对产品和服务要求进行评审应保留的成文信息,包括但不限于:a)确定合同、技术协议、标准等原始要求;b)评审的方式和流程;c)评审过程证明材料,如会议纪要、相关负责人签字;d)评审结论性材料,如相关负责人签字、相关负责部门盖章、OA电子流程等。(3)产品的设计和开发①对总则中“建立、实施和保持适当的设计和开发过程”进行了细化补充。要求组织应识别和确定产品设计开发的不同类型和不同阶段,针对设计项目的策划、输入、评审、验证、确认、输出和更改等过程,制定精细化管理和差异化管理规定或作业指导文件,使设计开发的过程得到有效控制,确保设计产品满足要求。组织应对设计和开发进行控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建立和运行产品设计开发制度;b)识别产品设计开发需求,识别产品设计开发类型;c)确定产品设计开发所需资源;d)对产品设计开发的结果进行评价;e)产品设计开发结果的利用;f)依据产品和科技发展规划,形成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计划。②钢铁新产品的策划和控制。细化补充了钢铁新产品需要策划和控制的内容,包括:a)相关产品的背景资料;b)新产品的市场情况、定位、目标,如市场分析或调研报告;c)新产品的开发设计进度计划;d)资源的特殊要求,如人员、设备、技术;e)新产品开发的职责分工;f)确保新产品开发过程各部门的配合与沟通顺畅,如开发需求、资源需求的传递;g)合作开发的控制要求。③设计和开发输入。补充了设计和开发输入的成文信息,包括但不限于:a)新产品背景资料,如科研项目立项建议书等;b)新产品市场情况,如市场调研报告等;c)新产品开发可行性分析,可行性研究报告(包含风险评估)、预研报告等;d)新产品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战略和政策导向、标准及客户要求。④设计和开发控制。补充细化了组织应对设计评审、验证和确认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收集和分析,形成组织的知识。包括设计评审阶段应考虑的内容,设计验证阶段的方式和内容,以及设计确认的方式和内容等。⑤设计和开发输出。补充细化了输出的详细信息,包括a)设计和开发过程的评审文件及结果;b)设计验证情况及改进措施;c)设计确认情况(包括客户试用后认可的总结验证材料);d)设计和开发定型结果(如形成标准或作业指导等)。⑥设计和开发更改。补充了组织对涉及更改进行分类控制的要求,包括a)识别更改原因,取得必要的更改依据;b)评审更改对已开展工作以及后续工作的影响;c)对设计更改的类别和原因进行分析,必要时,形成组织的知识。(4)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①外部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验证和接收。补充了外部提供产品质量的验证和接收方式,包括:a)接收并评价组织供应商提供的统计数据;b)接收检验和/或试验,例如基于绩效的抽样检查;c)顾客同意的其他方法。②供应商的选择过程。细化了外部供应商评价、选择、绩效监视和再评价的内容,包括:a)供应商资质要求和生产规模;b)供应商主要业绩和以往合作经历;c)供应商履约情况和产品质量。③控制类型和程度。本部分补充了控制的要求,包括:a)各控制对象的控制标准;b)控制对象的管理制度;c)控制过程的作业指导书。根据钢铁行业实际,补充细化了需要控制的对象,包括:a)铁素原料,如铁矿石、废钢铁;b)燃料,如焦炭、煤粉;c)铁合金,如硅铁、锰铁、铬铁、镍铁等;d)熔剂,如石灰、白云石等;e)中间产品,如生铁、废钢等;f)工装,如轧辊、辊环、导卫;g)辅料,如酸液、锌锭、涂料;h)其他,如润滑油。④提供给外部供方的信息。组织应结合项目特性,在与外部供方签订的合同或协议中,明确需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的要求。(5)生产和服务提供①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组织应对钢铁生产各工序生产操作、检验检测、设备维护、安全防护等关键过程进行控制,以满足生产出合格质量钢材产品的要求,实现预期结果。细化补充了过程控制应包括的内容和成文信息。②标识和可追溯性。组织应对钢铁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原辅料、产生的中间产品和终端钢材产品等进行标识,根据钢铁行业实际细化补充了标识和可追溯性的要求。③更改的控制。组织应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更改进行控制,包括:a)对更改后的项目策划应重新批准,并传递到相关人员;b)更改结果导致设计项目的变更,应符合本标准8.3.6的规定;c)分析更改原因和更改结果,必要时,形成组织的知识。(6)产品的放行组织应确保用于验证产品要求得以满足的所策划的安排围绕控制计划或内控文件进行,并且形成文件规定在控制计划或内控文件中。(7)不合格输出的控制本部分补充细化了不合格品控制、顾客通知、不合格品处置的具体要求。其中,对不合格品的处置要求组织应有一个形成文件的过程,用于不进行返工或返修的不合格品的处置,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产品,组织应验证待报废产品在废弃之前已被变得无法使用。若无顾客提前批准,组织应不得将不合格品用于服务或其他用途。(8)产品和服务的结果①本部分补充了钢铁企业运行过程产品和服务的结果。应对组织覆盖全过程具有代表性的项目的绩效进行评价,包括:a)项目策划的结果包括前期准备的充分性、项目策划文件的符合性与针对性、风险和机遇策划结果、知识管理策划的结果等;b)项目实施的结果包括质量、进度、成本目标的实现、风险控制效果、文件归档完整性、知识管理的贡献、顾客及相关方的评价、问题及建议的改进等。②业务绩效。应对业务的分类及管理的精细化、业务运营结果、关键绩效指标以及业务对组织的贡献、业务在行业的水平等进行评价。根据钢铁行业实际,细化了业务绩效的主要内容。11.绩效评价(第九章)(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①根据钢铁行业实际,补充和细化了钢铁企业应建立和实施的质量检查制度,包括:a)出厂产品的质量检查及质量分析;b)过程产品的质量检查及质量分析;c)明确检查内容、方法、时机和检查人员资格;d)明确检查的标准、时间、频次。②绩效考核体系。