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法律行为_第1页
民事法律行为_第2页
民事法律行为_第3页
民事法律行为_第4页
民事法律行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事法律行为主讲人:艾围利1一、民事法律行为概述(一)民事法律行为概念1、王泽鉴: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因意思表示而发生一定私法效果的法律事实。萨维尼:行为人为创设其意欲的法律关系而从事的意思表示行为称为法律行为。《民法通则》: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2一、民事法律行为概述2、特征(1)合法性?(2)表意性(3)目的性(4)设权性3一、民事法律行为概述(二)相关概念比较1、英美法上的“有法律意义的行为”2、事实行为: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规定客观上能引起法律后果的行为3、准民事法律行为:表意行为中除民事法律行为以外的行为。4567一、民事法律行为概述(三)法律行为制度的意义8二、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一)单方法律行为和多方法律行为1、单方法律行为(1)仅涉及个人权利(2)形成权(3)单方授权行为2、多方法律行为合同、决议、宪章(章程)910二、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二)负担行为、处分行为1、负担行为:是指以发生债权债务关系为内容的法律行为。2、处分行为:直接使某种权利发生、变更或消灭的法律行为。一般直接作用于现存某些权利的法律行为。(1)物权行为,是指发生物权法上效果的行为。(2)准物权行为,是以债权或无形财产权为标的的处分行为。11二、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3、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区分的意义(1)有效处分行为以有处分权为要件,负担行为不以有处分权为必要。当权利被处分一次之后原权利人也成为了无权处分人。债权双重让与?(2)处分行为适用标的特定原则(3)物权行为适用公示原则12二、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4、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的关系(1)两者并存:德国法上买卖契约与物权契约并存(2)仅有负担行为无处分行为:租赁(3)仅有处分行为无负担行为:动产所有权抛弃1314二、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三)要因行为、不要因行为原因(cause)乃当事人为财产上给予(Zuwendung)之目的(王泽鉴),或者在给予行为中使给予具有正当性的理由(维尔纳·弗卢梅)。其中的给予既可以是实际的给付,也可以是形成给付请求权。1、要因行为:法律行为与原因不相分离,以其原因为要件的法律行为。(债权行为)2、不要因行为:法律行为与其原因分离,不以其原因为要件的法律行为。(处分行为)15二、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4、无因性理论(1)所谓无因性,并非指处分行为无原因,而是将负担行为从处分行为中抽离,处分行为的效力不受原因行为影响。(2)无因性理论的意义及其检讨意义:保护交易安全缺陷:复杂化1617三、民事法律行为的要件一、成立要件一般要件:当事人、标的、意思表示特殊要件:要式行为、要物行为二、生效要件一般要件:有相应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标的合法特殊要件:死因行为18四、意思表示(一)意思表示的概念意思表示,指将企图发生一定私法上效果的内心意思,表示于外部的行为。1、私人2、私法3、旨在发生私法效果19四、意思表示(二)构成要素1、客观要件:表示行为2、主观要件:行为意思、表示意思、效果意思行为意思:是指表意人自觉的、有意识的从事某项行为。