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文学史四大名著课件_第1页
元明清文学史四大名著课件_第2页
元明清文学史四大名著课件_第3页
元明清文学史四大名著课件_第4页
元明清文学史四大名著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代文学

课间欣赏

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百字令微情书轰动网络据扬子晚报报导,5月20日,人人网以及微博上,一首菱形分布的百字令情书流传很久。“见/惊艳/目流连/再难思迁/踌躇欲向前/只恐天上人间/悲欢喜怒一线牵/循环往复恨此心坚/花开花落转眼已三年/天人合一处垂首对漪涟/思或淡情未移口三缄/燕去燕归沧海桑田/倘注定有分无缘/亦感蒙赐初面/纵此生不见/平安惟愿/若得闲/仍念/歉”。

见惊艳目流连再难思迁踌躇欲向前只恐天上人间悲欢喜怒一线牵循环往复恨此心坚花开花落转眼已三年天人合一处垂首对漪涟思或淡情未移口三缄燕去燕归沧海桑田倘注定有分无缘亦感蒙赐初面纵此生不见平安惟愿若得闲仍念歉情诗中讲述的是一男子无意间看到一位女子,再无法忘记,想向她表达爱慕之情又犹豫不决。而自那时起,她的悲喜也成了他的悲喜。就这样“花开花落转眼已三年”。男子感觉这是有缘无分的爱情,怀着遗憾和未能表达出口的歉意,默默离开,远远祝福。这是香港中文大学微情书征文大赛的一等奖作品。作者胡慧盈表示:“只是用百字令这种形式将一段感情由生到死的过程写出来,没想到会火成这样。”

这个微情书在网络引起了很多人关注,网友争相传阅并赞不绝口。有网友惊讶表示:“厉害,倒着读也可以很美的情诗!”官员们背后都有个《红楼》,官二代富二代全部《西游》,地方政府正在上演《三国》,老百姓们只能酝酿《水浒》。

《都市快报》2013年6月2日第16版近日网络热传一张照片,内容是湖北孝感监狱大门口的LED屏字幕:“孝感监狱欢迎您”。相关负责人说,孝感监狱设备处于调试阶段,正式启用后,绝不会出现这样的标语。

监狱欢迎你,你敢去吗?

在某些特殊场合,需要酌情考虑修辞。医院、公墓等地,都不适合出现“欢迎”一词,监狱也是如此。既然做了大屏幕,那么选用一些匡正人心的箴言岂不更好:“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语暴戾,触动怒气。”“无知的人,以愚妄为乐;聪明的人,按正直而行。”“弃绝管教的,轻看自己的生命,听从责备的,却得智慧。”

现在大家都知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云云,是何等褊狭的陈旧观念。这则新闻很好地说明了,无论一个人走到哪里,天涯海角乃至监狱里,不好好学语文就会闹笑话。《钱江晚报》2013年5月9日在浙江眼科医院,也藏着这样一名高手。他身穿保安制服,岗位在一楼大厅南门咨询台后。探头看看,常常能看到他正在写字,那一笔书法真当漂亮。

54岁的他,从小爱写字每年春节都帮人写对联这位保安师傅名叫周玉书,河南信阳人,今年54岁。2010年11月来这里做了一名保安。人如其名。别看周师傅个头挺高,但身上掩不住一股书生气。周师傅高中毕业,在同龄乡亲中算是高学历了。“从小就喜欢写字。”周师傅回忆,那时家里很穷,他就在煤油灯下用小毛笔写字。因为字写得工整漂亮,当年他的作业常被贴在教室后墙做示范。高中毕业后,周师傅当了3年兵。在部队,给家里写信,为新兵连出黑板报,都是练字的机会。后来回老家务农,2元钱买支美工笔,继续练字。每年春节,邻居们的对联也都是出自他笔下。

除了练字还喜欢唐诗宋词周师傅有时也蛮“文青”的来到浙江眼科医院做保安,周师傅写字几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在南门的保安岗位,周师傅负责收发邮包、管理停车、接受咨询等,工作之余,一有空他就伏案写字。一天12小时工作,写字会让周师傅忘了时间。“晚上值班,时间难熬,我就写字,一气能写十来张纸。”看看周师傅的作品,笔酣墨饱,刚劲中透着一股柔和。听到夸赞,周师傅总是不好意思地笑笑。周师傅写字,用的是医院废旧的检查单,15元买来一支银色钢笔。对这支笔,他相当爱护。“当时没买着美工笔,我就买了这支普通钢笔,把笔尖夹弯,自己做成了美工笔。我觉得这样写起来有笔锋,好看。”除了这支钢笔,周师傅还有一支黑色美工笔,那是医生同事送的,他相当宝贝,轻易不使。有时,周师傅也到护士站那里蹭支水笔来用。除了练字,周师傅还爱好诗词,他掏出一本《唐诗宋词元曲》,是同事帮他在网上买的,花了29.8元。《琵琶行》、《长恨歌》……他都常挂在嘴边。“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周师傅朗诵起他最爱的《沁园春·雪》,“因为写了很多遍,都会背了。”这一手字让好多年轻医生红了脸“字是人的脸面。”周师傅常把这话挂在嘴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时代背景及文学概况一、时代背景

1368年朱元璋称帝于南京,至1644年崇祯帝自缢于北京,明朝前后共计277年。朱元璋与明代的特务统治和恐怖政治(文字狱)。方孝孺事件明代除了边境与蒙古人的战争及抗倭战争,大体是和平富足时期,帝王的残暴与后来的宦官专权对这一朝代的文化社会和经济史影响不大。新王朝自信的标志:郑和七下西洋

朱元璋,大明太祖高皇帝,生于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俗称洪武帝、朱洪武,庙号太祖,其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朱元璋原名重八,后改为兴宗。参加元末农民起义后改名为德裕,最后再改名为元璋,字国瑞。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1368年—1398年),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明朝。朱元璋在位期间,为了缓和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之间的矛盾,实行了抗击外侵、革新政治、发展生产、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前进的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大力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与此相适应,在法律思想上鉴于元末法纪纵弛导致的各种弊端,认为“朕收平中国,非猛不可”。

朱元璋出身平民,早年参与元末起义,并通过连年征战,最终统一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的另一个大一统的明王朝。明太祖在位期间通过廷杖大臣、废相、设锦衣卫、大杀功臣(也包含惩治贪赃枉法的元勋)等毒辣手段建立起一套维护皇权的体制,正是由于他的这些举措,使得明朝276年时间内,没有外戚专权或军阀割据,党争现象亦未形成似唐末“牛李党争”的祸乱。然而,他为巩固君权,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后废除丞相,令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而臣下权力分散,进而导致明朝后来内臣宦官乱政的局面。朱元璋出身贫寒,也没有很高的文化,就是这样一个人,后来竟成为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民间关于他的传说很多,所以他也是一位传奇皇帝。【一】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朱元璋为何不立燕王朱棣为太子,结果死后引发一战争?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朱标病逝,朱元璋不得不重新考虑皇位的继承问题,在此期间,他曾想到了皇四子朱棣,因为朱棣又许多地方都与自己非常相似,但向群臣咨询的时候,大臣刘三吾提出,如立皇四子,那么将皇二、三子立于何地?当时朱元璋已经分封了诸王,而且皇二、三、四子分别被封为了秦、晋、燕王,三人的封地都是边境重镇,而且手握重兵,一但由于争储而出现内讧,后果将非常严重。因此朱元璋只得将朱标的次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朱标长子早逝)。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朱允炆正式即位,改明年为建文元年。从年号上不难看出,一个建文,一个洪武,二位皇帝的性格截然不同,而且朱元璋不愿立皇太孙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朱允炆像他的父亲一样,过于柔弱,过于仁慈,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太严重,恐怕日后会吃大亏。建文帝即位之后,一改洪武时期的紧张气氛,使中国大地吹过了一阵清风,他重用黄子澄、齐泰、方孝儒等文人,对先朝的政治实行改革,为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吏都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在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削番,当时的番王多是朱允炆的叔叔,而且手中都有兵权,他们在自己的番地为非作歹,有的甚至摩拳擦掌准备造反。

