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自考行政管理资料_第1页
2023年自考行政管理资料_第2页
2023年自考行政管理资料_第3页
2023年自考行政管理资料_第4页
2023年自考行政管理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概述第一节行政管理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行政管理学的概念及其特点行政的三种含义与立法、司法相相应的行政与政治相相应的行政与管理相相应的行政行政管理定义:政府行政机关依法对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管理的总和。特点:行政管理是一种以政府行政机关为主体的管理,政府行政机关扮演者管理者的角色行政管理的对象涉及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法活动或执行政策的活动行政管理学的学科性质是公共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多门社会科学在政府行政机关管理社会事务及其内部事务过程中的总和运用,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应用科学。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略)第二节行政管理学的历史发展西方行政管理学产生的因素与形成形成阶段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形成(1)威尔逊行政管理学创始人1887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发表了《行政学研究》提出从行政学的角度来研究政府管理指出行政学的重要内容是文官制度、行政组织和行政活动等。(2)古德诺和怀特的奉献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创建了政治、行政两分法,为行政管理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怀特:《行政学导论》把复杂的行政要素归纳为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四大部分。(3)泰罗“科学管理”的促进作用泰罗---法约尔---韦伯:提出了一系列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被引进到国家行政管理中来,促进行政管理学学科的形成。当代西方管理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19c末20c初至20c30s的行政管理学及其发展古典学派的行政管理学是行政管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阶段。(2)20c40s——70s年代的行政管理学及其发展行为科学学派哈佛大学专家梅奥的“霍桑实验”,提出“社会人”的理论假设,进而建立了行为科学的管理学说:人不仅仅具有物质方面的需求,并且还具有多方面的其他需求。马斯洛的需求学说,人的需要时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这样一个从低档到高级的多层次需要组成的需求结构。管理者通过满足被管理者的各种需求来激励管理对象努力工作,从而实现管理的目的。决策理论学派西蒙的管理决策理论学说指出决策时整个行政管理过程的中心,研究了行政组织决策程序问题,并且还对传统的理性决策准则进行了修正,也就是后来的最大化决策准则(满意决策准则or有限理性决策理论)系统理论学派里格斯的行政生态理论,探讨了新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的互相影响和互相作用的问题。认为一个国家的国情影响并塑造一个国家的行政管理,使该国形成特有的行政模式。卡斯特的权变理论,管理是因人、因时、因地、因条件而变化的,主线不存在对所有管理者都合用的管理模式。行政组织模式以及行政领导模式,都会因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的环境下会具有不同的模式。(3)20c80s年代以来的行政管理学及其发展①新公共管理学源于20c70s末80s初西方国家的公共行政改革运动,代表人物英国前首相“铁娘子”玛格丽特.撒切尔:反对低效和浪费,实行私有化;以市场取代官方组织,将公司管理方法引入政府管理;在行政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在公共服务中坚持顾客导向。②政府治理理论发明一种“最少限度的国家”、“按照私营公司模式进行管理”,是一种“有效地管理”、“良好的管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政府放松规制,让给多的服务有市场、社会团队来提供,自己承担更多的协助服务。③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基本思想:强调公共服务应更具有针对性,满足公民个性化的公共需求,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替公民办实事。其实质是强调公共性是一种针对特定期间的特定行为,强调行政管理过程中的普遍参与(政府、其他社会单元),目的在于为公民提供个性化的公共产品or公共服务。第三节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方法和意义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方法主线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具体方法规范方法建立行政管理学的学术规范,即一般理论和基本原则,用其对所出现的行政现象进行解释,并用于对行政管理的实践活动进行指导。经验方法也叫做实证方法,强调在研究过程中只注重对事实的描述,而回避事实背后的规律,即注重研究“是什么”,而忽视“为什么”的研究。案例方法与规范的方法相相应,规范的方法重视研究事物的共性,即规律性的研究;案例的方法则重要注重个别事例的特殊性的研究。比较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通过对同一时期不同国家or地区的社会现象(横向比较or共时性比较)、同一国家or地区不同时期的社会现象进行对比(纵向比较or历时性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规律和特殊性。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意义理论意义了解行政管理的基本规律,为我国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提供理论依据。实践意义有助于我们弄清楚我国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目的、任务、方式,为我国行政管理改革和发展指明方向有助于提高我国公务员素质,进而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的整体水平。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政策水平,促进企事业单位与政府的良好合作,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水平。第二章行政环境第一节行政环境的特点与类型行政环境的含义与基本属性行政环境环境:处在特定系统边界之外的一切因素的集合。边界指的是主体与环境的间隔,是系统环境这两个概念产生的理论前提,其作用在于说明组织的特性及了解组织与外在环境之间的关系。边界有无渗透性性是判别封闭与开放组织理论的重要标志,若边界是刚性、不可渗透的,则该组织or系统是一个孤立的、自我封闭的系统,与外在环境无任何关系;反之,则是一个开放的系统。2.行政环境:处在特定行政边界之外的,可以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营与发展产生直接or间接影响的各种事物与情势的总和。行政环境的基本属性:复杂性、相关性与综合性、层次性、动态性行政环境的类型从研究角度出发,可以将行政环境划提成许多不同的类型:以环境因素的形成过程及其人类活动的关系为标准自然行政环境;人造行政环境对特定行政系统的作用与影响层次宏观行政环境;中观行政环境;微观行政环境以行政区划or一国政府的管辖区域为标准国际环境、国内环境行政生态模式1.高斯与行政环境问题的提出最早把行政问题与其外部环境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的是美国哈佛大学专家高斯。3.雷格斯的行政生态学1961年,雷格斯:《行政生态学》农业社会社会结构式混沌未开的社会组织是融合型而不是专业化的,缺少明确细致的社会分工,社会交往时特殊主义or是人情取向的工业社会社会结构有明确而细致的分工,专业化限度高,社会组织从事不同的专业化功能,讲求行政效率与科学性,而社会交往中则为普遍主义(平等理性的取向)过渡型社会:(社会结构)①形式主义特性:表现为正式的法律与政策规定不能付诸于事实,形同虚设②存在法律制度的同时也存在“人情大于法”的现象③异质性:同一社会中不同的制度、行为规范与观点并存,传统与现代并存。重叠性:不同性质的社会结构or组织上相重叠。雷格斯对不同的社会环境与它的行政系统的互相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融合-棱柱-衍射的行政模型”①融合型行政模式:与农业社会相适应的是融合型行政模式在农业社会中社会结构是混沌不分的,如同折射前的自然光是一道白光同样。它以农业为经济基础,没有明确、细致的社会分工,与之相适应,行政行为与其他行为,如政治行为、立法行为、司法行为、战争行为等是混杂一起的,没有专业化的行政机构,因而行政效率低下。其权力来自君主,官吏来自特殊阶层,实行世卿世禄制度;政府与民众沟通很少,官僚职位重于政府政策,行政风范带有浓厚的亲属主义色彩。②衍射型行政模式:与现代工业化相适应的是衍射型行政模式白光通过棱柱体的折射后,衍射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这如同现代工业化社会,整个社会有着明确的、细致的分工,故政府职能也是明确的,有着分工极细的行政机构,执行着不同的行政职能,讲求行政效率与科学性。民众与政府沟通较多,有影响政府决策的渠道;行政风范体现平等主义、成就取向。