根据钢铁行业实际,细化了绩效考核体系的内容,包括:a)根据战略规划、年度目标及重点任务建立覆盖各职能和生产部门的关键绩效指标体系,指标应可测量;b)制定岗位评价标准,设计并实施绩效考核方案,明确考核权重、时机、方式、频次和责任人。③顾客满意。钢铁企业应对顾客满意进行评价,包括:a)建立获取信息的渠道,包括外部(如客户、质检部门)和内部(如销售、生产部门);b)确定获取、监视和评审信息的方式(如顾客问卷调查、座谈会、顾客来电来访、跟踪质量检查结果通报、媒体有关报导);c)顾客满意信息应包括对产品功能性能、产品相关过程服务以及交付后活动的意见和建议。④系统的分析与评价。根据钢铁企业调研,先进企业利用大数据手段开展系统的分析与评价,取得了较好效果,因此补充了组织应利用各类数据,使用质量管理工具开展数据挖掘和大数据分析与评价工作,用于识别产品和服务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机会,为战略决策提供支持。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化等应用手段和平台等资源能力,进行分析评价并得出趋势性结论、改进建议与应用措施。(2)内部审核本部分补充了内部审核优化的内容,包括:a)对内部审核程序进行优化,体现过程审核及系统性评价;b)内审员应具备对钢铁企业进行内审的业务能力及发现钢铁企业质量管理相关问题的能力,内审员的组成应包括高层管理人员、部门领导、生产厂负责人及骨干人员;c)内部审核报告应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做评价,提出问题和改进建议;d)对内部审核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质量变化趋势及措施实施效果。(3)管理评审本部分补充管理评审输入的内容,要求组织建立员工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应考虑:a)建立和实施包括管理、技术、操作在内的多通道薪酬激励体系与长期激励机制;b)制定各级岗位人员可测量的关键绩效指标,并定期考核:c)持续评价员工满意度水平、需求和期望;d)将行业对标数据、重要相关方(投资人)评价信息融入各级岗位人员的量化关键绩效指标。(4)绩效评价的结果本部分补充了组织在绩效评价方面的结果宜包括的内容。a)绩效考核系统能够促进战略目标的实现并激发员工积极性;b)绩效考核系统按计划执行有效;c)质量检查制度的完整性及针对性;d)质量检查制度在各类产品中的实施,能识别薄弱环节,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岀改进措施,促进产品质量的持续提升;e)分析和利用各类数据,识别产品和服务、过程和体系改进机会;f)内部审核按计划实施有效,发现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以及改进措施的实施,促进体系持续完善;g)管理评审的决议充分体现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需求,找到了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问题,上年度管理评审决议实施有效;h)检查及考核人员能力的评估。12.改进(第十章)(1)不合格和纠正措施钢铁企业除采取GB/T19001-2016第10.2条不合格和纠正措施外,还应制定产品质量异议管理办法,快速响应和处理钢铁产品的质量异议,以提高顾客满意度,维护公司品牌形象;应制定质量分析总结报告,分析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避免潜在不合格的出现。(2)持续改进钢铁企业处应根据战略发展需要对持续改进活动进行系统管理,运用先进的方法和工具评价创新成果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其水平与行业标杆、竞争对手的差距,进行持续改进。13.评价准则(第十一章)本文件采用分级评价模型,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成熟度和质量绩效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分级结论。评价模型由量化指标体系、评分规则和分级规则组成。14.附录的说明(1)附录A的说明为保证不同认证机构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评价量化的一致性,本文件在附录A给出了具体的量化指标,包括“评价模块权重分配表A1.1”、“评价单元设定分值表A1.2”和各模块独立的“过程模块评价内容表A1.3~A1.16”,为规范性附录。依据本文件开展钢铁行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分级认证的机构均需按照附录A的方法进行量化评价。(2)附录B的说明为保证不同认证机构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评价方法的一致性,本文件在附录B给出了具体的评分规则,为规范性附录。依据本文件开展钢铁行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分级认证的机构均需按照附录B的方法进行评价。(3)附录C的说明为保证不同认证机构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评价结果基准的一致性,本文件在附录C给出了具体的分级规则,包括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成熟度、质量绩效、总分值和否决条件四个方面,为规范性附录。依据本文件开展钢铁行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分级认证的机构均需按照附录C的方法给出分级结果。表1分级依据级别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成熟度质量绩效否决条件A先进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成熟度得分率质量绩效结果得分在65%以上750>V≥650最近一年未出现过重大产品质量事故、在国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