燕王朱棣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当时朱元璋的前三个儿子都已经亡故,朱棣成为了皇子中的最长者,而且随着朱棣在对蒙古作战的过程中不断壮大,他已经成为了皇权最大的威胁。可以说建文帝的削番就是针对燕王一人的。但建文帝的软弱害了他,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这是他的第一个错误。他并没有先削燕王,而是从其他亲王下手,这样即引起了亲王们的岌岌自危,还打草惊蛇,使得燕王加紧做出准备。在建文帝决定对朱棣下手的时候,为时以晚,燕王朱棣迅速扯起了靖难的大旗。在最初的战斗中朝廷的兵力占绝对优势,但由于李景隆的指挥不当,明军屡遭败绩。但由于兵力所限,燕军占领的城市都是很快的放弃,因此双方展开了拉锯战。在此期间明军中涌现出了一批比较优秀的将领,他们的顽强抵抗给朱棣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但是朱允炆的软弱再一次显示出来,他的一道圣旨,“我要活的叔父”使得朱棣逃过了多次劫难,建文帝的妇人之仁最终将朝廷推向了深渊。经过四年的拉锯战之后,燕王正确分析了形势,只要建文帝在一天,地方军对就会抵抗一天,而且自己就是叛王,但如果一旦攻占了南京,赶走了建文帝,那么自己就可以成为一国之君,相信也没有多少人反对,因为大家都是观望的态度。所谓“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就是所谓的嫡长继承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的意思是:王位的继承人必须自己的嫡亲长子,不管他是否贤能。王位的继承人首先应该是国君的嫡亲儿子,在国君的众位儿子中间,以年龄的长幼来定由谁来继承。“立子以贵不以长”的意思是:王位的继承人都是自己嫡亲的儿子,但不是同一个母亲所生,并且可能王后的儿子不是长子,这时就有“立子以贵不以长”这一条来确定继承人:王位的继承人必须是妻所生的长子。

如果哥哥的母亲为妾(妃嫔),但弟弟的母亲为妻(王后),只要有妻(王后)的儿子在,就不能立妾(妃嫔)的儿子为太子。如妻(王后)没有儿子,就只能立妾的儿子(在这中间仍然以妾中较为贵的一人的儿子为太子),不管其年龄如何。历史上的商纣王就依据此规定,当上国君的。商纣王有两个同母的哥哥,长兄叫微子启。纣王的父母都想让微子启为太子,但有大臣据法力争,说:生微子启时商纣王的母亲为妾,生纣王时其母为妻,有妻的儿子在,就不能立妾的儿子为太子,虽然母亲是一个。朱元璋立朱允为太子也是合乎情理的皇长孙朱允(他爹死了他就成了第一继承人)他立朱允为太子也是爱屋及乌(朱标)据史料记载朱棣乃庶出(好像已经被证实)宗法制度下立太子,讲究的是立嫡立长。所以没朱棣什么事。【二】風吹馬尾千條線

一天,朱元璋駕幸馬苑,皇太孫朱允炆和四子燕王朱棣隨行。忽然一陣風起,馬群揚尾嘶鳴。朱元璋來了靈感,即興出句,要皇太孫和燕王對句。他出的句是:“風吹馬尾千條線”。

大家不妨也对对看

風吹馬尾千條線

雨打羊毛一片氈

日照龍鱗萬點金明太祖朱元璋開國以後,立長子朱標為太子。誰知朱標短命,壯年病死。朱元璋受此打擊,悲痛不已。他很愛太子朱標,愛屋及烏,破例採取一個異乎尋常的舉措:撇開其他皇子,立了朱標之子朱允炆為儲君,稱皇太孫。此舉意味著,朱允炆將承襲祖父的大位,成為日後的皇帝,君臨天下。但是,朱允炆性情柔弱,志向和能力不甚出眾,這使朱元璋很不放心。一次,他和皇子皇孫們飲宴賞月,有意命皇太孫以月為題,作一首詩。朱允炆倒是作出來了,續尾兩句卻是:“雖然隱落江湖裏,也有清光照九州。”月亮“隱落”,實在不是好兆頭,也缺少儲君應有的大志氣大胸襟。朱元璋暗暗不樂,還要繼續考察皇太孫。清代褚人穫《堅瓠集》記述了這樣一件事——

一天,朱元璋駕幸馬苑,皇太孫朱允炆和四子燕王朱棣隨行。忽然一陣風起,馬群揚尾嘶鳴。朱元璋來了靈感,即興出句,要皇太孫和燕王對句。他出的句是:“風吹馬尾千條線”。朱允炆想了許久,對道:“雨打羊毛一片氈。”朱棣則對道:“日照龍鱗萬點金。”二人的對句,境界大不相同,前者庸俗,大煞風景;後者華麗,美輪美奐。特別是朱棣對句中有“日”有“龍”有“金”,充滿豪情壯志和皇家氣象,令人振奮。朱元璋掃興地看了看他所立的皇太孫,“視之默然”。