表示意思:是指行为人认识到其行为具有某种法律行为上的意义。效果意思:是指行为人意欲依其行为发生特定的法律效果的意思。3、有些学者认为还包括行为动机、目的意思20四、意思表示(二)意思表示的方法和形式1、明示:直接表示于外2、默示:由特定行为间接而推定3、沉默:原则上不具有意义,例外(1)约定(2)法定4、意思表示的形式(1)书面形式、签名的公证认证、公证证书、特殊形式(仪式)(2)违反形式的后果:法定、约定21四、意思表示(三)意思表示的发出发出,是指表意人已完成使其内心意思表示明确表示于外的行为。1、未经发出不得为承诺2、意思表示发出作为时间判定点表意人权利能力、行为能力、是否有错误均以发出时为判断点22四、意思表示3、意思表示发出后死亡、丧失行为能力4、非表意人作出意思表示发出的法律效果23四、意思表示(四)意思表示的生效1、生效:(1)有相对人、无相对人到达(相对人及其法定代理人)(2)对话的和非对话的2、撤回2425四、意思表示(五)意思表示的解释1、意思表示的解释(1)意思表示解释与法律解释(2)意思表示的解释主要解决一下问题:某特定行为是否构成意思表示、意思表示的内容、意思表示是否有漏洞。2、意思表示解释对象理论(1)意思主义(2)表示主义(3)折中主义:审时度势,兼容两者合理之处台湾:解释的目的与客体、有相对人与无相对人

26四、意思表示3、意思表示解释方法(1)目的解释(2)习惯解释(3)法律推定解释(4)诚信原则解释(5)文义解释(6)体系解释2728五、意思表示瑕疵一、意思与表示不一致(一)故意不一致1、单独的虚伪表示(真意保留):是指表意人故意隐匿其真意,而表示与其内心真意不同的意思。(1)要件:有意思表示;表示与内心真意不符;表意人明知表示与真意不符2930五、意思表示瑕疵(2)真意保留的效力原则上有效,采表示主义;例外,相对人明知表示与真意不一致的,无效。采意思主义。31五、意思表示瑕疵2、通谋虚伪表示:表意人与相对人通谋而为的,使表示与真意不一致的虚伪意思表示。(1)要件:有意思表示;表示与真意不一致;表意人与相对人通谋3233五、意思表示瑕疵(2)通谋虚伪表示的效力原则上无效,但不得以此对抗善意第三人(3)隐藏行为:隐藏于虚伪表示中依其真意所欲发生的法律行为。“虚伪意思表示,隐藏他项法律行为者,适用关于该项法律行为之规定。”34五、意思表示瑕疵(4)信托行为教徒立遗嘱将土地赠与教会-----国王颁布《没收条例》----教徒立遗嘱将土地交予第三人为教会利益处分土地---最终确立衡平法对受益人的保护,创设Use制。35五、意思表示瑕疵(二)偶然的不一致1、意思表示错误:指表意人因误认、不知、误传等致使其表示与意思不一致。“解释先于撤销原则”,是指意思表示是否有错误,首先应当通过解释予以处理。36五、意思表示瑕疵2、错误的类型(1)动机错误(2)内容错误:当事人、标的物、行为性质等(3)表示行为错误:误言、误写、误取等(4)当事人资格或物之性质错误(5)传达错误(6)特殊错误类型:计算错误、签名错误37五、意思表示瑕疵3、意思表示错误的效力(1)动机错误:意思表示有效,表意人自担风险(2)其他错误,原则上可撤销(3)撤销权的限制须错误不是表意人过错所致;须错误在交易上认为重要;除斥期间。38五、意思表示瑕疵4、错误与(重大)误解39五、意思表示瑕疵二、意思表示不自由(一)欺诈1、欺诈是指当事人一方故意编造虚假或歪曲的事实或故意隐藏事实真相,使表意人陷于错误而作出意思表示的行为。2、要件:(1)欺诈行为;(2)因果关系;(3)故意;(4)欺诈为第三人或相对人实施3、效力:可撤销40

甲刚取得驾照,到乙的二手车行看车,看中某福特福克斯,价格10万,甲怀疑该车发生过车祸,店员丙表示确无其事,甲即付款。3日后甲的朋友对车详加检查后确认该车确曾发生过车祸,甲即到乙处要求撤销买卖契约,请求返还10万。乙表示不知丙的不实陈述,拒不返还。1、甲的主张有无道理?2、甲可否主张物之瑕疵担保?3、甲可否以错误为由主张撤销?4、甲可否主张乙承担侵权责任?4142《德国民法典》第123条第2款规定:“意思表示相对人以外之人,因意思表示而直接取得权利者,以该取得人对于欺诈明知或可得而知者为限,得对之撤销其意思表示。”43五、意思表示瑕疵(二)胁迫1、胁迫:行为人一方以未来的不法损害相恐吓或以现实的身体强制,使表意人陷入恐惧或不能反抗的境地而作出意思表示的行为。44五、意思表示瑕疵2、要件:(1)胁迫行为;(2)故意;(3)表意人因胁迫产生恐惧或无法反抗而作出意思表示(因果关系);(4)胁迫行为的不法性:手段不法、目的不法、手段与目的结合不法3、效力:可撤销4546五、意思表示瑕疵(三)乘人之危1、乘人之危:是指行为人利用对方当事人的急迫需要或危难处境,迫使其违背本意接受对其非常不利条件。