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民法知识点总结_第1页
2023年民法知识点总结_第2页
2023年民法知识点总结_第3页
2023年民法知识点总结_第4页
2023年民法知识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法知识点总结绪论一、一个理念:“信用”理念什么是“信用”?第一层次:守诺第二层次:内心诚实、怀有良好目的第三层次:使别人相信自己二、两个技能1、熟悉法条、基本理论2、法学语言的运用技能三、一种能力:法学思维能力1、运用法学思维模式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给定一个命题,进行法学论证的能力第一编民法总论第一章民法概述第一节民法的概念一、民法的语源汉语中的“民法”一词来源于日本,而日本民法典所用的“民法”一词则是由法国droitcivil翻译过来的。droitcivil一词源于罗马法的iuscivil,对此常译为市民法。日本学者在明治维新时翻译欧州国家的法律术语时把“市民法”并未直接译为“市民法”,而是考虑东方古代以乡村为中心的乡村社会与欧州以城市为中心的城邦社会的差异,把“市民法”翻译成“民法”。二、民法的概念(一)实质上的民法与形式上的民法(二)广义的民法与狭义的民法(三)普通民法与特别民法(四)民法学民法学是以研究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民事法律规范为对象的科学,它是法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五)民法的本质1、市场经济的主线法(公平、公正、自由、平等的交易规则);2、明晰产权、保证流通,保障自由之法;3、市场经济之自由、平等、诚实信用理念在法律中的体现。第二节民法的调整对象一、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一)民法所调整的财产关系是以财产为客体的关系。(是谁的?如何流动)*注:排除不平等之外的都是直接管理(二)民法调整的的财产关系是民事主体在平等基础上产生的财产关系。(三)民法所调整的财产关系是具体的经济关系。(四)民法调整财产归属关系和财产流转关系。*注:父母之间属于平等关系,国家权力机关的行政管理属于不平等关系。二、民法调整的平等主体的人身关系所谓人身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形成的没有直接财产内容而以主体的人身利益为内容的社会关系。(书:没有财产内容但有人身属性的社会关系)涉及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例:亲子关系)人身关系是与人的身体不能分离的社会关系。(二)人身关系的内容是人身利益而非民事主体的经济利益。第五节民法的体系与渊源一、民法的体系民法的体系是指民法内部的组织结构,即人们如何将民法的所有内容及一些基本元素通过一定的立法技术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民法总则民法总则是关于普偏合用于民法分则的一般法律规定及有关理论,其重要内容涉及:民法的概念、民法的调整对象、民事法律关系、民事主体制度、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代理制度和诉讼时效制度等。(二)物权制度物权制度是规范财产所有和使用关系的基本法律制度。其内容涉及:所有权制度及其他物权制度。所有权是所有人对自己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其他物权涉及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两类,用益物权又涉及地上权、地役权、永佃权、典权等,而担保物权则涉及抵押权、质押权和留置权等。(三)债权制度债权是规范交易行为、交易过程、维护交易安全的规则,同时也是规范民事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的基本法律制度。其重要内容涉及:债法总论、协议法律制度、侵权法律制度、无因管理、不妥得利等。债权制度是民法中比重最重的部分。(四)人身权制度人身权制度是规范民事主体的人格权和亲属权的法律规范。人身权制度在传统民法的体系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组成部分,欠缺人身权的专门规定,各国关于人格权的法律重要是由司法发展起来的。但我国的《民法通则》则把人身权制度与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并立。(五)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有关对人们智力活动成果的保护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知识产权是民法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争议,但知识产权尽管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毕竟是民事权利,是民事人身权与财产权的结合。因此,知识产权仍是民法的一个组成部分。知识产权涉及版权和工业产权两部分内容,版权又称著作权,工业产权涉及商标权、专利权、原产地权、名称权等。(六)继承权法律制度继承权制度是关于自然人死亡后,其所遗留的遗产由死者的一定范围内的亲属无偿取得其遗产的法律制度,继承权制度是民法的一个重要内容。涉及继承法律制度的一般规定、法定继承、遗嘱继承等内容。二、民法的渊源民法的渊源是指民事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其重要表现在各种国家机关根据其权限范围所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献中,涉及制定法(最重要)、判例法、习惯及法理(影响面较窄、家法)等。(一)制定法1、宪法中的民事法律规范2、民事法律3、国务院制定的民事法规4、最高法院的指导性文献5、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有关民事的规范性文献6、地方性法规(二)国家认可的习惯及判例、法理1、国家认可的习惯在许多国家民法中一般把习惯作为民法的渊源,假如无法律规定期,依习惯。在我国,习惯作为民法的渊源则受到限制,只有经国家认可的习惯,才具有民法渊源的意义。在我国,习惯作为民法的渊源,重要集中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和一些商业领域。2、判例判例在我国现行法律中并无明文规定作为民事渊源,判例并不是我国现在的法律的渊源,也并无拘束力。这与英美法系把判例作为重要的法律渊源截然不同。但并不是说判例在大陆法系、涉及在我国就并无任何影响、并无任何法律意义。一般来说,上级法院的判例对下级法院的审判具有指导或参考作用。3、法理法理是指法律的原理,是指由立法精神而形成的解决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理论。在中国现行的法律中并未把法理作为法律的渊源之一。但这并不说明法理在我国并无影响,一般认为:法律的原理解释、法学著作、法学原理对法官裁判案件事实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二章民法基本原则一、平等原则二、私法自治原则(按我的方法完毕我的事情)三、公平原则四、诚实信用原则1、概念处在法律上特殊联系的民事主体应忠诚、守信,做到谨慎维护对方利益、满足对方合法期待、给对方提供必要信息等。(例:师生)2、性质道德原则在法律中的体现3、功能(1)在民事行为的履行和磋商阶段,对人们的行为动机进行指引;(2)对某些形式上合法,但实质上违反诚信的行为提供法律裁判的依据。五、公序良俗原则1、含义公共秩序和蔼良风俗2、特点与一国的道德传统和意识形态有密切联系,构成对私法自治原则的限制3、典型案例“泸州二奶”案判决理由:遗赠行为成立的前提是遗嘱,而遗嘱是立遗嘱人生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处分自己的财产及其他财物,并于死后生效的法律行为。一个合法的遗嘱成立必须具有其构成要件。本案中遗赠人黄永彬所立遗嘱时虽具完全行为能力,遗嘱也系其真实意思表达,且形式上合法,但遗嘱的内容却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第三章民事法律关系(静态)一、概念和意义1、概念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社会关系,经民事法律调整后,确立为民事法律关系。2、意义整个民法体系的逻辑枢纽(有法律规定)二、分类1、财产法律关系与人身法律关系2、绝对法律关系与相对法律关系绝对法律关系:本人与社会不特定相对人相对法律关系:本人于社会固定(特定)相对人3、物权关系与债权关系三、要素1、主体(1)对主体的阐释①何为“主体”?