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规划原理
PrincipleofUrbanPlanning★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现代城市规划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和实践认识学科的对象及其演变
——为什么会这样演变处理学科的对象及其演变
——为什么会这样演变学科自身是如何演变的
——怎样演变的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1中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规划是为实现一定目标而预先安排行动步骤并不断付诸实践的过程。P.Hall:
“规划作为一项普遍活动是指编制一个有条理的行动顺序,使预先目标得以实现”。SociedadInteramericanadePlanification:
“规划是将人类知识合理地运用至达到决策的过程中,这些决策将作为人类行动的基础”。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1中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城市规划的概念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美国国家资源委员会:“城市规划是一种科学、一种艺术、一种政策活动,它设计并指导空间的和谐发展,以满足社会与经济的需要”。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1中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土地使用的配置;城市空间的组合;交通运输网络的架构;城市政策的设计与实施。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1中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一)中国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背景
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的演变 考古证实,我国古代最早的城市距今约有3500年的历史。几千年来,伴随着不同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几经演变。 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发展的重要时代,形成了完整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教法礼关系,对于城市形制也有相应的严格规则,《周礼·考工记》记载为“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因此,周代作为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是可以肯定的,但还没有考古结果能够证实西周的城制是否已经遵循了《周礼·考工记》。
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1中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2.唐长安城在周、秦和汉三个朝代的800多年里,长安城附近一直是国家的政治统治中心所在地。隋朝曾在汉长安的东南另建新城,唐朝取代隋朝后,改名为长安城,经过几次大规模的修建,总人口达到近百万,成为当时世界上的最大城市。唐长安城体现了《周礼·考工记》记载的城市形制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1中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3.元大都和明清时代的北京城 从1267年到1274年,元朝在北京修建新的都城,命名为元大都。元大都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都城的传统形制,是自唐长安城以后中国古代都城的又一典范,并经明清两代的继续发展,成为至今存留的北京城。 元大都城市格局的主要特点是三套方城、宫城居中和轴线对称布局。三套方城分别是内城、皇城和宫城,各有城墙围合,皇城位于内城的南部中央,宫城位于皇城的东部,并在元大都的中轴线上。在都城东西两侧的齐代门和西侧门内分别设有太庙和社稷,商市集中于城北,体现了“左祖右社”和“前朝后市”的典型格局。元大都有明确的中轴线,南北贯穿三套方城,突出皇权至上的思想。也有学者认为,元大都的城市格局还受到道家的回归自然的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表现为自然山水融入城市和各边城门数的奇偶关系。
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1中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二)欧洲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背景 欧洲的古代文明是一幅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17世纪,欧洲经历了从以古希腊和古罗马为代表的奴隶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中世纪、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几个历史时期。随着社会和政治背景的变迁,不同的政治势力占据主导地位,不仅带来不同城市的兴衰,而且城市格局也表现出相应的特征。古希腊城邦的城市公共场所、古罗马城市的炫耀和享乐特征、中世纪的城堡以及教堂的空间主导地位、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广场和君主专制时期的城市放射轴线都是不同社会和政治背景下的产物。1.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城市希波丹姆的方格网道路城市,市民民主文化罗马、雅典米列都城营寨城2.中世纪的欧洲城市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欧洲进入封建社会的中世纪。由于以务农为主的日耳曼人的南下,社会生活中心转向农村,手工业和商业十分萧条,城市处于衰落状态,古罗马城的人口也减至4万。
3.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欧洲城市
14世纪后的文艺复兴是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艺术、技术和科学都得到飞速发展。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意大利的城市修建了不少古典风格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如罗马的圣彼大教堂广场和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1中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一)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1、继承和发展中世纪后期的城市文明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2现代西方城市规划学科产生与发展
中世纪——黑暗年代(darktimes)基督教对世俗社会的全面统治。中世纪的城市特免观念、所有权意识、有限君主和契约关系、财产与责任观念为现代城市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中世纪后期城市文明的崛起源于两股力量的推动:意大利城市文明的兴起;北欧的殖民与海上贸易。此时城市的最基本特征是自治。市民社会的三要素:贸易(市场)、市民和市政府。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2现代西方城市规划学科产生与发展