【三】

朱棣

發動“靖難之役”,奪得了皇位是為明成祖,遷都北京

朱元璋去世后,继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实行削藩,朱棣遂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发动靖难之役,四年六月攻入南京,夺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乐(1403~1424年)。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自称“靖难”破京师(今江苏南京),夺取帝位,杀方孝孺等人。他统治期间社会安定、国家富强,由于成祖年号为“永乐”,后世称这一时期为“永乐盛世”。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原庙号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为“成祖”。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极力肃整内政,巩固边防,政绩颇著。發動“靖難之役”,最終從侄兒手中奪得了皇位,是為明成祖。隨後,明成祖遷都北京,征伐蒙古,派鄭和下西洋,派解縉等編《永樂大典》,創建了“日照龍鱗萬點金”式的文治武勸。朱允炆儘管柔弱,但在朱元璋死後,仍以合法身份登上皇帝的寶座,即建文帝。建文帝在位期間,重用親信,排斥和迫害包括燕王在內的各位皇叔。於是,朱棣起兵,發動“靖難之役”,最終從侄兒手中奪得了皇位,是為明成祖。隨後,明成祖遷都北京,征伐蒙古,派鄭和下西洋,派解縉等編《永樂大典》,創建了“日照龍鱗萬點金”式的文治武勸。褚人穫不無感慨地評論說,明初發生的一系列變故,使人吃驚地回憶起馬苑的那兩個對句;對句雖然是語言技巧方面的遊戲,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應對者的性情;而性情,往往決定人物的命運。明成祖朱棣(1360年4月17日---1424年7月18日),是中国明朝第3代皇帝,朱元璋第4子。生于应天,时事征伐,并受封为燕王,后发动靖难之役,起事攻打侄儿建文帝,夺位登基。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1402年7月13日朱棣以“清君侧”为名,率兵攻破南京金川门,占领南京。1402年7月30日朱棣大祀南郊,即帝位。1405年7月11日明成祖派遣郑和率领船队从太仓出发,出使西太平洋、印度洋沿岸国家,史称郑和下西洋。重要政绩:曾5次亲自带部队上蒙古漠北战场,保卫并扩大了中国的疆域领土,追击蒙古残部,瓦解了蒙古残部对明朝的威胁;疏通大运河;营建并迁都北京,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定都北京的汉人皇帝,奠定了北京此后500余年的首都地位;组织学者编撰长达3.7亿字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设立奴儿干都司,以招抚为主要手段管辖东北少数民族;更令他闻名世界的是郑和下西洋前后7次,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沟通了中国同东南亚和印度河沿岸国家的关系。明成祖是功绩累累的一代雄主。建造紫禁城余杭东林山牌匾叔负侄,侄不负叔浙江省公务员面试题明初大学士宋濂有一次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客没有,客人是谁,吃的是什么菜……宋濂一一如实回明初大学士宋濂有一次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客没有,客人是谁,吃的是什么菜……宋

濂一一如实回答,朱元璋表示很满意。这一故事反映的史实本质是()

A.宋濂为人诚实

B.皇帝十分关心臣下

C.明初实行特务统治

D.明初君臣关系和睦

材料一:明朝大学士宋濂一次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客没有客人是谁吃的什么菜宋濂一一照实回答朱元璋很满意地说:“你没有欺骗我”然后拿出锦衣卫绘制的宋濂家宴图宋濂看后目瞪口呆被吓出一身冷汗。材料二:(明朝)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诀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多活一日(1)监视大臣宋濂的是什么人?他们由谁直接指挥(2)材料二反映了明朝的官员什么心态?(3)明统治者后来又赠设了什么特务机构?由谁统领?(4)这段史实说明了什么?反映了明朝统治的什么特点?

答案(1)锦衣卫,他们直接由皇帝指挥。(2)害怕,害怕自己因为什么文字狱之类的案件受牵连而受诛。(3)两厂,东厂和西厂。东厂是朱棣恢复锦衣卫后增设的特务机构。由宦官统领;西厂是明宪宗成化年间设置的,也是由宦官统领的。这宦官不是普通的宦官,一般都是司礼监的大太监。(4)说明了明朝的特务机构十分强大,十分残忍。【四】

特务统治

【五】

恐怖政治(文字狱)

方孝孺事件二、文学概况八股取士:朱元璋与刘基定八股文程式,专从四书五经命题,以朱注为据,字数有限定。比唐宋以诗赋取士更加有害。明代诗文: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唐宋派明代小说:四大传奇明代思想文化:晚明个人主义思潮与王阳明心学、李贽、公安派汤显祖《牡丹亭》的情与梦第二节中国小说史概述

引入:中西文学传统比较以早期叙事文学为核心的古代地中海传统:史诗epic——中近世的罗曼史romance——18世纪/19世纪长篇小说novel以抒情诗为核心的中国古代文学传统:三百篇——骚——赋——乐府——律诗——词曲——小说小说从卑微到救国中国古代小说的合适(无所不包)与不合适(小玩意)中国为什么落后,就是中国小说不行,要兴国就必须兴小说,要启蒙就要用小说来启蒙——梁启超(1902)我写小说就是为了救国,启蒙那些麻痹的人们——鲁迅小说从一个什么都没有用的东西突然就成了一个被夸大的文学形式二、古代小说观念的演变西方“小说”一词:story,novel,legend,fiction,romance,narrative中国“小说”的语源1、《庄子》外物篇“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这里所说的小说,是指琐碎的言谈、小见解,与现时所说的小说相差甚远。

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jiè,阉割过的牛,犍牛)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陷没而下,惊扬而奋鳍,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浙江)以东,苍梧(湖南)已北,莫不厌若鱼者。已而后世辁才讽说之徒,皆惊而相告也。夫揭竿累(细绳),趣(趋走)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其不可与经于世亦远矣!

2、正式提小说这一词,确立为文类东汉桓潭《新论》“若其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认为小说仍然是“治身理家”的短书,而不是为政化民的“大道”。3、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

小说最初文体定位:介于子部与史部之间,虚构与非虚构矛盾。子部:说理取譬,有虚构史部:史实,讲求真纪昀:

《聊斋志异》盛行一时,然才子之笔,非著书者之笔也。……今一书而兼二体,所未解也。小说既述见闻,即属叙事。不比戏场关目,随意装点……今燕昵之词,媟狎之态,细微曲折,摹绘如生,使出自言,似无此理;使出作者代言,则何从而闻见之?又所未解也。三、古代小说的源流与分期1、萌芽期(先秦)神话传说---史传散文---诸子散文2、雏形期(两汉魏晋南北朝)野史杂传:《吴越春秋》《燕丹子》《汉武故事》《史记刺客列传》与《燕丹子》即正史野史比较:*以事为中心与以人为中心,*多出离奇情节:乌白头马生角,杀千里马取肝,杀美人手野史将史与小说交缠一直延续至明清古小说“古小说”一词源自鲁迅,他在做小说史研究时,将唐以前小说,通称为“古小说”,并作《古小说钩沉》。古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过程中的原始形态,或称为雏形。其主要特点,还没有摆脱其他文体,而取得独立。志怪小说:干宝《搜神记》

干宝两则人生轶事(《晋书》干寶传):寶父先有所寵侍婢,母甚妒忌,及父亡,母乃生推婢于墓中。寶兄弟年小,不之審也。後十餘年,母喪,開墓,而婢伏棺如生,載還,經日乃蘇。又寶兄嘗病氣絕,積日不冷,後遂悟,云見天地間鬼神事,如夢覺,不自知死。寶以此遂撰集古今神祇靈異人物變化,名為搜神記,凡三十卷。志怪作为实有来写,干宝写书目的在于明神道之不诬还是史家崇尚事实的延续志人小说: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世说新语》记载魏晋时期达官名士的言行目录三十六门即品鉴的品目

世说新语内容鲁迅:记言则玄远冷俊,记行则高简瑰奇

特点:含蓄蕴藉,不动声色淡远情节弱化《世说新语》创作上仍属“史”的范畴:蕴藉淡远、事实的连缀、直接引语3、成熟期(唐、五代、宋、元)

唐传奇:文言小说的文体独立传奇的繁荣在中唐:《李娃传》、《霍小玉传》、《莺莺传》晚唐以后多武侠小说李光鼎《虬髯客传》王小波改编为《红拂夜奔》早期武侠小说的特征与金庸对《虬髯客传》的评价

宋元话本:白话小说的兴起“说话”溯源先秦时期的倡优、侏儒而来----民间自发口传-----到唐代成为一种表演技艺“说话”元稹《寄白乐天代书一百韵》:“翰墨题名尽,光阴听话移。”自注:“乐天每与余同游,常题名于屋壁。顾复本说‘一枝花’,自寅至巳。”说:说唱,话:故事话本:说话的底本宋代“说话”的繁盛