人即主体(不仅仅涉及自然人):参与民事法律关系的人,在我国涉及自然人、法人、其它组织和国家等(涉及个人合作、合作公司等)②法律上的“人”涉及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③思考国家是否可以成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可以)④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意义法律赋予一些主体以独立的“法律人格”(2)自然人①含义因出生而获得生命的人类活的个体。②特性基于人类的自然繁衍而获得主体资格;是其他类型法律主体的基础。(3)法人①含义法律赋予某类组织以法律主体资格②区别法人作为一类法律主体,其与自然人的区别在于法人是组织,不是自然的个体;法人是法律“拟制”的主体在法律上,法人和自然人同样都是主体。但事实上,法人终究不是自然人,因此,有些自然人的特性,法人不具有。(4)其他组织①含义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但可以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②重要涉及个人合作合作型联营公司合作公司正在筹备中的法人2、内容(1)何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2)民事权利(RechtRight)的概念(本教材)经由法律规范或法院判决类型化的自由。(3)民事权利的类型与体系①依权利的客体分人身权与财产权绝对权与相对权②依权利的行使方式分形成权请求权(抗辩权)(4)民事义务①概念当事人为保障别人权利的实行而对自身的约束。②分类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主义务、从义务、附随义务3、客体(1)含义民事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2)涉及物、行为(往往不可替代,例:表演)、智力成果以及商业标志、人身利益和权利(3)思考货币、证券是否可以成为客体?*法律上所谓的“假离婚”就是真离婚四、民事法律事实1、定义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变动(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变动涉及以下的三种类型:从无到有→产生(如:结婚)从这到那→变更(如:反目、侵权)从有到无→消灭(如:离婚)2、类型(1)自然事实(事件)①定义与当事人的意志无关,可以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②注意无人的意思例:人的出生、死亡(2)行为①定义当事人的故意识的活动②分类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基于其意志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义务。(合法行为)准法律行为:行为人实行的有助于拟定民事法律关系相关事实因素的意愿表达或事实告知行为催告告知:有动机、行动,缺效果事实行为:行为人实行的一定行为,一旦符合了法律的构成要件,不管当事人主观上是否有确立、变更或消灭某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意思,都会由于法律的规定,从而引起一定的民事法律效果的行为。(效果与动机不一致)例:拾得遗失物据为己有→效果无法实现动机(不合法)(注:占用≠所有)③法律行为构成的三个因素动机:内心意思行动(核心环节):意思表达效果:与动机一致④注意:夹杂人的意思五、民事责任(概念、分类)责任:不(适当)履行义务的法律后果第四章民事主体——自然人一、民事权利能力1、概念法律赋予自然人的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成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2、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人格3、民事权利能力的取得:出生4、民事权利能力的终止:死亡5、衍生问题:(1)胎儿的保护(如:遗腹子→特留份)(2)死者利益的保护(如:荷花女案→保护名誉非名誉权)二、民事行为能力1、概念自然人可以独立通过意思表达,进行民事行为的能力。(以自己的行为积极或亲自享有权利,承担义务和责任的能力)2、民事行为能力与权利能力的区别(1)民事权利能力是每一自然人都具有的能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民事行为能力并非每个自然人都可以具有。(2)民事权利能力通常始于出生,止于死亡;民事行为能力通常以达成一定年龄标准并具有正常的精神状态为前提3、民事行为能力的分类(1)完全行为能力18岁以上:成年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16-18周岁:以自己劳动收入为重要生活来源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2)限制行为能力10-18周岁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3)无民事行为能力不满10周岁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注:有行为能力→16岁以上4、自然人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宣告精神病人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精神病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三、监护1、概念指对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人身、财产及其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一种民事法律制度。2、监护人、被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监护:不因父母离异而监护权丧失;精神病人的监护:最亲近的人为监护人。3、监护的种类与顺序(1)种类法定监护指定监护(2)顺序注意监护是有顺序的,以与被监护人的亲疏远近为序4、监护的变更和终止注意:监护的终止中,人民法院撤消监护人资格的情形。5、监护制度面临的挑战(1)对被监护人财产监护的争夺和对被监护人人身监护的抛弃(2)大量未成年人被其监护人运用,成为牟利的工具,法律无能为力四、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1、宣告失踪(1)定义自然人离开自己的住所,下落不明达成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其失踪。(失踪人的法律关系悬而未决,杳无音讯)(2)宣告失踪的条件实质条件下落不明满一定期限(2年)程序条件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宣告2、宣告死亡(不是真的死亡)(1)定义自然人离开自己的住所,下落不明达成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其死亡。(2)条件实质条件下落不明满一定年限程序条件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进行宣告(3)注意法定期限的时间比宣告失踪长可消灭财产和人身关系(重要为夫妻关系、监护关系)(4)死亡宣告的撤消当被宣告死亡的人重新出现,或者有人确知他没有死亡时,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应当撤消对他的死亡宣告五、住所1、概念自然人(主体)以久住的意思经常居住的场合(具体)。2、住所的认定(1)户籍所在地:优先认定(2)经常居住地:离开居所地最后(以最后一个为准)连续居住满一年以上的地方(3)医院除外(4)自然人的住所只能有一个3、认定为家的条件(1)体素:身体上的确经常居住(2)心素:久住的意思六、个体工商户(可雇帮工,不能超过7个)与农村承包经营户(拟制的自然人)1、“户”的概念通过登记,从事工农业经营的个人或家庭。2、个体工商户(1)概念自然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依法经核准登记,从事工商业经营的。(2)个体工商户的特性依法登记从事工商业活动以个人或家庭财产对债务承担无限责任(未成立公司,因此相称于独立人)3、农村承包经营户(1)概念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承包协议规定从事商品经营的。(2)法律特性以协议为法律基础主体一般是农村集体组织成员,实践中也可以是农村集体组织成员以外的人以个人或家庭财产承担无限责任第五章民事主体——法人一、法人的法律特性1、法人是依法成立的一种社会组织;2、法人拥有独立的财产或经费;3、法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4、法人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参与民事活动。