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课时人口迁移_第1页
第二十八课时人口迁移_第2页
第二十八课时人口迁移_第3页
第二十八课时人口迁移_第4页
第二十八课时人口迁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口的分布与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第一章人口与环境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及类型学会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理解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产生的影响认识外国文化、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重难提示1.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分析。(重点)2.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难点)

3.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重点)第六章人口的变化一、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1、人口变动①人口自然增长,取决于人口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数值大小。②人口机械增长,即迁入人口的增加值。2、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A国际人口迁移B国内人口迁移【点拨】人口迁移一般具备三个条件人口移动、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与联系1.人口迁移是一个专有名词,是人口移动的主要形式,其含义是指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离开自己原来的居住地而长期移居他乡。迁移者称为移民,其原居住地称为迁出地,新居住地称为迁入地,它的突出特征是长期改变居住地。人口迁移的第一个含义是时间性特征,即人口移动的长期性,而不包括频繁往来的人口移动;第二个含义是空间性特征,是指较长距离的人口居住地的变化;第三个含义是指居住地的改变,不同于长途、长时间的出差及派出工作或学习。2.人口移动不同于人口迁移。人口移动是指人口从一个地方来到另外一个地方的活动,不论其距离远近、时间长短,只要有空间移动,就属此概念,如狩猎活动、旅游活动、朝圣活动、日常上下班等。3.人口流动通常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的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思考探究】简述人口迁移率与人口数量的关系。提示:①人口迁移率=迁入率-迁出率。②若某地区人口迁移率大于0时,人口迁入数量_________迁出数量,人口数量增加;迁移率等于0时,迁入人口和迁出人口相等,人口数量不变;迁移率小于0时,迁入人口_________迁出人口,人口数量减少。(②所述状况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的前提下)大于小于3、世界及我国的人口迁移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定居减少A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的迁移活动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19世纪前出出出入入入入入入出出出世界人口迁移(1)国际人口迁移时期特点主要流向原因意义19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由旧大陆到新大陆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调整了人力资源空间分布格局世界人口迁移(2)国际人口迁移的新表现迁移形式科技移民劳务输出国际难民迁移迁移人口特点高素质人才外国廉价劳动力战争难民、政治难民迁移原因寻找更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发达国家和地区劳动力不足;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战乱、种族冲突、政治迫害世界人口迁移(2)国际人口迁移的新表现迁移形式科技移民劳务输出国际难民迁移迁移方向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由人口稠密国家流向人口稀疏国家流向和平国家、能对难民提供避难需要的国家主要影响发展中国家在人才和经济上蒙受双重损失缓解发展中国家就业压力,赚取外汇给迁入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许多问题B国内人口迁移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地区移居十年磨一件范国雄(新浪微博:@爱弄PPT的老范)高中地理课件/第三代电话Q:1476360113“民工流”产生的原因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②城乡或地区之间出现巨大的收入差距③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及国家的优惠政策十年磨一件范国雄(新浪微博:@爱弄PPT的老范)高中地理课件/第三代电话Q:1476360113“民工流”的特点①主要从山区流向平原,从农村流向城市,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四川、江西、安徽、贵州、湖南等农业人口大省是民工主要输出地,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以及工矿地区是民工的主要输入地;②季节性流动以成年民工为主,“外籍工人”以年轻人居多;③流动不稳定;④文化素质偏低4、人口迁移的影响评价迁入地有利影响: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不利影响: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增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迁出地有利影响: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联系,有利于发展缓解人地矛盾,促进发展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不利影响: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人口迁移的影响评价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有何影响?提示: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______________要求发生变化。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高端技术人员的________,加快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发生变化。数量和素质迁入【思考探究】国内、外人口迁移右图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关于该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B.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减小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D.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50%以上A该省在2000年时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达到0.51%,属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增长模式。由2000年与2010年的人口数据对比可以看出,人口密度不存在大幅减小现象。而城市人口的增加依赖于城市化过程,即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迁移。2000年城市人口是8235×27%=2223.45万,2010年的城市人口是8042×40%=3216.8万,增长不到50国内、外人口迁移右图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B.水利工程移民增多C.省级行政区域缩小

