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讲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讲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讲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讲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国近代史结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1919年1949年新旧民主革命时期的异同?前期后期中国近代史知识体系构建

(1840—1949年)一个形态两个时期两对矛盾两大任务四条线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鸦片战争爆发——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清朝后期(1840—1911年)→北洋军阀统治(1912—1927)→南京国民政府统治(1927—1949)1919五四运动18401949

前期约80年后期约30年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A、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民族矛盾)B、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阶级矛盾)A、(反侵略)民族革命——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B、(反封建)民主革命——求得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A、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侵华史(必修Ⅰ四单元)B、中国人民为改变屈辱地位,奋起抗争、反抗侵略、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必修Ⅰ四单元)C、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史(必修Ⅲ五单元)D、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史(必修

Ⅱ三单元)两条主线: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侵华史)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求民主斗争(抗争史)五次侵略战争: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30年代日本的全面侵华。六次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北伐战争、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本单元知识体系构建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社会性质相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任务相同:反帝反封建革命性质相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相同点不同点领导阶级不同: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指导思想不同: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革命目标不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发动群众的深度广度: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所属的革命范畴: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考点1资本主义列强的侵华史政治:资本主义(先进)经济: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军事:坚船利炮(铁甲船,毛瑟枪)外交:侵略扩张(原料产地,海外市场)

英国:中国:政治:封建主义(腐朽没落)一、鸦片战争(1840----1842)1、背景(原因)(1)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军事:原始落后(大刀长矛,木帆船)外交:闭关锁国,愚昧无知资本主义迅速崛起封建统治危机四伏(2)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①原因:由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在18世纪的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处于入超地位。②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目的:为了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实质:贩毒贸易结果:扭转了贸易的逆差危害:白银大量外流,银贵钱贱,清政府财政更加枯竭;清朝吏治更加腐败;毒害了中国人的身心健康;军队的战斗力下降。

1839年6月虎门销烟(禁烟高潮)1、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发动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2、“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指中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义律致巴麦尊私人机密件》史料:

有人说:是因为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商人的利益,如果林则徐不采取禁烟措施,英国就不会发动鸦片战争。是这样吗?不对。虎门销烟只是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2、经过:1840年1841年1842年(爆发)(扩大)(结束)3、结果:中国战败,屈辱求和。签订《南京条约》及其附件。5、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性质:资本主义的英国发动的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1)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2)主观原因──清王朝的腐朽落后(3)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6、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

③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的销售市场。消极影响:积极影响:①促使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②促使中国爱国知识分子觉醒,他们开眼看世界,去寻求强国御辱之道,“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①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1、割地:香港岛

2、赔款:2100万银元

3、开放五口: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议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开创了列强对中国勒索赔款的先例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而且使香港成为英国进一步侵华的基地打开了东南沿海四省的门户,便利了外国势力的侵入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为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提供了便利条件《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危害深化理解:鸦片战争引起的中国社会三大变化

战前

战后

社会性质

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

革命任务

反封建反侵略、反封建(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

结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中国旧民主主义的开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当《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签订之后,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西方商人简直是欣喜若狂。

英国商人梦想,“只要中国人每人每年需要一个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不应求了”。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英国棉纺织品的消费量国名人口棉纺织品消费量比例中国3.6亿人均0.75便士1洪都拉斯14600人人均934.5便士1246

1.从上图这组数据你可以发现什么问题?2.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吗?英国的棉纺织品在中国仍然处于滞销状态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1、原因:根本原因:19世纪5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扩大海外市场和掠夺殖民地成为列强的共同愿望。根本目的: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直接原因:清政府拒绝列强的“修约”要求2、经过第一阶段(1856——1858)广州——天津第二阶段:(1859——1860)天津——北京《天津条约》签订《北京条约》签订火烧圆明园3、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4、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政治上:①丧失的主权和领土更多;客观上刺激了洋务运动的兴起(自强、求富),中国的近代化开始起步②清政府开始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消极:积极: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从东南沿海扩展到东部沿海并伸入到内地);1858年《天津条约》内容:①公使进京②开放十口:③舰船航行: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1860年《北京条约》内容:③增开天津;②割让九龙;④追加赔款;④外人入内:外国人可在内地游历、经商、传教⑤赔偿损失: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①承认《天津条约》有效;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被迫签定的不平等条约营口烟台南京镇江汉口九江汕头琼州淡水台湾天津宁波上海福州厦门广州

