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讲 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_第1页
第10讲 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_第2页
第10讲 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_第3页
第10讲 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_第4页
第10讲 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区域基础设设建设与发展第一节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特征及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第二节中国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的基本轨迹及中外比较第三节能源的建设与发展第四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问题关键词及思考题重点问题一二三四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中外基础设施规模与结构的比较区域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理论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理论第十章区域基础设设建设与发展第一节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特征及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第二节中国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的基本轨迹及中外比较第三节能源的建设与发展第四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问题关键词及思考题第一节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

特征及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一、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基础设施是指用于保证区域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包括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区域经济基础设施由三个部分组成:(1)区域交通系统(2)公用事业系统(3)公共工程区域社会基础设施则主要是指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保健、科学研究等等。(一)基础设施理论基础《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从经济范畴将基础设施的概念定义为:(1)公共设施,包括电力、电信、自来水、卫生设施以及排污、固体废弃物的收集与处理及管道煤气。(2)公共工程,包括道路、大坝、灌溉及排水渠道工程(3)其他交通部门,包括城市与城市间铁路、城市公共交通、港口、航道和机场。(一)基础设施理论基础罗森斯坦·罗丹提出“社会先行资本”概念在一般的产业投资之前,社会应具备在基础设施方面的积累。基础设施是直接生产部门赖以建立、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其发展水平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生产部门的成本和效益,影响其产品供给的质量和数量。基础设施的发展必须先于直接生产投资。(一)基础设施理论基础晏磊、余玉荣和秦著红(2008)认为基础设施主要包括能源动力系统、供排水系统、交通运输系统、通信信息系统、生态环境系统和防灾保障系统等六大系统。城市交通、给水、排水、供电、燃气、供热、通信、生态环境、防灾等各个系统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共同构成城市经济增长、社会和谐发展的物质支撑体系。(一)基础设施理论基础樊振家(2012)将基础设施系统划分为多个子系统。交通基础设施,包括公路、铁路、地铁、港口、航运等能源基础设施,包括发电站、高压电传输线、电力分配系统和控制中心、储存柜、维护设施、石油运输设施和核电站等给排水基础设施,包括自来水生产、供排水管道、污水处理等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包括消防、防震、防空等信息基础设施,包括邮政局、电话网、电视网、无线和卫星网络、信息高速公路网络等社会性基础设施,包括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环保环卫、商业服务和金融服务等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的联系与区别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范畴基础产业是指工业中上游产品的生产,包括采掘业和原材料工业,属第二产业基础设施是公共服务部门,绝大部分属第三产业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都具有生产期长、投资规模大及盈利水平低的特点,从而都容易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的联系与区别(续)在区域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投资机会多,资金容易流向盈利大的部门,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吸引力弱。在经济萧条时期,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效益更差,人们更加不愿投资,因此其“瓶颈”特征也更明显。但是基础产业的生产和消费在空间上可分离,当产品供不应求时,可通过市场交换来获得满足,并消除“瓶颈”现象。基础设施则不同,由于绝大部分基础设施属于服务部门,它的生产和消费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同时发生的,其产品不能够发生区域性位移,不能通过市场交换来满足需求。基础设施“瓶颈”一旦产生,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限制性更强。第一节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

特征及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二、区域基础设施发展的基本特征1、基础设施的建设工程规模巨大,需耗费巨额投资。2、基础设施的生产需要能够反映时代技术特点。3、基础设施经营的经济效益比较低。4、为了保证社会正常运行,必须保证满足社会对基础设施最低水平的消费需求。区域基础设施发展的基本特征耗资巨大:政府投资的重要性,融资渠道在拓宽,如BOT、通过股份制进行市场融资、争取世界银行和国际银团贷款等等。时代技术特点:大部分通过各类专用网络传输系统为使用者提供服务,每个系统只能传送一种物质,不能互相替代或挪作他用,如电网、铁路网、电信网、供排水网、高速公路网等。经营的经济效益低:一方面取决于服务价格;另一方面取决于维修和保养状况。满足对基础设施最低水平的消费需求:但目前还远远不足。连续的交通网络、供排水系统、基本的医疗保障等。第一节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

特征及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三、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1、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的同步增长关系2、区域基础设施结构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不同3、投资于基础设施是政府刺激经济增长的有效措施4、投资于基础设施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的同步增长关系国际上通常用社会对基础设施需求的满足程度来衡量该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服务的覆盖面确实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的。世界银行统计: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存量的增加与经济增长呈明显的正相关同步增长关系。当基础设施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时,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中国发电能力(百万瓦/百万人)970227986271910电信(电话直线/千人)43167488277卫生设施(享受人口比重)386244公路线路(千米/百万人)422140837421400自来水(享受人口比重)758410077世界不同收入国家基础设施的覆盖面区域基础设施结构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不同在落后国家,供水、灌溉和交通等最基本的基础设施十分重要。在中等发达国家,各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占重要地位。在经济发达国家,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在存量和投资中所占比重更加重要。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基础设施的投资结构具有很复杂的特征。区域基础设施结构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不同总体上看,中国基础设施的增长快于发达国家。从基础设施增长的结构来看,电信的增长最快,……。似乎具有发达国家的特征。电信业的迅速发展是弥补传统体制下电信业极度短缺的结果,而并不是我国基础设施具备发达国家特征的标志。农田灌溉、铁路营业里程、医生数等,正说明我国处于短缺之中,也是我国基础设施落后的标志。投资于基础设施是政府刺激经济增长的有效措施能够以投资和劳动的投入拉动经济增长,尤其是在经济低速增长或衰退期。依靠劳动密集型方式发展基础设施,是实现保持高就业的经济增长的有效政策工具。投资于基础设施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基础设施涉及农用水利、交通、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因此要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第十章区域基础设设建设与发展第一节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特征及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第二节中国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的基本轨迹及中外比较第三节能源的建设与发展第四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问题关键词及思考题第二节中国基础设施建设