宋代坊市制打破,勾栏瓦肆的繁盛“说话”的家数:一者小说,谓之银字儿,如烟粉,灵怪,传奇,说公案,皆是朴刀杆棒及发迹变泰之事,说铁骑儿,谓士马金鼓之事。短篇幅,现实题材,普通市民为主角,一般一次讲完,最受欢迎。说经,谓演说佛书,说参请,谓宾主参禅悟道等事,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讲史书,讲说前代书史文传、兴废争战之事。讲史有说有评,又称评话。每说一次叫一回,多次才能说完,这就是章回小说的来源。讲史“说话人”分工很细,有专讲五代史,有专说三分的。合生,相声的前身。

“说话”的艺术与程式“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频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则喜唱快”

叙述者:说书人。全知叙事模式+限知叙事:多视角(外视角,内视角),全方位(时空转换)“纯客观假象”+叙事干预(评论,预示)“楔子与回末里的叙事人侵入”结构:开场诗——入话(对开场诗解释)——头回(小故事,与后面内容正相关或反相关)——正话——散场诗语言:口语化的白话文,韵散结合特点:普通人成为小说主角,直接取材现实生活有浓郁生活气息。以说书人口吻讲故事有明显说书艺人风致。一般追求情节曲折,叙述生动逼真。作品分析:醒世恒言第十四卷闹樊楼多情周胜仙4、繁荣期(明中叶———清中叶)白话通俗小说长篇小说类型: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小说、公案小说、世情小说中短篇白话小说:拟话本(鲁迅命名)形式上模仿话本,是案头文学作品,如三言二拍。文言小说的复兴《阅微草堂笔记》《聊斋志异》5、过渡期(晚清——五四运动前):中国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转化的转型期

谴责小说吴敬梓《儒林外史》、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和曾朴的《孽海花》斜狭小说韩子云《海上花列传》黑幕小说新小说类型化创作跟风作品多个性作品少

第二章《三国演义》第一节、《三国演义》的成书、作者和版本一、《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史志与民间传说,是《三国演义》成书的两个重要来源。三国故事由史实到小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二、《三国演义》的作者关于罗贯中的生平,目前所知甚少。明人贾仲名《录鬼簿续编》(天一阁藏本)载: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1364)复合,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三、《三国演义》的版本1、嘉靖本:即署有“嘉靖壬午(元年,1522)孟夏吉望关中修髯子书于居易亭”的大字精刻本,这是目前已经发现的最早的《三国志通俗演义》版本。嘉靖本前有弘治甲寅(1494)庸愚子的序,称《三国志通俗演义》“书成,士君子之好事者,争相誊录,以便观览”,说明到弘治年间此书还是以抄本流传。

2、李评本:明万历、天启年间《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明末人叶昼假托李卓吾之名所作,故又称“伪李评本”3、毛纶、毛宗岗父子评本: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以李卓吾评本为基础,参考了“三国志传”,对回目和正文进行了修改,并作了详细的评点。毛本正统思想较浓,但艺术上有较大的提高,成为后来最流行的本子。第二节、《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一、历史史实与艺术虚构:清章学诚《文史通义》“唯《三国演义》则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以致观者往往为其惑乱”真假曹操

关于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的三种说法:正当防卫(魏曰: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过失(世语曰: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过失+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孙盛杂记曰: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三国演义作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遂行。

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

曹操献刀失败后,被董卓追杀,和陈宫到了成皋地方,天色晚了。曹操对陈宫说“此间有一人姓吕,名伯奢,是吾父结义弟兄;就往问家中消息,觅一宿,如何?”宫曰:“最好。”二人至庄前下马,入见伯奢。奢曰:“我闻朝廷遍行文书,捉汝甚急,汝父已避陈留去了。汝如何得至此?”操告以前事,曰:“若非陈县令,已粉骨碎身矣。”伯奢拜陈宫曰:“小侄若非使君,曹氏灭门矣。使君宽怀安坐,今晚便可下榻草舍。”说罢,即起身入内。良久乃出,谓陈宫曰:“老夫家无好酒,容往西村沽一樽来相待。”言讫,匆匆上驴而去。

操与宫坐久,忽闻庄后有磨刀之声。操曰:“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二人潜步入草堂后,但闻人语曰:“缚而杀之,何如?”操曰:“是矣!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获。”遂与宫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搜至厨下,却见缚一猪欲杀。宫曰:“孟德心多,误杀好人矣!”急出庄上马而行。行不到二里,只见伯奢驴鞍前鞒悬酒二瓶,手携果菜而来,叫曰:“贤侄与使君何故便去?”操曰:“被罪之人,不敢久住。”伯奢曰:“吾已分付家人宰一猪相款,贤侄、使君何憎一宿?速请转骑。”操不顾,策马便行。行不数步,忽拔剑复回,叫伯奢曰:“此来者何人?”伯奢回头看时,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宫大惊曰:“适才误耳,今何为也?”操曰:“伯奢到家,见杀死多人,安肯干休?若率众来追,必遭其祸矣。”宫曰:“知而故杀,大不义也!”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默然。疑点重重的吕伯奢之死

《三国演义》写曹操刺杀董卓不成,单骑逃出洛阳,飞奔谯郡,路经中牟县时被擒,县令陈宫慕曹操忠义,乃弃官与之一起逃亡。两人行至成皋,投曹父故人吕伯奢家中求宿,受到热情款待,吕伯奢并亲往西村沽酒,然曹操闻堂后有磨刀之声,疑其图己,遂与陈宫将吕家八人全部杀死,其实吕家磨刀只是为了杀猪款客。操与陈宫无法,只好逃走,途中与沽酒而归的吕伯奢相遇,曹操害怕暴露真相,干脆连吕伯奢也杀了。陈宫惊问其故,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罗贯中还赋诗两句诗作为对这件事的评语:"设心狠毒非良士,操卓原是一路人。"曹操作为极端利己主义者的形象由此形成。

其实,这件事的真实性是颇存疑问的,当然这并不是说此事出于罗贯中凭空编造,事实上,曹操杀吕伯奢一事在史书中还是有其雏形的。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称"董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在这段话的下面,裴松之援引了三种材料,现开列如下:

陈寿在《三国志》本文中未提及此事,显然是并不相信。至于曹操路经中牟县被擒事,虽有类似记载,但并未指明该县令便是陈宫,更没有写下县令与曹操一起逃亡的情节。罗贯中所写的曹操杀吕伯奢一事,显而易见是从孙盛《杂记》中演化得来的。

其实,裴松之援引的三种资料,思想倾向并不一致。其中《魏书》的记载对曹操最为有利,它所写"太祖手刃击杀数人"完全是正当防卫,无可指责;《世语》则把曹操"夜杀八人"的行为归结为误杀,实质上仍然是对曹操有利;相比之下,《杂记》中的描述对曹操来说是最不利的,孙盛为人"好奇情多,而不知言之伤理",他的著作很多地方并不能当信史来看待,但即使孙盛,也用了"凄怆"这个词,并且承认这只是误杀。另外,这三种资料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强调吕伯奢本人并没有被杀,而《演义》中情况正相反,罗贯中强调的恰恰是吕伯奢本人也被杀了。