二、我国现行法律对法人的分类(按基本经营性质)1、公司法人商业化经营2、事业单位法人公益性事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不以营利为目的例:公立学校、医院、研究所3、机关法人国家机关4、社会团队法人例:工会组织(总工会)、妇联、共青团组织、宗教类组织三、法人成立的条件1、依法成立2、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3、有自己的组织机构、名称和场合4、可以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有限责任)有限责任案例(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甲300万B公司300万一年后乙200万A公司600万A公司C银行200万A无法还钱丙100万D公司300万↓破产如何还债?→总资产600万全还掉,甲、乙、丙无需为剩下200万承担债务*公司无限责任,但股东有限责任→有限责任公司五、法人的变更与终止1、法人的合并、分立2、法人组织形式的变更指在法人的存续期间内,法人在组织机构、性质、活动范围、财产或者名称、住所、从属关系等重要事项上发生的变动。3、法人的终止指从法律上消灭法人的民事主体的资格。4、法人的清算法人在终止前应进行清算(破产→清算程序)六、非法人组织1、合作2、个人独资公司3、其他第六章民事权利客体1、物2、行为3、智力成果4、人身利益第七章代理一、概念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为民事法律行为,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的制度。二、代理的特性1、代理人以作出或接受意思表达为职能;2、代理人得以被代理人的名义或自己的名义进行活动。三、代理的合用范围记住不能代理的情形:具有严格人身性质的行为和债务*代理示意图本人(委托人)委托(人参)代理人2万元相对人(第三人)甲乙丙2万元人参四、无权代理与表见代理1、无权代理(1)概念指不具有代理权的当事人所实行的代理行为(2)无权代理的类型主线未经授权的代理超越代理权的代理代理权已终止的代理(3)无权代理的生效和无效2、表见代理(无权代理的一种)(1)概念指行为人虽没有代理权,但交易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无权代理。(因某种特殊因素产生与有权代理相称的后果)(2)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行为人无代理权;交易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拥有代理权。第八章诉讼时效和期限一、时效(时间的效果)1、概念某一事实状态在通过一定的时间后发生某一法律后果的制度2、消灭时效和取得时效消灭时效:通过一段时间某项权利消失取得时效:通过一段时间获得某项权利二、诉讼时效1、概念权利人在一定的期间内不行使请求权而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权利的胜诉权的民事制度。2、诉讼时效的法律特性民事法律事实中的事实行为3、诉讼时效的计算(1)起算点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2)中止(不完毕)在诉讼时效期间进行中,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暂时停止计算诉讼时效期间,待阻碍时效期间进行的法定事由消除后,继续进行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示意图:2023.1.12023.1.16.308.112.312023.2.29最后6个月时间内→不可抗力(延长此段时间)(3)中断在诉讼时效进行期间,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使已经通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时效勤期间中断的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示意图:2023.1.1主张权利规定重新计算2023.12.31(4)延长对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止和中断的补充。三、期日和期间1、期日指一定的时间点,即不可分或视为不可分的一定期间,属于静态的时间。2、期间指一定的时间段,即期日与期日之间,也即自某一时间点始至某一时间点止的时间段,属于动态的时间。第二编人身权法第九章人身权法总论一、人身权1、概念人身权是人格权与身份权的总称。人身权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与其自身不可分离亦不可转让的,没有财产内容的法定民事权利。2、特性非财产性不可转让性(例外:公司商标)不可放弃性法定性绝对性和支配性3、分类人格权(都是绝对权)身份权(都是相对权)二、人格权1、概念民事主体依法固有为维护自身独立人格所必需的,以人格利益为客体的权利.2、特点(1)人格权是民事主体固有的(2)人格权是民事主体维护人格独立所必需的(3)人格权以人格利益为客体3、一般人格权与具体人格权(1)一般人格权①概念民事主体依法对其所有人格利益享有的总括性的权利。②重要内容人格平等、人格尊严、人格自由。(2)具体人格权①概念民事主体依法对其特定的人格利益享有的权利。②重要内容生命权、健康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肖像权等三、身份权1、身份指民事主体在特定的家庭和亲属团队中所享有的地位或者资格。2、身份权(1)概念是指民事主体以特定身份为客体而享有的维护一定社会关系的权利。(2)分类亲权(父女)亲属权配偶权第十章具体人格权一、身体权指自然人保持身体组织完整并支配其肢体、器官和其它身体组织的权利。二、生命权指自然人维持生命和维护生命安全利益的权利。三、健康权指自然人保持生理机能正常和维护健康利益的权利。四、自由权指民事主体享有的维护其行动和思想自主,并不受别人或者其他组织非法剥夺、限制的权利。五、隐私权1、概念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生活信息受到保护,不受别人侵扰、知悉、使用、披露和公开的权利。(如:艳照门、八卦、狗仔队、病例)2、重要内容(1)个人生活安宁权(2)个人生活信息保密权(3)个人通信秘密权(4)个人隐私使用权3、公众人物的隐私权问题(西方)(1)什么是公众人物公务员、军队高官(不涉及军事机密)、明星、皇室成员(2)公众人物是否有隐私权(3)美国的判例沙利文诉“纽约时报”案:“公共官员”、“确有恶意”原则根据英美法的判例,假如涉及到对公众人物的隐私权的侵犯,除非证明行为人却有恶意,否则不构成侵权。(4)我国的实践公众人物基本上相称于“社会知名人士”。但是对于公众人物,法律一般倾向于保护其隐私权。4、国内外关于隐私权侵权的表现(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和电话号码;(2)非法侵入、搜查别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别人居住安宁;(3)非法跟踪别人,监视别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别人私生活镜头,窥探别人室内情况;(4)非法刺探别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5)私拆别人信件,偷看别人日记,刺探别人私人文献内容,以及将他们公开;(6)调查、刺探别人社会关系并非法公诸于众;(7)干扰别人夫妻性生活或对其进行调查、公布;(8)将别人婚外性生活向社会公布;(9)泄露公民的个人材料或公诸于众或扩大公开范围;(10)收集公民不愿向社会公开的纯属个人的情况。*例:QQ与360的争斗从法学角度的分析:是否侵犯网友隐私权益是否涉嫌操纵市场、滥用垄断地位是否侵害网友选择权六、姓名权1、概念自然人享有的决定、变更和使用其姓名的权利。《民法通则》: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严禁别人干涉、盗用2、重要内容(1)姓名决定权概念:又称命名权,是指自然人决定采用何种姓、名及其组合的权利。姓名决定权是否可以无限制使用?(如:“赵C”)(2)姓名变更权概念:又称姓名改动权,是指自然人决定采用何种姓、名及其组合的权利。不能违反公序良俗,由公安部门负责(3)姓名使用权概念:自然人依法使用自己姓名的权利涉及排除别人非法使用的权利(例:“罗彩霞被冒名顶替上大学案”、齐玉玲案)七、肖像权(不是照片)1、概念自然人对自己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别人侵害的权利。2、重要权能(1)再现权自然人享有的借助一定物质载体将自己的形象加以再现的权利。(2)使用权自然人享有的使用自己肖像并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财产上的利益的权利。