③棱柱型行政模式:与过渡社会相适应的是棱柱型行政模式里格斯将介于农业社会和现代化工业社会之间的社会形态成为过渡社会。由于其过渡性,故既保持着传统社会的一些特性,又具有现代社会的一些因素。在行政方面,行政行为已经渐渐与其他社会行为区分开来,但尚未完全分化;专业化的机构已经建立起来,但还不能正常运作,功能有限;行政过程仍受着各种传统势力的制约等等,因而行政效率低下。第二节经济环境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经济环境及其构成经济环境:可以对特定行政系统的存在、运营和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经济力量、活动、行为方式以及制度规定的统称,是特定行政系统所处的国家or地区经济力量与经济活动的总和。经济环境的重要因素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经济力量行政系统所处社会系统的总体经济实力,涉及总体社会生产能力与财富总量。经济力量对行政管理的影响及行政管理对其反作用(略)社会经济结构是一国or一个地区国民经济中的一系列相关经济结构性因素的集合,涉及:不同所有制经济(公私经济力量比例关系)、国民财富在全体国民中的分派情况、社会分工与专业化发展限度。社会经济结构对行政管理的影响及行政管理对其反作用(略)经济体制是一个国家or地区以社会经济组织为中心的各种具体经济制度与行为规范的总和。核心:社会资源调配制度(以市场机制为主还是以政府调节机制为主)经济体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及行政管理对其反作用(略)科技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or地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的发达晨读,从主线上决定着一个国家or地区的生产能力。影响行政系统运转的协调,行政效率的提高,不仅需要良好的组织功能、结构、运营程序与规则等制度化保障,也离不开高效技术系统的支持反作用行政系统对社会科学技术水平也会产生重要的推动or阻碍作用。我国现行经济环境的基本特点及其行政管理的影响传统农业与高科技产业并存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公有制经济为主题、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受限市场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第三节政治环境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政治环境及其构成政治环境:指处在行政系统边界之外,可以对行政系统边界之外,可以对行政系统的产生、存在、运营与发展过程产生直接or借鉴影响的各种社会政治因素的集合。狭义与广义的政治环境区别是:是否将法律制度当作政治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广义:政治环境+法律环境)政治环境的重要因素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1.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与实际运营状况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1)含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权力的排列组合方式)国家权力在政府横向各部门及纵向各层政府间具体划分方式、互相关系及其制度体现。影响:(略)2.政党制度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1)政党:在某种政治体系中,通过控制or影响政府决策,以期取得和行使政治权利的社会政治组织。(2)政党是现代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重要通过三个途径对行政系统施加影响:①议政②参政③执政3.社会团队与社会流通性的发达限度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社会团队:两个以上的社会成员基于资源,为实现某种共同利益规定而结成的一种社会组织。(2)社会团队对行政系统的影响(略)反作用:行政系统也促进or制约社会团队的发展(3)社会流通性与发达限度与社会团队的发展息息相关社会流通性:社会民众参与政治生活的也许性及其发达限度。封闭式行政系统:流通性削弱;开放式行政系统:流通性加强→社会流通性=社会政治生活民主化限度,对行政系统影响非常之大社会流通性较强的社会中,人们有也许积极参政,通过各种渠道影响与制约着行政行政系统的功能结构、运营程序及规则的形成,推动行政系统最终按照符合社会民众整体利益的方向运营和发展第四节文化环境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文化环境及其构成文化:指人们对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的一种认知模式,是人们的社会心理活动的总和。文化环境:(作为一种与经济、政治环境因素相并列的行政系统的社会环境因素类型而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人们心理与意识层面的环境因素。行政文化:在特定社会里,社会成员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关于行政系统的成因、结构、运营方式,及其与公民间关系的认知、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等心理活动的总和,是公共行政系统及其运营方式在社会成员心理上的稳定反映与沉淀。。文化环境的重要因素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行政价值文化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行政价值文化(行政的总体价值观):在特定行政环境下,社会民众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关于公共行政系统应当具有哪些基本社会价值的认知和价值取向模式。行政功能文化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行政功能文化(行政功能的功能结构观):在特定行政环境下,社会民众在长期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公共行政系统所具有的功能结构的认知与价值取向模式。在行政功能文化方面,出现过两种有代表性的文化:全能普化型行政功能文化有限分工型行政功能文化行政运营文化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行政运营文化(公共行政过程观):社会民众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并稳定存在的,关于各种公共行政问题得以有效解决的途径与方式的普遍性价值取向模式。公共行政系统运营机制的价值取向的两种模式:自律本位的人治模式法律本位的法治模式行政公共关系文化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行政公共关系文化(政民关系观):社会关于民众在公共行政系统中所承担角色方面的认知与价值取向,也就是人们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公共行政系统与民众间关系的认知、情感与价值取向。类型:①传统型的行政公共关系文化②服从型的行政公共关系文化参与型的行政公共关系文化我国现行文化环境的基本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1.管制型行政总体价值观向服务型总体价值观的转变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2.全能普化型行政功能文化向有限分工型行政功能文化的转变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3.自律本位型行政运营文化向法律本位型行政文化的转变及其对象征管理的影响4.依附服从型行政公共关系文化向自主参与型行政公共关系文化的转变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第三章行政权力行政权力的产生极其来源行政权力的含义权力在现实的社会中,权力主体可以对权力客体进行影响or控制的一种力量。权力的类型,根据不同标准的划分:权力特性:本原性权力、从属性权力权力主体及目的:公共权利、私人权利权力作用领域:政治权利、经济权力、文化权利、社会权力行政权力国家行政机关or被授予行政管理权限的其他社会组织,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依法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一种能力or力量。基本特性:主体:国家行政机关以及被授予行政管理权限的非政府组织客体: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所有公民及由公民组成的社会组织目的:实现国家意志重要基础:国家强制力行政权力的产生与发展两种类型传统行政权力:与传统农业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行政权力。传统行政权力行使的依据重要是传统习惯和统治者个人的任意专断的意志,表现为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人治类型的普遍现象。而缺少法治的精神。行政权力缺少相应的制约机制,容易导致权力滥用和腐败。现代行政权力:与现代工业社会相适应的行政权力。特点:行政权力自主性增强、作用范围日益广泛和内部功能日趋分化、法理型权力现代行政权力是建立在合理性的法律和技术专长的官吏基础之上的,行政客体的服从是由于行政主体所拥有的合理合法权威,并且这种权威产生于合法程序。→现代行政权力不是一种任意专断的权力,而是一种理性规则的权力人民作为国家行政权力来源的保证1.通过宪政制度和各种法律法规对行政权力运营进行规范2.具体来源:强制力、诱导力、组织制度、信息、个人因素行政权力特性及其价值取向行政权力的特性:公共性、执行性、有限性行政权力的价值取向:行政权利应当达成什么目的以及为谁的利益服务,它的核心是回答行政权力的目的以及由目的制约的实现目的的手段问题。1.