观察右图,并结合史实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根本原因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战争性质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侵略国家英国→英法发动,美俄帮凶,一个到四个侵略时间两年→四年侵略区域东南沿海四省→深入到东部沿海和内地危害和影响开放的口岸增多(5个→11个),

领土、主权更多地遭到破坏,

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继续扩大明治维新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市场狭小,资源有限内部起义不断对外扩张对外扩张

大陆政策日本台湾朝鲜中国东北蒙古中国亚洲世界三、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1.背景(1)日本的大陆政策(根本原因)(2)西方列强的默许和纵容(3)朝鲜农民起义(直接原因)(4)清政府寄希望于各国“调停”2.过程(1)阶段:第一阶段(1894年7月——1894年9月)第二阶段(1894年10月——1895年4月)(2)战役:海————陆————海————陆————海丰岛——平壤-——黄海-——辽东-——威海卫3.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清朝制度落后政治腐败---(根本原因)清政府避战求和政策---(重要原因)清军防务松弛官兵临阵脱逃武器装备落后日本制度先进,国力日益强盛,且蓄谋已久内因外因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4月)内容1.割地: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2.赔款:2亿两白银3.开放四口:重庆、沙市、苏州、杭州4.开办工厂:允许日本在华设厂影响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空前加深2.

使列强进一步操纵控制了中国的财政经济命脉3.

外国侵略势力从沿海深入中国内地4.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结论:《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列强强加给中国的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中国半殖民地的程度大大加深;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加深。项目《南京条约》内容《马关条约》内容割地割香港岛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赔款2100万银元二亿两白银开埠开放东南沿海5个口岸开放长江流域4个口岸关税协定关税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时代商品输出阶段资本输出阶段探究:对比下列两个条约,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宣告了洋务运动破产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政治上: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经济上:由商品输出为主进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3)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普遍觉醒,大大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政治上:中国社会各阶级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斗争;(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清政府)经济上:出现了设厂自救,振兴实业,发展资本主义的爱国热潮,使民族资本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思想上:向西方学习由技术层次发展到制度层次。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消极:积极:四、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1、原因: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根本原因:瓜分灭亡中国2、经过:1900年6月,英俄德法美日意奥3、结果:《辛丑条约》的签订

《辛丑条约》(1)赔: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2)划:在北京

设立“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3)拆:拆毁北京到

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4)惩: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

的组织。(5)改:改总理衙门为

,位居六部之上。东交民巷大沽反帝性质外务部《辛丑条约》的影响(1)《辛丑条约》使

与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2)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政府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项目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程度[知识导图]

[史论要旨]

《南京条约》反映出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方式以商品输出为主,而《马关条约》反映出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方式则是以资本输出为主。[深度点拨]

《辛丑条约》中最能体现中国半殖民地性质的条款《辛丑条约》内容中最能反映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是惩办义和团运动中曾与列强作对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这一条款充分表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即意味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012·大纲全国卷)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南京国民政府可以自己确定进口税率,说明中国政府收回了关税的自主权,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所以答案选择A项。答案

A(2012·北京)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C.清朝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A项中“最惠国待遇”应改为“片面最惠国待遇”,故A项错误;西方列强为进一步扩大侵华权益,提出了“修约”的要求,没有实现,继而发动了战争,所以B项正确;腐朽的清政府遵守了《南京条约》的各项规定,C项错误,总理衙门设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所以D项错误。答案

B(2012·重庆)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A.《黄埔条约》 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解析本题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材料的含义。解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保持道路始终畅通”“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题干材料主要阐述各国对通往北京的道路进行军事占领,这符合《辛丑条约》的内容。故应选D项。答案

D(立意:远离毒品)2010年6月25日中国海关总署在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集中销毁了各地海关近年来查获的大批走私毒品;171年前的6月3日至6月25日,林则徐在虎门进行了历时23天的虎门销烟。二者都仿真命题A.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被动地位B.表明中华民族不屈的反抗精神C.在中国和世界禁毒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D.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解析中国海关总署虎门销毒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政府严厉打击毒品犯罪活动的坚定决心。这和林则徐虎门销烟一样,都在中国和世界禁毒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答案

C(立意:关注热点中日关系)西报有论者曰: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不见乎各省大吏,徒知画疆自守,视此事若专为直隶满洲之私事者然,其有筹一饷出一旅以相急难者乎?……刘公岛降舰之役,当事者致书日军,求放还广丙一船,书中谓此舰系属广东,此次战役,与广东无涉云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这次战争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清朝地方势力各行其是C.日本侵略势力受到有效遏制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解析题干评论的是甲午中日战争,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排除C项。地方官员并没有公开对抗中央,只是阳奉阴违,排除D项。从“画疆自守”“求放还广丙一船”“与广东无涉”等关键词可知地方势力各行其是,没有形成全民族抗战。答案

