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2)土地利用管理_第1页
第二篇(2)土地利用管理_第2页
第二篇(2)土地利用管理_第3页
第二篇(2)土地利用管理_第4页
第二篇(2)土地利用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地利用规划系别:资源管理系教师:崔屹第二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第五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述第六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研究第七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第八章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第一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言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必要性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期限第二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条件一、区域的区位条件二、区域土地利用条件(一)区域土地利用的自然条件(二)区域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条件(三)区域土地利用现状的特征与问题第七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一、农用地的潜力(一)耕地的潜力(二)园地的潜力(三)林地的潜力(四)牧草地的潜力(五)其它农用地二、建设用地的潜力(一)城镇建设用地的潜力(二)农村建设用地(三)独立工矿建设用地(四)交通建设用地(五)水利设施建设用地三、未利用地的开发内涵潜力;了解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节土地利用的潜力分析第四节土地利用的方针、目标与战略一、土地利用的方针二、土地利用的目标三、土地利用战略第五节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调整一、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二、土地利用布局的调整

土地利用布局是对土地利用形式按土地利用结构在空间上加以布局,因此,把土地利用结构的时空布局形式称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模式,有地域分区和用地分区。第六节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一、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三、土地复垦规划四、土地整治规划五、重点项目规划一、土地利用分区的类型二、地域分区(将整个区域划分为若干在空间上相对完整的不同区域,也就是区划。)(一)地域分区的原则与依据1.地域分区的原则(1)综合性原则。(2)主导因素原则。(3)行政区划界线完整的原则。(4)地域共轭性原则。第七节土地利用分区2.地域分区的依据(1)相关的土地利用的法律、法规、政策及相关的技术规程;(2)区域内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土地利用的方针、目标及战略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3)行政区划的界线;(4)参照各种规划成果的区划,根据需要进行修订;(5)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划定地域分区。(二)地域分区的方法(1)综合因素分析,以主导因素划分地域的方法。(2)聚类分析法。(3)已有成果修订法。(4)高层次规划还可以再分Ⅱ级区划。(三)地域分区的内容(1)地域分区是高、中层次规划和宏观战略控制性规划进行区划的一个宏观控制措施。(2)地域分区是政策性规划,其规划性质是以结构规划、目标规划为主,规划的指标以宏观控制指标为主。(3)地域分区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专项规划内容要做较详细安排,对一些土地利用重大措施,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内容要落实到区域内,有针对性地使其落实到具体空间布局上。(4)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大建设项目要落实到具体位置,在区域内作详细性规划。(5)制定不同区域土地利用战略措施。 三、用地分区(可视为类型区,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单一类型区,采用主导用地类型划分。)(一)用地分区的原则与依据1.用地分区的原则(1)主导性原则。(2)农地优先的原则。(3)建设用地尽量不占和少占耕地,能占次地不占好地的原则。(4)用地分区与用途管制相结合的原则。2.用地分区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2)县、乡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4)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结果;(5)土地利用专项规划;(6)土地利用分用途管制措施。(二)土地利用分区的方法1.主导因子法。2.布局控制法。(三)用地分区的内容及管制措施土地用途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区基本农田保护区限制建设区林业用地区牧业用地区一般农地区限制/有条件建设区城镇建设用地区允许建设区独立建设用地区村镇建设用地区村镇建设控制区限制建设区风景旅游用地区禁止/允许建设区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区禁止建设区注:土地用途区二级类型区根据乡级规划编制的实际需要确定。区别:地域分区:高、中层次规划;宏观控制性;政策性;以结构规划、目标规划为主;用地分区:低层次规划;管理性;实施性;目的是分用途管制;突出布局规划;一、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认识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措施(一)法律措施(二)行政措施(三)经济措施(四)技术措施第八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措施一、土地利用计划二、土地利用的年度计划(一)土地利用的年度计划的依据(二)土地利用的年度计划的原则(三)土地利用的年度计划的内容三、土地利用的年度计划的审批程序

(一)用地计划建议的提出(二)土地利用的年度计划的编制与审批(三)土地利用的年度计划的下达(四)土地利用的年度计划的实施(五)土地利用的年度计划实施的监督(六)土地利用的年度计划的修改第九节土地利用计划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的优选(一)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含义是以一定土地利用系统的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将一定数量的土地分配到各用地部门,使土地在时间上得到合理安排,在空间上得到最佳落实。五要素:时间、空间、用途、数量和效益(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目标表述1.经济效益目标2.社会效益目标3.生态效益目标4.综合效益目标第十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的优选与评价(三)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的设计1.土地系统的界定2.土地利用分析3.结构优化的数学模型设计4.方案评价选优(1)等效益法。(2)等成本法。(3)效益成本比法。(4)采用现值的效益成本比。5.系统运行及完善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评价的目的和内容1.一般而言,为了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必须应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对规划项目进行多维可持续评价。以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为出发点,研究规划项目的必要性、合理性和经济性。2.对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加以全面审查和论证,判别方案的可持续效果优劣,并在方案中选择可持续效果最佳的方案,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3.土地利用可持续评价应包括政治、国防、社会、技术、经济、环境和资源等七个方面的评价。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应覆盖决策指标体系,或评价指标体系与决策指标体系间存在一种映射。选取时应遵守完全性原则、非相容性原则、简捷性原则、客观性原则。(一)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二)经济效益评价(三)生态环境效益评价指标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综合评价的方法(一)评价系数的确定1.