3、侵犯肖像权是否规定以营利为目的?不一定八、名誉权1、概念民事主体就自己获得的社会评价受有利益并排除别人侵害的权利。2、权利客体名誉3、权力内容名誉受有利益和排除别人侵害4、主体自然人和非自然人主体5、侵害名誉权形态(1)欺侮(2)诽谤(3)新闻报道、批评文章失实*关键:侵犯的是“名誉权”,而不是“名誉”6、新闻言论自由与侵犯名誉权的关系(1)内容:真实还是虚假(2)限度:严重失实还是一般失实(3)性质:事实表述还是评论(4)主观:善意还是恶意第三编物权法第十一章物权法总论第一节物权概论一、物权法的作用与功能1、明晰产权,定纷止争2、开疆拓域,物尽其用3、树立观念,公私分明4、抵御侵害,捍卫权利第二节物权的效力一、优先效力1、概念同一标的物上,物权和其他权利相比,具有优先性。假如同为物权,根据种类不同也有优先与劣后之分。2、物权互相间的优先效力(1)时间在先,权利在先(2)先成立的物权,优先于后成立的物权3、物权优先于债权(1)债权以某特定物为给付的标的物,而该物上又有物权存在时,无论物权成立的先后,均优先于该债权(2)物权优先于一般债权(3)物权优先于债权的例外买卖不破租赁(保护人的居住权)某些公法债权优于物权例1:协议债权200万乙甲签协议(协议)220万丙→丁(签协议)→物权结论:两份协议均有效,但要过户给乙例2:500万2023.5.1抵押甲200万(第一)房子乙200万(第二)丙100万(第三)一年后500万跌价至400万,甲、乙各得200万,丙无二、追及效力1、概念物权成立后,其标的物不管转移至谁手中,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如善意取得)外,物权人均可追及物之所在。2、小案例:甲有一个祖传的玉制护身符,上面刻有其祖父的名字。一日,一个小偷光顾甲家,盗走了宝物,出门后慌张逃窜,以至于宝玉落在了草丛中。路人乙捡到了宝玉,但不识货,认为是普通的玉,于是将其以很低的价格出售。丙是一个玉器行家,一看到这块玉,就知道价值不菲,但他不吭声,最后以低价购得。问:假如甲发现了这块玉在丙手中,是否可以要回?可以三、物上请求权1、返还原物请求权指权利人对于无权占有或侵夺其物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占有物。2、排除妨害请求权指当物权的圆满状态受到占有以外的方式妨害时,物权人对妨害人享有请求其排除妨害,使自己的权利恢复圆满状态的权利。(现时发生)3、消除危险请求权指行为人的行为也许导致对别人的妨碍,并且构成一定的危险,权利人有权请求消除已经存在的危险。(未发生妨害,现时威胁)第三节物权的类型1、依据物权法定原则2、分类①(1)所有权(2)用益物权(3)担保物权(4)占有(准物权)3、物权的分类(1)自物权与他物权自物权:自己享用自己的物权,是一种所有权他物权: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如抵押时的职权,仅使用权(2)完全物权(全占有,所有权)与定限物权(3)用益物权(在定险物权之下)与担保物权(4)不动产物权与动产物权(5)主物权与从物权(6)有期限物权与无期限物权(所有权)第四节物权的变动(自学)第五节物权的保护一、概念在物权受到侵害的情况下,依照法律规定的方法和程序恢复物权的完满状态,维护物权人利益的各种保护方法。二、物权保护的具体方法物权请求权三、我国法律规定的物权请求权1、确认物权请求权2、返还原物请求权3、排除妨害请求权4、消除危险请求权5、恢复原状请求权第十二章所有权一、所有权1、概念权利人对特定的物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2、内容(四大权能)占有使用收益处分3、特性完整性支配性弹力性4、类型国家所有权(我国作为一个国家享有的→最小到革命)馆藏文物、不可移动文物民间散落文物、个人购得文物、挖出的个别文物→个人所有集体所有权(我国特有)农村农民集体对本村集体财产私人所有权狭义:自然所有权法人所有权是私人所有权的一种社会团队所有权总工会,妇联…二、共有1、概念两个以上民事权利主体对于同一物享有所有权。2、共有的类型(1)按份共有①定义又称分别共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共有人按照各自的份额分别对共有的财产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一种共有关系。②法律特性份额拟定独立处分不受基础关系制约(2)共同共有①定义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民或法人,根据某种共同关系而对某项财产不分份额地共同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②特性共同共有是不分份额的共有;共同共有的发生以数人间存在共同关系为基础;各共有人对共有财产的所有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平等的义务,对外承担连带责任。③共同共有的类型夫妻共有财产家庭共同财产遗产分割前的共有合作共同共有3、共有物的分割方式(1)实物分割(2)变价分割(3)作价分割三、建筑物区分所有权1、概念业主对于建筑物中专有部分的单独所有权、对建筑物中的共有部分和社区的共有权以及对于因共有关系产生的共同管理的成员权的总和。(一种复合的权利)2、内容(1)所有权(2)共有权(3)表决权(4)建议权(业主大会)(5)发言权…3、专有部分的专有权(1)定义区分所有权人对建筑物专有部分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2)专有部分的特点三个“独立性”:外形上、使用上、权利上的独立性(3)重要涉及房屋内部、内墙等4、共有部分共有权(1)涉及公共部分、共有房屋及其附属设施。理由:计入公摊面积。(2)注意不仅有权利,并且有义务5、业主管理权(1)含义业主基于专有部分的所有权从而依法享有对业主的共同财产和共同事务进行管理的权利。(专属于业主:注意购买房子的人非居住在房子里面的人)(2)相关机构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四、相邻关系1、概念不动产相邻各方,为了互相间的便利,而依法承受的对其不动产权利的限制。依其性质而言,乃是对不动产所有权或使用权的限制和扩张。是所有权制度的一部分,并非独立的物权类型。是所有权社会化的具体表现,旨在防止权利并化解权利冲突。2、注意相邻关系不是一个独立的物权类型,是对所有权的一种限制。3、各种实际的相邻关系(1)用水关系(2)通行关系(3)施工关系(4)通风、采光、日照关系(5)有害物质侵害关系(6)防险关系五、所有权的特别取得1、善意取得(1)概念善意受让人从无权处分的让与人处有偿取得动产或不动产,基于善意可取得该动产或不动产的所有权的制度。善意:某项具体交易中,不知道且不应知道某些关键事实。(2)注意善意取得是事实行为的取得善意取得不是通过法律行为的取得善意取得也许会切断物权追及效应脱离物(如:盗赃、遗失物)不合用善意取得(无权占有)无权占有不合用善意取得,但占有却无权处分可以(3)基本要件无权处分人处分别人财产受让人取得财产时处在善意以合理的价格有偿转让(不合理价格会产生怀疑)完毕了法定的公示方法(已经登记或者转让)2、拾得遗失物(1)概念所有权人不慎遗忘而丧失占有的物。(2)拾得遗失物的解决应当返还的解决所有权人,拾得人或者交送公安部门。拾得人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因故意或重大过失毁坏遗失物,要承担补偿责任我国法律未规定拾得遗失物可以请求酬金。发出招领公告半年无人认领归国家所有3、发现埋藏物、隐藏物、漂流物、失散的饲养动物(1)特点均为有主物(2)注意货币不算,只能算遗失物(3)解决发出招领公告半年无人认领归国家所有4、从物与孳息5、添附6、先占第十三章用益物权一、用益物权概述1、概念以使用和收益为目的,对别人之物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2、特性(1)他物权(定限物权)(2)以使用和收益为目的(3)主物权(4)存续具有期限性二、土地承包经营权1、概念权利人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等农业生产,依法或依协议规定对于集体所有或者国家所有集体使用的土地享有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示例图:村集体村委会村承包协议2、特点(1)主体: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2)客体: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3)目的:在别人土地上耕作(4)确立:自承包协议生效时确立3、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立和流转(1)生效:土地承包经营协议生效(2)流转: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抵押等方式4、注意(1)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我国特有的用益物权;(2)土地承包经营权发生在农村,只允许从事农业生产;(3)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所有人是村集体,期限是30年。