2、资产阶级革命架构了现代城市发展的制度框架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2现代西方城市规划学科产生与发展
欧洲政治革命的主要成分:自由主义:为资产阶级的利益和目标提供了合理解释的新的思想意识。社会主义:这一意识直接向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挑战,不仅提倡政治改革,而且要求社会变革和经济变革。民族主义:这是影响到各阶级、使广大人民群众活跃起来的思想意识。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2现代西方城市规划学科产生与发展
1、英国革命——建立起了代议制立宪政体。
1649年《人民公约》被称为“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被公认为是一个民主立宪国家的基础。
2、美国革命——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1776年《独立宣言》宣布:“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3、法国革命——不仅标志着资产阶级的胜利,而且标志着广大民众的充分觉醒
1789年《人权和公民权宣言》——“自由、平等、博爱”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2现代西方城市规划学科产生与发展
1、英国革命——建立起了代议制立宪政体。
1649年《人民公约》被称为“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被公认为是一个民主立宪国家的基础。
2、美国革命——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1776年《独立宣言》宣布:“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3、法国革命——不仅标志着资产阶级的胜利,而且标志着广大民众的充分觉醒
1789年《人权和公民权宣言》——“自由、平等、博爱”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2现代西方城市规划学科产生与发展
3、工业革命是现代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最直接动力工业革命指的是18世纪以来最先在英国物质生产领域出现的生产工具、劳动方式以及相应的经济组织的大变革。结构、法律制度和价值观念变革
——在此基础上,人类进入了现代。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气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几百年历史累积起来的现代化潮流,经城市文明、商业革命、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等阶段,至此才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变得不可逆转。工业革命的先决条件——商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成功的先决条件——技术与人才的集中,圈地运动。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2现代西方城市规划学科产生与发展
工业革命在城市发展中的后果: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经济在国家经济中占据了主导性地位,城市的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城市人口爆发性增长。如:伦敦的人口在十九世纪中增长了六倍,从1801年的100万左右增长到1901年的650万,而一些工业集中的城市人口增长更为明显,曼彻斯特在同期增长了八倍,从7.5万人发展到60万人。城市设施严重短缺,导致出现区域性的流行疾病。城市管理手段落后,工人保障严重不足,社会矛盾加剧。。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2现代西方城市规划学科产生与发展
18世纪在英国实现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居住点的模式,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由于工业生产方式的改进和交通技术的发展,使得城市不断集中,城市人口快速扩张,农业生产劳动率的提高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迫使大量破产农民进一步向城市集中,各类城市都面临着同样的人口爆发性的增长问题。尤其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蔓延于英国和欧洲大陆的霍乱被确认为是由这些贫民区和工人住宅区所引发的,则更使社会和有关当局惊恐,同时也引起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关注。在19世纪中叶,开始出现了一系列有关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讨论。这些讨论在很多方面是过去对城市发展讨论的延续,同时又开拓了新的领域和方向,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形成和发展在理论上、思想上和制度上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2现代西方城市规划学科产生与发展
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历史渊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空想社会主义近代历史上的空想社会主义源自于莫尔(T.More)的“乌托邦”概念。他期望通过对理想社会组织结构等方面的改革来改变当时他认为是不合理的社会,并描述了他理想中的建筑、社区和城市。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欧文(RobertOwen)和傅里叶(CharleoFourier)等人不仅通过著书立说来宣传和阐述他们对理想社会的信念,同时还通过一些实践来推广和实践这些理想。如欧文于1817年提出了“协和村”的方案,并用自己的4/5的财产,在美国的印第安那州购买了12000公顷土地建设他的新协和村。傅里叶在1829年提出了以“法朗吉”为单位建设由1500-2000人组成的社区,废除家庭小生产,以社会大生产替代。1859-1870年间,戈定(J.P.Godin)在法国Guise的工厂相邻处按照傅里叶的设想进行了实践,这组建筑群包括了三个居住组团,有托儿所、幼儿园、剧场、学校、公共浴室和洗衣房。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巴黎改建城市美化公司城
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2现代西方城市规划学科产生与发展
1、空想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是现代城市规划最直接的思想源泉2、理性主义思想创立了现代城市规划认识问题与处理问题的方法论基础现代理性主义肇始于以牛顿为代表的科学革命时期,经笛卡尔的哲学论述与启蒙时期的思想家们的推进与普及化,而成为了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社会价值观3、普遍主义和机械决定论保持了对解决城市问题的信心普遍主义主张世界受统一的规律与法则支配,决定论则进而认为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都由一定的规律决定。普遍主义与决定论意识发展的决定性推动力来自两个重要人物,一个是笛卡尔,一个是牛顿。拉普拉斯将此原则推至极限。斯宾诺莎的一个著名命题就是:“自然中没有任何偶然的东西……”,因此,“应该运用普遍的自然规律和法则去理解一切事物的性质”。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2现代西方城市规划学科产生与发展