评价系数:2.评价系数和等权条件下:非等权条件下:(二)指标权系数的确定1.特尔菲法2.等差法3.回归系数法4.模糊综合评判法5.灰色关联度法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文字成果(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书1.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必要性2.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的说明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布局的说明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方案的优选过程和原因(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工作报告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的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与方法3.任务与内容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成果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组织6.工作体会第十一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其它成果(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技术报告1.规划的理论2.技术路线3.技术方法4.规划模型应用的技术方法5.规划技术的提高与创新(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资料汇编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图件成果(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成果图以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例,说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需要的图件。1.土地利用现状图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3.土地适宜性评价图4.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图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过程成果图一、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长远规划的关系二、同国土规划的关系三、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关系四、同村庄规划的关系五、同农业综合开发总体规划的关系第十二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其它规划的关系附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需资料(一)社会经济与统计资料1、政府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2、政府工作报告(政府部门)(近几年)3、人口普查汇总资料4、历年统计年鉴5、人口资料:总人口、人口自然增长、机械迁移人口、非农人口、农业人口、流动人口、暂住人口6、规划区域历史资料:如地方志(二)土地部门资料1、土地利用详查资料与图件2、土地变更调查资料与图件3、土地登记年报或土地统计年报4、基本农田保护资料与图件5、历次非农建设用地清查资料6、待开发土地资源调查及其他专项土地调查资料7、土地评价资料8、上级下达的建设留用地指标9、上一级土地利用规划总体资料10、上一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三)自然资料1、土壤普查资料和图件2、气象资料(气象局)3、地形资料(土地局)4、水文资料(水文站)5、资源状况资料:矿产、生物、景观资源等6、“五荒四低”调查资料(计委区划办)7、生态环境状况资料(环卫局)(四)部门发展规划资料1、城建部门:城市发展规划、村镇发展规划、集镇规划2、交通部门:交通运输发展规划3、水利部门:水利水电发展规划、水资源调查开发规划4、农业部们:种植业发展规划、特色果、茶、桑基地发展规划、养殖基地发展规划5、林业部门:林业规划、森林资源调查与开发规划6、发改委: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农业区划、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工业发展规划、开发区规划、全县(乡)经济发展规划、乡企规划

注意:(1)保证资料真实性(2)资料口径统一(3)保证资料完整性(4)资料时间性附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交成果(一)成果主件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1)导言:规划目的、任务、依据、期限、范围(2)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3)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各类用地数量、结构、利用程度、效益、分布、潜力、问题(4)规划的目的与方针:规划目标、近期任务、利用方针、展望远景土地利用(5)土地利用结构调整:阐述各类土地调整数量、结构变化、利用原则、调控措施(6)土地利用分区:用途、面积、管制规则(7)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8)土地保护、整理、复恳和开发:范围、方向、目标、重点项目、计划、措施(9)下一级行政区域土地利用:分解各指标(10)实施规划的措施: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手段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说明(1)属修编性质的:说明上一轮规划实施情况、存在问题及修改必要性(2)编制规划简要过程(3)编制规划指导思想、目的、原则、任务(4)编制规划基础数据及其来源(5)重点规划指标和用地布局的依据(6)上一级规划落实情况及各部门用地协调(7)实施规划的条件(8)推荐方案可行性分析及实施的效益评估(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9)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3、规划图件(1)土地利用现状图(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比例尺:全国1:250万或1:400万省级1:20万或50万或100万地市级:界于省级与县级之间县级1:5万或1:2.5万乡级1:1万(二)成果附件1、专题研究报告(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2)土地适宜性评价(3)土地供需预测分析(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镇规划协调报告(5)其他特色专题研究报告2、总结报告(1)工作总结报告①规划组织领导与参加人员②规划编制过程③规划内容与方法④完成的主要工作成果⑤工作体会等(2)技术总结报告①编制规划技术路线概述②编制规划所采用具体技术方法与效果论证③技术方法技术上的创新及与国内外技术的比较④技术工作中的经验、体会、建议等附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涉及范围广,不同级别、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规划由于区域差异和级别不同,侧重点和内容深度不同。1、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1)确定对全国有指导意义的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的方针政策及目标和措施;(2)协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的土地利用关系;(3)根据全国的生产力总体布局与用地需求,划分不同的土地利用地域区;(4)提出各省(市、区)的土地利用方向和指令性指标,对跨省(市、区)的重要工程项目用地进行布局,并确定用地规模;(5)拟定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的政策措施。2、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1)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的要求,结合本省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土地利用的问题,确定全省土地利用目标和方针;(2)根据全省土地利用目标和各地区(市)土地资源特点提出各地区(市)的土地利用方向和目标;(3)根据全省的生产力总体布局与用地需求,划分不同的土地利用地域区;(4)对各种用地、生产基地及跨地区(市)的基础设施工程用地进行布局,提出土地利用结构的指导性调整指标及省内重要基础工程和重要工矿项目用地规模;(5)解决地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不能考虑的地市与地市之间的土地利用问题;(6)制定实施规划的有关政策和措施。