三、建设用地使用权1、概念非土地所有权人对国家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使用、收益以及运用该土地建造建筑物、构造物以及附属设施的权利。2、特性(1)主体没有限制;(2)仅限于国家所有土地;(3)在别人土地上建设,并取得所有权;(4)一般需通过有偿方式进行。3、最高年限(1)居住用地:70年;(2)工业用地:50年;(3)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50年;(4)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5)综合或其它用途:50年。4、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出让(1)特点出让的客体是国有土地使用权要式行为有偿行为有期限(2)出让方式招标拍卖挂牌协议5、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划拨(1)划拨是一种行政行为(2)划拨是无偿的(3)划拨具有严格的公益性6、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内容(1)占有使用收益(2)权利处分(3)权利抵押(4)出租出借(5)取得建筑物的权利7、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消灭事由存续期间届满征收收回建设用地使用权人违反按照约定用途使用土地(违法)的义务建设用地使用权人未按协议约定开发土地达一定限度土地灭失四、宅基地使用权1、概念权利人(村集体成员)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权利。2、法律特性(1)权利主体仅限于农村集体组织成员(2)仅限于农村集体土地(3)无偿取得权利(4)无期限性(5)用途限制住宅(房子及其附属设施)(6)限制流通(7)原始取得数量的唯一性(一次)3、权利内容(1)占有和使用(2)收益(3)补偿请求权(4)重新分派请求权(宅基地流转后不可再申请)五、地役权1、概念为了自己使用不动产的便利或者提高不动产运用价值,通过约定的方式运用别人不动产的权利。2、供役地、需役地(1)供役地享受使用便利的不动产(2)需役地提供便利的不动产3、权利特性(1)使用别人土地(2)为了自己土地的使用便利(3)意定性→约定(4)从属性(5)不可分性4、地役权与相邻关系(法定、无偿、约定)的区别(1)法律性质和发生依据不同(2)调整范围、方法不同(3)调节限度不同第十四章担保物权一、担保物权1、定义以保证债务清偿为目的,在债务人或第三人的特定物或权力上设定的,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权利人将该特定物或者权利变价并优先受偿的限制物权。担保:债权人紧张债务人无法还清→请第三人/物担保→否则拍卖担保物权以保证债权清偿为目的用物/东西担保定金担保2、担保物权的特性(1)从属性担保物权的设立、移转及消灭,均从属于债权(2)不可分性(3)物上代位性我国法律中的担保物权的种类(1)抵押权(2)质押权(3)留置权4、示例房屋(200万)债务100万债权债权人甲乙2023.12.31担保物权人房屋100万丙二、抵押权1、概念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抵押给债权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情形时,债权人就该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2、特性(1)不转移占有(2)原则上需要登记3、设立(1)抵押协议(2)抵押登记登记生效的抵押登记对抗的抵押三、质权1、概念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或者财产权利出质给债权人占有,当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情形时,债权人有权就该动产或财产权利优先受偿的权利。(动产或财产权利出质)2、特性(1)标的是动产或财产权利(2)转移占有为公示方法(3)质权具有留置效力3、动产质权设立(1)质权协议(2)交付质物四、留置权1、概念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债权人可以留置已经合法占有的债务人动产,并就该动产优先受偿的权利。2、特性(1)法定担保物权(依法律规定直接产生的担保物权)(2)只能对动产留置3、留置权的取得(1)积极要件债权人合法占有动产债权以届清偿期债权的发生与留置物有牵连关系何为“牵连关系”债权由该动产自身引起债权与动产的返还请求权基于同一协议产生(2)悲观要件对动产的占有不是由于侵权而产生法定或约定不得留置的动产不能留置留置不能与债权人的义务相抵触4、担保物权的竞合(1)概念同一标的物上存在不同的担保物权,且权利人非同一个人。(2)物权竞合的类型动产抵押权与动产质权的竞合动产抵押权与留置权的竞合动产质权与留置权的竞合(3)竞合方法留置权最优先顺序:留置权→登记抵押→质押(转移占有)→未登记抵押(离物最近,法律)我国认为登记重要离物相近性(4)举例艺术品抵押品(担保)→风险大花瓶(古董)1年质押保管甲乙丙10000万未归还1000元/年不支付变卖10000万,相近性(竞合)已付出劳动,要劳动报酬→优先留置权优先→先还丙1000元法定权利,其余为协议约定抵押物不值借款价格,所以余额要还,由担保偿还转为一般债务五、补充债的:可担保偿还、信用偿还第四编债权法第十五章债权法概述一、债1、概念债是指特定当事人之间的一种民事法律关系,即债是按照协议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以特定给付为内容的权利义务关系。简而言之,法律上的债,是指特定当事人之间得请求为特定行为的法律关系。2、性质债是法律上可期待的信用。3、特性(1)债反映财产流转关系动态的财产关系财产权益从一个主体转移给另一个主体(2)债的主体双方只能是特定的特定双方当事人(3)债以债务人应为的特定行为为客体债的客体是给付,亦即债务人应为的特定行为(4)债须通过债务人特定行为才干实现(5)债的发生具有任意性、多样性依协议→协议是债产生的因素(6)债具有平等性和相容性4、债发生的因素(1)协议(2)侵权(3)无因管理(4)不妥得利(5)其他(例:单方允诺)5、注意物权优先于债权,有担保之权先于无担保之权例:乙(100万)5.1(到期无法还债)甲丙(150万)5.2510万只卖出200万丁(60万)5.3戊(200万)5.4解决方法:按比例分派,不受时间先后影响但假如200万为100万房子、100万存款,且房子已抵押给丙,则丙先拿到房子的100万,其余进行平分6、分类(1)法定之债与意定之债法定之债:侵权、无因管理、不妥得利意定之债(合意):协议(2)主债与从债例:主债→车;从债→车附带(3)特定之债与种类之债①特定之债概念:以特定物为标的物的债。②种类之债概念:以种类物为标的物的债。③划分意义标的物灭失的后果:特定之债发生债的履行不能种类之债则继续履行。标的物所有权及风险承担:特定之债可约定所有权转移;种类之债只能自交付所有权转移。违约责任:特定之债的违约责任一般要大于种类之债(4)简朴之债与选择之债①简朴之债债的标的是单一的。②选择之债债的标的是两个以上的,当事人可以选择其一来提出请求权。如:三包③划分意义履行方式可否选择(5)按份之债与连带之债①按份之债概念:债的一方主体为多数人,各自按照一定的份额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债。成立要件:债权人或者债务人为二人以上。债的标的是可分的。债权或债务由多数债权人分享或多数债务人分担。按份之债的份额是事先拟定的。组成按份之债的债权和债务彼此具有独立性②连带之债概念:指当债的一方或双方为数人时,各债权人均得请求债务人为所有债权的履行,各债务人均负有为所有履行的义务,并且,所有债权债务关系因一次所有给付而归于消灭的债。划分意义按份之债的权利义务互相独立。连带之债的权利义务是连带的(什么是“连带”)。成立要件须有多数债权人或多数债务人。须为同一标的。须当事人之间的债权债务有同一的目的,且各债务人在主观上互相关联。须多数当事人一方之间有连带关系。例子甲合作组织乙丁(100万)对外关系:承担连带责任丙③连带之债和按份之债的内在联系连带之债无论多复杂,最终都要化整为零,即都要转化为按份之债,因此,按份之债是连带之债的基础,连带之债是按份之债的变形。第十六章协议法(总论)一、协议概述1、概念协议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的协议。2、协议的分类(1)有名与无名①有名协议又称为典型协议,是指法律上已经拟定了一定的名称以及规则的协议。②无名协议:概念:又称非典型协议,是指法律上尚未拟定一定的名称与规则的协议。对于无名协议的内容,法律通常设有一些规定,但这些规定大多为任意性规范,当事人可以通过其约定改变法律的规定(2)诺成与实践①诺成协议概念:只需双方意思表达一致,协议即生效。特点:当事人双方意思表达一致,协议即告成立。典型的诺成协议:买卖、赠与、委托等②实践协议概念:双方意思表达一致后,仍需实际交付标的物或其他给付行为后,协议才生效。