D.劳务输出数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不为负值的前提下,只是滞缓了人口增长的速度,而不会造成人口数量的减少,从题意看,既然研究的对象是我国西部的某省,就不可能是行政区域缩小,因为那样会失去可比性。劳务输出是西部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并且随着东西部经济差距的加大,人口迁移的规模在不断加大,会造成当地常住人口的减少。而随着西电东送工程的逐步实施,西部某些省区的水利工程移民增加,但是迁移的规模不会达到近200万之巨,况且水利工程多是就近后靠式的迁移。人口迁移的影响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2005~2010年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CB迁移人口数量是该区人口总数和人口迁移率共同决定的,贵州迁出人口比重虽然高于四川,但由于总人口远低于四川,迁出人口数量要低于四川;同理,迁入人口上海少于广东;浙江迁入人口比重远高于江苏,而迁出人口比重基本一样,故人口增长率高于江苏;安徽经济落后,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天津。第2题,大量青壮年人口的迁入,使沪、京、津青壮年人口比重较高,延缓了三市老龄化进程。人口迁移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类人才。如今,外来人口已经成为上海常住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对上海的社会经济发展正在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概述图一、图二所反映的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积极意义。人口迁移的影响概述图一、图二所反映的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积极意义。从外来人口规模看,中心城区外来人口数量少于郊区,从外来人口增长幅度看,中心城区人口增长幅度远低于郊区人口增长幅度;郊区中,西、南郊区人口增长低于东、北郊区,这有利于上海中心城区的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有利于城市功能区的优化,有利于促进郊区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减轻中心城区的环境压力上海外来人口性别比趋向平衡,这有利于社会、家庭、婚姻的稳定,有利于上海的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由图二可知:由图一可知:国内、外人口迁移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近些年,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务工的外来人员约30%来自安徽省。请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大量安徽人前来务工的主要原因。就业机会多(劳动力需求量大),收入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距离安徽近(交通成本低;地理环境相近)。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具体分析如下:1.自然环境因素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气候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并通过人类生产生活影响人口迁移水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产生活格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土壤通过影响______________而影响人口迁移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制造业的发展影响人口迁移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引起饥荒或生态恶化而迫使人口迁移农业生产2.社会经济因素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经济因素最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也会造成大量人口迁移交通通信相对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促进了人口迁移文化教育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和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______________人口迁移婚姻家庭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对未成年人、老年人的迁移影响较大促进3.政治因素因素政策政治变革战争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可起到鼓励或限制作用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并引发人口迁移分析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思路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分析某具体案例中的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要注意以下原则:1.由主要因素到次要因素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或者发生在同地之间、不同时间的人口迁移现象,它们的原因和动力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 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 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右图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A.粤、豫、黔、沪 B.豫、粤、黔、沪C.粤、豫、沪、黔 D.豫、粤、沪、黔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AD可以大致根据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比较,使用排除法解题。①的常住人口大于户籍人口,且常住人口大于1亿,说明是人口迁入区,豫为迁出区,所以可以排除B、D;②的户籍人口超过1亿,且大于常住人口,说明是人口迁出区;③的户籍人口大于常住人口,也是人口迁出区;④的人口大于京、津,且常住人口大于户籍人口,是人口迁入区,黔是迁出区,可以排除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是由农村到城市、由山区到平原、由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河北主要流向京津,安徽主要流向长三角,湖南、广西主要流向珠三角,主要以就近迁移为主。故选D。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一般起主要作用。下列组合中,影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不是经济因素的是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③④B②表示的是老年人口迁移路线,是因为南部地区阳光充足,环境质量较好。③表示的是我国1980年以前的人口迁移路线,是由政策因素导致的。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人们习惯上把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东北人口的迁移叫做“雁南飞”。“雁南飞”现象对山东省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下列有关这种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②促进了思想和文化的交流③对交通、教育、住房等带来巨大的压力④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东北地区的环境压力A.①②④