与发展的基本轨迹及中外比较基础设施曾经是中国经济发展长期被忽视的领域,并因此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一、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轨迹二、中外基础设施发展绝对量的比较三、中外基础设施相对量的比较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轨迹我国传统体制下的基础设施建设普遍大幅度落后于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瓶颈的制约日益严重。1952-1978,工业增加值的增长幅度为100:能源生产增长76.8,电力生产增长209,铁路营业里程增长12.6,公路长度增长41.8,内河航运增长8.5,电话机增长56.改革开放以后,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基础设施存量迅速增长(表10-3),特别是通讯业的发展最快,能源、交通的存量增长也很快。铁路营业里程增长相对缓慢,但线路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中外基础设施发展绝对量的比较区域基础设施绝对量直接决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持能力,是反映区域基础设施水平的重要指标。见表10-4.我国基础设施总拥有量已经相当庞大,在发展中国家中名列前茅。能源基础设施的新问题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新发展中外基础设施发展相对量的比较见表10-5第十章区域基础设设建设与发展第一节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特征及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第二节中国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的基本轨迹及中外比较第三节能源的建设与发展第四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问题关键词及思考题第三节能源的建设与发展一、能源生产及能源结构1、能源生产弹性系数能源生产弹性系数是指能源生产的年增长率与GDP的年增长率的比值。2、能源结构及变化趋势根据能源的形态可以将能源划分为固体能源、液体能源、气体能源和电力。世界能源结构随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第三节能源的建设与发展二、电力生产与电力结构电力是指对一次能源加工转换而来的能源,又称其为二次能源,包括火电、水电、核电及其他电能,如风能发电、潮汐能发电等等。一个地区发展电力是选择火电,还是选择水电,主要由水电、火电的技术经济特点及区域资源状况来决定。未来20年,中国电力的发展将呈现出如下的空间格局(1)在煤基地发展坑口电站(2)在负荷中心发展火电和核电(3)在水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水电第三节能源的建设与发展三、电网建设电网是指由多个电站共同发电、送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组成的网络。与单个电站发电、送电相比,电网的优势和作用我国全国性统一电网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二一输电技术进步。是否拥有地理位置适中、发电能力巨大的巨型电源点,以此为核心把各大区电网联成一体。欧委会通过250项能源基础设施项目欧委会官网10月14日消息,欧委会当日通过了大约250个重大能源基础设施项目,这些项目将享受快速批准程序以及优待监管条件,并获得“互联欧洲设施”(ConnectingEuropeFacility)用于2014-2020年间能源基础设施的58.5亿欧元预算,帮助其快速落实、吸引投资者。其中140项涉及电力传输及储存,100项涉及天然气传输、储存和液化天然气,其他还有石油及智能电网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有助于成员国整合能源市场,实现能源资源多元化,结束成员国之间的能源隔绝状态,促使电网采用更多可再生能源,减少CO2排放。美国能源基础设施考察含高穿透率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用户高度参与的大规模集成智能电网建设。智能电网的发展在美国甚至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提及,电网技术也将与通信技术、传感器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美国能源局确定了智能电网的7个目标:允许用户参与;兼容性—允许各种电源及储能设备接入;能够提供新的产品、服务和市场;电能质量满足21世纪经济发展需求;提高资产利用率和运行效率;具备主动防御电网扰动、自动控制及自恢复能力;能够灵活操作以应对故障。我国能源结构问题新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等被誉为“能改变未来能源结构”——分离“可燃冰”技术,在日本试验成功。日本方面表示,在未来5年内开发出廉价回收储藏技术,到2023年培育出能够靠采掘海底甲烷赚钱的新产业。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遇火即可燃烧。在海洋和冻土带发现的新型洁净资源。仅海底天然“可燃冰”的蕴藏量就相当于全球传统化石能源储量的两倍以上。第十章区域基础设设建设与发展第一节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特征及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第二节中国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的基本轨迹及中外比较第三节能源的建设与发展第四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问题关键词及思考题第四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一、世界交通运输业的走势1、铁路运输在世界交通运输体系中地位的变化二一世界铁路的大发展时间是在1870—1930年。20世纪30年代,是世界铁路发展的鼎盛时期三此后,由于受到公路和航空运输的强有力的竞争,铁路地位开始下降。第四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一、世界交通运输业的走势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交通运输结构的变化态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铁路运输之所以下降很快,是因为在很大程度上,长途客运被航空运输所取代,中长途及短途客货运输被公路所取代。高速公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达国家发展最快的交通运输方式。汽车运输是从门到门的直达运输,其方便灵活、快速便捷的优势为铁路所不及。高速公路强化了公路运输的原有优势,同时,大大提高了运输规模,延长了汽车的经济运输距离。第四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二、90年代中期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特点与问题公路运输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从交通运输结构的角度看,当前公路运输存在着两个问题:第一,平均运距短,汽车的平均运距过短,造成了许多中短途运输压在铁路上,形成许多的瓶颈性路段,严重影响铁路的综合运输效益。第二,高等级路网还没有形成。第四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二、90年代中期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特点与问题铁路是我国交通运输的第二主体,在客货运周转量中的比重都在1/3以上,但其承担的客货运量比重并不高,充分反映了铁路长途运输的特性。航空运输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的交通运输方式。我国内河航运的发展不能尽如人意。第四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三、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空间格局及未来走势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空间格局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