典型的实践协议:保管、借用、运送等(3)单务与双务①单务协议概念:协议双方仅有一方担负给付义务。典型的单务协议:赠与②双务协议 概念:双方负有对待给付义务典型的双务协议:买卖(4)有偿与无偿根据当事人是否可以从协议中获取某种利益划分(5)要式与不要式①要式协议概念:协议生效不仅需要双方意思表达一致,还需要某些特定的条件。典型的要式协议:建设工程协议、技术开发协议、专利转让协议等②不要式:概念:双方意思表达一致即可成立并生效的协议③要式协议和不要式协议的区别某些法律和行政法规对协议的形式规定会影响协议的生效(6)束己与涉他束己:仅为双方涉他:也许对第三人有效3、协议的形式(1)口头(4)书面:协议书、信件、数据电文(含电子邮件)、其他(是否涉及短信?)(5)其他形式,重要是指行为二、协议的订立及成立1、协议订立与协议成立的区分2、协议成立的要件(1)存在两个以上的当事人(2)各方意思表达一致(3)某些协议需要特殊的要件具有才成立3、要约(1)要约(offer)的概念希望和别人订立协议的意思表达(2)要约的构成要件主体适格:要约人必须具有订约能力意图明确:具有订立协议的意图,且表白一经承诺即受约束(核心)对象拟定:向希望与其订立协议的人发出(3)要约邀请①概念希望别人给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达。(如签订协议)(商业广告属于要约邀请)②如何区分要约邀请法律规定意思表达的内容是否包含了协议的重要条款交易习惯(4)一些典型的要约商品标价陈列:大陆法(涉及我国)认为是要约,英美法认为是要约邀请自动售货机设立:一般认为是要约(公众要约)思考:假如自动售货机坏了,还是要约么?悬赏广告(5)要约的法律效力要约的生效时间:到达主义(要约可否被撤消或撤回)要约的拘束力形式拘束力:要约对要约人的拘束力实质拘束力:要约对受要约人的约束力要约失效:撤回、撤消、拒绝要约的意思表达成达要约人、反要约(6)要约的撤回与撤消要约的撤回概念:要约人在发出要约以后,未达成受要约人之前,有权宣告取消要约。规定:撤回要约的告知先于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或者和要约同时到达。要约的撤消概念:要约人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并生效以后,将该项要约取消,从而使要约的效力归于消灭。规定:撤回要约的告知在承诺人发出承诺前到达受要约人。但是受要约人已经为承诺作了准备工作的,或者要约自身表白不可撤消。假如要约写明接受要约的期限或以其它方式表达要约是不可撤消的,或受要约人有理由信赖该项要约是不可撤消并且受要约人已根据对要约的信赖行事,则要约不可撤消。(7)反要约受要约人收到要约后,向要约人提出的新的要约,内容上一般是对原要约的内容的扩张或者限缩、变更。三、承诺1、承诺(commitment)的概念受要约人批准要约的意思表达。受要约人必须完全批准要约人提出的重要条件假如对要约人提出的重要条件并没有表达接受,则意味着拒绝了要约人的要约,并形成了一项反要约或者新的要约2、承诺的构成要件(1)主体适格、对象唯一: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向要约人做出(2)承诺的方式符合要约的规定(3)内容不改:承诺的内容必须与要约的内容一致(4)不能超期:承诺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达成要约人3、承诺生效与失效(1)拟定承诺生效时间的意义(2)承诺生效时间的拟定到达主义(3)承诺失效条件实质性更改了要约的内容承诺迟延承诺撤回和撤消4、承诺迟延(1)承诺时间的规定一般由要约规定(2)承诺迟延:概念:承诺超过要约的规定期限或合理期限到达。注意:受要约人在要约规定的期限内发出承诺,并且按照常理可以准时到达,但由于其他因素导致承诺延时的,除非要约人及时明示,否则承诺有效。(3)承诺迟延的后果失去作为承诺的效力,可以视为新要约。5、协议的成立(1)协议成立的时间承诺实际生效的时间(2)注意以直接对话方式达成协议的,如面对面对话,电话交谈、msn、qq等方式,则协议即刻成立(3)协议成立的地点承诺生效地或者双方签字盖章地、要约人主营业地或经常居住地四、格式条款1、概念当事人为了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协议时直接加以使用的条款。2、法律特性格式条款是由一方为了反复使用而预先制定格式条款的内容定型化格式条款的相对人通常是弱势群体3、形式口头书面推定4、典型的格式条款车船票、飞机票供电、供水、供气协议电信协议保险协议5、协议法对格式条款的限制公平原则提醒和说明义务某些明显的不公平条款无效特殊的解释规则五、缔约过失1、概念当事人在缔约之际有过失,使得协议不成立、无效或者被撤消,使他方当事人受损害或因当事人违反对别人的照顾和保护义务,使他方当事人受有人身或财产损害的情形类型:协议未成立型、协议无效型图示前履行期协议成立违约缔约履行期2、缔约过失类型(1)协议未成立型(不存在违约):恶意磋商(2)协议无效型:协议无效或者被撤消*《协议法》:第四十二条当事人在订立协议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给对方导致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补偿责任:假借订立协议,恶意进行磋商;故意隐瞒与订立协议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有其他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3、缔约过失责任的补偿信赖利益,是指当事人相信法律行为有效成立,而因某种事实之发生,该法律行为(特别是契约)不成立或无效而生损失。4、缔约过失与信赖利益保护(1)缔约过失责任是信赖利益保护的重要理论来源,也是重要合用情形。(2)缔约过失责任,根据诚实信用原则,本质上属于对当事人信赖利益损失的补偿,而非履行利益的补偿。六、协议的效力1、分类(1)有效的协议(2)无效的协议(3)可撤消的协议(4)效力待定的协议2、协议生效的要件(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2)意思表达真实(3)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4)具有法律所规定的形式要件3、无效协议(损害跨到双方之外)(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损害国家利益的协议(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和第三者的协议(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协议(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协议4、何为“欺诈”(1)定义故意告诉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基于错误判断做出意思表达。(2)构成要件主观故意客观上为虚假的告知行为,或在具有告知义务的前提下,不履行该义务对方由于相信而陷入错误判断基于错误判断而做犯错误意思表达问题:知假买假是否导致售假者构成欺诈?(3)注意感情上的不真实意思表达≠协议法当中的欺诈5、可撤消协议(损害对方)(有一个受害人可主张撤消)(1)可撤消协议产生的因素当事人意思表达不真实;相对人必须积极行使撤消权才干撤消该协议;可撤消协议在未被撤消前,仍然是有效协议。(2)可撤消协议的类型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欺诈、胁迫乘人之危(3)撤消权的行使撤消权是一种综合性权利,不是形成权;撤消权的行使必须通过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消权需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撤消事由之日起1年内行使,否则该权利自动消灭。6、效力待定的协议(1)概念协议虽然成立,但是由于缺少某些生效的要件,使得协议是否生效处在不拟定状态。(2)情况主体不适格无权代理无权处分七、协议的履行1、履行抗辩权(1)合用范围双务协议(2)种类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后履行抗辩权)2、同时履行抗辩权(1)概念双方当事人未约定谁先履行,一方可以在对方不履行时,拒绝履行己方义务。(2)合用范围同时履行抗辩权一般合用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中3、先履行抗辩权(1)概念双务协议约定了履行顺序的,负有先履行义务的一方未履行义务的,后履行人有权拒绝履行己方义务(2)注意先履行抗辩权的权利人是后履行人4、不安抗辩权(1)概念在有履行顺序的双务协议中,先履行的一方有证据证明后履行方丧失偿债能力时,有权拒绝履行(2)后履行方丧失或也许丧失偿债能力的情形: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严重丧失商业信誉其他情形八、协议权利的保全1、“保全”的概念债权人为了防止债务人财产的不妥减少而危害其债权,而对第三人采用的法律措施。