2、要件:(1)客观上的急迫需要或危难处境;(2)有乘人之危的故意;(3)利用表意人危难提出对表意人不利条件;(4)因果关系。4748六、法律行为的附期限与附条件一、法律行为的附款1、附款:当事人基于意思自治,对法律行为效力的发生或消灭作出的一定安排。2、附款的性质(1)附款是法律行为组成部分(2)附款是效力控制因素或特别生效要件49六、法律行为的附期限与附条件3、条件、期限和负担的区别(1)负担与条件(期限)“如果以后不喝酒,则将此车送给你”“把这车送给你,但是从此以后都不许喝酒”(2)条件和期限条件:将来发生与否不确定的事实期限:将来确定会发生的事实50六、法律行为的附期限与附条件51六、法律行为的附期限与附条件二、条件(一)当事人以将来客观上不确定之事实,作为决定法律行为效力的附款。(二)类型1、停止条件、解除条件2、偶成条件、随意条件、混合条件3、真正条件、非真正条件法定条件、既成条件、不能条件、不法条件4、积极条件、消极条件5253六、法律行为的附期限与附条件(三)不得附条件的法律行为1、法律行为性质决定不得附条件票据行为、旨在使法律关系确定的单方行为2、附条件违反公序良俗原则身份行为54六、法律行为的附期限与附条件(四)条件的效力1、条件的成就与不成就(1)条件的成就,是指条件内容的实现积极条件:内容实现消极条件:内容未实现(2)条件成就与不成就的效力条件成就条件不成就停止条件法律行为生效法律行为不生效解除条件法律行为最终无效或效力消灭法律行为最终有效或继续有效55六、法律行为的附期限与附条件2、条件成否已定后的法律状态(1)法律行为的效力最终确定(2)法律行为的最终效力自条件成就或不成就是确立,不溯及既往区分:附解除条件的合同和合同的解除(3)当事人的权利能力、行为能力、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善意等以法律行为成立时为准,而非条件成就时为准(4)人为促成条件成就或不成就的5657六、法律行为的附期限与附条件3、条件成否未定前的法律状态(1)当事人不得单方撤回、期待权(2)债权行为附条件(债权期待权)(3)物权行为附条件所有权保留、物上期待权、期待权的侵害、出卖人的有权处分58六、法律行为的附期限与附条件59六、法律行为的附期限与附条件60六、法律行为的附期限与附条件三、期限1、期限:将来客观确定到来之事实2、始期与终期3、关于条件的有关效力准用于期限6162七、法律行为的效力一、法律行为效力概述(一)效力样态63七、法律行为的效力(二)法律行为效力的法理分析1、效力的法理依据(1)一种假设:理性人(2)一种局限:国家治理基蒂·吉诺维斯综合症(3)个体价值、物质上的利益及社会进步之利益2、效力样态的法理分析64七、法律行为的效力二、无效法律行为1、无效:是指法律行为当然、自始、确定的不发生效力2、分类(1)全部无效与一部无效(2)绝对无效与相对无效65七、法律行为的效力3、无效原因(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66七、法律行为的效力3、无效的法律效果(1)原则上法律行为无效时,不发生当事人意思表示所欲实现的法律效果;但无效并不妨碍发生法律行为外的效果。A、侵权损害赔偿权B、缔约过失损害赔偿请求权C、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D、所有物返还请求权67七、法律行为的效力(2)例外A、继续性合同无效仅向未来发生效力B、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C、相对无效6869七、法律行为的效力4、无效法律行为的转换(1)孙宪忠教授认为:“无效法律行为的转换是指将无效的法律行为,通过当事人的意志或者法律规定,转换为合法的法律行为。”德国学者卡尔·拉伦茨认为:“一个无效的法律行为,如果具备另一法律行为的要件,而且可以认为,当事人知道此行为无效即愿意另一行为有效的,可以‘作为另一法律行为’而生效。”70七、法律行为的效力(2)无效法律行为转换的类型A、解释上的转换:设定地上权无效时,可转换为土地租赁契约B、法律上的转换:《意大利民法典》第607条规定:“欠缺某项要件的秘密遗嘱在符合自书遗嘱要件的情况下,可以作为自书遗嘱生效。”