B.①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③④C人口迁移给迁入地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思想和文化的交流;同时给迁入地的交通、教育、住房等带来巨大的压力;④是对迁出地的影响。下图为我国目前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其中,图甲为我国目前人口主要迁出地分布示意图,图乙为我国目前人口主要迁入地分布示意图,图丙为一则广东省某地招工漫画。读图完成3.我国人口净迁入最多的省区是A.新疆、山东、北京 B.湖南、福建、海南C.上海、新疆、云南 D.广东、浙江、上海4.我国目前的这种人口流动将A.严重阻碍沿海地区经济发展B.加重沿海地区的环境压力C.加快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D.加速中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5.下列有关当前我国“用工荒”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有()A.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型急需大量高技术人才B.中西部地区高新技术发展急需大量高技术的工人C.中西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吸引民工在当地就业D.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工资水平低影响了民工的迁入3选D4选B5选C第3题,根据图例用人口迁入数减去人口迁出数大致估算。第4题,从图示信息看:目前,我国人口主要由中西部流向东部,将提高东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弥补劳动力不足,促进经济发展,但会加剧东部地区的环境压力。第5题,近年来,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迁入吸引劳动力在当地就业。三、地域文化与人口概念文化地域文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外国文化与人口婚俗宗教影响出生率的内容包括:初婚年龄大小、婚姻稳定程度等一般不反对人口增殖,易形成较高的出生率中国文化与人口表现影响传统文化观念及其成因现代文化观念及其成因生育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早生贵子”、“人丁兴旺”、“成家立业”。在人口相对不足的古代农业社会,早婚早育有利于劳动力增殖“先立业后成家”、“晚婚晚育”;在人口压力十分沉重的当代中国,晚婚晚育逐渐成为一种婚育文化时尚;人们学习时间延长,就业压力增大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家庭获取财富的手段主要依靠扩大人口规模,尤其是增加男性劳动力“只生一个好”、“男女都一样”;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完善职业选择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士”“农”“工”“商”是传统农业社会人们所推崇的职业选择顺序工业化、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从事工商业的人口越来越多,形成了“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观念人口流动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父母在,不远游”的儒家孝道思想。定居是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婚姻和工作的地域范围空前广阔;现代交通和通信事业的发展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下图是美国本土、新西兰、新加坡和科威特的轮廓图(比例尺不同)。上图四国中,与其他三国相比人口地域文化差异最大的是A.①B.②C.③D.④D科威特属阿拉伯国家,其地域文化、生育婚姻观念与其他三国具有明显区别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下图是美国本土、新西兰、新加坡和科威特的轮廓图(比例尺不同)。上图四国中,早婚之风盛行,人口增长较快的可能是A.①B.②C.③D.④D科威特属阿拉伯国家,其地域文化、生育婚姻观念与其他三国具有明显区别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下图是美国本土、新西兰、新加坡和科威特的轮廓图(比例尺不同)。其中不是由近代移民建立起来的国家是A.①B.②C.③D.④D科威特属阿拉伯国家,其地域文化、生育婚姻观念与其他三国具有明显区别科威特历史悠久,是重要人类文明发祥地,不是移民国家。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重男轻女指数是希望生育男孩的母亲人数与希望生育女孩的母亲人数的比例,下表是联合国人口机构2006年公布的部分国家“重男轻女指数”。人口生育意愿与中国文化传统相似的国家是A.韩国、泰国、菲律宾B.菲律宾、泰国、尼泊尔C.巴基斯坦、尼泊尔、韩国D.哥伦比亚、肯尼亚、委内瑞拉国家巴基斯坦尼泊尔韩国泰国肯尼亚哥伦比亚菲律宾委内瑞拉指数4.94.03.31.41.11.00.90.9C重男轻女指数受民族传统习俗和经济发展模式等因素影响,我国传统上是农业大国,受儒家学说影响深远,结合传统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所以我国民间一直就有重男轻女的习俗;表中巴基斯坦、尼泊尔、韩国的重男轻女指数都较高,说明他们的人口生育意愿与中国文化传统相似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重男轻女指数是希望生育男孩的母亲人数与希望生育女孩的母亲人数的比例,下表是联合国人口机构2006年公布的部分国家“重男轻女指数”。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是通过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而表现出来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男孩偏好”的传统与“稻米文化”密切相关B.中国的儒家文化有“男孩偏好”的传统思想,

但重视子女的质量和注重自我发展C.发达国家受基督教的影响,没有性别偏好D.“重男轻女指数”反映发展中国家普遍渴望生育男孩国家巴基斯坦尼泊尔韩国泰国肯尼亚哥伦比亚菲律宾委内瑞拉指数4.94.03.31.41.11.00.90.9A“稻米文化”是指传统农业中的水稻种植业,因劳动强度大,对男性劳动力的需求量大,逐渐演变为“男性偏好”,并形成传统;中国的儒家文化有“男性偏好”的传统思想,重视的是子女忠、孝、节、义等传统道德,对于子女自我发展往往以“大逆不道”扼杀;基督教虽然没有性别偏好,但发达国家并不是都没有性别偏好;从表中可知发展中国家“重男轻女指数”并不是都高,菲律宾、委内瑞拉、哥伦比亚、肯尼亚就是例子。四、人口迁移统计图的判读【图表特征】人口统计图是根据人口的相关地理数据绘制成的直观图形,最常考查的一种形式是曲线图或折线图,即利用线条的升降、起伏来显示人口数据的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一般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迁出、迁入率(‰)(如图1);另外也有坐标图(如图2),它的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迁出率和迁入率,它显示静止的人口迁移状况。人口迁移统计图的判读(以下图为例)1.看坐标轴,明确表示的含义图中横坐标表示的是迁入人口比重,纵坐标表示的是迁出人口比重。2.比较人口迁出数量图中贵州迁出人口比重稍大于四川,但四川省人口基数(8673万)远比贵州省(3502万)多,故贵州迁出人口数少于四川。3.比较人口迁入数量图中上海市迁入人口比重约为24%、广东省迁入人口比重约为14%,但广东省人口总数为10430万人、上海市人口总数为2302万人,故广东省人口迁入多于上海市。4.比较人口增长率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机械增长率。浙江和江苏都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都较低,比较图中数据可知,浙江省机械人口增长远大于江苏省,故浙江省的人口增长率大于江苏省。5.结合省级区域间人口迁移,判断老龄化、城市化水平人口迁移主要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会加快迁出区老龄化进程、延缓迁入区老龄化进程;人口迁移无论对迁入区还是迁出区,都会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300万。据此完成(1)~(2)题。(1)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总人口减少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2)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A.美国