4、进步论观念强化了对发展目标的追求5、自由与平等的精神促进了对城市整体问题的思考平等和自由历来被视做人的基本权利,甚至是民主的真谛。启蒙运动时期和其之后,自由的含义在内容上更加广泛。从积极的方面讲,表现为政治参与与民主制,信仰自由和思想自由等;从消极方面讲,则表现为个体的权利受到保护,不容侵犯,包括人身权利、政治权利、财产权利等。6、城市公园运动促进了对城市空间的整体思考7、建筑学的思维方式仍然是城市规划考虑问题的出发点8、工程技术的发展为城市规划的统筹兼顾提供了原动力9、行政和立法技赋予城市规划操作的基本手段10、公司城的建设为现代城市规划的成形进行了最早的实践试验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2现代西方城市规划学科产生与发展
公司城的建设是资本家为了就近解决在其工厂中工作的工人的居住、从而提高工人的生产能力而由资本家出资建设、管理的小型城镇。最初的概念来自于AlexanderHamilton在新泽西州帕特森城(Paterson)的一次尝试,他通过制造业应用协会代理机构予以实现,其规划是由PierreCharlesL’Enfant和N.Hubbard在1791-1792年间设计的。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2现代西方城市规划学科产生与发展
(二)现代城市规划早期思想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在十九世纪中期以后的种种改革思想和实践的影响下,霍华德于1898年出版了以《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平和之路》(Tomorrow:APeacefulPathtoRealReform)为题的论著,提出了田园城市(GardenCity)的理论。霍华德针对当时的城市尤其是象伦敦这样的大城市所面对的拥挤、卫生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一田园城市,以作为他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根据他后来明确的田园城市的概念是: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根据霍华德的设想,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田园城市的居民生活于此,工作于此,在田园城市的边缘地区设有工厂企业。城市的规模必须加以限制,每个田园城市的人口限制在3万人,超过了这一规模,就需要建设另一个新的城市,目的是为了保证城市不过度集中和拥挤,以免产生现有大城市所产生的各类弊病,同时也可使每户居民都能够方便地接近乡村自然空间。田园城市实质上就是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
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2现代西方城市规划学科产生与发展
田园城市的城区平面呈圆形,中央是一个公园,有六条主干道路从中心向外辐射,把城市分成六个扇形地区。在其核心部位布置一些独立的公共建筑(市政厅、音乐厅、图书馆、剧场、医院和博物馆)。在城市直径线的外三分之一处设一条环形的林荫大道(GrandAvenue),并以此形成补充性的城市公园,在此两侧均为居住用地。在居住建筑地区中,布置了学校和教堂。在城区的最外围地区建设各类工厂、仓库和市场,一面对着最外层的环形道路,一面对着环形的铁路支线,交通非常方便。霍华德不仅提出了田园城市的设想,以图解的形式描述了理想城市的原型,而且他还为实现这一设想进行了细致的考虑,他对资金的来源、土地的分配、城市财政的收支、田园城市的经营管理等都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他认为,工业和商业不能由公营垄断,要给私营以发展的条件。但是,城市中的所有土地必须归全体居民集体所有,使用土地必须交付租金。城市的收入全部来自租金,在土地上进行建设、聚居而获得的增值仍归集体所有。
2.新城与卫星城理论田园城市、卫星城和新城的思想都是建立在通过建设小城市来疏解大城市的基础之上,但其含义上仍有一些差别,它们应当被看作是同一个概念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深化的结果。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设想在世纪初就得到了初步的实践,但很显然仍然是一种理想型的设想。在后来的建设实践中,被分化为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指农业地区的孤立小城镇,自给自足;另一种是指城市郊区,那里有宽阔的花园。前者的吸引力较弱,也形不成如霍华德所设想的城市群,因此难以发挥其设想的作用。到1920年代,恩温(R.Unwin)提出了卫星城概念来继续推进霍华德的思想。恩温曾在霍华德的指导下主持完成了第一个田园城市莱彻沃斯(Letchworth)的规划方案和建筑设计,并积极参加了当时的田园城市运动。他认为,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在形式上有如行星周围的卫星,因此使用了卫星城的说法。
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2现代西方城市规划学科产生与发展
第一座田园城市Letchworth(1903)的总平面1924年,在阿姆斯特丹召开的国际城市会议上,提出建设卫星城是防止大城市规模过大和不断蔓延的一个重要方法,从此,卫星城市便成为一个国际上通用的概念。在这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卫星城市的定义,认为卫星城市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1944年,阿伯克隆比(P.Abercrombie)完成的大伦敦规划中,规划在伦敦周围建立8个卫星城,以达到疏解伦敦的目的,从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二次大战以后至1970年代之前的西方经济和城市快速发展时期,西方大多数国家都有不同规模的卫星城建设,其中以英国、法国、美国以及中欧地区最为典型。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2现代西方城市规划学科产生与发展
1924年,在阿姆斯特丹召开的国际城市会议上,提出建设卫星城是防止大城市规模过大和不断蔓延的一个重要方法,从此,卫星城市便成为一个国际上通用的概念。在这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卫星城市的定义,认为卫星城市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1944年,阿伯克隆比(P.Abercrombie)完成的大伦敦规划中,规划在伦敦周围建立8个卫星城,以达到疏解伦敦的目的,从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二次大战以后至1970年代之前的西方经济和城市快速发展时期,西方大多数国家都有不同规模的卫星城建设,其中以英国、法国、美国以及中欧地区最为典型。3.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在关于现代城市发展的基本走向上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设想完全不同的是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霍华德是希望通过新建城市来解决过去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中所出现的问题,而柯布西埃则希望通过对过去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本身的内部改造,使这些城市能够适应城市社会发展的需要。柯布西埃是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人物。在1922年他发表了“明天城市”的规划方案,阐述了他从功能和理性角度出发的对现代城市的基本认识,从现代建筑运动的思潮中所引发的关于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思。书中提供了一个300万人口的规划图,中央为中心区,除了必要的各种机关、商业和公共设施、文化和生活服务设施外,有将近40万人居住在24栋60层高的摩天大楼中,高楼周围有大片的绿地,建筑仅占地5%。再外围是环形居住带,有60万居民住在多层连续的板式住宅内。最外围的是容纳200万居民的花园住宅。