2、代位权(1)概念是指债权人为了保全其债权,而于债务人怠于行使自己的权利而害及债权人债权实现时,得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属于债务人权利的权利。(2)代位权示意图(3)构成要件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合法、拟定,且已届清偿期。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怠于、疏于)(故意、过失?)债务人怠于行使权利的行为已经对债权人导致损害。应是非专属于债务人自己行使的非专属权和可以强制执行的权利(4)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权利基于人格关系产生的利益以及人身伤害的损害补偿;基于身份关系产生的利益,如基于抚养、赡养关系、继承关系产生的给付请求权;基于劳动关系产生的利益,如退休金、劳动报酬、养老金等;保险金(重要指人寿保险金);其他不得扣押的权利,如抚恤金以及执行程序中所保存的生活必须品等。(5)代位权的行使行使方法:债权人以自己的名义依诉讼的方式为之。行使的范围:某一债权人行使代位权,只能以自身的债权为基础,不能认为行使代位权的全体债权人的债权为保全的范围;债权人在行使代位权时,其代位行使的债权数额应与其债权数额大体相等。3、撤消权(注意和可撤消协议中的撤消权的区别)(1)概念又称“废罢诉权”(罗马法),指因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导致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消的权利。(2)性质一种综合性权利。不是请求权,也不是形成权(3)撤消权示意图(4)撤消权构成要件客观要件债务人实行了处分财产的行为。(除事实行和无效行为)债务人的处分财产的行为已经发生法律效力,债务人处分财产的行为已经或将要严重损害债权。主观要件债务人的恶意;(直接推定)第三人的恶意。(5)判断标准受让人知道转让的财产是低价转让的;受让人应当知道基于债务人的交易行为将会减少债务人的责任财产,损害债务人的利益。(6)撤消权的行使效力对债务人:对于债务人,债务人的行为一经被撤消,视为自始无效。对债权人:利益交付债务人,无优先受偿权,但因其行使撤消权而支出的费用,可请求债务人补偿。对第三人:对于受益人,已受领债务人的财产的,应当返还,或折价补偿。(7)撤消权之诉原告:债权人被告:债务人和第三人除斥期间:自债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撤消是由之日起1年内行使该权利。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5年内,该权利消灭九、协议的变更(自学)十、协议的转让1、债权的转让(债权让与)(1)概念指不改变债的内容与客体,债权人转移其债权于受让人的法律制度。(2)主体转让人(原债权人)、受让人(3)效力受让人取代原债权人而成为债权人。(4)分类所有让与部分让与(5)条件须当事人之间达成合意。须有效债权的存在。让与债权须有可让与性。告知债务人(6)不可让与的债权当事人有特别约定不得让与的债权;法律规定不得让与的债权;依债权性质不能让与的.示例:权利100万义务甲乙2023.1.1丙2、债务承担(1)概念指第三人为承担债务人既存的债务而与债务人或债权人达成的协议。(2)构成要件须有有效债务的存在须有以债务转移为内容的协议。须所移转的债务具有可移转性。示例:权利100万义务甲乙丁3、债权债务概括移转(1)概念债权债务概括移转,是指债权债务一并转移给第三人。也称债的概括承受。(2)发生的情形协议的承受公司的合并示例:权利100万义务甲乙2023.1.1戊→己十一、协议权利义务的终止1、协议权利义务终止的因素(1)协议解除(2)清偿(3)抵销(4)提存(5)混同(6)免去2、协议解除的情形(1)法定解除法定解除的情形不可抗力致使协议目的不能实现实际违约:一方可以履行但不履行预期违约:尚未但可感(要谨慎)(2)协议解除3、抵销(1)概念抵销,是指当事人双方互相负有同种类的给付,将两项债务互相抵冲,使其互相在对等额内消灭。为抵销的债权即主张抵销的债务人的债权,称为动方债权或积极债权、能动债权;被抵销的债权即债权人的债权,称为受方债权或被动债权、反对债权。(2)概念法定抵销合意抵销(3)抵销权的性质形成权(4)抵销的效力双方的债权债务于抵销数额内消灭;因抵销双方债务的消灭为绝对消灭。(5)抵消权发生效力的时间抵销权的行使由抵销权人将其抵销的意思表达告知对方即可发生效力。十二、违约责任1、违约的概念协议当事人不履行协议义务或者履行协议义务不符合规定。2、违约责任的概念协议当事人不履行协议义务或者履行协议义务不符合约定期承担的法律责任。3、违约责任的法律性质一般仅指财产责任;违约责任具有补偿性;违约责任具有处罚性(也许不是补偿,而是告诫不能违约)4、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两种说法:过错责任说:基于过错的违约无过错责任说:考虑是否违约,不考虑违约因素(官方)十三、不妥得利与无因管理1、不妥得利(1)概念指没有法律上或协议上的根据取得利益而使别人受到损失的事实。(2)不妥得利的成立要件一方取得利益,一方受到损失受益与受损之间有因果关系须无合法根据(3)受益人返还利益的范围受益人的返还范围依其是否为善意而不同:受益人为善意时,其返还利益的范围以现存利益为限,假如利益不存在,则不负返还义务。受益人为恶意时,其返还利益的范围应是受益人取得利益时的数额,即使该利益在返还之时已经减少甚至不复存在,返还义务也不免去。受益人在取得利益时为善意,嗣后为恶意的,其返还范围应以恶意开始之时存在的利益为准。2、无因管理(1)概念指没有法定的或约定的义务,为避免别人利益受损失而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行为(利他行为)。(不能由于无义务而不归还支付成本、法定归还,付出成本必然形成债)(2)无因管理的成立要件无法定或约定的义务须对别人事务进行管理和服务有为别人谋利益的意思(3)无因管理的效力债权管理人支出费用及利息的偿还请求权;债务代偿请求权;损害补偿请求权。本人原物及利益返还请求权。债务管理人的义务本人的义务(4)管理人的义务以适当方法管理别人事务;及时告知的义务;及时报告管理情况并结算的义务。管理人不妥管理导致损失的补偿义务(5)本人的义务偿付因管理事务而支出的必要费用。第五编侵权责任法(总论)一、基本概念1、侵权法(thelawoftorts)又称为侵权行为法,重要是调整侵权行为及其法律责任的法律的总称。2、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别人的财产或者人身,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以及依照法律特别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其他之人损害的行为。3、侵权责任民事主体对其侵权行为所承担的民法上的责任。二、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大陆法系)1、损害事实(1)概念指侵权行为给受害人带来的不利后果(2)客体物权和人身权等绝对权。(3)构成损害事实的三个条件:损害的可补救性:对损害进行法律救济的也许性损害的拟定性:侵害后果和范围在客观上可以认定损害对象的合法性:损害的对象是别人的合法权益(4)注意有些间接损害不可补救(容颜损害认为可补救)2、违法行为(侵害行为)(1)概念指行为人实行的侵害别人合法权益的作为或者不作为(2)包含违反法律规定违反公序良俗(3)注意自助行为(不超过8小时)和合法防卫属于侵犯合法3、因果关系(1)概念侵权人实行的违法行为和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2)种类直接因果关系间接因果关系4、主观过错(1)过错行为人实行侵权行为时所具有的在法律上应受谴责的故意或过失状态。(2)故意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行为的损害后果,仍然积极地追求或者听任该后果的发生。(3)过失是指行为人因未尽合理的注意义务而未能预见损害后果,并致损害后果发生。三、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1、什么是归责原则拟定责任归属所依据的法律标准和原则。2、最基本的归责原则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公平原则3、过错责任原则以行为人的主观过错作为认定其侵权的依据。4、无过错责任原则(1)概念无论行为人是否有过错,只要该行为导致了损害后果,且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就应当依法承担责任。(2)注意“无过错”不是没有过错,而是在考虑是否承担责任时,不考虑是否有“过错”(3)合用无过错责任的法定情形高技术领域(如核电站事故)高度危险作业领域(如高速铁路、飞机)某些动物致人损害某些交通事故(10%无过错,90%过错)环境污染责任5、公平原则(1)概念加害人和受害人对导致的损害事实均没有过错,根据公平的观念,在考虑当事人的财产状况,支付能力等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责令加害人或者受益人对受害人的损失予以补偿。