B(立意:理解材料观点)据1900年12月8日《中外日报》载:“推本言之,有守旧,而后有训政,而后有废立,有废立,而后有排外。”“义和拳者,非国事之战争,乃党祸之战争也。”材料认为义和团A.卷入清朝上层的权力争斗中B.具有笼统“排外”的斗争特点C.把斗争的矛头指向西方传教士D.拥护慈禧集团的“正统”地位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乃党祸之战争也”,这里是指义和团运动陷入清政府内部的帝党(支持光绪皇帝)和后党(支持慈禧)的政治斗争中。答案A(立意:强化爱国精神)1895年,台湾人民发出了“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桑梓之地,义与存亡”的誓言,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人民群众自愿加入抗日军。下列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A.割让台湾的消息导致民众义愤填膺B.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显示了强烈的爱国精神C.当时的抗日斗争得到了清政府的支持D.台湾民众的誓言反映了“驱逐倭奴,恢复中华”的战斗宗旨解析当时清政府对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采取的是压制态度,故选项C符合题意。答案

C从多种史观的视角审视近代西方列强对华的侵略史学观点理解与认识从革命史观角度看西方列强的侵略,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矛盾以及革命的任务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至此革命进入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现代化史观角度看西方列强的侵略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以及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从全球史观角度看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尽管是被动的,但是是客观事实),使中国被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明史观角度看西方列强的侵略打破了中国天朝上国的迷梦,开启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进程,西方近代工业文明、民主思想开始传入到中国,加速了中国由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过渡从社会史观角度看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人们在思想观念、礼仪交往、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产生出相应的社会问题考点2中华民族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1、原因:(1)鸦片战争后,阶级矛盾的尖锐(根本原因)(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3)自然灾害严重一、太平天国运动2、太平天国的标志性事件开始:1851年金田起义初步建权:1852年永安建制正式建权:1853年定都天京,与清政府对峙军事全盛:转折点:失败标志:北伐、西征,(1853-1856年)1856年天京变乱1864年天京陷落前期颁布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后期洪仁玕提出了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3、

太平天国的重要文献:《天朝田亩制度》(1)时间:1853年(2)目的:直接目的:满足;调动;最终目的:建立“四有两无”的理想社会(3)内容:土地分配的原则和方法;产品分配的原则和方法;绝对平均主义进步性(革命性)

《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斗争的思想结晶。局限性(落后性、空想性)

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绝对平均主义。无法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因此具有落后性、空想性(4)评价《资政新篇》(1)时间:1859年(2)目的:改革内政,建设国家,振兴天平天国(3)内容:政治方面:法治民主经济方面:工商技术文教方面:学校科学(4)评价:进步性:是先进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顺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局限性: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是不切合实际的空想。

(缺乏实施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主观)

恶劣的战争环境(客观)。

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4、时代特征:1)反封建反侵略;(双重任务)2)主张学习西方;3)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4)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⑴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根本原因,主观原因)(2)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客观原因)。5、失败的原因:6、经验教训7、太平天国的主要功绩(作用)1、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2、中国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3、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4、对后来民主革命有重大影响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2、条件:二、辛亥革命1、背景:(1)《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深重;(2)清政府已经成了“洋人的朝廷”,丧权辱国(1)经济与阶级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2)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三民主义的提出(辛亥革命指导思想)。(3)组织基础:各地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全国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4)军事基础: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5)导火线:四川的保路运动A、有统一明确的纲领B、有从中央到地方的组织系统C、有公认的革命领袖

同盟会的成立

时间:1905年地点:东京领导人: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性质: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刊物:《民报》

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意义: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3、辛亥革命的经过(1)爆发: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武汉三镇光复(2)发展:全国各省的响应(3)高潮: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4)结局:1912年3月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建立北洋军阀政府,辛亥革命最终失败。高潮——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中华民国的成立:时间: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性质: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革命政府首都:南京国旗:五色旗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体现思想性质、意义、)时间:1912年春内容:主权在民(人民主权);民主权利;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性质: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意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辛亥革命的结局