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2现代西方城市规划学科产生与发展
1925年发表巴黎市中心改建规划方案
——PlanVoisin主要规划思想:通过对城市内部的改造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必须集中,只有集中的城市才有活力。由拥挤导致的城市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改造而得到解决。保证阳光、空间和绿地。交通问题的重要性。垂直的花园城市。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2现代西方城市规划学科产生与发展
1931年,柯布西埃发表了他的“光辉城市”的规划方案,这一方案是他以前城市规划方案的进一步深化,同时也是他的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思想的集中体现。他认为,城市是必须集中的,只有集中的城市才有生命力,由于拥挤而带来的城市问题是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改造而得到解决的。这种技术手段就是采用大量的高层建筑来提高密度和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他的理想是在机械化的时代里,所有的城市应当是“垂直的花园城市”,而不是水平向的每家每户拥有花园的田园城市。因此,他规划的城市是“在花园中的城市”,而不是霍华德似的“城市中的花园”式的田园城市。城市的道路系统应当保持行人的极大方便,这种系统由地铁和人车完全分离的高架道路组成。建筑物的地面全部架空,城市的全部地面均可由行人支配,屋顶设花园,地下通地铁,距地面5米高处设汽车运输干道和停车场网。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2现代西方城市规划学科产生与发展
柯布西埃作为现代城市规划原则的倡导者和执行这些原则的中坚力量,他的上述设想充分体现了他对现代城市规划的一些基本问题的探讨,通过这些探讨,逐步形成了理性功能主义的城市规划思想,集中体现在由他主持撰写的《雅典宪章》(1933)之中。他的这些城市规划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全世界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而他本人的实践活动一直要到五十年代初应邀主持昌迪加尔的规划时才得以充分施展。该项规划在五十年代初由于严格遵守《雅典宪章》而且布局规整有序而得到普遍的赞誉。《城市规划大纲》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做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进行。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2现代西方城市规划学科产生与发展
居住的主要问题是:人口密度过大,缺乏敞地及绿化;太近工业区,生活环境不卫生;房屋沿街建造影响居住安静,日照不良,噪声干扰;公共服务设施太少而且分布不合理。因而建议居住区要用城市中最好的地段,规定城市中不同地段采用不同的人口密度。工作的主要问题是:工作地点在城市中的布局缺少统一规划,与居住区距离过远。“从居住地点到工作场所的距离很远,造成交通拥挤,有害身心,时间和经济都受损失”。城市按工业在城郊建设,引起城市的无限制扩展,又增加了工作与居住的距离,形成过分拥挤而集中的人流交通。因此《大纲》中建议有计划地确定工业与居住的关系。因为城市道路完全是旧时代留下来的,宽度不够,交叉l:3过多,未能按功能进行分类。并指出,过去学院派那种追求“姿态伟大”、“排场”及“城市面貌”的做法,只可能使交通更加恶化。《大纲》认为,局部的放宽、改造道路并不能解决问题,应从整个道路系统的规划人手;街道要进行功能分类,车辆的行驶速度是道路功能分类的依据;要按照调查统计的交通资料来确定道路的宽度。。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2现代西方城市规划学科产生与发展
游憩的主要问题是:大城市缺乏开敞空间,城市绿地面积少,而且位置不适中,无益于市区居住条件的改善;市中心区人口密度本来就已经很高,难得拆出一小块空地,应将它辟为绿地,改善居住卫生条件。因此建议新建居住区要多保留空地,旧区已坏的建筑物拆除后应辟为绿地,要降低旧区的人口密度,在市郊要保留良好的风景地带。交通:城市道路完全是旧时代留下来的,宽度不够,交叉口过多,未能按功能进行分类。并指出,过去学院派那种追求“姿态伟大”、“排场”及“城市面貌”的做法,只可能使交通更加恶化。《大纲》认为,局部的放宽、改造道路并不能解决问题,应从整个道路系统的规划入手;街道要进行功能分类,车辆的行驶速度是道路功能分类的依据;要按照调查统计的交通资料来确定道路的宽度。《大纲》认为,大城市中办公楼、商业服务、文化娱乐设施过分集中在城市中心地区,也是造成市中心交通过分拥挤的重要原因《大纲》还提出,城市发展中应保留名胜古迹及历史建筑。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2现代西方城市规划学科产生与发展
《大纲》最后指出,城市的种种矛盾,是由大工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和土地私有引起。城市应按全市人民的意志进行规划,要以区域规划为依据。城市按居住、工作、游憩进行分区及半衡后,再建立三者联系的交通网。居住为城市主要因素,要多从居住者的要求出发,应以住宅为细胞组成邻里单位,应按照人的尺度(人的视域、视角、步行距离等)来估量城市各部分的大小范围。城市规划是一个三度空间的科学,不仅是长宽两方向,应考虑立体空间。要以国家法律形式保证规划的实现。《大纲》中提出的种种城市发展中的问题、论点和建议,很有价值,对于局部地解决城市中一些矛盾也起过一定的作用。这个《大纲》中的一些理论,由于基本想法上是要适应生产及科学技术发展给城市带来的变化,而敢于向一些学院派的理论、陈旧的传统观念提出挑战,因此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大纲》中的一些基本论点,至今还有着深远的影响。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2现代西方城市规划学科产生与发展
4、《马丘比丘宪章》1978年12月,一批建筑师在秘鲁的利马集会,对《雅典宪章》40多年的实践作了评价,认为实践证明《雅典宪章》提出的某些原则是正确的,而且将继续起作用,如把交通看成为城市基本功能之一,道路应按功能性质进行分类,改进交叉口设计等。但是也指出,把小汽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和制定交通流量的依据的政策,应改为使私人车辆服从于公共客运系统的发展:要注意在发展交通与“能源危机”之问取得平衡。《雅典宪章》中认为,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综合城市四项基本功能——生活、工作、游憩和交通,其解决办法就是将城市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分区。但是实践证明,过于追求功能分区却牺牲了城市的有机组织,忽略了城市中人与人之间多方面的联系,城市规划应努力去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生活环境。这次集会后发表的《马丘比丘宪章》还提出了城市急剧发展中如何更有效地使用人力、土地和资源,如何解决城市与周围地区的关系,提出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问题。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2现代西方城市规划学科产生与发展
5、邻里单位、小区规划与社区规划
