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自考本科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案例及答案_第1页
2023年自考本科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案例及答案_第2页
2023年自考本科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案例及答案_第3页
2023年自考本科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案例及答案_第4页
2023年自考本科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案例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案例及答案汇总(以下是我花了大量时间精力整理后打字打出来的,对自考生很实用哦)1、1991年7月,甲化工厂向乙化工厂签订供货协议,规定甲向乙提供工业用三氯化磷10吨。8月初,乙因故暂时停产,于是乙根据《经济协议法》第27条第1款第3项的规定,提出变更协议的履行期限,同时电告甲暂停发货。9月初,甲未征得乙批准即用汽车将货运至乙。乙先拒绝接受,后经双方协商,乙批准暂为保存,并介绍由丙运送公司负责卸车。以后,在卸车过程中由于甲未向丙运送公司交代卸车的必要规则,同时又由于丙运送公司装卸工操作不慎,导致装有三氯化磷的容器阀门断裂,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外泄,使周边6.2万余平方米环境遭到严重污染。事发后,乙所在地市环保局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对甲处以1.5万元的罚款,对丙运送公司处以5000元罚款。而甲对该处罚决定不服,认为:其一,事故重要是丙运送公司操作不慎导致的。应由其对事故负重要责任;其二,货已运抵乙市,货品所有权已转移给乙,再出事应由乙负所有责任;其三,甲厂属甲市管辖,即使处罚也应由甲市环保局做出,乙市环保局无权对甲厂进行处罚。于是甲市化工厂向乙市环保局所在地的乙市××区人民法院起诉,规定撤消乙市环保局的处罚决定。问:1、法院受理此案后,应当告知哪几方当事人作为第三人参与诉讼?2、乙市环保局是否可以对甲做出行政处罚?为什么?3、甲的理由能否成立?为什么?答:1、由于本案属于行政诉讼案,最后的决定将涉及其他行政处罚利害关系人的利益。所以法院应当告知丙作为第三人参与诉讼。而乙则与本案的行政处罚无关不应当告知其作为本案的第三人。2、乙市环保局可以对甲做出行政处罚,由于,污染事故的发生地是在乙市,依据我国环境保护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地方环保部门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实行统一的监督管理权,所以乙市环保局对该事故的解决具有法定管辖权。3、甲的理由不能成立。除了乙市环保局有权对甲做出行政处罚外,本案中甲的重要责任在于:一方面,甲仍为该货品的所有人,而乙仅为保管人且事故并不是在保管货品后发生的;另一方面,甲未向丙交代清楚该化学物品必要的装卸规则,存在严重的主观过错,因此应当对事故承担重要责任。2、1998年5月,某居民楼住户李某等向本市环境保护局反映,该居民楼楼下的一个酒店昼夜营业,人声喧哗导致周边居民夜间无法休息并导致失眠、血压升高等病症。经环保局监测,该酒店夜间排放的边界噪声严重超标,做出解决决定如下:1、责令该酒店立即采用措施治理噪声,并罚款20230元;2、对于李某等提出的补偿请求,由该酒店向每户居民补偿500元。做出决定后环保局从该酒店的银行帐户上划拨了20230元罚款。酒店对环保局的决定不服,向本地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经审理做出判决:1、环保局的第一项决定有《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59条规定为依据,予以维持;2、环保局的第二项解决决定偏重,变更补偿金额为400元。环保局认为一审法院的第二项判决违反了《行政诉讼法》关于人民法院只能对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判决变更的规定,因此项二审法院提起上诉。问:1、一审法院的判决有哪些错误?2、二审法院应当如何解决本案?答:1、一审法院的判决有两个错误:(1)环保局对酒店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仅应当依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实体性的规定,并且应当依照《行政处罚法》关于处罚程序的规定,环保局的做法违反了《行政处罚法》关于处罚决定的程序和执行程序的规定,应当判决其败诉;(2)环保局对酒店与居民之间补偿责任与金额做出的决定属于行政调处的性质,对该决定不服的,不能以行政机关为被告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对该起诉应裁定不予受理。2、二审法院对一审法院的第一项判决可以合用《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撤消原判决直接改判或者发回一审法院重新审理;对于第二项判决可以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合用民事诉讼法的司法解释裁定撤消原判决并驳回起诉。3、原告唐某与余某合作承包村里的水塘养虾,在调查虾塘周边环境时,发现某市的造漆厂的工业区用废水排入塘内,这将严重威胁虾苗的生长和生命。为此,唐、余二人规定造漆厂采用排污措施。造漆厂以所排废水量有限不至于毒死虾苗及资金困难为由,拒绝了唐、余二人的规定。在唐、余二人的再三规定下,造漆厂批准根据国家环境污染防治法的法律规定,与唐、余二人签订防治废水污染虾塘的协议。协议规定:造漆厂于1993年年终前对排污渠道做改道解决。在此之前,唐余二人投放虾苗时,应先告知造漆厂派员观看,其后如有虾苗死亡,应及时告知厂方,由双方验证是否为厂方所排污水毒死。否则,造漆厂不负任何责任。1993年5月,唐、余二人在未告知造漆厂的情况下,投放虾苗30000尾。投放后,唐、余二人精心管理,日夜看护。10天后,二人发现塘内有少量的死虾出现,当即捞起部分死虾送厂检查。造漆厂虽然对唐余二人没有告知其即投放虾苗的行为表达不满,但厂方仍派员一同到现场查看。经双方估算,塘内漂浮和打捞上岸的死虾约1000尾。厂方将死虾送市商品检查处化验,证明确系造漆厂所排废水中毒而死。但是,经化验,造漆厂排放的废水量没有超过国家规定的排污标准。由于唐、余二人与造漆厂之间关于如何补偿问题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唐余二人遂向法院起诉,规定造漆厂补偿损失。问:1、造漆厂是否应当承担补偿责任?为什么?2、造漆厂与唐、余二人所签订协议中的负责条款有无效力?能否成为造漆厂的免责事由?答:1、造漆厂应当承担补偿责任,按照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由于环境污染损害补偿责任是一种无过失责任,造漆厂排污是否超标与其导致的损害无关,也即达标排放污染物导致别人损害也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本案中造漆厂实行了污染环境的行为,并导致了污染损害,且在行为与损害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因而构成了无过失责任的条件。2、造漆厂与唐、余二人所订协议中的免责条款没有法律效力,因此就不能成为造漆厂的免责事由。由于:一方面,该协议违反了国家法律规定,保护环境的法定义务是任何排污者或者当事人所不能免去的;另一方面,唐、余二人投放虾苗须事先告知造漆厂的约定违反了唐、余二人的意愿,不具有法律意义;再次,这种约定严重地危害了唐、余二人的合法权益。4、某市电化厂(甲)是生产树脂(聚氯乙烯)的厂家,1976年建厂以来曾因多次发生氯气泄露事故而受到该市环保局多次批评或严重警告、罚款等解决。但是却一直未能杜绝氯气事故的发生。1992年1月1日上午该厂又一次发生氯气泄露,使与之眦邻的某钢铁厂(乙)正在上班的56名职工受到不同限度的毒害。其中有2名职工因受害严重而住院治疗。为此,市环保局做出处罚决定:对甲处以1.5万元罚款,并责令甲补偿乙直接经济损失1.28万元。甲不服,直接向其所在地的该市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乙也以请求补偿直接经济损失13.3万元为由规定作为第三人参与诉讼。问:1、该处罚决定书涉及哪几方面的内容?2、市环保局的处罚决定是否对的?法院应当就行政处罚决定书做如何的判决?3、法院在受理该案后对乙的请求应当如何解决?