从《三国演义》所写吕伯奢一事的内容来看,罗贯中肯定详细地研读过裴注引用的三种资料,并作过归纳。因为他写吕伯奢家的地点成皋显然是从《魏书》得来,曹操的杀人数目八人则是从《世语》得来,而曹操的两句话则是从《杂记》中演化得来。但以上这三种资料均以误杀为前题,并未提及吕伯奢本人,罗贯中可能认为这样写还足以表现曹操的"邪恶",于是才把吕伯奢也列入被杀者的名单,做了第九位"冤鬼"。

二、正统观念与道德评判《三国演义》尊刘反曹的倾向:书中把蜀国的刘备、诸葛亮、关羽等君臣作为理想中的政治道德观念的化身,仁君、贤相、良将的典范,而将魏国的曹操作为奸邪权诈、推行暴政的代表,至于孙吴方面只是陪衬而已,因而具有明显的“拥刘反曹“的倾向。

其书(指《三国志》)以魏为正统,至习凿齿作《汉晋春秋》始立异议。自朱子以来,无不是凿齿而非寿。然以理而论,寿之谬万万无辞;以势而论,而凿齿帝汉顺而易,寿欲帝汉逆而难。盖凿齿时晋巳南渡,其事有类乎蜀,为偏安者争正统,此孚于当代之论者也。寿则身为晋武之臣,而晋武承魏之统,伪魏是伪晋矣,其能行于当代哉?此犹宋太祖篡立近于魏,而北汉、南唐迹近于蜀,故北宋诸儒皆有所避而不伪魏。高宗以后,偏安江左,近于蜀,而中原魏地全入于金,故南宋诸儒乃纷起而帝蜀。此皆当论其世,未可以一格绳也。(《四库总目提要》)受封建史学家正统观念影响(谁为正统与当时形势有关)受民间道德评判影响(宗法社会家庭伦理扩大化为国家伦理,君子/小人;忠臣/奸臣)历史循环论?词曰:(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这一段是毛宗岗后加的,也是他的历史循环论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开头就是献帝几年三、通俗观与文学性罗贯中的通俗演义的“通俗”就是文学性罗贯中的“通俗观”:文胜质则野,质胜文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学性三方面:1故事组织上,较好吸收记传体与编年体特点,多线索时空结构,受朱熹《资治通鉴纲目》影响2人物形象塑造上比史书更生动3语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雅俗共赏第三节、《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三国演义》是一部英雄志士的颂歌,塑造了一系列独具神采的人物形象。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智绝:“古今来贤相中第一奇人”诸葛亮义绝:“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关羽奸绝:“古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曹操二、善于通过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表现种种矛盾,尤其善于战争描写。战争之间详略互济虚实相生,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如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的同与异笔墨主要在战争背后的内容,注重斗智,写战争的目的在于写人。继承《左传》以来描写战争的优良传统。注重场面渲染,多用对比衬托,张驰结合,动静结合手法。三、语言特色: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侧重叙述简于描写。语言以粗笔勾勒见长,生动有力,有阳刚之气。人物语言开始注意个性化。四、结构特点:多线索时空结构以东汉灭亡为引线,以西晋统一为终局。中间的魏蜀吴三线的兴衰线,其中以魏蜀矛盾斗争为主干,又以蜀汉故事为重点。其中以诸葛亮为中心,又以隆中对为关键。

第三章《水浒传》水浒传歇后语

老虎扑食——三股劲李逵上阵——身先士卒史进认师父——甘拜下风林冲上山——官逼民反孙二娘开店——谋财害命石迁偷鸡——不打自招潘金莲给武松敬酒——别有用心李逵升堂办案——乱打一通武松看鸭子——英雄无用武之地武大郎上墙头——上不来下不去梁山兄弟--不打不亲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抱打不平

梁山的军师——无用(吴用)武大郎攀杠子——够不着潘金莲不在家——没人伺候武大郎武大郎敲鼓——懵了点子武大郎玩夜猫子——啥人玩啥鸟武大郎趴在桥底下——瞅空李鬼的板斧——冒牌杨志卖刀——英雄末路

第一节、《水浒传》成书及作者、版本

一、成书1、《水浒传》的故事源于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其事在《宋史》之《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以及其它一些史料中有简略的记载,大致可以知道:以宋江为首的这支武装有首领三十六人,一度“横行齐魏”,“转略十郡,官军莫敢撄其锋”,后在海州被张叔夜伏击而降。《宋史·徽宗本纪》:“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东京、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宋史·张叔夜传》:“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兵莫敢撄其锋。”《东都事略·侯蒙传》:“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记载史料少,零散有出入,只有36人2、宋江等人的事迹很快演变为民间传说。A宋末元初人龚开作《宋江三十六赞》记载了三十六人的姓名和绰号。周密《癸辛杂识·续集》卷上:龚圣与作《宋江三十六人赞并序》曰:“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不足采者。虽有高如李嵩辈传写,士大夫亦不见黜。余年少壮时,慕其人,欲存之画赞。……”呼保义宋江:不假称王,而呼保义,岂若狂卓,专犯忌违。智多星吴学究:古人用智,义国安民,惜哉所予,酒色粗人。浪里白跳张顺:雪浪如山,汝能白跳,愿随忠魂,来驾怒潮。行者武松:汝优婆塞,五戒在身,酒色财气,更要杀人。36人;未提梁山泊五次提太行山与水没关系

B同为宋末元初人罗烨的《醉翁谈录》记载,当时已有“石头孙立”、“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说话名目,显然是一些分别独立的水浒故事。C元初讲史话本《大宋宣和遗事》也有一部分内容涉及水浒故事,从杨志等押解花石纲、杨志卖刀,依次述及晁盖等智劫生辰纲、宋江私放晁盖、宋江杀阎婆惜、宋江九天玄女庙受天书、三十六将共反、张叔夜招降、宋江平方腊封节度使等情节,虽然像是简要的提纲,却已有了一种系统的面目,像是《水浒传》的雏形。36人,第一次提到梁山泊,但位置不对D元杂剧中也有相当数量的水浒戏,今存剧目就有三十三种,剧本全存的有六种,它们于水浒故事有所发展,其中李逵、宋江、燕青的形象已相当生动了。 确定了梁山泊正确位置,提到“三十六大伙,七十二小伙”108将雏形。《黑旋风双献功》高文秀

众兄弟拜了某(宋江)为头领。某聚三十六大伙,七十二小伙,半垓来小偻儸,寨名水浒,泊号梁山。纵横河港一千条,四下方国八百里。东连大海,西接济阳,南通钜野、金乡.北靠青、齐、兖yǎn

、郓。二、作者(一)关于作者《水浒传》究竟为何人所作,却有不同的说法。施罗合作。此书最早见于著录,是明嘉靖时人高儒的《百川书志》,云:“《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同时人郎瑛《七修类稿》云:“《三国》、《宋江》二书,乃杭人罗本贯中所编。予意旧必有本,故曰编。《宋江》又曰钱塘施耐庵的本。”二者的说法其实相近。罗贯中作。稍后的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和王圻qí《稗史汇编》都记为罗贯中作。施耐庵作。明万历时人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则说是武林(杭州)施耐庵所作。(二)关于施耐庵的生平施耐庵(1296~1371),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汉族,江苏兴化人(一说浙江钱塘人)。祖籍泰州海陵县,住苏州阊门外施家巷,后迁居当时兴化县白驹场(今江苏省大丰市白驹镇)。自幼聪明好学,元延祐元年(1314年)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年)登进士。不久任钱塘县尹,因替穷人辩冤纠枉遭县官的训诉,遂辞官回家。