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美国,不久又在欧洲,出现一种“邻里单位”(NeighborhoodUnit)的居住区规划思想。它与过去将住宅区的结构从属于道路划分方格的那种形式不同。旧的方式,路格很小,方格内居住人口不多,难于设置足够的公共设施。儿童上学及居民购买日常的必需品,必须穿越城市道路。在以往机动交通不太发达的情况下,尚未感到过大的不方便。到20世纪20年代后,城市道路上的机动交通日益增长,交通量和速度都增大,车祸经常发生,对老弱及儿童穿越道路的威胁更加严重,而且过小的路格,过多的交叉口,也降低了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旧的住宅布置方式,大都是围绕道路形成周边和内天井的形式,结果住宅的朝向不好,建筑密集。机动交通发达后,沿街居住非常不安宁。
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2现代西方城市规划学科产生与发展
C.A.Perry于1939年提出的邻里单位(neighborhoodunit)理论,目的是要在汽车交通开始发达的条件下,创造一个适合于居民生活的、舒适安全的和设施完善的居住社区环境。
Perry认为,邻里单位就是“一个组织家庭生活的社区的计划”,因此这个计划不仅要包括住房,而且要包括它们的环境,而且还要有相应的公共设施,这些设施至少要包括一所小学、零售商店和娱乐设施等。他同时认为,在当时快速汽车交通的时代,环境中的最重要问题是街道的安全,因此,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建设道路系统来减少行人和汽车的交织和冲突,并且将汽车交通完全地安排在居住区之外。
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2现代西方城市规划学科产生与发展
邻里单位的基本原则:(1)规模(size):一个居住单位的开发应当提供满足一所小学的服务人口所需要的住房。(2)边界(boundaries):以城市的主要交通干道为边界,避免汽车从居住单位内穿越。(3)开放空间(openspace)。(4)机构用地(institutionsites)。(5)地方商业(localshops)(6)内部道路系统(internalstreetsystem):整个街道网要设计得便于单位内的运行同时又能阻止过境交通的使用。
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2现代西方城市规划学科产生与发展
这种思想因为适应了现代城市由于机动交通发展带来的规划结构上的变化,把居住的安静、朝向、卫生、安全放在重要的地位,因此对以后居住区规划影响很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洲一些城市的重建和卫星城市的规划建设中,“邻里单位”思想更进一步得到应用、推广,并且在它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小区规划”的理论。试图把小区作为一个居住区构成的“细胞”,将其规模扩大,不限于以一个小学的规模来控制,也不仅是由一般的城市道路来划分,而趋向于由交通干道或其他天然或人工的界线(如铁路、河流等)为界。在这个范围内,把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绿地等予以综合解决,使小区内部的道路系统与四周的城市干道有明显的划分。公共建筑的项目及规模也可以扩大,不仅是日常必需品的供应,一般的生活服务都可以在小区内解决。
20世纪60年代后,城市规划领域中对城市的社会问题的认识逐步提高,居住区规划设计不再局限于住宅和设施等物质环境,而是将解决居住区内的社会问题提高到重要位置,社区规划的概念逐步取代了小区规划的提法,规划师的责任重心更趋多元化,给予了社会问题,尤其是社区中的弱者以更多关怀。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2现代西方城市规划学科产生与发展
美国新泽西州新城Radburn,ClarenceStein(1928)设计“大街坊”(superblock)概念,就是以城市中的主要交通干道为边界来划定生活居住区的范围,从而希望形成一个安全的、有序的、宽敞的和拥有较多花园用地的居住环境。每个大街坊中,有完整的步行系统,与汽车交通完全分离,并通过人行地道跨越交通干道而与相邻的大街坊相互联系。尽端式的汽车路。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2现代西方城市规划学科产生与发展
6、有机疏散思想针对大城市过分膨胀所带来的各种“弊病”,伊利尔·沙里宁(ElielSaarinen)在1934年发表了《城市——它的成长、衰败与未来(TheCity-itsGrowth,ItsDecay,itsFuture)》一书,书中提出了有机疏散的思想。
有机疏散的思想,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或技术性的指导方案,而是对城市的发展带有哲理性的思考,是在吸取了前些时期和同时代城市规划学者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对欧洲、美国一些城市发展中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与思考后得出的结果。在上文“卫星镇规划的理论与实践”中提到的1918年沙里宁与荣格受一私人开发商的委托,在赫尔辛基新区明克尼米一哈格提出一个17万人口的扩展方案是其城市疏散的思想的延续。沙里宁认为,一些大城市一边向周围迅速扩展,同时内部又出现他称之为“瘤”的贫民窟,而且贫民窟也不断蔓延,这说明城市是一个不断成长和变化的机体。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过程,城市规划是动态的。他认为对待城市的各种“病”就像对人体的各种病一样。根治城市有些病靠吃药、动点小手术是不行的,要动大手术,就是要从改变城市的结构和形态做起。
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2现代西方城市规划学科产生与发展
7、理性主义规划理论及其批判
1960到1970年的西方城市规划操作的指导理论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系统、理性和控制论。又如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受到社会经济诸因素的共同作用。然而我们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规模问题上往往缺乏必要的弹性,按照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的统计资料和指标体系得到的规划规模,往往与实际发展的结果相差甚远,所以出现了有些城市在申报规划时,城市的实际规模已超过规划规模的笑话。这就是一种封闭型的思想方法造成的结果,只考虑规划在系统内的发展规律和因素,忽视了该系统之外的作用。所谓复合与单向是在思维途径上相对而言的,在复合性思维的过程中要求有多条思维途径,这里包括反馈思维、平行思维等。平行思维否定过去工作中一些被理解为前后关系的环节,而将它们视为共同作用的环节。在编制规划时应同时考虑该方案的实施方案、管理方案、集资方案以及实现方案后维持方案。
(1)发散与封闭也相对存在,就是要求在考虑某一问题时,不但要有该分析系统中复合性思维,还要求思维有一定广度,要考虑系统外因素的作用,利用与分析对象的特征联系与相关的其他因素。这样,规划编制工作过程就会将广泛地听取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建议视为必然。
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1现代西方城市规划学科产生与发展
(2)由最终理想状态的静态思想方法转向动态过程的思想方法所谓最终理想状态的静态思想方法特征就是指否定动态发展的思想方法,追求最终的理想状态,忽视发展过程中的协调,缺乏运行概念。这种思想方法曾经造就了空想社会主义大师,产生了乌托邦的理想。但在规划界中过去还是经常受到这种最终理想状态的迷惑,静态的思想方法干扰着规划的发展,使规划脱离城市建设发展的实际。比如在编制总体规划时,我们往往重视规划最终方案实现时城市的各系统之间的比例是否协调,空间布局结构是否合理,但是却忽视了在实现这种状态过程中若干年内城市各系统内及各系统之间的关系是否运行得协调、合理,运行的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是否高。然而,城市是一个不断发展中的大系统,运行过程的效益是否高,城市各系统间的是否协调发展远远比最终状态的合理性来得重要,更何况所谓最终的合理性还要受到更长远发展的检验。动态过程的思想方法要求把城市规划工作的对象确定为动态过程,城市规划工作的成果是一种动态的过程的控制和引导方法,城市规划管理的控制手段也是一种动态过程。城市规划的目的就是要使城市在发展的各个阶段上其整个系统运行保持良性运转,因此绝对不应该只是强调最终的理想状态,依靠一张总体规划就能完成工作,而是需要说明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每阶段内如何使城市良性运行,如何使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良好地衔接起来。