为什么?答:1、该处罚决定涉及针对甲的行政处罚和针对乙的责令甲补偿其损失两部分。2、市环保局对甲的处罚决定是对的的。由于根据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环保部门有权对导致大气污染事故的企事业单位处以罚款。但是,该行政处罚决定书的第二部分,即责令原告补偿钢铁厂直接经济损失1.28万元的内容于法无据。依照大气污染防治法以及有关立法机关的解释,环保部门对当事人之间的损害补偿纠纷进行解决时,目前只能合用调解方法。3、法院应当裁定驳回乙的诉讼请求。由于,本案属于行政诉讼。乙应当依照民事诉讼的程序,以甲为被告提起民事诉讼。5、河南省济源县龙泉养殖场(甲)1985年初承包了曲阳水库的600亩水面养殖淡水鱼。河南中原特殊钢厂(乙)位于曲阳水库上游约4公里处,自1980年投产后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污水顺河道排入曲阳水库。甲于1985年4月向水库投放了4-5寸的鱼苗78600尾,10月份又投放24000尾,先后投资共85454元。1985年7月,甲发现水库水质被污染,曾找乙及济源县环保局(丙)规定解决问题。1985年12月1日和1986年5月31日,乙发生两次严重污染事故,大量重油流入水库,致使水面出现浮油,水质受到严重污染。污染事故发生后,水库中出现鱼浮头,一些小鱼死亡,二龄鱼仅重0.5公斤左右。济源县环保局经多次调查,弄清了污染的因素。经从水库取样测定,油污染引起水库水质变化。水库水中,油含量为每升6.73克,超标134倍。在济源县环保局保存的原乙向水库排放的乳化液测定,乳化油含量每升20433.3毫克,超标2023倍。因此推定事故因素是油污染使水中溶解氧减少,影响了鱼的摄食量和正常发育,并导致部分鱼的死亡。1986年7月15日,甲遂向丙提出请求解决,规定乙补偿28万元损失的纠纷。后由于甲对丙的解决决定不满,又以丙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法院撤消该行政调解决定。乙也以证据局限性为由,认为环保局的解决不对的向该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问:1、环保部门能否受理甲的请求?假如受理,应当如何进行解决?2、法院应当如何解决该行政诉讼案?甲方应当以谁为被告提起什么诉讼?3、本案的举证责任应当由谁承担?答:1、根据环境保护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环保部门可以受理该污染损害民事纠纷。在受理了该纠纷后,环保部门应当以第三人的身份居中进行调解解决。2、法院应当裁定驳回甲、乙双方以丙为被告的行政诉讼请求。由于本案是环保部门依法调解解决的,所以若甲方不服,应当依照民事诉讼程序,以另一当事人乙方为被告提起民事诉讼,而不应当以丙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3、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本案属于环境污染损害补偿案,其举证责任实行倒置,即由乙方提出可以证明甲方的损害不与乙方有关的充足证据。6、A公司在开发运用贮灰厂和清运粉煤灰的过程中,对清运作业监督不力,致使10吨粉煤灰被倾倒入B河,导致水体污染,本地环保部门根据水污染防治法和排污收费的规定,对该厂罚款5万元,同时征收排污费20万元。A厂不服,认为对于违法排放污染物的行为,环保部门不能在罚款的同时征收排污费,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问:对于违法排放污染物的行为,环保部门能否在罚款的同时征收排污费?答:征收排污费或超标排污费并不是行政处罚,不以违反行政法律法规为前提条件,与行政处罚性质不同,合用条件也同,两者并不互相排斥,因此,因违法受到行政处罚的企事业单位,仍然应当依法缴纳排污费或超标排污费。7、某环保局在对某工厂的现场检查中,发现某工厂擅自拆除防治污染设施或者闲置防治污染设施的行为,但通过检测,环保部门发现该厂的污染物排放并没有超标。问:环保部门是否可以根据《环境保护法》有关“三同时”的规定对该厂进行处罚?答:我国《环境保护法》第37条规定:“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拆除或者闲置防治污染的设施,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的,由环境保护部门责令重新安装使用,并处罚款。”该条规定了两个合用条件:其一为排污单位“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拆除或者闲置防治污染的设施”,其二为“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由此可知,环保部门在依据该条实行行政处罚时,应当同时具有上述两个条件。对擅自拆除或者闲置防治污染的设施,但排放污染源物未超标或者经认定的排污单位,不能合用该条进行处罚,但可以责令其重新安装使用。8、某县城的一化工厂给周边的环境导致严重污染,特别是工厂附近的30户居民受污染危害更是严重,他们多次请求县环保局制止化工厂的污染行为,责令化工厂补偿居民的污染损失(医疗费、误工费等)。但县环保局却长期对此置之不理,于是30户居民联名向县法院对县环保局提起行政诉讼。县法院告知化工厂以第三人的身份参与诉讼,最后法院判决化工厂补偿居民污染损失共5万元。问:1、法院依据什么规定接受此案件?2、化工厂以什么身份参与诉讼?3、法院判决是否对的?答:1、依照《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对环境污染行为进行监督管理,对环境污染纠纷进行解决是环保部门的法定职责,对此环保部门必须履行,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脱。本案县环保局对污染受害居民的投诉置之不理,是违法失职行为。依据《行政诉讼法》第11条第5项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因此,本案30户居民在环保局对其投诉置之不理的情况下,联名向法院对环保局提起诉讼是合法的。2、法院告知化工厂以第三人的身份参与诉讼是必要的。由于化工厂与起诉的具体行政行为——环保局不依法解决环境污染纠纷,制止环境污染行为有利害关系。法院假如判决环保局履行法定职责,将对化工厂的利益产生直接影响。3、法院最后判决责令化工厂补偿本案原告污染损失5万元是错误的。由于本案是行政诉讼案件,法院的任务是对被告环保局不作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本案不是民事诉讼案件,法院不能直接针对原告与化工厂之间的纠纷作出判决。依照《行政诉讼法》第54条第三项“被告不履行或者迟延履行法定职责的,法院判决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的规定,本案法院应判决被告环保局在一定期限内履行制止环境污染,调处环境污染纠纷的职责。9、A工厂的排污管道直接通往B河。某日B河下游的C养殖场鱼虾大量死亡,C养殖场认为鱼虾死亡系A工厂排放的污水所致,遂向人民法院提诉讼,规定A工厂补偿损失。A工厂否认C养殖场的主张,认为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应当由C养殖场举证证明养殖场鱼虾是被其排放的污水毒死的,否则就可以不用承担补偿责任。C养殖场主张应当由A工厂承担举证责任,证明鱼虾不是A工厂排放的污水毒死的。问:本案应当由哪一方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答:最高人民法院在2023年12月制定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条第3款规定:“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补偿诉讼,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因此本案应当由A工厂承担其排放污染物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不存在因果联系的举证责任,证明C养殖场的鱼虾不是它排放的污水毒死的。假如不能证明,则必须补偿C养殖场的损失。10、A化工厂购买了一批剧毒化学品原材料。因到货时间在晚上,为此厂领导决定将这批化学品原材料暂时堆放在工厂大院内的空地上,待第二天再行入库。但是,当晚A工厂发生了盗窃案,小偷B等将堆放院内的三桶化学品原材料偷走后,为了得到外包装非常精美的塑料桶而将桶内的剧毒化学品所有倒入附近的一条河流中,导致河流下游发生大规模水污染事故,导致供50万人饮水的自来水厂暂时关闭和河流养殖的鱼类大量死亡。