3、地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1)根据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本地区土地资源特点及土地利用的问题提出本地区土地利用的方针;(2)根据本地区土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确定本地区的土地利用目标;(3)根据本地区土地利用的目标和各县土地资源特点,确定各县土地利用方向;(4)确定区内中心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工程、重要工矿项目用地的规模和布局;(5)协调地区内县与县之间的土地利用,解决县与县所不能考虑的土地利用问题;(6)制定实施规划的有关政策和措施。4、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1)根据地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本县的实际情况,确定本县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与任务;(2)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制定全县各类用地指标,确定分阶段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保护任务;(3)划定土地利用区,确定各区土地利用管制规则;(4)安排能源、交通、水利等重点建设项目用地;(5)将全县土地利用指标落实到乡(镇);(6)拟定实施规划的措施。5、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

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最基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它作为一个规划层次,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导下单独进行编制,但最好能与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起来同步进行。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任务是落实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根据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及本乡(镇)的土地资源特点,确定乡(镇)土地利用的目标和方向;(2)具体确定并落实县级规划所确定的各类土地利用区;(3)编定各土地利用区的使用用途,具体落实每块土地的规划用途;(4)阐明落实上级规划指标和各类土地利用区的途径、措施。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前言第一章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第二节机遇与挑战第二章指导原则与目标任务第一节指导原则第二节规划目标第三节主要任务第三章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第一节严格控制耕地流失第二节加大补充耕地力度第三节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第四节强化耕地质量建设第五节统筹安排其他农用地第四章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第一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第二节优化配置城镇工矿用地第三节整合规范农村建设用地第四节保障必要基础设施用地第五节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第五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第一节加强基础性生态用地保护第二节加大土地生态环境整治力度第三节因地制宜改善土地生态环境第六章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第一节明确区域土地利用方向第二节实施差别化的区域土地利用政策第三节加强省级土地利用调控第七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第一节加强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第二节健全规划实施管理制度第三节完善规划实施的利益调节机制第四节加强规划实施的基础建设第五节推进规划民主决策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一、前言二、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一)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二)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三)土地资源潜力三、土地利用基本方针与目标(一)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及对土地利用的要求(二)土地利用基本方针与目标

四、土地利用规划控制指标(一)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二)建设用地与内涵挖潜控制指标(三)土地开发、整理指标五、土地利用分区环京津区、秦唐沧沿海区、环省会冀中区、邯邢冀南区、张承自北区六、实施规划的政策与措施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节约用地、保护耕地重要性的认识(二)加强土地宏观管理,建立土地利用宏观调控体系,保证省级规划的落实(三)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是实施规划的关键(四)积极开展土地整理,严格控制城镇、村庄用地外延,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五)搞好后备土地资源开发与土地整理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保证(六)巩固和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七)建立和实行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八)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强化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前言第一章土地资源状况与形势第一节自然与经济社会概况第二节土地利用状况第三节土地利用和管理面临的形势第二章土地利用战略第一节土地利用指导思想和原则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定位第三节土地利用战略格局第四节土地利用战略目标.第五节土地利用战略任务第三章严格农用地管理,促进合理利用与保护第一节合理安排农用地,促进农业协调发展第二节优化农用地布局,发挥区域优势第三节加强耕地保护与建设管理第四节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管理第五节加强其他农用地管理第四章节约集约用地,保障科学发展用地需求第一节调整建设用地结构,促进各业协调发展第二节优化建设用地布局,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第三节严格建设用地管理,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第五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构建生态屏障第一节构建“四区两片”生态保护格局第二节加强重点生态用地保护第三节构建城乡和平原农田林网防护体系第四节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管理,防止土地生态环境破坏第五节实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建立生态用地保障机制第六章统筹区域土地利用,实施土地调控政策第一节冀东地区第二节冀中地区第三节冀南地区第四节冀北地区第五节加强市级土地利用调控第七章实施土地利用重大工程第一节粮食主产区基本农田建设工程第二节建设用地整理工程第三节矿区土地整治复垦工程第四节基础设施工程第五节生态建设工程第八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第一节明确规划实施和耕地保护的共同责任第二节强化规划的整体控制作用第三节严格规划实施管理第四节完善规划实施的利益调节机制第五节探索创新规划实施的调控政策第六节加强规划实施的基础性工作唐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前言一、土地利用条件(一)自然条件(二)社会经济条件二、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一)土地利用结构(二)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三)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三、土地资源潜力和土地的供需分析(一)土地资源潜力和土地的供给(二)土地的需求四、土地利用规划目标和方针(一)土地利用规划目标(二)近期规划任务(三)土地利用方针(四)远景土地利用展望五、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