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两千年商业史王小毅“人们可以用三种方式去研究经济:通过理论、通过统计和通过历史。”--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
《经济分析史》“中国为世界上历史最完备之国家。然而,中国最近,乃为国民最缺乏国史智识之国家”。--钱穆·《国史大纲》在“二十四史”中,中国企业及商人的记载非常之稀少。“在中国这部历史长剧的发展中,中国商人阶级,没有占据显要位置。它只是一个配角——也许有几句台词——听命于帝王、官僚、外交官、将军、宣传家和党魁的摆布”--费正清(美)·《剑桥中国史》中国人不重视商业吗?司母戊大方鼎重量达833公斤,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9厘米铜比例为84.77%,锡为11.64%,是一个非常恰当的合金配比铜要到1200℃才能熔化,所以必须有某种鼓风助燃的设备。大方鼎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连续灌注才能成功,当时使用的炼埚是熔铜量为12.7公斤的“将军盔”,以它800多公斤的重量,需80个以上的“将军盔”同时进行溶化如果一个炼埚配备3~4个人,则共需250人左右同时作业,从场地上看,一个炼埚占地起码20平方米,因此其工作场地至少是2000平方米的大平台。结论是:要铸造司母戊大方鼎,必须组建一个300~400人左右的工匠团队,进行科学的工种分配,协同操作,掌握好火候、精炼程度、铜液灌注时间,以保证质量。从公元前11世纪--1900年代的清朝末年,冶铁作坊的规模基本相仿,几乎没有扩大。西汉时期每户家庭的用铁量将近4公斤,而这与1949年之前农村家庭用铁的实际情况大体一致。--彭曦《战国秦汉铁业数量的比较》“在1949年以前,中国的农村变化不太大,我当时看到的农村基本上跟汉朝相差不多。各地农村所用的机械类农具,如水排(水力鼓风机,约早欧洲一千多年)等都是在汉代就已经发明出来了。”--许倬云《汉代农业》一,先秦-汉:中国工商模式的生成二,唐-宋-元:中国企业的早期实践三,明-清:官商模式的固化一,先秦-汉:中国工商模式的生成【1·1】管仲变法管仲(?—公元前645),一个失败的商人:“三辱于市”《国策》:“管仲其鄙之贾人也。”
齐国:“地泻卤,人民寡,带山海”。边缘小国靠经济改革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两大改革政策:(1)“四民分业,士农工商”“在礼,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左传》“士人夫不杂于工商”
--《逸周书·程典》“工商出乡不与士齿。”--《礼记·王制》《国语·齐语》:齐国有士乡十五个,工商之乡六个,每乡有两千户,以此计算,全国有专业军士三万人,职业的工商臣民一万两千人。此外,在野的农户四十五万户。1(2)盐铁专营国有经济管仲:万乘之国的人口约为千万,如按成人征人头税,应缴纳者约为一百万人,每人每月征三十钱,为三千万钱。如果进行盐的专卖,每升盐酌量提价出售,每月可能得到六千万钱,就可望得到一倍于征人头税的收入。国家垄断山泽资源:“苟山之见荣者,谨封而为禁,有动封山者,罪死而不赦。有犯令者,左足入,左足断;右足入,右足断”。资源垄断,承包经营:“与民量其重,计其赢,民得其七,君得其三”
管仲变法的意义:(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家主义试验;(2)重商精神:国家成为营利性组织,在税赋收入之外,另有专营收入。卡尔·马克思:“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国家存在的经济体现就是捐税”;道格拉斯·诺斯:政府是“一种提供保护和公正而收取税金作为回报的组织,即我们雇政府建立和实施所有权。”【1·2】商鞅变法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卫国书生秦国:“秦始小国,僻远,诸夏宾之,比于戎翟。”30岁的商鞅与22岁的秦孝公:最激烈的变法运动。商鞅的“霸道之术”:“农耕”、“军战”、“中央集权”特征:反智、愚民、好战(1)工商政策:垄断全国的“山泽之利”纳粹政策;严禁粮食贸易;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废除货币;(2)人口管制:实行户籍制度;(3)全面镇压知识分子和商人,“国有六虱,儒、商为首”;2(4)打破贵族世袭制度,实行军爵制;以攘外的方式安内--“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5)土地改革:“废井田,开阡陌”;(6)统一度量衡:“商鞅方升”;(7)推广郡县制度唐德刚:中国三千年可分为部落制、封建制和郡县制三个阶段,商鞅之后,几无大变。