经调查后,环保部门和公安部门决定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给予A行政处罚,对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B等尚未抓获。受害人也因此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规定A补偿损失并负责治理水污染。然而,法院在A是否应当对水污染事故承担补偿责任的问题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第一种认为A应当承担责任,理由是A是专门从事化学品生产的公司,由于A没有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应当预见未妥善保护化学品原材料也许出现的各种不良情况而没有履行安全管理责任,因此存在明显的过错和违法,应当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承担补偿责任;第二种意见认为A不应当承担责任,理由是水污染事故是因第三人B等的偷窃行为和向水体倾倒行为所致,所以应当援用《水污染防治法》第55条第3款关于“水污染损失由第三人故意或者过失所引起的,第三人应当承担责任”的规定,由第三人B等承担该污染损害的补偿责任。问:在B等尚未抓获的前提下,A是否应当对水污染损害承担补偿责任?答:就本案而言,判断A是否是承担这起污染损害事故补偿责任的主体,除了考虑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和化学品安全管理的规定外,还应当按照民法有关侵权行为的一般规定结合如下案情来具体考虑:第一,A的行为是否合法;第二,A是否依法履行了作为化学品经营者的特殊注意义务;第三,A保管化学品的行为是否存在过失,并且化学品是否会由于A的过失存在泄露或者丢失等危险;第四,A的行为与第三人B等的行为之间、特别是与损害之间存在着什么联系。本案合用《水污染防治法》第55条第3款的规定,必须以加害人对水污染损害承担“无过失责任”为前提条件。在本案中,由于A的过失、违法以及行为存在着发生损害的危险性,因此也就失去了合用《水污染防治法》第55条第3款的前提。就A与第三人B等的行为关系而言,A与第三人B等的行为之间在主观上应当是没有直接意思联络的,因此他们不存在民法上所谓“故意思联络的共同过错”。但是,民法上的共同侵权还涉及虽无共同故意、共同过失,但其侵害行为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行为,因此,在本案中的第三人B等尚未抓获归案的情况下,假如A不能依照《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的规定举证证明自己的行为不存在过错、行为符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和化学品安全管理的规定,行为对河流不构成污染损害的危险且与水污染事故无关时,就应当依照《民法通则》第106、124、130条的规定对这起污染损害事故承担连带补偿责任。假如B等被抓获,在A与B等之间也存在着他们之间的内部责任如何划分的问题,但是并不影响A对外承担连带补偿责任。当然,假如A履行了各种法定的义务,通常情况下第三人B等或其他意外的事情是不也许容易导致水污染事故发生的。一旦由于第三人的因素(如通过爆炸看管严密的仓库以获取化学品的行为)最终又致使水污染损害发生的话,A完全有理由依照《水污染防治法》第55条第3款的规定提出免责事由。11、2023年5月7日,农民杨某等5人(以下简称甲)发现在其合作承包的东湖养鱼场内有大量鱼苗死亡。经海滨市环境保护局(以下简称市环保局)调查、采样分析后认定,导致鱼苗死亡的因素是东盛造纸厂(以下简称乙)向东湖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具有大量的未经解决过的有毒氰化物所致。为此,甲向乙提出损害补偿请求,乙未予理睬。2023年12月,甲向市环保局申请对该损害补偿纠纷进行行政解决。在市环保局的调解下,甲与乙就补偿数额达成协议。事后,甲多次向乙索要补偿,乙以各种借口予以推诿,不予给付。无奈,到2023年1月,甲找到市环保局规定强制执行该协议,而市环保局却拒绝了甲的规定。因此,1995年7月,甲以市环保局不履行行政强制执行的职责为由,向海滨市人民法院提起了以市环保局为被告的行政诉讼。经审查,海滨市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甲不服,来到某律师事务所征询与本案有关的诉论与补偿问题。问:1、海滨市人民法院的裁定是否有法律依据?为什么?答:1、海滨市人民法院的裁定是有法律依据的。由于市环保局进行的调解不属于司法调解,而是具有第三人居中性质的行政调解。甲、乙双方在市环保局主持下达成的调解协议,对当事人双方既不具强制约束力也无强制执行力。所以甲方不能以市环保局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问:2、若甲仍坚持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纠纷,应依照什么程序提起何种诉讼?此类应提起的诉讼有何重要特点?答:2、若甲方仍坚持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纠纷,应当依照民事诉讼程序以乙方为被告重新提起民事损害补偿诉讼。而不是上诉。此类环境损害民事补偿诉讼的重要特点有:①实行举证责任的转移或倒置;②实行因果关系推定原则;③诉讼时效期间延长(《环境保护法》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补偿提起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12、凯伦酒店是一家中美合资三星级酒店,该酒店开业半年天天噪声不断,周边居民苦不堪言,纷纷向环保局投诉,经环保部门检测,该店的噪声超过国家标准,且未办理“三同时”手续。于是环保部门作出该酒店停业的决定,并规定在停业期间限期治理。与此同时,周边居民和酒店部分职工以酒店噪声超过排放标准为由向法院提出了民事补偿诉讼。问:(1)凯伦酒店以自己为中外合资公司为由,提出应当享受优惠政策,可以不执行《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这一理由是否成立?答:凯伦酒店以自己为中外合资公司为由,提出应当享受优惠政策,可以不执行《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这一理由不成立。因《环境保护法》合用于我国境内所有的单位和个人。问:(2)环保部门作出的决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答:环保部门作出的决定不符合法律规定。因责令停业和限期治理都是人民政府的职权范围,环保部门无权作出该两项决定。问:(3)法院是否应当受理居民和酒店职工的诉讼?答:法院应当受理居民的诉讼,但不能受理酒店职工的诉讼。因与职工之间的纠纷属于劳动争议,应先由劳动行政主管部门解决。13、前进化工厂和惠林造纸厂座落在一条小河的两岸。化工厂生产中排放三氯化铁残液,造纸厂生产中排放漂液废水。其排污浓度均不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在河水水位正常情况下,两个工厂均不会对河水导致污染。1999年5月该地大旱,河水明显减少,化工厂排放的废水冲入造纸厂的排污口,两股废水混和后,发生化学反映,产生有毒气体氯化氢,致使在河边劳动的12名搬运工人中毒晕倒。送医院抢救后脱险,受害人为此支付医疗费86000元。经本地环保局对两工厂排污口监测,其排污均无异常(达标排放),排放方式亦未违法。本地环保部门决定对两工厂各罚款6000元,并应12名受害人请求责令两工厂补偿受害人医疗费86000元,每个工厂43000元,两工厂承担连带责任。问:(1)环保局对两工厂给予行政罚款是否有法律根据?为什么?答:环保局对两工厂进行罚款处罚无法律根据。由于依照我国有关水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只有行为人的行为违法(2分)和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才干给予行政处罚。(2)工厂是否应对12名受害人进行补偿?为什么?答:工厂应当对受害人进行补偿。由于:(a)环境民事法律责任的承担不以行为的违法性为必要前提,行为人的行为不违法,但导致了环境污染损害的,也要承担环境民事责任;(b)环境民事侵权责任的承担实行无过错责任制,行为人虽无端意或过失,但导致了污染危害后果,也要承担环境民事侵权责任(或环境损害补偿责任)。14、四川省某县一公司建设在农村,其排放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环境噪声厂界排放标准10分贝,但其前后左右都是荒地,因而没有其他单位和居民受到该厂环境噪声的干扰,只有其本厂的职工受到不同限度的噪声危害。