(2)重要合用于监护人(已尽监护责任)的民事责任和紧急避险的民事责任(3)注意“人道主义”赔(补)偿是公平责任的表现(4)补充补偿→行为人无过错;补偿→行为人有过错四、抗辩事由1、概念在侵权行为发生后,行为人按照法定的理由进行抗辩,以使自己不承担侵权责任。2、分类(1)一般抗辩事由(2)特别抗辩事由3、一般抗辩事由(1)职务行为执行死刑的警察、做手术的医生(2)合法防卫(3)紧急避险(4)受害人批准(5)自助行为指权利人为保护其合法权益,在情况紧迫而来不及请求国家机关时,凭借个人力量对别人的财产或自由实行扣押、拘束或者其他措施,而为法律和社会公德所认可的行为。4、特别抗辩事由(1)受害人过错(2)第三人过错(3)不可抗力(4)意外事件五、侵权损害补偿1、概念当事人一方因侵权行为导致他方损害,应当承担的补偿责任2、侵权责任的补偿规则(1)损害补偿原则(所有补偿原则/损害填平原则)(2)损益相抵原则3、精神损害补偿(1)概念侵害别人人身权益,导致别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补偿。(2)特点只有侵犯了人身权益,才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补偿必须达成严重限度原则上只有被侵权人才干提出六、案例小王从A商场购买B公司电热水器,使用受伤1、告A商场:《协议法》→违约责任→出售商品质量问题(买卖协议)证据:发票(协议证明)、坏热水器/鉴定报告、损失数量2、告B公司:《侵权责任法》→侵权责任→产品质量问题/产品责任证据:产品外包装(厂商名称等)、产品自身、损害自身、损害数量3、精神损害补偿第六编侵权法分则一、产品责任1、产品责任的主体生产者、销售者、运送者、仓储者以及第三人2、被侵权人涉及直接购买并使用缺陷产品导致其人身、财产损失的,也涉及非直接购买使用缺陷产品但受到缺陷产品损害的其别人。3、产品生产者的责任因产品存在缺陷导致别人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4、归责原则生产者的无过错责任,即只要产品存在缺陷导致损害的,除了法定可以减轻或者免去责任事由外,不管生产者是否有过错,都应当承担责任。5、生产者责任的构成要件(1)产品具有缺陷(2)须有缺陷产品导致受害人损害的事实(3)缺陷产品和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6、产品缺陷判断产品缺陷的标准:外国:不合理危险标准我国:不合理危险+未达成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但是,达成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不一定就不存在不合理危险,因此也也许形成产品缺陷。(三鹿奶粉案)7、缺陷产品导致受害人损害的事实(1)损害涉及人身损害财产损害缺陷产品自身的损害缺陷产品导致的其他财产的损害8、因果关系产品责任中的因果关系,是指产品的缺陷与受害人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引起与被引起关系。假如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受害人很难举证证明上述因果关系,特别是食品、药品类产品。因此通常规定生产者就缺陷不存在或缺陷和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进行证明。9、免责条款《侵权责任法》对生产者不承担侵权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未作规定。但在第5条中规定,“其他法律对侵权责任另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一条第二款:生产者可以证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承担补偿责任:未将产品投入流通的;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的。10、索赔途径(1)因产品存在缺陷导致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请求补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请求补偿。(2)

产品缺陷由生产者导致的,销售者补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3)因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的,生产者补偿后,有权向销售者追偿。二、竞合1、竞合的概念一个法律事实符合多个法律后果的要件,从而导致多个法律后果并存和冲突的现象。2、民事责任的竞合指行为人实行某一违反民事义务的行为符合多种民事责任构成要件,从而在民法上导致多种责任形式并存和互相冲突3、请求权竞合指某一民事法律事实的发生,导致某一主体同时享有多个请求权,而这些请求权在民法上无法并存。4、构成要件(1)一个法律事实,涉及行为、事件(2)同时满足两个以上法律后果的构成要件,比如侵权和违约(3)几个法律后果在民法上不能共存,只能择一5、注意诉讼时效问题:侵权:一般情况下,侵权为2年时效,但是假如是人身损害补偿,只有1年时效。环境侵权诉讼时效为3年。违约:一般是2年时效。拒付或延付租金争议、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毁损争议是1年时效。国际货品买卖协议时4年时效。三、运送者、仓储者等第三人的产品责任1、概念因运送者、仓储者等第三人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导致别人损害的,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补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2、特性间接求偿与直接求偿的结合3、产品责任的补偿形式(1)导致损失的,金钱补偿(2)形成妨碍或者危险,并危及别人人身、财产安全的,排除妨碍,消除危险。4、产品投入流通后的补救措施产品投入流通后发现存在缺陷的,生产者、销售者应当及时采用警示、召回等补救措施。未及时采用补救措施或者补救措施不力导致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5、生产者,销售者的跟踪义务(1)警示制度定义:警示,是指对产品有关的危险或者产品对的使用给予说明、提醒,提请使用者在使用该产品时注意已经存在的危险或潜在也许发生的危险。警示的作用告知使用者已经存在的或者也许存在的危险;告知使用者如何避免危险。(2)召回制度(侵权尚未发生,但知道也许发生,不是补偿制度)定义: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依照法定程序,对其生产或者销售的缺陷产品以退货、换货、修理、更换零配件等方式,及时消除或减少缺陷产品危害的行为。我国已经建立的召回制度《食品安全法》《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食品召回管理规定》《儿童玩具召回管理规定》《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3)注意根据规定,对投入流通后的产品,生产者、销售者采用的补救措施并不限于警示、召回,而是可以根据产品的性能、特点等,采用不同的措施。6、产品侵权的处罚性补偿(1)概念明知产品存在缺陷仍然生产、销售,导致别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处罚性补偿。(2)处罚性补偿又称“惩戒性补偿”,加害人给付受害人超过实际损害数额的金钱补偿,重要目的不在于填补被侵权人的损害,而在于处罚有主观故意的侵权行为。(3)合用处罚性条款的条件侵权人具有主观故意严重的损害事实因果关系一般只合用于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情形四、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1、一般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导致损害的,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承担补偿责任。《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导致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补偿;局限性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补偿责任: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补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