变法十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勇于公战,怯于私斗”。《战国史》:秦孝公在位24年,发动战争6次;惠公在位27年,发动17次,武王在位4年,发动2次,昭王在位56年,发动48次,庄襄王在位3年,发动4次,嬴政在位26年,发动战争31次。总计一下,从商鞅变法开始到完成统一大业,凡前后141年,秦人共发动战争108次。商鞅变法的意义:(1)第一次“命令型计划经济”的成功试验;(2)“强国”逻辑的实践者,为“表儒内法”、“外王内霸”的治国模式确立了标本--中国自古只有“强国逻辑”,而无“富民逻辑”。司马迁对商鞅的评价:“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后世遵其法。”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毛泽东,1973年,《读(封建论)呈郭老》【1·3】桑弘羊变法“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规律:(1)任何一次政权更替的初期,大多会实行宽松的经济政策;(2)中国历代开国君主均对商人非常讨厌;“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汉律人出一算,唯贾人与奴婢倍算。”商贾“禁锢不得为吏。”“纳粟拜爵”制度,不包括商人在内。3“文景之治”七十年:“轻徭薄赋”和“与民休息”;其中,十二年全免田租,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一次。(2006年,中国政府取消农业税)“汉初实为中国商人第一次获得自由发展之安定时期也。”--李剑农,《先秦两汉经济史稿》【汉初富豪榜·中国历史上第一张富豪榜】1,四川卓氏,冶铁;2,四川程郑,冶铁;3,河南南阳孔氏,冶铁,长途运输业;4,山东曹邴氏,冶铁,金融;5,山东刁闲,盐业;6,河南洛阳师史,长途运输业;7,河南任氏,粮食业;8,北方桥姚,养殖业;9,陕西邓通(官商),铸钱业;10,江苏吴王刘濞(官商),铸钱、冶铁、盐业。其他上榜的富豪及产业--秦杨:粮食生产成一州首富;田叔,掘墓,文物贩卖业;桓发:“博戏”,博彩业;雍乐:零售业;雍伯:胭脂水粉,化妆品业;张氏:“水浆”,饮料业;郅氏:“洒削”,镪剪子和磨刀,小五金;浊式:猪羊杂碎制品,肉类食品业;张里:医治马匹,兽医业。汉初产业及财富流动特征:(1)能源性产业是财富最聚积之地;(2)专业化经营是商业成功的关键:“此皆诚壹之所致。”
(3)自由市场经济,造就民间富豪。“文景之治”所造成的政治后果:(1)中央羸弱,地方势力坐大;(2)商人阶层崛起,挑战政府权力:“富商大贾或蹛财役贫,转毂百数,废居居邑,封君皆低首仰给”(3)官商经济出现;刁闲、南阳孔氏等人“连车骑,交守相”晁错:“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晁错的《削藩策》与“七国之乱”无盐氏与战争财:“关东成败未决,莫肯与”,无盐氏贷千金,“其息什之”。司马迁的指责:“不佐国家之急”
汉武帝:真正缔造了中央集权制度的皇帝。(1)重建中央权威:颁布《推恩令》,中央委派刺史;(2)统一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发动战争:攻匈奴、灭朝鲜、征越南;
司马迁评论:“外事四夷,内兴功利,役费并兴”,“兵连而不解,天下共其劳”、“费以亿计,县官大空。”登基第二十年,因中央财政亏损,推行国营化经济政策,具体执行者是桑弘羊--商人之子。桑弘羊变法:在产业、流通、税收三大领域同时展开。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整体配套改革。(1)产业改革:盐铁、铸钱、酿酒国营化;--“以商治商”,任命大盐商东郭咸阳和大冶铁商孔仅为大农盐铁丞,主管全国的盐铁官营事务;--设立国营铁厂,向各地委派铁官;--酿酒业的国营化,酒榷与盐铁并列称为“三业”,成为国家实行垄断经营的主要产业。改革效果:--中央财政状况大改观。从武帝到晚清,盐的专营收入均占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司马光:“盐之为利厚矣,汉武之世,斡之以佐军兴。其利居天下税入之半”。
--民营大盐铁商从此绝迹。专营政策对地方政府和商人阶层造成致命性打击:
桑弘羊:“令意总一盐铁,非独为利入也,将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也。”
(2)流通改革:“均输”与“平准”均输法:规定所有贡品均按照当地市价,由政府统一采购,然后由官办的运输机构再运往其他不出产此类物品的地区高价出售。设立均输令,各地设均输官,建立起一个由中央统一管理的国营商业网络平准法:由国家控制全国的物资和买卖,以平衡物价。“均输与平准,其功能等同于物资部和物价委员会,是一种非常典型的计划经济运作模式。”改革效果:--“一岁之中,太仓、甘泉仓满。边余谷。诸物均输帛五百万匹。”--民营的大运输商从此绝迹。(3)税收改革:“算缗令”与“告缗令”