本地环境保护局以该公司超标排放噪声为由,责令其限期治理,并征收其环境噪声超标排污费每月1600元。该公司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规定撤消环保局的行政决定。其理由是,《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16条规定:“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应当采用措施进行治理,并按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按照该法第2条规定,环境噪声污染必须有超标和扰民两个条件。我公司只满足噪声超标一个条件,不属于限期治理和缴纳超标排污费的对象。结果,法院采纳了原告公司的意见,判决撤消环保局的决定。问:法院的判决是否对的?为什么?答:该法院对本案的判决是对的的。由于:(1)依照《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2条规定,构成环境噪声污染必须具有排放噪声超标和扰民两个条件,只超标不扰民的噪声不构成环境噪声污染。(2)责令限期治理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权限,环保局责令限期治理属于越权行政。(3)对不扰民的超标噪声,不应征收排污费。(4)《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因从事本职生产、经营工作受到噪声危害的防治,不合用本法。因此噪声对该厂工人导致的危害,不属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管辖。15、农民郭某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挖了一个养鱼池进行甲鱼养殖。某食品有限公司的废水排放渠距离养鱼池只有50米远。郭某听说食品有限公司排放的废水中有很多营养物质,于是萌发了引废水养甲鱼的想法。一天夜里,郭某偷偷扒开食品有限公司的排污渠将废水引入自己的养鱼池。第二天郭某养的甲鱼开始死亡,五天内所有死光。经评估,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郭某认为损害是由食品有限公司废水污染所致,于是依据《水污染防治法》关于“导致水污染危害的单位,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失的单位或者个人补偿损失”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损害补偿的诉讼。人民法院以该案属于环境污染案件,尚未请求环保部门解决为由,裁定不予受理。问:(1)人民法院的裁定是否合法,为什么?答:人民法院的裁定不合法,因环境污染的损害补偿纠纷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问:(2)食品有限公司是否应当承担补偿责任,为什么?答:食品有限公司不应当承担补偿责任,因是受害人自身的过错。16、湖南某县村民何某、张某等3人从某市矿务局工厂购回3.32吨装白砒灰的塑料编制袋,并以每吨1200元的价格卖给村民秦某、田某等3人。秦某等3人随即请来帮工将袋子在屋前的小渠中漂洗,在晒谷坪上晾晒。袋中的白砒灰随之进入空气和水中,导致一镇一乡、63个村、12个村民组40户的92人不同限度砷中毒,22437公斤粮食由于晒在坪里面而受污染;含砷量最高超标112倍不能食用;稻田、水渠底泥砷含量最高超标95倍;沿水渠以下10公里的水体中砷含量均超标。何某、秦某等6人怎么也没想到在社区里漂洗塑料编制袋居然会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问:(1)何某、秦某等6人应当承担什么责任?答:何某、秦某等6人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问:(2)何某、秦某等6人已构成什么罪名?答:根据《刑法》第338条规定,何某、秦某等6人构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问:(3)对何某、秦某等6人是否应以共同犯罪论处?为什么?答: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这种过失是指行为人对导致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严重后果的心理态度而言,行为人对这种事故及严重后果本应预见,但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已预见到但轻信可以避免。而共同犯罪必须是由故意构成,因此,何某、秦某等6人不能以共同犯罪论处。17、于县城北郊的某化肥厂有一条排放污水的管道通向小河,管道途中有村民张某承包的鱼塘一口。1999年8月26日,张某发现排污管道有漏水现象,即向化肥厂反映,并规定化肥厂采用措施防止漏水。化肥厂考虑到近期雨水较少,未对管道进行修理。同年9月7日,一场罕见的暴雨连续了3天,待雨过天晴后,张某鱼塘里的鱼所有死光,经济损失21600元。经调查、检查,系管道漏出的污水随雨水一同流入鱼塘,导致水污染致鱼死亡。张某规定化肥厂补偿损失,化肥厂认为下大雨是自然灾害,往年同期都是干旱无雨,给张某导致的损失是意外事件,不予承担责任。问:(1)化肥厂的理由成立吗?是否应当承担补偿责任?为什么?答:化肥厂以罕见的暴雨作为抗辩理由是不能成立的。化肥厂若要以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主张免责的话,就必须证明受害人的损害完全是由于自然灾害导致的。并且这种自然灾害必须是不可抗拒的。此外,其还须证明自己在灾害发生时已及时采用了合理措施但仍无法避免环境污染损害结果的发生。张某鱼塘中的鱼的死亡是化肥厂未及时采用措施修理先前已发现的管道漏水,导致大雨发生时污水漏出管道流入鱼塘引起的。其污染损害的发生是化肥厂未及时检修管道的过错行为所致,化肥厂规定免责的理由不成立,必须依法补偿张某的所有经济损失。(2)环境污染损害补偿责任的免责事由有哪些?答:本案关键在于明确污染环境致损民事责任中的免责事由。依照我国法律规定:一是不可抗力;二是受害人自身引起的;三是第三者故意或过失所引起的。由以上三因素导致污染损害的,可以不承担民事责任。18、曹某家隔壁房主买来一台榨油机,放在仅与曹家一墙之隔的房屋内,开办对外营业的榨油作坊。榨油机器整日隆隆作响,有时黑天半夜里还开机榨油,振动和噪声使得曹家不得安宁。为此,曹与隔壁房主作过多次交涉,但始终未解决问题。无奈,曹找到市环境保护局,请其出面解决。环保局并没派人对现场进行检测。振动和噪声使得曹家无法忍受。问:对于这一振动和噪声污染纠纷,曹某可以通过哪几种途径来解决。答:振动和噪声污染纠纷,除了可以通过直接与污染者协商加以解决外,尚有下列解决途径:(1)向环保部门提出请求,排除危害或者补偿损失。(2)向人民法院提起排除环境噪声污染危害的诉讼。19、2023年8月15日,某环境执法机构的执法人员在Z市现场执法检查时发现该市A纺织实业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未经环保主管部门批准,擅自闲置部分水污染物解决设施,排放的废水中PH值和化学需氧量分别超过排放标准。执法人员经调查,查明:1、A公司经Z市政府批准于1999年3月转制,转制后不再进行生产经营。A公司将厂区内的厂房、设备等租赁给数家公司使用,收取租金。A公司原有的污水解决设施则仍然由A公司负责管理,为厂区内的B公司、C公司和D公司3家有污水排放的公司解决生产废水。A公司已于2023年向市环保局领取了《排放污染物许可证》,有效期自2023年3月1日至2023年3月1日。B、C、D三公司均未向市环保部门申领排污许可证;2、A公司转制后,本来公司的污水排放口标志牌的名称没有变更,同时A公司负责厂区内公用工程的管理和维修,以及收取水费、电费、污水解决费、维修费和人工费等。《Z市征收排污费告知书》上的缴款单位也是A公司;3、A公司用其所有的污水解决设施为B、C、D三家公司解决生产废水,但并未与该三家公司签定委托解决的协议,也未向环保部门备案。问:本案中违法行为主体是哪个公司,对其应如何进行处罚,依据是什么?答:本案的违法行为主体应为A公司,A公司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属于未经环保部门批准,擅自闲置水污染物解决设施,排放污染物超过规定标准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行细则》的规定,对A公司处以罚款。本案中,虽然生产废水的产生者是B、C、D三家公司,但是最终的废水解决和排放者却是A公司。案中的污水解决设施是属于A公司所有并由A公司负责管理和使用,A公司向环保部门领取了排污许可证,并负责缴纳排污费,因此A公司有义务保持污染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转。