行政价值取向的共同性(公共利益)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行政权力价值取向具有共同性,行政权力所涉及的都是公众的、公用的、公共的事物,不管它是代表国家利益,还是代表某些强势集团,或者是某个社会阶层,他们在形式上都会以公共利益的面目出现。2.公共利益:一个共同体成员共同享有的利益。类型:普遍的个体利益、整体利益(公民共同体共同的利益)→公共利益不是简朴的将个人利益相加,是由国家意志形成过程中各种政治势力的合力状态的体现。公共利益作为行政权力的价值取向的体现:行政权力出发点是基于公共利益考虑,维护和促进公共利益行政权力体现服务行政的精神,行政权力运作过程就是为公众利益服务的过程(从以往的“命令——服从”关系,变为“服务——收益”关系)行政权力运营过程贯彻公平原则,依法行使行政权力行政权力强调公开性和透明度,让社会公众知道其服务情况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两者关系:行政权力是一种与行政责任相相应的权力,没有无行政责任的行政权力,也没有无行政权力的行政责任行政责任:行政管理机关or行政管理者依照它们的职权关系所产生的一种职责和任务。具体表现:就行政责任的性质而言,由于行政权力的公共性,决定了行政责任是一种公共责任就行政责任的产生而言,行政责任是一种基于行政职权关系而产生的责任就行政责任的大小而言,行政责任是一种与行政权力相对等的责任第三节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的关系国外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的关系的基本类型1.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的关系事实上是行政权力在其权力主体内部不同层次之间的纵向关系,也是最高国家行政权力和地方行政权力依法形成的权利义务的关系。2.根据国家整体与部分,即中央与地方国家机关权力分派形式而论,分为:单一制国家、联邦制国家两种形式。单一制国家:由若干行政单位or区域组成的统一主权的国家。联邦制国家:由若干个联邦单位(共和国、州、邦)组成联合国家。3.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力关系,可提成两种类型:(1)联邦制国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巴西、印度是实行联邦制的重要国家,美国最具有典型性)联邦制国家中央和联邦成员单位的权限都是固有的,中央政府在全国只拥有相对权力,联邦成员单位的权力为宪法所明确规定,不由中央政府授予or划分。(2)单一制国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为代表,英国为典型的单一制国家)在单一制的国家里,全国有统一的宪法、统一的机关体系。国家内部按地区划提成若干行政区域作为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服从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西方发达国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关系的发展趋势联邦制国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权改革以美国为代表的联邦制国家中央与地方关系经历了由分权到集权,再由集权到分权的两个发展阶段。单一制国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权改革英国、法国、日本等单一制国家分权改革比较激进,开始向地方自治的准联邦制转变。通过放松地方政府在本地事务管理权限、财政及人事任免等方面的控制,是地方政府由中央政府的代理机构转变成相对独立的准自治地方政府。西方发达国家地方分权化的重要因素地方分权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地方分权是为了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地方分权是为了适应政治民主化的需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关系的演变改革开放前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的演变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体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经济管理权力关系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非经济管理权力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的演变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下,逐步打破集权制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模式,两者关系朝合理的方向发展。重构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关系的思绪以宪法形式明确规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权范围实现中央与地方利益分派的合理化实行地方分权和基层自治健全和完善对地方权力的监督第四章行政职能行政职能的特点及其意义行政职能的特点行政职能:是国家机关在一定期期内,根据社会需求,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中承担的基本职责和发挥的功能作用。行政职能是国家职能(政治统治、社会管理)的构成和体现。行政管理的特点:执行性、整体性、多样性、动态性研究行政职能的意义对于合理地拟定行政活动的方向和重点有着重要意义对于行政管理过程科学化有着重要意义对于促进行政效率和效能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第二节行政职能的发展弱势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特点政府职能非常有限,政府很少对经济进行干预,其作用只限于为私人公司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维护市场秩序,提供有限的公共物品。意义积极方面:适应了自由资本主义的需要,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悲观方面:导致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引起经济危机的爆发。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资本积聚和集中的趋势加强,公司间竞争更加剧烈。仅依赖市场机制自发调节经济运营,政府只充当“守夜人”的角色,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强势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形成与发展强势政府时期即“积极干预”政府时期。特点强势时期政府介入社会经济生活的深度和广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人们都能看到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在调配社会资源,引导经济生活,发挥积极积极的作用。强势政府时期行政职能范围大大拓展政府加强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兴办国有公司加强对公司的规范和管制政府对社会管理的职能加强强势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方式更加复杂多样法律、计划、制定政策、财政和金融政策、直接行动手段意义在凯恩斯国家干预理论指导下,战后西方各国政府对社会经济事务普遍采用大规模积极干预政策,在一定限度上导致了20c50-60s的经济繁荣。进入20c70s后,西方国家先后出现了新的经济危机,并且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同时出现,“滞胀”现象。大规模行政职能扩张,致使国家赤字愈来愈大,而社会失业人口越来越多。有限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有限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发展趋势通过非国有化,减少政府对公司的微观管理政府放松规制,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公共服务职能的社会化、市场化具体形式:政府业务协议出租以私补公,打破垄断,建立政府部门与私营公司的伙伴关系公共服务社会化第三节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我国改革开放前行政职能的特性及其弊端我国改革开放前行政职能的特性政府以直接的行政手段广泛干预社会经济生活,行政职能过度膨胀,形成所谓的“全能政府”or“超强势政府”的职能模式。重要特性:集中计划管理、微观直接管理、片面强调政治职能我国改革开放前行政职能的重要弊端导致政府机构膨胀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公司和社会缺少动力机制容易产生腐败行政职能转变:为了适应客观环境变化的需要,而对行政职能进行的转换、重组和优化,是对政府的行为方式及职能结构体系的调整。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1.职能重心的转变2.职能方式的转变3.职能关系的转变→重要调整内容有:政府要弱化、强化、增长新的职能第五章行政管理机构第一节行政管理机构的特性与作用行政管理机构的特性行政管理机构:是按宪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依照一定程序组建起来的,行使国家行政权力,履行各种行政职能的国家机关的总称,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亦称为行政机关、政府机关等。