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第六章转移性支出_第1页
财政第六章转移性支出_第2页
财政第六章转移性支出_第3页
财政第六章转移性支出_第4页
财政第六章转移性支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财政学

第六章转移性支出第六章财政转移性支出第一节社会保险支出第二节财政补贴第三节税收支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马克思、恩格斯所构想的共产主义社会,不外乎是一个人人平等、人人有社会保障的“自由人的联合体”

风云变幻中的理想:永恒的话题也许,在鸡犬相闻的小农经济下,我们可以守望相助;然而,工业化浪潮下,我们还能在风云变幻中依靠血亲、邻里来守望相助吗?社会保障第一节社会保险支出一、社会保障的缘起与性质二、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三、我国的社会保障情况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的目标和问题一、社会保障的缘起与性质自发性松散性血缘性地缘性(一)生老病死、贫困责任演变早期:生老病死等属于家庭责任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贫困乃个人责任,城邦的道德秩序必须防范穷人基督教:贫穷是上帝赋予的美德,是富人罪恶的结果。“穷人必须首先培养忍耐精神,富人必须帮助别人,穷人必须得到帮助”。近现代社会保障制度1601年英国政府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济贫法》thePoorLaw,被视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前身。使民间和教会从事的济贫活动首次上升为法律并成为政府的重要职责。

1883年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颁布《疾病保险法》视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标志。德国是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

近现代保障制度的确立:“一个想从社会那里得到养老金的人是最安分守已的”。铁血宰相俾斯麦(1871—1890年)俾斯麦是十九世纪德国最卓越的政治家。统一德国的功勋俾斯麦先后策划发动普丹、普奥、普法战争消灭了阻碍德国统一的势力,辅佐德皇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登基,完成德国统一,还帮助法国凡尔赛政府镇压巴黎公社。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铁血宰相”俾斯麦竟成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创始人。随后的30年里,成为其他欧洲国家调查、研究、借鉴和学习的“典范”。1881年11月17日,俾斯麦向帝国议会宣布实行疾病、工伤事故、老年及残废保险计划,这三个计划先后在1883年、1884年、1889年由议会通过。

近现代社会保障简史1935年美国通过《社会保障法》,第一次正式提出了“社会保障”的概念成为现代社会保障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

1942年英国的《贝弗里奇报告》称,要为那些因失业、疾病、退休、生育和鳏寡者等在经济生活中处于不利地位的人们提供社会保障。《贝弗里奇报告》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全面性和普遍性原则”,根据这一原则,社会保险的对象扩大到全体人口,而不论其年龄、性别、阶级、种族和宗教信仰如何。这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第三个里程碑

近现代社会保障简史1948年

英国宣布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福利国家。之后,西欧、北欧等一些国家也纷纷宣布建立了福利国家。1966年

联合国大会通过《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第9条规定:“本公约缔约各国承认人人有权享受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现代意义的社会保障“生老病死以及人的最低生活需要,是不应当由市场来裁决,或者说市场的裁决不应该是最终的,政府应该在其中有所作为。”“让公民不必穷尽手段为生存”“公民享有避免剥夺享受成果的权利。”享有“免于饥饿权、身心健康权与受教育权”

——世界银行“社会虽然不能制止老天下雨,但却可以制造雨伞”社会保障发展过程

保障主体

保障层次家庭保障企业保障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保障上的另一种声音弗里德曼夫妇:福利国家的谬论当你花钱时,可能花的是你自己的钱,也可能花的是别人的钱,你可能是为自己花钱,也可能是为别人花钱。社保不应存在,是对自由的一种侵犯。现在与未来之间,人们愿意为了这一刻承担未来的风险。自由主义的观点反驳:公平(起点、结果、规则公平)中国、美国、欧洲社会保障内涵比较

美国所说的“社会保障(美式英语的Socialsecurity)”是狭义的社会保障,通常仅仅指养老金;

欧洲国家所说的“社会保障(英式英语的Socialsecurity)”是广义的社会保障,包括养老、医疗、失业甚至教育等;