一)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二)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三)城镇居民点建设用地规模(四)土地利用布局调整六、各类土地利用指标分解(一)主要控制指标(二)其他土地利用指标七、土地利用分区(一)城市及城郊建设区(二)北部山地丘陵农林果矿产开发和生态保护区(三)中部平原耕地保护、粮棉油菜生产、土地整理区(四)南部沿海土地开发区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政策和措施福建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前言第一章土地利用现状与形势第一节土地资源现状与特点第二节土地利用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第二章土地利用战略第一节土地利用总体战略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重点第三章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土地利用目标第四章土地利用主要任务第一节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第二节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第三节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第四节协调土地利用和生态保护第五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优化第六章土地利用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第一节耕地保护工程第二节村庄整理工程第三节节地工程第四节重点项目用地保障工程第七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第一节加强规划实施的法制建设第二节强化规划实施的行政管理第三节完善规划实施的经济手段第四节提高规划实施的技术保障第五节扩大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九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第一章总则第三条本规划适用于全市行政辖区内的一切土地利用行为。市域内城镇建设、交通、水利等专项用地规划必须服从本规划。第四条本规划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具有法定效力,必须严格执行。市人民政府制定确保本规划实施的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措施与制度。市土地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本规划实施的日常监督与管理工作。各有关部门应当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第五条市人民政府每年对执行本规划有显著成效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第二章土地资源状况第三章土地利用的基本方针、任务与发展目标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第十二条农用地结构调整第十三条建设用地结构调整第十四条未利用土地第五章土地利用分区第十六条西部山地丘陵林业农业用地区第十七条北部平原丘陵城镇旅游农业用地区第十八条东部丘陵山地农业林业用地区第十九条中部丘陵平原农业水产独立工矿用地区第六章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和保护第七章重点建设项目用地第八章实施规划的政策与措施第九章附则第三十八条本规划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实施情况变化,按照规定程序进行修改。第三十九条本规划未尽事宜,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第四十条本规划中的具体问题由九江市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负责解释。第四十一条本规划的规划文本、1:25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和1:25万土地利用现状图及其附表,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第四十二条凡过去下发的土地利用规划及有关规定中与本规划不符的,以本规划为准。江苏昆山陆家镇前言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和潜力分析第三章土地利用目标和方针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第五章土地用途分区第六章基本农田保护第七章土地开发、复垦和整理第八章城镇土地利用规划第九章近期规划(2005年)第十章规划实施与管理第十一章附则第一节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概述一、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二、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涵(一)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是传统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效益评价的深化。(二)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质是中宏观、短时间尺度上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效应评价的延续。(三)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战略环境评价(SEA)的中间层次(四)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区域环境影响评价(REA)的上一层次第八章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三、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一)规范土地利用规划的可持续性的必要措施(二)有利于解决我国所面临的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三)从源头上控制土地利用规划可能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弥补传统EIA的不足第二节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基础与原则一、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基础(一)系统学理论(二)环境经济学理论(三)可持续发展理论(四)景观生态学理论(五)国情和国策理论二、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一)科学、客观、公正原则(二)早期介入原则(三)整体性原则(四)公众参与原则(五)一致性原则(六)可操作性原则(七)充分协调原则第三节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方法和程序一、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一)规划分析;(二)环境现状与分析;(三)环境影响识别与确定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四)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五)针对各规划方案(包括替代方案),拟定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确定环境可行的推荐规划方案;(六)开展公众参与;(七)拟定监测、跟踪评价计划;(八)编写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告书、篇章或说明)。 二、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一)早期介入程序(二)同步介入程序(三)后期介入程序三、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一)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概述(二)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1.压力+状态+响应方法2.生态服务价值方法3.生态资源破坏损失方法4.生态足迹方法5.土地可持续承载能力分析6.专家评价法一、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方案的编制1、指导思想2、编制原则3、编制依据应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坚决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与“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保护环境”的方针。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