“算缗令”:征收20%的财产税。凡属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囤积商等,都要据实向政府呈报自己的财产数字,并规定凡二缗(一缗为一千钱)抽取一算,即两百文。而一般小手工业者,则每四缗抽取一算;“告缗令”:有敢于告发的人,政府赏给他没收财产的一半。任命一批酷吏,强力推广,大农令颜异以“腹诽”的罪名被处死。
改革效果:推行三年,“告缗遍天下”,中等以上的商贾之家,大都被告发抄产,政府没收了难以数计的民间财产以及成千上万的奴婢。桑弘羊变法的意义:(1)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下的经济治理基本模型;(2)世界史上的强大帝国,国力之盛和经济规模之大,为全球第一;反思:(1)造成民营经济的空前萧条;(2)遭到儒家的反对。“烹弘羊,天乃可雨”。董仲舒:“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3)武帝晚年,“天下困弊,盗贼群起”。公元前89年,下《罪己诏》:“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至今事有伤害百姓,靡费天下者,悉罢之。”(4)武帝去世之后,引发了第一场经济大辩论。大辩论:《盐铁论》,公元前81年。甲方,儒生--(1)盐铁、均输、平准是“与民争利”,造成民间经济萧条;(2)国营企业生产和经营存在重大弊端,其商品要么不适民用,要么质量恶劣,各级官吏则强买强卖。
“县官鼓铸铁器,大抵多为大器,务应员程,不给民用”、“今县官作铁器,多苦恶,用费不省,卒徒烦而力作不尽”、“轻贾奸吏收贱以取贵,未见准之平也”(3)盐铁政策造成老百姓“逐末弃本”,整个社会民俗败坏不堪。乙方,桑弘羊--(1)工商为“富国之本”,“富国何必用本农,足民何必井田也”;(2)国营政策的好处:“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利用不竭而民不知”
(3)对外战事不断、国内天灾频繁,如果增税解决财政困难,势必激发民变而采取国营化政策,却完全可以达到“民不益赋”又增加收入。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1·4】王莽变法变法背景:武帝留下的“盛世后遗症”。管制政策相继松弛;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差距拉大;中央为外戚和宦官把持,地方上出现强大的世族势力。王莽(公元前45—公元23)外戚出身:“莽独孤贫,因折节为恭俭”,公元8年篡汉,以“恢复周礼”、“均贫富”为目标,启动大规模的经济改革。“王莽是中国第一位社会主义者”。--胡适4王莽变法:“武帝-桑弘羊”模式的升级版。(1)“五均六筦”,全面恢复盐铁专营和均输、平准二法。“五均”:在长安及洛阳、邯郸等大都市设立五均官,工作:一是定时评定物价,名曰“市平”;二是控制市场供应;三是办理赊贷,根据具体情况,发放低息贷款;四是征收山泽之税及其他杂税。“六筦”:官府掌管六项经济事业,即:由国家专卖盐、铁、酒,专营铸钱,征收山泽生产税,经办五均赊贷。对市场价格进行完全的计划管制:“诸司市常以四时中月,实定所掌,为物上、中、下之贾,各自用为其市平。”(2)征收财产税宣布征收个人所得税,所有从事工商业者,都要向所在地的县官自报所得,按十分之一的税率缴纳税金,有敢不报者或自报不实者,全部没收所得,并罚在官府做工一年。(3)货币改革:七年间,四次改变货币;货币总名为“宝货”,分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六种,六种货币又细分为二十八个品种。结果:“百姓愦乱,其货不行”“每一易钱,民用破业,而大陷刑”。哈耶克:计划经济者从来都有一种“致命的自负”。(4)土地改革:
恢复土地国有制“更名天下田曰王田···不得买卖,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与九族邻里乡党。”改革成效:(1)“五均六筦”剥夺民间,引发权贵资本的壮大;“郡有数人,皆用商贾”、“乘传求利,交错天下,因与郡县通奸,多张空簿,府藏不实,百姓愈病”。(2)财产税及土地国有化引起中产以上利益集团的集体反抗;(3)币制变动让金融秩序大乱。改革十五年,得罪了几乎所有的社会阶层。杀王莽者,“商人杜吴”。王莽变法的意义:(1)第一次“社会主义试验”的失败;(2)儒家治国思想与中央集权体制在经济政策上严重不匹配;【1·5】工商命运与中央集权制度问题:为什么在四次大变法中,政府与商人阶层总是处在对立与争利的状况之下?对立的根本原因:经济体制为大一统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服务从管仲到王莽的变法,均是为了强化中央集权;中国:惟一超过2000年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公元前221年--至今历史工具:中国治理的“四格迷图”: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无产阶层有产阶层(1)中国改革以及国家治理的焦点,从来就是调整四大利益集团之间、及其内部的利益关系(2)在不同时期、不同的经济领域中,存在不同的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改革的路径选择,就是对此的不同判断。