据这些记载大致可以判断:此书当是先由罗贯中将说话、戏剧中的水浒故事综合、加工而成,故曰“编次”;后由施耐庵对这种本子加以发展、提高。对罗氏原本进行再加工的本子当不止一个,而以施耐庵的本子最好,故称为“的本”。至于胡应麟说罗贯中是施耐庵的门人(见《少室山房笔丛》),当是因为见到刻本是施氏列名在前面产生的推测。

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关于“编次”和“的本”一、施前罗后施耐庵作,门人罗贯中在施“的本”(即真本)基础上,又作一定加工。二、罗前施后此书当是先由罗贯中将说话、戏剧中的水浒故事综合、加工而成,故曰“编次”;后由施耐庵对这种本子加以发展、提高。对罗氏原本进行再加工的本子当不止一个,而以施耐庵的本子最好,故称为“的本”

三、版本《水浒传》的版本,大致可以分为简本和繁本两个系统:简本文字简略,描写细节少;繁本描绘细致生动,文学性较强。文繁事简,文简事繁。这两个系统的先后问题,研究者有不同看法,但现在认为繁本在先的占多数。换言之,所谓“简本”,其实是节本。繁本系统

(一)百回本

1、明正德、嘉靖年间坊刻残页本;2、嘉靖年间刊印的《忠义水浒传》残本(8回)3、万历十七年乙丑(1589)刊印的《忠义水浒传》一百卷一百回,因卷首有署名“天都外臣”(汪道昆)的一篇序文,故称之为“天都外臣本”;4、万历三十八年(1610)容与堂刊印的《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分为有序本和无序本两种。这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百回繁本。(二)百二十回本

明袁无涯刊本《新镌李氏藏本忠义水浒传》,增加了百回本所没有的宋江征讨田虎、王庆的情节。

(三)七十回本金圣叹腰斩水浒传,砍掉七十二回(含)以后的内容,又把第一回改为“楔子”,形成新的版本,即《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

六才子书?六才子书金圣叹(1608年—1661年),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为人瑞,字圣叹。明诸生,入清以后,因哭庙案被杀。少有才名,喜批书,以《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传》和《西厢记》合称天下六才子书。金圣叹《三国演义序》:

余尝集才子书者六,其目曰:《庄》也、《骚》也、马之《史记》也、杜之律诗也、《水浒》也、《西厢》也,已谬加评定,海内君子皆许余以为知言。近又取《三国志》读之,见其掘实指陈,非属臆造,堪与经史相表里。由是观之,奇又莫奇于《三国》矣。5、明芥子园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李玄伯藏明刻本《忠义水浒传》、《钟敬伯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等。

明末金圣叹(见金人瑞)删去了排座次以后的部分,添了个卢俊义的噩梦作为结尾,梦中一百单八人全部被杀。又把原来的第一回改为楔子,作成70回本。这个本子,入清以来最为流行。简本:万历年间双峰堂刊印《全像增添田虎王庆忠义水浒传》一般供学者研究用。第二节、《水浒传》的思想内容一、故事梗概120回本可分为六部分1-71回写起义的发生发展72-82回写义军同官军对抗,受招安83-90回写义军奉命征辽91-100回写义军征田虎101-110回写义军征王庆110-120回写义军征方腊以及最后的凄惨结局二、思想倾向(一)关于主旨1、乱由上作。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官逼民反。“逼上梁山”。

洪太尉误走妖魔。高俅得势。林冲,杨志。2、明清以来的三种说法弥盗说诲盗说忠义说3、“文化大革命”评水浒歌颂农民起义说英雄史诗说宣扬投降主义说反面教材说袁行霈本《中国文学史》第四册第51页注释【12】诲盗说是教人做强盗的书?还是农民起义的教科书?强盗行径:武松石秀杀嫂取心肝,血溅鸳鸯楼晁盖智劫生辰纲,不义之财取之有道是强盗逻辑。上山后仍是打家劫舍强盗路线。但宋江上山执行的是保井安民路线,不再是以前强盗行径。毛泽东:1975年评水浒:“《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屏晁盖于一百O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政治化简单化《水浒》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几百年来,众说纷纭。鲁迅在《三闲集·流氓的变迁》中说:“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这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它的要害。这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对《水浒》作出的正确评论。鲁迅评《水浒》评得好,首先在于抓住了它“所反对的是奸臣,不是天子”这样一个根本问题。《水浒》一开头就对赵宋王朝歌功颂德,说什么“自古帝王都不及这朝天子”,“那时天下太平,四方无事”。只因奸臣作祟,洪太尉“误走妖魔”,高俅发迹专权,“屈害忠良”,才引出梁山一百零八人和高俅、蔡京等“六贼”之间的矛盾。

1975北大学报文章反证作者一般不正面描写杀人,一般旁述占山为王、惯偷、开黑店的等等不在108将之列

虽写了一群强盗,歌颂的是反抗精神(二)忠义说

“忠义”说

A、忠义的赞歌

详下李贽《忠义水浒传序》B、忠义的悲剧

参袁行霈本《中国文学史》第四册第49页好意没有好报沈复《浮生六记》《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字三白,号梅逸)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散文。清朝王韬的妻兄杨引传在苏州的冷摊上发现《浮生六记》的残稿,只有四卷,交给当时在上海主持申报闻尊阁的王韬,以活字板刊行于1877年。“浮生”二字典出李白诗《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全书用自传的形式,将他一生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生动地记叙下来,文笔大胆,文辞绮艳,读之令人回肠荡气、蚀骨销魂。书中细腻地描叙了秘而不宣的闺房之乐、生死不渝的伉俪深情,详细地记载了他在海外异邦的奇闻逸事,还汇集了儒道佛三家的养生秘诀……一位知名作家透露:“我的轰动效应的小说,灵感来自于《浮生六记(笔记杂著卷)》。”林语堂、俞平伯、赵苕狂等诗人学者均对此书爱不释手,纷纷撰文加以评介……应广大读者的迫切需要,我们特意出版足本《浮生六记(笔记杂著卷)》。卷一闺房记乐卷二闲情记趣卷三坎坷记愁卷四浪游记快卷五中山记历卷六养生记道余幼聘金沙于氏,八龄而夭;娶陈氏。陈名芸,字淑珍,舅氏心余先生女也。生而颖慧,学语时,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诵。四龄失怙。母金氏,弟克昌,家徒壁立。芸既长,娴女红,三口仰其十指供给,克昌从师修脯无缺。一日,于书簏中得《琵琶行》,挨字而认,始识字。刺绣之暇,渐通吟咏,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句。余年十三,随母归宁。两小无嫌,得见所作,虽叹其才思隽秀,窃恐其福泽不深,然心注不能释,告母日:“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母亦爱其柔和,即脱金约指缔姻焉。此乾隆乙未七月十六日也。