特性:合法性、主体性、系统性、权威性、执行性和管理性行政管理机构的作用行使国家行政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执行和实行各种法律、法规、规章,维持社会治安和良好的市场秩序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及其类型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指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形式与产生方式的总称。世界上几种在不同类型的国家最高行政管理机构:内阁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内阁制国家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是内阁,内阁由首相、政府各职能部门的部长组成,首相为政府首脑,领导内阁。内阁由议院中占据多数席位的政党or政党联盟组成,其他政府机构的成员由任命产生,内阁向议会负责。国家一级的行政管理机构由内阁办公机构和各职能部门机构组成。重要代表国家:英国(意大利、奥地利、希腊、日本、以色列、印度、新加坡)2.总统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这类型国家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由总统、总统办公室、政府各部门机构以及独立机构组成。总统及时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统通过选举产生,其他成员由总统依照法律程序任命。总统领导下的整个行政机关并不对议会负责。重要代表国家:美国(阿根廷、巴西、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埃及、肯尼亚等国)半总统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最高行政管理机构的产生方式兼有内阁制和总统制的特点,典型:法国第五共和国国家行政管理机构是政府,政府由总理领导,而总理是由经全民选举产生的总统任命的。总统——总理关系:总统决定大政方针,总理负责具体的行政事务。总统是国家元首,掌握实际统治权,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不对任何机关负责。总统直接金额以无须通过议会批准而自行任命总理和政府部长,主持内阁会议;可以不经总理副署直接颁布紧急命令、发布总统咨文。法国、芬兰、冰岛、葡萄牙、俄罗斯及东欧一些国家委员会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委员会制国家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是由议会选举产生的委员会,委员会由主席领导,主席为政府首脑,委员兼任各部部长,最高行政机构对议会负责。委员会的办公机构和各职能部门机构共同组成国家一级的行政管理机构。重要代表国家:瑞士(也是唯一长期实行委员会制度的国家)国务院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我国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其负责,受其监督。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若干人、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国务院的办公机构和各职能部门机构共同组成我国中央人民政府的行政管理机构。行政管理机构的类型根据行政管理机构的性质划分(注意区分)领导机构:在整个行政管理机构中处在对重大行政问题进行决策和行政执行中从事指挥、监督等活动的机构。执行机构:(职能机构),在领导机构领导下分管某一专业领域行政事务的机构。→重要作用:执行领导机构所指定的方、政策及其决策,管理该领域的行政事务。监督机构:对各种行政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的机构。→促进行政管理机构依法行政和防止腐败征询机构:(参谋机构),为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征询建议和出谋划策的机构。→实现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信息机构:政府中设立的专门负责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储存,为领导机构和有关部门提供各种行政信息、沟通情况的信息服务机构。辅助机构:为协助行政首长的领导工作而设立的综合性办事机构,既涉及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设立的办公厅or办公室。也涉及为协助行政首长解决某一领域专门行政事务而设立的专门办事机构。派出机构:国家有关行政管理机构依法在一定区域内设立的分支机构or代表机构。根据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能划分经济类行政管理机构:代表国家队社会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社会类行政管理机构:进行社会文化生活等管理。政治类行政管理机构:维持政治制度和管理政府内政、外交事务等活动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立行政管理机构设立的原则行政管理机构设立: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立、变更、撤消和合并等的总称。为了保证行政机构设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机构设立时应遵循原则:适应性、协调性、权责相称、精干高效、法制性原则行政管理机构设立的程序:依法设立行政管理机构的方法和环节。基本环节:提出行政管理机构设立的理由,并设计出初步方案对行政管理机构设立方案的评估和论证对行政管理机构设立方案的批准对行政管理机构设立方案的贯彻于实行行政管理机构编制:(行政编制)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机构、人员定额、职务名称、工作量、工资标准和经费额度等的总称。1.行政编制管理机构:国家行政管理体系中依法管理各类行政管理机构编制的部门,是行政编制管理的主体。2.行政编制管理的特点:集中限度高、综合性强、经常性和长期性编制管理三个方面内容:职能、机构、人员编制管理行政管理机构改革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因素行政管理机构改革:对那些已经不能适应并推动社会发展的原有机构进行变革的活动。行政机构改革的重要因素:外部因素:经济体制转变、政治制度的转变和更迭、社会发展限度、国际环境的转变内部因素:机构的过度膨胀、人员素质不高、弱化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基本目的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总目的: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规定,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的国家行政干部队伍,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具体措施: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定,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实行精兵简政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规定,加强行政法制建设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基本内容西方发达国家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从“大政府”向“小政府”转变行政机构内部的决策与执行职能及机构的分离行政机构的分权化强化总和协调行政管理机构及职能行政管理机构设立弹性化我国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内容与基本经验坚持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的目的,把转变政府行政职能作为机构改革的关键。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把精兵简政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作为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既要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坚定不移地迈出改革步伐,又要充足考虑各方面可承受的限度,审慎地推动改革。坚持机构改革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妥善安排分流人员,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我国多次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经验:坚持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的目的,吧转变政府行政职能作为机构改革的关键。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把精兵简政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作为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既要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坚定不移地迈出改革步伐,又要充足考虑各方面可承受的限度,审慎地推动改革。