A公司不经环保主管部门批准就擅自闲置污染物解决设施并超标排放,在主观方面存在过错,并且主观过错与违法事实存在因果关系,因此A公司应对该违法行为承担责任。20、某河面出现了一条数公里长的污染带,漂浮有大量白沫。环保部门经调查发现,是某纸业公司将大量未经解决的造纸废水与解决后废水混合后排入江中。环保部门对采样过程及该公司两条排水沟排放大量未经解决的造纸废水的事实进行了公证。环保部门认为,该公司存在故意不正常使用污水解决设施和恶意偷排污水的事实,对其进行行政处罚10万元,责令其封死排水沟,保障污水解决设施正常运转。该纸业公司申请进行处罚听证。由于环保局采用了公证取证的办法,该公司对排放未经解决的废水及《水质监测报告单》废水超标的事实没有异议,但提出当时连降大雨,导致污水解决池中水量增大而导致废水外排,应属不可抗力,并非故意不正常使用污水解决设施。环境执法人员认为,气象部门对降雨早有预报,该公司知道污水解决设施的设计规定无法满足生产需要,应采用限产或停产措施。但该公司在明知后果的情况下,为节省运营成本,放任污染发生,因而构成“故意”违法。并且,在污染事故发生后,该公司既未进行通报也未采用任何措施,而是任由污染产生,因此应当承担行政处罚的法律责任。问:以上案例中环保部们处罚是否对的,为什么?答:环保部们处罚是对的的。关于“不正常使用污染物解决设施”的认定,国家环保总局曾专门做过解释(环发〔2023〕177号),其中规定排污单位有“将部分或所有污水或者其他污染物不通过解决设施,直接排入环境”等任何一种行为的,环保部门可以认定为“不正常使用”污染物解决设施。排污单位明知上述行为也许导致污染物解决设施不能正常发挥解决作用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该结果发生的,环保部门对该行为可以认定为“故意”不正常使用污染物解决设施。在上述案件中,该纸业公司“明知”“将未经解决的污水从解决设施的中间工序引出直接排入环境”也许导致污染后果,为节省成本而“放任”结果发生,因而构成“间接故意”。根据《水污染防治法》及其《实行细则》的规定,责令故意不正常使用水污染物解决设施并且排放污染物超过规定标准的排污单位限期恢复正常使用,并应同时处以10万元以下罚款。本案中,由于该公司连续违法排污、排放的废水严重超标、行为后果严重,因此可以合用该条款的最高处罚,即处以10万元罚款。21、某年8月20日,某县环保局三位执法人员未出示执法证件,到原告刘某家豆腐加工厂征收排污费,未找到人,便到其经营的豆腐摊前,规定交纳220元排污费。刘以身上没带钱为由规定改天再交。执法人员就指责刘某态度不好,要“修理”一下。一会儿,其中一执法人员拿出一张盖有某县环保局公章的填空式行政处罚决定书给刘某,上面写着“市场12—2摊位:你单位因拒缴排污费,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现根据《某省征收排污费实行办法》第18条第1款规定,处以5000元罚款”。刘某不服,于某年8月25日向某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问:在本案中环保局违反行政处罚程序的行为有哪些?答:本案中违反行政程序的行政行为重要有:1、执法人员在执法时没有出示执法身份证件,是违法的。《行政处罚法》规定:“执法人员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身份证件,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当场交付当事人。”执法人员假如没有出示证件,便没有权力对当事人进行处罚。2、本案中执法人员不能因当事人对行政解决提出异议,就以态度不好加重其行政处罚。《行政处罚法》规定:“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必须充足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由此可见,当事人对案件提出申诉意见是当事人的一项法定权利。无论当事人的申辩有无理由,都是当事人行使自己权利的表现。该条第2款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所以本案中县环保局办案人员作出加重处罚决定,是侵犯了当事人进行申辩的权利。3、本案中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内容不符合法定规定。《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规定:“处罚决定应载明以下内容:(1)被处罚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被处罚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2)认定的重要事实、证据;(3)处罚的法律、法规依据;(4)处罚结论;(5)不服处罚申请行政复议的期限或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期限;(6)处罚机关的名称和印章;(7)作出处罚决定的年、月、日。”本案中,县环保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有以下错误:(1)错误填写当事人的姓名。本案的当事人应当是刘某,而不是“市场12—2摊位”;(2)没有载明行政救济途径;(3)没有执行人员的署名或盖章。22、某市环保局的环境监察人员在对某厂的含油废水解决设施进行检查时,发现该设施未运营,于是提取水样监测,发现该厂外排废水中石油类严重超标。市环保局对该厂依法责令重新使用含油废水解决设施,并处以罚款。该厂接受处罚,立即重新使用废水解决设施。为防止该厂再次擅自停运该设施,市环保局在实行处罚一周后,再次对该厂进行了现场检查。检查中又发现该厂解决设施停运,经监测,外排废水石油类仍严重超标。问:市环保局第一次处罚是否对的?依据是什么?能否再次对该厂进行处罚?答:该市环保局对该厂第一次处罚是对的的。《水污染防治法》规定:“水污染物解决设施必须保持正常使用,拆除或者闲置水污染解决设施的,必须事先经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批准。”本案中该厂的行为具有闲置水污染解决设施,未经本地环境保护部门批准的违法行为。根据《水污染防治法》第48条“排污单位故意不正常使用水污染解决设施,或者未经环保部门批准,擅自拆除、闲置水污染解决设施,排放污染物超过规定标准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保部门责令恢复正常使用或者限期重新安装使用,并处罚款”的规定。关于能否对第二次擅自停运同一解决设施的行为进行处罚,关键看这两次行为有无连续性,即中间有无中断。若中断则为两次行为;若无中断,则为一次违法行为。对照本案,该厂行为有中断,具有了两次违法行为的特性,因此该市环保局对该厂可再次实行行政处罚。23、某厂发生水环境污染事故后,不向本地环保部门报告,也未采用解决措施,且拒绝环保部门现场检查。县环保局依据《水法》第四十六条第二项和第五十三条及《实行细则》第三十一条第三项和第三十三条决定对该厂合并处罚一万二千元,但有关司法人员认为该处罚超过了规定权限。于是县环保局再次作出决定,分别对该厂下达二千元和一万元的处罚决定书。问:这样做是否合法?答:这样做是违法的。根据《行政处罚法》规定,对该厂做出处罚决定后,不得再次对同一违法行为给予罚款的行政处罚。该厂违反《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县环保部门可采用两种解决办法:一是可根据导致污染事故和拒绝现场检查两种违法行为,分别做出两个处罚决定。二是可以对该厂的违法行为合并处罚,超过处罚权限时,必须报上一级环保部门批准。24、某化工厂一盐酸贮罐忽然泄露,大量盐酸外泄,剌激性气体迅速向附近居民区漫延。该厂立即采用应急措施,制止盐酸继续外泄,并向本地环保部门报告,但扩散的盐酸气体使附近近百户居民受到影响,县环保局通过调查,认定这是一起由于厂方疏于设备管理而导致的一起较大的环境污染事故,应受害群众规定,县环保局居中调解,由化工厂一次性补偿受害群众人身伤害费2万元。问:请对该县环保局的解决进行分析,是否对的?答:《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十六条规定“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忽然事件,排放和泄漏有毒有害气体和放射性物质,导致或者也许导致大气污染事故,危害人体健康的单位,必须立即采用防治大气污染危害的应急措施,通报也许受到大气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报告本地环境保护部门,接受调查解决。”本案化工厂虽然采用了应急措施,并向县环保局作了报告,但并未及时告知附近也许遭受污染危害的居民,已经触犯了上述法律。并且事故因素是疏于设备管理所致,并非自然灾害所致。