是年冬,值其堂姊出阁,余又随母往。芸与余同龄而长余十月,自幼姊弟相呼,故仍呼之曰淑姊。时但见满室鲜衣,芸独通体素淡,仅新其鞋而已。见其绣制精巧,询为已作,始知其慧心不仅在笔墨也。其形削肩长

颈,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一种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消。索观诗稿,有仅一联,或三四句,多未成篇者。询其故,笑曰:“无师之作,愿得知己堪师者敲成之耳。”佘戏题其签曰“锦囊佳句”,不知天寿之机此已伏矣。

是夜送亲城外,返已漏三下。腹饥索饵,婢妪以枣脯进,余嫌其甜。芸暗牵余袖,随至其室,见藏有暖粥并小菜焉。余欣然举箸,忽闻芸堂兄玉衡呼日:“淑妹速来!”芸急闭门日:“已疲乏,将卧矣。”玉衡挤身而入,见余将吃粥,乃笑睨芸日:“顷我索粥,汝日‘尽矣’,乃藏此专待汝婿耶?”芸大窘避去,上下哗笑之。余亦负气,挈老仆先归。

自吃粥被嘲,再往,芸即避匿,余知其恐贻人笑也。至乾隆庚子正月二十二日花烛之夕,见瘦怯身材依然如昔,头巾既揭,相视嫣然。合卺后,并肩夜膳,余暗于案下握其腕,暖尖滑腻,胸中不觉怦怦作跳。让之食,适逢斋期,已数年矣。暗计吃斋之初,正余出痘之期,因笑谓曰:“今我光鲜无恙,姊可从此开戒否?”芸笑之以目,点之以首。

1、何谓忠义说

李贽《忠义水浒传叙》:《水浒传》是发愤之作。作者身在元代心在宋代。宋江身在梁山心在朝廷,“替天行道”,“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一心招安一意报国,同死不辞,忠义之烈也。水浒传最早书名《忠义水浒传》与忠义连在一起,这一说法较准确地说明了作者创作意图。2、“忠义”说产生的原因(1)集体创作的历史真实(2)市民阶层的趣味投桃报李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3、“忠义”在《水浒传》中的体现李贽《忠义水浒传序》:谓水浒之众,皆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可也。然未有忠义如宋公明者也。今观一百单八人者,同功同过,同死同生,其忠义之心,犹之乎宋公明也。独宋公明者,身居水浒之中,心在朝廷之上,一意招安,专图报国,卒至于犯大难,成大功,服毒自缢,同死而不辞,则忠义之烈也!金圣叹《水浒传序》不同意“忠义“说

观物者审名,论人者辨志。施耐庵传宋江,而题其书曰《水浒》,恶之至,迸之至。而后世不知何等好乱之徒,乃谬加以“忠义”之目。王土之滨则有水,又在水外则曰浒,远之也。远之也者,天下之凶物,天下之所共击也;天下之恶物,天下之所共弃也。若使忠义而在水浒,忠义为天下之凶物、恶物乎哉?宋江等一百八人,其幼,皆豺狼虎豹之姿也;其壮,皆杀人夺货之行也;其后,皆敲朴劓刖之余也;其卒,皆揭竿斩木之贼也。有王者作,比而诛之,则千人亦快,万人亦快者也!

劓刖yìyuè

(1)割鼻断足。《资治通鉴·唐宣宗大中四年》:“杀其丁壮,劓刖其羸老及妇人,以槊贯婴儿为戏。”《宋史·吕公著传》:“有欲復肉刑者,议取死囚试劓刖。”

劓:割鼻的刑罚,古代五刑之一。(2)危殆不安貌。汉王符:“倾倚徵邪,劓刖不安。”

(1)“忠”与“替天行道”“替天行道”的合理性对朝廷和皇帝的忠诚“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保境安民”爱国主义“杀尽贪官”民本思想【衍生来源】:《道德经》77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解释】:代上天主持公道。封建社会里农民起义多以此作为动员、组织群众的口号。

【出处】: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一折:“你山上头领,都是替天行道的好汉。”(2)“义”与维持异姓关系水浒传》第十九回林冲水寨大并火晁盖梁山小夺泊

且说何涛并捕盗巡检,带领官兵,渐近石碣村,但见河埠有船,尽数夺了;便使会水的官兵,且下船里进发;岸上人马,船骑相迎,水陆并进。到阮小二家,一齐呐喊,人兵并起,扑将入去,早是一所空房,里面只有些粗重家火。何涛道:“且去拿几家附近渔户。”问时,说道:“他的两个兄弟阮小五、阮小七,都在湖泊里住,非船不能去。”何涛与巡检商议道:“这湖泊里港汊又多,路径甚杂,抑且水荡坡塘,不知深浅。若是四分五落去捉时,又怕中了这贼人奸计。我们把马匹都教

人看守在这村里,一发都下船里去。”当时捕盗巡检并何观察,一同做公的人等,都下了船。那时捉的船,非止百十只,也有撑的,亦有摇的,一齐都望阮小五打鱼

庄上来。

行不到五六里水面,只听得芦苇中间,有人嘲歌。众人且住了船听时,那歌道:

打鱼一世蓼儿洼,不种青苗不种麻。

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何观察并众人听了,尽吃一惊。只见远远地一个人,独棹一只小船儿唱将来。有认得的指道:“这个便是阮小五。”何涛把手一招,众人并力向前,各执器械,挺着迎将去。只见阮小五大笑骂道:“你这等虐害百姓的贼官,直如此大胆!敢来引老爷做甚么!却不是来捋虎须!”何涛背后有会射弓箭的,搭上箭,曳满弓,一齐放箭。阮小五见放箭来,拿着桦楸,翻筋斗钻下水里去。众人赶到跟前,拿个空。

又行不到两条港汊,只听得芦花荡里打唿哨,众人把船摆开,见前面两个人棹着一只船来。船头上立着一个人,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手里拈着条笔管枪,口里也唱着道:

老爷生长石碣村,禀性生来要杀人。

先斩何涛巡检首,京师献与赵王君。

何观察并众人听了,又吃一惊。一齐看时,前面那个人拈着枪,唱着歌,背后这个摇着橹。有认得的说道:“这个正是阮小七。”何涛喝道:“众人并力向前,先拿住这个贼!休教走了!”阮小七听得笑道:“泼贼!”便把枪只一点,那船便使转来,望小港里串着走。众人发着喊,赶将去。这阮小七和那摇船的,飞也似摇着橹,口里打着唿哨,串着小港汊中只顾走。

老爷生长石碣村,禀性生来要杀人。

先斩何涛巡检首,京师献与赵王君。

4、“忠义”的化身—宋江(1)此宋江非彼宋江(2)两种评价

宋江形象集中表现了《水浒传》思想倾向上的矛盾性。“忠义”的化身李贽《忠义水浒传序》:谓水浒之众,皆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可也。然未有忠义如宋公明者也。今观一百单八人者,同功同过,同死同生,其忠义之心,犹之乎宋公明也。独宋公明者,身居水浒之中,心在朝廷之上,一意招安,专图报国,卒至于犯大难,成大功,服毒自缢,同死而不辞,则忠义之烈也!