坚持机构改革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妥善安排分流人员,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规定,加强行政体系的法制建设第六章行政管理事务行政管理事务的含义与类型行政管理事务:作为行政管理对象的所有事务,既涉及政府内部的行政事务,也涉及政府所管理的所有社会公共事务。二、行政管理事务的类型:按不同标准进行不同分类:行政管理事务所属层级:高层、中层、基层行政管理事务行政管理事务层级:宏观(行政领导事务)、微观(平常行政事务)行政管理事务行政管理事务同政府关系:政府内部的行政管理实务、社会公共行政管理事务政府内部行政管理实务:作为行政机关的政府为了有效地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而维持自身组织活动所从事的所从事的所有管理实务。社会公共行政管理实务:作为政府行政管理对象的,与社会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涉及公共产品生产和公共服务提高的并与私人事务相相应的各种社会公共事务。政府内部行政管理事务人事行政管理各级政府的人事部门通过一系列的法规、制度和措施对政府公务员所实行的管理活动,它涉及对公务员的录用、考核、交流、回避工资、福利保险等进行管理。1.内容:计划与组织、使用与开发、激励与监督、制度建设与具体贯彻2.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制度:职位分类制度:两种基本类型:①品位分类:以人为对象进行分类的一种结识分类制度,其分类依据是公务员个人所具有的条件和身份。②职位分类:以职位为对象进行分类的一种分类制度,其分类的依据是职位的工作性质、难易限度、责任轻重及所需资格条件。→我国公务员的分类制度是一种以职位分类为主、兼具品位分类的分类制度。新陈代谢制度:有关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调任、辞职、辞退、退休等一系列制度的总和。激励约束制度:有关国家公务员的考核、奖励、处分、职务升降、轮换、回避等一系列制度的总和。职业发展和保障制度:有关国家公务员的培训、挂职锻炼、工资、保险、福利等一系列制度的总和。财务行政管理财务行政管理:(财务行政)是政府、管理者等行政主体对政府行政管理or单位微观管理中的资金收支的管理活动,是行政主体行使与法定的事权相配套的财权,规范和监督资金的收入、保存和支出,支持和保障财务管理各项职能的运营,从而实现行政管理目的的过程。预算管理:政府及其财政管理部门对财务收入计划的编制、审查、执行和核算等行使职能的过程。会计管理: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依法对各单位的会计组织、会计制度和会计工作进行的管理活动,目的是规范各单位的会计事务,使财务功能和行政管理的其他功能项协调,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审计管理审计:审计机关依法独立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监督财政收支真实、合法和有效的行为。后勤行政管理:为合理组织安排财力、物力资源,为机关工作提供必要和充足的物质保障和生活服务的一系列管理事务。物资管理:机关物资设备和管理:生活后勤管理:解决与机关人员生活起居有关问题的管理活动,其目的是保证机关正常运转。机关环境管理服务后勤管理:机关工作人员提供力所能及的社会服务而从事的相关管理活动。借贷工作管理:行政机关后勤管理部门对来机关办事的人员提供生活方面的接待服务,涉及对内、外宾的接待服务,机关招待所的接待服务和会议接待服务等内容。改革后勤管理体制,目的是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机关行政管理:为机关的行政职能的有效发挥提供保障的活动,重要是对机关内部行政事务的构成要素及流程进行规划、组织、监督、控制、协调等一系列活动。机关行政管理事务属于平常性、技术性的管理事务,重要内容:会议管理会议的作用:是行政管理机构通过集会的形式交流信息、讨论问题和传达指令的一种管理形式。机关文献工作管理文献工作管理:充足发挥并放大文献的功效,为本机关各项职能工作和社会有关方面提供合用信息服务为目的,而对构成文献工作事务机构、人员、财务、信息、时间等因素及其流程所作的规划、组织、监督、控制、协调活动。机关档案工作与信息工作管理(1)机关档案工作管理机关档案工作管理:对正式的、与机关相关的档案进行搜集、整理、分类、归档、查询等工作的管理。(→一般机关会有专人负责,并制定机关档案管理制度)(2)机关信息工作管理机关信息工作:信息的收集、传递、反馈、信息网络、信息加工(甄选、整理、编写等)和信息存储等。保密工作管理:对政府内部的各种密级文献、资料进行的管理。信访工作管理信访工作管理:以放大和充足发挥信访工作的功效为目的,对构成信访工作中的因素及其流程所作的规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活动。社会公共行政管理事务经济行政管理:政府及其管理机构代表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规定,为实现预期的经济发展目的,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和措施,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的管理过程。宏观经济行政管理宏观经济管理:政府及其管理机构代表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规定,为实现预期的发展目的,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和措施,对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营和相应的经济总量变化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的管理过程。(简:政府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全局性的和综合性的管理)工商行政管理:为了建立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国家通过特设的行政管理机构,对市场主体及其市场经济活动,依法进行的管理与监督。国有资产行政管理:政府相关机构对国家所拥有的资产进行投资、运营、增值等一系列宏观管理活动。(目的:实现资产收益最大化与满足社会公共利益两大目的的协调)政治行政管理:政府及其管理机构代表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遵循政治发展的规律,为实现预期的政治发展目的,对社会政治生活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的管理过程。1.国防行政管理:(国防军事行政管理)国家军事行政机关为了保卫国家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稳定、秩序的环境,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环节,对国家军事力量、军事机构、全体民众等进行管理的活动。2.司法行政管理:以辅助国家司法权的行使为目的的行政管理活动,是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国家行政机关对于有关培训干部,宣传法制,领导律师、公正、人民调解等司法行政事务之实行的国家管理活动。3.公安行政管理:(公共安全行政管理)国家公安机关为了维护统治阶级所需要的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生活正常进行,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环节,对影响社会公共安全和治安秩序的各种因素进行防患和消除的行政管理活动。4.外事行政管理:政府为了争取解决本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积极参与国际重大活动和维护世界和平,通过制定和执行外事政策、解决对外事务以实现政府的外交职能的一项政治性事务管理活动。文化行政管理:政府及其管理机构代表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为实现预期的文化发展目的,对社会文化事业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的管理过程。1.教育行政管理:以整个教育系统为管理对象,以法令、法规为主线依据,对这个整个系统和各类学校组织进行计划、组织、知道和控制等管理活动,从而实现为国家培养人才的目的。2.科学技术行政管理:政府or职能部门,对辖区范围内的科学技术活动所实行的宏观管理。3.文化与体育行政管理:文化与体育事业行政管理:对文学创作、文化生产、体育运动及其服务和经营各环节的管理以及文化与体育是市场的管理活动。卫生行政管理:以卫生事业为对象,以行政管理、监督执法、宣传教育和技术服务为手段,通过宏观调控协调社会力量,改善社会卫生条件,提高全民健身水平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行政管理:政府及其管理机构代表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为实现预期的社会发展目的,对社会生活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的管理过程。人口行政管理:政府有关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促进人口的合理流动,以有助于人口因素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保障人民享有更高的生活质量的一系列政策和管理措施的总和。户籍管理、居民身份证管理、计划生育行政管理、流动人口行政管理民政行政管理:以服务便民为准则,为公民提供非商品性服务,以解决公民的各种困难,谋求福利的管理过程。社会保障行政管理:由一定的政府机构组织和实行有关社会保障方面的社会政策的管理活动的总称。第七章行政管理行为行政管理行为的含义与基本类型行政管理行为的含义管理行为时随着行为科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1.管理行为:管理者为了调动被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并使之努力工作以有效实现管理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组织、领导、沟通以及指挥、协调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2.