维持中央集权体制的四大制度建设: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模式:郡县制(秦);全民思想控制模式:独尊儒术(汉)社会精英控制模式:军爵制(秦)科举制(唐)宏观经济制度模式:国有专营制(汉)中央集权在经济上的需求:(1)充足的财政收入以维持对内和对外的稳定;(2)中央掌握重要资源,以遏制地方和民间对抗;对中央集权构成竞争关系的利益体:地方政权(军事力量)、有产者中国从来不是一个轻商的国家,而是一个贬商的国家。治国理念:“民不益赋而国用自饶”(汉·桑弘羊)“敛不及民而用度足。”(唐·刘晏)“吾取诸于商贾,非取诸民也。”(清·钱大昕)理论基础:“国有资本必须在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支柱性行业中处于主导地位。”(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实质效果:“垄断天下之利源,以便其专制”--(民国·刘师培)必然路径:中央集权-资源垄断-国家主义-权贵资本主义。在这一路径之下,民营资本的成长必然受到压抑,中国企业史也因此成为一部不断被打断的历史。二,唐-宋-元:中国企业的早期实践【2·1】盛唐经济(公元7世纪)与刘晏变法魏斐德之问:“在世界第一批帝国――罗马和汉朝――崩溃后,中国历史和欧洲历史为何差异起来呢?”答案:“统一是中国的一种文化”。一,隋朝(589年-618年)的两大遗产:大运河: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科举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最后一项重大工程。“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费正清,《剑桥中国史》科举制度“至少是中国社会为何没有象西方社会那样发展成为一种资本主义制度的原因之一。”--布罗代尔,《文明史纲》“中国经济的长期停滞,科举制度之弊,应是其中之一。”--侯家驹的《中国经济史》5二,唐太宗治国:“贞观之治”是“文景之治”的克隆翻版:(1)减税:农业税锐减为2%;取消商税;
(2)放松民间管制:“罢酒坊,通盐池盐井,与百姓共之,远近大悦。”“思改前弊,以谐民俗,其潼关以东,缘河诸关,悉宜停废。”(3)下放地方财政:“唐时州县上供少,故州县富,兵在藩镇,朝廷无甚养兵之费。”从618年开国到公元742年(唐玄宗天宝年间),唐政权对工商业的宽松政策衍续了一百二十多年,成就盛唐气象。“道路列肆,具酒食以待行人,店有驿驴,行千里不持尺兵”。--《新唐书·食货志》
(3)唐对商人的政治歧视:李渊:“工商杂类不预士伍”;李世民:“朕设此官员,以待贤士。工商杂色之流,假令术逾侪类,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贵贱异等,杂用五色,五品以上,通著紫袍,六品以下,兼用绯绿。胥吏以青,庶人以白,屠商以皂,士卒以黄”。“禁工商不得乘马”。(4)严禁官员经商与公廨钱制度“食禄之家不得与民争利”、“五品以上,不得入市。”公廨钱制度:长安七十多所衙门,每所可选富商九名,每人贷予“公廨钱”4万钱以上,5万钱以下,用于商业活动,每月纳利息4千钱,一年4·8万钱,以单利计算,年利率约为百分之一百。实质:以商养官。三,盛唐的商业和商人活动(1)北方的“丝绸之路”:由长安向西,可自由横穿整个欧亚大陆,直驱地中海东岸的安都奥克,全长约7100公里。(2)南方,公元671年,穆斯林商人穿过马六甲海峡第一次到达广州,这里很快成为穆斯林商人的集聚中心。(3)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城市,它被称为“世界性首都”,唐王朝与三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过交往;(4)以长安为起点,修筑七条放射性的驿道,通往各个城乡,沿途每15公里设立一个驿站,全国共有1639处。
(5)唐设立官市,禁止草市,商品交易是一种“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交易时间:“日中而聚,日落而散”;产品规格:诸造器用之物即绢布之属,有行滥短狭而卖者,各杖六十;销售价格:“凡建标立候,陈肆辨物,以二物平市,以三贾均市。”店铺租金:“自今以后,其所赁店铺,每间月估不得过五百文”。(6)服务业大发展,贸易商人职业化:第一次出现行业协会(商人组织):长安东市二百二十个行,每行其主持人称为“行头”。“由漫无组织的工商业者进而成为较严密组织的行业,不能不算是质的变革。”--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牙人:由官方认定的职业经纪人。四“盛唐富豪举例”:1,胡商邹凤炽,商业地产及贸易,“山树虽尽,臣绢未竭。”2,王元宝,商贸流通;玄宗:我闻至富可敌贵。朕天下之贵,元宝天下之富,故见耳。