反对者:金圣叹“宋江盗魁也”评点《水浒传》第十七回的《圣叹外书》中说道:“宋江盗魁也,……自吾观之,宋江之罪之浮于群盗也,吟反诗为小,而放晁盖为大。何则?……宋江而诚忠义是必不放晁盖者也,宋江而放晁盖是必不能忠义者也。”那押司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为他面黑身矮,人都唤他做黑宋江。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上有父亲在堂,母亲丧蚤。下有一个兄弟,唤做铁扇子宋清。自和他父亲宋太公在村中务农,守些田园过活。这宋江自在郓城县做押司。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奉,学得武艺多般。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穀,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似土。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如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却把他比的做天上下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

——《水浒传》十八回

宋江的绰号:黑宋江、孝义黑三郎及时雨、呼保义在家忠孝上山肯定招安宋江并无反朝廷之意。江州反诗“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并无反义。招安在李自成、张献忠是策略,在宋江是目的。

第十六回

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

生辰纲

指成批运送的生日礼物。纲,成批运输货物的组织,如茶纲﹑盐纲﹑花石纲。吴用智取生辰纲

北宋末年,大名府留守梁中书,为讨好权臣蔡京,民脂作生辰纲献京.三都捕快何涛受委任护送生辰纲顺利通过配州,杨志负责押送.刘唐饱受贪官迫害,遂联同晁盖、吴用、阮氏兄弟、白胜等智劫梁中书向京贺寿的生辰纲.志在押运途中,步步为营,但终为盖等人所算,于黄坭岗被迷倒,尽失生辰纲。

黄坭岗为涛所管辖,涛被责失职,惨遭受刺青之刑并被判监,幸得其属下求情得免入狱.涛奉命追查,胜将所分获之生辰纲财物带回家时为涛之弟何清所见,清告密于其兄.涛将胜擒获,在严刑迫供下,胜供出盖等人.涛率领雷、朱二人及一众官差往盖家捉拿盖等人.余众获宋江通报,乘夜渡江上梁山。

"智取生辰纲"写的是杨志押送生辰纲去往东京,在途中(黄泥冈)被晁盖吴用等用计夺取的经过。故事集中反映了蔡京、梁中书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与广大农民的矛盾,热情歌颂了起义农民的大智大勇与组织才能。第十六回在全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在此之前,小说主要描写了鲁智深、林冲等个别英雄人物的抗争。而"智取生辰纲"则是起义农民的集体行动,是梁山泊英雄聚义的开始。自此,小说揭开了起义农民大规模联合反抗的序幕。

第十七回美髯公智稳插翅虎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晁盖,山东郓城县东溪村人,东溪村保正,本乡富户。平生仗义疏财,专爱结交天下好汉,闻名江湖。喜欢刺枪使棒,身强力壮,不娶妻室,终日打熬筋骨。传说邻村西溪村闹鬼,村人凿了一个青石宝塔镇在溪边,鬼就被赶到了东溪村。晁盖大怒,就去西溪村独自将青石宝塔夺了过来在东溪边放下。因此人称“托塔天王”。

因晁盖等黄泥冈劫生辰纲贩卖枣子之事事发,宋江把官军何清追捕的消息告知晁盖。及晁盖等上梁山后,遣刘唐送来书信(招文袋)及五十两黄金酬谢。不料,此信落入其妾阎婆惜之手。无奈,宋江怒杀阎婆惜,发配江州,与李逵等相识。却又因在浔阳楼题反诗而被判成死罪。幸得-------晁盖七人截取生辰岗后一直藏在他的庄上。但捉拿他们的捕头何涛从他弟弟何清口中得知截生辰岗的人中有晁盖,因为何清此前和晁盖有一面之缘,白胜拿了晁盖等给的生辰纲财务后,就去赌博了,在他拿钱时被何涛看见是生辰纲,就当场捉拿了白胜。并严刑质问,称晁盖已经招认,白胜以为七人已经都被捉了,就一并招出了他们七人截取生辰纲一事。何涛按白胜说的就来到郓城县县衙门找宋江来协助捉拿晁盖一伙,宋江和晁盖是生死之交,所以决心要救晁盖七人。。于是宋江就以县令正在睡午觉为由把何涛安排在茶坊等侯,自己便骑快马来到晁盖庄上,说了白胜已招认了截取生成岗的事情,并让晁盖马上动身逃走。晁盖感动万分,答谢了宋江后,让宋江和其他六人一一见面后,就搬运生成刚,连夜逃到梁山去了,宋江回到县衙与何涛商量后带兵来捉拿时,但见晁盖他们七人已经逃走了。所以没有捉住第三节、《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金圣叹:“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序三》)李卓吾评《水浒传》:“《水浒传》文字绝妙千古,全在同而不同处有辨。如鲁智深、李逵、武松、阮小七、石秀、呼延灼,刘唐等众人,都是性急的。渠形容刻画来各有派头,各有光景,各有家数,各有声分,一毫不差,半些不混,读去自有分辨,不必见其姓名,一睹事实,就知某人某人也。”

1、性格多样化。同中之异。军官类

如杨志、林冲、鲁达;出身经历、生活遭遇不同,性格不同,上梁山的态度和道路也不同。杨志因生辰纲被劫,别无他路而上山,为求官表现的是奴才性;林冲本安于现状,但高衙内、陆谦欺人太甚,被逼上梁山,为保官表现的是软弱性;鲁达虽然也拳打镇关西,闹出人命,但他上山则比较自觉,既不想保官也不求官,表现的是彻底的反抗性。粗鲁类如李逵、鲁智深、武松,李逵:粗表现为天真、易受骗(真假李逵),粗野(江州劫法场)鲁智深:粗得有些豪气,是粗豪(大闹野猪林),粗中有细(拳打镇关西)武松:粗表现为要面子(打虎),有心计(十字坡),恩怨心重(血溅鸳鸯楼)小衙内之死

在《水浒传》第50回中,出现了一个“内穿一领绿头衫儿,头上角儿拴两条珠子头须”的可爱孩童,他就是关仝因私放雷横而刺配沧州后遇到的小衙内。施耐庵对小衙内是寄予同情的,所以在《水浒传》众多的牺牲品中对四岁的小衙内算是着墨较多的一个。“年方四岁,生得端严美貌,乃是知府亲子,知府爱惜,如金似玉。”这个小衙内不仅外表可爱,性格也是天真烂漫。一见到朱仝就“径走过来,便要他抱。”“双手扯住朱仝长髯说道‘我只要这个胡子抱’”,在满眼充斥着外表粗鲁行事莽撞的江湖大汉中,这倒是极其温馨一个场景。两人很投缘,朱仝常常抱着小衙内上街闲耍,买些细糖果子给他吃,知府一家对朱仝也是格外信任,如此看来,朱仝应该可以平平安安地度过刑期。可是好景不长,以宋江为首的好汉们舍不得这个“一表非俗,貌如重枣,美髯过腹”的关仝,早就盘算着怎么把他赚上山来坐一把交椅。在吴用和雷横的一番好说歹说之后,朱仝仍是不改初心,就是不愿上山为寇。“智多星”吴用出马怎么会不成功?一计不成,就采取极端手段,杀害小衙内,让朱仝不愿上山也不得不上梁山。对小衙内的尸身施耐庵描写的很细致,“只见小衙内倒在地上,只见头劈做两个(典型的李逵板斧杀法)。”惨无人道,惨不忍睹。吴用这一毒策真是断人后路。不管朱仝愿不愿意,小衙内都必死无疑。如果朱仝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