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2现代西方城市规划学科产生与发展
(3)由刚性规划的思想方法转向弹性规划的思想方法所谓刚性规划思想方法特征即缺乏多种选择性。在城市规划工作中表现为欲求唯一的最佳方案,但这种最佳方案往往只是编制者自身价值观的集中表现,这种缺乏选择性的唯一的规划成果是极难适应城市这个综合复杂的社会团体发展需要的,这种刚性思想是不严肃的,不科学的。以这种思想方法编制规划本身已经孕育了城市实际发展对规划的否定。造成刚性规划思想方法的原因之一是机械的社会观,以机械性代替社会的综合性。原因之二是把规划与设计混为一谈,以设计工作的思想方法代替规划工作的思想方法。规划工作不是为城市设计最美好的一幅蓝图,而是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优化的、可行的选择。弹性规划思想方法要求抛弃刚性规划思想方迭。首先需要明确城市的发展是一个社会规划前提的分析工作将受到更大的重视。复合发散性思维,使得我们考虑更多的对规划工作产生作用的因素。这些因素首先是规划系统内部的因素,如规划工作方法必须与管理工作方法结合起来,必须与组织开发实施的工作方法结合起来。其次是规划系统外部的经济规律的作用因素,政策影响因素等等。
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2现代西方城市规划学科产生与发展
(三)20世纪70-80年代1.西方社会的转型2.城市规划研究的主要流派人文生态学派
MGastell:把城市化看成生活的方式;社会结构和空间组织之间存在联系;城市是一种生态系统行为学派将城市空间的研究重心放在人的决策过程上新古典主义学派新马克思主义学派新韦伯主义学派新结构主义学派后福特主义学派女权主义学派生态主义学派整体主义学派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2现代西方城市规划学科产生与发展
一、中国近代城市发展背景与主要实践1.历史背景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随着西方对中国的入侵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生产与发展,中国逐渐由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一方面,许多历史悠久的城市在近代面临着现代化的冲击与挑战,被迫出现转型,而这种转型向着多元化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工业、交通的发展,新因素推动了一批新兴城市的诞生和崛起。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3中国城市与城市规划发展
一、中国近代城市发展背景与主要实践2.主要实践类型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开埠通商口岸的城市,西方列强依据各国的城市规划体制和模式,对其控制的地区、城市进行规划设计。上海、广州等租界区及青岛、大连、哈尔滨等城市。②20世纪20年代末,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推行市政改革进程中,一部分主要城市如上海、南京、重庆等城市运用西方近代城市规划理论或在欧美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了城市规划设计。③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出于加强军事占领和大规模掠夺战略物资的意图,对其占领的一些城市也进行了不少的城市规划。④抗日战争结束时,国民政府为战后重建颁布了《都市计划法》。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3中国城市与城市规划发展
一、中国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与发展历程1.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与实践①新中国成立之初,1952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编制城市规划设计与修建设计程序(初稿)》②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年)“一五”计划期间全国共计有150多个城市编制了规划。③从1958年开始,进入“二五”计划时期。“大跃进”“三年不搞城市规划”,使城市建设失去了规划的指导,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④1961年至“文化大革命”之前。《关于当前城市工作若干问题的批示》,“四过”。⑤“文化大革命”期间。城市规划和建设受到严重冲击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3中国城市与城市规划发展
一、中国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与发展历程2.改革开放初期的城市规划思想与实践①1978年3月,国务院召开了第三次城市工作会议。《关于加强城市建设工作的意见》,一些主要城市的城市规划管理机构也相继恢复和建立。②1980年10月,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召开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会议要求城市规划工作要有一个新的发展。③会议之后,各城市即逐步开展了城市规划的编制工作。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3中国城市与城市规划发展
一、中国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与发展历程3.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城市规划思想与实践①社会经济快速而持续的发展,城市化的发展和城市建设进入了快速时期。②进入21世纪后,全国各地出现了新一轮基本建设和城市建设过热的状况,国务院在实施宏观调控之初,首先就强调通过城乡规划来进行调控。③2005年10月,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深化社会经济的改革的基本方针。既为城乡规划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的确立,也为城乡规划作用的发挥奠定了基础。④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城镇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3中国城市与城市规划发展
(一)经济全球化与城市竞争力1、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城市体系结构转变
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密切关联。经济全球化是指各国之间在经济上越来越相互依存,各种发展资源(如信息、技术、资金和人力)的跨国流动规模越来越扩大。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4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或理念及重要实践