行政管理行为:行政管理者为了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并使之努力工作以有效实现行政管理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组织、领导、沟通以及指挥、协调等行政活动的总和。行政管理行为的基本类型,不同角度:行政层级:中央、地方政府行政管理行为行政过程:行政决策、执行(行政指挥、协调行为)、监督行为行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行政组织、领导、沟通行为管理心理学or组织行为学→将管理行为分为两类:个体行为:个体所进行的一切外在形式的活动群体行为:由两个以上具有共同行为目的的个体按一定方式组成的人群结合体为实现共同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互相影响、互相作用or一致行动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目的和需要;共同归属感;群体成员之间互相作用)→行政管理行为属于群体行为群体行为的研究重要是注重对群体中如何建立合理的人际关系以调动群体成员积极性or提高工作效率的行为的研究。→具体体现为组织行为、领导行为和沟通行为。行政组织行为行政组织行为的含义与特点行政组织行为组织:由人组成的群体和集合体,专指为了达成共同目的,人们依据自身意愿结成的有机体。(2)根据研究角度和方法的不同:静态行政组织、动态行政组织静态行政组织四因素:行政职位、行政人员、行政体制、精神要素行政组织行为:政府为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行使国家行政权力而进行的组织活动和运营过程,涉及行政组织的设计和维护、行政运营过程中冲突及其解决,以及对行政组织进行的变革。2.行政组织行为的特点:政治性、法制性、连续性、系统相关性行政组织的设计:国家权力机构or政府对行政组织结构及其运营体制进行规划和确立的过程。1.行政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1)行政组织的目的、职能与环境(2)行政组织的技术特性(3)行政组织目的、职能与环境和行政组织技术特性的匹配性2.建立合理的行政组织结构ﻩ行政组织的结构:行政组织各部门之间、各层次之间所构成的权责关系的排列方式。(1)行政组织结构类型:①纵向结构:(直线结构)②横向结构(职能结构)③直线——职能结构(2)行政组织的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①管理层次:(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行政组织中设立多少层级的组织机构。②管理幅度:一级行政组织or一个行政领导者所直接控制和指挥的下级单位or人员的数目。③两者关系:其他条件不变,成反比关系。管理层次越多,则管理幅度越小。(3)我国行政组织结构体系直线——职能结构①直线:中央到地方②职能:每一层级又分为若干职能部门→(纵横交错的行政体系)3.建立科学的行政组织体制行政组织体制:行政组织结构中各层级、各部门之间行政关系制度化的表现形式。→不同角度分类:(1)行政决策和担负行政责任的人数①首长制:(独任制、一长制)定义:行政组织的法定最高决策权和管理权由行政首长一人行使并负责的组织体制。(组织内其他参与决策的管理者对决策只起到征询建议的作用,没有最终决定权力,也不承担决策责任)②委员会制:(合议制)行政组织决策和管理权力由若干人组成的委员会共同行使,按少数服从多数or协调一致的原则集体决定、共同负责的组织体制。(委员会中各委员权力平等,在决策过程中一般实行一人一票制)(2)行政权力在上下级之间的分派①集权制:行政组织的一切事务的决定权利集中于上级,下级处在被动受控地位,凡事都依据上级指示办理的组织体制。②分权制:行政组织中的下级机关在其管辖范围内有较大自主权,解决问题,不必事事都请示上级,上级对下级在权限范围内的事不加过多干涉的组织体制。(3)同一层次上的各个行政组织所受上级指挥和控制的数目①完整制:(集约制or一元统属制)同一层次的各行政组织or同一行政组织各机构只受同一上级组织or同一行政首长的统一指挥、控制与监督的组织体系。②分离制:(独立之or多元统属制)同一层次的各行政组织or同一行政组织各机构受两个以上的首长or上级机关的指挥、控制和监督的组织体系。行政组织中的冲突及其解决途径行政组织冲突:人们用来描述发生在行政组织内部成员之间、成员个人与行政组织之间、行政组织种不同群体之间的由于目的不同、对事实的解释存在分歧、在行为盼望方面的不一致以及利益方面的不一致等而导致的彼此抵触、争执和袭击组织的行为。→冲突的形式多样:公开、暴力、微妙形式和意见分歧等行政组织冲突的类型根据冲突主体不同对组织冲突进行分类组织中个人、组织中个人与团队、组织中团队之间、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冲突正式组织:根据一定的法律依据or组织程序建立的组织,它在法律上具有合法性,并且具有比较严密的组织结构。→这类组织的领导者往往是依照法定产生的,行政组织就属于此类。非正式组织:自发形成的而不是按正式合法程序建立的组织。(人们基于某种共同的利益or信念和心理需求而结合在一起)→→两类组织的不同利益和价值取向会导致冲突;利益一致时则会导致良好的合作关系。根据组织冲突功能分类功能正常的冲突:那些支持行政组织的目的并可以提高行政组织的工作绩效的冲突。功能失调的冲突:对于行政组织绩效的实现有阻碍作用的冲突,这种冲突属于破坏性的,最终导致行政组织绩效减少。解决行政组织冲突的重要方式行政组织冲突的作用品有两重性:冲突对于组织or群体具有建设性、推动性等正面属性;具有破坏性、阻滞性的反面属性。具体方式:谈判、调处、服从权威行政组织的变革趋势行政组织变革:行政组织的变化与革新的过程。行政组织结构的变革趋势横向结构职能部门之间的地位由不平衡走向平衡随着政府职能的调整,相应的部门有增有减(2)纵向结构趋向:由尖塔型结构向扁平型结构发展行政组织结构扁平化:通过减少行政层次,建立一种紧凑、干练的扁平化组织结构。(方式:权力下放、租赁承包将部分职能转交社会)优点:行政幅度增宽,层次减少,组织成员积极性提高;组织内信息通道缩短,信息磨损减少,信息更加畅通;层次减少,减少管理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缺陷:权力分散,行政控制减弱行政组织团队化为克服层级过多的种种弊端,行政组织团队化是行政组织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行政组织团队化:组织结构从层级制垂直结构转变以团队为中心的过程化组织模式。行政组织权力分派关系的变革趋势与行政职能的转变和组织结构的调整呈现出一致性。行政组织体制内部:横向、纵向分权行政组织部分权力向社会组织转移行政领导行为行政领导行为的含义与特点行政领导的含义领导:领导者在一定环境下,通过示范、说服、命令等途径,对被领导者指挥与指导以实现组织目的的行为过程。(一种具有影响力、指导力的管理指挥行为)行政领导行为行政领导行为:行政领导者在一定环境下,通过示范、说服、命令等途径,对被领导者进行指挥与指导以实现行政组织目的的行为过程。特点:统一性、权威性、服务性、综合性行政领导方式行政领导方式:行政领导在其活动过程中遵循的比较稳定的领导方式。类型:领导者运用行政权力的不同方式or程序专断式行政领导方式:把行政决策权、决定权集中于领导者一人手中的领导方式。民主式行政领导方式:行政领导和被领导者以及群众互相沟通,共同参与决策的一种领导方式。放任式:行政领导将很大部分的行政决策权力下放给下级行政机构or行政人员,让其充足分享有行政管理权限的一种行政领导方式。行政领导工作重心:重人式、重事式、人事并重式行政领导方式行政领导艺术行政领导艺术:行政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为达成一定的领导目的而灵活运用各种领导理论、方法而形成的技能和技艺。授权艺术授权:由行政领导者授予直接被领导者一定的权力,使其在领导的指挥监督下,享有在本职范围内的解决事务的自主权。授权的原则:权责统一、视能授权、信任与监督相统一、单一从属授权的方式:充足授权、不充足授权、弹性授权、制约授权用人艺术:知人善任、任人唯贤、用人所长、敢用新秀处事艺术用时艺术行政沟通行为行政沟通行为的含义与特点行政沟通行为:政府机关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在政府系统内部以及政府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之间,凭借一定的媒介,交流传递政策信息、思想观点,以达成互相理解、协同合作,最终实现政府管理目的的一种管理活动和过程。行政沟通行为的特点:交互性、媒介性、目的性行政沟通的种类和基本形态行政沟通的种类行政组织的系统正式沟通:依照行政组织的层级设立or组织的权力路线,在明文规定的正式渠道里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非正式沟通:不按组织结构中的正式沟通系统和方式进行的沟通,是一种不为官方正式认可的信息活动。沟通方向上行沟通:(向上沟通)在行政组织中下级向上级报告情况、反映意见、表达态度的程序。下行沟通:(向下沟通)在行政组织中,行政领导向下级传达组织目的、方针、规章、程序、告知等的过程。平行沟通:行政组织内部同级之间or不同从属的各单位之间的横向沟通程序。信息是否进行反馈单项沟通:发信者向接受者发出信息,发信者与接受者的方向和地位不变,双方不存在任何反馈的沟通过程。双向沟通:发信者和接受者的方向和地位不断互换,双方进行信息交流,得到信息反馈的沟通过程。行政沟通的基本形态采用哪种沟通形态,根据具体的组织结构、沟通目的、沟通情境来拟定。行政沟通的方式与过程行政沟通的方式沟通:信息在两个or两个以上的个人or组织中传递互换的过程。沟通方式:口头沟通、文字沟通、非语言沟通、电子沟通行政组织的正式沟通中,往往是四种沟通方式结合使用。行政沟通的过程:信息发出者将信息传递给接受者的过程。行政沟通过程中的行政信息行政信息及其在行政沟通中的地位行政信息:反映行政管理过程中各项活动、任务以及目的的各种信息、文献、指令、预测、情报、数据资料、建议等的总称。行政信息特性:客观性、时效性、共享性、政治性行政信息在行政沟通过程中的地位:行政信息是行政沟通的物质基础(主体的作用对象)行政信息的质量是行政沟通高效、畅通的依据和保证行政信息的公开化及其作用行政信息公开:政府将凡不属保密范围的行政信息依法向社会公开发布以使行政信息为社会广泛知晓并得到充足运用的行政沟通行为。