3,定州何明远,纺织业,绫机五百张,“袭胡为业”。4,裴明远,商业地产,废品收购业,养蜂业。5,罗会,“剔粪”,城市环保业。6,杨崇义,商贸;7,郭万金,商贸;特点:(1)贸易型、城市商人为主流;(2)第一次出现了从事国际贸易的大商人;(3)没有出现大的盐商、铁商;《大唐六典》:“凡州县内,有出铜铁处,官未采者,听百姓私采。”五,盛唐宽松政策所造成的政治后果:(1)“干弱枝强”,地方藩镇势力坐大;唐太宗用边将的“三不原则”:“不久任、不遥领,不兼统”;唐玄宗:十余年不换将官;各路节度使尽用胡人;安禄山竟兼统三道节度使,拥有天下三分之一的兵权。(2)商人阶层崛起;《开元天宝遗事》:“长安富民王元宝、杨崇义、郭万金等,国中巨豪也,各以延纳四方多士,竞于供送。朝之名僚往往出于门下,每科场文士集于数家,时人目之为豪友。”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
叛乱八年,“数百里州县,皆为废墟。数年间,天下户口什亡八九。”战乱之后:“州县多为藩镇所据,贡赋不入,朝廷府库耗竭,中国多故,戎狄每岁犯边,所在宿重兵,仰给县官,所费不赀”。
六刘晏变法(1)征收财产税,“十分取二”;征收关税。“商旅无利,多失业矣”(2)盐业专营:公元758年,重新设立盐铁铸钱使这一职务,尽榷天下盐”,盐价上涨十倍;(3)刘晏:桑弘羊的创新版神童刘晏:“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己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
--《三字经》能吏刘晏:“为人勤力,事无闲剧,必一日中决之”
在盐政上的改革:--统购统销政策改为“民产-官收-商销”;--制订了“常平盐”制度,防止投机牟利。在流通领域的改革:--建立常平仓(仓储和物流中心),对重要商品产销进行管制;评价:“刘晏因平准法,斡山海,排商贾,制万物低昂,常操天下赢资,以佐军兴。虽挐兵数十年,敛不及民而用度足。唐中偾而振,晏有劳焉,”(4)德宗处死刘晏后的专营政策:一个失败的“小汉武帝”--宣布酿酒、茶叶、冶铁业全面国家专营;--“间架税”,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房产税;--“除陌钱”:交易税;武力削藩失败,下“罪己诏”:“朕实不君”,赦免所有叛乱藩镇,“一切待之如初”。晚唐景象:地方藩镇强大,官商经济横行;--长安商人李泳,“贿赂交通,遂至方镇”,河阳节度使;
每年盐利入官时,少入官家多入私,官家利薄私家厚,盐铁尚书远不知。--白居易公元875年,贩卖私盐出身的黄巢造反。公元907年,朱温篡唐立梁,“五代十国”。
长安寂寂今何有,废市荒街麦苗秀;含元殿上狐兔行,花萼楼前荆棘满;昔时繁盛皆埋没,举目凄凉无故物;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韦庄,《秦妇吟》
七,刘晏变法的意义:(1)在国营化政策中加入了商品交易的成份,第一次出现特许型商人;(2)国营化政策在短期能产生稳定社会的奇效,可是,它如同毒瘾上身,往往愈演愈烈,欲罢不能,最终走向初衷的反面;【2·2】宋与王安石变法宋朝的时代特点: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欲得富,赶着行在卖酒醋。――宋·庄季裕《鸡肋编》
历史学家对宋代的两极化评价:“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里,宋是最贫最弱的一环,专从政治制度上看来,也是最没有建树的一环。”--钱穆“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6一,宋工商业繁荣的起源(1)“水稻革命”与“大陆孤立主义”;第一个人口过一亿的国家,内需旺盛。中国在农业上的早慧,使得“欧洲发展到它早期现代化的程度时,中国则早于它400年就达到了那个水平。”--魏斐德,《世界历史背景下的中国》(2)温和执政:程伊川·“本朝超越古今者五事”:百年无内乱、四圣百年、受命之日,市不易肆、百年未尝诛杀大臣、至诚以待夷狄。(3)开国之后的宽松政策:--减税;--政务公开:“榜商税则例于务门,无得擅改增损及创收。”--开放草市,允许民间自由贸易;(4)思想开放:永嘉学派·“功利之学”--“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三,宋代企业的制度创新(1)诞生了股份制合伙公司,比欧洲早500年;中西相同之处:均诞生于远洋贸易。“中国的个别资本的集中以’合股、合伙’的形式典型地表现出来其萌芽形态业已产生于宋代的’合本’、’连财合本’、’斗纽’等惯行中。”--斯波义信,《宋代商业史研究》(2)定金制度“世间交易,未有不前期借钱以为定者。”(3)包销垄断,“立券”制度;(4)出现了职业经理人,“干人”;
“枣阳申师孟,以善商贩著干声于江湖间,富室裴氏访求得之,相与欢甚,付以本钱十万缗,听其所为。居三年,获息一倍,往输之主家,又益三十万缗。凡数岁,老裴死,归临安吊哭,仍还其赀,裴子以十之三与之。得银二万两。”
