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时期气候变迁与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第二节一、气候变迁与古代文明1、陶器已轮制,末期出现青铜器;2、原始文字亦有发展,有了象形文字;3、农业生产工具有了较大的进步;4、人们的居住房屋出现很大变化,城镇开始出现5、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中国文明的起源和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的诞生都是在这一阶段。文明产生的标准文字、城市、金属器具、大型礼仪建筑二、气候影响着中国农耕区与游牧区的社会历史关系(一)气候是影响中国农耕政权和游牧民族地域分布的重要因素。
《辽史·营卫志》载:“长城以南多雨多暑,其人耕稼以食,桑麻以衣,宫室以居,城廓以治;大漠之间,多寒多风,畜牧畋鱼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此天时地利所以限南北也。”1、农牧业分界线东北大兴安岭东麓——辽河上游——阴山山脉——鄂尔多斯高原东缘及青藏高原以西的广大地区,都属于历史上传统的游牧经济分布地区。而在此界线以南和以东则属于传统的农耕经济分布地区游牧民族和农耕政权的界线基本平衡在长城一线。明代九边边墙——明长城2、农牧业分界线的变迁(1)游牧民族越过长城分界线(向南),与历史上气候的几个寒冷期一致;(2)气候的暖湿也往往造成了农耕经济区向游牧经济区的(向北)推进。
如西汉以前的河西走廊基本上是游牧民族的天然牧场,但是随着河西四郡的设置,这里逐渐被开发为农耕经济区了。(二)气候影响着中国古代民族关系
1、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南迁的形式、分期与特征(1)偏居塞外:先秦、秦汉第一阶段游牧民族和农耕政权二者的界线基本上维持在长城一带;秦西汉东汉(2)割占黄河流域;东晋十六国——南北朝
第二阶段:内迁游牧民族割占中原,黄河流域出现了五胡十六国的混乱局面,前秦疆域南界推进到淮河一线;东晋十六国南北朝(3)游牧民族政权与农业王朝长期分庭抗礼;辽金时期第三阶段:一个单独的游牧民族政权已经能够稳居黄河流域并敢于同农业王朝分庭抗礼;(4)入主中原:元、清
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先后建立了元、清两个大一统的少数民族王朝。2、南迁与气候的关系后三个阶段分别与中国历史上三次寒冷期——公元1—7世纪的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公元11—13世纪的北宋西夏金和南宋、公元15世纪以后的明清时期相对应。
2000年来温暖湿润气候期不断缩短,寒冷干旱气候期不断延长,干旱化程度日益严重,一次又一次地引发了塞外游牧民族深入黄河—长江流域,而其活动地域也越来越靠近中原农耕政权的核心地区。三、气候对中国政治经济格局演化的历史影响(一)气候变迁与中国古代人口分布1、战国至秦时,气候普遍温暖,移民多由内地的中低纬度向西北的中高纬度地区迁移。2、西汉末年起的气候连续转寒使得边境地区的农耕民族不得不大规模内迁。3、唐代开始南方人口显著增长,北宋南方人口明显超过北方,北方绝大部分地区的人口都在减少,黄河下游南北各地,特别是太行山以东人口的减少,更为显著。4、元代人口分布的南北差距到了更为扩大,长江下游三角洲和太湖流域的鄱阳湖滨成为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5、明代弘治年间,南北人口稳定下来,呈现3∶2的格局,这一比例一直持续到近代。(二)气候与中国历史早期的政治经济中心的形成和发展1、三国时期以前(1)华北地区,特别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这一区域是中原农业王朝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春秋战国时期,黄河中下游流域气候温暖湿润,是当时中国农业发展的最适宜地。(2)在夏、商、西周主要活动地域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三个经济区,即关中地区、三河地区(河东、河南、河内,即河南西、北部、山西南部,也就是战国时的三晋地区)山东地区(齐、鲁,包括河北南部)。南方:成都平原地区2、三国时期及以后(1)魏晋南北朝时随着干冷气候期的来临,长江流域的气候更适宜农业的发展,其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大大加快。
至东晋时,江南地区的经济已是“今之会稽(江浙一带),昔之关中”(《晋书·诸葛恢传》),并被认为是“衣冠礼乐尽在其间”,和中原文化的差别基本泯没了。(2)隋唐时期,政治中心虽仍在黄河流域,但已离不开南方经济的支持。为便于粮食漕运,其京都也相应东移。唐中叶以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特别是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木工班班组劳务分包合同
- 仔猪购销合同协议书
- 深圳住房租赁合同书
- 办公用品采购买卖合同
-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搜索引擎营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化工职业学院《英语学科教学设计与技能训练》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三江学院《世界古代史(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医务社会工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环境化学Ⅱ》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贵州财经大学《中学政治课教师技能训练》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版《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2024)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同步练习(全册)
- 养老院风险管控手册
- 99S203 消防水泵接合器安装图集
- 宝石学基础全套课件
- 手术风险及医疗意外险告知流程
- 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下册 饮料与健康课件 (共16张PPT)
- 数量金融的概况和历史课件
- 专业医院lovo常用文件产品介绍customer presentation
- 叉车日常使用状况点检记录表(日常检查记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