经济全球化的特征: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越来越突出,管理/控制——研究/开发——生产/装配不同层面的空间配置不再受国界局限。各国的经济体系越来越开放。各种发展资料(如信息、技术、资金和人力)的跨国流动规模不断扩大。信息、通讯和交通的技术革命使资源跨国流动的成本日益降低,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全球化进程中,空间经济结构重组导致城市和区域体系的演化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4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或理念及重要实践
经济全球化导致了城市体系的结构重组:在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形成一系列全球性和区域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对于全球和区域经济的主导作用越来越显著;制造业资本的跨国投资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迅速发展,同时也越来越成为跨国公司制造/装配基地;在发达国家出现一系列科技创新中心和高科技产业基地,而发达国家的传统工业城市普遍衰退,只有少数城市成功地经历了产业结构转型。担当管理/控制职能的部门由于需要面对面的联系,需要紧靠其他的商务设施和为其服务的设施,需要紧靠政府及相关的决策性机构,所以一般都集中在大都市地区,这类职能部门将影响甚至决定世界经济运作的状况。尽管现在也存在着向大都市郊区迁移的趋势,但向经济中心大都市的CBD地区的集中仍也在加强,这也就是纽约和伦敦之类城市在八十年代中期有较大规模办公楼建设的原因。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4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或理念及重要实践
担当研究/开发职能的部门因为需要吸引知识工人而要有比较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并要能够保证较高层次的知识人士的不断补充,也需要有低税收的政策扶植,由此而较多是在充满宜人环境的地区中的小城镇发展,在美国最为典型的就是在六十年代以后向南部“阳光带”(sunbelt)地区发展。
以常规流水线生产工厂为代表的制造/装配职能的发展极大地依赖于便宜的劳动力和低税收,因此往往向经济较落后地区的小城市或大都市地区的边缘发展,而且自六十年代后在整体上不断向第三世界转移。而非常规流水线生产的工业企业有在城市的中心区和市区继续发展的趋势,尤其是一些生产技术密集型的非标准产品、开创性的或销路不稳定的产品以及传统工业特别是手工业产品的工业。这在美国纽约及日本东京的表现最为明显。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4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或理念及重要实践
世界城市、全球城市1966年,P.Hall针对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看到并预见到一些世界大城市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将担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着重对这类城市进行了研究并出版了《世界城市》一书。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4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或理念及重要实践
P.Hall(1966)认为,世界城市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世界城市通常是政治中心。它不仅是国家和各类政府的所在地,有时也是国际机构的所在地。世界城市通常也是各类专业性组织和工业企业总部的所在地。(2)世界城市是商业中心。它们通常拥有大型的国际海港、大型国际航空港,并是一国最主要的金融和财政中心。(3)世界城市是集合各种专门人才的中心。世界城市中集中了大型医院、大学、科研机构、国家图书馆和博物馆等各项科教文卫设施,它也是新闻出版传播的中心。(4)世界城市是巨大的人口中心。世界城市聚集区都拥有数百万乃至上千万人口。(5)世界城市是文化娱乐中心。
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4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或理念及重要实践
1982年,J.Friedmann和G.Wolff发表了一篇题为《世界城市形成:一项研究与行动的议程》(WorldCityFormation:AnAgendaforResearchandAction)的论文。他们提出世界城市的两项判别标准:第一,城市与世界经济体系联结的形式与程度,即作为跨国公司总部的区位作用、国际剩余资本投资“安全港”的地位、面向世界市场的商品生产者的重要性、作为意识形态中心的作用等等。第二,由资本控制所确立的城市的空间支配能力,如金融及市场控制的范围是全球性的,还是国际区域性的,或是国家性的。
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4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或理念及重要实践
1986年,Friedmann又发表了《世界城市假说》(TheWorldCityHypothesis)的论文,强调了世界城市的国际功能决定于该城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相联系的方式与程度的观点。并提出了世界城市的七个指标:(1)主要的金融中心,(2)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3)国际性机构的集中度,(4)商业部门(第三产业)的高度增长,(5)主要的制造业中心(具有国际意义的加工工业等),(6)世界交通的重要枢纽(尤指港口和国际航空港),(7)城市人口规模达到一定标准。
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4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或理念及重要实践
2、以城市创新为核心的城市竞争力
经济学家熊彼特1939年首先把技术作为生产要素,把知识积累看作发明和创新的函数。他提出,创新就是采用发明,使它转化为生产力。技术创新是指这样一个过程:建立新概念——形成生产力——成功进入市场。企业创新行为包括:寻找新项目、新生产方法、新市场、新原料来源和新产业组织。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4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或理念及重要实践
M.Porter(1990)把经济发展划分成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要素(劳动力、土地及其他初级资源)推动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劳动力和土地对经济边际增长起着决定性作用,以劳动工具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资本投入对边际增长的贡献相对较小,知识和创新对边际增长的影响在相当长时期内并不显著,具有较明显的粗放型增长倾向。
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4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或理念及重要实践
第二阶段是“投资推动的发展阶段”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提供了规模收益的可能,导致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形成了强有力的竞争能力。“市场规模”——“分工深化”——“市场规模扩大”的循环过程,大规模的投资使技术被不断物化于物质资本中。大规模投资就成为第二个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对经济边际增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此时,劳动与土地的增减在新的生产方式中的作用相对下降,知识和创新则通过一定的时间周期逐步影响劳动力和投资,但对经济边际增长的影响仍然不大。其增长方式具有准集约型倾向。