我国使用的“社会保障”一词,比较接近欧洲的用法,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住房保障等(一)社会保障支出与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也称政府保障或国家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的一项重大社会政策。1.相关概念: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社会保障支出是指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它与社会保障制度联系在一起,都是社会公共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障制度是指由法律规定了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各国的社会保障支出安排是与该国特定的社会保障制度联系在一起。2.社会保障的性质社会保障支出是社会公共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性事业。一方面可以弥补市场的失灵或缺陷;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实施成本,还可以运用社会保障政策调节经济运行。※

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主体是国家,不是就业单位;受益人具有选择性,区别于政府举办的公民可以普遍受益的公共福利事业。(如免费开放的社会公共图书馆)3、我国“社会保障”的范围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十七大报告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和住房保障等。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中国的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白皮书(二)社会保障支出的理论基础理由一:

弥补市场失灵与税收政策缺陷

税收尽管可以促进公平,但不能使穷人收入“高”些,更不能保障其生活水平。理由二:

社会保障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理由三:保险市场的不完善性

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个人储蓄不足与“搭便车”

——家长主义倾向

私人保险市场难以抗御系统风险

(三)社会保障的基本特征

普遍性福利性强制性互济性支出刚性公开资料显示,从2005年开始,我国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标准已经实现了“十一连涨”,而且是以每年至少10%的增幅上调,但今年将增幅下调为6.5%。(四)社会保障支出的意义1.社会的“安全阀”和“稳定器”功能

据英国政府的一项调查资料揭示,1982年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障收入的调整,使最高收入者与最低收入者家庭的收入差距,由1:116变为1:4。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3.筹集建设资金,增强宏观调控功能

二、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一般包括社会救济、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三个层次。

社会保险型国家福利型(普遍津贴型)个人储蓄型(节俭基金型)国家保险型社会救济是由国家和社会向因残疾、自然灾害或意外事件等不可抗拒的力量而使维系生命所需要的物质来源中断的那部分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帮助的一种形式。社会救济的主要内容:

1.对残疾公民提供的部分生活资助;2.对残废军人和军烈属的怃恤和照顾;

3.对灾区和生活困难居民的资助等。社会救济的特点:

1.不以接受者预先支付一定费用作为受助前提,资金全部由政府财政拨款或由社会捐助;2.受益人的选择性,即只有经过一定形式的经济情况调查被证明符合救济条件的个人或家庭才能得到救济。第一层次社会救济层次社会保险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

第二层次社会保险层次社会保险的主要内容:

1.养老保险

2.失业保险

3.医疗保险

4.伤残保险

5.工伤保险第三层次社会福利层次1、残疾人福利2、社会福利院

3、其他社会福利设施及服务

社会福利的主要内容:是由国家民政部门提供的社会福利。主要是对盲聋哑和鳏寡孤独的社会成员给予各种物质帮助,其资金大部分来源于国家预算拨款。(一)社会保险型俾斯麦模式:德、美、日特点:“风险分担、互助互济”保险金以雇主、雇员缴纳为主权利与义务对等政府按照“风险分担,互助互济”的保险原则举办的社会保险计划。只要按规定缴纳了保险费,就可以享受政府提供的保险金。它具有互助互济的收入再分配的功能。贝弗里奇模式:以英国、瑞典等北欧国家为典型

条件:经济发达(二)国家福利型特点:普遍津贴,人人有份不过分注重权利与义务对等保险金主要来自税收“从摇篮到坟墓”

筹资模式:现收现付制特点:强制储蓄的社会保障计划。保障强度取决于个人账户雇主与雇员是个人账户主要缴费者筹资模式:基金式管理

(三)个人储蓄型

受保人之间不能进行收入再分配,不具备“互助互济”的社会保险功能。模式:智利芝加哥男孩计划(四)国家保险型前苏联模式:东欧国家特点:保障范围有限:工薪收入者个人无需缴费,由政府与企业负担筹资模式:现收现付制保障水平低(五)世界各国养老社会保险的筹资模式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可分为