四,宋代民间几乎没有出现大商人1,朱沖和朱勔父子;2,青州麻氏,地主;3,李益,“长道县酒场官”;4,北宋康喜、南宋吴傅,盐商;5,阎大翁,盐商;6,帽子田家,大桶张家;7,新安祝氏,商贸;“我寻找宋代大商人的路走得好苦,找到的大商人或者不够大,或者没有事迹,甚至不少连完整的姓名都搞不清。跟先秦的吕不韦、子贡、范蠡如何能比。”--汪圣铎,《两宋财政史》五,发达的国营事业和权贵经济(1)政治原因:“杯酒释兵权”与“文人治军”;140万常备军,全部需中央财政承担。“自本朝罢了藩镇,州郡之财已多归于上。财用不足,皆起于养兵。十分、八分是养兵,其他用度,止在二分之中。”--朱熹(2)宋代的国营卖商品包括:茶、盐、酒、醋、矾以及外贸所得的香药、象牙等等;三个鲜明的共同特点――资源性,必需性和暴利性。(3)严酷的禁令:商人私自贩运矾超过一两、私自销售矾超过三斤者,处死;煮碱达到三斤者,处死;私自酿造酒曲达15斤者,处死;贩运私酒运进城达三斗者,处死;私自贩盐十斤者,处死。茶税,“茶利自一钱以上皆归京师。”(4)权贵资本之一:官员经商宋代是惟一公开鼓励官员经商的政权;官员经商的六个“特异的地方”--以公款做资本;以公物作商品或商品原料;以官船贩运;利用公家的劳动力;籍势贱买贵卖或加以垄断;逃税。著名官商:宰相赵普:“普广营邸店以规利,太祖知其事,每优容之。”大将石守信:“累任节镇,专务聚敛,积财巨万”、“尝械以运粮”大将张俊:年入田租六十四万斛,“园池声伎甲天下”
大将刘光世:八千士兵从事自己的贩运事业。(5)权贵资本之二:特许授权经营“买扑”:“要闹处出榜,召人承买,限两月日,并令实封投状,置历拘管,限满据所投状开验。著价最高者方得承买。如著价同,并与先下状人。其钱听作三限,每年作一限送纳。”“钞引”:即商人交银4贯800文买1钞,凭钞到盐池领盐200斤,商人可将领盐到市场上销售.--钞票一词的由来结论:宋代的官商经济模式已经实现了“标本化”,其后一千年,无非是这一“标本”的极端化和恶劣化。
六“王安石变法”背景:开国110年,土地兼并大量增加,权贵及豪强商人控制了产业经济,贫富差距显著拉大。中央财政出不敷入。神宗即位,年方二十。1069年(
熙宁二年),王安石成立“发改委”--制置三司条例司,提出一整套国家主义模式:由政府全面管制所有重要的产业领域。法令十余条:均输法、市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将兵法、三舍法等等。均输法:全面垄断重要资源的生产和销售,一改实行多年的“买扑”、“钞引”等通商制度,由朝廷专设发运使一职,统购统销,国营专卖;市易法:
全面垄断城市的商品零售,设立市易司,政府拨出本钱,负责平价购买“滞销商品”,到市场缺货时出售,价格由市易司划定;青苗法:每年夏秋两收前,农户可到当地官府借贷现钱或粮谷,以补助耕作。每笔贷款的利息为20%,一年可贷两次,利息总计为40%。变法的后果:(1)国库为之一饱,仅市易司的收入就相当于全年夏秋两税总收入的三成;(2)均输法让发运使衙门成了一个权力空前膨胀的“政府型公司”;市易法“尽收天下之货”,让政府成了最大的商店、银行和物流中心。“自市易法行,商旅顿不入都,竞由都城外径过河。”青苗法成为金融摊派,伤农最深。(3)1085年4月,神宗驾崩,哲宗即位,司马光执政,尽废新法。徽宗时期,王门弟子蔡京再行新法。1126年靖康之难,新法断续执行57年。王安石变法的意义:(1)最后一次建设性探险,是体制改革的“终结之作”;(2)当体制内创新没有出路的时候,以暴易暴的“革命”就成了惟一的选择,而政府则日趋保守,不再尝试变革;
【2·3】元的工商业元(1271-1368),全球化程度最高的时期;“对商旅来说,中国地区是最美好、最安全的地方。一个单身旅客,虽携带大量财物,行程九个月也尽可放心。”--伊本·白图泰(1)北方:丝绸之路重开;(1)南方泉州:与亚里山大港并列为世界第一大港,往来国家220个。(2)大城市化:杭州人口200万;(3)建立了影响千年的银本位制;(4)1287年,发行至元宝钞,世界货币史上第一张纸币;元代商人例举:汉族富商绝迹,出现“斡脱商人集团”。色目人。“斡脱者,谓转运官钱,散本求利之名也。”控制并垄断了三大贸易领域:“课税扑买”――以定额承包的方式买断税收;“斡脱经营”――放高利贷;市舶贸易――国际贸易。蒲寿庚(白番):控制泉州贸易;奥都拉合蛮:买断中原商税;刘忽笃马:买断全国赋税徭役(“天下差发”);涉猎发丁:买断全国官营的廊房、地基和水利;三,明-清:官商模式的固化【3·1】明(1368-1644):“男耕女织”的诅咒一,朱元璋与商人以及他的治国理想:(1)首富沈万三的故事:“朕有兵马百万,你犒劳得过来吗?”“我每人犒劳一两黄金如何?”《明史》:“吴中故大豪沈万三,洪武时籍没,所漏赀尚富。其子文度蒲伏(匍匐)见纲,进黄金及龙角、龙文被、奇珍异锦,愿得为门下,岁时供奉。纲乃令文度求索吴中好女。文度因挟纲势,什五而中分之。”(2)两次把江南富豪连根拔起。--洪武初年,江南十四万户民众迁到安徽凤阳;--定都南京后,分两次把天下6·73万户富商迁居到南京;“三吴巨姓,享农之利,而不亲其劳,数年之中,既盈而复,或死或徙,无一存者。”--《清江贝先生文集》历代皇帝的迁徙记录【秦始皇】“二十六年,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汉高祖、汉武帝】“徙强宗大姓,不得族居。”【隋炀帝】“大业元年,徙天下富商大贾数万于东京”;【明太祖】迁江南十四万富户于凤阳,迁6·73万户富商于南京。“昔汉高祖迁天下富豪于关中,朕初不取,今思之,京师天下之本,乃知事有当然,不得不尔”。