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4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或理念及重要实践
第三阶段是“创新推动的发展阶段”在此阶段,知识和创新不断创造能直接影响经济增长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对原有的生产方式进行融入新知识的创新改进,使经济的边际增长的决定因素转变为创新行为,因此,技术创新越来越重要,日益成为产品附加值的主要部分,而劳动增减与资本数量增减的影响相对较小。在创新推动发展阶段,技术进步使人均产量水平提高成为主导方式,从而是一种典型的集约型增长方式。
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4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或理念及重要实践
第四阶段是“财富推动的发展阶段”。当财富积累到特定的程度,会使人们从专注于生产性投资转向非生产性的活动。这将造成人的全面发展,使人对本体的探索从“向外的”转向“对内的”,从而使人文活动大为增加。这阶段的描述仍然处于推测阶段,其内在的含义和具体方式尚需要在今后世界各地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予以论证。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4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或理念及重要实践
(二)市民社会与城市规划的再定位
1、市民社会含义市民社会(CivilSociety)的概念源起于古希腊的城邦(CityState),此后也一直是政治学中的重要概念。在现代意义上对“市民社会”概念指出解释和描述的是黑格尔的《权利哲学(PhilosophyofRight)》和托克维尔(AlexisdeTocqueville)的《美国的民主(DemocracyinAmerican)》。按照这些观点,市民社会是资本主义诞生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方向。
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4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或理念及重要实践
随着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异化、官僚体制在社会生活中的蔓延以及出现了被Habermas描述为“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市民社会的理念和社会效用却在不断式微,国家统治和市场主导着社会的运行。从1980年代后期开始,市民社会成为了当代西方学术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
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4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或理念及重要实践
GordonWhite关于市民社会的定义:
“市民社会是国家和家庭之间的一个中介性的社团领域,这一领域由同国家相分离的组织所占据,这些组织在同国家的关系上享有自主权并由社会成员自愿结合而形成以保护或增进他们的利益或价值”。市民社会最重要的特征是它相对于国家的独立性和自主权,恩格斯说:“决不是国家制约和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制约和决定国家”。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4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或理念及重要实践
JohnFriedmann认为市民社会表现出四种部分自主和重叠的活动和有价值的社会实践领域:与国家相对的领域与公司经济相对的领域资本领域成为经济发展的必要基础以及与此同时的所有社会关系的不断商品化侵害了市民社会的最基础部分政治社区或政治斗争的领域。
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4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或理念及重要实践
JohnFriedmann和MikeDouglass认为市民社会的再兴起充分反映了市民权利意识的重新苏醒,争取市民权利主要反映在对三部分紧密相关内容的争取上:发言权、有差异的权利和人类发展(humanflourishing)的权利。在对发言权的争取上,就是要加入民主过程的权利,要求政府行为的透明性,要求政府与市民的相互作用是可预期的,所有市民的权利会影响到他们在生活空间和社区方面的利益和利害关系。因此,这就关涉到市民的参与过程和方式,通过这样的参与过程与方式,市民可以在创造生活世界的过程中实现他们所期望达到的目标。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4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或理念及重要实践
对有差异的权利的争取反映的是对公共政策所进行的社会斗争,这是由社会建构的差异性所形成并加强的,在多元化城市中经过集体认同而建构起来,从而使他们可以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中。这就要反对商业化生产的大众文化的霸权影响,并寻求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对各类团体,尤其是历史上处于边缘的和无权力的团体如妇女、少数族裔等在需求和物质利益方面负责的方法。在人类发展方面,就是为了获得社会权力的物质基础,如住房、工作、健康和教育,生活-维持-环境,财政资源,总之,生活和人类发展的基本条件。
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4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或理念及重要实践
在综合了这诸多方面的共同作用的基础上,Friedmann提出规划要从过去的以国家直接行动为基础的对城市变化进行仔细控制的欧几里德式的规划(Euclidianplanning)向后欧几里德规划(post-Euclidianplanning)转变。后欧几里德式的规划是在上面四种行动和有价值的社会实践的领域范围内,而且特别是在它们的结合点和相互重叠的方面。大都市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业地产买卖合同范本
- 饲料购销合同范本
- 塔吊租赁与安装合同
- 校服采购供应合同
- 国防物资订购协议书案例
- 专业林业承包合同范本
- 购销装饰布艺
- 法庭保证陈述无误
- 保温材料招标公告模板
- 居间房地产居间合同
- 工业铂-铜热电阻检定规程-课件
- 保护身体小秘密课件
- 湘美2011版四年级美术上册《色彩对印》评课稿
- 如何做好研究生导师
- 安全教育水果蔬菜要洗净
- 矿泉水厂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 石油化工班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活动实施方案
- 【知识解析】人民英雄纪念碑主题图集
- 关于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
- 2023-2024年大学试题(大学选修课)-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考试题库(含答案)
- 《冬牧场》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