现收现付式

基金式。现收现付式是指当期的缴费收入全部用于支付当期养老金的开支,不留或只留很少的储备基金。靠后代缴费筹资的养老模式代际之间的收入转移1.现收现付式

2.基金式,又分为完全基金式和部分基金式两种。(1)完全基金式,是指当期缴费收入全部用于为当期缴费的受保人建立养老储备基金,以满足未来向全部受保人支付养老金的资金需要。(2)部分基金式,是介于现收现付式和完全基金式之间的一种筹资模式。也就是将当期的缴费收入,一部分用于支付当期养老金的开支,一部分用于为受保人建立养老储备基金。自我养老的保险模式代际之间不存在收入转移自我养老和后代养老相结合的一种养老筹资模式三、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一)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沿革1.

1951-1978年

1951劳动保险制度范围:①集体所有制单位

②国有制单位﹢抚恤支出﹢社会福利救济﹢自然灾害救济

特点:1.保障范围窄2.保障程度低3.现收现付制当年筹集资金当年使用;“代际转嫁”;保障单位会计上,并无与社会保障支出相对应的收入项目,也没有专项保障基金;保障支出发生多少便支出多少,支出多少便纪录多少文革期间处于瘫痪,1969年开始,从社会保险转向“企业保险”“全国解放后,我们进行了土改,农民得到了土地。现在我们进城了,工资又没法立即提高,那么给工人什么呢?给劳动保险”——毛泽东养老: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农民获得了土地,有了基本的土地保障。这个阶段,农村的养老以家庭养老为主,同时,人民公社为老年人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例如,保障基本的食物供给,无子女的老年人能得到“五保户”待遇。医疗: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中国农村诞生的“赤脚医生”和合作医疗制度,是农村医疗保障的主要形式,也是当时中国在国际上受到赞誉的经验。此外,生产队和人民公社也承担了一些优抚安置、社会救济的职能。2.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保障制度

养老保险

基本项目

医疗保险

社会失业保险保险工伤保险体系生育保险

辅助项目社会救济

社会福利80年代开始“退休费用统筹”,企业的退休费用不再与本企业退休职工人数挂钩,缓解了新老企业之间的退休负担不均的情况,但是,“退休费用统筹”至多是将“企业保险”改为“地区性保险”,并非真正的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只要由企业和职工个人缴费负担,财政负责弥补赤字。企业缴费比率不超过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费为缴费工资的8%。运行模式: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各地按照职工个人缴费工资的11%建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待遇:缴费满15年,退休后按月领取;不满15年,个人账户储蓄额一次性支付,但不能享受基本养老金。养老金管理:逐步由县、市统筹过渡到省份统筹。收支两条线。费用筹集:单位和职工共同缴费,单位缴费率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职工缴费率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左右。上海12%,海口10%运行模式:个人账户+统筹基金职工个人缴费计入个人账户,单位缴费的30%左右划入个人账户,余下部分用于建立统筹基金。