(3)朱元璋是怎么想的:“从一开始,明太祖主要关心的是建立和永远保持一种政治现状,他不关心经济的发展。就明人关心的问题来说,虽然中国向来是世界的中心,但是必须保持其农业特点,不能兼容并包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中华帝国对外并不寻求领土扩张,同时出于安全的角度考虑,明王朝当局非常想把国土与世界隔离开来。只要能够,同世界各国的交往和联系减少到最低程度。”--黄仁宇朱元璋最喜欢的书:《道德经》,男耕女织,老死不相往来。治国战略:稳定压倒一切(4)如何做到:“北修长城,南禁海贸”;登基第四年,1371年,下达“海禁令”:“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1492年下令:沿海人民不得与来华的番船发生任何交通、贸易行为;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巴哈马群岛,“地理大发现”时代开始了。西方:十四世纪,以“文艺复兴”为主题的启蒙运动如火如荼,爆发三大革命:政治革命、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郑和的大战船被搁置朽烂,尽管有种种机会向海外召唤,但中国还是决定转过身去背对世界。”--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二,被扁平化、乡村化的中国工商业(1)“棉花革命”:至洪武二十六年,田地比元末增长四倍多。棉纺织成为全国第一大手工制造业。明清两代,中国每年生产约6亿匹棉布,是十九世纪英国的六倍。松江:“松之为郡,售布于秋,日十五万焉”。(2)“棉花革命”为什么没有引发工业革命?西方经济理论:早期的乡村工业常常被称为“工业化原型”,它为工业革命的诞生提供了市场和技术前提。“当农事甫毕,男妇老幼共相操作,或篝灯纺织,旦夕不休,或机声轧轧,比屋相闻。”--中国的人口过剩;--政府的引导;“人口的众多导致了中国不需要技术进步,内需能够满足供应,而不必追求海外市场”。--布罗代尔,《文明史纲》
思考:因地理、人文、人口及自然资源等条件,中国从来有“内向自转”的冲动,迄今仍应警惕。资料:中国城市人口比重波动表:战国(BC300):15·9%;西汉(1世纪):17·5%;唐代(745年):20·8%;南宋(1200年):22%;明代(15世纪):10%;清代(1820年):6·9%;清代(1893年):7·7%;民国(1948):10·6%;当代(1957):15·4%
资料来源:赵冈钱穆:“现代中国大体是由明开始的。”闭关锁国时的明朝:A,拥有世界第一的海军:1420年前后,明朝海军拥有1350艘战船,其中包括400个大型浮动堡垒和250艘设计用于远洋航行的船舰;B,全球最繁荣的东亚自由贸易圈;在十五世纪前后的西太平洋地区出现了一个以中国为中心、以白银为统一货币、无关税壁垒的政治、经济联盟,这也是当时世界上覆盖面最大、人口最多和结构最稳定的区域性国际体系。
--日本·滨下武志
C,棉花革命引发人口剧增,内需市场旺盛,存在技术革命的内在可能性;D,民间思想大开放,出现“弃儒就贾”的景象。“在16、17世纪表现得最为活跃,商人的人数也许在这个时期曾大量地上升。”--余英时明朝的“反世界潮流”:贸易全球化――当全球海洋贸易即将兴起的前夜,拥有地球上最强大海军的帝国却选择了自毁战舰和内向封闭;产业工厂化――在产业经济上,“家纺户织”的乡村工业阻碍了工业化的进程,使得工业革命的火星无法从棉纺织业中迸发出来;人口城市化――市镇经济的发达让城市化步伐全面停滞。与中国的“离心现象”截然相反,欧洲在罗马时期曾经出现过发达的城邦经济,随后被庄园和城堡模式所替代,在经历了漫长的封建割据之后,从十五世纪开始,欧洲出现了自由城市,其规模越来越大,终而成为工业革命的摇篮。政治开明化――在政治制度上,西方的公民社会胚胎初成、宪政思想渐成共识,而在东方,君权却更加的强悍和专断;三明朝有没有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萌芽派:(1)“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1939年,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2)“晚明社会变迁与世界变革联系在一起,中国不是被动地卷入世界,而是积极参与了世界历史成为一个整体的过程,并对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社科院,《晚明社会变迁研究》