71七、法律行为的效力72七、法律行为的效力5、无效法律行为转换的限制(1)违背意思自治原则(2)“如果当事人的法律行为追求的意图本身是违背法律的,特别是当法律行为的目的违反善良风俗时,法律行为的转换就更加不可能。”73业主对其经理产生了怀疑,怀疑后者对自己不忠诚。经理在这种怀疑的压力下,允诺提供范围广泛的给付,这些给付在总额上远远超过了他可能负有的损害赔偿义务。这过度的允诺是违反善良风俗的。但是,前一审法院想通过转换,部分维持该允诺的效力:经理只需要支付4万马克,而且,可以从其赔偿义务中扣除。联邦最高法院根据转换不得违反善良风俗之规则正确的拒绝了这一判决。74七、法律行为的效力三、可撤销法律行为(一)可撤销的原因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等(二)撤销权:合同法54条1、撤销权主体(1)重大误解、显失公平:当事人一方(2)欺诈、胁迫、乘人之危:受损害方75七、法律行为的效力2、撤销权的效力(1)可变更台湾(暴利行为)、《国际商事合同通则》、《欧洲合同法原则》(重大误解、显失公平)(2)行使撤销权,等同于无效76七、法律行为的效力四、效力待定法律行为(一)概念效力未定法律行为:虽已成立,但因当事人欠缺民事行为能力、代理权限、处分能力,导致行为效力能否发生尚未确定的法律行为。(二)效力未定与可撤销法律行为、附条件法律行为77七、法律行为的效力(三)效力待定法律行为种类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超越其行为能力实施的法律行为(47)2、无权代理人(48)3、无处分权人(50)4、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或其他负责人超越权限所实施的行为(51)78八、代理制度一、概念大陆法: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独立与第三人为民事法律行为,由此产生的法律效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的一种法律制度。英美法:Agencyisthefiduciaryrelationwhichresultsfromthemanifestationofconsentbyonepersontoanotherthattheothershallactonhisbehalfandsubjecttohiscontrol,andconsentbytheothersotoact.(美国代理法重述第一条)79八、代理制度相关概念比较:1、委托2、代表、传达人3、行纪4、居间80八、代理制度81八、代理制度二、代理的类型(一)直接代理、间接代理(二)有权代理、无权代理(三)根据本人的公开程度1、显名代理(namedagencyordisclosedprincipal)2、隐名代理(unnamedagencybutdisclosedprincipal)3、本人身份不公开代理(disclosedprincipal)82八、代理制度(四)有代理权限代理与无代理权限代理1、有代理权限代理:代理人通过被代理人事先授权或事后追认获得代理权限进而所形成的代理关系。2、无代理权限代理:是指代理人虽然没有通过被代理人事先授权或事后追认获得代理权限,带根据法律规定代理人在一定情况下的行为具有拘束被代理人的代理权力(agencypower)而形成的代理关系。包括:紧急代理和同居关系代理。83八、代理制度84八、代理制度三、代理制度的适用范围(一)可代理行为1、主要为意思表示行为和接受意思表示:一般的民事法律行为、准法律行为2、申请行为:专利申请3、申报行为:申报纳税4、诉讼行为:民事代理(二)不可代理行为1、身份行为2、事实行为3、侵权行为85八、代理制度四、代理的要件(王泽鉴)1、代理权2、法律行为上的意思表示3、以本人名义4、代理人的相关要件5、代理行为的容许性86八、代理制度五、代理权(一)代理权的性质1、有“权利说”、“权能说”、“资格说”、“权力说”2、“资格说”较为通行(二)代理权的取得1、法院或有权机关的指定2、法律的直接规定87八、代理制度3、代理权的授与(1)授权行为的性质A、委任契约说:在委任契约之外无所谓授权行为,代理权正是基于委任契约而产生。B、无名契约说:代理权产生于附随委任契约而产生的无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