行政信息公开化作用:有助于民主行政的发展有助于人民的生活和工作有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腐败有助于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有助于我国政府更好地适应WTO的规定第八章行政管理过程行政管理过程的含义与特点行政管理过程的含义管理过程:在一定的管理体制下,管理机构or管理人员按照管理原理,运用管理方法来实现管理目的的活动过程。行政管理过程:在一定的行政管理体制下,行政管理机构or行政管理人员按照行政管理的基本原理,运用行政权力和行政管理方法来实现行政管理目的的活动过程。行政管理过程的基本阶段行政管理过程的基本内容:行政决策、行政执行和行政监督。(三个基本阶段)行政决策行政决策的含义与特点行政决策的含义决策:人们在对的地结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位自己的行动拟定目的和选择行动方案的过程。(也就是做出决定过程,是理性思维和决断过程的综合)行政决策:行政机关or行政管理者在管理政府内部行政事务or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为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依法运用行政权力作出决定的过程。行政决策的特点主体:行政机构or行政人员,特别是行政领导者内容:行政事务过程:行政权力运用过程目的: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行政决策的理论模式决策模式:决策理论家对决策过程的本质、程序、方法的一种理论概括。理性决策模式:(科学决策模式)人们在决策时所遵循的是最大化原则,也就是谋求最大效益,在经济领域则表现为求得最大利润;在抉择方案时进行最优选择,即从多方案中选择出最优方案。有限理性决策模式:满意决策模式:在决策时,拟定一套标准,用来说明什么是令人满意的最低限度的替代办法。(即备用方案)→假如替代办法满足了or超过了所有这些标准,那么这个替代办法就是令人满意的。→强调了实用性,使决策理论与决策实践更加接近渐进决策模式:是一个抱负分析与党派分析相结合的错综复杂的、不断探索的政治过程。→强调任何决策的改变必须要考虑决策的连续性和社会的稳定性。同时在改变现在时必须维持社会和组织的稳定,因而主张不间断的修正逐步地对政策加以修改并最终改变政策,而不是引起动荡的变革。混合扫描决策模式:(综视决策模式)→将理性主义和渐进主义必做两种摄像机:抱负主义观测细微全面,但运营代价高;渐进主义代价低,但准确度不高。→规定结合两者全面、重点考察,综合考虑。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决策程序:决策运营过程的顺序or基本阶段。具体的基本程序:信息收集和解决决策方案的设计决策方案的分析、论证与选择决策方案的实行我国政府在行政决策程序上存在的问题和完善措施在决策程序上存在的问题决策信息的收集和解决工作存在着信息不全和信息失真的问题决策方案的设计存在着“粗而不细“和专业化限度低的问题决策方案的评估存在“论而不证”的问题决策方案的选择存在民主化限度低的问题完善行政决策程序的措施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信息工作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征询工作强化行政决策的民主参与强化行政决策的制度建设行政执行行政执行的含义与特点行政执行:行政管理机构在其权力和职责范围内依法实行行政决策方案以实现行政决策目的的过程。行政执行的特点行政执行是由行政管理机构进行的特定的行政管理机构职能在其特定的权力与职责范围内从事行政执政活动行政执行活动必须在行政决策的指导下进行行政执行过程是行政管理机构对人、财、物的有机组合过程行政执行的结果必然导致原有的客观环境or客观状况的改变行政执行的重要环节计划:是一种事前安排,行政计划是在行政活动未开始之前对行政活动所做出的一种预先安排。动员:行政执行机构及其领导者积极向行政执行人员以及与行政执行动员就是行政执行机构及其领导者积极向行政执行人员以及与行政执行有关的人员解释和宣讲行政决策的内容及其重要意义,布置行政执行的任务,调动执行者参与行政执行的积极性的过程。指挥(执行工作的关键)协调行政协调:在行政执行过程中,行政执行人员引导行政组织之间、行政人员之间建立互相协同、互相配合的良好关系,有效地实现共同行政目的的行政行为or行政活动;也是行政执行人员在行政执行过程中不断解决各种矛盾以实现步调一致、共同行动的活动过程。为有效进行行政协调,必须针对导致执行行为受阻的不同因素采用不同方法:信息沟通法:通过对行政执行有关的各方进行信息沟通来实现行政协调的一种方法。利益调节法:通过调节与行政执行有关的各方利益矛盾来实现行政协调的一种方法。行政命令法:通过对与行政执行有关的各方采用必要的行政命令来实现行政协调的方法。控制:用来保证行政执行过程不发生偏离决策目的的重大失误。行政执行控制:衡量当前的行政执行情况,并使之导向行政决策目的的过程。控制的实质:对照原定行政决策目的,以检查现有行政执行是否围绕着行政决策的目的在行动,并对偏离行政决策目的的执行行为加以纠正,使整个行政执行过程按照行政决策的规定和目的进行。行政执行控制系统:按照一定的标准or程序对决策过程实行控制的有机系统。行政监督行政监督的特点及其重要意义行政监督的特点行政监督: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依法所进行的监督。行政监督的特点:行政监督的实质:在于对行政权力运用的限制和对行政管理机构与人员的督促行政监督的对象:行政管理机构和行政管理人员及其行政管理活动行政监督的主体:具有广泛性(既涉及行政机关内部的监督主体,也涉及行政机关外部的监督主体)行政监督是一种依法实行的法定行为行政监督是有法可依、依法实行的法定行为。行政监督的重要意义加强行政监督,是防止行政权力被滥用的一项十分有效的措施。加强行政监督,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行政监督方式行政监督方式:行政监督的标准、过程和手段or方法的总称。具体行政监督方式:合法性监督和合理性监督①合法性监督:对行政管理机构所做的行政决策、裁决、行为和制定的规章、制度、条例等进行是否合乎宪法与其他法律的监督。②合理性监督:对行政管理机构的行政行为,特别是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理性监督。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事前监督:在行政管理机构进行行政决策、开展行政行为之前进行监督。事中监督:在行政管理机构决策与执行过程中所进行的监督。事后监督:行政决策or行为做出之后,相关监督主体进行的监督活动。长期监督和暂时监督(根据监督活动开展的连续时间)长期监督:有常设的行政监督主体对行政管理机构和人员进行的监督活动,上下级之间的平常监督和行政监察监督都是属于长期监督。暂时监督:为某一项特别行政事务、行政决策or突发事件进行的监督和调查。行政监督系统行政监督系统:行政管理机构内外的监督主体对行政管理进行监督的全面性、综合性和多元性的监督体系。行政机关的外部监督权力机关的监督:国家立法机关对行政管理机构实行的监督。政党的监督:执政党组织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①西方国家司法机关往往通过法律手段对行政管理机构的行为、颁布的法律文献进行监督。②中国司法机关对行政的监督重要是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公民及社会团队的监督公民在行政关系中处在较弱的地位,但是各国的宪法和法律都有保护公民及社会团队的条款,赋予他们权力、通过一定程序,在一定范围和一定限度上对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申诉、提请行政复议、控诉和检举等)新闻舆论的监督现代媒体的不断发展,是的舆论作用及其影响不断扩大。此外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的行政权力也在不断扩大,权力的扩大易乱用、滥用,而滋生腐败。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系统一般监督: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在平常工作中根据需要随时进行的各种监督。特点:不另设行政监督的机构和人员,而是依靠行政管理机构自身的层级约束关系和平常工作的指令关系。专门监督:政府内部设立具有专门监督职能的机构对所有部门的行政工作以及公务员的行政行为实行专业性分工的监督。行政监察(针对人事管理);审计检查(针对财务管理)第九章行政管理方法行政管理方法的特点与作用行政管理方法的含义与特点行政管理方法:在行政管理领域中,行政组织及其行政人员,为开展行政工作和实现行政目的所采用的各种管理措施、手段、办法、技巧的综总和。行政管理方法的特点:实践性、针对性、系统性、技术性行政管理方法的地位与作用行政管理方法是使行政管理思想变为现实状态的中间媒介行政管理方法是执行行政功能的重要环节行政管理方法是实现行政目的的途径行政管理方法的基本内容行政方法行政方法的含义(行政指令方法)行政主体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行政手段(涉及:行政命令、指示、制度、规定、条例及规章制度等措施),按照行政组织的系统和层次进行行政管理活动的方法。行政方法的重要特性:强制性、权威性、层次性、具体性、无偿性运用行政方法的必要性行政方法是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运用行政方法运用行政方法是行政管理自身的规定)行政方法的利弊有用性:由于行政管理面广事杂,与之适应的是行政管理系统是多层次、多环节的,所以必要需要行政指令的方法进行统一的指挥和行动。负面影响:行政方法是以强制的指令、命令支配下级的行为,下级的长期服从被动的状态下,积极性和积极性受到极大压抑,导致对上级的过度信赖。运用行政方法的原则调查在先、坚持具体指导、思想政治工作领先的原则经济方法经济方法:行政机关运用经济杠杆调节和影响管理对象,对被管理者加以引导和控制的管理方法。经济杠杆:以价格、利润、税收、信贷、工资、奖金等经济范畴为支点,把某个单位or个人的物质利益or个人物质利益与其劳动成果联系起来而形成的调节工具。2.经济方法的特点:利益性、有偿性、平等性、间接性3.经济方法的利弊(1)有用性:被管理者对经济杠杆的信息敏感,会不久接受并据此调整自己的行为,因而运用经济方法的效果迅速和明显。(2)弊端:作用范围小,仅集中在经济行政管理方面;强调物质利益为核心,容易产生副作用。运用经济方法的原则适度原则、与法治相结合的原则、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法律方法定义法律方法:行政机关运用各种法律手段实行行政管理的方法。