最终失败:1、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2、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4、辛亥革命的意义: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功绩:①反封建: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②反帝:推翻了“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③资本主义: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思想文化: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创造了条件。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同意哪种观点?并请说明理由。A、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主要因为:(1)武昌起义胜利了,清朝的统治土崩瓦解。(2)建立了中华民国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推翻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4)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B、辛亥革命是一次失败的革命,主要因为:(1)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2)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3)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4)没有废除不平等条约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革命形势焕然一新)(第一次国共合作)分裂(第二次国共合作)(分裂)五四运动

1919年中国共产党诞生1921年国民大革命1924—1927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抗日战争1937—1945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1、大革命时期(1924——1927)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3、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4、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以国共为代表的国内阶级矛盾中国人民——北洋军阀中日民族矛盾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与中国人民之间的矛盾三、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背景国际国内反面:帝国主义加紧侵华反帝情绪高涨正面:俄国十月革命指明方向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根本)民族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壮大(阶级基础)新文化运动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思想解放(思想基础)国际:国内:时间中心主力斗争形式口号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结果

1919年5月4日起北京青年学生罢课游行

6月5日起上海工人阶级

三罢斗争2、爆发:1919年5月4日3、经过:取得初步胜利:释放罢免

拒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五四运动能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A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B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D李大钊和陈独秀的指导作用

4、历史意义①性质: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②群众基础:促进了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觉醒;③思想意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④划时代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⑤世界意义: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青年学生:先锋工人阶级:主力李大钊陈独秀:领袖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历史条件④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和促进②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登上历史舞台③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①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中共诞生2、诞生——中共“一大”的召开:时间:1921年7月23日地点:上海——浙江嘉兴南湖3、内容(议程):(1)确定党的名称(2)确定奋斗目标(3)确定党的中心任务: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4)选举成立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4、历史意义①性质: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政党;

②特点: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也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③影响: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共诞生思考与讨论:中国共产党与以往的政党有何不同?(以中国同盟会为例比较)(1)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三民主义)(2)奋斗目标: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3)革命态度:彻底的反帝反封建。(不能彻底地反帝反封建)(4)阶级利益:工人阶级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资产阶级)(5)性质:新型的工人阶级革命政党(资产阶级政党)1、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二七惨案的教训国民党领袖孙中山同意与共产党合作中共“三大”确定合作方针2、方式:党内合作3、合作基础:4、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924年1月新三民主义四、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与北伐战争5、影响: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兴起。北伐战争——国民大革命的高潮结果:失败性质:反帝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开始破裂,局部失败——完全破裂,最终失败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结果:胜利进军1926年7月北伐的条件:①②③④国民革命教训:坚持党对革命的领导权;开展武装斗争失败原因客观:敌人力量过于强大;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主观:中共处在幼年时期,缺乏经验;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大革命为什么会失败?有何教训?宁汉合流: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1)背景:大革命失败,中国革命处在低潮;大革命的教训;(2)目的: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屠杀(3)概况:时间:1927年8月1日领导人:周恩来、贺龙等。经过:南昌起义——南下广州——兵分两路(4)意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是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五、国共两党的十年对峙(1927——1937)1、南昌起义2、土地革命

(1)土地革命方针的确定——“八七会议”时间:1927年8月7日地点:汉口内容:纠右;确定总方针;发动秋收起义;意义: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2)土地革命的准备——秋收起义时间:1927年9月领导:毛泽东意义: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唯一正确的道路。(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1927年10月(4)“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井冈山道路)在党的领导(前提)下,把武装斗争(主要形式)、土地革命(基本内容)、根据地的建设(依托)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5)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3、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1)原因:

“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战略转移。(2)概况:时间:1934年10月——1935年10月——1936年10月转折:遵义会议胜利: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3)意义:保存了革命的种子;锤炼了革命的种子;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遵义会议:背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初期的严重损失表明中国革命已处于危机关头。时间:1935年1月内容:军事上: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组织上: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④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课标要求: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战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六、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7-1945年)(1)背景: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民族危机重深(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中国的主要矛盾),“九一八”事变(1931年):东北三省沦为日帝的殖民地,华北日趋殖民化。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华北事变”(1935年):日本扩大侵华,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日民族矛盾完全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抗日战争正式爆发。“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成为全国人民的一致呼声。1、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2)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实现(3)全民族的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①日军的侵华方针: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②四大会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③结果:丧师失地,节节败退④原因:国民政府的片面抗战路线⑤意义: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战初期的主战场;粉碎了日本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牵制了日军的主力;客观上有利于敌后战场的开辟;也鼓舞了全国人民,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影响,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

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制定全面抗战路线(人民战争路线)。1937年洛川会议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战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