(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1.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背景改革开放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是以企业为单位的“企业保险”。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实行“退休费用统筹”的改革。1997年7月的《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等,1997年的决定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统一的养老保险方案。这为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奠定了基础。2014年12月23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中明确,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养老金“双轨制”矛盾将从制度和机制上得以化解。2012年7月1日,全国所有县级行政区全部开展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基本实现了制度全覆盖,比原计划提前了8年。截至2012年8月底,全国城乡居民参保人数达到4.32亿人,加上职工养老保险,总计覆盖超过7亿人,其中领取基本养老金的超过1.8亿人(城乡居民1.18亿人,离退休人员0.7亿人)。2.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保险覆盖的范围。其覆盖面由原来只包括国有企业和一部分城镇集体企业扩大到城镇各类所有制企业。我国的养老保险由四个层次(或部分)组成。第一层次是基本养老保险,第二层次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第三层次是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第四层次是商业养老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可称为第一层次,也是最高层次。特点:强制性、互济性和社会性保险费用的筹集:其费用主要由企业和职工个人缴费负担,财政负责弥补养老保险计划的赤字。企业缴费的比例一般不得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费比例在1997年不得低于个人缴费工资的4%,1998年起每2年提高一个百分点,最终达到8%。城镇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以个人身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以所在省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按20%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全部由自己负担。运行模式:从1997开始的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运行方式。各地按职工个人缴费工资的11%的数额,为职工建立基本养老保险账户,其中个人缴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不足部分从企业缴费中划入。1997年个人缴费的4%+7%从企业缴费中划入;企业缴费13%的余额进入社会统筹基金,用于向已退休职工的发放。1998年个人缴费5%+6%企业缴费进入个人账户;企业14%的余额进入社会统筹基金。2000年个人缴费6%+5%企业缴费进入个人账户;企业15%的余额进入社会统筹基金。2002年个人缴费7%+4%企业缴费进入个人账户;企业16%的余额进入社会统筹基金。2004年个人缴费8%+3%企业缴费进入个人账户;企业17%的余额进入社会统筹基金。养老金待遇A: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B: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以上两项A+B之和为每月领取额;按照“老人老办法,中人中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确定了计发办法。在1997年7月《规定》实施前,对己经退休的职工,仍按国家原来的规定发给养老金,同时执行养老金的调整办法。在1997年7月《规定》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的职工,按照“新旧模式平衡衔接,待遇水平大致平衡”的原则,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确定一个过渡性的养老金。在1997年7月《规定》实施后参加工作的职工,直接适用新制度。即实施后参加工作的个人缴费年限满15年,退休后可每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如个人缴费年限不满15年,退休后不能享受基础养老金,其个人账户的存储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终止基本养老保险的关系。养老基金管理。养老保险的统筹管理应由县、市级向省级过渡,进一步发挥互助互济、风险分担的保险功能;资金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即养老保险计划的缴费收入纳入财政专户存储;其支出专款专用,并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地方养老保险资金一般预留2个月的养老金外,其余部分只能用于购买国债和专户存入银行,不得用于其他盈利性投资。中央的社保基金是允许按一定比例通过投资基金“入市”的。请思考:养老保险制度的发放力度、计发方法为什么要改?3.我国医疗保险制度背景:长期来,我国的医疗保险一直以个人免费医疗为特征。1998年12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由此,创建了我国现行的医疗社会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1)医疗保险覆盖的范围。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包括各所有制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等都要为职工投保医疗保险,称为“基本医疗保险”。乡镇企业、城镇个体户是否需要为职工投保基本医疗保险,由当地省级政府决定。医保缴够20年,才能享受退休后的医保报销。(2)医疗保险费用的筹集。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用人单位的缴费率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职工个人的缴费率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3)医疗保险基金的运行模式。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两部分组成,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运行模式。个人账户资金由个人全部缴费和用人单位30%缴费形成;用人单位缴费的70%用于建立社会统筹基金。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分别有各自的支付范围。统筹基金的起付标准原则上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左右,最高支付限额(封顶金额)原则上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4倍左右。起付标准以下的医疗费用由个人账户支付或由职工个人负担;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医疗费用主要从统筹基金中支付,同时个人也要支付一定的比例。具体标准、限额和比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确定。如上海2008年医保年度,在职职工门急诊自负段的标准为1500元,统筹基金起付标准为1500元,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为70000元。