所以县环保局在对事故调查后,应受害人规定,居中调解是符合法律规定的。但县环保局对化工厂导致污染事故这一违法行为并未追究行政责任,是不妥当的。《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导致大气污染事故的企事业单位,由环保部门根据所导致的危害后果处以罚款”,该县环保局应对该化工厂处以罚款。25、环保局的监察人员在对某厂的含油废水解决设施进行检查时,发现该设施未运营,于是提取水样监测,发现该厂外排废水中石油类严重超标。市环保局对该厂依法责令重新使用含油废水解决装置,并处罚款。该厂接受处罚,立即重新使用废水解决装置。为防止该厂再次擅自停运该装置,市环保局在实行处罚一周后,又去该厂进行现场检查,再次发现该设施停运,经再次监测,外排废水石油类仍严重超标。问:市环保局可否再次对该厂进行处罚?答:《水污染防治法》规定“污染物解决设施必须保持正常使用,拆除或者闲置水污染解决设施的,必须事先经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批准。”本案中,该厂的行为具有闲置污染解决设施,未经本地环保部门批准的违法行为,据《水污染防治法》规定:“污染单位故意不正常使用水污染解决设施,或者未经环保部门批准,擅自拆除、闲置水污染物解决设施排放污染物超过规定标准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保部门责令恢复正常使用或者限期重新安装使用,并处罚款,该市环保局对该厂第一次闲置解决设施的处罚是对的的。关于能否对第二次擅自停运同一解决设施的行为进行处罚,关键要认定这两行为是否属于同一违法行。认定是否同一违法行为,就要看这两次行为有无连续性,即中间有无中断。若中断则为两次行为;若无中断,则为一次违法行为。对照本案,该厂行为具有中断,具有了两次违法行为的特性,因此该市环保局对该厂可以再次实行行政处罚。26、某县环境监察机构对一个体小石灰厂污染大气的行为给予2023元罚款,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时,了解到该厂即将停产,于是向该厂提出当场收缴罚款。问:监察部门的做法是否合法?答: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因该监察机构对石灰厂处以2023元罚款,已超过当场允许收缴罚款额(1000元),故不能当场收缴罚款。27、张某系张楼村村民,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建起了一砖瓦厂,并核发了30.7亩的《土地使用证》。在该土地可以用于做砖瓦的土壤被取用完以后,张某为了继续经营砖瓦厂,便与村干部协商,将村里的16.1亩耕地划归砖瓦厂使用,并与该村二组签订了土地使用协议书,张某向村里缴纳种植补偿费共4800元。同时还与村民唐某、沈某、贾某等私下达成用地协议,占用耕地5亩用于取土烧砖。经村民举报,县土地管理局对张某占用耕地的行为进行查处,并作出解决决定:对张某处以每平方米5元的罚款,限期恢复土地原状,责令加倍补偿唐某、沈某、贾某土地两年不能耕种的损失。问:(1)张某与村民组签订的用地协议是否合法?请说明理由。(2)指出县土地管理局的解决决定存在的问题。答:(1)张某与村民组和村民签订的用地协议是非法的,也是无效的。由于:《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严禁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在耕地上建房、挖沙、采石、采矿、取土等。村委会和村民组都无权批准使用耕地用于公司取土烧砖。农民个人更无权转让其承包的耕地的使用权用于非农业生产。(2)县土地管理局对案件的解决存在下列问题:1只处罚了张某,未处罚同样是擅自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的村委会和私下转让耕地使用权的村民。2对非法转让耕地使用的,没有给予没收非法所得这种行政处罚。3责令加倍补偿损失的行政决定无法律根据。28、冶炼厂A在未经有关部门统一的情况下,先后两次与无解决能力的B公司签订解决有毒废渣的协议书,这些废渣具有三氯化二砷(俗称砒霜)等10多种有毒物质322吨。B将这些废渣未经任何解决直接倾倒在C区域内,导致C内的环境导致严重的污染,土壤、植物、地面水、地下水环境等都受到了不同限度的污染危害。由于污染废渣数量大、污染物成分复杂、含量高以及重金属难降减性和砷的高毒性,导致的污染限度大、危害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给这一区域的生态环境,社会稳定带来很大危险,对国家财产和人民健康导致严重损害。问:该案中的行为违反了法律哪些规定?应当如何解决?答:A违反了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和标记制度和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送、处置的具体规定。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不得擅自倾倒、堆放危险废物,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置。应当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报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保部门备案,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处置等有关资料,并且对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以及收集、贮存、运送、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合,设立危险废物辨认标志。在该案中,A作为危险废物的产生单位,没有可以履行这些义务,根据该法规定,A应当对C区的个人和单位所导致的损害承担民事责任,接受限期改正和罚款的行政处罚,并且对A厂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B违反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制度。《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只有取得了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才可以从事收集、贮存、处置危险废物的经营活动。B公司在没有取得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收集、处置危险废物的行为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导致了重大的环境污染事故。根据该法规定,B应当与A一起对C区的个人和单位承担连带民事补偿责任,此外,B应当收受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的行政处罚,对B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在该案中,B的倾倒行为是出于故意,并且致使公私财务遭受重大损失,根据《刑法》第338条的规定构成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应予以刑事处罚。29、蒋某承包了湖面用来养殖甲鱼。某化工厂位于距湖泊2800米处,有一定数量的废水沿河道排入湖中。2023年春,蒋某花费8万元向湖中投放了幼甲鱼5万只,并雇佣帮工进行悉心照料。当年10月6日上午,工作人员发现湖面上漂浮了很多死甲鱼,经打捞共有l万余只。蒋某当即将此事告知某化工厂,并规定补偿损失。化工厂认为其排放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含量未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且已交排污费,拒不承担补偿责任。环保局调查后认定甲鱼死亡的因素是某化工厂排污所致,但化工厂排污的确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蒋某多次找环保局规定解决,但始终没有结果,于是向人民法院起诉。问:某化工厂是否应承担补偿责任?为什么?答:化工厂应当承担补偿责任。按照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由于环境污染损害补偿责任是一种无过失责任,化工厂排污是否超标与其导致的损害无关,也即达标排放污染物导致别人损害也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本案中化工厂实行了污染环境的行为,并导致了污染损害,且在行为与损害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因而构成了无过失责任的条件。