B.日本

C.俄罗斯D.德国DA[思维流程]1.问题探究读上图思考下列问题:(1)该市自然增长年变化率有何特点?提示:自然增长年变化率在增大,但增长幅度较小,人口数量在增加。(2)该市人口迁移有何特点?提示:①国际人口迁移为正值,说明人口以迁入为主,但迁移年变化率降低即人口迁入减少。②国内人口迁移为负值,说明人口迁出。③人口净迁入量减少。(3)该市总人口增长有何特点?提示:总人口增长年变化率减小,但仍为正值,说明总人口数量仍在增加。2.信息解读增加净迁入净迁出增加(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3、4题。3.2005~2010年()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4.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3选C4选B第3题,本题人口统计图只提供了人口迁入、迁出的信息,没有各省区的人口总量及增长数量等信息,所以无法判读人口迁移数量的多少,故A、B项不正确;由于统计图中没有涉及人口总量或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数据,所以也无法判读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情况,故D项不正确;从图示看,浙江与江苏相比,迁出人口比重相似,而迁入人口比重较高,故其人口的增长率要高于江苏,C项正确。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项皖、赣、黔三省迁出青壮年较多而迁入较少,会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错误B项沪、京、津三市迁入青壮年较多而迁出较少,会延缓人口老龄化进程正确C项此项迷惑性较强。三省虽然有较多青壮年迁出,但是迁出的人口多为农村人口,城市人口迁出很少,反而使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提高了城市化水平。此外要注意2005~2010年,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城市化整体水平基本都是上升的错误D项迁入人口多从事第二、三产业,大量人口迁入沪、京、津,使得三市城市人口比重进一步升高,提高了三市的城市化水平错误基础落实练练出高分1.(2014·广东文综)近年来,随着我国内地的企业不断增加,原在沿海工作的务工人员出现大量返乡就业的现象。这种现象总体上不利于(

)A.推进家乡城镇化进程 B.促进家乡经济发展C.增加春运长途客运量 D.促进区域文化交流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原在沿海工作的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减少了春运长途客运量,故选C。返乡就业或创业,多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能够推进家乡城镇化进程,促进家乡经济发展,故不选A、B。外出务工、返乡就业,促进了内地家乡与沿海务工地之间的文化交流,故不选D。答案C人口迁移差额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总人口×100%。读图,回答2~3题。1234567891011121314152.四地中可能为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是(

)A.A地和B地

B.A地和C地C.B地和C地

D.B地和D地解析发达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达,因此人口自然增长率低,迁移差额率高,A地和B地符合此特征。A3.导致D地人口迁移率为负值的原因最可能是(

)A.经济落后 B.政策因素C.社会因素 D.环境变迁解析D地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迁移率为负值,最可能为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A123456789101112131415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完成4~5题。迁出国数量(万人/年)迁入国(万人/年)数量中国30.3美国110.0墨西哥26.7德国21.1印度22.2加拿大17.3印度尼西亚18.0英国13.6菲律宾14.4澳大利亚8.31234567891011121314154.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解析读表格数据,根据各国迁出、迁入人口数值分析,人口迁移主要趋向是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A1234567891011121314155.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A.更高的社会地位 B.更多的休闲时间C.更高的收入 D.更优的自然环境解析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更高的收入,更好的发展空间。C123456789101112131415(2011·广东文综)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6~7题。1234567891011121314156.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A.迁入率持续上升 B.迁出率持续降低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解析该省级行政区的迁入率、迁出率都呈波动变化,A、B、C项错误,但迁入率一直高于迁出率,故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D1234567891011121314157.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A.上海 B.安徽 C.湖南 D.河南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省级行政区的迁入率一直远远高于迁出率,应为我国经济发达省区,四个选项中只有上海符合条件。A123456789101112131415能力提升练人口性别比指的是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数。下图为“1998~2000年我国迁移人口和未迁移人口的性别比”,回答8~9题。1234567891011121314158.关于迁移人口和未迁移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未迁移人口中性别比差距大B.35~40岁女性人口迁移最多C.儿童不迁移D.30~52岁迁移人口中男性约是女性的1.4~2倍解析结合图示可知,迁移人口中性别比差距较大,35~40岁迁移人口较多,性别比较大,女性人口迁移较少;30~52岁迁移人口中男性约是女性的1.4~2倍。D1234567891011121314159.河南省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