法律手段:行政法律规范及其国家法律法令。特点权威性、强制性、规范性、稳定性利弊优点:使行政管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可行政管理效率。有助于加强对行政管理对象的制约和控制,使被管理者按法律规范自我克制不合法的社会行为。可以增强行政主体和被管理者的法律意识,促进行政法制建设。缺陷:法律方法对某些问题的解决缺少弹性法律方法制定出来的严格规范,容易使行政主体和被管理者的积极性受到限制。法律方法无法解决思想结识问题运用法律方法的原则法制教育优先的原则、法制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法制与心治相结合的原则行为方法行为激励方法:通过有目的地设立一定的条件和刺激,使人们的行为动机激发起来,从而产生某种特定的行为反映。方式行为激励实质:激发人的动力,目的在于使人产生某种行为以实现行政工作预定的目的。激励方式:目的激励:根据人们物质和精神利益的政党需求,设立一定的目的作为一种诱因,作为人们对未来的盼望,鼓励人们去追求、进取。奖励激励:通过奖励or处罚手段来诱发人们的动机,激励人们积极性的方法。竞争激励:将优胜劣汰原则行政工作,使行政工作具有某种集体化的自觉机制反激励:从反面进行激励的方法,设立一种强烈的危机情景,使行为者产生一种反作用力,进而形成强大的内压,以取得“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效果。电子政务与行政管理方法现代化电子政务的概念与特点概念电子政务: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因特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电子政务三个基本条件:电子政务必须借助于电子信息化硬件系统、数字网络技术和相关软件技术的综合服务系统。电子政务是解决与政府有关的公开事务、内部事务的综合系统。电子政务是新型的、先进的、革命性的政务管理系统。特点核心内容是政务,即政府的两大职能——管理和服务,电子政务只是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手段。对政府组织结构和流程的优化和重组,而不是简朴的流程电子化提供了跨越空间、时间和部门限制的沟通和写作渠道,用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电子政府必须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标准,它规定政府必须转变职能,符合WTO规范电子政务的产生20c90s电子政务兴起,迅速扩散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转型的背景、因特网的发展、电子商务的驱动、全球化的竞争、大公司的驱动、领导人的政治意志电子政务的内容及其功能电子政务的内容政府间的电子政务政府对公司的电子政务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电子政务的功能实行电子政务,可以简化行政环节和程序,提高行政效率,减少行政成本电子政务方式:通过网络,公众可以用交互式的方式,直接将规定、意见和建议反映到有关职能部门,并与职能部门一起共同贯彻解决。实行电子政务,可以提高行政透明度,方便公众监督,有助于廉政、勤政建设实行电子政务,有助于政府管理模式从集权管理型想集散管理型转变电子政务有助于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发挥其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及其趋势电子政务对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改善公共服务,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民主化,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初期缓慢发展20c90s后快速发展电子政务的更高层次发展方向:电子政务对行政管理方法现代化的意义电子政务的发展引起行政方法的创新,进而有助于实现行政管理方法的信息化、现代化,重要表现在:电子政务有助于改善现有行政管理方法的信息基础和信息通信手段电子政务有助于创建全新的行政管理方法和行政措施电子政务为全面实现行政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提供了技术手段第十章行政管理规范行政管理规范的含义与类型行政管理规范的含义规范:用以对特定行为施加约束与限制,约定俗成的or是明文规定的各种行为标准的总和。行政管理规范:(行政规范)由社会约定俗成的or由国家明文规定的,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有效履行各项行政管理职能、行使国家权力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各种行为规范、准则的集合。行政管理规范的类型区分角度:以行政管理规范的产生方式与运营机制相结合1.行政法律规范:由各种国家机关制定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行的有关行政管理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特性:制定主体的特定性、调整对象的特定性、效力上的权威性、强制性与普遍合用性、行政法律规范类型的多样性与效力等级上的层次性、行政法律规范的相对稳定性2.行政道德规范:(行政道德)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国家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与行政机关内部事务和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行政职业特性的、调整行政管理主客体之间以及主体之间各种关系的道德准则与道德规范的统称。基本特性:政治性、自律性、相对稳定性行政管理规范的内容构成与基本功能行政法律规范的内容构成与基本功能行政法律规范的内容构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与行政规章行政规章:中央行政机关制定的法律规范在当今世界各国,行政立法在行政法律规范体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地方性法规、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重要涉及根据宪法和相关法律,拥有立法权的地方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制定的各种关于行政管理的法律规范。法律解释与国际条约法律解释:对上述的行政法律规范具有法定解释权的有关国家机关对有关法律做出的、有法律约束力的立法性解释和说明。一国政府所签订、加入or认可的国际条约,其中许多设计国家行政权力及其运营,在该国国境之内同样具有法律规范功能,是该国法律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关税管理协定)行政法律规范的基本功能行政法律规范的功能:行政法律规范在行政管理活动以及在整个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影响与作用。→行政法律规范基本功能:规范与控制功能(最基本功能)组织与调节功能改革与稳定功能行政道德规范的内容构成与基本功能行政道德规范的内容行政道德准则行政道德具体规范行政道德规范的基本功能:行政道德规范在行政管理活动以及在整个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影响与作用。导向和约束功能、自我调节功能、示范与激励功能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及其互相关系依法行政及其重要意义依法行政:是法治在行政管理系统及其运营过程中的体现,是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管理职能过程中,其职责权限、工作程序以及方法都必须法律规范作为依据、工具和保证的一种民主宪政原则和行政管理模式。依法行政的基本内容行政管理意识的法制化行政职权的法定化行政编制的法定化行政程序的法定化行政责任的法定化依法行政的作用与意义依法行政是现代国家民主,特别是行政管理民主发展的前提与保证依法行政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定与保证依法行政是控制行政权力膨胀趋势的必然选择依法行政是推动与深化行政管理改革的有效途径以德行政及其重要意义以德行政:德治在行政管理系统及其运营过程中的体现,是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管理职能过程中,其思想和行为必须受到行政道德规范的约束、按照行政道德准则和具体的行政道德规范文明行政的一种行政管理模式。以德行政的内容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要以德修身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要以德服众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要以德行政,行德政建立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以德行政的重要意义以德行政有助于行政管理活动的规范化、合理化以德行政有助于增强行政管理者的责任意识以德行政有助于社会风气的优化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互相关系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之间的区别行政理论依据不同纯粹的法制观念建立在性恶论基础之上传统的德政思想建立在性善论的基础之上运营手段与内容不同依法行政重要依赖于行政法律规范的强制力来实现对行政权力及其运营过程的约束与控制。以德行政则试图运用行政道德规范来约束与调节行政主体的权利行为。运营机制不同行政法律规范通过外在的国家强制力确立行政机关与行政人员的客观责任,并运用法定措施来保证这些责任得到遵守与实现。行政道德规范重要是是通过行政主体的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