30、2023年以来,某市花园社区(以下简称社区)距离某汽车修理厂(以下简称汽修厂)最近的一栋住宅楼中陆续有居民被确诊患有癌症。由于社区位于汽修厂下风向,已被确诊患有恶性淋巴癌的社区居民李某意识到癌症的发生也许与汽修厂喷漆作业有关。经专家证实,汽修厂喷漆过程中产生的刺激性气体含强致癌性的苯类物质,长期接触会诱发癌症。李某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规定汽修厂停止喷漆作业,并补偿损失30万元人民币。李某提交的证据除损害证明外,还涉及汽修厂所用油漆具有苯类物质的产品说明书、关于苯类物质具有强致癌性的专家证明、长期接触苯类物质会诱发恶性淋巴癌的医学文献资料、李某患有恶性淋巴癌的诊断证明。汽修厂则辩称虽然喷漆所产生的气体中具有苯类物质,但由于致癌因素很多,李某提交的证据不能直接证明其所患癌症与其喷漆作业之间存在必然因果关系,因此请求人民法院驳回李某的诉讼请求。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自1998年以来汽修厂因喷漆作业未采用有效措施防止有害气体散发,环保部门曾屡次向其下达限期治理决定书,责令其停止喷漆作业,重新选址,并远离人口集中区域。但是,汽修厂对此决定并未理睬。问:(1)在本案中,假如汽修厂否认李某提出的侵权事实,是否应当举证,为什么?(4分)(2)假如汽修厂应当举证,那么应当对哪些事项承担举证责任?(4分)(3)环保部门责令汽修厂限期治理而不采用进一步强制措施的做法是否对的,为什么?(4分)答:(1)汽修厂应当举证。在环境污染损害补偿诉讼中,对原告提出的侵权事实,被告否认的,由被告负责举证。(2)汽修厂应当对如下事项承担举证责任:第一、喷漆作业所产生的苯类物质与原告的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第二、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3)不对的。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对逾期未完毕治理任务的,环保部门应当对其处以罚款,并建议人民政府将其关闭。31、2023年6月1日某市环保局接到投诉,称某河支流河水有严重异味。环保局主管局长汪某指示环境监测站进行调查。环境监测人员经取样检测后,发现该支流河水中氨氮类物质严重超标。收到检测结果后,汪某认为氨氮类物质易于挥发,且汛期水量较大,不会导致严重后果。因此,环保局未采用进一步措施。同日环保局又收到投诉,称该河支流有死鱼现象。环境监察人员排查后发现氨氮类污染物是由某化工厂排放的,进一步调查后又查明:在总经理张某授意下,该化工厂新引进的生产线主体工程完毕后,环保设备未“三同时”验收即于2023年5月31日进行了试生产。在试生产过程中,由于环保设备不能正常运营,使得大量高浓度含氨氮污水直接排入某河支流。6月2日环保局工作人员制作了限期整改告知书草案,责令该化工厂立即停止试生产,并提交给汪某签署。汪某则认为该化工厂是本地的利税大户,曾多次受到本地政府的各类表彰。因此,汪某并未签署限期整改告知书。6月4日该河干流开始出现死鱼现象,自来水厂也被迫关闭了部分取水口。6月5日汪某意识到事态严重,遂通过电话责令该化工厂立即停止试生产。然而,一切为时已晚。当天夜间该河干流即发生了重大水污染事故,除河内的鱼类大量死亡外,沿岸十余家自来水厂也被迫所有关闭,导致直接经济损失约3000万元。数月后本地检察院向法院提起公诉,追究张某和汪某的刑事责任。法院经审理后做出了有罪判决。问:(1)张某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为什么?(4分)(2)汪某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为什么?(4分)答:(1)张某的行为构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化工厂未经批准进行试生产并排放污染物的行为,违反了国家环保法律的规定,直接负责主管的张某负有领导责任。化工厂违法排污的行为导致了重大水污染事故,并导致经济损失3000万元。因此张某的行为构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2)汪某的行为构成环境监管失职罪。汪某在得知化工厂存在违法行为的情况下,未及时履行监管职责,存在严重的渎职行为。汪某的渎职行为导致了重大水污染事故,导致了公私财产重大损失,因此,汪某构成环境监管失职罪。32、2023年8月,由于天气干旱,农民甲的农作物缺水,甲便将某化肥厂排放的污水引入自己的农田灌溉,结果导致农作物死亡,甲规定化肥厂承担补偿责任,遭到化肥厂的拒绝。理由是化肥厂并未故意将污水排入甲的农田,而是由甲积极引污水灌溉所为,故化肥厂不承担任何责任。问:(1)化肥厂是否应承担补偿责任?为什么?(2)假如甲提起诉讼,可以谁为被告?由谁来举证?甲提起诉讼的最后期限是何时?答:(1)化肥厂不应承担补偿责任。虽然环境民事责任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但在三种情况下可免予承担:①由于不可抗力导致并且行为人及时采用合理措施;②受害者自身导致的;③由第三者的故意或过失引起的。因此本案中甲某的损失是由于自身的因素导致的,化肥厂不用承担责任。(2)假如甲提起诉讼,以化肥厂为被告。由于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补偿诉讼,对原告提出的侵权事实被告否认的,由被告负举证责任。因此本案中应由化肥厂负举证责任。因环境污染损害补偿提起诉讼的时效为3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计算。因此甲提起诉讼的最后期限是2023年8月。33、某甲家住二楼,楼下为一餐厅。该餐厅天天排放大量的油烟致使某甲长期无法开窗户通风,某甲装在二楼外墙的空调散热器由于长期被油烟熏,已经无法正常使用,于是向环保部门投诉,规定予以解决。经环保部门检测,该餐厅油烟排放没有超过排放标准。经甲规定,环保部门对此纠纷进行调解,但是因餐厅坚持认为自己排放未超过标准不应补偿而未果。后环保部门作出决定,规定餐厅补偿甲2023元经济损失,餐厅不服,以环保局为被告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规定撤消环保局的解决决定。问:(1)餐厅不予补偿的理由是否对的?为什么?(2)法院是否受理此案?为什么?答(1):对的。环保部门对双方的环境纠纷只能作为居间调解的作用,通过调解方式,达成协议,解决纠纷。而不能以决定的方式规定餐厅补偿损失。答(2):法院不应受理此案。一方当事人不服调解解决的,可以向法院起诉,但是以民事纠纷提起诉讼,而不能以作出解决决定的环保部门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行政解决:是依照当事人的请求,由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依法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对补偿责任和补偿金额的纠纷作出调解解决。这种“解决”,立法原意是行政调解,而不是行政裁决。性质上属于行政机关居间对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权益争议,在查清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通过调解方式,达成协议,解决纠纷。它既不是行政裁决,也不是行政解决决定。它对双方当事人均无强制约束力和强制执行力。一方当事人不服调解解决,可以向法院起诉,法院仍以民事纠纷进行审理,而不能以作出解决决定的环保行政部门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34、A承包了某村土地30亩,B在附近的山上经营一个煤矿,B将从矿井内挖掘的大量的黑石土直接堆放在煤矿的周边。某日天降大雨,煤矿的周边堆放的大量黑石土被雨水冲到山下A的土地内。由于从矿井内挖出的黑石土,含碱量较大,冲到田地内,导致田地的碱化,使土地硬结,致使A的庄稼颗粒无收。问:黑石土导致的污染是否属于不可抗力?B是否要为A的损失承担责任?答:黑石土导致的污染不属于不可抗力,B应当对A的损失承担补偿责任。所谓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本案中,B在堆放黑石土时应当可以预见到黑石土也许被雨水冲刷到山下导致环境污染,并且这种也许性是可以通过B采用合理的措施予以防止的,因此黑石土导致的污染不是不可抗力。