四、财政部门在社会保险制度实施中的职责和投入首先是对各项基金的经费支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以及政府补贴构成。其次,由中央财政拨款设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运营机构负责管理运营,实现保值增值。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的补充。最后建立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补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付的不足。我国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分析“城市包围农村”1.覆盖范围有限:农村养老保险基本靠家庭承担。思考:是条件不具备还是指导思想方面的偏差?(俾斯麦政府、西方世界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背景)2.社会化程度低,保障功能弱。由单位、县为主,政府只承担名义风险。“个人账户”为主,“社会统筹”弱。分级财政体系的弊病在社会保障上走的更远,最显著的一点是社会保障金空账运转突出。空账运转是指目前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混合养老保险体制中,由于社会统筹部分不够支付当今老人养老金而向个人账户透支,而且无任何借贷手续,造成个人账户空账。个人账户成为名义账户,即所谓的混合养老保险体制名存实亡,实际运行的养老体制还是现收现付制。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额超过3.5万亿每年增加数千万[2014年,职工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记账累计额达到40974亿元,比2013年增加了5865亿元,增长率为16.71%。][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所有做实个人账户省份累计结余为5001亿元,比2013年底增加了847亿元,增长率为20.39%。]个人账户记账累计额减去各省做实的累计结余就是“空账”。截至2014年底,个人账户的空账额超过3.5万亿元。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珍用了一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当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状况:“这就好比说一个人口袋里有10元钱,,可他还有一张11元的欠条在别人口袋里。”为解决养老金空帐运转问题,2001年在辽宁省实行试点,由中央财政拨款支出,2008年尽管已经扩大到了13个省份,但此后再也没有省份愿意加入。但到2010年,中央财政对辽宁做实试点的补贴处于暂时中止状态,并特批辽宁省向已经做实的个人账户基金借支发放养老金,到2014年借款额达到了700多亿。

填补空帐的措施为什么没能在全国推行?如何寻求切实可靠的资金来源?目前我国法定的退休年龄是男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工人50周岁,特殊工种职工还可以提前5年退休。这是20世纪50年代确定的,当时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只有50多岁,而现在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是71岁。显然,这些规定与国际上随着人口寿命增长而不断延长退休年龄的规定,如美国67岁,德国、英国、法国65岁,相比一般要早5~10年,更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各地违反规定提前退休的现象十分严重。这种过低的退休年龄造成了庞大的退休职工队伍,增加了养老金的支出

据媒体报道,推迟退休一年,国家可节省养老金200亿元,推迟两年就是400亿,五年1000亿,十年2000亿。但社会保障专家、清华大学教授杨燕绥认为这种饮鸩止渴方式将对社会保障体制乃至经济和社会将产生极大危害。世界退休年龄的调整3.社会保障税是否就是解决难题的出路?(1)医疗改革、提高社会保障金的管理水平,实现保值、增值,强化专款专用?(2)如何针对地区差异,落实“应保尽保”?(3)对于失地农民、进城务工人员、下岗工人等特殊群体,如何纳入保障体系?(4)配套性的保障,如救济等应该怎样变革?公平+效率(5)低保中“瞄而不准”“福利断口”等问题怎么解决?开奔驰的重庆低保富翁马化腾的经济适用房补贴“应保尽保”下的扩容增面低保经费最初主要由地方财政负担,最初仅281万城市贫困人口得到了救助。2000年,国务院作出决策,从2001到2003年,中央财政负担的低保经费要连续翻番,并提出“应保尽保”的方针。现在重庆渝中区有2万多人人享受低保,其中1/3是18-35岁的青年。从2003年起,重庆陆续颁布制度,增加低保申请门槛,以及享受低保的限制条款,比如,家庭电话费月支出不超过40元;水电费月人均支出不超过30元;家庭中不能拥有汽车、摩托车、手机等等本节思考题:中国低保“瞄而不准”的普遍性反映了什么问题,如何提高我国低保乃至于扶贫等转移性支出的“瞄准”度?成都市:城乡统筹进程中的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做法、经验与存在的问题?如何在社会保障上更好地实践“公平+效率”?一财政补贴的概念和分类(一)财政补贴的概念——一种通过影响相对价格结构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第二节财政补贴

我国财政补贴主要包括:我国财政补贴主要包括WTO的《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按照可能对国际贸易造成的危害程度将补贴分为:1、禁止性的补贴包括出口补贴和进口替代补贴2、可诉补贴(黄箱补贴)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实施补贴,但对其他成员方经济利益造成不利影响可提起申诉。

3、不可诉补贴(绿箱补贴)