(3)“至18世纪以前,在重要日用品市场及生产要素市场的广度及自由度上面,中国经济制度与欧洲并没有根本的区别,而中国所以没有能够走上类似英国工业式的发展道路,主要是因为不具备英国那样地理位置优越的煤矿、以及不具备能够提供棉花、木材、谷物等集约产品的殖民地。”--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反萌芽派:(1)“我们有些侈谈什么中国也可以从内部自然生长出资本主义来的人们,忘掉资本主义并不纯粹是一种经济现象,它也是一种法权体系···资本主义从希腊罗马文明产生出来,印度、中国、波斯、阿拉伯、东正教文明都没有产生出来资本主义,这并不是偶然的。中国不少史学家似乎并不懂得这一点。”--顾准(2)“支持现代商业的法律程序以私人产权作基础,首先即与孟子道德观念相反,而后者正是官僚体系奉为天经地义的···当这么多必要的因素全付之阙如,现代商业如何能在中国发展?”、“为什么中国不能产生资本主义?因为她志不在此。她不仅不能产生,而且一向无意于产生。”--黄仁宇、赵冈、费维凯等中间派:明清两代的中国肯定已经出现了“市场经济”,但是并没有出现“资本主义”。--布罗代尔四,商帮的出现:晋商与徽商(1)“开中制”催生晋商(1370年)以盐养兵:每在大同纳粮一石或在太原纳粮一石三斗,可换取“盐引”一份,一份“盐引”则可支取食盐200斤。(2)“折色制”催生徽商(1492年)淮盐每年的盐引总量达到57万道(每引400斤),占全国发行总盐引数量的二分之一。扬州崛起。特权模式--“纲盐政策”:把盐商分为十个纲,按纲编造纲册,登记商人姓名,并发给各个盐商作为“窝本”,册上无名没有“窝本”者,不得从事盐业贸易。(3)“朝贡八议”巩固了晋商的边贸业务(1570年)(4)从晋商、徽商看中国商帮的特点:A,贫瘠地区出大商帮;B,在某一领域形成相对垄断的势力;晋商:盐业、边贸;徽商:盐业、钱庄、粮食贩销;C,官商结合特征显著。--纲盐政策;--明代蒲州两大家王家:宣大总督王崇古,哥哥王崇义是河东大盐商;张家:内阁大学士张四维,弟弟张四教经营长芦盐业;D,信奉同一、独特的经商信条。晋商:“义、信、利”;徽商:忠孝耕读;四权贵经济的巅峰年代(1)“嘉靖首等富豪榜”(1522-1566)大臣:严世蕃(严嵩之子);亲王:蜀王、黔公;太监:黄忠、黄锦、成公、魏公、张二;都督:陆炳;土司:贵州安宣慰晋商:三人;徽商:两人;地主:无锡邹望、安国统计:十七个“首等富豪”中,十位是官员,拥有官商背景的晋商、徽商共5人,地主两人。财富分配的三个方向:官权、特权和土地。(2)“权贵工商业形态虽然是汉代以后两千年间始终沿袭不替的传统,但是它竟然发展到如十六世纪前后这种烈火烹油一般的炙盛程度,这却是前代制度环境下所难以实现的。”--王毅,《中国皇权制度研究》顾炎武,《日知录》:“天下水利、碾硙、场渡、市集,无不属之豪绅,相沿以为常事矣。”“勋戚诸臣不能恪守先诏,纵家人列肆通衢,邀截商贾,都城内外,所在有之”。
翊国公、太师郭勋在京城开了一千多间邸店,规模惊人;首辅大臣,如严嵩、徐阶、张居正、张四维等全数经商;(3)明朝最大的商人是:皇帝A,正德皇帝发明“皇店模式”京城“皇店有六:曰宝和,曰和远,曰顺宁,曰福德,曰福吉,曰宝延。而提督太监之厅廨,则在宝和店也;”皇帝开妓院的记录:“近闻有花酒铺之设,或云车驾将临幸,或云朝廷收其息。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乃至竞锥刀之利,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国内旅游组团合同(2篇)
- 慈善捐赠合同样本
- 节能饮水设备购销合同
- 临时建筑分包工程合同
- 简易工程分包合同范本
- 电动车实验设备购销合同
- 资产配置协议存款指南
- 鲜奶供应合同协议书模板
- 专业合同协议合规辅导服务
- 农村集体土地上住宅房屋买卖协议
- 19《我们的大脑》(说课稿)2024-2025学年苏教版(2017)科学五年级上册
-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英语试卷 含解析
- 北京市海淀区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练习语文试卷含答案
- 2024年广东佛山三水区乐平镇人民政府政府雇员招聘9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年山西省文化旅游投资控股集团限公司校园招聘120人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第二单元《空气》-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科学单元测试卷(教科版)
- 突发事件及自救互救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课件
-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高二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 浙西南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 3班主任基本功竞赛:主题班会《我本是高山》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