我国在环境侵权案件中实行的是无过错责任,即只要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行为人就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本案中B堆放的黑石土与A的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并且B不能主张不可抗力免责,因此B对A的损失承担补偿责任。并且,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由于尾矿、废石等导致环境污染的,除了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外,还要承担一定的行政责任。35、A和B分别经营的鱼塘相邻,有堤岸相隔。A经营的鱼塘因其不善于管理,鱼儿成长缓慢,眼看就要亏本,A就想方设法寻思如何挽回损失。正巧在附近有一家工厂C,其排污渠道与A的鱼塘排水口有一个汇合处,为了防止污染,平时这个接口是封闭的。某夜,趁着天降大雨,A偷偷将接口处挖开,污水进入鱼塘,导致鱼苗大部分死亡。同时,由于雨势较大,污水漫入了邻近B的鱼塘,导致B经营的鱼塘中鱼苗大部分死亡。问:(1)本案中,A的损害应当由谁承担补偿责任?为什么?(4分)(2)本案中,B的损害应当由谁承担补偿责任?为什么?(4分)答:(1)A的损害应当由A自己承担责任。环境民事责任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但在三种情况下可免予承担:①由于不可抗力导致并且行为人及时采用合理措施;②受害者自身导致的;③由第三者的故意或过失引起的。因此本案中A的损失是由于自身的因素导致的,工厂不用承担责任。答:(2)B的损害应当由A承担。由第三者的故意或过失引起的损害,应当由引起损害的一方承担责任。36、某县农民乔某,用网箱在其承包的水库中养鱼,经常乘船精心看护。某日上午,乔某发现许多死鱼漂浮于水面,且可以明显嗅到水面散发出的难闻气味。他意识到也许是水体受到上游某化工厂污染,导致鱼死亡,于是立即赶到县环保局,请求派人察看死鱼现场。县环保局的工作人员说:根据《水污染防治法》规定,渔业水污染事故应由渔业管理机构调查解决。乔某又立即赶到县渔业管理局,请求其调查解决死鱼事故。但渔业管理局既不安排人员到现场调查死鱼情况,也不对水库水质进行监测化验。为固定证据,乔某只好请县公证处对其死鱼情况进行公证,证明死鱼损失达60多万元。死鱼事件后不久,某化工厂收到县渔业管理局作出的因其渔业污染事故被罚款15万元的决定。由于缺少县渔业管理局的现场监测资料,乔某无法向排污者索赔,于是便以县渔业管理局不履行法定职责为由,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规定其补偿死鱼损失60万元。问:(1)环保局工作人员的说法对吗?为什么?答:(1)环保局工作人员的说法是对的的。由于《水污染防治法》第68条第2款规定,导致渔业污染事故,应当向事故发生地的渔业主管部门报告,接受调查解决。问:(2)乔某应当通过什么途径解决死鱼损害补偿问题?答:在目前情况下,张某可以通过下列两条途径解决死鱼损害补偿问题:以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为由,向法院提起以渔政管理站的上级单位水库管理局为被告的行政诉讼,规定其补偿因不履行法定职责给张某导致的损失。对向水库排放废水的化工厂提起民事诉讼,规定其补偿污染损失。37、某村村民徐某等人于1985年春在该县清水河边开始建井采煤。1986年《矿产资源法》公布后,徐某等人曾多次申请采矿许可证,但由于其矿井位于1986年《矿产资源法》规定的“重要河流、堤坝两侧一定距离内,不得开采矿产资源的地区”,故县矿管局始终未予批准发证,而徐某在没有开采许可证的情况下,无视法律继续开采。县矿管局和劳动局责令徐某等其他无证开采者停产封井,但徐某等人拒不执行此令,继续开采,终于酿成重大恶性事故。

问:本案中徐某等人违反了什么制度?为什么?ﻫ答:本案中,当事人徐某违反了采矿许可证制度。采矿许可证是国家实现矿产资源的保护和矿产资源总量调控的重要制度。徐某的开采行为违反了《矿产资源法》的有关规定。

《矿产资源法》第16条规定,矿产资源的开采必须依法进行审批,并获得许可。徐某在没有取得采矿许可证的情况下继续采矿,并且拒不执行上级机关停产封井的决定,属于滥采行为,违反了法律关于采矿许可的规定,是为法律所严禁的。ﻫ徐某作为采矿个体户,其采煤行为,违反了《矿产资源法》第35条第2款关于“矿产储量规模适宜由矿山公司开采的矿产资源,严禁由个人开采的规定”。并且违反了《矿产资源法》第20条第1款第四项关于“重要河流、堤坝两侧一定距离以内”不得开采矿产资源的规定。ﻫ徐某的无证采矿不仅导致了矿产资源的大量流失与浪费,并且由于安全措施不合法,引发工矿安全事故,其情节假如按照1997年《刑法》的非法采矿罪的犯罪构成来衡量,也是符合的,应当依法追究徐某的刑事责任。38、山西省某市环保局接到其辖区内一果农的投诉:某焦化厂超标排放大气污染物,使其果树水果产量大幅度减产,向焦化厂索赔不成,故请求环保局予以解决。环保局受理了该投诉,并组成调查组对污染损害情况进行调查勘验,地区农业环境监测站也出具了《对××苹果园内烟尘污染使苹果受害的调查报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41条和1987年9月5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该法于1995年8月29日被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并于当天公布生效)第36条之规定,环保局于196年3月11日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责令焦化厂自收到处罚决定之日起的15日内向果农支付污染损害补偿费5000元,但焦化厂收到处罚决定60日后,既不申请行政复议,也未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执行处罚决定。于是,环保局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但法院却裁定不予执行。请分析:环保局在本案中应有的地位及其解决权的性质,并指出环保局在该案解决中存在的问题,简要说明人民法院的裁定是否对的。答:环保局应当事人请求对环境纠纷的解决属居间调解行为,应制作解决决定书或者调解解决决定书,而不应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2)《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都没有关于“责令补偿损失”的行政处罚形式,环保局的这一处罚无法律根据。(3)环保局合用法律错误。本应合用修改后已经生效的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但却合用旧的《大气污染防治法》。(4)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是对的的。由于:《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都没有授权环保部门对不执行其纠纷解决决定的可以申请强制执行,《行政诉讼法》也没有规定对行政机关居间调解的解决决定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39、四川省某县一公司建设在农村,其排放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环境噪声厂界排放标准10分贝,但其前后左右都是荒地,因而没有其他单位和居民受到该厂环境噪声的干扰,只有其本厂的职工受到不同限度的噪声危害。本地环境保护局以该公司超标排放噪声为由,责令其限期治理,并征收其环境噪声超标排污费每月1600元。该公司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规定撤消环保局的行政决定。其理由是,《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16条规定:“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应当采用措施进行治理,并按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按照该法第2条规定,环境噪声污染必须有超标和扰民两个条件。我公司只满足噪声超标一个条件,不属于限期治理和缴纳超标排污费的对象。结果,法院采纳了原告公司的意见,判决撤消环保局的决定。请问:法院的判决是否对的?为什么?答:该法院对本案的判决是对的的。由于:(1)依照《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2条规定,构成环境噪声污染必须具有排放噪声超标和扰民两个条件,只超标不扰民的噪声不构成环境噪声污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