包括不具有专向性补贴、给予基础研究的援助性补贴、给予贫困地区的补贴、为适应新环境而实施的补贴,以及用于鼓励农业研究开发、鼓励农民退休等方面的补贴。(二)财政补贴的分类LOGO(一)财政补贴经济影响的机理分析

1.改变需求结构

2.改变供给结构

3.将外部效应内在化

二、财政补贴经济影响的机理和财政补贴效应中石油2008年上半年炼油与销售亏损了509亿,确认了财政补贴45.73亿元。中石化的半年报显示,其炼油事业部亏了460亿元。半年国家也给予了中石化334亿元财政补贴和30亿元的进口成品油退税。而国内另一炼油巨头中石油2008年也获得财政补贴169.1亿元。2010年中石化获得补贴300亿元,但同年其利润额为17000亿元。(二)财政补贴的经济和社会效应1.有效地贯彻国家的经济政策2.以少量的财政资金带动社会资金,扩充财政资金的经济效应3.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产业升级

4.消除“排挤效应”5.社会经济稳定的效应我国现行财政补贴存在的问题1.补贴过多过滥,财政负担严重2.长期的补贴是企业产生依赖思想,影响经济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人为加剧不公平竞争3.不利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4.某些补贴的不当,扭曲了价格体系,刺激了不合理消费,加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根据财政部新闻办公室发布的《关于地方预决算公开和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专项检查的通报》,奇瑞万达申报2015年度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中,有327辆车截至2015年底仍未完工,但在2015年提前办理了机动车行驶证,多申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9810万元。三、我国财政补贴的调整和改革(一)取消不符合WTO规则的补贴(二)合理利用可诉补贴(三)用足用好不可诉补贴1.增加对落后地区的补贴2.运用财政补贴,加强环境保护。3.运用财政补贴政策促进中小企业的加速发展。(四)调整现行一些效率不高的补贴1.调整粮食补贴政策,改变农业补贴方式。2.取消对国有企业的财政补贴。一、税收支出的概念与分类二、税收支出的形式第三节税收支出一、税收支出的概念与分类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一)税收支出的概念

是政府的一种间接性支出,属于财政补贴性支出

1.照顾性税收支出——针对纳税人由于客观原因在生产经营上发生临时困难而无力纳税所采取的照顾性措施。

2.刺激性税收支出——用来改善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的特殊减免规定,主要目的在于正确引导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进出口结构以及市场供求,促进纳税人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以及积极安排劳动就业等。针对特定纳税人的针对特定课税对象的(行业或产品)(二)税收支出的分类二、税收支出的形式

56781234

税收豁免纳税扣除税收抵免优惠税率延期纳税盈亏相抵加速折旧

退税税收豁免税收豁免是指在一定期间内,对纳税人的某些所得项目或所得来源不予课税,或对其某些活动不列入课税范围等,以豁免其税收负担。最常见的的有两类:一类是免除关税与货物税。降低企业成本另一类是免除所得税.一方面可以增加新投资的利润,使企业更快地收回所投资本,减少投资风险,以刺激投资,例如,对企业从治理污染收入免税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社会政策的顺利实施,以稳定社会正常生活秩序。诸如对慈善机构、宗教团体等的收入不予课税。纳税扣除,是指准许企业把一些合乎规定的特殊支出,以一定的比率或全部从应税所得中扣除,以减轻其税负。换言之,纳税扣除是指在计算课税所得时,从毛所得额中扣除一定数额或以一定比例扣除,以减少纳税人的应课税所得额。

在累进税制下,纳税人的所得额越高,这种

扣除的实际价值通常越大。

纳税扣除税收抵免是指允许纳税人从某种合乎奖励规定的支出中,以一定比率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以减轻其税负。

主要有两种:国外税收抵免和投资抵免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国外税收抵免是为了避免国际双重征税,使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公平;投资抵免又称投资津贴是为了刺激投资,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与发展,它恰恰是通过造成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不平等来实现的。

税收抵免与税收扣除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在计算出应纳税额后,从中减去一定数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